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4.51K

《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

《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 1

《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時,以兒童熟悉的複習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先讓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去觀察、去思考、去討論;再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説一説,從具體的情景當中抽象出計算過程,把具體的操作與抽象的計算過程對應,幫助學生從實物中脱離出來再教學算式的個部分名稱。最後通過各種形式的反覆練習,達到熟練準確計算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學生獲得知識過程體驗,培養因題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觀察收集數據的能力。

課堂教學就是一種帶有“殘缺美”的.靈動藝術。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準備的再好,一堂課就是一種動態的生成過程,總有很多的優缺點。如: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從1個十和3個一里面去掉3個一還剩下1個十”這樣的語言,對於他們來説説起來是比較拗口的,尤其是新教師在引導上更為吃力。所以花費的時間相對來説是比較多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計算教學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在教學中,要更注重發揮學生善於表現得心理特徵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孩子在本節課中會發現10加幾或者是幾加10就等於十幾,十幾減十就等於幾,十幾減幾就等於十,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讓學生在過程中不斷的有思維的衝擊。

但在給加、減法家庭起名字時,我覺得自己為了趕時間,直裸裸的告訴它們名字,然後讓學生齊讀,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一個無限的空間去任意飛翔。沒調動學生興趣。

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語言要更加形象、生動。在課堂教學中,語言則應該更加精煉。

《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 2

本節課,一方面是為了鞏固11—20各數的認識,另一方面也為後面學習進位加法做些準備。本節課,通過擺1捆和3根小棒來説明10+3=13,3+10=13。13—3=10,13—10=3。這樣學生既學了加、減法,也看到加、減法的關係,有助於教學用湊十法計算加法和用加法計算減法。

本節課的知識比較簡單,於是我就讓學生多説,多動手操作,多練習,達到每個學生都能把本節課學會。由於本節課是計算教學,為了使學生感興趣,同時避免計算教學的枯燥,在教學時,我注重發揮動手操作的功能,活躍了課堂氣氛。一圖四式是學生已有的經驗,學起來比較容易;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是新內容,對於能力強的學生會出現“吃不飽”的現象,而對於能力差的學生仍然會接受較慢。

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師“扶”着學,再到教師“放”開讓學生自主學,不但面向了全體學生,讓不懂的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懂,而且也滿足了思維活躍的`學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加強操作和觀察演示活動,以豐富學生關於數的概念,讓他們在豐富的實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數的概念。另外,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數數、去理解、去觀察。一方面使學生感到我們生活中充滿着數,數就在我們身邊;另一方面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去表示生活中事物數量和順序,從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

不管準備的怎麼好,一節課是一種動態生成的過程,總有很多優缺點。由於課前準備不十分充分且經驗不足,一些環節處理的不熟練和不夠完整,駕馭課堂能力還需儘快提高。在課的設計方面,還應在動手操作後花時間認真總結出算法,讓學生擺脱實物,直接清楚地説明算法,這點體現得不明顯。

知識的獲取是在體驗與探究中進行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就是能力培養的過程。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捕捉和提出問題,能在探究過程中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正是我所追求的。體驗是讓學生用心去感受,評價、思考,把一個不太熟悉的可交流的對象有效地進行分析和理解。探究指在體驗過程中敏鋭地捕捉問題,追問、探尋結果。上起來就感覺好了些。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吸取經驗,多多鑽研,也謝謝老師的指導。

《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 3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熟練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上,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掌握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其實由於學前教育的普及,這部分內容的計算對於學生而言其實是不存在難度的。於是本節課的重點就很清晰的設定為:根據數的組成,理解算理。

回顧我的本節課,課始,我組織學生對11~20各數的組成進行了複習,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之後直接進入例題教學,列出一圖四式,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根據數的組成來進行計算。之後組織練習。但一節課下來,我深刻察覺到:學生計算一點問題都沒有,這部分計算大多數孩子是能熟練的。但學生始終無法以組成來説算理,每次都是我來引導學生説,對於算理學生問題較大。出現這樣的情況,我不禁反思我本節課的教學,我總覺得本節課缺少了一樣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學生學到了什麼?學生學了跟沒學無差異?問題出現在哪了?於是我上網尋找一些資料,希望能幫我找到我本節課的問題所在。

