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錦集7篇

來源:文書谷 1.28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説課稿模板錦集7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要進行的説課是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三單元學會交往中的《文明交往》。 首先,我對新課程的性質和地位進行分析。

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課程,主要是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是對青少年進行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着眼於素質教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需要調動教師、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等力量的共同參與,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説教材:(這裏有4個方面)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明交往》這一課是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是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和父母”、“師生情誼”的關係密切。本課設計了“探究園”“心靈導航”“實踐與評價”“閲讀與感悟”四個欄目,相應地設計了“禮貌與言行”“成功的祕訣”“禮貌用語小詞典”“情境劇場”“成長記錄”“閲讀與感悟”幾個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空間,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生活這個大課堂中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留意觀察,學習別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與人打交道,讓學生在交往中學會怎樣交往,在交往中獲得快樂,使書中的內容化為自己的行為,對七年級學生形成良好、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有重要意義。

2、教學目標:

國中學生正值青春期高峯階段,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他們逐漸擺脱幼稚走向成熟,不滿足於家庭親情,努力追尋同伴友誼、社會的認同,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現象,對什麼是文明交往,如何文明交往還不清晰,行為規範處在形成之中。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七年級學生的這些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認識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巧。

⑵能力目標: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⑶活動目標:通過表演、討論等多種活動形式,組織學生“從動中來學習”,體驗與人溝通的重要性。

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知道哪些是應該提倡和學習的文明禮貌行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義。學習交往的禮節與技巧,學會與人,特別是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為受歡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着七年級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如何做到文明交往。因為,只有把握了與人交往的技巧及其注意事項,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待人真誠坦率、以誠相見、“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有利於形成良好個性品質,也能幫助他們成為受歡迎的人。因而把它做為重點。

教學難點:禮貌是現代文明社會必備的名片。從學生的認知規律方面考慮,認識禮貌在交往中的作用,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是感性體現理性思考,這過程對七年級學生來説,具有一定的難度,因而把它確為難點。

4、課時安排:二課時

三、説教法和學法

我們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要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客體的前提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考慮到我校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狀況,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⑴角色扮演法。在教學活動中,安排學生根據教材進行模擬,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激發學習興趣。

⑵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⑶訪問調查法。組織學生進行社區小調查,為學生提供與陌生人近距離接觸的機會,體驗以各自不同的交往方式與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增強學生的知識經驗。

⑷閲讀分析法。教導學生自己閲讀材料,分析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閲讀思考能力。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採取了:

⑴評價法。讓學生對行為參與評價,使他們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和主觀接受在頭腦中存在和發展。⑵討論歸納法。指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歸納,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和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⑶設問競答。為牽引學生思維和注意力的集中,在教學中,老師應不失時機地加以設問,創造一個學生競答的活躍的課堂氣氛。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由2位學生模擬課文61頁的第二幅漫畫“跟老師打招呼”的情境,提問學生:這是發生在什麼場合?誰做到好?是什麼表現?從而引出“文明交往”的主題。

(二)講授新課:

第一步:學習活動一:禮貌與言行

①讓學生表演(課前安排學生做好準備),小組討論:情境發生的場合;有禮貌言行的表現;沒有禮貌言行的表現。

②由小組代表人在班上交流小組討論的結果,全班分享。

③讓每一位表演者談談對自己所扮演角色行為的感受。

④用測試表檢測學生,瞭解自己日常言行中“不文明”的方面。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交流會有兩種結果:一是“文明言行”;一是“不文明言行”,作為教師我會引導學生要注意充分體驗不文明言行可能帶給他人的不愉快感受。)

第二步:要求學生閲讀“旁若無人”這則材料,結合材料或活動一的漫畫,列舉身邊待人有禮和對人無禮的事例,説説自己的感受,並分析無禮的.害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心靈導航”的知識: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尊重是交往的前提。並要求學生朗讀文中的黑體字。

第三步:學習活動二:成功的祕訣

用多媒體顯示青春校園網報道,分小組競猜“第一小組的答案”;

然後由學生進行模擬表演:先請一名同學向市民(由教師扮演)進行調查問卷,全班同學觀察其做法,評價是屬於哪一小組的做法,教師給予肯定;再請6名同學分三組進行模擬表演,並由同學們來評價。(在這個環節中,可能會出現幾組同學表演的都是第一小組或都是第二小組的做法這種情況,對此,我會採取措施:再請2位同學反串表演,並説出原因。)

