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説課稿模板集錦7篇

來源:文書谷 6.02K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説課稿模板集錦7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產品的包裝設計》我將從教材分析、説教學目標、説教學重難點、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課下作業幾個方面説説這堂美術課。

一. 説教材

產品的包裝設計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下冊中的第五課,是“設計.應用”內容的延續。使學生在已有設計應用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本節課意在通過欣賞不同的包裝設計,來培養學生對於不同包裝設計優與劣的鑑賞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設計製作包裝的創作能力。

二. 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識上主要是學生了解商品盒的特徵,通過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欣賞培養學生對美術的鑑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與課堂創作練習,初步掌握繪製和製作一個獨一無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希望學生能通過我的教授以及課堂學習體驗商品盒的自然美和人工創作美

三.説教學重難點

1.重點:在於講清包裝盒的構造特點和用途以及創作方法。

2.難點:在於如何使學生從平面設計轉化到立體設計,並達到內容與圖形相統一,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

四.説教法

八年級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正在不斷強化,邏輯思維能力也正處發展狀態,善於發現實物的特徵並能夠捕捉事物間的內在聯繫,情感豐富、思維活躍、富於想象、表現欲濃,但是學生動手能力普遍較差,不能很好地表現自己的願望。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本課採用範例式和直觀教學,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發揮學生富有個性的想象力,加強學生間的交流、合作行為,充分展示學生的動手能力。

五.説學法

在教學中,我一直倡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

1.合作教學法:將同學們分組互相討論,總結感受,發揮集體優勢,培養合作精神。

2.實踐演練法:引導學生能夠用實踐探索的方法學習,自己親自動手,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

採取學生自學老師領學,師生共存的教學手段,突破重點、難點,實現預設目標。我認為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途徑,尊重學習方式的個性化選擇,最終做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有機結合。

六.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作為一節課的導入是相當關鍵的。這節課我會採用提問式導入:“同學們在超市中有那麼多食品、飲料等你們是怎麼選擇自己想要的呢?”孩子們開始思考回答,接着又問:“剛才有的同學説因為外面的包裝漂亮,那麼你們所喜愛的這些包裝是怎樣設計製作出來的呢?”學生們在我的課上開始在我的問題中動腦思考,這樣的設計可以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我的新課。

2.傳授新知:首先採用橘子記憶法來為同學們講解產品的包裝設計的概念。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同學們更能理解,在理解產品的包裝設計概念之後,我會讓同學們欣賞不同產品包裝圖片。同時讓同學們思考:“我們在做商品包裝時都有哪些要求?”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們不僅去看,而在看中思考,在討論中發現。同時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問題,來給予學生引導,學生討論後總結一些要求,再看圖片,回答:“這些產品的包裝設計都有哪些元素組成?”我將帶領學生分析兩組圖片,讓學生了解產品的自身包裝,個體包裝,組合包裝及包裝手提袋等知識。今天學了這些知識那商品包裝都有哪些分類呢?展示圖片,分析討論,最終總結出不同的分類。通過這樣具體學習使學生對產品的包裝設計有進一步掌握,為他們自己設計做鋪墊。

3.體驗與活動:學生任意為自己喜愛的產品設計製作一個外形包裝,充分以學生的愛好為中心,進行自我知識創作。在創作中我巡迴指導,給需要幫助的同學給予技法的指導。

七.課下作業:

學生主動梳理這節課的知識,並用同樣的方法另外製作其它一種商品盒。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説、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2.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報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4.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李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4、5題。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全文。按課後練習題3的提綱背誦課文。完成第7、6題,聽寫詞語。

5.教具準備

小黑板一塊,寫有重點句段投影片若干張、投影儀、《桂林山水》錄像帶、錄像機。

二、説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三、説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看《桂林山水》的錄像,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清綠

(3)檢查思考題②,投影出示句子: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投影出示句子:a.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方法學習的?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閲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課後題2)

3.學生歸納、講評。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這一板書,把課文中最優美、最精煉、最關鍵的詞句精選了出來,不但把文章的結構顯現出來,而且把桂林水的特點也表達出來,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把課文的中心內容也表達完整,使文章的內容一下印在學生的腦子裏。

説課稿 篇3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梅花魂》,《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是一篇以敍事為主的文章。文章講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華僑老人,他十分喜愛墨梅圖,在回國之跡把墨梅圖和繡着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的交給我,讓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過讚美梅花來讚美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之情。我主要要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和説板書設計四方面進行説課。

