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説課稿模板合集9篇

來源:文書谷 2.97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説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地位:

本課為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的第六課。本單元學習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所以本課是本單元的核心,是繁榮與開放的具體體現。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燦爛的文明吸引了各國,唐政府也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交易,並給予他們許多優惠政策,唐朝的經濟文化對交往各國影響很大,通過商業貿易將中國與世界聯繫起來,將中國的文明友誼傳向世界,同時也促進了中國的進步與繁榮。

本課中體現中國唐朝的文明居世界之首,東亞文明也以唐朝文化為中心,充分利用本課可以樹立學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並通過交往、交流所帶來的影響,理解一個民族的發展、振興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與外界文化的頻繁接觸、交流。今天改革開放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學習了其他先進國家的優秀之處,促進了我們民族的發展,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對外開放的重大意義!

二、教學目標:

優等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唐與日本、新羅和天竺等國的友好往來情況

中等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收集鑑真、玄奘等人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學困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唐與日本、新羅和天竺等國的友好往來情況

學習方法培養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歷史問題

學習習慣養成目標:培養學生積極獲得歷史資料的能力

一課一測兩率一分目標:優秀率52% 及格率95%平均分85分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學難點:理解唐朝對外交往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

在教法上教者採用啟發、引導的方式,運用多媒體課件,體現交往盛況又有利於提高學生興趣,根據學生的導學提綱學習情況,提問啟發,使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起到穿線作用,並實現明確重點喚起學生注意力的目標,通過參與課堂分析思考問題,增加學習歷史的深度和興趣,在解決問題中逐漸養成探究意識,體驗學習歷史過程中的快樂。

五、學習方法:

在學法上,採用合作學習、閲讀、觀察等方法合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同時通過合作中取得的成果來獲得成就感,並有助於實現趣味學習閲讀,主要指學生閲讀課文來歸納整理知識,看書或上網查閲唐朝對外交往的資料,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獨立分析資料的能力。學生看圖、分析圖、説圖,培養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述能力、歷史邏輯思維能力等。

六、教學過程:

知識鏈接:回顧舊知:唐朝知識知多少(通過對唐朝知識的提問,感受到唐朝經濟的繁榮,為唐朝出現對外友好往來的局面打下伏筆,也是唐朝對外往來活躍的原因)

定向目標:教師出示本節目標,學生齊讀,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自主學習:閲讀課文,根據導學提綱,自學教材,在小組內交流(通過學生認真閲讀教材正文、仔細看插圖、分析文獻、思考動腦筋內容,完成《導學提綱》,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閲讀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小組內學習交流,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學生的溝通能力,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等,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地學習歷史,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七、展示交流:

(1)講解遣唐使來華目的,影響

(2)鑑真東渡的過程與影響,學習鑑真的精神

(3)玄奘西遊史實,學習他的精神

學生彙報展示所學成果,不僅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使很多學生得到了鍛鍊,增加了自信心,在學習中感到了快樂。

4、一課一測:檢測本科所學知識,進行測試,通過測試,查缺補漏,使課堂更加實效

5、課堂小結:學生小結本節課所獲。

八、板書設計:

我力求簡潔、精煉、突出重點。

、教學反思:

本節課遵循學、教、測課堂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地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精講釋疑,師生共同合作,愉快學習,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堂師生關係融洽,但是也存在這去多不足,學生自學時間少,學的不紮實,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教師語速太快,教學不嚴謹等,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登泰山 觀日出》是新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文章記敍了“我”登泰山觀日出的過程,描繪了泰山的綺麗風光和泰山日出的壯觀景象。

課文脈絡清晰,重點突出,按“登泰山”和“觀日出”分成;兩部分:第一節到第六節,寫了“我”沿着中天門、對鬆亭、南天門向上攀登,最後到達日觀峯的過程和一路上的所見所感,重點寫了泰山之高、雲海之美、山路之險峻。第七至第九節寫了日出時的壯觀景象,抓住整個日出前後天空顏色、光亮的變化過程和觀看時的感受,描繪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氣勢。

