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總7篇

來源:文書谷 4.41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總7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和誠實交朋友》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這課中有兩個主題,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課時是“做誠實的好孩子”。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第一課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設計進行説明。

由於二 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我評價水平低,他們在完成某項活動後的“成功的喜悦”與家長、老師、同學等人的評價密切相關,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別人給予了表揚性 的評價,孩子就會體驗到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在一年多的學校生活中,孩子們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人際交往技能,但隨着兒童社會性和交往能力的發展,又會 有一些新的困惑。如:遇到一件事,説實話會挨批評,説謊話心裏難受。孩子心裏的煩心事多了,就不會快樂。因此,在整個單元的設計中以“我進步,我快樂”作 為一個切入點,編排了四個主題活動:“我比以前做得好”, “向別人學習”, “和誠實交朋友”和“每天進步一點點”。

而 我所説的是本單元第三主題《和誠實交朋友》的第一課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我們知道二年級學生天真活潑,敢想敢做,可是他們年齡還小,辯別是非的能力還不 強,有時候難免做錯事,又怕家長和老師批評,很容易出現説謊的現象。因此,我根據教材的結構和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願意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感覺到做一個誠實孩子是快樂的。

2、行為與習慣:學會分辨是非,能夠領悟到説謊害處大的道理。

3、知識與技能:學會用誠實的行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過程與方法:通過看、聽、講故事、議一議、辯一辯等活動,讓學生領會到“誠實”的含義,真正理解“誠實”會給人帶來好處,説謊會給人帶來害處,並學會做一個誠實的人。

本着品德與生活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的重、難點

1、讓學生知道誠實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質之一,並能體驗誠實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快樂。

2、學生自願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四、教法和學法

新 課程標準旨在關注學生的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本課教學重視“活動體驗”。在教學中,通過播放動畫片和聽、 講故事的形式創設情境,請學生自由談談對誠實的理解,初步感受做一個誠實的人的重要性,用典型的事例,引起學生心靈的震動,讓誠實更深地紮根於孩子的心 靈,讓孩子心裏產生需求。通過故事的交流使學生體驗到誠實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快樂。為確保活動的有效性,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誠實的故事和發現自己或身邊 的人説謊的故事。

五、教學流程

活動一 動畫導入,詮釋教學課題

1.師説: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平時非常喜歡看動畫片,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動畫片故事,你們想看嗎?(播放動畫片《狼來了》)。(生看動畫片.)

2.師問:同學們,看了動畫片後,你們有什麼想法呢?(學生舉手説想法)

3.師:學生後教師趁機引導:你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什麼?你認為我們小朋友從小應該怎樣做呢?在學生交流時,教師相機揭題。(板書課題《和誠實交朋友》)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讓學生觀看動畫片《狼來了》的故事,從中體會到説謊話、不誠實將給自己帶來不良後果。】

活動二 聽故事,談感想。

1.師:我們怎樣才能和誠實交上朋友呢?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吧。(播放教材40頁《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生聽故事)

2.師:同學們,這個故事中介紹了幾個小朋友,你最喜歡誰?為什麼喜歡?(先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學生彙報交流中,根據學生説的內容,教師引導歸納板書:誠實就是説真話,不撒謊;做實事,不騙人等。板書後補充説明誠實的含義。

3.師:接着教師進一步提出:國王會對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説些什麼呢?當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得到國王的誇獎時,他的心裏會怎樣?(教師指名説)

4.師:誠實的行為會得到人們的讚揚和信任,誠實的孩子更快樂。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通過聽故事、小組討論,讓學生明白“誠實“的含義,以便知道怎樣去做一個誠實的人】

活動三、講故事,明道理

1. 師:看來同學們都喜歡誠實的人。在我們身邊有許多誠實的人,課前,老師讓大家蒐集有關誠實的故事,哪位同學願意把這些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2. 生講誠實故事。

3. 師:同學們的故事講的真精彩,讓老師很感動,這些誠實的行為使我們大家都感到快樂。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讓每一個學生參與講別人的故事,從而使他們體驗到誠實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快樂。】

4、生再講自己説謊的事

師:我們先前看的動畫片中那個放羊娃説謊給自己帶來了損失,也給農民伯伯帶來了損失,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人們對他的信任。在座的同學你們有沒有犯過像放羊娃這樣的錯?

5、學生講自己説謊的事(鼓勵勇敢發言的同學)

[設計意圖:這裏學生通過回想動畫重温説謊的危害,激勵學生敢於承認錯誤,願意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活動四 遊戲競賽,行為內化。

1. 誠實就是不説謊話,誠實就是知錯就改,大家做得怎樣了呢?誠實寶寶想考考大家。

下面我們來做個遊戲:

宣佈遊戲規則:把學生分為兩大組,男生隊、女生隊,每隊選一個公正的同學為記錄員,課件出示6個字(做誠實的孩子),每個字下面隱藏一道題。學生互為對方選題,對方進行判斷。(記錄員鑄好記錄.)

