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説課稿模板7篇

來源:文書谷 1.92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説課稿模板7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的語文教師。很高興今天能在這裏做課題的彙報課。我説課的題目是《賣油翁》。

我的課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我之所以確立這樣的課題,是因為時代的要求,變革的需求,發展的必要。早在上世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提出了二十一世紀人們生存需要的四個學會,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中把學會求知放在首要位置,而學會求知的核心就是自主學習。許許多多我們熟知的偉人、名人、成功人士,無一不是終生學習者,自主學習是他們的自覺行為,是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都得益於他們從學生時代就養成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時代在變革,社會在發展,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創新性人才的培養直接關係到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要培養創新性人才,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而我們的教育,恰恰在實踐上缺乏有效的培養機制與方式方法,導致課堂教學單調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的教學效率低下。為此,我開展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下面我就説一下在《賣油翁》這一課我是如何實施和培養自主學習的。

一、創設情景。

為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豐富學生的知識,自然的把學生引入新課,我上課伊始就為學生設置了一個問題:有一個成語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下一句是“在乎山水之間也”。你知道這個成語出自哪一個大文學家之手嗎?這個問題既設下懸念又自然引出歐陽修的介紹,繼而引入課文的學習,同時讓學生積累了成語,也學會了運用成語。因為我是這樣設計的:其實,老師之意不在成語,而在於作家作品也。你能介紹一下歐陽修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賣油翁》去感受文學大家的非凡魅力。這一環節中,學生要自主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明確目標。

無論什麼樣的學習都是在一定目標支配下的行為。其目標越明確,學生的學習行為才能越集中,達到的效果越好。這就使學生自主學習有了明確的方向。

投影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本課中出現的文言詞彙。語文學科的任務之一在於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此舉在於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2、學習運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句子,提高文言文的自主學習能力。根據《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的學生必須學會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重視對文中重點語句的翻譯,在譯文時能熟練運用留、刪、補、換、調、變等一些行之有效的譯文方法。

3、感知內容、主題。合作探究,品味精妙之處。培養學生對詞句內容的理解、文意的把握、要點的概括、內容的探究能力。

4、體味故事帶給我們的人生感悟。讓學生在閲讀中要善於發現問題、研究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並能對文章的內容從某些方面感悟理解,得出自己的認識、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語文教學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三、課文研討。

自主性學習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在一定的方法指導下,通過閲讀教材,進行感知和思考,來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學習過程。其突出的特點就是讓學生動腦、動手。在主動參與中獲取知識和本領。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出示目標

多媒體出示,師生概括目標:讀、譯、知、品、感。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學習內容

1、自讀課文,圈出生難字

2、自譯課文,劃出不會翻譯的詞和句子

3、小組交流,解惑釋疑

彙報成果:朗讀、翻譯、質疑。形式自主選擇,分工合作。

學習時間:自主學習5分鐘,小組交流3分鐘,

學生質疑後彙報學習成果,師點撥沒説到的重難點詞句。生齊讀課文。

(三)自主感知內容、主旨

多媒體出示兩幅畫面。

師:這是把我們這篇文章的內容轉換成畫面,現在請同學們將畫面轉換成文字,複述一下課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講述。

生講述。

師:請你概括一下這兩幅畫面的內容。

生概括,師板書:酌油賣油翁———射箭陳堯諮。

師:從觀射、論射中你能得出什麼道理?從文章中找出句子分析。

生找出句子分析,師板書:熟能生巧。

(四)合作探究 深入學習

探究內容:

1、你能體會到人物刻畫上的妙處嗎?請你從文中找出具體句子來説一説。並説你是如何看待這兩個人物的。

2、你還能體會到其他精妙之處嗎?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形成文字。

時間限制:5分鐘

彙報形式:代表發言。

其目的是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可操作、有方法、有抓手。八年級的學生已經過一年半的訓練,有一定的古文基礎,雖古文意識並不深,但《賣油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國中語文第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四課。文章篇幅不長,故事生動,易於理解。學生可以自行解決或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但學生畢竟分析能力不是很強,因此在於對人物的分析上,也是對文章的品味上我採取合作探究的方式,並希望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我也將適當點撥,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不過也不要求學生能品透,能有品析即可。其原因是時間和能力的問題。一堂課完成一課古文,對於八年級的學生容量還是很大的。

四、練習鞏固:

1、課文主要寫了_____和_____兩個場面。

2、陳堯諮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_____、_____、這些句子表現了陳堯諮_____的態度。

3、從神態描寫寫賣油翁看待陳堯諮射技的句子是_____,表現了他對陳堯諮的射技的_____的態度;從語言上描寫賣油翁看待陳堯諮的射技的句子是_____,這句話所包含的道理是_____。

4、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要虛心地看待自己和別人的長處的道理,這讓你想起哪些相關的名言警句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完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鞏固文言實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傳神,突破難點。同時自然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五、拓展延伸:

由於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拓展,以此來培養學生戒驕戒躁,保持謙虛謹慎的生活作風,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1、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要虛心地看待自己和別人的長處的道理,這讓你想起哪些相關的名言警句?

