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3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鯨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鯨教學反思

鯨教學反思1

今天聽了王香玉老師的一節《鯨》,《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説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中的難點,在教學這節課時,王老師注意到了各個環節的連貫性,和每個環節的設計目的。因此,本課的教學比較順暢,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1、本課教學設計貫徹了新大綱精神,體現了創新教學思想,打破了“串講串問”、繁瑣分析、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格局,順應了語言文字表達思想的基本規律,展示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創新的過程,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了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探究,在讀中創新。

2、在教學的開始,教師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找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然後我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解決問題“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鯨的特點的?”然後我板書了課題《鯨》,學生找出答案後,我相機板書“形體、進化、種類、食物、呼吸、睡覺、生長”。

3、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即理解、積累、運用語言。隨着年級的升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更是教學的重點。而理解語言的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對課文內容的領會表達出來,即從表達和運用來看理解,僅滿足於學生對個別字詞的理解是不夠的。因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在全班交流完後,老師提問,你們願不願意當解説員,為前來參觀的客人介紹鯨的生活習性?這個環節,就是一次開放性的口頭作文訓練,同時,它又是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的一項分層訓練。這項訓練在落後生看來,就是對課文內容的複述;而對於中上等學生就是將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語言的一項創造性的複述;更高層次的學生,則能創造性地融入課外知識進行説明,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發揮。

當學生對鯨的各個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後,教師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方面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他的學習成果。如,演一演、讀一讀、畫一畫、講一講等,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的更透徹,體驗也更深。

然後,讓學生看相關的影視資料,跳出課文,根據圖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説明方法。

鯨教學反思2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説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有關鯨的大小、種類、進化過程及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中的難點。在此,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一天,在太平洋地區舉行規模盛大的運動會,各式各樣的魚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峽,並順利通過了賽場大門,當鯨到達賽場門口時,卻被蝦將軍擋在了門外,鯨和蝦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蝦將軍説出了不準鯨參賽的理由,鯨覺得很有道理,便回去了。”讓學生一下子明白了鯨是哺乳動物。我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把了解的知識、學到的語言及表達方式進行重構,轉化為新的言語,讓語言和知識在轉換的過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構共生。例如,首先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閲鯨的相關資料,對鯨的各個方面有充分了解,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查的資料非常豐富,他們的資料已充分證明鯨是哺乳動物,很快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上課時,我讓他們進一步交流並用一句話把他們資料中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一句告訴給大家。孩子們的彙報面之廣已遠遠超出課文內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不同種類,並通過圖片説明鬚鯨與虎鯨的區別。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始祖,並對鯨的始祖的生活狀況展開討論??這篇課文很簡單,學生在讀一遍後,往往覺得他什麼都懂了,沒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時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學生的學習熱情肯定會被刻板的教學程序消解的乾乾淨淨。為了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獲得切實的言語訓練,我在課堂上設計了很多生動的環節,比如看圖片,吸引住了學生。我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他的學習成果。如,同學們通過讀每一段,總結鯨的特點,並找出與之相關的'句子。鯨生活習性這一部分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當成鯨來介紹。可以畫出來,可以表演,可以談感受,在鯨吃食時,學生把鯨描繪的活靈活現,在鯨睡覺這一部分,學生的畫更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更透徹,體驗也更深。他們自主選擇正是他們自主意識、自主行為、自主能力的具體體現。用新鮮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看與鯨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跳出課文的框框,這樣更激起學生保護鯨的慾望,讓學生談心理感受,學生的熱情極高。這裏的知識豐富多彩,學生眼界大開。學生看着、讀着,既獲得了新知識,又學到了新的語言和表達方式。整節課中,學生一點都不拘束,但靜下來一想,學生們卻收穫不少。不論在知識上、語言積累上,還是在技能上,他們都獲得了豐收。讓學生在這節課上既獲得了知識,又鍛鍊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但是,在備課時總是有一些猶豫,擔心上課的內容會不會少,所以在猶豫間自己又説了很多,本該讓學生説的,我卻剝奪了他們的展示時間,同時學生相互展示時,有些脱節,可能是老師點撥的不到位,同時留給孩子們畫的時間也不夠。今後這些問題應該避免再發生,讓課堂上呈現出更多的精彩之處。不過,通過教學本文我最大的收穫是原來以為較枯燥的説明文也能讓孩子們樂學、願學,看來只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多動腦筋,就能讓各種類型的課文變得生動並容易學習。

