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2.3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歌吧,詩歌具有精煉含蓄的特點,起着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詩歌説課稿

詩歌説課稿1

第一板塊:説教材

《古代詩歌五首》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具有長於吟誦、激發想像、娛悦性情的特點。這五首古代詩歌,集美景、美情、美言於一體,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們登山望海,駕舟揚帆,賞花觀鳥,詠春悲秋,用凝練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圖景。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感受作者的審美情感,神遊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激發審美想像、培養審美意識。二是析美情、賞美景、聚美言。品味課文精彩生動的優美語言,吟誦涵泳,薰陶感染,積累詩文語句、積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貯豐富的閲讀體驗,積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積聚優雅的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課前自學是學生個性化的個人學習階段,必須保證充分的準備、思考時間,為課堂上建構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經驗方面的鋪墊。

1、鋪墊認知的台階――疏通文意。上網或查書檢索五首詩歌的含義,瞭解作者的身世、詩歌創作的背景,解決不認識的字詞。

2、激發探究的慾望――標出每首詩歌每行的最後一個字的拼音,探究樂府詩、律詩、詞、曲在表現形式上的規律。

3、關注以往的經驗――回憶、檢索自己以前曾經讀過的有關鄉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詩文,想想是否與本課有什麼聯繫。

4、形成初步的語感――大聲朗讀詩歌,感覺一下重音和節奏怎樣處理更有表現力,作出標記。

第二板塊:説教法

(一)説教法

1、方法導學,授人一漁。對五首古詩採用分着教,合着比。通過學習本課的五首詩歌,學會賞析品評古代詩歌的方法。

2、貼近文本,以讀貫串。誦讀是對課文語言以及課文內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在本課要教會學生帶着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美讀”課文:吟讀,讀出韻味;譯讀,讀出意境;背讀,積累語句;品讀,品評意趣;説讀,拓展詩意。

(1)體會詩情――吟讀《觀滄海》,體會詩人豪放的情懷,品味詩情美。

[4]

(2)想像畫面――譯讀《次北固山下》,對重點語句展開畫面想像,想像畫面美。

(3)穿插聯想――説讀《錢塘湖春行》,插頁聯繫有關描寫春天的古今詩文進行比較,賞析詩意美。

(4)品味意趣――評讀《西江月》,評説詞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5)析詞補白――品讀《天淨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飾詞的作用,補白想像空間,體會作者煉詞美、語言美。

(6)積累美句――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背誦,激活學生多維的思維空間,快速背誦古詩、感悟古代詩歌的音樂美。

(二)學習形式:在充分的語文活動中,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個性,體驗、感悟、參與、創造。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三板塊: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授樂府詩《觀滄海》和律詩《次北固山下》

一、品味詩情美――吟讀《觀滄海》,體會作者豪情。劉勰説:“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一入課即緊緊抓住作者情感的抒發點上去感悟、把握每首詩歌的基調,為深入理解詩歌內容作好鋪墊。

設置小組學習活動:五首詩分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詩句中看出?劃出關鍵句。

《觀滄海》--“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裏”,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

《次北固山下》――“歸雁洛陽邊”,思鄉。

《錢塘湖春行》――“最愛湖東行不足”,抒發了詩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

《西江月》――“稻花香裏説豐年”,秋天豐收的喜悦。

《天淨沙·秋思》――“斷腸人在天涯”,枯、老、昏等修飾詞,表現了蕭條寂寞悲涼的情緒。

重點以《觀滄海》為例進行示例分析:

1、插頁――補充背景。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也是我國第一首完整的寫景詩篇,是作者於建安12年北征烏桓,凱旋歸來時所作。當時他經過擒呂布、降張繡,在官渡打敗了主要對手袁紹,接着又誅袁譚,平高幹,北征烏桓一舉獲勝,統一了北國,正可以南征孫劉,實現統一,完成宏業。眼下鎧甲未卸,征塵未洗,佇立峯頂,面對大海,浮想聯翩,寫下這篇樂府詩。

2、問題切入:全篇以“觀”字統領,説一説作者觀到的海是怎樣的?滄海的寓意是什麼?表現了作者什麼感情?--引導仔細觀察、閲讀文本,自主學習。

3、背讀――強調積累,快速記憶。分兩步:

(1)合作探究:題目為觀滄海,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作者觀到的景象有哪些?