(1)電視太好看了,我忘了寫作業,老師檢查時,我説掉在家裏了。( )

(2)一次數學測驗我得了47分,老師要求家長簽字,可是我怕爸爸媽媽責備我,自己籤算了。( )

(3)我和小朋友踢足球,不小心把鄰居李爺爺家的玻璃打碎了,主動去給李爺爺道謙。( )

(4)早上,媽媽叫我早起牀,我不聽多睡了一會,結果上學遲到了。老師問我為什麼會遲到,我説:“媽媽叫晚了。”( )

(5)下午我作業還沒完成,小明就約我去踢球。爸爸看見了説:“作業完成了才能去。”我説:“我在學校就完成了。”( )

(6)上課聽寫時我看別人的,這樣做對嗎?

2. 總結遊戲結果,鼓勵評價優勝者.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預設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學會用誠實行為解決問題。]

活動五 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用誠實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和誠實交上了朋友,老師為你們高興。想把一首《兒歌》送給大家,願大家天天誠實,永遠快樂。(出示《兒歌》學生拍手齊讀。(這節課在輕鬆 愉快的 中結束了.)

説謊話,害處大,害自己,害大家,不説謊話不騙人,從小要説老實話。

五、板書設計

9.和誠實朋友

説真話,不撒謊;做實事,不騙人……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教科版教材第四冊第11課《快活的小河》。

2.教材簡析

本課是第四冊教材第七單元“與人合作”為主題中的課文。《快活的小河》這篇課文通過寫一條快活的小河在泉水、瀑布的帶動下,由軟弱、怯懦變得堅強、勇敢的過程,説明了朋友間的相互鼓勵可以使人增長力量,合作可以使人成長的道理。 課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展示了人物性格的變化過程。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作以下設計:

3.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教育學生不怕苦,不怕難,從小做個勇敢堅強的孩子。

4.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

二、説教法和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自能閲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情趣、重遷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閲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閲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學習方法。這樣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三、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激情引趣

多媒體出示小河在叢林、山間快活流淌的畫面 。用生動的畫面,優美的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初步感知小河的快樂,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請看大屏幕,你們看,這是一條彎彎的小河,它像一個調皮的小娃娃歡快地唱着歌,穿過叢林,越過山崗,快樂的流淌着,為了奔向大海,它要做一次長途旅行,在旅行的路上會發生什麼事呢?你們想知道嗎?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四課《快活的小河》,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首先,通過自由讀課文,同桌互相讀,指名分自然段讀的形式讓學生注意讀準字音,檢查學生是否讀的正確、通順。其次,通過多次的朗讀,學生已掃除了閲讀課文的障礙,這時有必要初步瞭解文章的完整形象,為深入理解課文提供條件。為幫助學生梳理課文的脈絡提出問題:通過讀課文,你們認為小河一直都這麼快活嗎?引導:小河開始快樂嗎?後來呢?最後呢?抓住“快活”兩個字進行教學,這個問題必須通過認真讀書,聯繫上下文,積極動腦思考,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板書:快活——不快活——快活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讀讀描寫小河快活的語句。 一條小河,唱着歌,流呀流呀,多快活呀!通過朗讀來體會小河的快活。

2.這麼快活的小河,怎麼又變得不快活了呢?它遇到了什麼困難? 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閲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無目的讀的效果,只是有目的讀的效果的1/3。閲讀課文前必須使學生明確為什麼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完成什麼任務,能幫助學生納入正確的學習軌道。這就是設計這幾個問題的意圖所在。讀指導朗讀相關語句,。

3.提出問題,自然過渡到下一段,這條小河被輕輕地撞了一下,就疼得哭了起來,這是一條什麼樣的小河?然後小結:現在的小河是軟弱的,嬌氣的,還不夠堅強。其實在前進的道路上,哪能是一帆風順的呢?這一路上一定會磕磕碰碰的,還不知會遇到多少困難呢?那麼是誰幫助了它呢?

4.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從大山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把你讀懂的內容先和你的同桌説説。在讀第二自然段時,我採用了討論方式,讓學生自説、同桌説、四人小組説等形式,使人人都參與,人人都落實。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彙報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

5.閲讀並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為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本課的特點,在引導學生讀3-5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和朗讀緊密地結合起來,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理解課文,感悟課文的能力。我設計瞭如下問題:在大山的鼓勵下,小河不哭了,還和不怕吃苦的泉水交上了朋友,它們會説什麼呢?請同學認真讀第三、四、五自然段,想一想,這時的小河又變得怎麼樣了?然後讓學生分角色讀讀他們的對話。小組練習,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6.課文第6-8自然段着重寫了“小河又從瀑布身上學到了勇敢”這個問題。 於是我提出這樣的問題: 小河從泉水身上學會了堅強,樂觀,不怕吃苦的精神,還有比泉水更勇敢的呢?他是誰?(瀑布)那麼小河從瀑布身上又學到了什麼呢? 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播放錄像,指導朗讀,讀出泉水的勇敢、堅強。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瀑布從懸崖上傾瀉而下,勢如萬馬奔騰的錄像,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瀑布的勇敢、壯觀。使學生不僅能讀出聲,而且讀出情。讓學生學會讀文想畫面的讀書方法。

