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説課稿模板彙編9篇

來源:文書谷 8.41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説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説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平時每當孩子聽音樂的時候,他們都會感到開心、快樂。特別是利用手中的樂器來敲打各種不同的音樂,或用肢體動作表現對孩子更具有吸引力,《綱要》指出: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活動《快樂的歌》,給孩子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活動中通過聽一聽、學一學、做一做、使幼兒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也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表現力、創造力,同時讓孩子們瞭解有節奏地敲打音樂,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本次活動綜合了語言、藝術等內容,運用了各種手段達到了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目標及重難點定位《綱要》藝術領域中指出: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的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活動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為滿足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的需要,按照《綱要》設計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確定本次活動目標為:

1、幼兒通過肢體動作感受音樂給人帶來的快樂2、利用各種樂器來表現音樂3、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整個活動呈現了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以兒童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是《綱要》的基本點,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努力體現以幼兒為本的現代化教育理念,把樂意參與此次活動並能大膽地在眾人面前用肢體來表現音樂做為重點,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利用打擊樂器有節奏地表現音樂。

三、説教法學法

1、教法: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聽想講做”結合的方法。“聽”:傾聽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想”:教師能尊重幼兒的想法,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講”:為了滿足幼兒想説的慾望“做”:讓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感受和表現音樂這些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操作等來獲得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我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説,用腦思考,全身心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給幼兒提供展現自己的舞台。活動準備:CD音樂碟、打擊樂器(鈴鼓、串鈴,三角鐵等)。

四、活動過程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1、用動作表現音樂在這個環節中我選用了幼兒熟悉的音樂《哈巴狗》來感受孩子的興趣,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嘗試用各種動作去表現音樂。2、用樂器表現音樂先讓幼兒欣賞樂曲,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然後讓幼兒跟着教師的手勢用樂器來表現音樂,提高幼兒的表現技能和能力。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從幼兒的認知特點出發,採用了觀察法、言語提示法、激勵法避免了傳統的説教方式,讓幼兒能在輕鬆的氛圍裏,根據教師的手勢拍打音樂,這也是我整個活動的亮點。3、讓幼兒自我展示讓幼兒隨着音樂,自由地創編動作,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表現力及創造力,讓幼兒得到快樂的體驗。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聲的利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物理(上)第一章聲現象的第五節。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 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在聲現象的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科學的熱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好這節內容為學好以後的物理知識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學生分析。

物理是八年級新開設的課程,學生對它充滿了好奇、有新鮮感。聲的利用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 但缺乏一定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也缺乏對聲現象的尖端應用技術的瞭解。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競賽、分組討論、觀看動畫等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通過實驗探究和創新瞭解聲可傳遞能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通過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探究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通過聲的利用和危害

培養學生“一分為二”的辯證思想。

四、教學思路。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改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將課堂進行了活動化、實踐化

五、教學重點。

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應用。

六、教學難點。

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

七、實驗目標。

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

八、教法。

(一)擂台賽式遊戲活動。

考慮到我校八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擂台賽式的遊戲活動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實踐的願望。

(二)自主探究和創新。

在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中,採用學生自主探究法,並且要求學生對實驗進行創新,開展創新活動“我是小小發明家”,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

(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大大優化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

九、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競賽搶答法、分組討論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創新法、總結反思法。

十、教學程序分析。

(一)引入新課(3分鐘)。

1、採用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2、由學生與老師一起欣賞動畫《蝙蝠與聲吶系統》,自然將課題導向“聲的利用”(提問)物理知識從實際中來,又要應用到實際中去,你對聲的利用知道多少?