滄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

(2)抓住關鍵詞,突出重音,進行快速背誦。

3、譯讀――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結合背景譯一譯,並進行畫面想像:作者在吟詠這首詩時的情景和情緒。

4、説讀――説一説作者筆下的海是怎樣的?滄海的寓意是什麼?表現了作者什麼感情?

作者以海自比,志在容納。這首詩看似寫景,實則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構思獨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偉的藝術形象。表現了詩人的寬廣胸懷和豐富的'想像力,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

學生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狀物是為了言志。

5、吟讀――體會感情,培養語感

在理解的基礎上吟讀,體會詩情和語氣節奏,讀出氣勢與豪情。

二、想像畫面美――重點對《次北固山下》的畫面進行想像,兼顧聯想其他幾首詩歌。

1、説讀――拓展詩意,讀出畫面

小組合作理解詩意,可以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析。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激發想像,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

討論明確:春潮湧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着的樣子。

2、譯讀――想像意境,譯出韻味

方法引導,鋪設台階,學生讀詩,老師翻譯首聯和頷聯,提醒注意押“an”韻,學生試着翻譯。寫在詞語積累本上,頸聯和尾聯由學生自己試着翻譯。

師譯:

客居他鄉的遊子要行的路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盪漾,我正乘船向前。

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江天。

(頸聯和尾聯的翻譯指導:紅日從東海誕生了,衝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瀰漫着温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舊年。我多麼思念親愛的故鄉呀,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託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不求答案的統一,只要譯出意境並且有一定的韻味即可。)

品評佳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品味“生”和“入”字的煉字藝術,聯繫生活實際,説説該句表現的哲理。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還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這一句已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情呢?兩句煉字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着眼,把“日”和“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強調,並且用“生”和“入”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情感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説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藴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走黑暗,江春入了舊年將趕走嚴冬,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此句被稱為千古名句。

第二課時:教授《錢塘湖春行》、《西江月》和《天淨沙·秋思》

三、體會詩意美――聯讀比較賞析《錢塘湖春行》的詩歌內容。

1、調動積累:運用聯想將原來學過的詩文來為該詩作註腳,用散文去詮釋詩句。本單元中,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圖”、“春花圖”跟《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幾家新燕着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有異曲同工之妙。啟發學生回憶背誦,比較兩種表現方式的異同,解讀、理解律詩的特點,欣賞律詩的聲律和聲韻之美,積累詩句。朗讀品味對偶句,讀出韻味。

2、插頁補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池塘生春草,園柳變禽鳴”(謝靈運的《登池上樓》);“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羣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孟郊的《春雨後》);“百草競春華,麗春應最勝。少須顏色好,多漫枝條剩。”(杜甫《麗春》);“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白樸的《天淨沙·春》)以上幾首詩中,哪些地方與《錢塘湖春行》有相似意境,進行比較閲讀?

3、研讀與賞析:“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討論明確: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奼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四、品味意趣――重點欣賞辛棄疾的《西江月》的意境美。

插頁題解:“西江月”是詞牌名,詞是一種和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也稱“詩餘”、“長短句”等。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常行經風景優美的黃沙道中。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詞人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覺到的,都是如此令人心曠神怡。物象豐富、意趣盎然。這首詞構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麼清幽,氣氛那麼恬靜,充滿了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4]

1、評讀,品評意趣。尋找詞中有哪些地方表現出了詩的意趣?探究後明確:

(1)夜行山中忽逢陣雨,恰好“忽見”住過的茅店,想什麼就有什麼,作者真是喜出望外!

(2)賞明月、拂清風、看驚鵲、聞稻香、聽蛙聲與蟬鳴,感覺閒適與喜悦。

(3)上片寫景色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

2、吟讀,讀出詞的韻味,劃分節奏。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五、析詞補白――重點欣賞《天淨沙·秋思》中煉字美。

1、探究想像:作者一字一景,惜墨如金,曲中出現的景有哪些?給讀者的感覺是怎樣的?為什麼?

討論明確:小令的前三句,18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徵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頓生色彩,都帶上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全篇純用白描勾勒出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愁苦之情。

2、閲讀比較:元代詞曲作家白樸的兩首《天淨沙》小令: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天淨沙·秋》)“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天淨沙·春》)在情緒上與《天淨沙·秋思》有何異同?

3、改寫:如果把修飾語和中心詞略加改動,讓詩的情緒變得清新、喜悦,如何改?

