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66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年月日》教學反思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年月日》教學反思

《年月日》教學反思 1

本學期在傳授“年月日”教學時,我在教學中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備課時,從課的容量上來看,量確實較大,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要在40分鐘內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的知識和判斷方法,會計算全年天數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難。通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課堂設計落在實處。

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問題,通過猜謎語引出課題。出示日曆,引導學生觀察,讀出今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並提出教學目標。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此時巧妙引導開始本課的學習。在練習環節出示問題。舉世矚目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已經圓滿結束了,你知道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麼時候?如此貼近學生認知經驗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學生對2008年8月8日這個歷史意義的`日子的記憶火花,並藉機練習大月小月等幾個知識點,既滲透了愛國教育又加強了練習。最後知識拓展環節出示以全班集體照為背景的月曆,讓同學們興趣再一次提高期待一次的數學課,製作月曆,為下節課知識作鋪墊。

在教學大小月之後,我安排了數學小遊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了: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東張西望在觀望他人的動態,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着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為什麼?這些正好是這節課的重點,這一刻,不正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嗎?在平閏年的教學時,我先出示了幾個常規年份讓他們分組判斷,學生很快用除法判斷出來,之後我又出示1900年,學生判斷後全部表示是平年,我不給出答案而是出示課件讓學生自主學習(課件播放音頻400年又閏的資料)聽、看了視聽小知識後,,讓學生自己進行判斷驗證,利用這種好奇心,我實時點撥:為什麼會這樣呢?學生們釋然了。可見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於中、低年級學生來説,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本課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識的記憶、鞏固、深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採用的方法是,總結提煉出消化本節內容所要用到的數學方法,即:猜測觀察——推理驗證——得出結論,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方法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設計了每種算法後隱藏一題,調動學生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來內化知識的拓展性練習。練習中還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還巧妙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指導還不夠,探究學習時對學生的組織還做的不夠,再就是課的容量大,拖了堂。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發現,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還需鍛鍊,對教學方法還需要摸索。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鉅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今後,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鑽,下大功夫,在新課程的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年月日》教學反思 2

“2月份為什麼只有28天,有時候又有29天”“為什麼在判斷是否是閏年時不是所有的年份都除以4”,這是學生拋給我的問題。我當時心咯噔一下,在課前我沒有預料到學生會問這種問題,在我的學生生涯裏,也沒有出現過這種問題。2月份與其它月份不一樣、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不一樣,我感覺就是理所當然的,自然規律嘛。今天被學生問到了這個問題,我一時還真答不上來。

課後上網查了有關這些的資料,我慶幸,我沒有告訴他們從很久以前就這樣的,而是説課後我們來研究。出現這種現象真有它的典故,真想馬上和學生的問答,也許是課前老師預設好的,一節課下來多流利,多完美,自己也覺得這節課上得多好。記得有位老師和我講過,一節課會因為有遺憾而更有價值。我們的反思我們的思考多數來自於自己課堂的遺憾。今天學生問的問題在我的意料之外,可是我要感謝這位學生,他教會我在備課時要多問為什麼,知識點不是生來就有的,它也有它的來歷,數學史還是有必要融入到我們的教學中,不僅滿足一部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在數學課堂上也豐富了學生的文學修養。但前提我們老師要準備“一大桶水”,甚至更多。

《年月日》教學反思 3

今天 , 我 學習了 《年月日》,本節課重點讓學生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係、以及一年當中有幾個月是大月,幾個月是小月?瞭解平年和閏年, 設計這節課時藉助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實際生活體驗,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本節課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自主學習。有以下幾點做法:

1、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知識出發,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觀察不同年份的年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獨立思考後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使每名學生都“動”起來,從而避免有些學生只等着聽別人的,不去自主思考。如教學平年、閏年時,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當學生有了自己的發現時,再全班交流,總結出判斷的規律。

3、本課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識的記憶、鞏固、深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練習中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本課的不足:

堂上還是沒能大膽放手,把發言權還給學生:任何情況下都要給學生機會先發言,教師不該代替學生來説。

今後,我還要在教材、學法的研究上深鑽,下功夫,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年月日》教學反思 4

《年月日》是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算單位,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時、分、秒,並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單元就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有關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本課是讓學生藉助觀察年曆來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的,然後介紹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以及拳頭記憶法和大月歌訣記憶法,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我的課題是國小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針對我的課題,我首先想談一談備課時的一些想法和感悟。

《認識年月日》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怎樣有條理地教學這麼多新的知識點呢?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呢?怎樣讓學生有效的掌握教學重點:認識年、月、日,並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呢?怎樣讓學生有效的突破教學難點:發現並掌握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呢?帶着這樣的思考,我對本課進行了兩次教學設計。導入部分:按照教材的設計通過情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植樹節、奧運會開幕、兒童節等有意義的日子讓學生初步認識年月日並感受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保護環境的意識。我精心準備了圖片和精彩的語言,準備一開課就抓住學生的心,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好基礎。通過第一次教學我發現導入的時間過多,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被擠佔了。為了將寶貴的時間留給了學生自主探究中,我在第二次教學中大膽了捨棄開課的3幅情境導入,只用奧運會開幕的時間導入新課。

通過這個改變使我感悟到有效教學要捨棄花哨的外表,要把時間花在刀刃上,捨得拿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

我設計了兩次探究活動。第二次探究活動是本課的難點內容:發現並掌握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

第一次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在小組討論:

①年份與4有什麼關係?

②怎樣判斷19XX年是平年還是閏年?1840年呢?2100年呢?(可以使用計算器)

可是通過教學發現,對於這個難點我過高估計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根本無法自己理解年份與4的關係,整個討論過程流於形式,草草收場,沒有實效。

第二次教學時我從新對此進行了改進。過程如下:

師:請同學們大屏幕上的萬年曆,把1993—2004年中2月份的天數記錄在下面的表格裏。

師:根據2月份的天數查一查1993—2004年這些年中,哪幾年是閏年?

師:閏年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看能發現什麼規律?

引導學生得出:每4年裏有3個平年,1個閏年。(你表達得這麼清晰流暢準確,真棒!)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請你推斷一下,2008年是平年還是閏年?2008後下一個閏年是几几年呢?

師:每4年裏有3個平年,1個閏年,這些閏年的年份與4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把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夠發現什麼?

教師出示計算結果:

1993÷4=498……1

1994÷4=498……2

1995÷4=498……3

1996÷4=499

1997÷4=499……1

1998÷4=499……2

1999÷4=499……3

2000÷4=500

2001÷4=500……1

2002÷4=500……2

2003÷4=500……3

2004÷4=501

通過計算引導學生髮現“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

教師的有效引導,帶領學生突破了教學難點。

通過這個改變是我感悟到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生實際學習能力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始終把握有效,比如,第一關採蘑菇,目的是判斷平年閏年,我以前的設計是把歷史知識和數學知識整合。將鴉片戰爭,抗日戰爭、抗戰勝利、新中國成立、香港迴歸等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讓孩子們判斷是平年和閏年。點子很新穎,很容易吸引孩子們和聽課老師的注意力,可我第二次教學時還是把他們捨棄了。原因是孩子們被這些新鮮的歷史事件吸引了,卻沒有投入到數學思考中了。所以被我捨棄改成了採蘑菇,將年份放在相應平年閏年籃子裏.這樣一改,孩子們都在積極思考.