(二)新課教學(35分鐘)。

1、擂台賽式遊戲活動“聲的利用”(20分鐘)。

新課教學中注重了課堂的活動化、實踐化。學生自由組成四個大組,比賽內容是“聲的利用”。分必答題和搶答題。用"正"在黑板上累計得分,獲獎組獎勵小紅旗。

(1)必答題 在規定的時間內每組説出一個聲的利用的事例,允許討論,不準重複,其他組參與評判。舉出一個正確事例得100分,錯誤不得分,超過時間(30秒)不得分。教師對學生所舉事例作出中肯的評價。最後要求學生歸類。

(2)搶答題。

①教師演示演示水波能傳遞能量的實驗:用木棍划水面,看到水中花瓣上下起伏,並用實物投影儀投影。

②學生根據桌面上提供的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可進行小組討論,正確完成的加200分。

③學生進行實驗的創新,換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實驗器材驗證聲可傳遞能量。説出創新實驗的每組加200分。

2、播放《聲的利用》課件(10分鐘)。

在課件中補充一些利用聲的科技成果。豐富學生的視野。指出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噪聲一向為人們所厭惡,但是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也利用噪聲造福人類。超聲波和次聲波對人類有利用的一面,但也有危害的一面。

3、創新活動“我是小小發明家” (5分鐘)。

(1)要求學生利用聲的知識進行發明創造,提出有實用價值的發明的小組加上300分。

(2)利用雄蚊的聲音來驅趕咬人的雌蚊。

(3)利用貓的叫聲來趕走老鼠。

(三)歸納小結與評估(3分鐘)。

師: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並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四)鞏固反饋(4分鐘)。

1、 課本P30,動手動腦學物理1、2、3。

2、 選用課時優化設計,對學生進行分層訓練,既可以使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十一、板書設計。

五、聲的利用

1、聲能傳遞信息

2、聲能傳遞能量

十二、自我評價。

(一) 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所增加。例如增加了對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創新,聲的利用小發明,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補充了一些聲的利用在科技中的新成果,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通過增加對噪聲的應用,超聲波和次聲波危害的教學,培養了學生“一分為二”的辯證思想。

(二) 教學策略的選用。

1、運用擂台賽式遊戲活動。

通過遊戲活動,既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遊戲活動,不知不覺進行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收集資料,上台發言,甚至只是聽同學的辯論,也可以領略到物理知識的“神奇”,體會到物理知識與社會的聯繫,更加熱愛物理。並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通過把學生分組進行擂台賽,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組織學生探究並進行實驗創新。

在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中,學生根據桌面上提供的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並且要求學生對實驗進行創新,採用其它的器材來完成。開展創新活動“我是小小發明家”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既可以使學生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還可以當一回"科學家",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認識到科學探索並不神祕,激發其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終身學習的樂趣。

3、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大大優化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效果非常好。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等各種信息,使得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環境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合諧的教學情境,學習興趣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在不斷提高,他們富有觀察力、好奇心,探究慾望強,有豐富的想象力。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也是語言領域的一項內容和要求。

繪本的價值是多元的,通過開展繪本閲讀能促進幼兒認知、思維、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發展。好的繪本絕不會嘲笑孩子,相反,它會給孩子的“小毛病”、“小惡習”以及那些不太積極的情緒和心理以一個很合理的、很可愛的解釋,幫助孩子渡過成長的難點。挑食?幾乎成了現在孩子的一個通病。班上的孩子這不吃那不吃,真是令人頭疼。《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這本書的以查理和蘿拉玩想象力遊戲,從正面引導孩子吃下各種有營養的食物。不失為教育孩子不挑食的好題材。所以這是我選《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這本繪本作為教育契機的原因。

二、説活動目標: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激發對繪本閲讀的興趣,在對食物的有趣聯想中培養孩子養成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2、嘗試根據事物的特徵運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大膽做出對食物的聯想。

3、在合作創編中體驗類比想象的樂趣。

這三個目標中藴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感受,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三、説活動重難點

説活動重點:閲讀理解繪本內容,萌發對食物的興趣和熱愛。

説活動難點:根據食物特徵運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大膽創編。

四、説活動準備

為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

1、繪本故事PPT。

2、食物圖卡

五、説教學方法:

1、説教法:

為讓幼兒不再被動的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為主動地吸收,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觀察是幼兒獲得新知的最有效途徑。PPT通過鮮明、生動的形象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使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表達,為完成教學重難點奠定基礎。

(2)、提問法: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的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這也是解決重難點的有效方法。我將單一性、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獲得成功的喜悦。

(3)、想象討論法: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在討論、想象中無拘無束地表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更好的服務於重難點的突破。

2、説學法:

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活動,我將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運用觀察、討論、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的輕鬆氛圍中獲得新知、發展能力、感受快樂!

