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乘法和加法減法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52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乘法和加法減法混合運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數學《乘法和加法減法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一、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理解算理。

教材為我們呈現了學生熟悉的購物場景,通過解決兩個問題來完成含有兩級運算的,乘法在前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兩步式題:含有兩級運算的,且乘法在後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兩步式題。對於解決第一個問題:小軍買3本筆記本和一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3×5+20)實際上,學生在前幾冊中已經學過含有同一級運算的兩步式題,也學過含有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乘加、乘減)。所以,在呈現情境圖,學生蒐集信息,出示問題後,提出:你能幫小軍計算出來嗎?便放手讓學生嘗試計算,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採用的`是分步解答,一小部分學生列出了綜合算式,只是格式需要指導。為了讓學生在運算過程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書寫格式採用教師講解的方式,然後組織學生討論解題思路,理解算理。接着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兩種列式的不同,揭示特徵和課題。第2個問題:小晴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50-18×2的運算順序是重點要指導的,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這裏主要讓學生聯繫現實問題的數量關係,明確要求找回多少元,應先求出2盒水彩筆的錢數,從而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最後通過對兩道綜合算式的比較,讓學生明確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即在綜合算式中,有乘法,有加法或減法,都要先算乘法。

二、注重對比,在對比中掌握運算順序和格式。

比較,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本節課安排了三次組織學生進行對比,如例題教學第1題中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的對比,在對比中解釋綜合算式的特徵。如例題教學後第1題和第2題的對比,從對比中揭示出運算順序。如練習中32+3×20與32+3-20、56-7×8與56÷7×8的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體驗新舊知識的聯繫與區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以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對運算順序的體驗。

在這一課中我設計了4個層次的不同練習:

1、把分步算式列成綜合算式,培養逆向思維。

2、説一説,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在改錯中體驗混合運算的格式和運算順序,鞏固新知,培養認真負責的態度。

4、比一比,在比較中溝通聯繫,建立認知結構。

計算教學是很枯燥的,混合運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練習,重複機械的訓練,往往造成學生的厭煩。因此我們追求形式多樣練習,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使學生願意計算,從而充分發揮每一道題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