7.小河在前進的路 ,又交到了一個更勇敢的朋友,(出示第7、8自然段),這兩段的教學,我採用引讀的方法,進行朗讀訓練。然後進行了情景訓練: 這時的小河變得更——(堅強,勇敢)。小河從快樂到不快活,又到快活,他的進步離不開朋友的幫助,在朋友的幫助下,它變得堅強,勇敢了。如果你就是這條小河,你想對大山、泉水、瀑布説點什麼呢?課文學到這裏,學生對小河由軟弱、怯懦變得堅強、勇敢這一過程有了充分的認識,以這一問題作為語言文字訓練點,進行説話訓練,發展學生的言語思維。

8.小河、泉水、瀑布這三個好朋友,手拉着手一起奔向大海。帶着快樂的心情齊讀課文的最後一段。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插想象翅膀,練口語能力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充分的情感體驗中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學生的思維、想象潛力充分發揮,以達到鍛鍊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這三個好朋友一起流向了大海,你們能插上想像的翅膀再想一想他們在流向大海的途中還會經過哪嗎?他們會做些什麼?

出示練習:他們流過田野——,給田野———。他們流過——,給———。

2.感悟主題,激勵導行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悟主題,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小河學會了堅強勇敢,不怕困難。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老師希望你們能像小河一樣敢於面對困難,和朋友們一起互相鼓勵,戰勝困難。最後出示課件:小苗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人不經困難難以成材,讓學生齊讀,結束這節課。

四、説板書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再加上孩子們對小河情感變化主線的理解, 我設計了遞進式的板書,這樣可以使學生一目瞭然地知道小河情感的變化。

附板書設計:

14 快活的小河

快活—————不快活—————快活

説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這樣描述: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分析教材內容,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角的分類及度量的知識。在本課之前,學生又研究了三角形的特性、三邊間的關係及三角形的分類等知識。積累了一些有關三角形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可以在比較抽象的水平上進一步認識三角形,探索新知。教材中安排了學生對不同形狀的、大小的三角形進行度量,再運用拼、折、剪等方法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圖形內角和的基礎,同時為國中進一步論證做好準備。

課前我對學情進行了分析:

1、學生在學習本課前已經掌握了鋭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的度數,認識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及其分類,由於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角度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比較容易出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2、已經有不少學生知道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但是很可能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通過對課程標準的認識,以及內容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這樣的學習目標:

1、通過量、拼、折、剪等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並會應用這一規律解決實際的問題。

2、通過研究直角三角形進而研究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初步認識、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思辨方法。

二、評價設計

針對這一目標的完成,我設計了一下評價方式:

1、交流式評價:通過師生、生生對話交流,在交流中對學生進行評價。

2、表現性評價:通過小組討論表現、學生回答問題情況,適當對學生進行點撥。

3、操作反應評價:通過學生在研究三角形內角和過程中的測量、簡拼、折等活動對學生進行評價

評價題目

1、通過3個練習題(1、做一做。2、説一説3、拼一拼、想一想)

檢測學習目標1的掌握情況。

2、通過小組、同桌合作、彙報,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本節課所藴含的學習方法,檢測學習目標2的掌握情況

三、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課件、3個直角三角形,2個鋭角三角形、2個鈍角三角形、一張表格

學具準備:三角板、量角器.

四、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我通過一下四個環節完成。

1、觀察猜測,引入新知;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3、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4、總結評價、延伸知識。

第一環節,觀察猜測,引入新知。

由圖形引入,讓學生指出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發現在這些三角形中最大的內角是鈍角。問:想看鈍角三角形72變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演示:

(1)鈍角變小,另外兩個角怎樣變?

(2)鈍角變大,另外兩個角怎樣變?

(3)鈍角變大、變大、變大再變大,還能再大嗎?發現再大就成平角了。平角多少度?這時把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加起來,和可能多少呢?猜測:180度。

這只是我們的猜測,(板書:猜測)數學是要用事實説話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這樣由三種變化的三角形引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為後面的學習做準備

第二環節,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一)直角三角形內角和

先讓學生觀察一副三角板的內角和,發現都是180度,和猜測是一樣的,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呢?課件出示一些直角三角形,讓學生用手中的工具驗證你的猜測。

四人小組合作,拿出學具袋裏三個紅色的直角三角形和表格,用不同的方法驗證猜測。學生可以“量一量”,也可以“剪一剪”,還可以“折一折”。彙報時要讓學生説一説方法,同時在課件上展示。

這個環節引導學生通過量、拼、推理等實踐操作活動,自主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通過這些過程使學生明白:探究問題有不同的方法、途徑,並且方法之間可以互為驗證,達到結論的統一,從而使學生明白獲得探究問題的方法比獲得結論更為重要。