通過這個改變是我感悟數學課着力體現的應該是數學味。

在全校的實驗老師評課會上,老師們給我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見,有些看法還和我的相反,這也讓我領略到了不同思想碰撞的魅力。

《年月日》教學反思 5

年月日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年、月、日,並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教學難點是發現並掌握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帶着問題一年有幾個月?每月有幾天?並把每月的天數填寫在書上,接着進行反饋,歸納出: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約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

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一個拳頭法和兩個拳頭法,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有些學生還是不感興趣,於是我採用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兒歌也是一種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於中、低年級學生來説,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因為兒歌記憶既輕鬆又便於記憶。

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採用的方法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去發現、去討論。我讓他們討論,對於平年和閏年你有些什麼認識。學生經過討論説出几几年是閏年,順着他們的思路我又讓他們去討論閏年有什麼特點,從而得出被4除沒有餘數的是閏年,緊接着有問2100年的二月是幾天,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29天,我告訴學生2100年的二月是28天,這是什麼道理呀,同學們感到很奇怪,利用這種好奇心,我告訴學生,碰到年份是整千整百數時,必須被400除沒有餘數,從課後的練習來看這一課的教學效果不錯。可見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因為年、月、日來源於生活並用之於生活,教材力圖體現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例相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教學中應儘量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

如書上主題圖,從學生熟悉的一些有意義的日子引入,比如用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與北京奧運會等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能激起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時,在遊戲鞏固及練習環節中,我也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年、月、日的知識。同時,教學中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從學生的作業情況看,主要錯誤出現在平閏年的判斷和根據具體的年份填寫上半年、下半年的天數等題上,也有部分同學對平閏年的概念還理解不清,因此,在教學時我還是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梳理。

《年月日》教學反思 6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感悟到這次教學比較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用創造引發了創造。

一、巧變教材,萌發創造之苗。

原有教材中只提供了幾句平常的話語,人為地為學生提供了閏年、平年的判斷方法。這樣的問題,其實學生通過讀課本就好像明白,但書本合起來,便一無所知,不能很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我從現實性和趣味性角度出發,創設了一個師生合作學生報年份,教師報閏年、平年的具體情境,把課本上枯燥的幾句話嫁接給學生留下懸念的情境中,營造一個富有吸引力的情境,一下子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的判斷呢?在生活經驗和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所給年份上是平年還是閏年,好像一下子找不道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已有知識經驗無法解決問題時,“我們得想個新辦法”,就成為每個學生髮自內心的願望。這時,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表格,在這種強烈的探索慾望驅使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合作交流,課堂成了學生創造靈感的空間。

二、巧用教材,催開創造之花。

我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請位同學把自己從表格中及師生剛才所做的遊戲中發現的規律説出來,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學生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大膽地進行探索,創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説出的規律是:

(1)4年裏就有3個平年一個閏年。

(2)每3個連續平年之後就有一個閏年。

(3)一個閏年前面或後面就有3個平年。

(4)20xx年、20xx年、20xx年是閏年,其餘都是平年。

(5)閏年年份都是4的倍數。很有創意,但如果老師對學生的思維限制過於死板,便會扼殺很有價值的發現,每一種發現的產生都是學生思維智慧的結晶,為學生帶來無盡的成功的喜悦體驗。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但絕對不是教師教學的唯一標準,那種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只會把學生的思維囿於狹小的天地裏,嚴重製約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敢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於學生的實際,多從學生是發展考慮,不是為了教材而教學生,而是為了學生而用好“教材”,使教材真正成為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材”創造,應從自身做起,讓創造引發創造。

《年月日》教學反思 7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我教學時不再拘泥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之前.已經通過向家長詢問、翻閲課外讀物、上網等手段,基本瞭解和掌握了一部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因此在抓住重點的同時,以突破“大月與小月”“平年、閏年的判斷”這一主線作為教學的一條重要的線索展開。

在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既能獨立、又能相互合作獲取知識,同時尊重學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是這節課力求體現的設計思想。因此,我的設計思路如下:

一、聯繫生活,激發興趣:

本課從課題的引入到課後的練習,以及課中關於年、月、日小知識的補充,都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體現“小課堂、大社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悟學習數學的意義,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主動探索,合作交流:

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現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再創造出來。”因此,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我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在交流中對別人的思考方法或質疑,或欣賞;對自己的思考方法或陳述,或反思。學生在交流中,思維發生着互相碰撞,互相啟迪,最終澄清辨明,總結出大、小月,判斷平、閏年的方法等。讓他們品嚐到探索帶來的成功喜悦。

三、學以致用,深化新知:

學生的數學能力不僅在於其掌握數學知識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形成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注重聯繫實際,練習具有趣味性、發展性、靈活性、開放性,進一步深化新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使學生思維更靈活、深刻。

《年月日》教學反思 8

《教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教師作為學生數學活動的引導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研究,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反思本課的教學,好的方面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數學的心理規律。學生已經在三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年月日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學生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這些都是教學新知的生活基礎。但學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時間和數學意義上的時間,也不會主動去探究年月日的規律。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安排了5個課時的教學內容,第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完成的教學重點、難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記憶每個月各有多少天。

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想。

愛因斯坦説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的顫慄中如痴如醉的能力。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本節課,我首先向學生提供了事實材料(20xx年的年曆卡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去發現知識;讓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去深化理解知識;接着,我安排讓學生創作記憶大小月的方法,像數學家一樣發現了用拳頭記憶的方法,他們經歷了再創造的過程。我還安排了小遊戲,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記憶大小月的信心。

三、注重與生活聯繫。

因為年、月、日來源於生活並用之於生活,教材力圖體現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例相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教學中應儘量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猜謎語、讀兒歌、做遊戲、和用拳頭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年、月、日的知識。同時,教學中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不足之處:

一、沒有放手讓學生髮散自己的思維。比如在説全年的天數時,在講各種算法時,或者在練習過程中,基本上對於練習的形式每題都是我自己分析講解,學生本來是很有興趣來解決的,但好像都被我當成了聽眾,自己説得過多,沒有足夠得以他們為主體。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課後的實踐活動本應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了不同的體驗和發展。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在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了知識,而且是在交流、討論和探索的過程中增長了智慧,培養了數學學習的能力。

二、課堂的氣氛調控,我在課中始終以表揚獎勵學生為主, 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逐漸感受到:只有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擺正師生之間合作交流的關係,採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熱情,才能教好學生,才是真正的師者。在培養學生初步的運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還欠缺考慮。

《年月日》教學反思 9

年、月、日是常用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間單位,也是來自學生現實生活,教學時,我把教學內容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將學生置身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

在教學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問題,讓學生説出自己最開心的日子或者節日,學生回答了很多,引出了課題。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學本節課時,讓學生合作交流,觀察不同年份的年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完成所發下來的記錄卡。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獨立思考後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使每名學生都“動”起來,從而避免有些學生只等着聽別人的,不去自主思考。

3、把課堂上的發言權還給學生:任何情況下都要給學生機會發言,教師不要代替學生來説。

4、數學內容生活化。我把例題都變成學生經歷的事,這樣更容易理解。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發現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1、 高估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我在備課時以為大月、小月的判斷這些知識挺簡單的,就把平年、閏年的判斷一起放在一節課內教學,課時容量大,使學生掌握的不熟,為後面的知識沒作好鋪墊。

2、講解不夠具體,沒有舉一反三,對知識的鞏固做的不是很到位。

今後,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鑽,下功夫,保證教學過程每一步都落到實處;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年月日》教學反思 10

《年月日》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對年月日又多少有一些瞭解。怎樣在學生有所認識的基礎上將這麼多知識點有條理地呈現給學生?怎樣讓學生有效地掌握教學重點,認識年月日並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怎樣突破教學難點,發現閏年出現的規律並掌握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帶着這樣的思考,我對本節課進行了多次教學設計。最終是按照“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究驗證整理—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三步來設計的。現從成功與不足兩方面來進行反思。

