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課稿模板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1.6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模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説課稿模板彙編15篇

説課稿模板1

教材分析:

這是課改實驗人教板第三冊第七單元“環保”專題中的一課。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在課文的最後“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可以知道我同樣也是愛鳥的。本課給人最強烈的感受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課後的“我會讀”是一個詞語積累的練習。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主動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説句子。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第二課時是學習課文。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説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為: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教法、學法:

這是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指導。

教學過程:

一、媒體導課,激發興趣。

作為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佔主體,採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多媒體設計為:出示課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先自我介紹,然後出現父親的圖片,由小朋友介紹他的父親一生都喜歡樹林,喜歡愛唱歌的鳥。這時,出現課題《父親和鳥》。由師提問,這一課到底講了父親和鳥的什麼事呢?引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自讀課文,感悟體驗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新課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自由讀、同桌讀、找夥伴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

反饋學生讀的情況時,指導學生感悟出父親“喃喃地説”該怎麼讀,可以先指導學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來指導。父親怕驚動幼鳥時,説話很輕,指導學生讀得輕些,學生讀不到位時,可通過教師的`範讀來引導。

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設計小組分角色朗讀。通過分角色,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反饋學情時讓學生給課件配音。課件中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加上學生的配音,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師提問:朗讀了課文,你覺得父親對鳥怎樣?從哪裏看出?通過討論深入體會父親對鳥的熟悉和熱愛。

説課稿模板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範坤宇。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單色版畫》,出自義務教育階段人美版七年級14冊美術教科書。

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 説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單色版畫》是國中美術的重要內容之一。本節課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承前:前面學習了“手繪線條圖像的表達”,而版畫是先要繪製線條,然後刻畫,印刷的一種繪畫。這節課也是對造型·表現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 啟後:另一方面,又為下一節手工製作、設計·創作奠定了基礎,

2、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徵來説,國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喜歡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從認知狀況來説,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線條圖像的表達,國小時候也學習過吹塑紙版畫,對造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創造性的表現,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降低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 教學目標

1)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知識與技能:瞭解單色版畫的起源發展,單色版畫的製版工藝與特點

通過學習,可以獨立研究,完成一幅單色版畫。

2. 德育目標:通過學習與創作,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並且能更加的喜歡單色版畫這種獨特的繪畫形式。

2)教學重難點

重點:單色版畫的起源發展,單色版畫的技法、製版工藝及步驟 難點:單色版畫的技法、製版工藝及步驟

二、 説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言道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

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説學法

本節課我將運用直觀感受法、分組討論法讓學生進行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美術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我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老師這裏收藏了這樣一本書,這是什麼形式的畫?

每一幅都相當的漂亮,想要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有可能嗎?同學們幫老師想個好辦法?”

設計意圖:以問題的形式創設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二〉講授新課

1、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①帶着“你瞭解版畫嗎?瞭解分類嗎?”這樣的問題去欣賞版畫作品 學生回答,教師歸類

②欣賞在敦煌莫高窟發現的唐代鹹通九年(868年)雕印的佛經《金剛般若經》的扉頁木刻版畫《祗樹給孤獨園》,這是世界公認最早的版畫,存在英國博物館,瞭解其的相關知識;瞭解單色版畫的起源發展以及版畫所用的材料分類。

設計意圖:現代教學論指出,美術的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裏,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2、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①欣賞不同材料製作的版畫,學生分析各種材料的不同以及製版工藝。 技法有哪些呢?

感受各種材料製作出來的版畫的特點。分小組討論交流單色版畫的步驟。

3、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各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麼三個問題:

①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②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麼;

③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單色版畫的方法?

4、 佈置作業,提高升華

①通過了解單色版畫的特點,你能不能做出其他類型的版畫呢?先分組或者個人設計圖稿,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體驗整個創作的過程。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分組創作和獨立個性創作兩項作業,分組創作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鞏固,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5、板書

單色版畫

分類:按照製版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凸版畫、凹版畫、孔版畫、平版畫等 按照製版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紙版畫、石版畫、木版畫、銅版畫絲網版畫等

步驟:構思-畫稿-製版-塗色-印刷

説課稿模板3

我執教的是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第15課《模板上的藝術》。

版畫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從古至今被廣泛使用,本節課主要目標是學習漏印版畫的基礎知識和製作方法。瞭解漏印的特點和表現力。其重點是用漏印的技巧創作一幅漏印作品。難點是畫面構思和佈局安排。同時還要注意漏印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一開始,我出示實物T恤、杯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很形象、直觀的展現給同學們,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漏印藝術的魅力。

為了是學生了解民間漏印,教師自然的將印製好的T恤和杯子使用過的模板,直觀的展現給同學們,讓同學們很自然的瞭解到T恤上的圖案就是用它印製而成的。從而更加激起學生們創作的興趣。

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引導學生自由、大膽的去分析圖例,並鼓勵大家用簡潔、概括的語言表達製作步驟,從而鼓勵學生大膽的探究意識。以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最後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進行了總結。

由於學生對民間的漏印知識,掌握不夠好,對類似的作品見的少,所以教師在示範的時候,就漏印的整個步驟演示一遍,從強調製作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到演示完畢以後,教師為了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的對漏印過程有所瞭解,並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回答,加深對過程的瞭解。

在本節課中,畫面佈局是一個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突破這一個難點,教師將2幅作品展現在學生們面前,這2幅作品的佈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幅規則有序、呆板,另一幅錯亂有序、內容豐富。