(二)、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

課件出示將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問:你能利用我們剛才學到的知識來研究它們的內角和嗎?動手試一試,可以同桌討論。(學生操作,彙報,課件演示)讓學生模仿老師操作説理。由此得到了鋭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我們就可以説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這是三角形的一個特性。

這樣引導學生通過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來推導出鋭角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使學生初步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思辨方法。

第三環節、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用三角形的這一特性來解決一些問題

1、基本練習

通過做一做和説一説這兩個練習來強化學生認知。

2、拓展練習

拼一拼、想一想

(1)兩個三角形拼成大三角形,説出大三角形的內角和

(2)一個三角形去掉一部分

引導學生髮現,無論三角形的形狀或大小如何改變,內角和都是180度,看來三角形的內角和度數和他的大小形狀都無關。

(3)再把這個三角形剪去一部分剪成一個四邊形,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4)如果變成五邊形,你還能求出他的度數嗎?

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新的知識,能夠靈活的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在此基礎上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和“分割”思想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和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延伸知識

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穫或感受,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拓展昇華。

五、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

猜測(180度)

驗證:測量、撕拼、摺疊結論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我的板書簡明扼要,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點,而且是對本節課學習方法的一個回顧。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風箏》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魯迅,體裁為散文詩。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是繼“人生”“自然”“科學”主題之後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設的單元。在本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藴最豐富的一篇,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能力的好教材。《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閲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2、課文的特點:

《風箏》是一篇以表現手足親情為主題的散文詩,但選材角度新穎,於兄弟間發生的誤解衝突中展現濃濃的親情。可是,細讀作品,作者的立意遠不止於此。從作者事隔多年後仍悔恨交加,悲憂交集看,這篇作品還揭示了封建陳腐思想對兒童自由、活潑天性的扼殺,深刻地闡述了“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科學道理。全詩情詞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3、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於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藴的散文詩,學生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所以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讀,要保證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要多讓學生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要重視引導、多給學生鼓勵。

4、重點、難點的預設及依據:

根據七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及散文閲讀的基礎,結合本文的特點,預設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整體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難點:學生提出疑問並在教師引導下作深入思考。

5、目標的預設及依據:

根據以上四個方面的情況,從“知識和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確定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⑴ 認知目標: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讀描寫“誤解和衝突”的語句,進行語言積累。

⑵ 能力目標:圈劃文中表示“誤解和衝突”的內容,體會賞析散文的基本方法; 提出疑問,合作探究,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主動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⑶ 情感目標:感悟“誤解和衝突”中的親情,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説教學程序及策略】

本文的教學以“一個切口、一組問題、幾大板塊、整體綜合”的閲讀教學理念為指導,採用朗讀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等學習方法,通過朗讀來感知文本;以圈畫重要詞句並賞析品讀來落實重點,理解主題;通過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來啟迪思考。力求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體現課堂民主、師生平等對話和發揮雙方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1、導入新課,初步感知文本:

教法:教師出示一張幼兒照片,向學生介紹自己孩子的調皮與可愛。師生輕鬆談話,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幼兒可愛的'形象,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親切感,為下面的學習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教師的對女兒的濃濃親情的流露,能喚起學生心中的親情體驗;而向學生介紹女兒的調皮、貪玩更是文中“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觀點的直接證明,從而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學法:與教師輕鬆交談。朗讀全文,圈畫生字難詞。思考: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了我態度轉變的原因?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朗讀全文,既積累詞語,又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使自己逐漸進入作品的意境。同時問題的思考,也有利於引起學生對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關注,而這一段正是本課教學預設的切入口。)

2、主問題探究,落實重點

⑴ 教法:以第五自然段為教學切入口,引導學生通過對“魯迅先生前後情感、態度的變化”的把握,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的精神,同時瞭解“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這一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問題預設:

“魯迅先生看了講論兒童的書後,回憶起了二十年前的哪一幕?前後情感有什麼變化?”

“精神的虐殺是指魯迅先生對弟弟什麼的虐殺?”

“你有過這樣被精神虐殺的體驗嗎?”

“今後看到有人抹殺兒童天性的行為,你可以怎麼説?”

(設計意圖:採取中間突破的教材處理方法,選擇恰當的切入口,提出一組相互關聯的問題,在師生平等對話中實現對課文的理解。)

學法: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聯繫上下文理解“精神的虐殺”的具體含義;結合自身體驗理解並朗讀“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這一句話。(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朗讀、體驗,在討論與思考中掌握知識。)

⑵ 教法:出示教學“主問題”。探討文章“在誤解和衝突中也有親情”這一主題。(設計意圖:以主幹性問題促使教學深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並通過教師的小結,引導學生思考生活、關注人生。)

學習障礙預測:這個主問題的解答,需要學生對整篇文章有深入的研讀,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閲讀感悟能力和“在眾多的信息中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學生可能容易找到文章前半部分魯迅和小兄弟之間的衝突而忽略了文章後半部分魯迅對小兄弟“我可是毫不怪你啊”的誤解,學生可能容易找出魯迅對小兄弟的愛而忽略了小兄弟對魯迅的愛,學生可能不清楚對問題的解答的表述等。

教師幫助對策:在學生閲讀全文,劃找相應詞句後,組織學生首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進行賞析和朗讀,然後再全班交流。

引導內容先擬:

① 引導學生對文章後半部分的關注:那麼文章後半部分是不是也有誤解中的親情的體現呢?