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分享中共同探究。

這節課設計了兩次探究活動。第一次是探究大月、小月,第二次是探究平年與閏年。兩次活動之間是用判斷大小月的遊戲連接起來的。對比兩次活動的設計,基本相同,都是按照“觀察—記錄—發現—分享交流”來進行的,但又沒有重複的感覺,主要是因為分享範圍的變換和節奏不同。第一次活動記錄時同桌共同記錄,四人小組交流後再全班分享;第二次活動先是全班共享二月份的天數,再同桌交流發現的規律。由於全班共有的資源較多(12年),學生很容易就發現了四年一閏。兩次活動學生的參與度都很高,這是比較欣慰的一點。回想剛開始設計活動一時,我是按照教材先填寫了20xx年和20xx年兩年的年份,又用20xx年和 20xx年兩年驗證了一下學生的發現。由於年份較少,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説服力也不強。活動二也是我給了學生連續8年的二月份天數,學生記錄在表二中。學生沒有自己找二月份天數的樂趣,有一種被迫配合老師的感覺。如果每人都來完成12年的每月天數的統計,又太耽誤時間。在這次設計時,我給學生每人準備了 20xx年至20xx年中某一年的年曆。隨着年份的增多,學生特別想知道這麼多年份中相同天數的月份是不是每年都一樣,因此在交流環節都聽得非常認真,看得也很仔細,對大小月的認識比只有四個年份時更加清晰。閏年的探究也是因為每人都有當播報員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就起來了。年份的增多,也更便於學生觀察出四年一閏。12年的年曆不僅便於學生觀察,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學生探究的.興趣,也學會了合作處理大量信息。全班的分享有力地提高了課堂的探究效果。

第二個成功之處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應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主要在導入部分和鞏固練習兩部分來感受。

從學生熟悉的自己的生日到不熟悉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讓學生感受到年月日與生活緊密聯繫,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鞏固拓展環節學生能運用年、月、日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不足之處。

老師方面:在發年曆時雖然考慮到同桌的最好不要是同一年的,但少問了一句,導致第一次探究時有同桌拿的是同一年的年曆,不便於對比,雖然最後調整了,但孩子已經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填完表一了,有點不甘心,情緒稍有影響。以後考慮要周全,還要落實。

學生方面:全班交流時個別學生聲音太小,需重複表達,耽誤時間。以後在語言表達方面還要加強訓練,提高分享效果。

《年月日》教學反思 11

1、數學內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間單位,也是來自學生自身和現實生活,教學時,我把教學內容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將學生置身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上課時,師生先交流此時激動和高興的心情,再讓師生一起記住這難忘的時刻:20xx年4月2日上午8時31分6秒。師問:這句話裏有哪些表示時間單位?師:時、分、秒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表示較短的時間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表示較長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同時,也使學生感到,要學習的知識就在他們身邊,接着藉助課件演示講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師再用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使學生初步體會年、月、日的時間概念,接着讓學生説出課本中四幅有意義的日子發生在什麼時間,這樣,再一次將“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思想在學生頭腦中明朗化。最後讓學生在猜迷語的愉悦的氣氛中,師生共同進入新課。

2、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個課堂中,我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始終以“導”的姿態,讓學生富有興趣去觀察、探索、發現新知。即新知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年曆,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一年中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等問題,通過這樣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接着在師生共同的遊戲中引出二月這一特殊月份,教學時通過設計一張1988—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數,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教師再用課件上的'算式説明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這樣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能力。完成創新教學模式中的探究過程。

3、留給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時空 在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自由空間和時間,這樣教學、學生才會放飛思維,張揚個性,但是,在教學中,由於內容比較多,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所以後面判斷平年和閏年這個環節中講得比較快,加上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深化新知,導致有些學生吃而不消,這就是這節課留給我的遺憾。 以後在教學中,我必須認真反思,爭取在不斷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斷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年月日》教學反思 12

