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77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加減混合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

今天教學了《加減混合》一課,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由於是靜止的圖,學生觀察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學習例題前先設計了幾個學生實際的情境表演,既對前面連加、連減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又由此引出了本節課的新知。

剛一上課,我直接讓3個孩子站在台前做遊戲,然後先上來了2個女孩和他們一起玩,又來了3個男孩加入到他們中間,這時我讓孩子們説一説,"你都看到了什麼?"孩子們根據學生的表演完整的將整個過程講述了出來。"那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怎麼解答?"孩子們的回答都非常的精彩。而後8個孩子接着表演,他們在一起玩,一會兒先回去了3個,接着又回去了2個,再讓學生敍述看到的'過程,並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學生的興趣依然很濃,這一環節就在創設的這種生活實際場景中,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直觀提示性的複習:連續來,全部用加法,連續走,要從總數中連續去掉。

上下車問題是典型的加減混合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因此在進行新授課時我又利用上下車的情境表演引出新授課:現在車上有乘客7人,百貨大樓到了,本站下車3人......上車2人。"這時,學生都身臨其境,情緒高漲,沉浸在自己參與的情境之中。在這一活動化的情境中,當教師説出下車3人,車上的3個同學從車上走下去時,學生馬上舉手説:"下車的3人已經不在車上了,要減掉。""這時又上車2人。""又上車2人就要再加上2人。"這時,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請同學們估一估,這時車上的人是多了,還是少了?"學生很快估算出"車上的人減少了,因為下車的比上車的多1人",同時學生還出現了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如"7-3+2"、"7+2-3"等。活動化的情境為學生找到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使我再一次感受到課堂表演的魅力。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2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課伊始,複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速算擂台,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而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也與加減混合相同,因此通過這一知識的複習及5+3-2

10-5+3式題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體現教學活動的雙主體性,採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多層次的信息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思考狀態,體現教學活動“教—扶—放”原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例2的教學。同時教師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繫起來,從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結論。練習題設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生動有趣的電腦畫面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電化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手段,它能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本課始終穿插着電腦畫面,如例題畫面的展示、練習題中的森林運動會等。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3

這部分內容是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為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放在學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中需要用豎式計算的方法,以及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計算習慣。

這幾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有聯繫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在加減混合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坐公交車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學時,我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情境圖中的“動作過程”,提出問題,並聯系過程列式計算。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

在教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列豎式的過程中,比如安排的兩道有聯繫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的時候,學生的靈活性不高,先讓學生們自己去發現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和第二個算式中有什麼聯繫,結果學生髮現的積極性差,換一下問的方法時,學生能及時回答。

在鞏固練習時應加大訓練力度。由於部分同學計算速度慢,以及我再次講解的過程中,再次重點強調豎式經常出現的問題,耽誤時間多,使得鞏固練習時,速度慢的學生和速度快的學生拉開了距離,有些慢的學生這道沒寫好,就開始思考下一道,這樣有幾個學生出現了髒、慢、亂的豎式。

在這兩節課的教學中,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比如連加時,特意安排有聯繫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

在連減中,安排有聯繫的減法算式進行板演,就為學生探索連減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通過連加、連減的鞏固練習,學生在做加減混合時,就顯而易見的簡單多了,但問題同時也出來了,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一着急該加的加了,但在列豎式時,結果正確,該標退位點的,卻標成了小1,為了讓學生明白自己出錯的地方,在加減混合練習時,我特意安排兩位同學,舉例練習,讓兩名同學分別扮演退位點,和小1,讓學生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完成做題的過程,而且正確率明顯提高。

課堂教學中是結合新的教育理論、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進行的各種教學改革後,依據改革的實效性、實用性進行的全新教學。在課堂中,首先,我徹底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理解生活中到處充滿數學,放手給學生的同時,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動手能力,動腦能力。適合本節課內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處理,有利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在本節課中,我和其他教師之間共同的困惑存在於以下幾點:

1、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在計算加減混合時,不要標錯退位點和小1,每個班都有學生出現這個問題,讓學生在練的過程中,發現它們的作用性。

2、在加減混合時,列豎式計算時,帶括號的算式是否能用簡便算法,如同前面連加、連減列豎式時,一個豎式列下來呢?經過老師之間的討論,以及極個別學生的發現,當括號外面是加法時,可以列一個豎式計算,但為了學生更清晰的明白,不作要求,在遇到帶括號的算式是,能用的就必須用簡便算法。讓學生自己掌握自己的算法。

在課堂上,還有課下練習以及作業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小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差,跟不上計算快的同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特意照顧速度慢的學生,分層出題,讓他們也在慢的練習中,掌握住學習目標。

