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69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壓強》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壓強》教學反思

《壓強》教學反思1

本節課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體現了物理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設計巧妙、直觀、生動,整個實驗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從惑性到理性,生動、深刻,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1.引課設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多媒體動畫:人躺在釘板上,身上放有大石,用錘子砸石頭,石碎而人沒有受傷。再用對比演示實驗,增加可信度,設疑質疑,打開學生想象,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

2.體現了物理學是實驗科學的特點:本節課物理實驗貫穿整個教學始終,教師在設計實驗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設計合理,在課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實驗改為仿釘板實驗來説明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更容易使學生感到實驗的可信度;把課本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讓全體學生參與,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本節課設計的拓展實驗:利用斜面壓力變化實驗來説明壓力不一定等於重力,突破了本節的難點,設計巧妙。

3.在知識的傳播上注意方法:觀察實驗是物理基本教學方法,猜想和控制變量法是物理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中充分滲透了這些方法。

4.貼近生活,體現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舉了大量增加、減小壓強的實例,並進行分析,體現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壓強》教學反思2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非常好。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一堂有效教學示範課!我個人認為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引入有效:“瓶吞蛋”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幫忙把雞蛋壓入瓶內。

二、教學設計有效:教學理念新穎、教學設計合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如何實施,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交流與合作;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依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從大氣壓強的存在到大氣壓強的測量再到大氣壓強的'應用。特別重視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

三、提問有效:不再是簡單的設問,學生不是簡單的用“是”或“不是”來回答。例如:大氣壓怎麼把雞蛋壓入瓶內?讓學生體會瓶內氣壓小於瓶外氣壓大氣壓強起作用。這樣提問有較強的啟發性與針對性,教給學生的不是簡單的知識,而是思維的方法。

四、教學活動實在有效: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例如:學生上講台親自拉馬德堡半球、學生做覆杯實驗親自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

學生上來喝飲料,一位同學能喝到、另一位不能。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理解平時吸飲料如何利用大氣壓強的。

“實驗也有失敗,請耐心等待”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五、學生學得有效:教師充滿激情的講解感染着學生、鼓舞着學生,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語言清晰、生動有吸引力,充分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問題得到合理、機智地解決,充分反映教師的基本素養,使學生“善學、樂學、會學”

大氣壓的測量是本節的難點,如何設計實驗?我用逐漸增高的管子,把無形的大氣壓的測量轉換成液體壓強的測量,學生輕鬆理解、掌握該難點。

六、多媒體使用合理有效:一個是托裏拆利實驗用水銀,不方便在課堂上演示;另一個是大氣壓可托起多高水柱也是在教室中無法完成的,利用多媒體可以達到與實驗同樣的效果。

不足之處:課堂上兩個女生拉吸盤偶然拉開了,應及時讓他們解釋問什麼拉開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兩位同學在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時不慎將細玻璃管踢碎,給後面的講解帶來不便,我靈機一動用試管代替矮一些的玻璃管,達到了同樣的教學效果。

總之,我認為:這是一堂非常難得的有效教學示範課,充分展示了授課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學素養。