六、説活動流程:

新教育理念倡導: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構建有效的師幼互動。為此,我設計了六個環環相扣的環節,並與教師神祕、詼諧的.口吻相結合,使整個活動輕鬆、有趣。

一、開始部分:談話導入,引出故事:

1、出示食物圖片:

(1)請用“有·····有·····還有······”説説你都看到了什麼?

(2)你喜歡吃什麼?為什麼?

2、出示小女孩蘿拉圖片,瞭解認識蘿拉。

(1)她最不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她為什麼不喜歡吃這些食物?(播放錄音)

(2)你們覺得她是一個怎麼樣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一)、學説魔法語言。

1、引導交流幫助羅拉的好辦法。

2、交流了解查理哥哥的辦法,引導用“不是······而是······”的句式説話。

(1)、第一樣東西:木星上的橘色樹枝

木星上的橘色樹枝會是什麼?誰來猜猜看?為什麼會是胡蘿蔔?(顏色,形狀)(出示PPT)聽了哥哥的話,蘿拉會吃嗎?(播放錄音)哥哥這個辦法怎麼樣?

(2)、第二樣東西:綠色王國的綠色雨滴

那綠色王國的綠色雨滴又會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是豌豆?(顏色,形狀)(出示PPT)哥哥是怎麼形容這個豌豆的,我們一起來學哥哥説説看。那蘿拉會吃嗎?(播放錄音)這次哥哥又成功了,我們來給他鼓鼓掌。

(3)、複述哥哥介紹兩樣食物時特別的語言。

(二)、幼兒創編魔法語言。

1、集體嘗試創編魔法語言。(蘑菇)

2、小組選擇圖卡(橘子、青菜、西藍花、火龍果、金針菇),三人一組嘗試創編魔法語言。

3、分組交流創編成果。

(三)、瞭解故事結尾,知道魔法語言的作用。

1、小結:遇到不喜歡吃的食物,可以編成魔法語言。做一個不挑食的小朋友。

2、簡介繪本故事《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

三、結束活動:

1、回家繼續讀這個繪本故事,瞭解更多的魔法語言。

2、請小朋友們為自己身邊挑食的小朋友創編魔法語言,讓他們也成為不挑食的好孩子。

四、説活動反思:

首先説説目標達成情況,為了完成第一個目標,我將活動的開始部分設計為談話導入,引導幼兒觀看圖片説説有哪些食物,再通過蘿拉挑食查理哥哥想出了把食物用魔法語言通過想象把食物想象成了不同的東西讓蘿拉愛上了吃也引起了幼兒的極大興趣。但是在開始部分佔用了比較大的時間,時間上沒有把握到位。

第二個目標;幼兒在理解繪本的基礎上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蔬菜想象成了不同的東西,目標基本完成。但是幼兒學説魔法語言的時候沒有完全掌握“不是…而是…”的句式。

第三個目標,通過學説魔法語言把生活中的一些食物通過想象把他們變成神奇的東西,發現原來自己平時不愛吃的食物也可以去嘗試着吃一吃,目標也基本完成。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教學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的嘗試和探索,我會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進行教學。讓我們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一起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望各位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84頁至85頁的教學內容。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在掌握了它的特徵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知識之一。因此,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後繼學習的重要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教材的編排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基礎上學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動手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來計算面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按照新課程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會根據公式進行計算。難點是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説教法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採用:

1、實驗法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比聽教師講解新知識記憶更加深刻,興趣更加濃厚。因此,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時,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2、課件演示,配合啟發。