4、析詞補白:詩句的簡潔,為讀者創設了豐富的想像空間,正像繪畫和書法中的“飛白”,讓人產生無窮的聯想。請學生想像語詞之間的關係,為這首小令補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小令體現的意境表達出來。可以畫、可以講故事、可以配樂朗誦、可以翻寫新詩或者散文。

六、讓學生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七、作業:

1、背誦並默寫五首詩

2、課外查找資料,將下列詩詞補充完整,説説詩詞中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什麼景物,並背誦下來。

(1)風吹柳花滿店香(李白)

(2)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

(3)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陸游)

詩歌説課稿2

【説設計意圖】:

一年之計在於春,最美時光在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百花爭豔、綠草如蔭、春天優美的景象,給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讓大家大開眼界,對大自然充滿着無限嚮往。詩歌《春雨》是一首語句簡短、韻侓優美的詩歌,它描述了種子發芽、桃花盛開、麥苗生長、孩子播種,都是春天美好的景象。中班孩子的探究、分析、觀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都充滿了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欲,能主動地去探究周圍和環境的變化,能根據變化運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將感知到的變化加以表現。因此我選擇這節語言課。,讓幼兒在聽——看——説——念——演的過程中,感受詩歌中春雨的美及作品語言的美,從而激發幼兒對春天的喜愛。

【説目標】:

《綱要》指出: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敢説、想説、有機會説的語言環境。 只有讓幼兒大膽開口説話,才能積累語言經驗,才能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根據中班下學期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裏植物向上蓬勃生長的情趣。

2、用問答的對話形式,感受詩歌的優美,豐富詞彙,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學會句式:“下吧、下吧,我要、、、、、、、、、”

【説重難點】:

語言活動是鍛鍊幼兒口語的表達能力,讓幼兒在聽——看——説——念——演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經驗,不斷髮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讓幼兒對春天進一步的瞭解,所以本次活動目標的重點是:理解詩歌內容,用問答的對話形式,讓幼兒交換角色,不斷地説,豐富詞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難點是:學會説句式。

【説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已有過觀察春天景色的經驗。

2、PPT課件《春雨》;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頭飾若干;

3、音樂:春雨的聲音;輕音樂

【説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老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

針對本次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的生活經驗,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有:媒體輔助法、問答遊戲法、啟發提問法

媒體輔助法:現代教育實踐認為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化靜為動,化虛為實,生動感染力強的特點。如在活動中我把兒歌內容做成了生動形象的課件,讓幼兒能直觀的看到他們的動態畫面,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兒歌更形象幼兒更容易理解。

問答遊戲法:通過一問一答的遊戲,讓幼兒在交換角色的過程中學習句子,感受遊戲的樂趣。

啟發提問法:恰當的提問有助於發展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活動中,我通過啟發式的提問兒歌中植物喜歡下雨嗎?為什麼?讓幼兒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説出句子。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能力,還能讓幼兒獲得學習技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三種學法:問答遊戲法、表演法。

遊戲法:一問一答的遊戲,讓幼兒在交換角色的過程中學習句子,可以讓幼兒展示自己,豐富經驗,加深理解,從而達到相互學習去,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表演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與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在活動中,讓幼兒自己進行角色表演,説出植物的話,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間合作表演的快樂,也將成為他們永遠的回憶。

【説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對春雨景象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導入環節我選用了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將自己已有的關於春天的經驗進行整理,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現在是什麼季節了?你覺得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2、播放春雨聲音: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下小雨啦!)春天的雨我們把它稱為《春雨》。

二、教師播放PPT《春雨》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感受詩歌的美,並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師提問:詩歌中説春雨落到了哪裏?種子説什麼?梨樹説什麼 ?麥苗説什麼?小朋友説什麼?