《年、月、日》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教學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及相關的知識,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利用生活經驗,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天天接觸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説出今天上課的日子,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然後讓學生觀察年曆,結合已有的知識發現新知識。既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二、注重讓學生自主建立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在進行《年、月、日》一課的教學設計時,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採用自主探究、嘗試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已從預先準備年曆卡上去觀察和發現,然後交流自己獲得的信息,教師加以引導和總結,達到對年、月、日之間關係的初步認識,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但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一開始使用20xx年的年曆尋找天數,所以在觀察年曆,探索發現時,不少學生都忽視了自已準備的其它年份的年曆,以致於不知道2月到底有多少天。我認為不能讓學生形成錯誤的認識,讓學生去觀察20xx和20xx年的二月份天數。

三、尊重獨立的思維,體驗探究的樂趣。

在引導學生得出“閏年的公曆年份除以4都沒有餘數”這一規律時,我設計了很多鋪墊環節。如我設計了一張1993~20xx年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數的.表格,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規律,自己發現閏年年份與4有密切關係。又出示各年份除以4的不同結果,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總結出閏年的公曆年份和4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從而得出結論。這樣做雖然比直接把規律告訴學生要費時、費力,但卻從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自己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在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時,我先讓學生自己探究,若探究不出時教師指導,這樣能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記憶的多種多樣,有拳頭記憶法,形象又直觀,有口訣記憶法,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在指導歌訣“7個大月心中裝,7前單數,7後雙時有點急躁未説清12個大月中有7個大月然後讓他們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記憶,之後讓學生交流自己記憶的巧妙方法,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並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進一步鞏固了大月小月,同時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

存在的不足又很多:

一、對課堂的掌控不夠。我雖然設計了讓學生自主探討學習的內容,為他們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但是,我課堂上沒能很好把握引導的角色,沒有很好組織學生,及時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及時調整 ,導致課堂前鬆後緊,是本科內容沒有如期完成。

二、在教學過程中,我缺乏激情,講課的語氣和語調沒有變化。我以前聽別的教師上課,他們的語言幽默,抑揚頓挫,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課過程中,沒有説一些激勵學生的話語,這樣就沒有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多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多看多聽優秀教師的課,多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然後結合自己,多鑽研教材,讓自己在不斷學習與反思中進步。

《年月日》教學反思 13

《年、月、日》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認識年月日,這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怎樣有條理地學會這麼多知識點呢?

我先讓孩子們提前預習,並查閲有關資料,寫出預習提綱。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教學的重點定位於: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備課時,從課的容量上來看,量確實較大,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要在一節課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的知識和判斷方法,會計算全年天數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難。通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比較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學習。

在本課中,我通過猜謎語導入,出示日曆,引導學生觀察,並讀出今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一開始我先讓孩子們細心觀察自己帶的年曆,然後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因為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過程,而是教與學交往、互動的過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教學是一個發展的、生成的過程。

在教學大小月之後,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我還安排了數學小遊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了:有的同學起立又坐下,有的同學在觀望他人的.動態,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着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為什麼?這正好是這節課的重點,這一刻,不正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嗎?在平年、閏年的教學時,我先出示了幾個常規年份讓他們分組判斷,學生很快用除法判斷出來,最後我又出示1900年,學生判斷後全部表示是平年,大部分孩子説是閏年,個別孩子説是平年,到底誰説的對呢?激起了孩子的探究慾望,於是出示兒歌: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學生很快就能記住,但是運用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

在練習環節設計了舉世矚目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場景,你知道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麼時間嗎?如此貼近學生認知經驗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學生對2008年8月8日這個歷史意義的日子的記憶火花,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什麼時間?1949年10月1日,並藉機練習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等幾個知識點,既滲透了愛國教育又加強了練習。

教師要真正成為引導者。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推到自主學習的舞台上,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堂,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

《年月日》教學反思 14

通過這次上年月日的複習課及教研室老師的點評,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這次課也是作為本單元的第二節複習課。根據在本單元中學生作業及課堂反映掌握情況來看,加之複習課中複習的知識點較多,這樣很難針對學生不足進行查漏補缺,於是我把複習課分為兩部分上。第一部分重點複習24時計時法和計算經過的時間,第二部分複習閏年平年大小月的知識點。這節課複習的就是第二部分。