在 引導學生欣賞書中學生作品的時候,教師將問題直接拋給學生,尊重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從畫面內容、色彩、佈局等方面分析學生作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掌 握了多種表現形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以及學社工的想象力,為下一步的製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 後引導學生結合老師的講解和師範,用漏印的'技巧,鼓勵大家制作一幅漏印作品,要求第一作品要獨特、新穎而富有個性;第二印刷要完整、精美。教師將更多的時 間留給大家進行創作,教師在巡迴指導的時候,囑咐大家一定注意安全,同時也要設計出別具一格的作品,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大家大膽想象、獨立完成衣服漏印作 品,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時刻關注能力較差的學生,並給與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在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教師先引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給予及時的指導。鼓勵大家從構圖、色彩、佈局等方面分析同伴的作品,教師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作品,同時對個性的作品給予肯定,便於學生在以後的創作過程中不會出現不好的影響。

最後教師結合本課中學過的漏印的技巧,引導學生要學以致用,巧妙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美化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的生活更加充滿陽光。更進一步的説明了漏印藝術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是學生也認識到漏印藝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説課稿模板4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土壤是地球家園的重要資源;

許多動植物依賴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學探究目標:

學會蒐集證據,並能夠進行簡單的信息處理;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3.科學態度目標:

能對事物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對土壤中的動植物產生興趣;能夠如實的描述土壤中的動植物,尊重事實,養成實事求是的意識;

學會傾聽,願意分享,樂於表達,小組間做到團結合作。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能夠意識到人與自然是和諧的整體,密不可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認識,讓學生意識到許多動植物依賴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理解讓學生意識到人與自然是和諧的整體,密不可分。

教學準備:

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鏡、鑷子、鏟子、記錄表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出示土壤的圖片

土壤是一種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們都能看見,在路上、在院裏、在校園的角落。而陌生在於即便我們經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來仔細的觀察過土壤。所以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動植物。(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土壤隨然在我們身邊,但大多沒有仔細觀察過土壤的世界,調動學生觀察土壤的興趣) (二)觀察土壤。

1.每組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麼如何進行觀察如何運用這些工具在觀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設計意圖:帶着問題去觀察,有針對性的做實驗,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1:土壤中可能會有小生物和一些枯葉子

生2:觀察要仔細認真,有順序,細緻到每一個角落

生3:放大鏡是放大一些小東西的,鑷子用來夾物體,鏟子用來剷土,觀察土壤裏的動植物

生4:在觀察中要認真仔細,不漏掉每一個角落,要按一定的順序,不要傷害土壤裏的小生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猜測土壤中有什麼,從而激發去挖掘的慾望,並讓學生能夠再説的過程中,組織好自己的語言,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説明自己的的想法)

出示注意事項做補充。

2.觀察土壤並做好記錄。

(設計意圖:邊觀察邊記錄讓學生及時留下觀察後的證據,做彙報時有據可依)

3.彙報自己的觀察結果。

第二課時

(三)研討活動。

1.我們發現了多少種依靠土壤生長和生活的植物和動物

(設計意圖:在相同的時間內,小組之間發現的種數可能會有所不同,認真仔細有序全面的小組會發現的比一般小組多一些,可以形成組間競爭,激發學生觀察的熱情)

2.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動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動植物和土壤的“關聯”的認識,即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認識,很多動植物都需要依賴土壤而生存) (四)拓展。

用防水膠、木條、有機玻璃做一個扁的透明觀察盒,往觀察盒裏倒滿土並注意保持土的濕潤。把蚯蚓或是螞蟻放到土上,再鋪一些嫩草和樹葉,觀察蚯蚓或螞蟻的活動。

(設計意圖:拓展活動有效彌補了學生不易觀察到的土壤下的動物生活情況。不同地區可以考慮“螞蟻工坊”這一材料替換,但觀察蚯蚓從觀察環境的真實性和觀察成本來看都更為適宜。)國小科學説課稿篇6

●説教材

熱脹冷縮是指物質遇熱膨脹和遇冷收縮的性質。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有些水泥路在冬天的時候會裂開;茶壺裏滿壺的水在燒開時會有水溢出來等等。熱脹冷縮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乒乓球踩癟了,可以浸在開水裏燙一下,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壓力變大就會重新鼓起來;果醬瓶的鐵蓋子擰不開,我們只要把瓶子倒過來放在熱水裏浸泡一會,玻璃瓶和鐵蓋子放在熱水裏都會膨脹,但是玻璃膨脹小,鐵蓋子膨脹大,瓶口和鐵蓋子之間的縫隙就會變大,瓶口就容易擰開了。一般物體都會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只是有些物體不是變化比較小,我們很難看出來;有些物體變化比較大,可以用肉眼就能看出來。

中班的孩子對周圍世界的敏感性不斷增強,他們會很驚喜地發現這個世界很神奇:為什麼袋鼠爸爸會生孩子,我們的爸爸不會?為什麼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外星球有沒有和我們一樣的小朋友?等等。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提出的問題也都是以“為什麼”為主,他們關注現象,更關注現象後面的科學道理。他們懷着強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動機去探究周圍的.世界,他們是勇於實踐的探索者,會積極主動地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中班孩子對熱脹冷縮的現象在生活中有遇到過,但是對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的經驗還不是很系統,很科學,因此在中班開展“熱脹冷縮”的科學探索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整合、梳理、提升這方面的知識經驗,還可以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觀察,讓幼兒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也是我們所提倡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理念。

●説目標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和教學活動內容,我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通過操作,發現熱脹冷縮的現象,積累熱脹冷縮的經驗。

2.知道熱脹冷縮與生活的關係,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其中“發現熱脹冷縮的現象,積累熱脹冷縮的經驗”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我將提提供各種操作材料,在活動中通過幼兒猜測、操作、記錄和交流來解決重難點。

●説準備

根據活動的目標,我提供人手一份的癟乒乓球三個、杯子三個、記錄紙一張,每人兩個笑臉貼紙,大記錄紙一張,ppt 1.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癟乒乓球、杯子,是為了讓幼兒進行實驗,感知熱了能使物體膨脹的現象,這份材料很好地體現了《綱要》所提倡的“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讓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記錄紙的設計很簡單,但是它的提供不僅可以幫助幼兒記憶實驗的結果,讓孩子有據可證,更讓幼兒學會尊重科學的實踐和真理。