三、播放輕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讓幼兒感受詩歌的韻侓美。

四、有表情地跟着教師進行朗誦詩歌。

五、用問答的形式學習句子。不斷交換角色,讓幼兒有機會説、大膽説,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扮演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中的角色,以遊戲的形式鞏固加深幼兒對詩歌的認識。

七、活動結束,教師進行總結,給幼兒留下一個對春天完整的印象。

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環節,我是想通過擴展延伸來昇華本次活動的主題,引導幼兒運用繪畫工具,用繪畫的形式將自己對詩歌《春雨》意境感受描繪 出來,鞏固和加深幼兒對春天及春雨的認知,還可將幼兒繪畫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幼兒互相欣賞和交流。

詩歌説課稿3

【説教材】

本課是大班下冊的第一篇課文,文章結合時節,把孩子們引領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的情感。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認真讀這篇課文,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幼兒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會認9個字,會寫9個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的情感,調動幼兒主動去觀察、發現。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積累詞語,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春光的美好,體驗投身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養成主動觀察發現的習慣。

【説學情】

大班幼兒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能夠在遠教資源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説教法】

大班幼兒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能夠在遠教資源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説學法】

朗讀感悟法

閲讀能培養幼兒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要珍視幼兒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幼兒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因此,淡化教師的講,讓幼兒通過自由讀、默讀、合作讀、賞讀等多種形式來理解感悟課文是本課主要的學習方法。

【説過程】

(一)創設情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不竭動力。上課開始我是這樣導入的:冬天過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輕輕地向我們走來,孩子們想去找她嗎?這時媒體出示動畫的圖片,用美麗的圖片,可愛的動畫,引起幼兒的注意。看後我讓幼兒練習用我看到了什麼來説一句完整的話。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裏?孩子們我們一起唱這首歌吧!

這時候的孩子們,已經被那精美的畫面深深吸引,已經被那歡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語言引導,都想一起去尋找春天,很順利的把孩子們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這時我在板書課題,讓幼兒齊讀課題:找春天。

(二)整體感知

自主學習,能發掘和提升幼兒的學習潛能,促進幼兒的自主發展、全面成長。在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覺得難讀的字做上符號。再讓幼兒交流識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換偏旁、熟字變形、找規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如:猜謎語、編兒歌、比動作、引用同學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進行識記。運用媒體對生字進行直觀的教學,充分引起幼兒的注意,在他們的朗讀中對於難讀準字音的利用媒體進行一一範讀,這樣幼兒就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完成了識字任務。對於寫字,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幼兒已經基本掌握寫字要領,我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放手讓幼兒自主發現,獨立完成寫字任務,通過媒體演示難寫的字:這樣用形象直觀的演示,加深幼兒的印象,正確書寫生字。在不知不覺的`教學中,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三)感受領悟

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多種朗讀方式。首先讓幼兒自由讀課文,讓幼兒説“孩子們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找春天的?”並讓孩子抓住“脱”“衝”“奔”等關鍵字詞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喜悦,興奮的心情,再讓孩子們小組討論讀課文、交流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再用媒體資源出示相關段落,我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幼兒看圖,並讓幼兒圖文結合想為什麼把小草説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樣方法讓幼兒自主學習課文的5、6、7自然段,幼兒再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比賽讀。並要求生仔細聽,認真評,這樣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習和幼兒的自主幼兒已經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説孩子們你們找到了美麗的春天,現在心情怎麼樣?孩子們會説“高興、愉快、興奮”等,那就用你們現在的這種心情讀課文最後一段,(媒體出示)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通過播放春天景色的錄像我介紹錄象資料,生閉目想象。,在悠揚的樂曲中,在美麗的畫面中,在老師的激情導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四)課內延伸

在這個環節中,我激趣導入:春天的景色美不勝收,音樂中的春天充滿幻想,孩子們朗讀中的春天猶在眼前,孩子們把自己眼裏的春天畫下來吧。讓幼兒動手畫,畫好後讓生上講台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鍛鍊。課內課外的春天場景達地到了有機的整合。孩子們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得到了昇華。

(五)説板書、練習。

本課的板書採用了簡筆畫的設計,把孩子們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現,充分給幼兒以美的體驗。在讀課文以後,讓孩子們來進行補充、添畫,這樣的板書,既歸納本課的重點,又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展現自我的機會。

練習是讓幼兒在“手抄本”上選擇本課裏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進行摘抄,再寫一兩句讚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於有意識的指導幼兒積累語言,發展思維。擴展課內學習的內容。

【教學反思】

教學《找春天》,最讓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始終保持着高漲的熱情。這裏有驚訝、有欣喜、有展示時的成功感,學習成了一件非常主動、快樂的事。在教學中我注重情境的創設、興趣的誘發,給幼兒營造寬鬆的氛圍,採用平等對話,個性閲讀,並讓幼兒樹立課程資源意識,培養語文實踐能力,讓幼兒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以致生活走進了語文,語文走向了生活。

