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運算定律》教學反思8篇

來源:文書谷 3.14W

篇1:《加法運算定律》教學反思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反思8篇

對於國小生來説,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對加法和乘法的一些運算規律已經有所瞭解,這是搞好本單元教學的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教學應着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本單元教材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關注數學的現實背景,從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教學回歸社會、迴歸生活的願望。因此,領會教材這一意圖,用好教材,藉助數學知識的現實原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進而,憑藉知識意義的.理解,也有利於所學運算定律的運用。

3、注意體現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靈活、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對於國小生來説,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於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老師也應發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

篇2:《加法運算定律》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新知識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都有相應的認知基礎,反過來,學了本節的新知識又可以促進學生,更深入認識原來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數學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用學生身邊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為下面的探究呈現素材。

教學中,兩個運算律都是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然後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分析、比較,發現規律,並敍述所發現的規律然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規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統一用字母來表示。這樣一方面有利於符號感的培養,方便記憶;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識的抽象概括程度,也為以後正式教學用字母表示數打下初步的基礎。同時,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從而發展了學生的符號感。

本節課的教學,應該説學生經歷了探索、發現、反思的過程,對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有了充分的認識和自己的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仍存在着諸多的不足之處:課堂語言不夠精煉,重複囉嗦;關於兩種運算定律的特點,雖然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了觀察和描述,但並未將兩者放在一起對比,致使一部分學生在運用時出現模糊現象;在學完兩種運算定律後,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練習鞏固,加深學生的理性認識,促進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發展。

篇3:《加法運算定律》教學反思

加法運算定律是四年級第三單元內容,是在加法及驗算、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主要是滲透“觀察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學習方法,這其中要注意方法的科學性,因為學生往往只通過一個例子就輕率的得出規律,這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本着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只有通過大量的舉例驗證,得出規律,體驗不完全歸納的數學方法。

到了加法結合律就要讓學生嘗試運用這種方法自己去探索規律了。由於加法結合律是本課教學難點。教學中安排了三個層次,首先學生在觀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徵的`基礎上模仿寫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徵。第二層次在觀察比較中概括特徵,通過“由此你想到了些什麼”引發學生由三個例子的共同特徵聯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從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個數相加都具有這樣的特徵,再通過學生大量的舉例,驗證猜想,得出規律。

本課圍繞“觀察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數學方法展開,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通過本課的學習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數學方法,所以到課尾出現了學生由加法運算律聯想到減法、乘法、除法運算中,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規律呢這一想法。併產生運用這一數學方法進行探索的願望和熱情。這些數學方法是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能力。

不足之處:本節課的重點沒有強調到位。例如,等號兩邊的加數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位置和運算順序;還有結合律的特點是運用小括號,小括號的作用是把兩個加數結合起來先算;沒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初步感受到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發展應用意識。

篇4:《加法運算定律》教學反思

今天我連續講了兩節課,給我第一個感覺就是很累,在講第一節時,我是精神飽滿得,講第二節課時,我就焉了,沒有精神了!講完課之後就是喉嚨特別的疼痛!説不出來話,很不爽!

現在我來回憶一下這兩節課:

首先時間的把握上,在2班上課我是把教學任務是完成了得!而且一切似乎很順!而在1班上課時,沒有講完,而且我感覺在1班上課沒有二班那麼順利!我得注意的幾個問題:老師的語速問題,作為老師一定要讓學生聽清楚自己的話,這是師生正常溝通的第一步,我在2班上課時,雖然講得很順,我記得一本書上曾經寫到,一節課講得很順究竟是好還是不好!他揭示的是在課前預習好了!講課中沒有讓學生髮現問題,而是一股腦的講給學生,這樣學生沒有提出異議!但這樣學生學到了什麼?就是那麼一點點知識技能,在情感態度方面沒有任何的變化發展!因此我的語速將要慢慢的減緩,在1班時,我是講説話的速度減緩了!

語氣方面,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是很差的,語氣的作用,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課堂的重點,同時我認為對於老師來講,如果把握好了語氣方面,能使老師更加忘我的投入教學過程,但我在語氣方面總是不能做到抑揚頓挫,使課堂更加的生動有趣,而使得課堂很平淡,學生很難做到高度集中,首先我認為對於一些語氣詞自己還沒有把握,其次沒有經常説,覺得説出口怪怪的!因此在這方面我還要向許多老師學習,怎樣使課堂活潑生動!

老師的備課是一種預設,將師生將要發生的活動預先的在頭腦中設計好或者寫下來,預設重點是要把握學生已有經驗,學生的作答往往就是從自己已有經驗出發,對於學生已有經驗,尤其是新老師面對一羣陌生的學生,可以從教材教參或自己的經歷來猜測,我覺得自己瞭解的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對於學生的答案有時不知道怎樣處理!也就是很難處理預設和生成出現矛盾的情況!我記得穆老師説課的整個過程,每個老師及專家對教學的每個環節都進行細仔的斟酌,對於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答案充分的考慮!而我自己很難做到這一點!我記得在説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時,他們説出了一些我沒有設想到的方式,或者1班學生沒有辦法説出這種抽象的方式,而任然在具體的數字上打轉時,我一下不知道怎樣引導,於是隨口説了你們能用一些抽象的方式來表示嗎?我想當時學生正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而我沒有正確的引導,而是就這樣叫他們自己些抽象的式子,我覺得自己在這裏很沒有處理好!因此在備課時一定要想想學生可能的答案!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生會怎樣回答!