2.笑臉貼紙是讓幼兒將自己的猜測或是實驗結果展現在大記錄紙上,便於教師和同伴的統計。大記錄紙可以將幼兒的猜測和操作結果進行彙總,便於幼兒直觀地瞭解同伴的想法和實驗結果,並便於更好地進行相互交流。

3.Ppt的內容是由一個生活錄像短片“怎麼辦”和“熱脹冷縮在生活中應用”圖片組成的。錄像短片是為了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圖片是為了幫助幼兒擴散思維,瞭解熱脹冷縮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説過程

第一個環節:引出課題

採用看錄像短片的形式,將生活中現實的場景展現在幼兒面前。通過一個小朋友的困難,激發幼兒幫助他的願望,繼而激發幼兒想出各種辦法使乒乓球變圓。通過這一個環節幼兒的交流,教師能較好地瞭解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

第二個環節:猜測實驗

通過幼兒的猜測,讓幼兒各抒己見,把自己的想法呈現在同伴和教師面前,允許孩子出錯。

接下來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崇尚科學,形成讓事實來説話的觀念。當然,實驗的過程是一個發現變化的過程,需要孩子仔細觀察,從而發現“熱脹”的現象。

通過記錄實驗結果,讓幼兒嘗試簡單的記錄方法,學會看簡單的記錄表。

在交流中,讓幼兒瞭解同伴的想法和經驗,促進幼兒間的交流。

教師的小結是對生活現象的科學提煉,讓幼兒初步感受科學的嚴謹性,瞭解物質的這種現象是“熱脹冷縮”的性質。

第三個環節:討論交流

通過同伴間的交流,讓幼兒對自己觀察到的生活進行表達,教師能從中瞭解幼兒積累的生活經驗,也能引發幼兒對生活更積極地觀察和探究。

通過ppt的展示,圖片的直觀性更能讓幼兒瞭解“熱脹冷縮”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這麼廣泛,科學無處不在。

説課稿模板5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釣魚的啟示》,我準備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及設想、板書設計、教學理念上來説一説我“教什麼”和“怎樣教”,來闡述我“為什麼這樣教”。

一: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

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着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裏。34年後,“我”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像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課文在敍事過程中插入了不少細節描寫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抓住課文這一特點,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能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班級中的決大多數孩子都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教師教學用書的提示,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繩子。能正確讀寫“捕撈、

魚餌、魚鈎、小心翼翼、操縱、交接、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把鱸魚放回湖裏的理由,讀

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

並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本課的教學重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初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關鍵:以讀為本,融情於境

四:教法學法

課堂是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且針對本文的特點,我選擇教法如下:1、以讀為主,讀思結合法;2、邊讀邊想象,合作交流法。

五、教學流程及設想

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我覺得學生只有在學習前對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目標指向,那麼學習才能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所以在開頭我用本組的單元提示進行導入。“同學們,請打開課本翻到57頁,讀一讀這個單元的提示,你瞭解到了什麼?”學生通過閲讀會得到答案,原來本組課文的一個特點就是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一個啟示。這樣,學生在學習本組課文的時候就心中有個數了。

“一件事情就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相信你一定讀過〈小貓釣魚〉這個故事,你讀懂了什麼?”從〈小貓釣魚〉這個故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揭示課題。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部分,要求學生完成兩個目標,一,本課的生字詞,二、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五年級的字詞教學並非可以懸空,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有所體現。在字詞教學上,我採用“讀——講——讀——默”的方式,先指名讀,然後讓學生講一講比較難寫或者難讀的字,然後再齊讀,難寫的可以在邊上寫一寫,最後默一默,錯的訂正好,並且在書本上圈出來。第二個要求,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來説也應該培養起來,大部分孩子通過閲讀都能説出來。

3、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在第三部分,體現更多的是品讀課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個難題。我想,讓學生找到這個釣魚的`啟示並不難,但是要去理解它卻有一點的難度。所以先把啟示找出來,“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讀了這句話之後請學生質疑,“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呀?”

“道德、是、非、難,這和釣魚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讀課文3到9自然段,找一找我心情變化的句子,並在邊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體會道德實踐的難。”其實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然後是急切,接着又是委屈、難受,最後是不捨。

在這裏,緊緊抓住兩個點進行研讀,第一個是我得意的時候,也就是第三自然段中魚大、漂亮的句子,在反覆研讀文本後,我們會發現文章是以“魚大”為引子,滲透直接描寫和側面描寫的寫法指導,挖掘文本語言的訓練點,增強語文味,使教學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第二個點是抓住“不容爭辯”,我分三步逐步豐富這個詞語。一是抓“盯”這個詞的寫話訓練,豐富父親不容爭辯態度產生前的心理過程,讓學生明白父親也是通過反覆掙扎才有了這一決定;二讓學生我面對父親要求我放魚的時候我的態度是如何的,由急切到委屈、難受再到不捨;三是設計一個情景,假如你是那天的我,你會如何向父親乞求把魚留下來。

這部分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讓學生反覆朗讀,以讀促悟。體會道德實踐過程中的難。

4、總結課文,情感昇華

在體會了作者放魚的過程之後,我們再把學生領到這個道德實踐的問題上。學生對這個啟示也就有所感悟了。

在學生還沉醉在感悟父親的行為美,感悟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美的時候,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過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和作者34年前的選擇一樣嗎?”我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説開去。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的人生。這樣一堂課也就結束了。

六、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釣魚的啟示

道德實踐

是 非

得意——急切——委屈、難受——不捨

我設計的板書清晰簡潔,有條理,學生易掌握。

七、設計理念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

3.教學中學路分明,從“導—扶—放”上,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手寫、腦想,全頻道運作,立體式展開。

以上就是我關於〈釣魚的啟示〉的説課,謝謝大家。

説課稿模板6

1. 課題

填寫課題名稱(國小數學問題解決類課題)