文章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一氣呵成,把雲霧變化莫測以及天空顏色、光亮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本文是一篇遊記。課文按遊覽順序,以時間推移、地點變換為主線,將登山的苦與樂和自然風光的美妙與壯觀緊密結合,寫景抒情,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從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用精彩的語言、澎湃的熱情傳遞美好的情感,表達對人生的追求。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學習了不少方法,可在課前通過相關的預習自學自主識字,在課堂中可分別就字詞的音形的難點和部分詞義可通過預習反饋加以檢測,當然一些重點詞語還需結合課文加以理解。

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概括、表達、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學生與學生之間仍有差異。相對語文學習能力強一些的學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清晰、明確、完整地表達自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等。而相對語文學習能力的弱的學生在概括能力上還存在一點問題。

語文學習更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掌握、寫作技巧的積累。文中出現的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講已不陌生後,但實際運用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比喻用得恰當、生動、優美,尚須多加點撥、練習。因此,教師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設計形式多樣的説寫練習,以提高其整理材料、組織語言和表情達意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在閲讀中自主識字,積累詞語。

在閲讀中自主識字,積累“遊覽勝地、耽誤、依稀可辯、層層疊疊、目不轉睛、刺激、情不自禁“等詞語。通讀全文,通過朗讀積累一定的詞彙。

五年級教材不提供統一的生字表,但這並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學。教學中應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學做針對性地指導。

目標二: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登泰山”和“觀日出”兩部分內容;瞭解作者抓景物特點、展開想象,將景物寫清楚、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在課堂上,讓學生找一找文章中的比喻句、擬人句,然後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通過朗讀,品味,領略五嶽之尊的神秀壯麗。再引導其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習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寫形象、寫具體。

目標三:領略五嶽之尊的神秀壯麗,開闊胸襟,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陶冶情操。

學生在如夢如幻的美景中欣賞美、享受美、體驗美,從而以澎湃的熱情傳遞美好的感情,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比熱愛之情。

四、教學設計與感想

本文描寫了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泰山日出的綺麗風光。文章以登泰山和觀日出分為兩個部分,脈絡清楚,重點突出。其中,“登泰山”部分作者以時間、地點的變化介紹了登泰山時在中天門、對鬆亭、南天門、日觀峯的所見所感;“觀日出”部分詳細介紹了日出的美麗與壯觀景象,最後一節直抒胸臆,將登高觀日出時的感受完全表達了出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採用“導遊”的方式處理教材,目的讓學生在學習中拓展課外知識,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一開始,我利用“課前兩分鐘演講”,請一名“小導遊”向大家介紹泰山的情況,讓孩子們對泰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為學習課文作一個鋪墊。接着,讓學生在自由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按課題進行分段並用一個詞概括出對兩部分內容的感受。這是孩子們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和感悟,讓他們從整體上去認知內容。

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講,語文學習更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掌握、寫作技巧的積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時,我主要抓住研讀和探究進行。在“登泰山”中,讓學生通過閲讀,劃出表示時間、地點和感受的詞句。這不僅理清了課文思路,也讓孩子們懂得了寫作方法——寫遊記要抓住時間和地點這兩條線索來描寫景物。並且體會到了作為遊客的“我”見到這樣的景色產生的感受和心情變化。對於這樣寫景的文章,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沒有很大的困難,關鍵在於,如何通過品詞品句來體會雲霧的變幻莫測,感受日出的壯觀美麗,由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在課堂上,我就讓學生找一找文章中的比喻句、擬人句,然後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通過朗讀,品味,在如夢如幻的美景中欣賞美、享受美、體驗美,在領略五嶽之尊的神秀壯麗的同時,激發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美好人生的追求!在“觀日出”教學時,我抓住日出時動態的變化,藉助於媒體圖片的展示,同時利用已學過的《火燒雲》寫作方法進行能力遷移,並通過多形式的閲讀與品味,讓孩子們圖文並茂、直觀地去領略泰山日出的磅礴氣勢與壯觀景象。

另外,新課程開宗明義地要求教師充分開掘課文寫作資源,通過讀寫結合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結合文本,設計了寫作指導與訓練。通過“雲霧”片段的學習,讓學生學會“抓住景物變化特徵”通過動態的描寫把事物寫具體,寫生動。在學生深入比較句子後,我出示幾副比較有特點的泰山雲霧風景圖,問學生變幻莫測的泰山雲霧還會有哪些壯麗的景象?學着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仿寫以積累寫作技巧。這樣,學生從觀察中學會了寫作,從寫作中領會了方法,從而提高了表達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最後,在教學結束時,讓孩子們把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古人讚美泰山的詩或詩句進行交流,旨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培養蒐集課外知識的本領,最終為學好語文培養興趣。

説課稿 篇3

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欣賞美好?