然後教師對錶演進行歸納,歸納出“心靈導航”的知識:禮貌是交往的“名片”。 並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説“禮貌、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最後教師歸納課文第65面“禮貌是交往的名片”的具體內容。

(三)小結:讓學生回顧這一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教師再進行歸納:

要做到文明交往,首先要懂得尊重,學會尊重,還要有禮貌。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引入新課: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尊重是交往的前提,禮貌是交往的“名片”,那麼在與人交往中,如何恰當使用禮貌這張名片呢?

(二)講授新課:

第一步:活動一:禮貌用語小詞典

1、分組比賽,限定在10分鐘內完成書上的“禮貌用語小詞典,”看哪個組寫出的禮貌用語最多最準確。

2、情境模擬,以小組為單位模擬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禮貌用語,並要求學生給予評價。(在對錶演的同學進行評點時,可能會出現嘲笑、人身功擊等情況,教師這時候應該注意指導學生就事論事,切勿變成人身功擊,以免破壞活動效果,注意鼓勵為主。)

第二步:學習活動二:情境劇場

1、圍繞情境請同學表演打招呼、坐姿、微笑。

2、請“觀眾”對其表演進行評點,教師在學生評點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對錶演好的同學給予表揚,對錶演欠佳的同學給予鼓勵。

第三步:引導學生學習:“心靈導航”的知識:文明交往的藝術。要求學生對此內容進行朗讀。

第四步:學習“閲讀與感悟”《絕招》

①要求學生閲讀材料,教師提問:佛瑞迪在字條上寫了什麼?他能得到這份工作嗎?讓學生思考,並指名回答。

②教師再乘機追問:從這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示?讓學生開拓思維,明白:交往要用坦誠,也要用技巧。

(三)實踐:人際關係自測。發一份自我考核表,讓學生填寫,並進行反省、思考,加深對自己的瞭解。

(四)歸納小結:文明交往是一門藝術,我們要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巧,才能使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各位領導、老師,本節課我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扮演、討論等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

一、説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論依據是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指導,以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要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為基點。我的設計理念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體現主導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凸顯主體地位。

二、説教材

首先説説課程內容標準:本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成勇於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裏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接下來説教學目標:我確定的知識目標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錄像及圖片、閲讀教材、小組活動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能力目標是通過各種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通過用名人、英雄模範人物、先進人物戰勝挫折的事蹟和名言激勵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奮進。

三、説教學重點

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有挫折。因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之一。另外,目前,我校部分學生面對挫折,缺乏正確的認識,無心學習,突出這一重點,有利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四、説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敢於直面風雨。我確定的依據是: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自信、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是課程標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之一;從現實看,部分學生自我認識不足,意志不堅強,缺乏自信,給人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而在全面構建和諧校園的今天,有可能會成為不和諧之音。因此,突破這一難點,有利於解決這一難題。

五、説學情

八年級,是學生人生定型的關鍵時期,他們中一部分是留守學生,另一部分又是父母的“掌中寶”,很少受過什麼大的委屈或挫折。而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特別是在國中時期,學習壓力增大,學生一時適應不過來,有些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差,產生了不良後果。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主要是從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舉例,激活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感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難免的,從而能正視挫折,直麪人生的風雨。

六、説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實踐“洋思”經驗: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方法。在教法方面,教師利用各種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學法方面,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七、説教學手段

我主要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本節課我主要的教學準備是採集生活中的各種資源,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八、説教學過程

我共設計四個環節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第一個環節:以5·12地震後“東汽”重建為背景資料的音樂《從頭再來》導入,整體感知。我引導學生觀看錄像,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1)什麼是挫折?東汽人遇到了哪些挫折?(2)他們遇到挫折有沒有退縮,是如何戰勝挫折的?我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拓展教材。學生看完錄象後,2人小組交流看法,發表見解。接着,我引導學生總結。最後,我提出一個引領性問題:在遭遇挫折過程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先學本節內容,並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我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整體感知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這一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接着説第二個環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先引導學生觀看圖片、視頻資料,思考二個問題

(1)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挫折(人生難免有挫折,導致挫折的原因)?