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學到了什麼)認識、瞭解、掌握;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會/體會/初步瞭解了……技能;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習興趣;體會與生活密切相關;交流合作的意識;獨立思考的能力等等。

3. 教學重點

本章的知識點(宏觀的`、具體的)

4. 教學難點、易錯點

5. 教學方法(一般從中選擇3個就可以了)

(1) 討論法

(2) 情景教學法

(3) 問答法

(4) 實驗法

(5) 講授法

6. 教學過程

⑴創設情景(植樹問題為例)

通過植樹方式,直接引入最簡單植樹數量問題,進行講解。

(2) 新課教學

①通過學生討論,講述第一種兩端都植樹的問題;

②通過上述的結論,來考慮一端植樹的問題;

③通過例題,講解環繞型植樹的問題,進行三種植樹問題的總結。

(3) 鞏固練習

①練習一

②練習二

(4) 課題總結

採取師生互動的方式,來回顧我們今天學習的植樹問題,並提問學生回答每種植樹問題的計算方法,並 強調植樹問題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

(5) 作業

通過視頻展示/繪製卡片的方式給學生布置今天的作業內容。

7. 板書

(有標題、圖形、例題、專業術語)

説課稿模板7

一、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曹劌論戰》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這篇出自於《左傳》的文章主要圍繞着“鄙”和“遠謀”這一文眼,通過人物的對話總結戰爭的經驗教訓。史料剪裁得當,刻畫了曹劌這一愛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才能的形象。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有意識的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本單元提示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課文,讀出一點語氣。因此,依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本文的特點及新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加強誦讀,疏通文意,進一步積累文言詞彙和文言特殊句式;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找出本文文眼,領會全文主旨;

(3)情感目標:體會曹劌的愛國主義精神。

3、教學重、難點:

(1)本文中古今異義詞的學習和重點虛詞“之”“以”的用法;

(2)理解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

(3)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敍事特點。

二、説教

新課程大力提倡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本課雖是講讀課文,也應該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只起主導作用。新課程同時提出 “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在授課中,我有步驟的引導學生讀人物對話、理清文章敍述線索、圍繞全文文眼有詳略的論述戰爭問題,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並運用多媒體展示板書。

三、説學法

針對九年級學生已有兩年文言文學習功底,可利用課下註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識,在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章主旨;採用討論式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探究解決問題,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這也符合新大綱中“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科學地練習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的要求。

四、説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回顧歷時課本上所學的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例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導入新課,學生通過回憶、討論,激活其學習積極性。

(二)朗讀課文:課前預習時幫助學生正音、注重停頓,課堂上採用齊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讓學生熟悉課文、理解字面意思。

(三)疏通文意:要求學生,以四人一小組展開對文言字詞的談論,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理解文意。這樣可以避免教師逐句翻譯的枯燥及對課文的支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小組的討論、交流,讓學生既發表見解看法,又獲取多方面信息,開拓學生的思路。最後教師把重點文言字詞、文言現象用多媒體展示:(例如:重點實詞:“專”、“加”、“信”、“孚”、“情”、“屬”、“作”、“盈”、“靡”等字的含義;通假字:“徧”;古今異義詞:“犧牲”、“獄”、“可以”、“雖”、“再”;詞類活用:“鼓”、“福”;特殊句式: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虛詞:“之”、“以”的用法。)

(四)理清結構、明確主題:

1、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簡述課文三個部分分別在講什麼?(見板書)

2、文題是曹劌論戰,但論戰前還有一大段“請見”內容的敍述,在這一個部分裏,通過學生齊讀,教師提示學生找出文眼。學生自主討論,明確本文文眼,即:“鄙”和“遠謀”。(提示學生文眼有貫穿全文的作用,為後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3、接下來曹劌是如何論戰的?莊公又是如何回答的?曹劌又做了什麼判斷?(見板書)

這些問題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思,自主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同時,學生也學會了自主分析課文內容,為以後做好閲讀題打下基礎。

4、第二部分中,正面描寫戰爭的內容是一筆帶過的,而與文眼有關的描寫曹劌和莊公指揮作戰的內容卻作為詳寫,讓學生討論得出:文眼在這個部分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出來的?(見板書)

5、第三個部分用了兩個發語詞“夫”,給我們分析了作戰中進攻和追擊的時機分別是什麼?(見板書)

6、為什麼戰前準備、戰後分析取勝原因要作為詳寫?而戰爭過程要略寫呢?

學生明確:圍繞全文文眼的部分應該作為詳寫內容,與之無關的敍述就可以略寫,甚至不寫。即文章內容剪裁得當。

7、拓展昇華:

這樣的剪裁方式給我們的寫作有怎樣的啟示呢?

學生可答出: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起銜接、交待、照應作用的材料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材料不寫。

五、説板書設計

戰前 曹劌“請見”——“鄙”“遠謀”(文眼)

準備 求信於臣,民弗從也 不可戰

曹 曹劌“論戰”——一問三答三斷 求信於神,神弗福也 (“鄙”)

求信於民,忠之屬也 ——可戰(“遠謀”)

戰中 戰爭地點——長勺

論 簡述戰爭過程 勝負跡象——齊師敗跡

過程 莊公 指揮 “將馳”“將鼓”(“鄙”)

戰 曹劌 戰鬥 “未可”“可矣”(“遠謀”)

戰後 進攻——勇氣——彼竭我盈

(“遠謀”)

原因 追擊——懼伏——轍亂旗靡

説課稿模板8

一、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國小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64—6 5頁,例1—例4)包括:

(1)小數的性質;

(2)小數性質的應用(六年制第八冊第四單元)。

2、教材所處地位:本節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為後面學習小數四則計算做了必要的準備,起鋪墊作用。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對小數的性質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小數性質的應用是本節的重點。

4、教學目標:

(1)識記理解小數的性質;

(2)根據需要把小數化簡或是把整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二、教法

1、通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後經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採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動眼以及採用對口令搶答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及聯想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