《壓強》教學反思3

《壓強》是九年級物理十四章的主要內容,包括壓強、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四部分內容,壓強知識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在力學中佔據重要地位,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廣泛。我們整個備課組對該單元的教學非常重視,無論從備課、上課、實驗構思、作業設置、單元檢測等方面都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和反覆研討,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備課組也進行了認真的課後反思和討論,總結得失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非常成功。一是突出重點,儘量控制學習難度,保持學生的學習信心;二是每個課時的教學我們都準備了豐富的素材,如視頻、圖片、實物、模型、實驗等等,首先從感官上刺激學生的興奮神經,調動他們的求知慾望,同時這些素材也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三在實驗的安排上努力創新,一方面儘量選擇學生身邊的器材,簡單有趣,容易操作,同時改變實驗的教學形式,變演示實驗為操作實驗,變操作為競賽、變實驗為魔術,如《壓強》一節的踩雞蛋魔術,《大氣壓強》中的“瘦身大法”“掀起你的蓋頭來”等,《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硬幣跳高比賽、吹紙帶大賽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可以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2、科學探究卓有成效。本單元教學緊緊圍繞學習的中心環節——科學探究來開展的。科學探究的能力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在教學中依託了“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液體深度、方向的關係”、“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等物理知識,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由學生自行實踐得出科學結論。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在科學方法、科學技能、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等各方面均有所收穫,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有明顯效果,此類教學方法如果能堅持下去,一定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也發現許多學生科學探究的積極性比較高,同一個實驗在器材的選擇上有很大的靈活性,方式也多種多樣。要鼓勵學生多動腦、多實踐,同時也要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潛移默化教給他們正確的科學方法。另外還要通過種種措施和手段,激發學生在課後仍然保持科學探究的熱情,由課內到課外、由被動到主動,逐漸使學生自然地學會科學的'想事情、做事情,這也是組織科學探究活動最終目的之一

3、精講精練,及時鞏固,有效課外延伸。每個課時精心設置足量練習,有機穿插在各個知識點後,一方面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反饋;一方面以問題為載體,為學生搭建動口、動腦平台,體驗物理思維過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練習中有比例進行課外延伸拓展,對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豐富課外知識有一定促進作用。

二、不足之處:

1、發現課堂教學時間普遍比較緊張。一是課堂容量設置過大,二是實驗安排較多,特別是探究實驗耗費了大量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要想充分發揮學生對探究問題的自主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則時間的矛盾總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會使一個問題的討論面太大,時間拖得太長,還會遠離研究主題,浪費時間。三是練習量的控制不力。所以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必須使每個環節十分嚴密,力爭排除一些客觀干擾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導的“度”,對於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興趣,培養髮散性、創造性思維等方面的問題也值得再討論。

2、一些重難點問題還沒有解決好。如壓力和重力還是有些混淆不清;壓強的計算問題中對疊加物體壓力的確定容易只考慮一個物體產生的壓力,缺乏整體意識,面積大小的確定也經常出錯;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壓力問題的求解程序錯亂、混淆等等。雖然這些問題出現預先已有心理準備,但沒有提前拿出有針對性的有效解決措施,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3、注意對實驗課堂的有效控制。本單元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實驗的教學功能,四個課時都安排了豐富的實驗內容。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個別環節有點失控,一是時間方面的失控;二是研究內容方面的控制;三是實驗是否只是表面的熱鬧繁榮,還是真正解決了問題;四是紀律方面控制。這也是我們備課組成員需要去認真反思、積極改進的地方。

《壓強》教學反思4

《液體的壓強》我上了三節課,這讓我自己也感到吃驚,發現自己變得好像不會上課了。

以前講液體壓強的時候,往往是兩節課解決問題:第一節課講液體壓強的特點,及液體壓強的公式推導,第二節課講解液體壓強的應用,包括液體壓強的計算與連通器原理和應用。感覺兩節課下來學生也能掌握得好好的。現在為什麼變成了三節課呢?主要是在第一節課中我花了太多的時間。

在第一節課,我帶領學生用實驗器材認識了液體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分析其原因是液體受到了重力作用,並説明這也是液體壓強的根本原因)

2、液體頃容器的側壁有壓強(重點分析了液體具有流動性,從而對阻礙其向外流散的側壁有壓強)

3、液體的內部有壓強(動手和學生組裝簡易壓強計讓學生了解其構造及原理並注意細節:如U型管中的水看不清楚怎麼解決?U型管中出現了高度差説明了什麼?如何檢驗壓強計是否漏氣?)實際上這部分內容挺耽誤時間的。

4、讓學生輔助我進行實驗,探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密度和方向的關係,並得出定性結論(一名學生幫助我專門作記錄,並及時把記錄向同學們彙報,有助於學生集中精力地去觀察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5、討論:

1)深度到底該如何判斷:(分別説出a、b、c、d四點在液體中的深度,好多學生都説出b是0cm,c是22cm,d是12cm,看來這個説明的意義還是巨大的,不然測試中提問c、d兩點誰的壓強大時,學生就有麻煩了)

2)回憶學習浮力時大魚和小魚的爭論,如果改成“大魚大,所以受到的壓強大”和“小魚深,所以受到的壓強大”的説法時,到底誰對誰錯?