學生動手實驗,交流彙報之後,再看課件演示,教師給予點撥,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理解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探索。

1、談話導入:植樹節快到了,我們學校要進行一些綠化、美化,看,這是塊平行四邊形的空地,你們能先求出它的面積嗎?現在要把這塊地平均分成兩份,一半種月季,一半種菊花,如何分?你能算其中一塊花壇的面積嗎?請同學們猜想三角形的面積是怎樣算的?(設計意圖:滲透幾何圖形之間聯繫,為新知識的學習作好鋪墊。)

2、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面積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導入: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請同學們拿出學具,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

1、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1)小組合作,動手拼擺。(説明:學生準備直角、鈍角和鋭角三角形各兩個,且兩個直角、兩個鈍角和兩個鋭角三角形的形狀分別完全一樣。設計意圖: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創設了一個問題情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之中感悟出“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是拼擺的前提,通過學生親手拼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也有助於“用兩個形狀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等概念的建立。)

(2)小組代表彙報實驗成果,並演示拼擺的操作過程,説明拼擺的方法。教師鼓勵學生充分、大膽地發言,説出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對學生的發現給予肯定。(設計意圖:讓學生彙報實驗成果,教師給予表揚肯定,使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設置“我的發現”這一開放性的問題,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3)課件演示三角形拼擺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自由做實驗,有利於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自由發揮,而不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彙報實驗成果之後,再觀看課件演示,這就更形象、更直觀,更生動的展現了圖形拼擺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4)總結歸納計算公式。

問題: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圖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的什麼?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的什麼?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

學生藉助手中的圖形討論問題。

小組代表彙報討論學習成果。

教師結合課件補充,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討論、交流中發現三角形的底、高和麪積與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麪積的關係,幫助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5)回顧推導過程(用自己的語言來填空)。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 ,三角形的面積是它面積的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為 用字母表示為 。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

2、公式的運用

(1)解決例1:利用公式,計算一下佩戴的紅領巾,它的面積是多少?

(2)讓學生閲讀書本85頁的“你知道嗎?”。並讓學生説説有什麼感想?(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解決例1,鞏固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閲讀“你知道嗎?”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數學文化,滲透愛國、愛學習的思想品德教育,激發學習熱情。)

(三)實踐運用,拓展創新

1、基本題的練習。

基本題的練習設計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梯度性。學生獨立計算,教師指名學生上黑板板演。判斷題要求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後並説出理由。(設計意圖:基本題的設計,鞏固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明白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必須要找準對應的底和高,同時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聯繫。)

2、拓展題的練習。設計有一定的開放性,重點突出“等底等高”的關係,有利於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提高。)

(四)歸納總結,回顧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經過大家親自實驗,歸納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公式,真了不起!但請大家仔細想想,這節課,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設計意圖:一堂課的學習,不能讓學生產生錯覺,認為把本節課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產生了疑問,才會積極地去探究。)

六、説板書設計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面積÷2

三角形的面積 = 底×高÷2

S = ah÷2

例1:s=ah÷2

=100×33÷2

=3300÷2

=1650(cm2)

答:它的面積是1650平方釐米。

説課稿 篇5

題目選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單元第四節《水循環》,內容主要包括六個部分:

一、説教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在必修Ⅰ“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的內容要求中提出:“運用示意圖,説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説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根據“標準”要求,學生對於“水循環示意圖”不但要能“讀”,而且還要會“説”、會“畫”、會“用”。通過示意圖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學會用示意圖分析地理原理。

水是地球上最活躍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地球上的各種水體都處於不斷循環運動之中。本節教材緊緊抓住水體運動這一重要思想,側重介紹了水循環的相關知識。本課是在前三節的基礎上,從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水,這一關鍵地理要素入手,分析水循環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和與四大圈層的聯繫,探究自然環境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的過程。總體上説,本節的內容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在教學中要給予重視。