2、聯繫生活、學習,説説熟能生巧的事例。

3、這個故事給你什麼樣的啟發?

六、課堂小結:

學生談收穫。師:今天所學的《賣油翁》讓我們領略了大家之筆。不愧是一代文豪。一個人的一篇文章,成就了一座亭,生成了一種文化,留下了一段歷史。其實他留下的更多。其精神財富將在歷史的天空下熠熠閃爍。

讓學生談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鍛鍊表達能力,並有所得。我做的結束語是希望記住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對那些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做出過貢獻的歷史人物能夠滿懷敬意,不斷傳承他們的精神。

七、課後作業:

1、從文中找出句子對應填在下面“而”的用法上。

2、寫一篇學後記,不少於300字。

佈置這樣的作業,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後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我教育。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八、板書設計:

為了幫助學生更直觀理解和掌握知識,使學生對全文的內容、脈絡、主題、寫法,更準確地把握,同時也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更為了學生自主學習時有跡可循。

説課稿 篇2

一、單元教材要點分析:

單元教學內容:

本單元在上冊學習表內乘法和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是以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基礎,較次從學生已知的 表內除法引入,通過分蘋果等活動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在此基礎上,引出有餘數除法,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主動探索試商的方法。

單元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能正確計算有餘數除法。

(2)能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2、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體驗除法豎式的抽象過程。

(2)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體會一偶餘數除法與生活的聯繫。

(2)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探索精神。

(3)鼓勵學生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清高體驗。

重難點、關鍵:

1、 重點

(1) 使學生能夠體驗除法的意義及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2) 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到在生活中吧一些圖品平均分或有時會有 餘數,體會餘數比除數小,並掌握喲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2、 難點: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

3、 關鍵

(1)通過分蘋果的 使勁操作,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部的含義。

(2)要緊密聯繫學生的 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在日常上火中有很對平均分後海有餘數的 情況,人生道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

(3)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通過安排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練習,積累經驗,逐步達到熟練,有效地攻破學習上的難點。

(4)在運用有餘數除法解決問題時,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時劃分:5課時

二、 單元學習內容前後聯繫:

1、 已學過的相關內容二年級上冊

(1)乘法的認識與乘法口訣

(2)除法的認識與乘法的口訣求商。

2、本單元的 主要內容:

(1)除法豎式的書寫

(2)有餘數除法的認識

(3)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4)有餘數除法的實際應用。

3、後續學習的相關內容三年級上冊:一位數除兩位、三位數 的除法及實際應用。

三、單元教材總體分析:

本單元教材從學生已知的表內除法引入,通過分蘋果等活動,使學生體會除法的意義,經歷用除法豎式表示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引出有餘數的除法。通過實際操作,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地你給要比除法小,從而主動探索試商的方法。教材還注意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有餘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 問題。

本單元包括六節內容。第一節分蘋果,讓學生在會用口訣求商的基礎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歷用除法豎式表示的過程,體會到除法每一步的實際含義。第二節分橘子,讓學生通過動手圈一圈,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平均分後還有剩餘的`情況,認識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第三節分草莓,通過平均分數目較大的物體,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本單元 難點,教材分散按派了一定數量的練習,目的是使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 方法,從而達到熟練的程度。第四課租船和第五節派車設計的意圖在於讓學生經歷運用有餘數除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 實際問題,第 六節練習一,是對本單元的綜合複習與應用。

四、每課時詳細分析:

第一課《分蘋果》

1、教學目標,重難點: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

情感目標: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難點: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2、本課知識點:除數是一位數(商時一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本節課用問題導入先讓學生理解題意,接着讓學生探究205的計算方法(用連減的方法求商時,看被除數減了幾個除數後事0,商就是幾;用連減的方法求商時,想幾個除數相加等於被除數,被除數就是幾;用乘法口訣求商時,想除數和幾相乘是被除數,商就是幾;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重點讓學生掌握列豎式計算除法是一位是(商是一位數)的除法的 方法:

(1)先寫廠表示除號;(2)在除號裏面寫被除數(3)在除號外邊寫除數(4)把商寫在被除數的上面,並和被除數的個位對齊(5)把除數和商的乘積寫在被除數的下面,相同數位對齊(6)用被除數減去商與除數的乘積。