詩歌説課稿4

各位領導:

你們好,今天我要説的是中班語言活動:詩歌家。我對《家》的説課做了如下設計。

一、説教材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對於中班幼兒來説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描寫了一個具有依屬關係的大自然和諧美景,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清清的河水、快樂的幼兒園,讓幼以一種全新的視角想象周圍的世界。結尾處用一句“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由物及人,讓幼兒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體驗到家的深層含義。

這首詩歌文字形象,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中班教學。

二、説目標

根據中班語言教育目標,教材特點及本班幼兒新生多年齡偏小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活動的教育目標是:

1、欣賞、理解詩歌,能夠結合圖片朗誦詩歌。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能根據詩歌的句式仿編詩歌,體驗的仿編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1、自制詩歌內容相關的圖片。

2、白雲、小魚、小鳥、小羊的.頭飾,各佔本班幼兒的四分之一。

3、藍天、河水、樹林、草地大幅畫。

4、配樂朗誦錄音

四、説幼兒

農村的幼兒在語言表和我理解方面都發展的不是很好,要做好語言學習的鋪墊準備。做中班有了一年的幼兒語言學習,也能完成活動目標。針對這一點,我讓幼兒通過直接感知來學習語言,通過遊戲來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幼兒的語言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五、説重點難點

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為上這節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仿編詩歌的經驗,基於這一點,確定教材的重點為理解,掌握詩歌內容,難點為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六、説教法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提問法、引導法等來組織我的教學活動。

七、説學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採用了觀察法、遊戲法、直觀感知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遊戲、操作探索等活動,優化教學過程

八、説教學過程,共分為四個環節:

㈠觀察感知,積累語言

這是一個課前準備的環節,需要在日常活動中逐步完成。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前我將幼兒帶到户外,讓他們用眼看、手摸、鼻子聞、肌膚感知等方法尋找事物:學習藍藍的天空、白雲、清清的小河、綠綠的草地、小羊、密密的樹林、小鳥等語言,引導他們發現事物的存屬關係,

㈡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約需5—8分鐘

有關理論指出: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遊戲置於學習詩歌之前,以為迷路的小魚、小鳥、小羊等找家為由,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依屬關係,幼兒遊戲時,我全面觀察幼兒操作情況,瞭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充分感受家的內涵。

遊戲後,我發出啟發性地提問:你幫誰找到了家,為什麼這麼找?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事物的歸屬關係,理解家的含義,為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㈢理解學習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約需10分鐘

首先,我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結合PPT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

接着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説了什麼事,引導幼兒結合卡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後通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之後,我發出邀請:“現在要請小朋友來扮演,白雲、小羊、小等等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幼兒自由扮演角色,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現詩歌內容,使他們沉浸在表演的喜悦中,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機會。

㈣擴展想象,仿編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約需10分鐘

中班上期幼兒語言領域發展目標提出要求:在仿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

由於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展想象,回憶經驗。

我啟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比如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外還可以是誰的家?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後添畫。為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

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範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説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裏……”,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後半部分就可以了,這樣為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引導幼兒自由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為他們的合作者。讓幼兒樂於嘗試,樂於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4、集體交流

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後,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詩歌説課稿5

一、分析教材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概括事物的依屬關係,詩中大膽的想象一下子調動起幼兒親切的感覺,幫助他們從全新的視角想象周圍的世界。結尾處用一句“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將幼兒從想象拉回到現實,更貼切地聯想到自己,給幼兒以有趣有餘藴的感覺。這首詩歌文字形象,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中班教學。

根據中班語言教育目標,教材特點及本班幼兒新生多年齡偏小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活動的教育目標是: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歌的內在情感脈絡。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學習仿編詩歌,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本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為上這節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仿編詩歌的經驗,基於這一點,確定教材的重點為理解,掌握詩歌內容,難點為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二、教學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採用了觀察法、遊戲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遊戲、操作探索等活動,優化教學過程,共分為四個環節:

㈠觀察感知,積累經驗

這是一個課前準備的環節,需要在日常活動中逐步完成。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前我將幼兒帶到户外,讓他們用眼看、手摸、鼻子聞、肌膚感知等方法尋找事物:如藍天、白雲、小河、草地等,引導他們發現事物的歸屬關係,並在平時利用掛圖、圖書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㈡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約需5―8分鐘