(二)、説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①運用示意圖,説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

②説明水循環的能量轉化以及地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

①讀圖分析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

②通過繪製水循環的過程簡圖,掌握水循環的全過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地裏的興趣和熱情,樹立相互聯繫的觀點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觀。

(三)、説重點: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及水循環的意義

難點: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二、説教法

為了突破本節的重點、難點,我選擇如下教法:多媒體及實驗演示法,材料導學法,案例分析法,問題討論法等。

三、説學法:

通過本節的學習,要讓學生學會讀圖、用圖、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四、説教學手段:多媒體演示,實驗演示。

五、説學情:

以往的課堂實驗從設計到流程大都是由教師交由學生去做,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實施,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高一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我們教師不應低估學生的這種能力,在實驗設計及討論環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發揮空間。當然,學生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但只要我們教師給予學生及時正確的指導,學生完全可以設計出實驗的方案。

六、説教學程序:五個步驟

1.①首先用水循環動畫導入新課,以動畫的形式導入新課,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②然後讓學生觀察,圖中每一個箭頭的含義,有蒸發、水汽輸送……大部分學生都可以説出來,這些環節就構成了水循環的過程。這種水循環也叫海陸間大循環,

③由於水循環是海洋和陸地之間的較大規模的水體運動,學生的知識基礎只侷限於對水循環過程中某個環節,如:蒸發、降水有所瞭解,而對水循環的這種連續的運動狀態並沒有直觀的感受,因此,我設計了一個課堂實驗,實驗器材由日常生活用品得到啟示,有玻璃箱體、加濕器、吹風機,裝有冰塊的塑料瓶,帶有斜坡的矬子……

我先將器材教給學生,不告訴學生實驗方案,讓學生開根據水循環過程來設計實驗方案,具體的實驗過程是這樣的:加濕器中的水汽表示海水蒸發,吹風機吹動水汽表示水汽輸送,當水汽被輸送到玻璃箱體的另一端,由於玻璃箱體上放有裝有冰塊的塑料瓶,水汽遇到冰冷的玻璃會凝結成水滴降落下來,水滴落在斜坡上會沿斜坡向下流動。由此,水循環的過程及各個環節在實驗中都得到體現。

這個實驗的設計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生動,具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然後是對水循環這一規律的總結。

2.對於本節的另一大重點---水循環的意義。我採用材料導學法,引入以下三個材料,讓學生就近分組討論,每組派代表發言,分析歸納出水循環的意義。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通過討論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

3.對於本節的另一大難點: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我首先提出問題:人類可以參與到水循環的哪些環節?讓學生聯繫生產、生活實際舉例,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啟發,鼓勵學生大膽發表個人不同觀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最後得出結論:地表徑流,如南水北調、修建水庫;降水,如人工降雨;蒸發,如改變地表植被,如樓蘭古國衰亡的原因。加入的圖片資料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4.最後是案例分析,由案例引出“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該環節可將學生分成正方、反方進行辯論,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感。激烈的辯論之後我進行點評:如果人類不合理利用水資源,不顧水循環平衡的原理,就會造成水資源的枯竭!

該環節的設計通過案例引入辯論,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增強了學生對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樹立了學生科學的資源觀。同時,讓學生認識到,人類要用科學的理論、發展的觀點來指導個人行為。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即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發展。

5.課堂練習

6.課堂小結:出示知識結構體系。

説課稿 篇6

黃渠橋中心學校 李佳

大家好,我來自平羅縣黃渠橋中心學校,我叫李佳。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新標準外研社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Module5Unit1:it’s big and light.