1、欣賞美好的大自然;(陶冶情操,培育心靈)

2、欣賞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感受人性之美,社會和諧之美)

3、欣賞藝術作品,(感受藝術表達出來的自然美和社會美,以及藝術本身的無窮魅力)

小結:培育品格的方法途徑

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自覺用理智、道德和美引導我們的生活,積極主動感受、體驗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培養健康、文明的興趣愛好和高尚的情趣,遠離假醜惡,使我們的情緒和情感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昇華。

説課稿 篇4

《羌村三首》屬於《大學語文》教材第一編“文言經典研讀”之第三單元“唐宋時期”的作品。在這個單元中李白、杜甫、白居易詩歌的研讀屬於重頭戲。教材中《羌村三首》是被安排在李白之後,白居易之前,這既符合唐代三大詩人的生卒先後順序,也與人們對此三位大家的排名順序保持了一致。

學習杜甫的作品,一是要感受其“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的真摯感情,二是要體會其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和質樸凝練的語言特色。做為《羌村三首》,由於採用了大量的不加修飾的白描手法,所以詩句本身並不難理解。假如對這組詩的閲讀僅僅停留在字面上,就會覺得詩歌淺白無趣,只有設身處地的去感受質樸文字後面的真摯感情,才會體味到詩歌感人至深的力量。所以教學目的確立為:1、瞭解杜甫的生平簡歷及詩歌成就。2、理解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3、學習借白描來抒情的手法。在這三個方面中借白描來抒情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首先是講解法。因為學生對杜甫的生平不十分了解,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也瞭解得不很清楚。所以講授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多媒體展示法。為了使學生對杜甫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並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所以我選擇了圖片、文字、聲音等多種媒體手段,以期給學生以多方位的感受。

對學生而言,本節課首先要運用“由點及面”的思維方法,由杜甫這個點出發,聯繫起自己以前讀過的他的不同類型的詩。這樣既達到了温故的目的,也有助於知新。其次,本節課學生要學習使用“體驗法”來感受詩歌中的情感成分,這種方法既是閲讀理解詩歌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欣賞多數文學作品之美感的一把金鑰匙。

通過學習這節課,要使學生閲讀分析古典詩歌的能力有較大程度的提高;發散思維、形象思維能力有所增強。

下面我説説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這節課在導入新課時採用了温故知新的方法,要求學生回憶自己以前所讀杜甫詩歌,這樣,順勢對作者的情況做以補充介紹,就會使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也使學生的舊有知識與新知識產生了聯繫,融為了一體。這一部分安排時間比較長,這是因為《羌村三首》共安排兩節課,第二節課是其二、其三的講解,第一節的主要內容就是介紹作者和其一的講解,另外,做為大學語文課,也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要以點帶面。所以時間安排了15分鐘。

其次,是聽範讀。這裏有一個要學生辨析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是對詩歌內容的分析。

第四是總結,

第五是通過朗讀來複習鞏固。

最後是思考練習。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程序各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一、説教材。

《長相思》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文章中的一首詞。可以説,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作者通過對眼前邊塞的描寫,表達了對家鄉深深的思念和熱愛。選編這首詞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詞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詞《長相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用掌握的方法學習古詞。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閲讀,感悟作者的思想之情。

三、説教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突破重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詩歌的特點和學生個體差異,本堂課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

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像,配樂朗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並將之內化、沉澱,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通過的情景設置,讓學生置身詩境,進入作者的內心,與作者進行對話,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境教學法:有景、有情、有境是詩歌教學的基礎。本節課中,我極力為學生創設詩境。使學生在情境中詩歌文意,享受審美情趣。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閲讀體驗,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等。