在國小階段,組織班級,管理班級紀律是最重要的,因為如果紀律沒有管好,那學生根本沒有聽清楚老師講的,一堂課就算白白浪費了資源,老師做了無用功,而且我們知道學生的注意力是有一定規律的,往往在開始上課的十幾分鍾內注意力是最集中得,隨後有一段注意力分散時期,然後在集中!因此一個課的引入是很重要的,引入儘量讓學生感覺的數學本身的有趣性,或者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覺得自己在引入是很平淡,由於語氣詞和激勵的語言説的太少,學生在上課中途時有一些疲憊之感,而我當時採取的措施是讓他站起來回答我的問題,可能學生回答不上,而我是花時間引導他,我不知道這樣對不對,因為這樣是耽擱了大家的時間,對於頭腦轉得快得人或認真學習的人來講這是公平嗎?或者還有其他的辦法可以使學生打起精神,這也需要想老師們學習!在大學待了三年,由於大學生再也不強調紀律和注意力,因此對於一些技巧還沒有掌握。我想在紀律方面,今天兩節課,尤其是1班的課,如果沒有黃老師在,以我這種上課方式,他們能安靜的聽我講完嗎?

我這節課主要運用的是發現學習,通過學生列舉例子,從中歸納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規律,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我想這個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已經達到,對於知識的掌握,學生應該也記住了,可能在結合律上不一定全都掌握了,因為在講結合律時我只是讓幾個學生重複的説,而沒有把全班學生放在自己的心中!這是一個很大的疏忽!

課堂的語言組織能力,我覺得自己也不是很好,當我看到有很多學生沒有舉手回答問題時,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方式來使他們勇敢的舉手!

上完兩個班,我有個感覺就是好像2班的回家預習了的,而1班好像沒有,因為1班發言不積極,可能是我提問的方式和他們熟悉的方式不一樣,還有可能是我在上1班時由於有一點點的疲倦,自己的情緒問題,使得學生的精神也比較萎靡,呵欠連天,沒有認真的聽課!

還有我認為自己的板書也不是很好,有的大小不一,沒有預先設計好,板書有點亂!

最後我發現自己沒有課題,這樣會不會是個問題呢?這是一節新課!應該在學完這兩個定律後寫上一個標題,加法的運算定律!

篇5:《加法運算定律》教學反思

學習了加法的運算定律,就要靈活運用它們來簡便我們的一些計算。所以在設計這一節課的時候,我們把教學目標定為:

1、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算法的擇優意識。

3、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其中,教學重點是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而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這一節課是按基礎訓練——複習鞏固——新知學習——鞏固練習四個活動環節來開展的!下面我就這節課的教學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

這節課,雖然知識點難度不大,在集體備課上各位老師也給出了他們的建議和意見!設計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但從今天上課的情況來看,還是存在着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

1、最明顯的是板書很亂!由於用到了PPT,紙條,黑板板書三項技術(三板斧)顯得有些不不淪不類!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自己的設計的時候本來沒有打算用多媒體的,但在上課之前突然發現有部分環節如果用手動板書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臨時改為PPT。這一點,以後要引起注意。在備課的時候要想好每一個環節通過什麼方式展示會好一些!同時在最後小結的時候,忘記把課題板書出來,這也是一個不應該出現的失誤!

2、語言方面還要再鍛鍊!缺乏抑揚頓挫和激勵性語言!

3、在處理課堂上出現的一些預期之外的情況時,靈活性不夠!如在讓學生板演8+165+1992的時候,三位同學都是按照普通做法時,我原計劃是讓學生小組討論的,但發現絕大部分同學都是這樣做的時候,就改變了想法,讓一位用簡便算法的`同學上台板演並説明他的做法及根據!雖然同樣的是達到了對比的目的,但我還是覺得,如果讓學生討論加上老師的提示,效果會比現在好很多!

4、時間把握比起以前有進步,但在複習前面知識和做只列式不計算題目時間過長!口算的時間已經控制在3分鐘了!這一點是有進步的!