(一)談話法導入新課

在商店裏,經常把商品的標價寫成這樣的小數:手套每雙2。50元,毛巾每條3。00元。這裏的2。50元、3。00元分別是多少錢?(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為什麼能這樣寫呢?這是小數的一個重要性質,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並板書“小數的性質”。

(二)講授新課

1、研究小數的性質

(1)出示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米尺(10釐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是同一點,説明:1分米=10釐米=100毫米(板書)。

請同學們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米);10釐米是10個1/1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米),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0米)

板書:因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這裏應用直觀演示法,變抽象為具體。然後板書準備比較,觀察上下兩個等式,説明0。1、0。10、0。100相等,再添上“因為”、“所以”、“=”。

A。從左往右看,是什麼情況?(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B。從右往左看是什麼情況?(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C。由此,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在這裏應用了比較法,便於發現規律,揭示規律,總結性質。

(2)為了進一步證明小數性質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圖略)

説課稿模板9

一、説教材

“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中物理“物體運動”一章的內容,教材的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於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於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以及不同物體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體系是:

(1) 通過毛線管(牛頓管)實驗,證明在無阻力情況下物體下落快慢相同,並觀察其軌跡是直線。

(2) 利用教材的閃光照片和數據表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方法,確定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的。

(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給出常用值。

(4) 歸納出其運動性質和運動規律,並能運用。

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以達到培養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擬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驗觀察、定義並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並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閃光照片及數據表,確定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並能導出公式vt= gt和h=gt2/2。

(2)實驗目標:通過觀察空氣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和毛線管內“真空”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比較得出常見的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氣阻力所致。通過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閃光實驗,學會物理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的方法。

(3)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使之會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分析、歸納出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培養分析、推理、綜合的能力。

(4) 德育和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認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説教學方法

(1) 實驗觀察: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讓學生觀察金屬片、紙片、羽毛在空氣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線管內的“真空”中下落的現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2) 實驗研究:為使學生判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啟發學生利用閃光照片以及數據表的實驗數據,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並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啟發學生推導出 vt= gt和h=gt2/2的公式。

(3) 講練結合式: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應用上,讓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隨時發現學生的錯誤,並引導分析錯誤原因,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鞏固強化有關知識。

四、説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本節的教學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自己得出結論,在其中滲透物理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受到學習方法的訓練。

五、説教學程序

(1) 複習提問

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什麼?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樣表示的?

板書:a恆定;vt= v0+at和s= v0t+at2/2。

② 怎樣驗證一個直線運動是一個勻變速直線運動?

③ 板書:ΔS=aT2

(2) 新課導入

提問:不同物體的下落運動,情況是否相同呢?(即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

演示1: 紙片和金屬球下落

學生:金屬球先着地,紙片後着地。重的物體下落快。

提問:有沒有輕的物體下落快的現象?

演示2:紙團和棉花下落

學生:紙團先着地,棉花後着地。輕的物體下落快。

總結: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

怎樣從道理上論證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是不對的?

閲讀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問:為什麼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

演示3:紙團和金屬片下落。

學生:紙團和金屬片幾乎同時着地。

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對的。

提問: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引導:空氣阻力的作用使問題變得複雜!

提問:我們應該怎樣研究物體的下落運動?

引導:研究問題要從簡單→複雜,因此先研究沒有空氣阻力時物體的下落情況(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沒有空氣的空間裏物體的下落

軟木塞、金屬片、羽毛幾乎同時着地。

學生:在沒有空氣的空間裏,物體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書: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結論1:不同物體的自由落體運動,它們的運動情況是相同的。

提問: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什麼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

學生:直線運動、 初速度為零、變速。

提問:是不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怎麼證明?

根據:ΔS=aT2

對閃光照片及數據表進行分析,使學生懂得如何處理實驗數據。

結論2: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

結論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做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通常:g=9.8m/s2或10 m/s2, 方向:豎直向下。

(3) 推導

學生根據勻變速運動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導出自由落體的公式,提問學生回答。

vt= gt h=gt2/2 vt2=2gh。

(4) 鞏固練習

小結本節內容,佈置作業P90練習(1)(2)(3)。

説課稿模板10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二冊的一篇課文——《皮皮和汪汪》。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的是小猴皮皮和小狗汪汪在摘椰子時分別遇到了困難,後來兩人通過合作,各自發揮優勢,終於摘到椰子的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學會與別人合。本篇課文我一共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隨文學習生字、詞,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幫助學生養成自主積累詞語的良好習慣。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二、三自然段,將感悟到的語氣讀出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第二課時學習四、五自然段,,隨文學習會認字,會寫8個字,着重寫好左右結構的字。進一步理解做事要學會與人合作。 現在我要説的是第一課時的授課。

根據低年級孩子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我創設教學情境,讓孩子們融入童話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孩子們在童話的世界裏,充分發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從而引導他們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接着,我設計了有趣的活動,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以正確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活動中學會學習。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創設了生動的情境,“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好朋友,一個是皮皮(出示圖片)……”,並且出示教具,小河、小島、椰子樹、又大又圓的椰子。讓學生自主閲讀第一自然段,並通過遊戲,使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動腦、動手、動口,以趣促思,發展了多種能力。在學生弄清椰子樹的位置以後,再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文。從問題着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自己閲讀的強烈願望。

然後,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朗讀,明確要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才會成功的道理。並讓學生談談自己平常是怎樣要做的?最後,我安排了帶表演性質的遊戲,要求同學間相互合作、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在遊戲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本課的識字教學我採用了隨文學字、詞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識生字、詞。學生識記鞏固生字的方法是復現。我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字,同桌合作記字,然後教師帶讀,去掉拼音練讀,開火車讀,再把生字寶寶送回課文的詞語中讀。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腦多種感官,既充分利用了他們的無意注意,又有效地發展了他們的有意注意。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生字,積累了詞語。