四、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前面我們學習了兩首描寫思鄉之情的古詩,我們一起來背一遍吧!(齊背《泊船瓜洲》《秋思》)

2、我們學習前面兩首古詩時,運用了什麼樣的學習方法,誰能説給大家聽?(讀古詩、知作者、解詩句、展想象、悟詩情)

這節課我們就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長相思》

齊讀課題。解析詞牌名。

(首先我通過複習導入讓同學們對前兩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並引入本課學習古詩的方法。在此環節並對詞牌名《長相思》進行解讀,讓學生對詞有大致瞭解。)

二、初讀古詞,知曉作者。

1、初讀提示:誦讀全詞,讀準字音。

2、檢查字音,指名讀古詞。

3、知作者。(生介紹,師補充)揭曉詞人創作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通過初讀自學掌握字詞句,然後創設情景將學生引入這首詞的環境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學詞句,悟詞情。

1、朗讀古詞,結合註釋,理解句意。(將句意寫在練習本上)

2、指名説句意。

3、師生交流。

(1)感讀古詩。

師:作者的“身”在哪裏?生:身在征途。

師:你們是從哪兒讀出來的?(齊讀上半闕)

師:上半闕你讀出了什麼?生:故鄉之遠,行軍之艱難。

師:作者的“心”又在哪裏?生:心繫故園。(齊讀下半闕)

師:下半闕你又讀出了什麼?生:將士們在風雪交加的夜晚思念家鄉。(指名讀,讀出思鄉之情。)

展開想象。

現在你的眼前彷彿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你彷彿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裏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的畫面)

師:《長相思》讀到這裏,你們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

4、再讀古詞,感悟詞情。(小組競賽讀。指名合作讀。)

(首先我讓學生根據註釋理解詞意,指名説詞意練習學生的表達能力,然後再通過朗讀感悟法和想象感悟法進行師生交流,感悟和想象將士征途中的困難以及思鄉之情。當學生理解這首詞後便會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時我讓小組賽讀以及指名展示讀來昇華情感。)

四、板書設計。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讀古詩

知作者 身在征途 抒發思鄉之情

解詩句 心繫故園

展想象

悟詩情

説課稿 篇6

【説教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部編本人教版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猜字謎》。這是兩則猜字的謎語。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猜謎語寓知識性、趣聞性、哲理性於一體,能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開動腦筋。結合本課、本單元的特點,制定了以下3個學習目標:

1、認識“相、遇”等5個生字。會寫“字、右”等5個字。

2、朗讀謎語,邊讀邊想,總結猜謎語的好方法。

3、培養學生收集謎語和自編謎語的興趣。

【説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學目標、教材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的相關理念,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又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主人的地位,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同行者、夥伴。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強、求知慾望強、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的東西感觸深的特點,我採用了情景教學、問題探究、直觀教學等方法開展教學。

【説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猜燈謎開始,引入字謎。老師今天啊,是和同學們玩猜謎語遊戲的,大家有信心猜出這些謎語嗎? 告訴學生,“今天這堂課,是玩猜謎語遊戲”,意在掃除學生對於學習和上課的負重感、疲憊感,為本課打下一個輕鬆而活潑的'氛圍。提問學生是否有信心,更利於煽動學生的熱情。一年級的學生特別具有表現力,學習熱情即時便可高漲。 隨即提醒學生仔細聽,教師用口頭表達的方式,拋出3個謎語,及時抓住學生的思維,由學生一一猜出,並給猜對學生所在的小組加分。3個謎語不難,給了學生足夠信心,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入小組競爭的形式,更是把形成性評價運用到了實際課堂中。

這麼多的謎語都沒有難到大家。為了獎勵同學們,老師特意帶來了一個猜謎語的小竅門“猜謎語,動腦筋,認真讀,會觀察,跳出謎面想一下,謎底就在話裏藏”(生跟讀)。有了這些小竅門啊,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學好今天的知識。

這篇課文很簡單,而教師在傳授這篇課文時的特色就是要在簡單之中製造不簡單,嘗試着在快樂的猜謎語活動中交給孩子們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從而讓他們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得以運用。