一、 説教材

(一)説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該單元雖然體裁不同,但都表達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愛國之情。本單元重點訓練的是“前後照應,首尾連貫”與前一組“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緊密聯繫。但是本單元又側重於從訓練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還要在今後的作文寫作中注意應用。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單元目標及要求,根據新課標要求,我設了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撩、眷”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梅花魂、縷縷幽香、葬身異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並培養閲讀思考的習慣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説教學重點:

根據語文新課標要求,單元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四)説教學難點:

這篇課文所授的對象為五年級的學生,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為本課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1.討論法:學生都比較喜歡提問,老師則要多鼓勵學生敢提問,愛提問,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張揚個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麼?“魂”又是什麼?標題的含義又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引發學生討論,自由發揮,使他們對學習此文有良好的興趣。

2.品讀法:這篇課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淚,我在這裏會讓學生們採用齊讀,默讀,品賞這三次哭,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深入瞭解梅花的含義。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感情,提升閲讀的樂趣。

(二)説學法

我所教的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普遍較好,班級同學比較活潑開朗,課堂活躍,比較喜歡搶答問題,在課堂上我採取了多討論,多提問,多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們瞭解學習此課。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三、説教學過程:

《梅花魂》是一篇敍事散文,結合文章的特點和寫作手法,我借鑑了記敍文的引導發現模式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檢查預習字詞

魂(hún) 分(fèn)外 抹(mā)淨 低頭折(zhé)節

(二)導語設計

梅花歷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的讚頌對象,像“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樣優美的詞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文中我的外祖父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鍾,想一想作者圍繞梅花回憶了哪幾件事?標題“魂”又是什麼意思呢?

(三)整體感知

在課堂上,讀的過程分初讀、細讀,最後是表達。讀貫穿於課的始末,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表達,讀中昇華。課堂上,也採用了多形式、多層面的讀,指導學生在文本語言中進行感悟。讀出文中之意,讀出文中之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

(四)深入理解

1.請同學們快速的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父一向是和藹可親的,可是有一次他卻大發脾氣,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為什麼害怕了?學生朗讀課文在交流中體會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時不小心弄髒了墨梅圖,外祖父拉下臉來訓斥媽媽。老師追問,從哪裏看出外祖父對這幅墨梅圖的喜愛呢?學生會抓住惟獨,分外,輕輕,慢慢,抹淨等詞語來體會。並且我會讓同學們分析這段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學生分析是採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當交流的生氣的原因是一幅墨梅圖時,向同學們提出就是一幅,墨梅圖有什麼好生氣的啊?

2.由老師範讀“臨別贈梅”一段,找出在哪幾句體現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麼?學生們回答後,提出“魂”的含義是什麼?

(五)品味賞析

1.外祖父讚美梅花頂天立地,堅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卻時刻寄託着他的情愫,每當想起就不禁悵然淚下。讀全文,找到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學生回答共有三處。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是什麼?

2.第一次是教我讀唐詩宋詞的時候,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的流淚,此刻祖父想到了什麼?由此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繫祖國。並且在這裏我會指導同學朗讀,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鬱之情。

3.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就要回國的消息時,外祖父竟然嗚嗚的大哭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想想此時我會想的什麼?

4.第三次在送別之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裏對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到回國的心願,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5.聽歌曲感受外祖父的愛國心,並且有感情的伴隨音樂朗讀這三次落淚。

6.讀讀課文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學習“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手法,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

(六)擴展延伸

1.體會老人的愛國心,説説古今中外都有哪些愛國人士?

2.瞭解古今中外的愛國人士,深入瞭解梅花魂的含義。複習“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手法。

(七)總結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華僑來人體現愛國心的文章,文章採用敍事的手法,寫了老人與“我”的五件事,運用了“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手法。通過“讀——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學習。

(八)作業:寫一篇短文,要求運用“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手法。

四、説板書設計

6、梅花魂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愛梅圖

贈送梅圖 中國心

三次落淚

在這次説課過程中,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我的説課到此結束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知識內容: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後,而對於分數與小數的混合運算該如何做呢?因而必須要全都是小數或全都是分數這樣才能進行計算。這節課就在這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以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也讓學生總結並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能判斷一個最簡分數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這樣就為今後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混合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通過習題練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積極探索分數與小數互化的規律。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把分數化成小數。