鯨教學反思3

這節課滲透了我們課題研究的主要思想,按照“兩增強五學會”進行開展。通過小組合作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學會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更透徹,體驗也更深刻,小組合作自主選擇研究主題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自主能力的具體體現。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説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有關鯨的大小、種類、進化過程及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中的難點。在此,導入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一下子明白了鯨是哺乳動物。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把了解的知識、學到的語言及表達方式進行重構,轉化為新的言語,讓語言和知識在轉換的過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構共生。

一、查資料,探索鯨的世界

在教這篇課文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去學習。首先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閲鯨的相關資料,對鯨的各個方面有充分了解,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查的資料非常豐富,他們的資料已充分證明鯨是哺乳動物,很快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上課時,我讓他們進一步交流並用一句話把他們資料中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一句告訴給大家。孩子們的彙報面之廣已遠遠超出課文內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不同種類,並通過圖片説明鬚鯨與虎鯨的區別。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史祖,並對鯨的史祖的生活狀況展開討論……

二、巧板書,理清文章線索

然後我板書了課題《鯨》。板書時我把題故意寫成兩條“魚”的形狀,帶孩子們進入海洋世界。課題《鯨》也寫得很大,經觀察孩子們説出鯨的一大特點——“大”。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關鍵。按照這樣的方式我讓孩子們迅速在課文中找出鯨的其他特點並上台板書。不一會“鯨的演變”、“鯨的種類”、“鯨的食物”、“鯨的呼吸”等就出現在黑板上了。

三、放手讀書,自讀自悟

這篇課文很簡單,學生在讀一遍後,往往覺得他什麼都懂了,沒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時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學生的學習熱情肯定會被刻板的教學程序消解的乾乾淨淨。為了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獲得切實的言語訓練,我在課堂上讓小組自主選擇研究的主題,我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他的學習成果。如,有的小組上台展示鯨的睡覺,小組學生頭朝裏屁股朝外,學生把鯨描繪的活靈活現,很形象地表演了鯨的特點。有的小組學生通過圖畫展示不同種類的鯨,並且進一步説出鯨的呼吸特點,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上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裏的噴泉一樣,等肺裏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同學們思維活躍,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學生潛力得到了最大的展示。

四、拓展延伸,想象發揮

最後我讓孩子們選一個自然段用筆畫出他們喜歡的鯨的樣子,必須讓人一看就知道畫的是哪個自然段,是鯨的哪個特點。孩子們都畫得很好。大部分孩子畫的是“鯨睡覺、“鯨呼吸”、“鯨的種類”。對於比較難於用畫表示的“鯨是哺乳動物”,有個孩子先畫了個大大的鯨,然後在它身下畫了個小小的鯨,非常形象。在畫“鯨的食物”時,有的孩子在鯨的前面畫了許多慌忙逃命的小魚小蝦,畫面生動有趣。作者在介紹鯨的呼吸時,用“花園裏的噴泉”來比喻鯨呼吸時噴出來的氣形成的水柱,這種打比方的方法,使説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於讀者理解。為了讓學生感悟,請他們畫出鯨呼吸的樣子,然後加以辨別是須鯨還是齒鯨,還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描述,也體會到這樣説明方法的好處。

通過教學本文我最大的收穫是原來以為較枯燥的説明文通過小組合作也能讓孩子們樂學、願學,看來小組合作讓課文變得生動有趣。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小組合作交流不僅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技能,從而發揮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教學中有些不足之處:

在“鯨的自述”中,由於時間的緊促,展開的也不是很到位。因為學生課外資料查找的不夠,老師也沒有準備太多的課外關於鯨的知識來補充,顯得自述很侷限。

鯨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常識性説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説明方法,對鯨的特點進行一一説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文章既展現了一幅幅關於鯨的生動畫面,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提取信息