有關理論指出: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遊戲置於學習詩歌之前,以為迷路的小鳥、小魚、小羊等找家為由,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係,幼兒遊戲時,我全面觀察幼兒操作情況,瞭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充分感受家的內涵。

遊戲後,我發出啟發性地提問:你幫誰找到了家,為什麼這麼找?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事物的歸屬關係,理解家的含義,為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㈢理解學習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約需10分鐘

皮亞傑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他們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通過個體與外界環境中各種語言信息,非語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實現的,因此活動中大量運用觀察、遊

戲、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首先,我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結合卡片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

接着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説了什麼事,引導幼兒結合卡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後通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之後,我發出邀請:“現在要請小朋友來扮演,白雲、小羊、糊蝶等等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幼兒自由扮演角色,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現詩歌內容,使他們沉浸在表演的喜悦中,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機會。

㈣擴展想象,仿編詩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約需10分鐘

中班上期幼兒語言領域發展目標提出要求:在仿編活動中只要求幼兒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

由於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展想象,回憶經驗。

我啟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比如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外還可以是誰的家?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後添畫。為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

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範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説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裏……”,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後半部分就可以了,這樣為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引導幼兒自由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為他們的

合作者。讓幼兒樂於嘗試,樂於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4、集體交流

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後,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自我評價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附資料:

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

紅紅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詩歌説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大班詩歌"搖籃",這首詩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裏睡着了的那種寧靜、温馨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瞭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温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於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第一種遊戲法,同中國小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説、敢説"。那麼遊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説、敢説的願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遊戲運用製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導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遊戲"模仿動作"。隨着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雲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緻的想象時,設計了遊戲"送寶寶回家"。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最後,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遊戲"快樂寶寶"。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豔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誰會是寶寶的搖籃?""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夢幻曲"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遊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望。在反覆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

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於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豔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彙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想説、敢説"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着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説了些什麼?"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想象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説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説。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的方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

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擴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時,提供了各種小寶寶的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教學的難點。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着"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遵循了"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聽音樂"模仿動作" 導入課題,隨着優美的音樂教師説:"白雲飄來了。"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白雲飄,並用語言説:"白雲白雲飄啊飄,飄到藍天上。" 教師再將白雲的圖片貼到天空的背景圖上。通過動作模仿來初步理解動詞"飄、吹、翻",為詩歌的學習做基礎。第二部分展開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語言遊戲"送寶寶回家"。教師先出示小寶寶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小寶寶的家在哪裏?""小寶寶想睡覺了,誰來哄他呢?怎樣哄?"通過集體想辦法,把小寶寶送到媽媽的懷抱裏,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的第四段"媽媽得手是搖籃,搖着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着了。"即而啟發幼兒想"這些寶寶的家在哪裏?""誰是它們的搖籃?誰又在哄寶寶睡覺?"給幼兒充分的遊戲空間,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一一回答,邊操作邊表達。比如幼兒會説:"星寶寶的家在天上,白雲是星寶寶的搖籃,月亮在哄星寶寶睡覺。"可能幼兒的想法和詩歌中的內容不同,可是教師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因為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寫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擴展

幼兒的思維。第二環節完整欣賞,讓幼兒帶着問題去聽"這些小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可高興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們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細聽一聽詩歌裏説了些什麼?"(教師進行配樂詩朗誦)聽完後啟發性提問:"你覺得小寶寶舒服嗎?為什麼?""誰是小寶寶的搖籃?""誰在哄寶寶睡覺啊?"通過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深入瞭解詩歌中的白雲輕輕飄等動詞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美。第三環節分段跟誦。首先,幼兒自選圖片扮演各種寶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動起幼兒的感情共鳴,進行有感而發的朗誦。然後教師在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自然地過渡到第四環節完整的有感情的配樂朗誦,完成教學的重點。第五環節仿編詩歌。出示各種寶寶的圖片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這些寶寶的搖籃是什麼?""誰會哄小寶寶睡覺?怎樣哄?"比如這隻鳥寶寶,幼兒通過探索思考有可能編出這樣的詩句"大樹是搖籃,搖着鳥寶寶,樹葉沙沙沙,鳥寶寶睡着了。"通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第三部分結束,音樂遊戲"快樂寶寶"。教師進行情感啟發:"每個寶寶都有一個家,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們的生活多麼美好,寶寶們多麼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快樂地跳起來吧!"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幼兒充分表達那種仿編詩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愛媽媽的情感。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搖籃曲和其