3、學生在學習除法豎式時可能存在的問題 :商的書寫位置不對;商和除數相乘的結果忘記寫;橫式上忘記寫結果等。

第二課 《分橘子》

1、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知識目標:初步瞭解餘數的意義,會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能力目標:理解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

情感目標:經歷分橘子的實際操作過程,體會有餘數的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理解餘數一定要吧除數小的道理。

2、本課知識點:分橘子的活動使在分蘋果的基礎上進行的活動,引入了有餘數除法。本課有兩個知識點(1)、餘數的含義,運用問題導入,讓學生先理解題意,然後組織學生探究餘數的含義,之後介紹有餘數除法的寫法和讀法。 (2)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它的計算方法同無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相同,除的的餘數必須比除數小。。(理解題意;探究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餘數和除數的大小;餘數的單位名稱以及答句。)

3、學生在學習有餘數除法豎式時可能存在的問題(餘數可能大於除數;單位名稱用錯;橫式上不寫餘數)

第三課《分草莓》

1、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關鍵: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激起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練習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

情感目標:讓學生再探索、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悦。

教學重點: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2、本課知識點: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訣先求出除數與哪個數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又比被除數小,那麼,就可以確定這個數位商。教學時可以先以主題圖導入課題,讓學生理解題意,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和所要解決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列出算式,鼓勵學生運用乘法口訣試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並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彼此交流各自的想法,體會試商的策略。

3、 本節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餘數比除數大,商小了,應把商改大;試商大了,應該把商改小;改錯題時學生會將原題改掉,也有學生不判斷在原題目中改錯。

第四課《租船》

4、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關鍵:

知識目標: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會尋找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

2、本課知識點:運用有餘數的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教材通過創設同學們租船的情境,結合生活實際,運用有餘數的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説一説從情境中得到了什麼信息,然後提出課本中的問題,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如何列式結合實際想一想,怎麼樣回答問題!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認真的讀題,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思考至少要租( )條船:含義。這類學生可能會出錯的問題,急哦按時不要急於先提出問題來,而應該讓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在發現問題。根據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時根據實際需要,如租車、租船、的呢個活動需要採用進一法也就是説盡管剩下一個人,也要單獨再加上一個量及必須在求出的商的基礎上再加上1。

(3)本節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運用餘數除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要特別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給商加1,誤區:做一套衣服需3米布,一塊花有布長25米,最多能做幾套衣服?253=8(套)1(米)有的學生就會在解決問題時出現加1現象。

第五課《派車》

1、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關鍵:

知識目標:結合實際,運用有餘數的除法及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能力目標:在合作交流中勇於發表自己的思法,學會表達和傾聽。

情感目標:嘗試到解決問題成功的喜悦以及感受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的體驗同時加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結合實際,運用有餘數的除法及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能夠綜合運用所學教材知識解決問題。

2、本課知識點:派車的方法是本節課的知識點,派車這節課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教材創設了乘車去機場的生活情境,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圖,需找圖中的數學信息,然後理解題意,(無論怎麼樣派車,只要將25人送到機場就行,方法是有很多種的)之後可以分組找派車的方法,學生彙報,交流分析,找到最合理的派車方法,之後介紹用列表的方法解決派車的方案。要讓學生明白派車時,空座位越少越合理,通過不同的方法找出派車的方案,對比讓學生感觸到列表的方法更便於觀察和比較,以此來找到最合理的方案。

3、存在的問題:找到最合理的方案。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送東陽馬生序》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課,本單元入選的古詩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優秀篇章。無論是寫景、寓理,還是抒情無一不表現出古代賢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課是作者給同鄉 馬 君則寫的贈言。作者敍述了自己在求學生涯中的艱難經歷和學習態度,旨在勉勵 馬 君則專心學習、刻苦攻讀,以期學有所成。

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歷史地辯證地認識課文思想內容,讓學生對照課文聯繫自己的實際,體會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從而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努力學習。

新課改指出,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觀”,提倡“對教材的重新整合”,因此我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八年級學生實際,安排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強化背誦。

第二課時在鑑賞本文對比手法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探討古今教育制度的變革;激勵學生珍惜現有條件,勤奮好學。

本次説課,我將着重對第二課時的相關內容加以説明。

二、説教學目標

1、依據

新課標指出“國中古詩文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體並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詞句知識。通過誦讀、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2、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在一年多的古文學習中,積累了一些文言文知識,本文除個別難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但對作者經歷的生活,對其感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計教學過程,精心指導學習內容,力求做到凸顯個性,兼顧全體。

3、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本文借事説理的寫作方法。

能力目標: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自由發言。

德育目標:學習作者克服困難、勤心求學的精神和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有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材。

教學重難點設計

教學重點:通過對比,理解本文作者執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教學難點:探究古今教育制度的變化,以此激勵學生勤奮好學。