在藉助表格練習提取信息的方法時,能夠做到難度適中,讓學生能在稍加思考之後得出正確的答案。在填寫鯨在形體、習性各方面的特點之前,先讓學生找到相關段落進行默讀,這樣幫助學生掃清了障礙,直擊重點內容,少走了彎路。在提取每一段信息時都組織學生歸納所用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每種方法應該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更為適合。然後再看多媒體課件,每一個內容在讀文後再對照圖片演示。簡化了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二、利用多媒體的演示,更形象生動的學習説明方法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分為三個層次進行。首先讓學生自讀理解鯨形體大的特點,進行交流;接着引領學生找到描寫鯨大的語句,明確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在此基礎上,再演示課件,加深印象。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説明方法運用的好處。學生通過自讀理解交流,能夠理解作者運用數字説明、比較説明、舉例説明和假設説明這四種説明方法的好處,更形象具體的`表現了鯨巨大的特點。在學生談自己感受交流之後,又教學生如何在文中相應的位置標註好各個説明方法。另外,在學習鯨的進化、種類、生活習性時,同樣邊朗讀,邊出示課件非常形象直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對這些知識進行了瞭解,而且幫助學生學習了本課的説明方法。同時,也使枯燥的説明文充滿了興趣。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教學媒體,採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打破了以前教師口授加板書這種單調的教學模式,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無限的活力和情趣。激發學生的興趣,高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便於教學交流。

鯨教學反思5

由於個人在新課標後,語文教學實踐的經驗還不豐富。同時我們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出現了許多不當的地方。在這裏我重點想説由於在沒恰當地處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地位,而導致的不當:

1、落實知識和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是發揮了學習的主體地位,介紹了許多鯨的知識,讓學生大開眼界,也讓教師也增添了不少的知識。但是,教師這個時候應該及時的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語文教學中的知識點上,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怎樣表達的。否則,感覺是一堂生物課。雖然,新課標要求我們不要把各學科獨立起來。但是,也不要混淆各學科的界限,要把握好尺度。

2、沒有選取有典型的段落,進行以點帶面的.理解。同時還浪費了時間,導致了本應該在課上能完成的練習改成家庭作業了。

3、 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把握的尺度不夠。

措施:

1、深入學習新課標,領悟其實質,並使之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2、加強對學生的瞭解。

3、多跟同行交流。

鯨教學反思6

《鯨》是一篇常識性説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它不像科學小品,也就是文藝性説明文那樣生動有趣,一直以來,講這一類的説明文,是讓我既輕鬆又頭疼的一件事。輕鬆的是文章結構清晰,想讓學生掌握的知識在課文中都清楚明白地顯現了出來;頭疼的是科學性如此強的文章,很難激起學生的積極性,枯燥無味的課堂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煎熬。鑑於此,我想設計一堂不一樣的説明文講授形式。

簡單的簡筆畫導入,自然明瞭。對於四五年級的孩子而言,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已經不是難事,所以我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們根據自學提示先自學文章,對文章有了整體認知。緊接着關於鯨的視頻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神,而“我也想養一條魚,一條大鯨魚”的想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孩子們的心中,老師就是權威的象徵,現在老師有了這麼不可思議的想法,而且還給大家機會去説服她,學習積極性就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於是我看到了後來學生們爭先恐後説服我的場面。而學生説服老師的過程也就是掌握文章知識點的`過程。當然這一環節,也是考驗老師的教育機智和知識容納量的,對學生找到的理由要有策略的反駁,才能使這一環節一點一點全面展開。一堂完整的語文課,少不了聽説讀寫,我提供給學生各種鯨的資料,使學生獲得課外知識的同時也完成了寫話訓練。最後海底世界的視頻,唯美的畫面,神奇的海洋生物,相信激發他們課後去繼續探討海洋世界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

一個講説明文的課堂,成了孩子們歡笑的課堂,辯論的課堂,在熱鬧中孩子們複述文章的內容,加強了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在這堂課,學生不再只是學生,而是和我一起學習的夥伴。

鯨教學反思7

《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搞笑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學法,讓學生獲益更多呢?對學生過掌握的資料和興趣愛好應作充分的估計,對課堂做好充分的預設。

另外我覺得,讓學生掌握必須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

在教學中,我先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他們掌握必須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學生樂在其中,充分發揮了潛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

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説明方法,但對國小生來説,顯得較為陌生。由於這些説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初步認識。期望這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忙。

鯨教學反思8

《鯨》是一篇常識性説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每個自然段基本上講了一個意思。

文章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加以説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二是體會作者的説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三是培養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資料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説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初讀走進文本。

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課文資料,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説説課文讓你明白了哪些鯨的知識?引出:大、重、進化、種類、生活習慣等。

自讀感悟文本。

對於那麼多的關於鯨的知識,你最喜歡那種?試着去讀讀,學學,找找作者透過哪些方法讓我們看得更加明白。學生透過讀、劃、寫學習了自己喜歡的那一塊資料,並在小組內進行了交流。