(2)認識了挫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挫折,面對人生風雨(坦然面對挫折)?

看完圖片、視頻資料後,我讓學生組成4人小組交流、討論、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討論完以後,各小組代表彙報學習成果,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糾正或補充。最後,我進行點評、精講,並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下面説第三個環節:鞏固強化、拓展延伸。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二個步驟。首先是學生活動,我讓學生組成6人小組,説一説:

(1)自己在生活中經歷過的挫折有哪些?

(2)在遭遇到這些挫折,你是如何抗拒挫折的?

我這樣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懂得正確面對挫折,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突出思品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特點。同時也有效地利用身邊資源,動靜結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知規律。第二個步驟是當堂訓練。學生通過當堂訓練,把所學知識與社會熱點聯繫起來,做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思品課的時效性的特點。另外,讓學生提出並解答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將知識和行為融合起來,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技能,豐富生活經驗,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達到知、行、信的統一。

下面説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情感共鳴,思想昇華。我讓學生跟隨投影畫面,高唱《真心英雄》,達到本接課的高潮。學生唱着這高昂的歌曲,他們的心靈將會引起震撼,思想將會得到淨化和提升。以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為楷模,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坦然面對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挫折。從而再次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再次強化本課的重點、難點。

九、説板書設計

我採用結構式的板書,直觀性與系統性相結合,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使人一目瞭然。

板書設計:

十、説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聯繫社會熱點,創設情境,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使學生自覺正確認識自我;同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來提高各種技能,從而有效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本節課安排的內容較多,在一個課時內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探究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有可能會有所欠缺。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雲南的歌會》。下面我將按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説教學評價五個部分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設想。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介紹了我國部分地區的節目風俗和民間軼事,組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學習這個單元,能夠引導學生關注民俗,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無窮樂趣,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感情。

《雲南的歌會》出自現代作家沈從文之手,在“歌會”的大標題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場面的民歌演唱,對每一個場面的描寫都各有特寫,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對人、對自、對藝術的品味與讚美。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瞭解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從中得到美的享受,還能學習敍事性文章的寫法。

2、基於對教材的這種認識,本課我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3)培養深入細緻探究課文的習慣,理感解課文的主旨。

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自然,對藝術的 品味和讚美之情,激勵學生關注生活和熱愛生活。

八年級學生對寫人記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閲讀基礎,但是對文章內容把握的準確度和對文章主題理解的深度上還有待提高。因此,我確定本課的重點難點分別是:

[重點]:

(1)瞭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

(2)深入理解雲南歌會所藴含的美。

[難點]:

(1)“山路對歌”中唱歌人的外貌美

(2)品味體會“山路漫歌”這個片斷的立體美。

二、説教法

本文所寫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富有表現力,充滿了情趣,根據文章這一特點,我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閲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藉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來使學生深入體會雲南歌會的美,理解課文的深刻含義。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覆讀,感悟本文優美自然的語言特色。

2、啟發式教學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3、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説學法

(1)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3)合作研討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3分鐘)

欣賞《月光下的鳳尾竹》這首曲子引入課題。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分佈最多的省份,這裏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們以此來讚美自己的生活,他們經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傾訴愛慕之情,或者歌唱激發勞動熱情,或者以歌唱表達豐收的喜悦和節日的歡樂…… 雲南的歌會有哪些特色呢?那我們就隨沈從文一起去雲南的歌會走走。

(二) 快速閲讀,整體感知(15分鐘)

1.我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並提出問題:“雲南的歌會”有哪三種形式?