三、説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質,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和使用語言的習慣。從這些方面出發,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誦讀法:誦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閲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美文,它語言簡練生動,通俗易懂,學生不僅愛讀,而且易於成頌。 因此,可以把誦讀作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環節。

2、討論探究法:根據新課標理念,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文敍述了作者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歷,已經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啦,我再在此基礎上拓展到由古今的對比去看教育制度的變革,學生就更會有濃厚的閲讀興趣。

3、複述法:教師引導學生複述文章內容,藉以梳理行文脈絡,為本課時的師生探討打下基礎。

總之:

從教師方面來説,主要是選擇能對學生的學習方向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疑難的教法。

從學生的方面來看,首先是要學會自主學習。無論是課前的預習、資料準備,還是課上的思考、回答。這些都要求每個學生能獨立完成大部分的學習任務。其次是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方法。對於疑難問題或者是開放性問題,要指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去解決。

四、説教學準備

指導學生課前蒐集有關教育制度或教育故事方面的材料;教師從網上下載古今教育制度沿革及特點的相關資料。

五、説教學程序

(一)、一個好的課題就如人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往往能夠讓人“一見鍾情”。因此在學生誦讀課文一遍後教師説“本文采用對比法,點明求學應有的態度和精神,這是作者與太學生之間的對比。那麼我們今天穿越時空隧道,把作者的處境再與我們現代學生比較一下。”本文引出本堂課的課題——《古今對比話改革》。這個課題是“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所以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梳理本文的行文脈絡,進一步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為下一步的討論探究作準備,先抽學生複述課文內容,然後師生共同歸納 :本文從“幼時借書(教材)——加冠時求教(師生關係、教學方式)——從師後求學(人生觀)”進行了對比,可以看出作者執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教師板書相應內容)

(三)、圍繞以上行文脈絡展開討論:

這是本課時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因此應該鼓勵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大膽的自由發言。討論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不偏激、不求千篇一律。注意課堂的預設性和生成性相結合。

首先,師生將蒐集到的相關資料拿出來進行交流,以求資源共享。其次,將不同內容的資料用投影、幻燈、卡片等方式分類展示(教育制度類、教育故事類、教育方法類、教育格言類等)。最後,師生認真加以比較、學生自主發言討論 。

1、討論從幼時借書(教材)的看古今教育制度的變化:文中(古)——借書讀。“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假借,手自筆錄”。現實(今)——免費讀書。貧困生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可運用〈〈義務教育法〉〉、〈〈古代教育制度的特點〉〉〈〈農村寄宿制發展綱要〉〉等資料。農村學生是“兩免一補”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他們誰都可以侃侃而談。)

2、討論從加冠時求教看師生關係、教育方式的變化:文中(古代)——教師是師道尊嚴,學生是“俯身傾耳”。“傳道、授業、解惑”是古代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方法。今——師生是朋友,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自主、探究、合作”是今天教育的主要方式。(可以運用〈〈新課程理念〉〉,〈〈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資料)

3、討論從從師後求學看古今人生觀、價值觀的變化:文中(古)——安貧樂道,勤奮求學,不慕富貴。“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學而優則仕”是古代眾多學者奮鬥目標。今——“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多的教育”是當今教育的目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但也出現了不少學生追星,厭學、沉迷於網吧等現。(可運用〈〈追星女楊麗娟事件〉〉,〈〈爸 錢 兒 ——一封家書〉〉、古今教育名言,等資料。這些資料都是學生極其感興趣的話題,可以把學生的討論推上高潮。)

(四)師生小結:(學生先發言、教師適時點撥補充、最後歸納)

通過古今對比,我們看到了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教育的改革在朝着更加科學、合理、更加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師生學習、生活的條件更加優越,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該更加發奮讀書。

(五)新課程標準還明確提出“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因此我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設計下面的拓展、練筆訓練(二選一)。旨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1、與作者對話 。想象一下,假如宋濂生活在現代,他會怎麼做?

2、你為教育獻計獻策。你推測一下,將來的教育制度還會發生哪些變化?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正確審視即可。)

(六)再次誦讀課文,在琅琅書聲中結束本課時的學習。

六、説教學板書

古今對比話改革

——《送東陽馬生序》

年幼時借書(教材) 加冠時求教 (師生關係、教學方式) 從師後求學(人生觀)

; ↓ ↓

(古) 借書、抄書 師道尊嚴、學生俯身傾耳 學而優則仕

↓ ↓ ↓

(今) 免費讀書 平等、自主、探究、合作 張揚個性、追星厭學

↓ ↓ ↓

(變化) 《義務教育法》 《新課程理念》 以人為本

(結論) 珍惜現有條件,勤奮好學

此板書根據直觀性原則,簡潔明白,既能體現文章的主要脈絡,又能緊扣本課時的話題“古今對比話改革”,給學生留下永久的記憶

説課稿 篇4

一、目的要求:

1、 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函數一章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在國中初步探討函數的概念,函數關係的表示方法、圖象的位置等基礎上,對函數概念的再認識,即用集合映射的思想理解函數的一般定義,加深對函數概念的理解,並研究了單調性和奇偶性這兩個重要特徵,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函數、函數的週期性及選修內容中的極限、導數、積分提供了良好的保證。這些內容是函數及應用研究的深入及提高,也是今後進一步高等數學和參加工農業生產建設需要具備的基礎知識。本章的學習對中學生數學學習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而且不僅是知識性方面,更重要的學習方法方面,也將是終身受益的一章。作為該章的起始課之一,本節課的地位也就不言而愈了。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函數的概念,明確決定函數的三要素,即定義域、值域和對應法則;進一步理解對應法則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師指導發現知識結論,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3、教學重點:在映射的基礎上理解函數的概念

4、教學難點:函數的概念

二、教學內容分析

1、函數的概念在國中已作過介紹,它是這樣表述的:

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 與 ,如果對於 的每一個值,都有惟一的值

與它對應,那麼就説 是自變量, 是 的函數。我們看到,這裏是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對函數進行定義的,它反映了歷史上人們對它的一種認識,而且這個定義較為直觀,易於接受,因此按照由淺入深、力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內容編排原則,函數概念在國中介紹到這個程度是合適的。但是,由於這個定義並未完全揭示出函數概念的本質,在以函數為重要內容的高中階段,課本應將函數定義為兩個集合之間的一種映射,按照這種觀點,函數是兩個數集(或其某個子集)之間的一種特殊的映射,這樣就使我們對函數概念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2、函數概念有三個要素:對應法則,定義域和值域。

函數的對應法則通常用記號 表示,函數記號 表明,對於定義域中的任意,在“對應法則 ”作用下得到 。在比較簡單的情況下,對應法則 可用一個解析式來表示,但在不少問題中,對應法則要用幾個解析式來表示,有時甚至不可能用解析式來表示,而要用其他方式(如列表、圖象)來表示。

定義域是指原象的集合,即自變量的取值範圍。應指出國中講函數概念時,為便於接受未提出較為抽象的“定義域”的術語,而採用了較為通俗的“自變量的取值範圍”的説法,對於兩個對應法則相同的函數來説,如果定義域不同,應該被看作是不同的函數,在中學階段,所研究的函數通常都是能夠用解析式表示的,這時函數的定義域通常是指能使這個式子有意義的所有實數 的集合,而對於實際應用問題來説,自變量所取的值還必須是實際問題本身所允許的。

值域是所有函數值組成的集合,它取決於定義域和對應法則,應該指出,國中講函數時,限於要求未提及值域這一術語。

3、函數通常用符號 表示,由於這個符號較為抽象,在國中講函數時未出現這個符號,在講函數的符號表示時,應説明幾點:,是表示 是 的函數,不是表示 等於 與 的乘積;不一定是一個解析式;與 是不同的。

4、函數主要有三種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圖象法。

解析法是用解析式來表示函數關係,在中學所研究的主要是這類函數,有了解析式,可以明瞭變量間的關係,並求出相應於任意自變量的函數值。

列表法是用列表來表示兩個變量間的函數關係,事實上,平方表、平方根表、三角函數表等都是用列表法來表示函數關係的。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不必計算即可看出兩個變量的.值之間的對應關係,但在自變量取值較多時,難以將兩個變量的對應數值—一列出。

圖象法是用圖象表示兩個變量間的函數關係,其優點是直觀形象,但對函數關係的表示顯得較為粗略。

應該指出,以上表示函數的三種方法具有互補性、因此在實際研究函數時,通常是三種方法交替使用,例如在研究用解析式表示的某一函數的性質時,通常取其自變量的部分值,根據解析式算出相應的函數值,列表顯示其數值的對應關係,再據此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描點,最後將這些點連成曲線,形成該函數的圖象。

三、説教學設計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有效的概念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在學生已有知識結構中尋找新概念的固着點,引導學生通過同化或順應,掌握新概念,進而完善知識結構。

函數現代定義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如何突破?我認為就是應該抓住學生已有知識結構中的函數傳統定義作為新知識的固着點,利用映射概念作為突破口,通過傳統定義和現代定義的比較,化抽象為具體,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並掌握概念。

教學中,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函數入手,引出函數傳統定義,然後引導學生利用映射給出函數現代定義。儘量不讓學生由於陌生而產生對新概念的恐懼。接着在進行兩個概念的比較的時候又依託具體例子,化抽象為具體,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函數是抽象性很強的概念,為使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這一概念,我多次使用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中的實例來解釋和理解函數的概念,同時也請同學自編一些函數題目,並把自己所編的函數題目解答清楚,這樣可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四、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與引入

師:我們在國中學過函數,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函數。

生:正比例函數

反比例函數

一次函數

二次函數

師:那麼什麼叫函數呢?