②使學生認識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能判斷一個最簡分數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2)能力目標:

在學生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過程的參與討論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點。

二、説學情:

根據本節教材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通過“觀圖設疑,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總結規律,形成概念,知識運用”等環節,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三、説學法:

1.通過請同學回答説出九大行星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來激發學生興趣,提出數學問題;

2.結合課堂操練,逐步把握知識的本質,形成認知結構,總結規律。

四、説教法:

1、觀圖設疑,提出問題

幻燈片顯示出九大行星,請學生説出有哪九大行星?並提出: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徑分別是地球直徑的 ,問如何比較它們直徑的大小並指出哪個行星是最大的,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學習新課,這時學生的興趣已被調動。他們就能積極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帶着問題學習新課。

2、出示課題,自主探究

例1把下列分數化成有限小數,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將其結果保留三位小數。 學生完成後,在視頻台上展示部分學生寫的作業,然後教師請學生看自己的作業的對錯,糾正並提問:

(1)把分數化成小數,其結果有幾種情況?(啟發學生説出有限小數與無限小數)

(2)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有什麼特點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並請學生代表回答,教師適時指導。)

3、總結規律、形成概念

通過學生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總結出:有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分數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數,請同學們再看一看什麼樣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什麼樣的分數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數?啟發學生從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着手。 最後總結出: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數2和5,再無其它素因數,那麼這個分數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數,否則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題2,請把下列小數化成分數,説説你是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0.06,0.4,1.8,2.45,1.465, 歸納:(學生為主,教師點撥)

1、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後面寫幾個零作分母。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

2、小數化成分數後,能約分的要約分。常用的因數是2和5。 對於小數如何化成分數的題目,課前瞭解到學生在國小時已學過把小數如何化成分數的方法,因而以學生練習為主,加以操練並鞏固,有錯誤的及時糾正。

4、學會運用,鞏固新知

例題3,將 ,0.54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今天學過的內容如何應用,是把小數化成分數好還是把分數化成小數比較大小好呢?最後回到今天剛開始的問題能解決嗎?哪個行星的直徑最大?可以通過什麼方法知道?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比較大小,開拓學生的'思路。

反饋練習:

1、將下列小數化成分數:0.48、1.05、3.24 2、將下列分數化成小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將其保留三位小數)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的方法以及總結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學會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為以後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混合運算作準備.本課首先從問有哪九大行星入手並從數據中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注意,並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以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為出發點,調動學過的有關知識,讓學生親自參與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推理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聯繫,並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討論,從中發現能化成有限小數最簡分數的特點的規律,並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多個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比較問題。

在學生參與了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推理過程,掌握了互化的方法後,重點放在總結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上,學生通過練習,歸納總結,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説課稿 篇5

《楓橋夜泊》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19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詩,它是唐代詩人張繼的名篇。詩人通過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意象,抒發了自己濃濃的愁緒。

説教學目標

本詩所在的第六組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對課文中優美的、含義深刻的語句多朗讀,多體會,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參照單元目標,結合本詩的特點,綜合考慮學生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情感薰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

2.瞭解古詩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寫法;

3.培養對古詩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詩人的愁緒,感受詩人的情操。

説重點難點

因為本詩意境深遠,情感複雜,所以,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感受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針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而言,要感受詩中通過種種景物表現出來的“愁緒”,是非常困難的,而這又是教學目標中的重要內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詩教學的`難點。

説教學方法

我認為,對於如此優美的古詩,如果過於瑣碎地講解分析,定然會破壞其意境,影響學生對詩人思想感情的體驗。因而,我十分注重對詩文的整體把握。我緊緊抓住詩眼“愁”字,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和精美的多媒體,營造詩的意境;通過引導學生對詩中“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景物的想象和體驗,感受詩人的愁緒;通過對詩人背景材料的補充介紹,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詩人愁緒的根源。

説學習方法

學習語文,理解課文,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讀。在學習古詩的時候,這一方法更是尤為重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了這一點。由讀通讀順,到讀出情感,再到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意境,學生們帶着不同的目標,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讀詩文,層層深入地理解了詩意,也體會了詩人的情感。

另外,我在教學中充分注意了學生的自主性;在面對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時,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在理解“借景抒情”時,鼓勵學生勇於探究;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熱情和教學效率,讓課堂生髮了許多亮點。

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受魅力

1.介紹《楓橋夜泊》的深遠影響,導入新課。

2.讀詩題,理解詩題。

3.創設情境,教師激情誦讀。

(通過介紹本詩的深遠影響,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通過教師的激情誦讀,讓學生對本詩的感情基調有個初步的感受。)

二、讀通詩句,初步感知。

1.自由讀古詩,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有什麼問題,朗讀後可提出來。

2.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3.有什麼問題嗎?