學生通過初步的閲讀思考,歸納出“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這三種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板書)

2.為了讓學生深刻了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更好的體會雲南歌會的`美,我分兩步來講清本課的教學重點。

第一步: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採用比較閲讀,分析比較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在內容上的側重點和寫作手法上的差異。

通過討論、分析、歸納,學生能夠明確:(板書關鍵詞)

山野對歌具有對抗賽的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作者主要寫唱歌人,在外貌,神態等方面對演唱者進行工筆描繪,雲南女子的獨特服飾,高超的打鞦韆本領,顯示了她們開朗、活潑和充滿智慧的性格美。

山路漫歌是即興的自由歌唱。作者着力描寫唱歌人所處的優美環境,天如此之藍、花如此之美,悠悠鳥鳴如此婉轉動聽,而在這樣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兒,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這是以優美的環境映襯優美的人物優美的歌。

村寨傳歌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參加者來自各行各業,不論男女老幼,全都熱情高漲,六人圍坐一桌,足足有三十來桌。傳歌地點是住處院子的兩樓和長長的屋廊下,人們唱和相續,一連三天才散場。傳歌的目的是老一輩把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作者寫傳歌的場面,有全局描繪,有細部刻畫,點面結合,生動精妙的向我們展示了雲南的民風民俗,讓我們領略到一種獨特的地域美。

第二步,我讓學生找出自己特別喜愛的場景或句子,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雲南歌會藴含的美。

(三 )主題探討,突破難點(15分鐘)

自古以來,雲南人民能歌善舞,大量的民歌流傳至今,具有獨特的風俗美,這種風俗美與特定的環境,當地的人物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是需要學生深入體會的地方,因此我確定本課的難點是:體會“山路對歌”中唱歌人的外貌美和“山路漫歌”這個片斷的立體美,進而理解主題。

1.為了引導學生真正理解風俗美與當地人物、特定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我首先讓學生精讀“山路對歌”這個片斷中對歌女子的外貌描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的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自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明確:一般來説,從一個女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她的精神面貌。這些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從顏色、配飾),可見她們個個活得鮮活滋潤,生氣勃勃,有活力,對生活充滿熱情。

這是一種靜態地外貌描寫。這段有沒有寫到她們的動作呢?

不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七年級和同伴各個村子裏去打鞦韆(用馬皮作成三丈來長的鞦韆條,懸掛在路旁高樹上),蹬個十來下就可平梁,還悠遊自在,若無其事!

分析:三丈來長(想一想,用數學知識來折算成米,有十多米長了,相當於我們的三層教學樓。)這説明對歌女子活力四射,膽子夠大,痛快淋漓,沒有拖泥帶水的僵態,表現了作者對雲南人民的尊重和讚美。那麼,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一段吧。

2.我再讓學生精讀“山路漫歌”這個片斷並設置兩個問題,突破難點。

第一個問題:“山路漫歌”這個片斷幾乎沒有寫所唱的歌,寫了些什麼內容?

學生通過仔細閲讀能夠分析出這個片斷重在描寫景物:藍藍的。天,成片的樹林,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和藍天相呼應的粉藍色報春花,着重寫了兩種鳥:一種是喜歡獨唱的戴勝鳥,另一種是喜歡羣唱的雲雀。這些景物構成了雲南四季如春、自由奔放的地域環境。

第二個問題:作者寫這些景物運用了哪些手法?

學生通過自主閲讀,討論後明確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點,調動多種感覺器官,繪形、繪聲、繪色,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描寫:藍天白雲、葱翠的樹林、山花爛漫的小山坡是靜態的,是色彩斑讕的;戴勝鳥和雲雀邊飛邊唱,嬉戲嗚叫是動態的,它們的歌唱是歡快悦耳的。作者運用動靜結合、聲色相融的手法,使這幅立體自然畫卷真的是美不勝收。趕馬女孩子面對如此美景,心中充滿喜悦,為之陶醉,情動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縱情歌唱呢?

( 四)鞏固擴展 (5分鐘)

對課文的閲讀、分析,品味之後,為了鞏固學習內容,我設置了即興演唱,體會作者對自然﹑對藝術﹑對人及生活的熱愛。

( 五)歸納小結 (1分鐘)

《雲南的歌會》是介紹雲南民俗風情的散文,學習本課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雲南歌會的獨特之處,還能引導學生關注民俗,瞭解民間文化,感悟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

(六)作業: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節日,對家鄉的某一民俗活動進行描寫,表現當地過節的風俗習慣和熱鬧場景。

(七)板書設計

雲南的歌會

山野對歌:才智 外貌 神態 人物美

山路漫歌: 花 鳥 人 環境美

村寨傳歌:場面 特點 目的 風俗美

體現作者對自然﹑對藝術﹑對人及生活的熱愛

五、教學評價

以上就是我對教學程序的設計,這樣的教學設計是考慮到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考慮到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問題,另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在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規律,注重文本的學習,通過反覆朗讀來品味語言,感受情感。