(讓學生回憶,同時老師打出投影片)

國中學過的函數定義:在某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 , ,如果對於 在某個範圍內的每一個確定的值,按照某個對應法則, 都有唯一確定的值和它對應,那麼 就是 的函數, 叫自變量,

的取值範圍叫做函數的定義域,和 的值對應的 的值叫做函數值,函數值的集合叫做值域。

(二)、新課

1、函數定義

師:我們分析這個定義,可以看出,函數是運動變化中的兩個變量之間的一種制約關係,自變量 在自己的取值範圍內取定一個值, 就由這種制約關係確定出一個與 對應的函數值.這種制約關係,實際上是一種對應關係。一般地,設a,b是兩個集合,如果按照某種對應法則 ,對於集合a中的任何一個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對應,這樣的對應叫做從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哪一位同學能從映射的角度給函數重新下一個定義呢?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敍述準確)

設a,b都是非空的數集,那麼a到b的映射 就叫做a到b的函數,記作 ,其中 , ,原象集合a叫做函數 的定義域,象集合c叫做函數 的值域,顯然 。

師:我們分析函數的兩個定義。這兩個定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兩上定義中的定義域、值域的意義完全相同,兩個定義中的對應法則實際上也是一樣的,但兩個定義敍述的出發點不同,我們把國中所學定義叫傳統定義,把高中新學的定義叫近代定義。可以看出,傳統定義是從運動變化的觀點出發,其中對應法則是將自變量x的每一個取值與唯一確定的函數值對應起來.近代定義則是從集合、對應的觀點出發,其中的對應法則將原象集合中的任一元素與象集合中的唯一確定的元素對應起來。傳統定義用變量的觀點描述函數比較生動、直觀,但對有些函數用傳統定義解釋比較勉強,如市區公共汽車票價與乘車所走的站數是一種函數關係:

(元)( =1,2,3,…,20),但用近代定義解釋就很方便:a={1,2,3,4,…,20}(假設每路公共汽車走20站),b={0.5元,1元}, :不論乘坐幾站,上車就是1元 是一個函數關係,看起來,近代定義更具有一般性。

2、函數的表示法

師:我們已經明確了函數的定義,那麼怎樣表示一個函數呢?請看例子。

練習本單價為0.7元,買練習本的本數 與付款款額 的函數關係如何表示?

生甲:我畫一個表格。(學生口述時,老師板演)

師:列表格的方法很直觀地反映了練習本的本數與付款款額的關係,但這種表示方法一般不完整,如我要買100本練習本,需付的款額表中就沒有,還可以用什麼方式表示呢?

生乙:我用一個數學式子 表示。

師:這個表示法叫解析法,它嚴謹、完整,但不夠直觀,另外,描繪函數的圖象,也可以直觀形象地表示一個函數。(板書以下內容)

函數的表示法:

解析法用一個等式表示出x與y的關係

列表法用表格表示出x與y的對應關係

圖象法以表格中的數對(x,y)為點的座標描繪出能反映x與y的對應關係的曲線。

函數的三種表示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恰當地選擇方法來表示所要研究的函數。

例1、某西瓜攤賣西瓜,6斤以下每斤4角,6斤以上每斤6角。請表示出西瓜重量x與售價y的函數關係。

用解析法,這個函數的解析表示應分兩種情況:

當 時,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乘法計算、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幾組算式,讓學生計算出○的左右兩邊算式的得數,找出它們的相等關係,總結出整數的運算定律對分數同樣適用。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以後能用本課所學的使一些分數的計算簡便,也為以後學習用不同方法解答應用題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特點,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乘法用樣適用,並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過程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在經歷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進行交流的能力與合作意識,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結合相關內容,滲透“事物間是普遍聯繫”的觀點,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運用運算定律對一些分數計算採用簡便的算法;

難點:學生能掌握運算定律,根據題目的特徵,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

4、教具:

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和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得到發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進而組織學生猜想,讓學生自由地、充分地發表觀點後,引導學生自行設計方案來驗證猜想,開放了教學的時空。在這樣的設計下,學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縛,使學習數學的過程真正成為了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從個體嘗試到小組間交流,再到全班彙報,步步為營,層層遞進,獲得成功體驗,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六個環節進行數學活動,分別是:複習鋪墊,引出新知;質疑猜想,展開驗證;實踐新知,應用提高;加強對比,溝通聯繫;巧設練習,鞏固提高;反思體驗,總結評價。