這樣一句話讓我突然感悟我的問題:《課標》提出要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開展有效的學習。對了,本節課我只是一味的讓學生看算式説算理,這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是何其的抽象!教學中,加強操作和觀察演示活動,可以豐富學生關於抽象的數和算理的概念,可以讓他們在豐富的實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數的概念和算理。其實這還只是第一階段,在組織相關鞏固聯繫後,還應在課堂上做到讓學生總結10加幾及相應減法的.規律,這樣在動手操作後認真總結出算法,有利於讓學生擺脱實物,直接清楚地説明算法。知識的獲取是在體驗與探究中進行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就是能力培養的過程。不管準備的怎麼好,一節課是一種動態生成的過程,總有很多優缺點。由於課前準備不十分充分,一些環節處理的不熟練和不夠完整,駕馭課堂能力還需儘快提高。

《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 4

今天的數學課上。我教學了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口算。一方面。為了鞏固10~20各數的認識。另一方面,也為後面學習進位加法做好準備。在前面的數數活動中。學生已經有了數出10,再數出幾,就是十幾的數數經驗。所以在本節課中。將抽象為十加幾就是十幾以及相應減法的運算。

新課一開始,。我先讓同學從11至20各數中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數字。用小棒擺一擺。讓別人一眼就看出這個數是多少,同學們在擺的過程中。嘴巴説着這個數的組成。比如。十三,是有一個十和三個一組成的。接着。我讓同學們看着你擺出的這個圖列出四個算式。孩子們很快就列出了一圖四式。我選擇了其中的一個13的板書在黑板上。結合小棒圖説一説算式中的13。10和3分別表示什麼。然後。同桌交流一下。説一説你是怎麼算的,接着全班交流。

張峻然同學。在交流算法時説,我們可以把大數記在心中。然後伸出三個手指頭接着往下數就可以得出十加三。等於十三,。我把這種接着數的方法稱之為張俊然法,。

王梓聲同學説。像這種十加幾的加法算式。我們可以直接想:十加幾就是十幾。我給大家總結稱這是王梓聲法。在王梓聲法的引導下同學們總結出,十加幾得十幾,十幾減十。得幾。

在教學十幾加幾的不進位加法時,。我們班的夏一同學總結説我們可以先不看十位上的一。這樣就變成了幾加幾。不過在寫結果的時候。一定要記着把前面的'十位再給加上。例如。十一加二,我們可以想。個位上的一加二等於三。寫結果的時候,再把十位上的一寫上就是十三。

多麼簡便的方法呀。我大力的表揚了夏一。她會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原本是十幾加幾的數。通過夏一的好方法。就把十幾加幾變成了幾加幾,。這個方法老師給她起個名字叫夏一法。夏一的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在十幾加幾不進位加法中運用。也可以在十幾減幾的不退位減法中運用。孩子們運用夏一的這種方法。簡便了計算過程。降低了計算難度。全班同學用掌聲和歡呼聲感謝夏一的智慧貢獻。

由於沒有同學説到用計數器,來幫忙計算,。我就把老師用的用計數器來計數的方法分享給同學們。大家發現。用計數器撥一撥的方式也很簡便。例如。十三減二,我們可以在計數器上先撥十三。十位上一顆珠子,個位上三顆珠子。減二,怎麼減呢,就在個位上去掉兩顆珠子。結果就是十一。孩子們發現用計數器來計算的時候很直觀,很簡便。

雖然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於:通過運算深化學生對十一至二十各數的認識。不把運算方法的教學作為重點。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發現。我們班有些同學的方法特別好,他們喜歡思考,善於表達,在交流和分享中,很多很好的方法,就被同學們掌握了。

反思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就是操作活動少了,我本來覺得老師用計數器撥一撥就行,孩子們能理解,可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這樣的操作活動還不能少了,那今天晚上的作用就佈置操作的作業,彌補不足。

你有一種想法,我有一種想法,交流後就會有兩種以上的想法,親愛的孩子們期待着你們每節課上都能開出智慧的花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