其實,課堂教學活動是非預設的,動態變化的,即使教師備課再充分也難以設想到課堂上會出現的形形色色的情況和事件。所以,任何教學過程的設計,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具體的課堂教學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景進行調整。

我的説課就此結束。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編寫上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生活,強調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乘法意義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題圖以學生喜愛的童話形式出現,目的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學情分析:

根據前兩節課的學習,二年級學生已經對乘法有了初步認識,並能夠初步用乘法解決問題。由於本班學生思維敏捷,願意和小夥伴交流合作、並且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

所以,依據課標和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與應用數學的意識,會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各種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乘法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我班學生實際,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難點設為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實踐、共同探討獲得新知。教學中我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並且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掌握“移多補少”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圓片

教學過程:根據《課標》指出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創設了白雪公主來到森林裏答謝小矮人,小動物們為白雪公主舉辦動物聚會的童話故事,引出新課。

通過實踐這一環節的設計非常成功,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據《課標》要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所以把本環節分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兩步。

(1)提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主題圖、為提出數學問題做好準備。然後鼓勵學生根據發現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問題,先讓他們和同桌説一説再彙報,這樣很好的保護了孩子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接着課件出示這節課要重點研究的4個問題。

(2)解決問題:

學生有了前兩節課的基礎,很快列出了第一個問題“一共有幾隻小鳥?”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這時引導學生説出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3分別表示什麼?理解3×3的意義。

接下來讓學生們在小組內列出下面兩道題的算式並説明理由。然後集體訂正。在這兒我把原來的一個小環節“體會6×3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移到了後面的練習“連一連”中,因為大家在研討時覺得這部分的訓練目的和“連一連”的訓練目的相同,都是讓學生理解一個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沒有必要前後兩次重複,又浪費時間。

最後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根胡蘿蔔?”,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因為我把主題圖中的每捆4根胡蘿蔔改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在上課之前我認為同學們都能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變成乘法算式,可上課時還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怎麼辦。這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用圓片代替胡蘿蔔,分別擺出3個一堆,4個一堆,5個一堆,然後擺成每堆相同的數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和討論一下就明白3+4+5可以變成3個4,我適當的給予表揚。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再回歸到主題圖上,這時趁機運用鼓勵性的語言: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學生們踴躍的回答:只要從5根胡蘿蔔裏拿出1根放到3根裏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體會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時既培養了孩子思維的靈活性;又加深了對“移多補少”的方法的理解。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練習時我採用了版主“海的女兒”的建議,把“闖關遊戲”用“幫助白雪公主打開安全門”的情境換掉了。這樣,不僅銜接的自然,而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很高漲,又潛移默化的滲透了思想教育。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環節讓學生通過連一連、説一説、擺一擺、算一算的數學活動,給學生搭建一個想像、發展的平台,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理解、去發現、去突破難點。

四、總結延伸、情知共融

在總結延伸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談收穫,再評價一下自己和他人,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接着是本課延伸,讓學生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由於我的疏忽,初稿時對教材中的實踐活動理解的不到位,經過輝煌老師的指導,才使延伸這部分發揮了最大優勢。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項作業,把課下從生活中找到的乘法問題寫成數學日記做為禮物送給白雪公主。

通過小結與評價,使學生知識系統化,並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和價值。

效果預測:

相信通過再次實踐,學生能在有趣的童話情境中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能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他們的發現問題、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各種能力一定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本單元以鞋為主題,設置了《漂亮的鞋》、《鞋的聯想》和《我設計的鞋》三個課題。《漂亮的鞋》是本單元第一課,通過欣賞,瞭解鞋的基本造型及裝飾特點。《鞋的聯想》和《我設計的鞋》是在本課《漂亮的鞋》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進行鞋的設計創作。所以本課是後兩課的鋪墊。