(一)複習鋪墊,引出新知

知識的獲取靠積累,根據國小生掌握知識的遺忘規律,在教學新課前,我設計了以下練習,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温習,架起與新知識間的橋樑,達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課件出示:

(二)質疑猜想,展開驗證

在學生完成練習後,我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可以推廣到小數乘法,不知道能不能推廣到分數乘法?我這樣問的目的是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刺激他們的求知慾望,進而組織學生猜想,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學生都説整數乘法運算定律能適用於分數乘法的計算時,我會這樣告訴他們,畢竟這是你們的猜想,最好我們能進行驗證。為了引導學生自行設計方案來驗證猜想,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四人小組合作活動:用1/2、1/3、1/5這三個分數,根據運算定律,設計一種方案,看看整數運算定律到底能不能推廣到分數乘法中。學生經過交流,可能會這樣彙報:

1、乘法交換律:……2、乘法結合律:……這説明乘法結合律同樣適用於分數乘法。

3、乘法分配律:……

所以這説明乘法分配律適用於分數乘法。

在學生彙報這幾種方案時,一定還有其他符合這三種定律而方案不盡相同的,只要不完全一樣,我都鼓勵大家説一説,這樣更具驗證説服力。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創設了觀察、思考、交流的機會,學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縛,使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真正成為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彙報完畢後,我領着學生進行小結: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分數乘法同樣適用,應用乘法運算定律,同樣也可以使一些分數計算簡便。

(三)實踐新知,應用提高

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實踐自己探究出的新知。因此我出示例5、例6後,要求學生運用運算定律,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在此我不作任何提示,讓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完成計算後,先在小組內交流着重討論:計算中應用了什麼定律?這樣算,避免了什麼麻煩?最後我再組織全班反饋,指定學生到黑板上進行演示彙報。

(四)加強對比,溝通聯繫

為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我引導學生觀察對比例5、例6和複習的第2題,説説各自的看法。同學們經過比較,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我根據他們的回答,歸納了這三組題的異同點:相同點——都應用了乘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了;不同點——整數、小數中,一般是將乘積為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先乘起來,分數中,一般是將能直接約分的數先乘起來。

(五)巧設練習,鞏固提高

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是發展創新意識的階段。為了實現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我設計了多種層次的練習,包括能力提高(一)、能力提高(二)思考題三個部分。

(六)反思體驗,總結評價

讓學生回顧這節課學習的內容説説自己有何收穫,以及自己、同學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理清知識結構,形成完整認識,並通過自評和互評,使學生受到與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榮幸能向各位同行彙報我對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 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是力學乃至整個物理學的基本規律,是動力學的基礎.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有關問題,對於學生學好物理,掌握力學知識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兩類實際問題:一是共點力的平衡,另一個是常見的超重和失重。我在處理這節教材時本着兩個指導思想,一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物理問題引起學生興趣,二是注意總結歸納,講練結合,方便學生理解記憶。

(二) 教學目標

一是知識傳授方面:能夠解決共點力的平衡問題,瞭解超重和失重現象並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問題。

二是智能培養方面:培養學生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思想教育方面:滲透“學以致用”的思想,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現象和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這些物理問題。

(三) 教學方法

第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線 ,通過實驗,觀察,討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以思維訓練為中心,讓學生動手畫受力分析圖,通過板演,提問、討論,達到使學生多種器官協調合作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 重難點

處理共點力的平衡時受力分析要全面,不多力,不少力。

對超重失重的理解,在超重和失重中有關對支持物的壓力和對懸掛物拉力的計算

(五) 學情分析

共點力的平衡幾乎年年大學聯考都有,但學生在此處得分率很低,原因不是對共點力的條件掌握不了,而是對某些力的產生和分析不到位,所以在此處多加強調彈力和摩擦力有無的判斷。再就是超重失重,對這兩個概念學生能記住,但具體到一個實例中,學生經常忽視首先找出加速度的方向這一方面,而是憑想當然的去做去選,所以在講這個專題時一定要強調出物體處於超重還是失重狀態是由加速度的方向決定而不是物體的運動方向決定的。

(六) 教學過程

共點力的平衡

觀看幻燈片導入,該物體處於平衡狀態,再通過提問學生什麼是共點力的平衡條件。(此處教師提示從牛頓第二定律的角度思考),然後讓學生動手畫出該物體的受力圖,這是正確解題的關鍵.養成良好的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習慣,對以後的學習會很有幫助的.由受力圖引出什麼是共點力(幾個力都作用在同一點上或者幾個力的作用線交與一點),緊接着讓學生動手做這個練習,用平衡條件求解某一個力。