3)討論人類對深海的探測,讓學生嘗試想象一下連鋼板都能被壓縮的深海中竟然生存的魚類可能有着什麼樣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認為設置比較好,學生很感興趣,也能想象出深海中魚的一些特點,如形狀、發光等)

4)當堂對比實驗,學生討論:礦泉水瓶(瓶中裝有適量水)放在手上時,正放與倒放時瓶子對手的壓強的比較;礦泉水瓶中的水在正放與倒放時對底部壓強的比較,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液體的與因體壓強不同之處。這個實驗讓學生感性的認識到了固體壓強的分析要從壓力和受力面積的角度分析,而液體壓強的不同要從液體的深度與密度的角度去分析。加深了對液體壓強知識的理解。

5)課後討論:當你在游泳池中游泳時,潛入水下1米時受到的壓強P1、當你在巢湖中游泳時,潛入水下1米時受到的壓強P2、當你潛入大海中深度為1米時受到的`壓強P3之間到底有着什麼樣的關係?你又有什麼發現?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們在探究中掌握了知識,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很輕鬆地回答了我提出的各種問題,當第二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試着分析並推導出液體的壓強公式時很多學生都能正確地説出其得出結論的過程。

1.本課重點是在歸納液體壓強規律的基礎上,分析液體內某一深度處壓強的計算步驟和推導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在分析、推導前設想一段液柱(學生的抽象思維),由於學生思維能力的限制,補充做了演示實驗(學習支撐點)使學生的思維由形象過渡到抽象,使學生先有一個實際感受,再進行想象,搭一個階梯,就比較容易了。

2.本課分析較多,為了使學生在45分種內不至於疲勞,讓學生對例題自己練習,並且分為三部不同條件進行練習,練習後再分析液體壓強跟哪些因素有關,更為恰當。同時讓學生通過練習、比較分析,這樣得出結果就順理成章。

3.講解中,對公式p=ρhg中的h表示深度要特別強調,避免學生誤認為h是液體內某處到容器底部的距離,否則將在計算中發生不必要的錯誤

《壓強》教學反思5

這是一堂集新課講解和實驗探究教學的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習目標”出發,充分利用多種學習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多點開花,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的教學理念。

物理是實驗學科,很多物理現象都要通過實驗去呈現、去驗證。本節課,物理實驗貫穿教學全過程,從液體中是否存在壓強到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及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都給每位學生提供探討用的實驗。

我利用每次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步驟分明,並結合實驗,讓學生對控制變量法有所體會。堅持下去,必能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動手操作能力、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種能力。

不足:

1、在有些環節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浪費了時間,導致課堂教學時間超過規定要求。

2、沒有板書,過於依賴多媒體教學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鬆氣氛中學習,全面提高課堂效率。壓強教學反思認識液體教學反思

《壓強》教學反思6

這是一堂《壓強》的複習課。《壓強》這一章共有壓力壓強、液體壓強和流體壓強三部分組成。對於九年級第一輪複習的具體情況,這節複習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點知識兼顧全面複習,始終以壓強的概念貫穿整節課,以之為主線,把各部分知識緊緊聯繫在一起,並結合生產生活中的實例開展課堂討論,強化基本能力的訓練,重視課堂反饋,用以來達到提高複習教學的效果。在這節複習課中:

1.成功運用了多媒體,有效的進行了物理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

在這節複習課中,我將平時的powerpoint演示課件改成prontpage的網絡課件,讓學生以上網的形式在網上自由瀏覽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由於是複習課,可以放手讓學生複習自己薄弱的部分,這樣既節約了大量的課堂演示時間,又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裏將整個複習的知識網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時間充裕的學生還可以點擊瀏覽相關的知識鏈接,在internet上了解更多的壓強知識。這也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有效利用了物理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

2.設計與生產生活有關的flash動畫,讓學生從實踐中複習鞏固本節的重點知識

在複習增大和減小壓強方法的過程中,我選用了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應用,例如,鋒利的刀口、鐵軌鋪枕木、駱駝的腳掌比較大等等實例,以flash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討論其中的道理,自然而然的知曉了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使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3.尋求實際與知識點的有效結合

在複習到氣體流速與壓強的關係時,我在網上搜尋並截取了一段關於龍捲風的視頻,讓學生親眼見識到了龍捲風的威力。讓學生很自然的想到這是空氣流速與壓強的關係,從而使學生牢固的掌握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從而進一步鏈接到飛機的`外型與升力的關係。

4.設計有答案提示的反饋練習

在本節課最後,我精心挑選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這些習題都是當學生作出自己的答案之後會給出詳細的分析是對還是錯,完全讓學生自主的學習,自己把握複習的深度。

在這節複習課中,學生充分體會了物理與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實效性,能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寬廣,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網絡教學會考慮到知識應用和鏈接的問題,卻忽視了實驗教學,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互相結合,使學生課堂更加有效而豐富多彩。

《壓強》教學反思7

在這節課中我最滿意的地方有以下這些:

(一)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課堂紀律好。

(二)多媒體使用恰當,這得益於課前自主蒐集並修改好了教學演示視頻。

(三)在學生實驗的時候,不僅很好地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任務,還更進一步多做了一些,並提出了很好的問題。説明學生課前預習工作做得很好,並且思維敏捷。

三、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達到了我期望的`水平,我很滿意。這節課該解決的重要問題已經全部解決了。對於一些非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但是也不是本節課的事情,學生完全可以下課後單獨請教我。

四、課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發生,在學生做實驗時,有好幾次都失敗了,我就小聲地在旁邊鼓勵學生:不要急,慢點來,掌握要領和細節等等。

五、如果讓我重新公開上這節課,還會這樣上,如果讓我上一節非公開課,我可能會把一些我直接講解的知識點,以引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來説,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符合新課標的理念。

六、從學生的作業、課後談話等途徑我覺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這也驗證了課堂效率的重要性。説明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七、當時聽課的老師對我這節課的評價是:教態自然,語言精練,語速適中,課堂氣氛好,學習效果好,教學手段好,實驗演示好等等。當然提出了一些細節方面的問題。

我的啟發是:也許是我的運氣好,也許是課前準備充分,這節課確實上得比較成功,並給我很多的啟發,對我以後的教學工作很有幫助,感謝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教學比武大賽”,給了我一次提升自己的好機會。我希望以後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

《壓強》教學反思8

這節探究活動課主要由“流體壓強和流速之間存在的什麼關係?”和“飛機的升力如何產生”兩個核心問題組成。本節活動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器材,自己親身經歷觀察、操作、製作、實踐等各種探究活動,激發學生思考和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在這一系列活動中,讓學生經過觀察、體驗的過程,從中獲得最直接的、生動的'實驗事實,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對科學的熱愛。對“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這個知識點的處理,主要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演示各種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以及飛機為什麼能夠上天,動畫效果可以模仿飛機上天的過程,真正讓學生了解其本質,利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能用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有初步的交流意識。

在引入課題時,我實驗前先讓學生猜想實驗結果,再找學生上台演示,由實驗現象與學生猜想不一致、激發學生疑惑和強烈的好奇心,引出課題“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處理實驗探究時,先分好小組,學生討論後,指定出合適的實驗方案,再分組分類別實驗,既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全體學生參與,又提高課堂效率,效果挺好的。