(注意學習目標的梯度,初度時只要求讀通讀順,檢查瞭解時注意幫助學生正音。朗讀後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疑難,部分淺顯的問題可當即引導學生學生予以解答。)

三、賞析品味,體會意境。

1.細讀古詩,想想古詩描寫了哪些景物,詩人通過這些景物,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充分讀書,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初步想像古詩描繪的畫面,初步體會詩人的“愁”。)

2.詩人到底因為什麼而愁呢?

(首先,結合詩文,引導學生感受詩人漂泊在外、四處奔波的寂寞之愁、思鄉之愁,然後,介紹作者,補充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愁、人生求索的愁。)

3.通過詩中的哪些景物,你能感覺到詩人的“愁”?

(再讀詩文,引導學生想像古詩畫面,感受詩人通過“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意象表現出來的深深的“愁”。在本環節的教學中,要注意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詩文,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見解。)

4.利用音樂、畫面,創設清冷、悽美的意境,教師述説詩文大意。

5.朗讀、背誦。

(其實,朗讀是貫穿於整堂課之中,此處的朗讀,注意形式多樣,注意對“情感”、“意境”、“畫面感”的要求。)

四、開闊視野,拓展延伸。

1.你想對滿懷愁緒的詩人説些什麼?

2.欣賞網上的一篇散文《楓橋尋夢》,再次感受古詩的魅力,體會詩文的意境。

3.在詩意的氛圍中,齊聲誦讀詩文。

(理解、感受了愁緒,但並不是讓學生帶着愁緒離開課堂。走出愁緒,給學生以美的薰陶,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美好的精神享受。)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四季的色彩》是一節以瞭解色彩知識為主線,以認識國內外多樣的表現形式為基點,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的 “欣賞·評述”課。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不同的季節的色彩變化有較深的認識,對不同的繪畫表現形式有初步瞭解,同時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表達能力。

(2)教學重點認識四季的色彩,瞭解四位畫家的作品及風格。

(3)教學難點了解不同的繪畫表現形式,並能表達個人對作品的感受。

二、説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1)認識四季不同的色彩特點。(2)初步瞭解四位畫家的作品及風格。(3)瞭解欣賞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欣賞、分析藝術作品、體會四季不同的色彩感受。(2)通過欣賞、比較、初淺的瞭解風景畫家的作品表現形式及特點。(3)通過討論、歸納知道欣賞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三、説學情

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美術欣賞知識,具備了一定的美術表達能力,在本課學習中,尤其要關注以前不敢大膽表達自己感受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使他們參與到交流活動中來。對那些勇於表達自己感受的學生,要積極引導他們學會合作,學會更深層次的交流。在欣賞交流中養成善於爭鳴,勇於表達的學習態度,使全班學生在本次活動中都有所收穫。

四、説教法

本課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以小組競賽的活動方式,採用“認識四季—欣賞名作—鑑賞名作—新年祝願”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的表達和內心真實的感受,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表達能力。

五、説教學程序

(一)遊戲導入。

我們剛剛過完元旦,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春節,為了迎接新年,我們今天就來一個小小的競賽。首先我考考大家,一年有幾個季節?那我把大家分成春夏秋冬四組,現在我們就開始比賽。

(二)第一關:認識四季

1、請説一説你最喜歡一年中的哪個季節的'景色,它的色彩有什麼特點?(學生用語言描述出四季景色的特點,教師根據情況追問季節色彩特點)

2、老師這有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讓它喚起我們美好的回憶。(播放課件四季風景圖片學生試着用“這是___季,是___季節”來形容它。)

3、猜一猜教師出示四幅色調圖,學生猜出它所代表的季節

【本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利用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四季的變化,引發學生對四季的回憶。】

(三)第二關:名作欣賞

1、分組欣賞四幅作品,教師提出問題:(1)畫面表現了哪些事物,運用了哪些色彩?