一、説教材

本模塊的教學內容是談論事物的特性。本單元通過Ms Smart 和Lingling去百貨商店選購一個旅行包的故事,讓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發現其特點和優缺點,選出適合自己的物品並説明理由,並能用英語描述物品或根據描述找出物品。語句簡短易讀,語意淺顯易懂,篇幅最短,相對難度不大。它在低年級已經學過一些基本的表達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靈活運用It’s?/ This?is?等句型來描述事物特徵的能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英語單詞,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描述事物的特徵。這個話題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五年級學生來説,學習英語興趣的保持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聽説認讀單詞:light, broken, heavy, pocket, easy

hard ,umbrella ;能聽懂、會讀、會説描述事物特徵的句

子It’s/ It’s got並熟練朗讀對話。會用this black bag is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圖文並茂,語言淺顯易懂,藴涵了做人應該自食其力的道理。文章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為憑着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幹。通過一懶一勤兩隻小獅子的對比,以及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並借獅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只有勤學苦練,不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自己擁有真正的本領,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課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對話,很適合於讓學生朗讀。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獅、整”等生字。理解“整天、苦頭、滾、撲、撕、咬”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疑問句。

3、藉助相關語句瞭解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為感悟課文藴涵的道理而鋪墊。

4、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國小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重點

1、在具體語言環境下認識生字。

2、結合具體語言認識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

難點

1、運用恰當的語氣朗讀懶獅子所説的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文對照,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分角色對話和不同的表達方法。

情感與態度目標:

知道人應該自食其力,勤奮刻苦,克服依賴心理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抓住兒童喜歡和小動物交往,願意做他們的朋友這一特點,從小動物入手切入話題,親切自然,容易激發興趣。通過讓小朋友幫幫獅子媽媽的忙來引入對課文的學習。名字這一環節,引導孩子們仔細聽課文錄音,把握故事人物——兩隻小獅子的主要特點,並對文本進行再創造,在樂趣橫生的取名活動中,故事的人物也就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拉近孩子們和文本的距離。理解詞語從圖入手,激發學生的情感。比如理解懶洋洋這個詞語請學生模仿圖上小獅子的樣子,閉幕養神,翹起二郎腿,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給學生朗讀、探究。有助於學生比較直觀地理解詞語的含義,變抽象為具體。學生在興趣昂然的同時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詞義。又如:在鞏固識字時,我採取了小組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在強烈的參與欲中達到對生字的再認。

二、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讀中品味。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充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加強生生合作,進行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體驗了學習的快樂。設計了四個不同方式的讀:1、請小朋友自讀,找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2、通過生生互讀,師生分角色讀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語讀出不同的語氣。3、與小組同學加提示語合作朗讀故事,讀後互相評一評;4、鼓勵小朋友“展示性的”正確、連貫朗讀故事。多種形式的朗讀,促使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文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在讀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化的感受,真正進行了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無論四自讀、小組讀、男女聲互讀、齊聲朗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如懶獅子為什麼不練功呢?請學生在組內自由讀一讀它們的對話。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通過找提示語個人讀,評價讀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評議的同時隨機進行疑問句練習。這樣無須教師多餘的講解,學生就自然地在朗讀中投入到對課文內容的體會、感悟中。學生學得更自主、更投入了,何樂而不為呢?讀有所想,讀有所感,讀到深情之處,必有真情的體驗,那麼讓學生説出來,表演出來課堂教學就生動有趣起來。給小樹和懶獅子的第二次對話找提示語,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對課文的理解,給人物設計不同的語氣詞。課文在他們的感悟中變成了童話。

三、挖掘訓練點,發展想象力。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這段話足矣説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就能點燃學生創造性的火花,促其展開豐富的想象。我在本節課的設計時,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要片段讓學生展開想象。如:在講到懶獅子説:“我才不去吃那苦頭呢?”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勤獅子的表現,抓住“苦頭”一詞讓學生想象:它不想吃哪些苦頭呢?又如:當講到懶獅子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林中的大王很了不起,想依靠爸爸、媽媽生活而不學本領時,我就讓學生猜猜懶獅子不學本領以後可能會怎樣。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給課文添加提示語,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對課文的理解,給人物設計不同的語氣詞。課文在他們的感悟中變成了童話,而對自己再創造的成果,學生怎能沒有興趣呢?這也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添加提示語也有利於指導朗讀。通過添加提示語,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感悟這些語氣,體會人物的態度,並且在讀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這種情境。