我的説課就到這兒。在我的教學生涯中,還需要在座的各位同行朋友們的指教。只有這樣,我才會逐漸成長起來。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説課稿模板11

一、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設計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與朱元思書》是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堂要求背誦課文。《與朱元思書》是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的吳均寫給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選文層次清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富春江自富陽到桐廬間的山光水色,描繪了祖國南方秀麗江山的奇異景象,使人讀後確有悠然神往之感。

同時,文中也表現出作者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從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駢文,文筆精美,自然流暢,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聲律和諧,具有一種音樂美。

根據以上內容和要求,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背誦、譯講課文。

2、品味山水意境,感受文章語言美、志趣美。

學習重點

1、背誦課文

2、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學習難點: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為了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的放矢,首先採用“目標導學法”。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是居於支配地位的,教和學的活動首先要確定好準確適度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課題後,即出示教學目標,在其引導下,分步實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學生積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課時內力求達到背誦,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而誦讀能力的訓練又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得透徹,朗讀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字詞句熟悉,朗讀時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在誦讀中熟悉、理解、品味、鑑賞、記憶、積累。

多媒體的運用,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目標。在教學中,課題、作者、教學目標、讀文後字音詞義的檢測都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和結構,選取了大量的圖片並進行了超級鏈接,使畫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以幫助學生記憶,這樣,運用圖片、文字、聲音等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替代或補充傳統的教學設備(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問題、板書或提示內容,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由看富春江的一組圖片,導入新課。明確指出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畫面,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學習的期待。檢測預習情況開始。

第二步,初讀感知課文,掃清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指名試讀,在肯定學生收穫的前提下,教師指導並進行誦讀,明確讀此類寫景抒情的文章語調一定要舒緩,注意每一小節間的停頓,在每種景物出現後留一個想象的空間。

第三步,結合一幅幅優美的圖片,分散難點,引導學生分步記憶文章內容,同時,引導學生髮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畫卷。然後,學生對文中的語句相應地進行朗讀、記憶,齊誦。

第四步,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下的註釋比較詳細,因此沒有必要對課文進行詳細的講解,先讓學生分組自主、合作,探究課文,要求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結合文下的字、詞、句釋義理解課文,讀後對重點字音和詞義進行開火車的譯講的方式檢測,因為有了檢測,學生的自學也有了着落。

第五步,討論交流問題答案,把握文章語言美和志趣美。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邊回答,教師邊出示相關內容,讀課文有何感受?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一系列的問題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決,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也隨着清晰地展示了出來,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把握。這為學生背誦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六步,在悦耳的音樂聲中,為學生展示美麗的風景圖片,幫助他們達到從感受美到創造美的完美境界,以達到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設計,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多媒體的輔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豐富學生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模板12

本節的內容包括欣賞音樂劇《演藝船》選曲《老人河》,《音樂之聲》選曲《雪絨花》,《貓》選曲《回憶》以及《芳草心》主題歌《小草》。

(教材分析)我對教材是這樣認識的,通過欣賞《音樂之聲》選曲《孤獨的牧羊人》片段和《演藝船》選曲《老人河》來了解音樂劇的定義起源,而選用《音樂之聲》選曲《雪絨花》和《貓》選曲《回憶》以及《芳草心》主題歌《小草》來展開對音樂劇發展的瞭解及藝術特徵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第一是知識目標:通過欣賞、瞭解音樂劇的定義起源和發展;第二能力目標:結合欣賞,多層次的瞭解音樂劇的藝術特徵;第三情感目標:感受體驗音樂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瞭解音樂劇的定義、起源和發展;而感受、體驗音樂劇的藝術特徵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鑑於對教學內容的分析和對學生的瞭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創設情景、互動探究、討論,自主創編等方法進行教學,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的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我重點説一下教學過程:這節課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啟發引導——知識新授——感受經典——拓展與鞏固——課堂小結

(一)啟發引導

課前播放超級女生張靚穎演唱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這首歌是音樂劇《艾維塔》的主題歌,尤其是超女張靚穎的演唱能很好的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並由此導入新課學習。

(二)知識新授

首先了解什麼是音樂劇?我並未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選用了綜合歌唱、舞蹈、劇情和表演有機結合的音樂劇選曲《孤獨的.牧羊人》片段讓學生欣賞,觀察思考幾種音樂元素在音樂劇中完美自然的結合,然後通過交流總結出音樂劇的定義,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突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

掌握音樂劇的定義後,結合欣賞音樂劇《演藝船》選曲《老人河》,瞭解音樂劇的起源於發展。這樣學生會在本環節的學習中感覺自然貼切。

(三)感受經典

欣賞美國音樂劇全盛時期代表作《音樂之聲》選曲《雪絨花》和音樂劇《貓》的經典名曲《回憶》感受、體驗音樂劇的藝術特徵。

在《雪絨花》的教學中我首先在屏幕上顯示文字,讓學生閲讀,接着播放《雪絨花》的影像資料並讓學生隨唱,欣賞後讓學生總結影像資料中的演唱形式有哪幾種?在出示答案之後,再一次播放資料讓學生隨唱,之後我和學生進行簡單的合唱排演。通過以上實踐活動,學生了解了音樂劇中的音樂是聲樂和器樂的混合,聲樂有獨唱、重唱、合唱等幾種形式,同時,他們也深刻體會到音樂劇的藝術魅力。這環節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拉近了師生距離,營造了愉悦和諧的音樂情境,達到了高中新課標的要求。

對音樂劇《貓》經典名曲《回憶》的欣賞是本節課鑑賞的昇華,因為歌曲完美地表現了劇中人物內心世界複雜的變化。首先我讓學生靜靜地完整地欣賞《回憶》,感受音樂形象並用語言表達對作品的理解。通過口述《貓》的故事梗概及《回憶》的創作背景,復聽《回憶》讓學生體驗音樂劇中歌唱、舞蹈、劇情與表演的完美結合。

以上兩個曲目都體現了音樂劇的藝術特徵,讓學生結合欣賞討論概括出音樂劇的藝術特徵共有三個,通過屏幕顯示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拓展與鞏固

鞏固本節內容時,我播放歌曲《小草》。因為這首歌學生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我國早期音樂劇《芳草心》的主題歌,放在這裏欣賞既可以讓學生重新認識這首《小草》,而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加深對音樂劇藝術特徵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

我們中國的音樂劇作品並不是很多,通過本節對音樂劇的欣賞,希望同學們以後更多的關注音樂劇,關注中國音樂劇,期待大家乘着音樂的翅膀充分展現自我!