(2)畫面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幅作品有什麼特點?(3)你從作品中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分組先欣賞、討論再分組交流作品。教師對四位畫家的情況作簡單的介紹)

2、教師小結:我們已經欣賞了這幾幅作品,你能説出欣賞的基本方法嗎?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瞭解欣賞的基本方法】

(四)第三關:名作鑑賞

1、剛才我們已經分組欣賞了四幅作品,現在大家仔細看看這四幅作品有什麼異同?

(教師出示教材中的四幅作品,學生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並搶答。)

2、小結:其實在畫外,他們還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他們都出生於平凡的家庭,他們一生都起伏不平,他們都擁有一顆追求藝術的心。如果大家想更多的瞭解他們,還有哪些方法呢?(上網,查資料,看畫展……)

3、遊戲:老師通過上網查資料,找到了他們的一些代表作品,你能猜出是誰的作品嗎?

(教師分組出示四名畫家的代表作,讓學生搶答出是誰的作品。)

【感受不同創作形式與作品的特點,提高學生欣賞,評述能力。】

(五)新年祝願

1、誰來猜一猜他們為什麼能畫出那麼偉大的作品。(學生競猜)

2、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成為大師的祕密,那你們想成為大師麼?(想)老師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進步,心想事成,早日成為像大師一樣偉大的人。

【鼓勵學生進一步學好美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説課稿 篇7

《貓》是鄭振鐸寫作的一篇散文,主要講述了我(作者)家三次的養貓經歷,表達了我和家人對貓的喜愛之情。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鄭振鐸《貓》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貓》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閲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係的深入思考。在《貓》這篇課文中,作者鄭振鐸先生通過記敍自己家的三次養貓經歷,表現了不盡相同的感受和一種細緻地人生思考。特別是由於我的武斷和粗暴造成第三隻貓的冤死,使我深深的自責。另外,通過學習本文,學生們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懷的同時,可以獲得許多為人處世方面的啟示。

二、學情分析

作為農村孩子, 對於貓這種動物他們並不陌生。所以他們對《貓》這類記敍小動物的文章應該比較容易接受。另外,經過幾年的語文積累,對這類記敍類散文,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素養和欣賞能力,學習起來也不很困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積累字詞,瞭解三隻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重點) 能力與目標:

2. 品味精彩語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藴含的哲理。(難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 學會關愛動物善待生命

四、教學設計

一、導入

欣賞小貓圖片,導入新課。通過欣賞小貓可愛滑稽的圖片,激起學生對課文的閲讀興趣。(1—2分鐘)

二,出示學習目標(1分鐘)

讓學生齊讀學習目標,明白本課的學習要求。

三、走進作者。 (請同學起來讀)

通過了解作者,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文本,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預習檢測。(出示多媒體教學課件,檢查預習情況)

本環節通過字音、字詞理解的檢測,幫助學生讀準字音,理解字詞。有利於文本的理解。

五、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速讀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1、作者一共養了幾隻貓?

2、這幾隻貓的外形、性情各有什麼特徵?“我”和家人對這幾隻貓的.態度怎樣?

3、這幾隻貓的結局怎樣?對它們不同的結局,“我”的心情有些什麼變化

文章重點寫了第三隻貓,在養第三隻貓時發生了一個事件,我們就把它叫作“芙蓉鳥被害案”,針對這個事件,我讓學生來做法官,來判定這個案件的性質。出示課件展示一系列辦案程序。

芙蓉鳥被害案

案發現場情況:

犯罪嫌疑人:

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發前的表現:

2、案發前的表現:

懲罰方式:

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1、在知道真鄉後,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2、在這個冤案中,作者錯在哪裏?從這件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讓學生到文中去尋找相關的證據,我想這種方式更能激起學生到文中去篩選信息的興趣

教師小結: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

六、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呢?把事情的經過説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們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設置此環節的目的是將所學聯繫生活實際,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七、作業:

假如養第二隻貓時也養了鳥,鳥也被咬死,“我”將怎樣想,怎麼做?請寫成100字左右的小作文。這個作業設計目的是想讓學生在思考寫作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不能以個人的喜好去看待事情,否則貽害無窮。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內容,感謝各位的聆聽,期待大家的批評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