鞋是與人類聯繫最密切的日常穿戴用品,它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保護腳的作用,還有美化裝飾的功能。人的腳是大同小異的,保護和裝飾腳的鞋卻是千變萬化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功能產生了許多風格迥異的鞋,當其上升為工藝品時,更體現了人類智慧的結晶。本課所選的的例圖,正是從實用性和裝飾性兩方面來考慮的:對於學生,從小到大,春夏秋冬,又穿過幾雙鞋?哪些留給他深刻的印象?本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觀察,瞭解鞋的造型特點和實用功能。本課層層深入,從鞋的實用性導向裝飾性,從一個側面讓學生了解人類的設計智慧,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本課教學目標:

1、情意領域:培養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美以及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情趣。

2、認知領域:學會觀察和欣賞,瞭解鞋的實用功能和裝飾功能,進一步提高審美能力。

3、操作領域:學習用色彩或線描的方法臨摹或設計一雙鞋。

教學重點:欣賞風格迥異的鞋,瞭解鞋的基本造型及裝飾特點。

教學難點:瞭解不同身份、不同民族、不同時代鞋的風格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水粉顏料、鉛筆等。

二、説教法學法

本課為本單元的基礎課,重點為欣賞感知,知識性較強。為免枯燥,我用遊戲將學法滲透於教法之中,注重讓學生用觀察法、比較法去自主的學,用情境法、激勵法去適當的導。其間,我以學生都熟知的漫畫形象作為導體,以他們的行程為明線貫穿全課。知識、技能為隱線,融於全課。課始,引進生活,創設真實、新奇、有趣的情境,讓學生領略生活中鞋的風采,感受藝術與生活的聯繫。中間,又將生活導向藝術,層層深入,將鞋放在工藝品的角度去欣賞。課末又迴歸生活,用遊戲活動將本課推向高潮。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情感的催化下,把知識技能向智慧轉化,讓藝術應用於實踐,直接接觸美術學習的本質。

三、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部分)

1、多媒體以動漫形式出示三個漫畫人物:“鄭人買屐”中的“鄭人”、喜劇明星“卓別林”和格林童話《穿長靴的貓》中的“貓”。畫面定格在三人不同的鞋商:鄭人的古裝鞋、卓別林的大頭鞋、穿長靴的貓的長統靴,以不同時代、不同風格、不同民族有趣的鞋導出課題。

(二)鞋城漫步(深入部分)

1、畫面展示鄭人、卓別林和貓在誇耀自己的鞋,激發學生的興趣。繼而讓學生觀察自己的鞋,瞭解鞋的基本組成:鞋面、鞋底和鞋幫,並知道其構造特徵。

2、鄭人、卓別林、貓為買新鞋決定結伴逛鞋城。

A、屏幕展示鞋城中各種鞋的照片和圖片。三人眼花繚亂,不知該選哪一雙,導購小姐來幫忙,向他們介紹鞋的種類(從面料、款式、功能上分別介紹,讓學生了解鞋的基本功能——鞋的實用性。)

B、來到另一間鞋櫃,更加讓人眼花繚亂,這裏多為工藝鞋。導購小姐有事離開,請學生學習導購員,選擇自己喜歡的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從鞋的花紋、色彩和造型上分別介紹,讓學生了解鞋的美化功能——鞋的裝飾性。)

C、引導學生有自己獨特的眼光和見解。比如學生在談到古代婦女的繡花鞋上講到:繡花鞋雖然很漂亮,但容易破損,雨天更不能穿着出門。從而在鞋的實用性和裝飾性上展開討論,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下一課設計作下鋪墊。

D、鄭人、卓別林和貓請求學生幫他們選一雙合適的鞋。學生從他們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國家鞋的不同風格考慮,進行討論,為三個人選上合適的.鞋,從而瞭解不同時代、民族、身份不同鞋的特點。

在學生的幫助下,三人買到了自己滿意的鞋。為感謝他們的光顧,導購小姐邀請他們參加了一個活動。

(三)時裝鞋秀(創作部分)

1、三人隨導購小姐來到一個T形舞台前,正在開展時裝表演,模特兒服裝都搭配好了,就缺鞋,請同學們為他們配一雙合適的鞋。

(黑板出示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民族的模特若干,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模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色彩或線描)進行臨摹或自主的創作設計。