課堂上,由於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在計算順序上,學生已掌握的很得當,在列豎式的時候,有的學生能主動的發現,帶括號的算式不能用簡便算法,有幾個孩子能在進一步的練習中,發現有的題可以用簡便算法。這是課堂上沒有想到的,孩子們卻能思考到的,留懸念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結束了本次內容的講解後,經過反思,我覺得再教的話,反思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會彌補掉,對於課堂上捕捉到學生的閃光點,會繼續應用。課堂的靈活性也會再提高點,教學中出現的“美麗的火花”,會讓它在再教中,更加閃耀。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4

我們已經學過了連加法和連減法,知道了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相減,然後用結果與第三個數相加減,今天我們就用已經掌握的知識進一步學習加減混合的計算。

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1)先加後減的加減混合計算式題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先算加法,然後用得數減去第三個數。(2)先減後加的'加減混合計算式題按從左到又的順序,先算減法,然後用得數與第三個數。

例1、 看圖學加減(多媒體出示圖)

分析:這是一道先加後減的混合計算式題。圖上畫的是湖裏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一會兒又飛走了2只。根據圖畫所反映的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 3-2。此圖也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後減的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又表明了計算順序是先算加法,再算減法,即先算4+3=7,然後第二步要用第一步計算結果7減去2得5。

本環節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發揮學生的主題性,通過學生計算順序。

例2、 看圖學加減(多媒體出示圖)

分析:這是一道先減後加的混合計算式題。圖上畫的是湖裏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一會兒又飛來了3只,根據畫面反映的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 - 2 + 3,這又表明此題的計算順序是先算減法後算加法。即先算4 - 2 =2,再用第一步結果2加3即可。

本環節再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加減混合的意義和順序,加深理解。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5

二年級加減混合這一節課較之前稍有改進,但仍存在很多問題,現總結如下:

一、學生自主學習

這節課雖然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新知,去自己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但是沒能讓孩子們自己去講出自己的做題思路,自己給自己糾錯還是一個失誤,如果能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和實踐過程中自己歸納總結會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小組討論探究

再談論例四72-(47+16)=有沒有簡便算法時,拋出的問題應主要是讓學生討論出為什麼,而不是單純的'停留在討論有沒有的層面上,也就是討論的問題一定是要有意義的,有討論的價值的。

三、課件的使用

課件的製作出現瑕疵,應該讓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現在了大屏幕上,影響到課堂的教學,在今後製作課件完成後要多次檢查之後再使用。

四、課前調研

在以後的教學中的運用上課前調研,例如這節課其實學生們通過連加連減的學習,同學們對於混合加減可能已經會了,亦或存在哪方面的共性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做及時的調整,這樣既可以解決學生的癥結,又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使得課堂更加高效!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6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加減法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所以內容對孩子來説不是很難,所以我把這節課的目標定為:(1)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針對題目選擇合理正確的方法計算。(2)讓學生體會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應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3)讓學生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運算能力。針對這些目標的完成,我認真進行課前準備,仔細研讀教參,思考學生的回答,為了呈現更好的課堂效果,我還琢磨自己的語言,既能讓學生聽得懂又能簡潔精煉。

課前的複習我準備了多道複習題,讓學生充分複習整數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這個環節設計比較好,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知識。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給的情景進行導入,語言上我力求精準,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展示教材上的情境圖時,第一時間不是看問題,而是讓學生自己找出從圖中得到的信息。沒想到在這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孩子們從表中發現了很多信息,但與本課關係不是很大。這時候,我就會引導他們,讓他們的思路和本節課的內容有關係。在得到相應的信息後,讓學生自己列出算式。這時會得到兩個算式。為了驗證這兩個算式是一樣的,我讓學生分成兩個陣營,一個計算有括號的算式,一個計算沒有括號的算式。同學彙報結果以後,讓他們自己思考兩組算式是不是都對。這就是數學中的一題多解。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還不錯,問題出示以後,我沒有急着去總結,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在觀察之後,學生自己得出了結論: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以前學過的整數運算順序是一樣,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總結,而我一直處於引導、合作的地位,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主體性,也體現了新課標中所倡導教師的主導性,最後通過練習讓學生順利的掌握了新知。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7

本節課由於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作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時相對比較簡單點,接受能力也更強一些。整堂課我還是採取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啟發式教學為主。教學例 題時,首 先 我 出示 掛圖 以 情 景 導 入 ,讓 學 生 説 説 場景圖 中 有 那 些 商 品 ,哪些商品的標價是知道的,再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圖中營業員所説的話,思考從這句話中能知道什麼,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就這樣連着解決兩個實際問題後,我就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我們這節課的重點,學生列出不同的綜合算式後,讓學生聯繫現實問題中的數量之間的關係和列式時的想法,交流兩道算式都要先算什麼,然後進行計算,從而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在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中我們應先算除法,之後通過“想想做做”上的題目進行鞏固。“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列式計算後組織交流,在交流中明確運算的`順序。對於運算順序的總結方法可以同上一教時,儘量讓學生來表達。練習中也儘量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説説運算的順序。