【例題】如右圖所示,在光滑牆壁上用網兜把足球掛在A點,足球與牆壁的接觸點為B,足球的質量為m,懸繩與牆壁的夾角為 ,網兜的質量不計。求懸繩對球的拉力和牆壁對球的支持力。

通過上面的例題拓展:

1.物體受三個力作用而平衡時,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等大反向。

2.物體受到幾個共點力作用而平衡時,其中任意(n-1)個力的合力必與第n個力等大反向。

最後板書總結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超重和失重

實驗導入:把礦泉水瓶的下部挖一個小孔,裝入水後,讓瓶子做豎直上拋運動,發現上升過程中水不能流出。

文字交代:自從人造地球衞星和宇宙飛船發射成功以來,人們經常談到超重和失重,剛才的實驗就是因為水完全失重造成的。通過這些引起學生興趣。在通過例題講解超重和失重

【例題】升降機以0.5m/s2的加速度勻加速上升,升降機裏的物體的質量是50kg,物體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是多大?如果物體放在升降機裏的測力計上,測力計的`示數是多大?(提示學生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並讓學生板演,通過板演瞭解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掌握情況。

比較前邊兩種情況下人對地板的壓力大小,得到人對地板的壓力跟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

總結:升降機加速度向上的時候,物體對升降機地板的壓力比物體實際受到的重力大,我們把這種現象叫超重。

讓學生討論什麼時候物體處於超重狀態,超重時重力怎麼改變。

學生總結

(1)當物體向上加速度時,產生超重現象;

(2)產生超重現象時,物體的重力並沒有改變,只是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增大。

用類比法推導失重,最後總結

(1)當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時,產生失重現象(包括勻減速上升,勻加速下降)。此時F壓或F拉小於G。

(2)當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時,產生完全失重現象,此時F壓=0或F拉=0;

(3)產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時,物體的重力並沒有改變,只是對水平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的重力。

回到開頭的實驗,讓學生討論得出水不流出的原因。

老師總結處理這類問題的一般思路

1、確定研究對象;

2、對研究對象進行運動分析和受力分析;

3、列出方程或方程組;

4、求解方程,並對結果做必要説明。

強調完全失重的情況下所有和重力有關的儀器都無法使用!

最後板書總結超重失重,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

板書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節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2.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寫1-5各數,並注意書寫工整。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的能力。

4.使學生體驗與學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樂趣。

本節課的重點:使學生掌握1—5各數的寫法。

突破方法:利用課件展示,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掌握1-5各數的寫法。

本節課難點:使學生掌握1-5的基本含義。

突破方法:通過情景演示,使學生掌握1-5的基本含義。

二、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

新課開始,電腦出示課本第14、15的彩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4人一組充分説一説這些美麗畫面上都有些什麼,並有序的一一數出,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舉例説明法

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的含義以後,要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1—5中的任意一個數説一句話,通過學生舉例説明,既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獲得用數學的體驗。

3.發現法

學習1—5各數的時候,教師發給學習小組一些圓片,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比一比,通過擺圓片,讓學生髮現在1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從而瞭解數的順序,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三、説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

觀察主題圖的畫面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觀察教學主題圖時,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什麼,觀察結束後組織討論,你怎樣看就會又快又不數丟物體呢?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

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1—5各數的大小比較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圓片,親身感知、體驗數的順序,從而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觀察探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1、圖片引入,讓學生看看圖上都有些什麼,要怎樣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會丟,明確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這樣教學設計提供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從圖過渡到數,建立數的概念

1、從圖過渡到數。同學們都説有1只小狗,那麼,除了小狗,還有什麼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此時,板書1.

2、同樣的思路教學2—5各數的認識,這樣就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數字來源於生活,從而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此時分別板書2、3、4、5.

(三)聯繫生活實際,學會運用數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以後,設計遊戲,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裏、家裏找一找、數一數,並用學過的數説一句話。這樣就讓學生把生活實際與數學較好的聯繫起來,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

(四)動手操作圓片,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1、認識數的意義以後,讓學生自己擺圓片,擺一擺、比一比,哪個數大,你是怎麼想的?

2、認識數的大小以後,進行猜數遊戲,如5的前面是幾?3的後面是幾?還有可能是幾?通過反覆練習,學生較好的掌握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點。

3、最後學習寫數。學生對1-5各數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導學生規矩、工整的寫數。這一教學環節就要充分利用電腦軟件的直觀性,清楚的顯示1-5各數運筆的軌跡,先讓學生觀察、感知,再通過描紅、獨立書寫達到預期的效果。

(五)課堂小結

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小結。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學會了嗎?請幾位學生回答,老師再做小結。

(六)作業

課本16頁的做一做、小練習冊13頁的寫一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