② 引導學生對“小兄弟對魯迅的愛”的關注:衝突是雙方的,那麼親情是不是也是雙方的呢,弟弟也愛魯迅嗎?

③ 指導學生對問題解答的表述:賞一句話,用賞析説服人(就是對自己劃找的語句,闡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人信服);讀一句話,用美讀感染人(有感情的誦讀自己劃找的句子,用讀來傳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打動聽眾)。

學法:劃一劃,文中哪些地方寫的是我和小兄弟之間的“衝突和誤解”

讀一讀這些句子,想一想:既然是“衝突和誤解”,又為何還能體現出親情?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口、動腦,既培養篩選問題的能力,又突出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

3、發現、探究問題,突破難點:

教法:出示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對魯迅先生及其文章的評價,引導學生勇敢的向文章意藴深厚處進軍。

(設計意圖:把課文作靶子,通過文本意與讀者意的衝突,引學生對作品作深入的思考。)

學習障礙預測:

⑴ 學生提不出問題。

⑵ 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

⑶ 學生等待老師説標準答案。

教師幫助對策:

⑴ 適當的方法指導。

⑵ 保證一定的讓學生髮現問題的時間。

⑶ 小組交流,整合問題。

學法:默讀全文,劃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組交流篩選、整合問題,全班交流探究。(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養成合作探究的習慣)

4、課外體驗與拓展:

教法:出示作業,兩題任選一題。其一是寫一篇“誤解和衝突中的親情”的文章;其二是課外閲讀魯迅先生的《故鄉》和《秋夜》,探究環境描寫在魯迅作品中的作用。(設計意圖:根據“閲讀最近發展區”原理,進行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

學法:讀作業題目,選擇作業內容,課外完成作業。

(設計意圖:其一是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和發現美的習慣;其二是以此來引導學生走近魯迅,瞭解魯迅,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步入文學殿堂。)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著名詞人的作品。李清照是宋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醉花陰》含蓄的述説閨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對愛情生活得嚮往。是李清照前期詞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詞大多數寫自己對愛情,尤其是離別之情的感受,屬於詞的傳統題材。但大多數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來寫這一類詞,往往隔着一層。而李清照寫的是自己親身感受與內心體驗,因此她的詞就格外真摯細膩、委婉動人。她從女性的心理出發,以女性特有的筆法來組織,因而別有一番風味。

本單元以宋詞文學為主,選取的是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蓋了詞的豪放派和婉約派風格。教學應指導學生在理解了詞的內容後,教會學生鑑賞詞的方法,在課上努力做到文本、編者、教師、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通過鑑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瞭解詞的特點和寫法,如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後對詞的鑑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醉花陰》和《聲聲慢》兩首詞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作者分別在早期和南渡後晚期的作品。《醉花陰》含蓄的述説閨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對愛情生活得嚮往;而《聲聲慢》則是作者南渡後,丈夫趙明誠病逝,形單影隻的生活狀況下完成的,表現了詞人長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現了深入靈魂的孤寂於慼慼。

兩首詞屬同一人創作,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寫的;再加上年代的特殊性,處於北宋和南宋交替、外民族入侵的時間。教授兩詞時,主要抓住詞的感情變化,採用朗讀和鑑賞相結合,將兩詞進行比較研究,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講解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對詞的語言、詞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進行鑑賞,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歸納主題和品評內涵。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a、使學生明白朗讀詩詞要用情感駕御節奏。

b、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從一字一句入手,慢慢品析。

c、鼓勵學生鑑賞過程中大膽地運用想象和聯想進行猜測性解讀。

d、通過鑑賞過程來培養學生欣賞高雅藝術的興趣。

教學難點及重點:

a、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從一字一句入手,慢慢品析。

b、鼓勵學生鑑賞過程中大膽地運用想象和聯想進行猜測性解讀。

這兩個目標側重能力目標。學習鑑賞宋詞的方法,授之以漁。詞的節奏美、語言美、意境美、詞中藴含的情感、瞭解李清照詞的風格,領略婉約詞風是本單元的重點,因而定為本節教學重點。

二、説教法

李清照的詞以金兵南渡為界可以分為前後兩期,總體上詞風婉約。所以教學設計上,首先做到知人論世,先介紹李清照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學生在瞭解詞人生活背景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她的思想情感。學習詩詞,重要的是教給學生鑑賞詩詞的方法,對意象的分析在學習詩詞中佔有重要地位,教學中側重對詞中的特殊意象的理解。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初讀----細讀----品讀----悟讀;從方式上看,師範讀,引導學生跟讀、細讀、個讀、自由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藴,引導學生讀出詞味,欣賞、領悟詞的優美語言和優美意境,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問題討論法: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問題式探究學習方法,探究合作的學習形式。設計一系列問題:

1、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2、詞中哪個字體現了對丈夫的濃烈的相思之情?(愁)

3、詞的上片那些詞語能委婉含蓄的表達出“愁”來?