不足點:

本節課內容看似簡單,但卻是最容易出錯的題,而我卻過高估計了學生的做題能力,特別是在學生解答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用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顯得不夠熟練,還停留在分步解答的基礎上,而我 由 於 時 間 的 傖 促 ,對“想 想做 做”第 六 題 解答 實 際 問 題 的 題 目只是稍微講了一下,許多同學都未進行深入思考,一些中下的同學對我的講解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程度,作業中都出現了不少問題。在比較每組算式中哪題的得數較大一些時,從學生的反應及回答看,他們對這種類型的題目並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我的講解又過於囉嗦,導致學生更是雲裏霧裏。

所以在這兩種類型的題目的講解中,一方面我要精簡我的語言,讓學生一聽就能明白,另一方面在以後的複習中我要對學生加強這方面題目的練習。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8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方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水果之鄉侯寨的教學情境中,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思考成果。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選擇多種方法來解答。連加的`知識探索過程比較簡單,學生的思維經過舊知識的遷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結果。教學一開始,作為老師我沒有做更多的講解,只是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計算。沒想到學生反饋上來的運算方法這麼多。有的學生按照整數加減運算的順序計算,兩個兩個數通分相加減。有的學生把能口算的過程省略,避免了運算過程的繁瑣。有的學生把三個數先一起進行通分,然後再進行計算。有的學生在先通分再計算,有的學生則用上節課找到的規律進行口算得出結果。然後我再讓學生觀察、比較、交流最優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時交流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我覺得計算題教學不僅僅是講授方法,學生練習的模式。計算題的教學因突出學生的獨立探索,操作發現,總結規律等各種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計算題的教學中要體現算法的多樣性,能夠引導學生通過典型題的練習發現其中最優秀,最合理的方法,從而掌握計算的正確方法,理解算理,但是並不要求學生熟記法則。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9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對於學生來説難度並不大。在教學時我主要是結合例題的安排,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使學生理解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的。至於具體的計算則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教學如何分析求剩餘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之類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在解決這類問題時需要把被減數看作1。從練習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此還是有一些模糊的,尤其是在綜合練習的時候,有的問題有單位名稱有的沒有,學生容易混淆。我在教學時,也對這兩類問題進行了專門的比較和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在計算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常常是多樣化的,只要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理、合乎邏輯,都應該給與肯定。學生列出計算方法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計算,然後進行比較,從而讓他們發現最優化的算法,無形中引導學生從眾多的方法中比較和感受處最好的方法,這是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學生如果能夠很快找出三個分數的公分母,採用一次通分的方法進行計算,一般不必作具體的解釋,更不應要求其他學生也掌握這樣的.方法。從實際情況來看,由於教學找最小公倍數和通分的時候,遇到過找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給三個分數通分的練習,教師講解過方法,有大部分學生能夠比較快而準確地給一次通分,所以,對學生的要求是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同時,通過比較,學生髮現減法的性質在分數計算中同樣適用,從而完成新知識的教學,也完成了新舊知識的遷移。

計算是由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以往的計算教學中,常常忽視計算的現實背景,為了教計算方法而教,削弱了計算與實際問題的聯繫,不利於學生體會計算的實際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圍繞已有的條件自主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信息為解決問題服務,使問題的解決與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結合起來,既強化了所學的知識,又鞏固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藴藏着豐富的數學信息,在體會計算價值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0

《100以內加減混合》本節課是學生在2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能夠解決問題。

通過學生熟悉的公共汽車上下車人數的變化這一情景導入新課。公共汽車上原來有67人,到南山站後,下來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現在有多少人? 學生都有乘公交車的經歷,所以理解起來非常容易。學生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67-25+28= 解決現在有多少人。對於計算,這類加減混合式題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運算順序與連加、連減的順序相同,所以教學時讓學生進行類推,學生可以自主的應用前面所學習的筆算的方法列兩個豎式解決,然後讓學生自己想簡便寫法的豎式,最後老師再強調這個簡便寫法要注意的地方。這裏很容易忽視引導學生67-25這一步求的是到站下車25人後,車上還剩多少人,42+28這一步求的是上來28人後,車上現在有多少人。我發現學生對於單純的計算可以模仿老師或者例題可以學會,算理學生也能理解,但是計算是為了解決問題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把計算跟解決問題分開了,或者列出算式就開始教怎麼算,其實每步計算的時候,我們都該引導孩子這步是解決的什麼問題。這點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我們不能為了計算而教計算,現在的孩子剛剛開始接觸解決問題,可以先把這個問題分析清楚,計算可以慢慢的教,我們還是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