這節課我通過小組比賽穿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後通過年月日的歌訣對知識點進行回憶鞏固,為防止學生對熟悉的知識興趣指數下降,我安排了一個關於大小月排序由來的小故事,最終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然後讓學生通過練習進行鞏固。在練習過程中,判斷閏年和平年的習題,學生反饋的情況良好。在練習:20xx年2月1日是星期三,小明3月2日過生日,這一天是星期幾?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以下方法:第一種根據閲歷特點,找到與2月1日一樣都是星期三的日子有2月8日、15日、22日、29日,然後3月1日是星期四,3月2日星期五。第二種可以用2月的天數加3月的兩天再減去最開始的2月1日那一天,算得30天,再算出30天裏有4個星期餘2天,然後判斷第4個星期的最後一天是星期三,往後推兩天就是星期五。第三種學生用14乘2,再加2得到30天,再算出30天裏有幾個星期再判斷,類似方法二,但解釋理由有些湊30天的感覺,不宜推薦給其他學生。於是最後我請全班學生判斷三種方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大多數學生選者了第二種,並讓他們説説理由,以次弱化學生對第三種方法的記憶。

在講完最後一道習題的'時候,我總感覺沒有抓住關鍵點,讓學生圍繞關鍵點來解決問題。幸好有教研室的老師指出了我困惑所在:

1、這道題沒有引導學生在沒有月曆時,應該先去判斷2月的天數。

2、可以把這道看成周期問題,情況分兩種,第一種情況從2月1日那天開始7天一循環,這樣就用29加2等於31天,31天裏有4個星期餘3天,第一天是星期三,因此一個週期的最後一天是星期二,再接着數三天,最後一天是星期五。第二種情況從2月1日後一天開始7天一循環,這樣就用29加2再減1等於30天,30天裏有4個星期餘2天,第一天是星期二,因此一個週期的最後一天是星期三,再接着數兩天,最後一天是星期五。

3、作為複習課不宜將知識點分開復習,上成練習課,要先將知識羅列成結構圖,讓學生有系統的記憶,然後再針對不足進行查漏補缺。

對於這些有效指導意見,懷着感激心情的我進行了此次反思,望以後的教學中能找到更多不足,加快成長的速度。

《年月日》教學反思 15

課上完後,自己的第一感覺就是整節課的思路非常清晰,教學環節沒有脱軌。但是明顯覺得學生上課的氛圍沒有調動起來。

總結如下:

學生已經在二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年月日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學生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這些都是教學新知的生活基礎。為了讓學生充分作好學習的準備,利於提前感知年、月、日,為上課作好鋪墊,我課前先讓學生蒐集近幾年的年曆卡。教學重點、難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分清每個月各有多少天,瞭解平年與閏年的知識。

課堂教學中根據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觀察他們手中的`年曆。找一找:一年有幾個月?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月份是30天?還有特殊的天數嗎?學生邊觀察日曆邊與小組成員討論。這一過程中,我又有新的發現:

(1)有一部分學生邊看邊把自己所看到的月份天數記錄下來;

(2)還有些些學生當時就問:老師能用筆記下來嗎?課後王主任也對我説:如果能製作一個表格,讓學生填一填效果就更好了。想想:課堂上我應該儘量給予學生操作的機會,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可以親自進行實驗,體驗成功和失敗。不僅使學生學到新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嘗試探究的能力。

因為年、月、日來源於生活並用之於生活。書上的主題圖,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引入,而我在引入時並沒有體現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如果讓學生能夠聯繫生活找出更多的事例:爸爸、媽媽幾號發工資,你記得他們的生日嗎?等等課堂氣氛會更活躍。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有了這節課的反思,我想: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會把不足之處彌補,再重新審視教學設計把這節課堂上的更出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