他有關於搖籃的詩歌,或組織美術繪畫等延伸活動,體現了各科教學的整合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詩歌説課稿7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能根據線索大膽推測、講述想法,感受繪本的趣味。

2、通過遊戲,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後的快樂心情,懂得團結力量大,分享樂趣多。

活動準備:

繪本PPT、糖果大禮包、麻將牌若干、幼兒人數15名

活動過程:

一、以問題導入,激發幼兒猜想和閲讀的興趣。

1、小朋友,你肯定嘗過各種各樣的味道,甜甜的蛋糕、鹹鹹的鴨蛋、辣辣的辣椒等等。那你們有沒有嘗過月亮的味道呢?你想嘗一下月亮的味道嗎?你覺得月亮是什麼味道的呢?

2、今天,有一羣可愛的、充滿了好奇的小動物,它們也想嚐嚐月亮的味道。出示繪本封面,月亮在高高的天上,這羣小動物能吃到嗎?

出示繪本封底,月亮的形狀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3、小動物們是怎麼嚐到月亮的味道的呢?這個祕密就藏在老師今天帶來的這本繪本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結合課件,分段講述故事畫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與表述。

(一)第一頁

1、黑暗中是什麼在偷看着月亮?有幾雙眼睛?能説説有幾隻小動物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發現黑暗處有九雙眼睛)

2、它們的眼睛是往哪裏看的?為什麼小動物都向上看?它們會想些什麼?

3、教師小結:它們盯着月亮,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月亮是什麼味道呢?是甜的還是鹹的?真想嘗一小口呀!可是不管怎麼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着月亮。小動物們都很着急,都想夠到月亮。

(二)第二頁

有一天,一隻小烏龜下定了決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1、誰第一個去摘月亮?它是怎樣去的?表演小烏龜爬山的樣子。

2、是呀,小烏龜的.辦法真不錯。可是它能摸到月亮嗎?

(三)第三頁

1、爬到山頂,月亮近了。可是,小烏龜還是夠不着。小烏龜怎麼辦呢?

2、點擊畫面右下角(大象的鼻子)幼兒根據動物局部特徵猜出小烏龜請來誰。

3、引導幼兒學説句型“大象,你到我的背上,説不定我們夠得到呢。”

(四)第四頁

月亮想:“這是在和我玩遊戲吧!”

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輕輕地往上一跳。

1、大象有沒有夠到月亮呢,為什麼?它會怎麼辦呢?

2、教師點擊小圖,幼兒觀察説出請來的小動物,大象還是夠不着,它叫來了長頸鹿。教師引導幼兒説句型“長頸鹿,你到我的背上,説不定我們夠得到呢。”

(五)第五頁

月亮一看到長頸鹿,又輕輕地往上一跳。長頸鹿使勁兒伸長了脖子,可還是夠不着。

1、長頸鹿請來了誰?它會怎麼喊呢?

2、我們一起來學長頸鹿喊斑馬。幼兒齊説“斑馬,你到我的背上,説不定我們夠得到呢。”他們摸到了嗎?月亮覺得好玩,又輕輕往上一跳。斑馬努力伸長身子,可是還是夠不着。斑

馬會請來誰?

(六)第六頁

“獅子,你到我背上來,説不定我們就可以夠到了!”

月亮一看到獅子,又輕輕地往上一跳。

動物們還是夠不着月亮,大家叫來了狐狸。

“狐狸,你到我背上,肯定能成功!”獅子説。

月亮一看到狐狸,又輕輕地跳高了一點。

眼看就要摸到了,可月亮總要飄遠一點,讓他們夠不着。

狐狸叫來了猴子。

“猴子,你到我背上來,這回我們肯定可以夠到了!”

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輕輕往上一跳。

猴子都能聞到月亮的味道啦,可還是夠不着。

猴子叫來了老鼠。

“老鼠,快爬到我的背上來,我們就能爬上月亮了!”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這麼個小不點兒,肯定捉不到我的。”

月亮已經有點累了,這回它沒動。

老鼠先爬到海龜的身上,然後爬到大象的身上,長頸鹿的身上,斑馬的身上,獅子的身上,狐狸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後??