我的説課就到這裏,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模板13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有餘數的除法》。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 教材分析(説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有餘數的除法》是二年級第六單元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表內除法》,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二年級的教學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以後學習多位數的除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理解有餘數和除法的關係,懂得餘數比除法小的道理。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通過動手、觀察、討論等方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教學重點:列除法豎式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餘數和除法的關係,懂得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二、教學方法

1、觀察、比較、發現的'方法。通過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擺法得到不同的結果,然後進行比較進而發現餘數,從而建立餘數的概念,不僅準確,而且學生印象深刻。

2、合作討論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新知探索時適當採用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合作與交流不僅有利於發揮集體智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

三、 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探究新知:

出示除法口算題,考察學生利用乘法口訣來求商;出示課件例題,由學生擺小棒,列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引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用除法豎式計算。

(2)新課講解,形成性練習。首先,出示完整的豎式計算的過程,由學生討論彙報每個數的含義。其次,由老師強調計算的過程,通過一商、二乘、三減、四比的口訣來幫助學生強化記憶豎式計算的過程。

最後,對於被除數較大的除法,採用試商的方法,要求是除數和商的乘積最接近被除數且小於被除數。

(3)鞏固新課。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説課稿模板14

一、説教材。

《螞蟻的救助》這篇課文是語文S版第六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螞蟻在遇到危難的時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從而也告訴人們應該學會關愛動物,關愛生命。

二、説教法

由於這篇課文講述的故事對同學們來講是既熟悉又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螞蟻是大家常見的一種動物,而陌生適應為大家對螞蟻能夠在遇到危難時相互救助這件事很陌生。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相結合,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默讀感悟法。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默讀能力,讓同學們進行默讀,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中自我管理、不干擾別人學習的自制力。這篇課文所體現的主題思想也需要同學們用心去感悟,而默讀是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我在讀的訓練上多采用默讀。

2.講解法。由於學生對螞蟻的救助行為會產生諸多的疑問,所以在教學中我對這一部分內容作了充分的準備,通過講解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3.蒐集資料法。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瞭解螞蟻,在課前我讓學生對螞蟻的知識進行蒐集,尤其是螞蟻在火中能抱成團,進行自救,讓同學們對本課螞蟻的救助行為有了更深層面的理解。

三、説學法

1.圈點批註法。“不動筆墨不讀書”,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讀書的時候我都要求學生進行圈點批註,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畫“?”,把螞蟻之間進行救助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並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這樣能讓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進行積極的思維,提高讀書的效率。

2.自主學習法。在課堂上,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教師我主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把大量的時間都留給學生,讓學生去讀,去談讀後的收穫,去説讀後的感悟,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3.競爭法。小孩子都有爭強好勝和不服輸的天性,把這種潛質合理的引導,就會在學習中發揮巨大的推動力。簡單一點的可以個人競爭,難度較大的則小組競爭,把競爭、挑戰引用到朗讀上也能起到較大的作用。

四、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 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按順序瞭解螞蟻是怎樣救助同伴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能夠體驗作者的情感,認識到做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觀察小螞蟻,收集有關螞蟻的資料、故事。

2、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昨天的課上,我們結識了一位可敬的動物朋友。我們瞭解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這就是——齊讀課題“螞蟻的救助”

1、聽寫。

2、齊讀課題導入新課。

二、讀中感悟,體驗情感

1、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語句:我沒有對它們實施救助,因為花盆中的水很快會滲下去,螞蟻就可以着陸了。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這句話。

(4)提問:讀讀改寫的句子,你明白了什麼?書中為什麼這樣寫?(強調原因)

2、學習螞蟻的救助的內容

文稿出示:螞蟻是怎樣救助自己的同伴的?默讀第三、第四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然後同桌交流。

彙報交流:

①區分“用力”與“奮力”兩個詞。

明確:“用力”與“奮力”都是使勁的意思,“奮力”比“用力”程度更深;從“奮力”一詞,體會到什麼:作者為了與第三自然段區分,避免了重複。

② 瞭解冒號和破折號在文中的作用。

③畫出描寫獲救螞蟻被救出後的動作的詞語,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④我看到還在水中的螞蟻時,是怎麼想的?又是怎樣救助落難的螞蟻的?

出示句子:我極其小心地用針尖挑開泥土,使這隻小螞蟻露了出來。③④⑤品味帶點詞語,説説從中感受到什麼?

⑥螞蟻被救出後,又有怎樣的舉動呢?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⑦品味“立即、親吻觸撫、試圖、銜、碰”等詞語並想象它們當時想什麼呢?説什麼呢?

(6)指名讀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後??最後”等詞語説一説螞蟻相互救助的過程。

三、總結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寫螞蟻的救助這篇文章是為了什麼?