《壓強》教學反思9

講完《壓強》這節課後,針對教學設計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結合評課老師的點評,有了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壓強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國中佔具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壓力概念是學習壓強概念的基礎,雖然我把握住了重點和難點,但設計時輕視了對壓力概念的認識。

二、本節課我利用“吞雞蛋”實驗引入新課,出人意料的結果創設出討論問題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三、關於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係”,我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動手準備實驗、做實驗,這是部分後進生的強項,讓他們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克服畏難心理,拉進教師和後進生的距離,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實驗就在我們身邊”。類比以前的探究實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設計實驗降低了難度,照顧了學生的差異,兩種不同的方案讓學生相互交流,使其從觸覺、視覺不同角度認識壓強。但在施教的過程中,我給學生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照顧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這一部分同學來進一步發表意見,師生共同探討,以讓問題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四、壓強的知識學生生活中接觸比較多,但對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學中通過類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讓學生去歸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在施教中引導學生時,沒有及時把壓強就是壓力的作用效果這一聯繫結合探究實驗進一步強化,幫助學生構建壓強概念,給學生自主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由於這一缺陷,迫使教師又帶領學生進一步分析歸納,用時過多。

五、關於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我從公式出發,讓學生掌握一種運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公式分析問題的意識。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沒有更多的時間結合實例進一步的分析、運用來鞏固。

總體而言,我這堂課從設計和施使中還是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但細節把握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壓強》教學反思10

這兩天我們正在學習“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本章節的知識點只有一個,就是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針對教材的這一特點,我做了兩個演示實驗把這一個知識點講清楚後,就拋出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

1:你知道抽油煙機是怎樣把油煙抽走的嗎?

2:你知道汽車外形為什麼上方是凸的下方是平的?

3:杜甫的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你從物理學的角度怎樣理解。

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後更進一步明白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之後我順勢利導問道:“天上為什麼會下魚?”汽車賽車的尾翼為什麼是倒置機翼?等,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紛紛説出自己的理由。最後用了五分鐘的時間來完成課後練習,從巡視學生做作業情況來看教學效果非常好,平時上課根本不聽課的學生都做的非常好。美中不足的是這節課應該提供一些實驗器材,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器材做一些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這樣一節課我更加認識到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是課堂成功的關鍵,事實也的確如此,學生對知識應用是最感興趣的,每次一講到應用的實例和做實驗學生都非常認真。

運用氣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這是本課的難點。在難點突破方面,本課較好地體現了“設疑---解疑---質疑”不僅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是一個不斷深化知識結構和拓展學習能力的過程。

《壓強》教學反思11

講完《壓強》這節課後,針對教學設計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有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壓強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國中佔具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壓力概念是學習壓強概念的基礎,雖然我把握住了重點和難點,但設計時輕視了對壓力概念的認識。

二、關於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係”,我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動手準備實驗、做實驗,這是部分後進生的強項,讓他們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克服畏難心理,拉進教師和後進生的距離,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實驗就在我們身邊”。類比以前的.探究實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設計實驗降低了難度,照顧了學生的差異,兩種不同的方案讓學生相互交流,使其從觸覺、視覺不同角度認識壓強。但在施教的過程中,我給學生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照顧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這一部分同學來進一步發表意見,師生共同探討,以讓問題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三、壓強的知識學生生活中接觸比較多,但對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學中通過類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讓學生去歸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在施教中引導學生時,沒有及時把壓強就是壓力的作用效果這一聯繫結合探究實驗進一步強化,幫助學生構建壓強概念,給學生自主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由於這一缺陷,迫使教師又帶領學生進一步分析歸納,用時過多。

四、關於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我從公式出發,讓學生掌握一種運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公式分析問題的意識。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沒有更多的時間結合實例進一步的分析、運用來鞏固。

總體而言,我這堂課從設計和施使中還是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但細節把握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