交流學習資料主要採用以下方法讓學生理解説明方法。

一是用比較法。課文首先拿鯨和人們熟悉的象作比較,使我們形象地瞭解到,鯨比象還要“大得多”。之後,用翔實的數字來説明鯨的體重,以此來説明鯨“大”。然後,又以我國捕獲的一頭鯨為例,再次列舉具體數字,具體生動地説明鯨的確很大。在教學時,為了體現這樣的寫法的妙處,我讓學生進行課文原句和不使用這樣的説明方法的句子的比較,從而體會這樣的説明方法使讀着更加容易理解,生動地感受到作者要描述的事物。

二是用畫圖法。作者在介紹鯨的'呼吸時,用“花園裏的噴泉”來比喻鯨呼吸時噴出來的氣構成的水柱,這種打比方的方法,使説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於讀者理解。為了讓學生感悟,請他們畫出鯨呼吸的樣貌,然後加以辨別是須鯨還是齒鯨,還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描述,也體會到這樣説明方法的好處。

三是想象法。作者在課文中多出運用了列數字這種説明方法,透過這樣的數字,能夠讓學生很形象、明確地明白了鯨的大小。我就讓他們想象:大象見到了鯨會説些什麼?有學生説:我以為象很大了,但是與鯨相比,卻天差地別。

但是,在教學説明文中,我還是沒有將説明方法有效地讓學生加以運用,而這也是單元目標中提出的。同時,在自主感悟時,學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孩子的惰性很大,依靠別人將學習成果告訴自己,也沒有新的發現,或者新的體會。

在“鯨的自述”中,由於時間的緊促,展開的也不是很到位。因為學生課外資料查找的不夠,老師也沒有準備太多的課外關於鯨的知識來補充,顯得自述很侷限,不能透過課文,結合課外。

鯨教學反思9

教學反思:

我在四樓多媒體上了一節公開課,我所講的是《鯨》,講完後我對這節課作了一個整體的回顧。在講授這節課時,我考慮到由於鯨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種不常見的東西,所以我運用了課件,讓學生不僅從書上,更從視覺上深深的體會到了鯨的各種特點和生活習性。並且,在學習鯨的生活習性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學習,對那一部分感興趣就認真看,然後起來為大家講述。這樣一來,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學生的積極性,並且做到了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孩子。在講這一節課時,我還精心設計了過渡語,使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過渡非常自然,讓學生的思路也隨着老師的語言自然的轉換。並且能夠抓住文章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進行合理的教學。讓學生真正掌握了知識。

在這節課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課堂氣氛不是太活躍,教師不敢太放手讓學生去自學,讓學生説的有些少,教師語言有些多,致使課堂氣氛不夠充分活躍,如果能把問題放手交給學生去解決,讓學生自己多讀書,自己領悟一些問題,效果可能會更好。

二、在合作交流時,我在交流過程中又無意識的增加了教學要求,這樣一來,就會讓學生弄不明白到底要交流什麼問題,容易造成問題解答上的混亂。並且交流完了以後,讓學生回答問題時,應該多提問幾名。放開讓大家交流。

教學設計:

一、概述

1、課名是《鯨》,是人教版教材國小五年級(第九冊)的一堂語文課。

2、本節課所需課時為1課時,40分鐘。

3、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節課在學習中讓學生了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同時讓學生知道文章的一些説明方法,如:例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説明等多種方法,並讓學生進行運用。

4、學習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分析

1、朗讀課文,瞭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認識例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説明方法。

2、這節課鼓勵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4、學生能夠將課上了解的有關鯨的知識,製作一份電子手抄報,並以鯨的自述為內容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課的學習者特徵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瞭解而做出的`。

1、學生是佛山市元甲學校五年級4班的學生。

2、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紮實,學習的能力也比較強。

3、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討論,口頭表達能力較強。

4、學生對動物很感興趣,對鯨更是充滿神祕感,他們對於《鯨》這課的學習,一定非常感興趣。

5、所有學生都能運用網絡查尋收集資料。

四、學習任務分析

1、學習這課後,知道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並知道和掌握一些説明的方法。

2、這節課讓學生去了解鯨,他們的興致都很高,再加上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利用網絡資源上語文課,學生還是頭一回嘗試,學生一定很感興趣。