四、注重語言實踐。

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台。給孩子一個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如請孩子想想懶獅子今後應該怎樣,聽了媽媽的話懶獅子會怎麼做就是兩個挺好的訓練點,進行説話訓練,讓學生説出自己的獨特體驗,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

探究式教學重視教學過程,“釣勝於魚”,知識是無止境的,課時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的課時內窮盡一切知識,關鍵是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情感、態度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現自己。

説課稿 篇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高二體育籃球課《變向運球過障礙》,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設想,學法指導,教學結構五個部分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1、籃球:變向運球過障礙

2、遊戲:運球過障礙接力比賽

(二)編排意圖

籃球運動是一項以投籃得分為目的而進行的攻守交替、集體對抗的球類運動項目。經常參加籃球活動,可以使身體得到全面鍛鍊,籃球運動形式靈活,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競技性,並容易普及,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籃球變向運球過障礙的基本技術,它是在行進間運球的基礎上進行選編的,雖然是基礎動作,真正掌握好,學會運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既要嚴格要求,又要讓學生有興趣的去接受,使學生在基本掌握動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動作質量,練好紮實的基本功。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85%以上的同學能夠掌握變向運球過障礙的技術動作。

2、發展學生控球能力和身體的協調性。

3、激發學生興趣,自覺參與學習和鍛鍊,提高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重點、難點

手控制球能力,腳步動作的質量,手腳協調配合。

(五)教學關鍵

為了避免學生變向運球時球脱手,身體不協調,在講解、示範運球技術時要講清動作要點,在慢速中體會動作。

(六)場地、器材

籃球場2個、籃球41個、障礙物20個、錄音機1個、小黑板4塊、多支粉筆。

二、學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由於學生對籃球活動興趣高,模仿和求知慾強,愛表現自己,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對本課的內容表現較強的求知慾。只要激發得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難調動。

(二)不利因素

雖然學生掌握一定的籃球技術,但學習新的技術動作還是有阻力,個別學生心理因素不夠穩定,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因此在教學時採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和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教學順利進行。

(三)主要困難

由於高二年級學生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同學怕自己動作做不好而難看,練習時可能出現比較被動,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技術特點安排練習,不要過分強調動作要領,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達到教學效果。

三、教學設想

(一)啟發教學法

通過語言,動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求異創新。

(二)講解示範法

1、通過講解示範,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動作表現,激發練習方法。

2、通過講解示範,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能力,使學生明確要領,學會練習方法。

(三)對比練習法

由於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變向運球過障礙的技術動作各不相同,通過不同學生的展示,其他學生經過評價、對比,獲得多種的變向運球過障礙的技術知識,激發學習和創造的慾望。

(四)遊戲法

遊戲能激發學生興趣,不僅達到教學目的,又能發揮學生運球特長。

四、學法指導

(一)運用導入法激發學生學習願望。

(二)提問和講解示範的教學,可提高學生注意力和思維能力。

(三)遊戲性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五、教學結構

根據人體的生理機能,活動能力的變化規律,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本課劃分為導入熱身,學習與體驗和身心放鬆三個學習過程。

(一)導入熱身

1、課的常規

①集隊。

②師生問好。

③宣佈本課的內容。

④檢查學生着裝,安排見習生。

要求:快、靜、齊。

2、準備活動

①籃球場運球慢跑。

②多種籃球基本技能技巧的練習。

組織:學生圍成圓圈教師站中間。

教法:帶領學生練習。

要求:學生積極模仿,要控制好球,關節充分活動開。

(二)學習與體驗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難點的關鍵是“教”與“學”的重點,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本課主要採用以下手段來進行教學。

1、提問:籃球有幾種運式方式。

這樣既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體現了課改精神,瞭解了多種運球方式後在以下的練習中可以加於運用。