二、 整體認知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反覆的讀,隨文識字。

學習第一則謎語——“讀”佔鰲頭。

本則謎語,很簡單。通過自由讀、分男女讀、加上動作的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順利地猜出謎語。如此多層次的各種讀法,讓學生學起來不感到枯燥。 在學完謎語的時候,更是總結猜謎語的規律——認真讀,展開想象,猜出謎語,學習生字。把充分讀謎語的機會交予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只需藉機點撥關鍵點,讓學生能自信、自學、自讀、自賞、自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要給學生一個較為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自主學習顯現出來的個性能得以張揚。

2、單獨再學習生字詞。

通過情景識字,古文遷移識字等多種形式識字。

3、指導寫字。讓學生觀察,教師講解,學生説一説,教師範寫,學生臨寫,練習等形式學習生字。

但是在教學結束後,也留下了不少的遺憾:課堂把握能力不強,教學語言顯得沒有感染力,發揮學生主動積極性不夠,還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本課堂中來;教學機智缺乏,遇到學生不在自己的想象中時,處理得不是遊刃有餘;教學評價語言還是缺乏,只是泛泛而論……但是,這是一堂給予我許多啟發和幫助的課,也讓自己從很多方面有所感悟。

説課稿 篇7

【説教材】

《我的信念》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隨筆。本單元以人生為主題,主要是謳歌理想,闡述信念,論説人生修養,並能貼近生活,容易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本單元還要練習朗讀,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瑪麗·居里,這是作者在晚年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和信念的抒寫。從作者的工作,生活,事業,名利,人際關係,業餘愛好及科學趣味中可以讀出崇高,可以領悟偉大的成就,傑出的貢獻是從何處而來。下面就《我的信念》的教學設計作簡要説明。

本文是對瑪麗·居里一生的回顧,內容簡單。課前要求學生到圖書館,閲覽室查閲報刊書籍或網上查詢,蒐集整理瑪麗·居里的有關資料。為更好地瞭解這一偉大的科學家作鋪墊。

【説目標】

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確立三個目標。(出示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朗讀教學要常抓不懈,"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是新課標對七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之一。同時第二單元單元要求提出"還要練習朗讀"的要求。朗讀課文既能矯正語音,提高閲讀水平,又可以進入情景,進入角色,把握文章內容,領悟語言美。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發獻身科學的熱情:

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的靈魂,新課標十分注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因此,在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的基礎上,學生可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偉大與崇高,心靈會受到感染,蕩起以她為楷模,向她學習的漣漪,從而立志獻身科學。

3、積累語言,學習語言特點並加以運用:

新課標提出"語文的基本素養要通過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通過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來實現。"寫作與口語交際成功的關鍵在於語言的積累,感悟與運用。因此確立該目標。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對居里夫人的簡介採用問題"大家知道她是誰嗎"導入,並出示居里夫人的畫像作形象感知。

出示第一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發獻身科學的熱情。

二、檢查預習

問題是:(出示投影)

1、給加粗的字注音:

結繭 蹂躪 懊惱 猝然 奢望 魅力 獲益匪淺

2、交流居里夫人的有關資料。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字詞的檢查主要為課文的學習掃清字詞障礙,大致掌握學生預習的情況,接着交流瑪麗·居里的材料,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樣設計也體現大語文教育觀。

三、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五名學生分段讀,讓學生調動聽覺和視覺感受居里夫人偉大的人格。教師就學生的朗讀作必要的點評指導。(如:字詞的讀音,朗讀的停頓,語氣等。)

2、學生自由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思考:(出示投影)

⑴ 居里夫人在文中陳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的事蹟線索是什麼?

⑵ 根據內容試寫一句話:居里夫人是一個的人。

這樣帶着問題來讀,學生的朗讀就有了目的,有了方向。課程標準(七~九年級)階段目標中強調:“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設計這兩個問題,就是要求學生整體把握全文內容。

四、問題探究

新課程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最終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通過學習名人精神,形成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與新課標中“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理念相吻合,是語文課的重要任務。也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默讀課文,提出兩個問題:(多媒體出示)

1、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居里夫人的自述體現了她怎樣的人格魅力?