2、歸納板書

螞蟻的救助 關愛他人 關愛生命

用力 互相關愛

奮力 互相幫助

繼續 銜捨身相救

3、總結:

小螞蟻雖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險時,它們奮力相揪,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面對它們,我們怎能不升騰起敬重之情呢?從它們身上,我們也得到了啟示,那就是——(看板書總結)。

四、佈置作業:

小練筆:小螞蟻,我想對你説

説課稿模板15

一、説活動背景

大海對幼兒來説比較熟悉

很多孩子都去過海邊玩,在電視上,圖書上也都見過,他們對大海充滿了好奇和喜愛之情.詩歌《大海睡了》以獨特的視角,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深夜裏大海恬靜、柔美的形象,這樣神祕的大海對幼兒有着極大的吸引力,激發了幼兒想去了解大海,親近大海。詩歌中擬人、比喻等修辭的運用,營造了一種温馨甜美的氣氛,於是,我設計了這一活動方案,旨在於讓幼兒感受文學作品恬靜、柔美的基調,能充分展開想象的空間,此活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視野,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倡的內容選擇精神。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隨着經驗的豐富,抽象思維的相應發展,大班幼兒的詞彙、語句逐漸豐富,對語言的理解力進一步增強,連貫性語言得到較好的發展,口語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已能運用語言大膽與人交往。他們喜愛欣賞文學作品,並樂意創造性地運用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表現文學的內容,產生了對文學的興趣。根據此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因此,此活動的目標為:

1、感受文學作品恬靜、柔美的基調,想象大海入睡的意境。

2、為詩歌選擇合適的音樂,進行匹配,並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3、樂意親近大海,對大海表示出喜愛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反覆感知文學作品,體驗恬靜、柔美的意境上,而活動的難點是能根據詩歌來匹配音樂及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三、説活動準備

為了較好地實現目標,促進每一位幼兒的發展,使活動能開展得有聲有色,我做了以下的準備: 1、白天大海的錄像和夜晚大海的課件。

2、三首對比音樂。(乒乓之戀、搖籃曲、喜洋洋) 3、詩歌朗誦和配樂詩朗誦。

四、説教法與學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鼓勵者和引導者”。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我在活動採用了適宜的教法有: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幼兒好奇心強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幼兒的興趣,誘發幼兒的情感。

2、反覆感知教學法

根據大班幼兒愛學,好問的學習心理特點,採用反覆感知教學,有利於幼兒記住詩歌與理解詩歌內容,體驗恬靜、柔美的意境。

3、賞識激勵法

教師及時的賞識和激勵,主要是激勵幼兒充分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發幼兒學習的欲x,增強信心。

幼兒採用的學法是:

1、多通道參與法:在整個活動中,我引導幼兒,想一想、説一説、看一看、聽一聽、比一比、選一選、學一學等多種通道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大海睡了的意境及對大海的喜愛。

2、比較法:在匹配音樂這一環節中,我讓幼兒分別對三首音樂進行比較,選一選哪首適合於詩歌中恬靜的意境。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與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恬靜的意境,我在幼兒學習朗讀詩歌時採用了體驗法。

五、説活動過程

為了體現《綱要》精神,整個活動的程序分為兩個環節來進行。

1、緊扣生活,引入課題

幼兒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首先我問幼兒:“你們喜歡大海嗎?誰能説説你看到的大海是怎麼樣的?你在海邊都玩了些什麼?”在幼兒説出了對大海的回憶後,出示多煤體課件,展現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的大海很熱鬧,風很大,浪很高,帆船在海面上行駛,人們在海邊玩耍。我隨着畫面的展示娓娓道來,使幼兒強烈的感受到白天大海的吵鬧。然後再讓幼兒觀看夜晚大海的景象,通過兩個畫面的對比,孩子更加感受到了,夜晚的大海是多麼的寧靜,多麼的祥和,從而激起幼兒的好奇感和對大海的喜愛之情,以及欣賞詩歌的興趣。

2、多通道感知,體驗詩歌意境

為了讓幼兒能充分體驗這首詩歌“恬靜、柔美”的意境,我設計了幾個步驟層層推進。

①反覆傾聽詩歌

為了讓幼兒體會詩歌中的美感,我讓幼兒對詩歌進行了四次欣賞。第一次欣賞後,讓幼兒記住這首詩歌的名稱,初步感知這首詩歌,然後讓幼兒帶着“詩歌裏面講大海睡覺時是什麼樣子的?”的`問題欣賞第二遍。

幫助幼兒學習詩歌,首先要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的語言,排除語言障礙,引導幼兒步入詩歌的想象境界.第二遍欣賞後我通過引讀詩歌句子的方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詩歌內容;第三次欣賞後再深入理解,這裏是以提問的方式組織幼兒重點理解詩歌裏面的:“它抱着明月,它揹着星星”以及“鼾聲”兩個難點,幼兒各自發言,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第四次由我來朗讀,幼兒進行評價,引導幼兒把握語調,語速,然後讓幼兒跟我一起朗讀,從而使他們更加體會到詩歌柔美的意境。

②詩歌與音樂匹配

經過反覆傾聽與朗讀,幼兒已經體會到了大海睡了恬靜的意境.如果能配上一首合適的,好聽的音樂會更完美.因為詩孕育着,音樂滋養着詩。配上一首與詩歌相呼應的樂曲,常常能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意境和詩歌中藴含的情愫淋漓盡致地傳達給幼兒。

此時,我為幼兒提供了三首對比音樂,讓幼兒比較,每欣賞一首曲子時,先讓幼兒説出以及用動作表現出對此首音樂的感受,然後再讓幼兒説説此首音樂配詩歌合不合適?為什麼?通過討論過後,再配上詩歌試聽,最後再小結.選出最適合的音樂。 ③學習配樂朗讀詩歌

使用配樂朗誦,不但使詩歌內容再現,也能使幼兒在先上樂曲的同時,將大腦的記憶的效率發揮得更好。我趁鐵打熱,給時間給幼兒學習跟音樂朗讀,先讓幼兒嘗試小聲的跟着音樂來,體驗詩歌與音樂的節奏,再讓幼兒大膽表現,我給予暗示和引導。讓幼兒在朗讀時所獲得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總之,這首詩歌的詩文雖短小,但字裏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 幼兒容易接受與喜歡。而且此活動是將課堂與音樂相結合,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不侷限於課堂,不侷限於教材,這應該是我們新時期教師的奮鬥目標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