2、學生作業,教師巡迴指導,屏幕出示鞋的範圖供學生參考。

3、學生將畫好的鞋粘貼到黑板上相應的模特兒下面,進行自評、互評,説説設計意圖,提出優點或建議,並選出一雙最合適的模特“穿”上。

4、屏幕再次展示穿上鞋的模特,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鞋是量身定做的日常穿代用品,但要講究與服飾的搭配,身份的協調。

5、三人正留連於時裝展,導購小姐説,還有更絕的呢。三人被領入電影城。

(四)大開眼界(拓展部分)

1、在這裏,三人觀看了電影《世界奇鞋大觀》

屏幕展示圖文結合的資料片:《世界最大的鞋》、《世界最貴的鞋》和《先秦鞋文化》。

2、同學們也想把自己知道的有關鞋的奇聞趣事告訴這三人,讓他們長長見識 、開開眼界。課後請同學們上圖書館或網站蒐集“奇特的鞋”的資料和圖片。,瞭解更多有關鞋的知識。

1、 鄭人、卓別林和貓與大家説再見,等待下次看同學們蒐集的資料。全課結束。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雨後》,本課是二年級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中一首優美的敍事詩。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詩作。這首詩主要描寫一對小兄妹在雨後踩水嬉戲的情景和心理,文筆明快,語言幽默,洋溢着動人的童真與童趣。細細咀嚼、品味,就會感到其中更深遂豐富的`內涵。這首詩先總寫廣場上赤腳的孩子“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然後集中寫兄妹倆在雨後玩耍時的快樂。

在這首詩中,冰心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新中國兒童幸福生活的歡樂圖。她寓情於景,寓理於境,通過幾個小小的畫面,創造出了一個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動歡快的藝術境界。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課後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會認綠線中的4個二類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通過閲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出孩子們在廣場上快樂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們玩水的快樂,體驗自己成長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説課稿 篇7

一、説設計意圖

這是早期閲讀分級閲讀2繪本《邊界》的一個引入性活動。這是一個科學性的語言活動。雖然是中班的繪本,但邊界對於中班幼兒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且難理解的概念。所以我選擇了大班的幼兒參與這個活動。我們的生活中,邊界無處不在。人有邊界,動物也有邊界。於是,我設計了這一活動。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大班幼兒已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繪本分析,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一)、初步感受邊界的含義。

(二)、觀察、發現並瞭解一些動物的邊界,並試着自己動手設計邊界。

(三)、引起閲讀繪本《邊界》的興趣。

在活動中,我採用了情境法和提問法等教學方法,結合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瞭解一些動物的邊界,知道生活中處處都有邊界。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學法有觀察發現法和體驗法,讓幼兒幫小動物設計邊界,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説活動準備

為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探索的慾望,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1、音樂2、狼頭飾一個,兔媽媽頭飾一個,積木達成的大圈。

3、課件4、印有不同動物的紙,水彩筆一人一盒。

5、大書一本。

四、説活動過程

圍繞目標,我把本次活動過程設計為四個環節:

(一)、遊戲引出課題;

(二)、瞭解幾種動物的邊界;

(三)、幫小動物設計邊界;

(四)、引出繪本。

第一環節:遊戲引出《邊界》,並初步瞭解邊界的含義。

過渡語:我們遊戲裏那個大圈就是我們的邊界,很多動物都有自己的邊界,讓我們來看看吧。

第二環節:播放課件分別瞭解狼和園丁鳥的邊界。知道狼是用尿的氣味作為邊界,園丁鳥是用樹枝做邊界。

第三環節:給小動物設計邊界。

1、邊界是動物用來告訴別人,這是我的地盤,你不能侵犯。如果你是一種小動物,你會用什麼來做邊界?

引導幼兒用:如果我是xxx,我會用xx來做邊界

2、幫小動物設計邊界。

説得真好,有很多小動物想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它們設計邊界。

提出要求:設計的邊界要牢固,要特別,設計完要把水彩筆送回家。

3、介紹自己設計的邊界。

第四環節:引出繪本生活中有很多邊界,你們想知道你們給小動物設計的邊界對不對嗎?(出示書),這本書裏藏着更多有趣的邊界,這是一個叫王曉明叔叔寫的,書的名字就叫《邊界》。

你們想看嗎?想了解更多邊界的祕密嗎?想知道我們人的邊界嗎?那我們一塊到閲讀區去看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