《西學東漸》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25W

在教授必修Ⅲ《西學東漸》這一課後,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西學東漸》教學反思

首先,最大的問題是,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師生間的互動,但卻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講課時,還是我講得太多,雖然講得很透徹,但學生還是被動接受,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針對這一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兩方面去着手解決:

一、把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鏈接”;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

二、通過本課教學,我更深刻的認識到老師在備課時不光備教材、課本,更要備學生。課堂上常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師一遇到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無策,甚至擺出師道尊嚴的架子來壓制學生,這恰恰反映出教師無能。而課堂上的閃光點往往體現在教師對這些問題的表現的機智上,而這些機智是我們寫在紙上的教案無法體現的。所以教師要加強專業素質,拓展知識面,深挖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以不變應萬變,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對如何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思考。教學手段是為了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在實施教學手段的時候必須明確其目的是什麼,切忌為了形式而形式。例如,在編演歷史劇時,不要把歷史劇變成娛樂同學的鬧劇;在使用歷史劇進行情感教育時,要引導學生去體驗歷史人物的心理,理解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的原因。很多老師都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以為教學方式越多,學習方式越多,課堂越“熱鬧”越好,就是情感教育成功的表現。其實進行情感教育時應該以教材內容而定,注意各種方式替換使用;另外,由於受教學時間限制,不能事事都要進行情感教育,應選擇典型人物或事件苦心經營、獨具匠心,形成一兩個高潮即可。本課我以譚嗣同為例,通過講述他為變法犧牲的精神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

最後,對歷史活動課的思考。這節課我也增加了分組討論的小活動。因為活動課更加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活動課上學生積極主動、踴躍發言,由過去課堂上的“配角”變成了“主角”,學習方式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變為自主學習、自我展示。對學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查找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外調研的社會實踐能力,表演策劃的能力等,但是學生要實現角色的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能力的提高尚需一個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