4、李清照寫愁,不僅秀出了心理體驗,而且還寫出了切膚感受,這一點異於他人。她的切膚感受從詞中哪個字可以看出來?(涼)

5、我們繼續看下片。一個人有了愁緒,怎麼辦?任由愁緒來折磨自己嗎?

6、如何消解愁緒?(飲酒,東籬把酒)

7、飲酒真的可以消解愁緒嗎?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消解掉了沒有?

8、李清照的消解掉了沒有?

9、從詞中看哪個字可以看出沒有消解掉?愁的最終結果如何?(瘦)

10、一個人整日整夜的思念,愁苦不止一天,能不消瘦嗎?柳永説“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什麼意思?(瘦了)

11、愁和瘦是什麼關係?(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果)

12、瘦成什麼程度?

13、人比黃花瘦,這句用到什麼修辭手法?

14、比喻的構成要素有什麼?

15、人和黃花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是形容女子的美貌,這個比喻形容什麼?人的憔悴。)

16、這是外型上的相似,叫做形似。如果只是要表現出女子的外形消瘦,何必要用菊花呢,柳條又細又長,我們説楊柳細腰賽筆管,這樣好不好?

17、菊花有什麼特徵?菊花除了外形消瘦外,還有什麼意藴沒有?東籬把酒黃昏後,這一句有什麼典故?(這裏的採菊不指隱居,而言其清高孤傲,菊花之高潔,與其貴婦人身份相符合。重在神似)

三、説學法

這節課在教學中我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詞節奏美,意美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詞的基本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探究活動。為此,安排大量的問題,把全班分為若干小組,確定發言代表,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四、説教學程序

第一步、導入新課

郭沫若先生的一副對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大家知道郭老這幅對聯寫的是誰嗎?

李清照詞集名《漱玉集》

與其夫趙明誠一起研究金石,著有《金石錄》

南唐後主李煜,沈謙(清)《古今詞話》“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是説二李是婉約詞的傑出代表。今天我們來學習《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陰》。

第二步、朗讀

教師範讀,語速快而豪放

學生評價(語速快,即節奏快),請學生讀。

聽錄音,並評價。(節奏慢,感情真摯,即讀出了節奏,讀出了感情)

小結:讀詩詞要用詩詞中的內容和情感駕御節奏。

第三步、分析詩文:

愁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情感,許多名家大家都有寫愁的詩句:

李白 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愁是有長度的)

杜甫 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愁是有數量的)

秦觀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不但有數量,而且有深度)

分四個小環節來實施。

(一)初讀---找愁

1、 指導朗讀,整體感知。(注意讀出停頓、節奏與語氣。)

2、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註釋,瞭解字詞意,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3、 學生概述瞭解整首詞的大意,教師指正。

(二)細讀---讀愁、析愁(課件)

1、師生共同逐句學習詞的上下片。(結合詞的背景知識理解詞義)

2、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詞意,再現畫面。

(三)品讀---品愁

賞讀詞作,品味美的語言、美的構思、美的意境。

1、 愁和瘦是什麼關係?(因果,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果)

2、 人和黃花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

(四)感悟---議愁

1、李清照愁從何來?(邊小結邊板書)

2、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讀完這首詞,你想對李清照説什麼?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將如何消愁?

第五步、反饋小結

1、小結:讀詩詞要用詩詞中的內容和情感駕御節奏。

2、小結:化具體為抽象,可感可知

3、小結:表達要含蓄,藴藉。

4、小結:首兩句,一句言外,一句言內。雲煙霧氣相溶相合,情景相交,整篇詞作就在這種陰鬱迷離的氛圍中鋪展開來。

5、小結:鑑賞詩歌,需要運用聯想和想象對詩歌進行猜測性的解讀,當我們對一首詩歌中的某個詞語,或句子進行猜解的時候,就表明我們已經進入的詩歌的意境當中了。

最後一步、作業佈置

請同學們運用同樣的方法預習《聲聲慢》,看一看,同樣是黃花,同樣是愁緒,同樣是秋季,同樣以酒澆愁,兩者的愁緒有何不同?