3、全班同學都要收集有關鯨的資料,利用網絡大量閲讀有關鯨的文章,不斷擴大自己的閲讀面。課後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根據收集的資料,出一期介紹鯨的電子小報,並以“鯨的自述”為內容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五、硬件資源

互聯網的多媒體網絡教室。

六、資源

1、人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材。

2、學生在網絡教室上課。

3、讓學生閲覽有關鯨的科普教科書。

4、做一個多媒體課件供學生觀看,並提供一個已做好的資料庫讓學生閲覽包括文字、圖片、影片(見課件文件夾)。

5、參考網站(有關“鯨”的網站)。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方法

1、説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於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運用合理地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點撥;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採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愉悦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着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2、説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後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再進行彙報,通過這些環節讓學生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在學習鯨的呼吸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在學習鯨睡覺這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後在電腦上畫出它的樣子,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我還不以學生學懂這篇課文為滿足,更以這篇文章作為知識的窗口,讓學生從多方面去了解鯨,於是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閲讀,通過大量的閲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最後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穫、感受,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

(二)教學程序設計

本課的教學設計依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定。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始終處於思考的狀態為指導思想,教學環節如下:

1、複習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讓學生回顧,通過課文一、二段的學習,你們知道了有關鯨的那些知識?讓學生回答這一題,一方面檢查學生對已學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是喚起學生的記憶,知道鯨是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並以此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2、講授新課,探究新知

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閲讀方式讀課文的3--7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鯨?讀完之後,我讓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穫,並試着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這樣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學生學完後,就讓他們進行彙報,當他們談到鯨的進食情況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他們看,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當他們談到鯨睡覺時的樣子時,我讓學生感情朗讀,其餘同學閉目想象,然後將鯨睡覺的樣子,在電腦上畫出來,這一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去大膽創作。通過這些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已很明白了。

這是一篇説明文,文章用了多種説明的方法,如何讓學生去感受説明的方法呢?在講完這部分內容後,我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想想課文在介紹鯨時用了哪些説明方法,將它畫下來,並和同學展開討論,然後我讓學生以一句為例談談,這樣學習,學生對這些説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礎上,我還讓學生用其中的一種説明方法寫一個句子,使學到的知識得以運用,增強了實效性。

3、積極思索,質疑問難

課文講授完了,我留給學生思考的餘地,讓學生質疑問難,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後,我並沒有把答案直接告訴他們,我讓其他會的同學來充當小老師,讓他們也來嚐嚐成功的喜悦,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怎麼辦?

4、網上閲讀,豐富知識

我讓學生進行網上閲讀,解決學習中的疑難,亦藉此來擴大學生的閲讀面。通過課內外的學習,學生對鯨已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點滴收穫或體會,使學生從各方面豐富自己對鯨的認識。

5、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最後,我進行總結,激勵學生去探索,去打開大自然的奧祕。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生去了解、去探索鯨的有關知識,我給學生布置了兩個課後作業:(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出一期介紹鯨的電子手抄報;(2)以“鯨的自述”為題材,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教學過程流程圖(略)

八、評價和總結

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隨時給出評價反饋,課時結束時,教師對本科的內容和目標完成的情況加以總結,激起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學生的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

2、學習説明文的常用的幾中説明方法,並進行運用的能力進行評價;

3、信息查找:利用網絡查找有關鯨的資料,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增長知識,擴大閲讀面。

4、知識應用:課後應用本課學到的知識,出一期介紹鯨的電子小報和以“鯨的自述”為內容進行一次中隊活動。

鯨教學反思10

新課標特別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貫徹新課標精神,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注重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探究,在讀中創新。

我覺得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考慮到鯨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種不常見的東西,所以我運用了課件,讓學生不僅從書上,更從視覺上深深的體會到了鯨的各種特點和生活習性。在讓學生了解鯨的進化時,通過讓學生看鯨的進化圖片,使學生從直觀上了解了鯨的進化過程。

我們常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故在教學中我注重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讓學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來概括,這樣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領悟説明方法,在教學第一自然段理解鯨的“大”時,我將課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瞭解鯨的特點。同時對於作比較、舉例子等説明方法也是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輸。

在教學的中,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找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並且讓故事貫穿在教學中。教學“齶”:學生伸出舌頭,頂住上齶,“肺”字,上下通氣,呼吸順利。這樣的形象教學都有效的激發了學生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枯燥的説明文變得有趣。