5、類似摘蘋果的形式,能活躍氣氛。但過程要控制好!今天我應該先讓一位同學上去完成後,再讓其它同學上去的。但我卻讓他們一起上去,顯得有些混亂!這以後運用這方式開展活動時要改正過來。

篇6:《加法運算定律》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新知識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都有相應的認知基礎,反過來,學了本節的新知識又可以促進學生,更深入認識原來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教學時,充分利用了主題圖的故事性,逐步形成連貫的情境、後續的問題,使本節的教學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

本節課分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探索加法交換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規律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用學生身邊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為下而面的探究呈現素材。

2、在例舉中驗證規律

教師充分讓學生自主活動,規律發現的過程。一方面組織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幫助了學生積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表象,進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換律。

3、在反思中概括規律

學生在充分感知個性創造的基礎上,構建了簡單的數學模型,從用符號表示規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規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從而發展了學生的符號感。

4、練習

既有利於概念的正確建立,同時也及時地鞏固了新知。

二、探索加法結合律

整個探索過程與“交換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於學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經驗,在這裏教師可以完全放手,稍加點撥便於引導學生完成探索過程。

1、在情境中感受規律。

抓住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內在聯繫,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把加法交換律的學習,遷移類推到加法結合律的學習中來。

2、在計算中驗證規律

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下,逐步從觀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揭示加法結合律

這裏主要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彙報等環節,給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由於“運算律”屬於理性的總結和概括,比較抽象,學生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導學生獨立發現,思考、解答,有利於學生概括出相應的運算律。

三、實踐應用

四、全課總結

兩個運算律都是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然後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分析、比較,發現規律,並先後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出發現的規律,抽象、概括出運算律。

本節課的教學,應該説學生經歷了探索、發現、反思的過程,對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有了充分的認識和自己的理解。

關於兩種運算定律的特點,雖然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了觀察和描述,但並未將兩者放在一起對比,致使一部分學生在運用時出現模糊現象。在學完兩種運算定律後,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比較兩種運算定律的區別,加深學生的理性認識,促進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發展。

篇7:《加法運算定律》教學反思

一、將現實的問題情境轉化成數學問題。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運算定律,可以説運算定律是運算的靈魂和核心。它是國小階段十分重要和基本的內容。

由於四年級的學生的認知和思維水平還比較低,抽象思維比較弱,對於他們來説規律的理解歷來是教學的難點。

我根據教材的特點設計簡單的加法口算,通過計算讓學生自然的知道兩個加數位置調換計算結果不變這道理來總結出加法交換律。通過學生自己控討,很自然的就知道了加法交換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這個定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反應很好。再通過練習加深理解。

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尋規律。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説過:"應引導學生進行探尋,自己去推論,對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一些,而引導讓他們説出自己的發現應該儘量多一些。"

本節課特別是求李叔叔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這一問題學生通過自主列式計算,得出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一種是88+104+96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一種是先算104+96再加88。此時,我抓住這一數學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觀察,交流,探討後一種方法要簡便。這一重大的結論不是教師直接給出的,而是通過學生要解決這一現實的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出來的。接下來教師通過大量式子的實例進一步讓學生去經歷,觀察,猜測,驗證的過程。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總結,發現規律。這樣符合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規律,又促進了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三、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使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多姿多彩。

首先,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使主題圖畫面動畫形式分層次的出現。這樣既符合他們喜歡動畫的'年齡特點,又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在引導歸納加法的交換律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的交換律。這一開放性問題的出現,很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充分發展了不同學生的特點,特長,和思維等他們分別用畫圖形,畫符號,寫文字,寫字母等形式表示加法的交換律。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的活躍。

這節課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如,加法交換律的教學還需深入的引導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又如,練習題的設計和處理都不同程度的有欠缺。

篇8:《加法運算定律》教學反思

《加法的運算定律》是一節概念課,由於四年級的學生認知和思維水平還比較低,抽象思維比較弱,對於他們來説規律的理解歷來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尋規律。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説過:“應引導學生進行探尋,自己去推論,對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一些,而引導讓他們説出自己的發現應該儘量多一些。”

在初步認識了28+17=17+28這樣的等式以後,我問:這樣的等式你還能舉些例子嗎?(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接着,我啟發道:這樣的等式有很多,你可以用你們喜歡的方式來表示。這一開放性問題的出現,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的活躍。經過一番合作,學生的探究結果出來了,主要有這樣幾種:甲數+乙數=乙數+甲數;△+○=○+△;a+b=b+a等等。我追問,如果一直這樣説下去,能説完嗎?(學生馬上回答我:不能。)這時我又讓他們用文字敍述這一規律。然後我小結: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律叫做運算定律。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然後指着板書,有學生説叫“加法交換律”。我追問道:為什麼?(生答:因為這是兩個數相加,只交換位置)。

接着,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探究加法結合律。

整個過程教師都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樣的設計,緊密圍繞並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並學會用多種方法表示,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然後引導學生運用前面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

2、加法結合律的教學的看法

在加法結合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延續了加法交換律的教學方式,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得出等式;再給出兩組式子,通過計算得到也能用等於號連接;然後學生自己舉例。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加法結合律的特點:加數位置沒有改變,運算順序改變了,和沒變。這樣的教學顯得順暢,但是新意不夠,學生投入的激情不夠。所以我們還在探索、反思是否有更好的題材與方法來教學加法結合律。

對於國小生來説,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於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老師也應發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