2、運球過各種障礙物圖形的練習。

①教師講解、示範。

②學生練習。

學生在練習時應把障礙物當作防守隊員,要控制好球,使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不容易失去。

③教師巡迴指導學生技術動作,注意調動課堂氣氛。

④每組由一個學生進行展示,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探討。

⑤學生自設障礙物運球練習。

學生以組為單位,互相討論,設計障礙圖形。

⑥運球過障礙接力比賽。

以組為單位,運球過蛇形障礙進行接力比賽,在障礙物的另一端的小黑板上寫上教師要求的內容,並進行評比。

(三)身心放鬆

這一部分是人體活動由動態恢復到靜態的一個部分,安排一些放鬆運動,可以使學生身心疲勞得恢復。

1、舞蹈放鬆

通過優美、熟悉的音樂和輕柔的舞蹈放鬆。

2、教師小結

3、學生自我評價。

4、安排學生收拾器材,下課。

説課稿 篇9

各位專家、領導、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説的課是《核舟記》。這是一篇介紹一件精美工藝品的小品文,全文僅400餘字。課文先概括介紹王叔遠的微雕技藝,交代核舟的來歷和它選取的歷史題材。然後,依次具體描繪核舟的船艙、船頭、船尾和船背,其中以船頭和船尾雕刻的五個人物為重點。文章的最後,將核舟人物、物件等雕刻的數字總計一下,以具體詳實的數字,説明微雕工藝的精巧絕倫。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説課。

一、新課標與教材的整合

(一)新課標與文言文教學

新課程積極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時時鼓勵學生敢於説出與別人不同的想法;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合作伙伴,或者暫時選擇不合作。先思考,再討論,給學生留一個思考的空間。

新課程下的文言文教學,要求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背誦優秀詩文篇章。關於教學,我認為應體現“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應多誦讀,培養語感。

(二)課文分析

《核舟記》是一篇教讀課文,具有一定的説明性,層次清晰、條理清楚,細緻描述了核舟的藝術形象,説明雕刻者構思的巧妙、技藝的高超,也顯示出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語言精煉、簡潔、周密、生動。

二、 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學生經過七年級和八年級上期的文言文學習,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學生的文言文閲讀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根據以上情況,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①積累一些重點文言字詞,能用現代漢語疏通文章大意。

②把握課文結構,學習按空間順序説明事物的方法。

③熟讀課文,能背誦一些自認為好的語句。

2、能力目標:領悟雕刻者的巧妙構思,培養觀察能力、想像能力。

3、情感目標:瞭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成就,加深對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國的熱愛。

4、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目標的①、②、③

難點:③

三、教學步驟

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學生掌握知識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我將教學過程具體確定為課堂導入、整體感知、賞寶、説寶、雕寶五個環節,目的在於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1、學法:自主、探究、合作

2、教法:誦讀 點撥

四、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二)整體感知:

上課開始,通過聽示範朗讀,指導學生學會斷句,為後面一遍又一遍的讀做準備,在學生疏通文意之後,課堂訓練也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現。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象直觀,易於糾錯,其使用不僅幫助學生鞏固、活用所學的知識,更好地積累詞語;而且便於學生更準確、更全面地把握文意,解決學習的重點。同時也為下面的難點突破環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文探究:

受中央二台“鑑寶”節目的啟發,我在課文探究上,把師生互動的過程分為“賞寶——説寶——雕寶”三步,以小組為學習單位,鍛鍊學生合作學習精神。“賞寶”這一環節,是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帶着問題再深入讀課文,目的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為誦讀課文打下基礎。“説寶”環節把過去單純的翻譯課文和背誦該為活潑有趣的搶答形式,克服學生對文言文的畏懼心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介紹核舟時,教師通過投影文字和形象的圖片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第三個環節是“雕寶”,也就是遷移訓練,它是作為課後的一種仿寫練筆,通過新穎的方式提出來,我想學生會很願意嘗試的。

以上是我在設計《核舟記》時的幾點想法,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