在教學中,我還精心設計了過渡語,使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過渡非常自然,讓學生的思路也隨着老師的語言自然的轉換。同時,我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通過這樣的評價,既培養了學生的中頭表達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通過上第一課時,我發現少許優點之餘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待改善的。在課文的朗讀方面有待加強,學生讀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來讀,在讀中思考問題,在讀中領悟內容就更好。同時,在調控課堂氣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師不敢太放手讓學生去自學,讓學生説的有些少,教師語言有些多,致使課堂氣氛不夠充分活躍。

鯨教學反思11

説明文旨在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祕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另一方面是要讓學生了解説明的方法,體會作者怎樣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並在習作中加以運用。如何把讓説明文的課堂變得更加直觀生動,更有趣味性,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説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鯨的知識,體會課文所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如何能讓生動的語言變得更加直觀形象呢?在導學案與課件的準備上,我下了一番功夫-----

一、故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課前,我借用了一些前輩的點子-----以“海洋魚類運動會”這個小故事進入課堂,成功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就“蝦將軍與鯨的對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設計的對話生動而合理,也迅速的將鯨和魚區分開來,“鯨的進化”一段水到渠成。

二、圍繞重點,巧妙設疑

課文圍繞齒鯨和鬚鯨的不同,對鯨的生活習性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如何將大容量的課文有取有舍,突出重點呢?我在學案上設計提出疑問:齒鯨與鬚鯨在生活習性上有何不同呢?為了能讓孩子們針對重點,我不僅設計了鬚鯨齒鯨生活習性對比圖,並在課件上以直觀的圖案展示出來。如有牙齒的齒鯨圖片與沒有牙齒的鬚鯨圖片對比;吃大魚和海獸的齒鯨圖片和吃小魚和小蝦的鬚鯨圖片對比等等。孩子們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熱烈地討論、回答,一些説明方法也通過課件圖示浮出水面,整節課生機盎然。

三、趣味延伸,加深感悟

在學案的最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還了解鯨的哪些知識?你都知道哪些種類的鯨?能否為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鯨設計一張名片?課堂上,孩子們紛紛拿出自己準備的名片,以自我介紹的口吻,興致勃勃得介紹了白鯨、虎鯨、藍鯨、座頭鯨等不同種類的`鯨,並通過課件的展示看到了這些鯨,對鯨這種海洋生物有了更深的瞭解。然而,雖然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堂課。可是上完課之後,課堂裏的一些漏洞也讓我不容忽視。反思這堂課,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因為説明文比較枯燥無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以有趣的故事引入課堂,學生的積極性還蠻不錯,個個都很踴躍。但因為學案設計時,我沒有留意到細節,造成學生在設計蝦將軍與鯨的對話,只填空不知道延伸,此環節糾結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教學環節沒有完整地體現出來,這是一個遺憾。

在講述第一環節鯨的體形大的特點時,並沒有很好的詮釋各種説明方法,只是膚淺的點出,後經其他老師的提醒,才發現自己並沒有理清思路,本段中最主要的説明方法“舉例子”應該為主,再去發掘其他説明方法。上完課後,我又嘗試着講了一遍,果然效果不錯。

另外,本節課電子白板與導學案的結合也稍顯生疏。顧了此失了彼。也是本節課的遺憾之一。不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以完美課堂為目標,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鯨教學反思12

前幾天,我執教了這篇《鯨》這篇課文,課文介紹了鯨四方面的生活習性。因為國小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閲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學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事物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所以在教學中我變以理性認知為主為以感性體驗為主,採用一些必要的的中介手段凸現事物的形象,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換成了栩栩如生的立體畫面(課件相機展示),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調動了他們情感的參與,使他們實實在在領悟到鯨的`生活習性的特點。如演一演:以手掌為鯨,加之語言的描述,演示鯨呼吸的全過程,將靜態的文字變成動態的形象,使學生獲得了真切的體驗。又如畫一畫:動手畫一畫不同種類的鯨噴氣形成的不同水柱,變話為畫,再以自己語言進行介紹,又變畫為話,從中體驗語言文字的表現力和鯨呼吸的特徵。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導學生將花園裏的噴泉與鯨噴氣形成的水柱進行比較,使事物的形象更鮮明,本質更突出。這樣,我們學生的理解更透徹,體驗也更深刻。

本課教學最後,我還讓學生以《鯨的自述》為題説一説,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又激起了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鯨教學反思13

教完《鯨》這一課,回憶起同學們那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我也深有所感觸。

首先,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在教學中,我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然後指導同學們進行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學生樂在其中,充分發揮了潛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樣是這一課,幾年前我也上過,用的`是逐段講解的方法,不僅耗時,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説明方法,但對國小生來説,顯得較為陌生。由於這些説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初步認識。希望這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把對課文第四、五自然段的理解畫成簡筆畫,畫出了鯨的呼吸和睡覺……可見他們對鯨興趣濃厚,課後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對鯨的瞭解還真不少!這樣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效果的確不錯。

不過,我也在反思,《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學法,讓學生獲益更多呢?