説課稿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荔枝的生態、結構及生長等科學知識。

(二)掌握本文從主到次、由表及裏的説明順序。

(三)理解文中“引用”等説明方法的作用。

(四)鑑賞本文作為科學小品所具有的科學性和文學性。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從感性知識入手)你吃過荔枝嗎荔枝與其他水果比較有什麼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吃過。荔枝表皮粗糙,呈紅色,肉白嫩,特甜等。

教師提示:學習本文,我們將對荔枝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二)文體知識及作者簡介

1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解釋“科學小品”文體特徵(可投影):科學小品多用文藝性筆調介紹科學知識和闡述科學道理,使人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某種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藝術上的享受。

2作者簡介:

賈祖璋,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生於1901年,浙江省海寧縣人。早在三十年代,他就編著了60多萬字的《中國植物圖鑑》等專著。1931年,他撰寫的《鳥類概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現代鳥類學著作。他創作了大量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寫《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活素描》等,解放後出版了《生物學碎錦》(課文就選自此書)。

賈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絢麗多彩的生物為寫作對象,把豐富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融為一體,有着很高的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

(三)課文探究

1正字、正音:

繒( ) 綃( ) 醴酪( ) 絳囊( )

褐色( ) 貯藏( ) 一騎( ) 佗( )

襄( ) 櫱( ) 啖( ) 渣滓( )

2學生瀏覽課文,畫出生字及重要詞語,藉助課文註釋或工具書讀一讀、悟一悟。然後,學習小組討論、探究以下兩個問題:

(1)標題給我們提供了關於荔枝的哪幾點信息這一標題有何創意

(2)作者認為白居易的《荔枝圖序》裏的“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甘酸漿液如醴酪”的話對嗎如有不當之處,請加以更正。

(以上討論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自讀、討論、反饋。

學生自主閲讀探討可得:

(1)標題給我們提供了三點信息:

產地南州——泛指我國南方

成熟期六月——陽曆7月

顏色丹——紅色

本文以詩為題,凝練、新穎,同時概括力強,多角度提供了關於荔枝的重要信息,對理解全文起到了舉“綱”的作用。

(2)白居易的話有對有錯:殼如紅繒——錯(正:塊狀裂片、粗糙);膜如紫綃——錯(正:白色薄膜);瓤肉瑩白如冰雪——正確;甘酸漿液如醴酪——正確

3本文介紹了不少荔枝的有關知識,學生細讀課文後,小組討論、概述各自然段説明的主要內容,並分析其説明順序。

討論探究後,班級交流,教師點撥:

(1)關於荔枝的有關知識:(板書)

外部形態 外殼:塊狀裂片、粗糙

主 由 顏色:深紅色、紫色

外 形狀: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

內↓

↓ 果實: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次 內部結構 內膜:白、薄

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核: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無核。

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長

產地:我國

習性:喜温暖

(2)主要説明順序:由外到內、由表及裏;先主後次。

(四)佈置作業

1編寫文章結構提綱或畫出結構圖。

2找出文中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

3讀一讀,説説文中除了介紹荔枝的知識,還有哪些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文中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本文除了介紹荔枝的知識,還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有何作用

討論後交流。明確:

1説明方法有:

(1)舉例説明(2)比較説明(3)列數字説明(4)詮釋説明

(作用略)

2介紹荔枝知識以外的內容有:

(1)引用詩文及其作用:

《荔枝圖序》 説明荔枝的外形及內部特徵

《詠荔枝膜》 説明荔枝膜的輕薄

《過華清宮絕句》(一) 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惠州一絕》 突出蘇軾對荔枝的喜愛

(2)引用掌故及其作用:

唐明皇寵幸楊貴妃兼程送荔枝 説明荔枝不耐貯藏

宋徽宗移荔枝於宣和殿 説明荔枝性喜温暖

文徵明説顧氏種活荔枝事 説明荔枝性喜温暖

(3)運用比喻極其作用:

絳囊、紅星、珊瑚珠 説明荔枝顏色呈紅色

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 説明荔枝成片成林的絢麗美景

教師點撥:本文作為一篇文藝性説明文,作者十分注重其文藝性和趣味性,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詩文和掌故,這些內容極大地豐富了文章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使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文化內涵,也極大地激發了我們閲讀的興趣。

畫出文中引用的古詩文,讀讀,議議,背背,並逐步學會欣賞。

(二)佈置作業

1背誦文中引用的古詩文。

2找一篇課外科學小品文進行閲讀,瞭解有關科普知識,學習其寫作方法。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品味語言

作為一篇文藝性説明文,作者在注意突出文藝性、趣味性的同時,更注重體現科學性和準確性。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本文語言的準確性體現在何處

師生討論後可得:

1明確的科學術語。

(1)裂片中央有突出部分,有的尖鋭如刺,這叫做片峯。

(2)蒂部周圍微微突起,稱為果肩。

2適當的列出數字。

(1)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2)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為多,尚存八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

3限制性詞語的運用。

(1)現在科學發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2)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為多,尚存八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

教師點撥:

學習文藝性説明文中“文藝性筆調”的特點:

(1)文體上,可編織故事。

(2)內容上,可穿插詩文、掌故、傳説等。

(3)在表達方式上,可有生動的描寫、巧妙的比喻、個性化的擬人等。

説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大家好,我是瀋陽大學理學院08物理的王超。今天我給大家説課的內容是“電動機”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六節的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設計五方面內容進行展開。(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一下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電與磁是國中物理重點內容之一,是在學習簡單電路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電與磁相互依存關係,以及電和磁在生活中簡單的應用。而電動機既是電磁現象的具體實例和綜合應用,又與生活,生產聯繫緊密,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思想。同時本節內容也為後繼課程磁生電作了鋪墊,起着呈上起下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究磁場對載流導線的作用;是對前面知識的延伸,起着連接前後知識的紐帶作用,電動機的原理,,電和磁的一個重要規律。為什麼是重點,因為是一個重要規律。突出重點,做好探究實驗,放大實驗現象。

難點:電動機能夠持續轉動的原因。電流和磁場是不能夠直接感知,他們之間的規律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並且學生還未涉及到受力分析,力的平衡及力矩平衡知識,因此把電動機能夠持續轉動的原因作為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採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放慢電動機的轉動,直觀的模擬出電流和磁場方向,幫助學生理解分析突破難點的學習。

學情分析:在知識基礎上,已經學習了電路的基礎知識,磁場的基本性質,電流的磁效應。在認知層面上因為生活中的電動機基本上是封閉的,學生很難對其內部結構獲得直觀的感性認識,而國中學生思維雖然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能力結構,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如下:)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實驗,知道電動機的基本原理是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

(2) 知道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與電流及磁場的方向都有關係;

(3) 瞭解電動機的基本構造以及換向器在直流電動機中的作用;

2、 過程與方法:

(1) 經歷探究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培養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2) 經歷製作電動機模型和看電動機內部結構的圖片,瞭解直流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和結構。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初步瞭解物理知識如何轉化成實際應用技術,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和應用物理知識的興趣。

在教學策略上,本節主要採用觀察、實驗探究、講解、討論等相結合的綜合性啟發式教法。

四、教學過程設計

分為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回顧反思,課後作業四個部分。

首先是新課導入,向學生們展示四幅圖片。電動小汽車,電風扇,摩天輪,洗衣機。向學生提問,它們能夠運轉是因為有一種共同的動力裝置,這種動力裝置是哪種用電器?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電動機。

新課教學: 首先向同學展示電動機的內部結構,經過觀看,同學們不難發現電動機的內部有磁體和線圈。這時向同學提問:為什麼電動機通電就能轉動?磁場和通電導體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設置了對比與猜想環節,同學們知道磁體之間存在作用,電流周圍存在磁場,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將通電導線放入磁場中會有怎樣的現象呢?為了驗證同學們的猜想。帶領同學進行探究實驗。用錫箔紙捲成紙筒代替銅棒,放大實驗現象。用包了錫箔的格尺做軌道,軌道更加平滑,在紙筒行進過程不會受到阻礙。經過實驗同學們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分析後,可以得到如下的接論。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磁場的方向和電流方向有關。引導學生思考導體棒是否只向一個方向運動?讓同學們做出猜想,並設計方案,驗證自己的假設。經過思考同學們已經有了答案,這時給出採用控制變量法的表格,做實驗,完善表格,最後通過分析表格,不難的出這個結論。

導體棒的運動長度受到了軌道和磁場的限制。電動機中的線圈能夠持續運轉。引導學生思考將線圈放入磁場中會有怎樣的現象。

然後進行演示實驗,將線圈放入磁場中。同學將會看到線圈在磁場中扭動,不能連續轉動的實驗現象。

學以至用。我設計了玩一玩的環節。讓學生拿出在課前製作的小電動機模型,利用線圈在磁場中扭動的規律,讓小電動機轉起來。 製作小電機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親手製作,親身經歷,才能記憶深刻。

藉助小小模型和圖片向同學們介紹下電動機的構造,定子和轉子。

玩過之後就進入了科學探究環節,為什麼線圈在磁場中不能夠連續轉動呢?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然後我通過三幅圖對比的方式,解釋線圈不能連續轉動的原因。

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讓線圈連續轉動?經過對線圈不能夠連續轉動的分析,同學們可以給出如下三種方法。分別是改變電流方向,斷電,和磁場方向。

這時向同學們介紹電動機中一個重要組成換向器。它的作用是每當線圈經過平衡位置時改變線圈中電流的方向,使線圈在後半周也受到動力,線圈將會更平穩、有力地轉動。這是本節課學習的一個難點。

在向同學們展示換向器的圖片,給以同學們更直觀的認識。

最後讓同學生思考,電動機廣泛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它有哪些優點?

新課教學結束。進入回顧反思環節,引導學生對知識產生的過程及知識本身進行反思。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認知的主體,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並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歸納總能力。

課後作業:

為了鞏固新知,並與前面的知識聯繫,讓同學設計一個電路,讓電動機既能正轉也能反轉。與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通電導體受力方向相呼應。

為了讓同學們更真切的接觸生活中的電動機,我讓學生對電動機進行一個調查,幫助學生學習。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板書幫助同學更加而精準的抓住本機課重點學習的內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