這一問題意在通過佔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堅韌不拔,充滿自信,淡薄名利,獻身科學的精神。

2、小組討論:假如你是瑪麗·居里,發現鐳元素後,你會怎樣做你又怎樣看待居里夫人放棄了"申請專利"呢希望同學們實話實説!

新課標提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小組討論的形式既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又可取長補短,使自己的展示更全面,完美,同時還可提高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多媒體出示問題)

問題是:

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國小生開始申請專利,僅第24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就有8項專利通過初審,即將正式向國家有關部門報批。作為一名中學生,你對中國小生申請專利這一現象有何看法?

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全面地分析問題,發表建議。並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的熱點,焦點,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這與新課標的“關心學校,本地區的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蒐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的理念相吻合。這一環節能衡量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幫助學生對人生做出正確的選擇。

六、作業(多媒體出示)

找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品味本文的語言特點。

作業的設置為下節課的學習打基礎,做鋪墊。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幼兒天生對簡單的科學現象產生濃厚的好奇心,並喜歡動手探索和問成人問題,蜂蜜、油、水不僅是珍貴的食物資源,而且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有着極其密切的聯繫,水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味道的;蜂蜜是怎麼產生的、什麼味道;油是怎麼來的、什麼味道,但是當這三種液體和在一起時會發生什麼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對於大班的幼兒而言,在中小班的學習和生活中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學習經驗,並且具備了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深入分析了本班幼兒的特點和教材並數次試驗之後,我選擇了了解三種液體分別是以怎樣的順序疊起來的作為重點。正如剛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針對我們班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價值,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能捕捉水和油相遇時的變化,同時能較全面説出其中的變化。

(2)、鼓勵幼兒積極猜想試驗後的結果,大膽的回答。

(3)、初步瞭解液體的密度不同,相遇時就會產生分離的現象。

(4)、積極參與實驗,感受實驗的樂趣,能主動的於同伴合作完成。

3、活動的重難點:

瞭解三種液體分別是以怎樣的順序疊起來的。

幫助幼兒通過教師的此次試驗鼓勵幼兒以自己的方式試驗並比較和記錄結果。

4、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學活動中材料的結構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關係到能否構成問題情境的探究點,有時甚至影響到活動的成敗。我為活動做了以下的準備:

一是經驗準備:

接觸過油、水、蜂蜜,開展過與液體有關的活動。

二是物質準備:

(1)油(2)蜂蜜(3)水(4)塑料水杯(5)毛巾(6)旺旺碎冰冰外殼(7)記錄表(8)筆(9)黑板(10)牛奶瓶(11)硬紙板

三是空間準備:

幼兒半圓型集中;分組操作採用五張桌子,分5組進行操作。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因此,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四種教法有:操作法、設想法、經驗遷移法、猜想驗證法

1、首先是操作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是幼兒建構經驗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不定次數,材料足夠幼兒每一種方式都試一遍,從而保證了幼兒有充分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孩子們動起來。

2、其次是設疑法,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通過提問,會提示幼兒探究的線索,引發幼兒的思考,使幼兒對所感知的經驗進行整理。本活動大量運用了設疑法,為什麼按照從上到下的次數來到液體的結果和打亂順序到液體的結果是一樣的?為什麼它們不會和在一起?一個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支持着幼兒的探究逐步深入

3、此外我還將採用猜想驗證法,先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設想解決問題可能的方案,然後實施方案,驗證其可行性。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不僅訓練了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給幼兒一種做事的方法和研究的態度,體現了新《綱要》中終身教育的理念。

三、説學法

我們總是説教學方法,可見學法與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儘量營造寬鬆的氛圍,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經驗參與探究,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玩一玩、試一試等方法,在與材料、同伴、老師的互動中,感受空氣流動產生風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發展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善於學習同伴經驗的能力。

四、説活動程序

(一)導入: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四周的物體,比如:一壘書,向幼兒提問,本來書很薄,怎樣做書會變成這麼大一推?一座房子,一塊磚這麼小,怎麼做?變成又高又大的房子?