鯨教學反思14

《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説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如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説明方法。

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我教學本課特別注意的一個方面。

第一課時我用較短的時間讓學生“自由讀文,整體感知”,沒有遇到什麼難度,接着進入“精讀課文,體會寫法”環節。本環節我主要是採取“扶”的方法讓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本課説明方法運用的精準、多樣以及這樣寫的好處。第二課時的學習,我開始“放”。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即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為了鍛鍊學習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自由讀第2自然段,説一説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説一説‘你’的進化過程。“這個環節實際也是一次開放性的口頭作文訓練,根據學生能力可以是對課文內容的複述,也可以將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語言的一項創造性的複述,更高層次的.學生,則能創造性地融入課外知識進行説明。學習4、5自然段我是採取“自由讀第4、5自然段用‘——’畫出鬚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填好表後在小組內交流”, 合作學習是課標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去發現,認識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比喻等説明方法。整個過程,我只是一個主導者,沒有過多牽引,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拓展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時空,還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以展現和發展。

反思本課教學,雖然沒能運作多媒體教學是個遺憾,但是感覺更多的關注文本,沒有花哨的刺激,學生反倒學的很紮實。

鯨教學反思15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説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如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説明方法。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説明文比較枯燥無味,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很關鍵的,我覺得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分析第一段時,當講到作比較的説明方法時,運用課件,顯示出大象和鯨,讓學生一目瞭然,把鯨與大象對比,對鯨的大、重、長特點的印象就深了。另外,在課件裏大篇幅不動的文字裏添加有動態效果的圖片,更容易調動學生的感官,讓教學有效地開展學習。此外,在講鯨的.進化這段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作過渡:“一天,在太平洋地區舉行規模盛大的運動會,各式各樣的魚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峽,並順利通過了賽場大門,當鯨到達賽場門口時,卻被蝦將軍擋在了門外,鯨和蝦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蝦將軍説出了不準鯨參賽的理由,鯨覺得很有道理,便回去了。”同時,我出示課件,演示鯨的進化過程,讓學生明白鯨是怎樣進化的,學生明白了鯨是哺乳動物。

在教學時,考慮到鯨對於學生來講是種不常見的東西,所以我運用了課件,讓學生不僅從書上,更從視覺上深深體會到了鯨的各種特點和生活習性。首先,我讓孩子們初讀課文,抓住要點,引導他們讀通讀熟課文,弄清課文講了關於鯨的哪些內容,接着,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特點。以第一自然段為例,體會作者是怎樣説明鯨的“大”的。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並分析説明鯨大的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讓學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運用的説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體會鯨的生活習性時,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鯨呼吸時的樣子,鯨睡覺時的樣子,不同鯨的圖片。體會鯨的體形龐大時,設計了鯨和象、人比較圖。理解鯨的進化過程是個難點,課件出示重點的語句和重點的詞語,讀、思、説結合。在教學這一課時,收集了許多資料,設計了形象生動的課件,拓展了課程資源。體會鯨的生活習性時,設計了鯨呼吸時的樣子,鯨睡覺時的樣子,不同鯨的圖片。體會鯨的體形龐大時,設計了鯨和象。鯨的生活習性這一部分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當成鯨來介紹。在鯨吃食時,學生把鯨描繪的活靈活現,在鯨睡覺這一部分,用新鮮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看與鯨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跳出課文的框框,這樣更激起學生保護鯨的慾望,這裏的知識豐富多彩,學生眼界大開。學生看着、讀着,既獲得了新知識,又學到了新的語言和表達方式。

這篇充滿動物知識的文章,本該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的,但整節課下來,學生不是很積極地思考或回答問題,所以在調控課堂氣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要想上好一堂課,讓教學環環相扣,有聲有色,既要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心理來設計教學過程,又要靈活地處理學生的各種回答,還要注重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