(二)1、教師帶領幼兒玩桌上的牛奶瓶和硬紙板,鼓勵幼兒想辦法把牛奶瓶和硬紙板堆起來。

2、幼兒操作中,教師簡單引導,操作結束,教師簡單小結,這些玩具都能疊起來變得很高。那小朋友們知道蜂蜜、油還有水,他們三樣融合在一起,會怎麼樣?可以引導幼兒聯想這三種液體在我們生活中運用時的情景,請幼兒猜想。

3、教師簡單小結幼兒的猜想,並鼓勵幼兒説得好,並將猜想結果記錄下來。記錄時告訴幼兒應該怎麼記錄記載哪裏為下一步的試驗做好準備工作。

4、教師示範一次實驗,實驗時引導幼兒正確的操作的一些規則,並且請幼兒仔細觀察它們的變化,在實驗過程中並告訴幼兒到液體時要小心不能到太多、並且三種要基本上一樣多。並示範給他們看,教師試驗的步驟是蜂蜜、油、水。

5、教師示範實驗完成,請幼兒觀察,這時幼兒驚奇的發現:蜂蜜、油和水居然沒有和在一起,很清晰的分開了。教師請幼兒回答最下面中間和上面依次是什麼液體?

6、教師引導幼兒這個現象和密度有關,因為每一種東西的密度都不一樣,蜂蜜、水、油他們的密度不同就沒能合在一起,而是一層層疊起來了,密度最大就在最下面,密度最小的就在上面。

7、帶領幼兒分組做實驗,並向幼兒交代實驗規則。並且做兩次不同的實驗,鼓勵幼兒以自己的方式做實驗看看結果會如何。

8、實驗結束,教師請每一組代表講述他們是怎麼做的實驗,到液體的順序是怎樣?結果又是怎麼樣?幼兒可能會發現結果都是一樣的,這就説明到液體的順序不影響他們的密度和重量。展示幼兒的記錄表。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本節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2.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寫1-5各數,並注意書寫工整。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的能力。

4.使學生體驗與學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樂趣。

本節課的重點:使學生掌握1—5各數的寫法。

突破方法:利用課件展示,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掌握1-5各數的寫法。

本節課難點:使學生掌握1-5的基本含義。

突破方法:通過情景演示,使學生掌握1-5的基本含義。

二、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

新課開始,電腦出示課本第14、15的彩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4人一組充分説一説這些美麗畫面上都有些什麼,並有序的一一數出,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舉例説明法

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的含義以後,要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1—5中的任意一個數説一句話,通過學生舉例説明,既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獲得用數學的體驗。

3.發現法

學習1—5各數的時候,教師發給學習小組一些圓片,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比一比,通過擺圓片,讓學生髮現在1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從而瞭解數的順序,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三、説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

觀察主題圖的畫面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觀察教學主題圖時,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什麼,觀察結束後組織討論,你怎樣看就會又快又不數丟物體呢?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

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1—5各數的大小比較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圓片,親身感知、體驗數的順序,從而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觀察探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1、圖片引入,讓學生看看圖上都有些什麼,要怎樣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會丟,明確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這樣教學設計提供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從圖過渡到數,建立數的概念

1、從圖過渡到數。同學們都説有1只小狗,那麼,除了小狗,還有什麼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此時,板書1.

2、同樣的思路教學2—5各數的認識,這樣就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數字來源於生活,從而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此時分別板書2、3、4、5.

(三)聯繫生活實際,學會運用數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以後,設計遊戲,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裏、家裏找一找、數一數,並用學過的數説一句話。這樣就讓學生把生活實際與數學較好的聯繫起來,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

(四)動手操作圓片,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1、認識數的意義以後,讓學生自己擺圓片,擺一擺、比一比,哪個數大,你是怎麼想的?

2、認識數的大小以後,進行猜數遊戲,如5的前面是幾?3的後面是幾?還有可能是幾?通過反覆練習,學生較好的掌握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點。

3、最後學習寫數。學生對1-5各數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導學生規矩、工整的寫數。這一教學環節就要充分利用電腦軟件的直觀性,清楚的顯示1-5各數運筆的軌跡,先讓學生觀察、感知,再通過描紅、獨立書寫達到預期的效果。

(五)課堂小結

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小結。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學會了嗎?請幾位學生回答,老師再做小結。

(六)作業

課本16頁的做一做、小練習冊13頁的寫一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