1、小動物們還會請來誰?你們猜猜月亮是怎樣做的呢?小動物們會放棄嗎?他們還會繼續努力嗎?(師點擊小圖,幼兒依次講述)

2、這麼多的小動物一個疊一個做成了梯子,它們的表情是怎麼樣的?

3、教師模仿小老鼠的叫聲“吱吱吱”點擊畫面。

4、老鼠是怎樣爬上猴子的背?有沒有吃到月亮呢?

(七)第七頁

1、小老鼠吃到月亮了嗎?為什麼這麼小的老鼠也能吃到月亮呢?(合作)小老鼠吃到月亮後又是怎麼做的?最後所有的小動物都怎樣了?這天夜裏,大家擠在一起睡着了。讓你感覺怎麼樣?(分享)

2、現在月亮的表情是怎麼樣的?和前面有什麼不同?

3、小結:小動物們一個疊一個做成梯子,它們為了同一個心願一起努力,一起合作。終於讓老鼠夠到了月亮,看來合作的力量真大。小老鼠沒有忘記它們的好朋友,和它們一起分享了月亮。所以小動物們覺得這是最好吃的東西。

三、蓋高樓遊戲,讓幼兒懂得團結力量大,體驗分享樂趣多。

1、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糖果大禮包,請小朋友們一起完成一個任務,成功完成任務後,這個糖果大禮包就歸你們了,想不想挑戰?

2、交代任務內容和規則:這個任務叫蓋高樓,請小朋友們分成三組,每組五個人。請五個小朋友一起將盒子裏的十張麻將牌疊起來,蓋成一座高樓,要保持高樓不倒下來。成功了就可以得到糖果大禮包。

任務成功,糖果大禮包送給你們,裏面有五顆糖。這個大禮包應該怎麼分呢?

3、第二次嘗試:現在盒子有更多的麻將牌,請小朋友再來蓋一座高樓,蓋的越高越好,但是還是要保證高樓不會倒下來。你們組蓋的高樓超過10層遊戲就成功,可以得到糖果大禮包。

四、故事結尾,思考感悟。

1、第八頁,(統計圖)引導幼兒發現少了一個動物,引出小魚。

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嚐一口的動物一共有幾隻呢?(九隻)參加摘月亮的又有幾隻呢?(八隻)還有一隻去哪裏了呢?

2、第九頁,講述畫面故事。一條小魚看着這一切,怎麼也鬧不明白:“它們為什麼要那麼費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這不是還有一個嘛,喏,就在水裏,在我旁邊呀。”提問:小魚在想什麼?你們認為它説得對嗎?為什麼?

3、小結:小朋友真聰明,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就像小朋友在照鏡子一樣。

詩歌説課稿8

一、教材理解與教學指導思想:

由於高中二期課改的教材沒有完全鋪開,我校仍選用滬版的《音樂欣賞》這本老教材,但我用新的教學理念設計了這堂課。二期課改注重音樂的文化性及學科的綜合性,基於此教學理念,我選擇了這一課題——《音樂與詩歌的交融》,本課題的教學是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有機地融入文學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和喜愛音樂與詩歌相結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本節課討論重點是西方的詩歌與音樂的結合,其次,立足於拓展學生的音樂鑑賞的視野,培養學生感知、理解和表現音樂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目的。

在制定教學目標前,我仔細地研究了教材,選用了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的《春》、《魔王》、《乘着歌聲的翅膀》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其次,對學生的音樂知識背景作了一定的瞭解、分析,同學們在國中時學習了迴旋曲式、曲式結構、琶音音型等,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和表現能力,對於作曲家也有所瞭解。上理工附中是一所區重點高中,結合高一學生的特點,在強調音樂人文性與學科性的融合。

二、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設想及做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視聽導入,聽一聽、演一演、做一做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旋律模唱、歌詞創作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

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與詩歌的交融。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學生活動,如根據音樂編排正確的詩歌順序、扮演不同角色、自己創作詩歌來演繹歌曲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與詩歌的交融,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課堂最後結合現實生活,告訴學生中國古典詩詞與音樂的結合也有許多,激發同學們對中國古典詩詞的關注,為下節課分析中國詩詞與音樂的結合埋下了伏筆。

三、教學目標與教學特點:

1、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欣賞三首音樂作品,師生共同研討音樂與詩歌的交融,增進學生對音樂與文學相結合作品的關注程度、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音樂的鑑賞力和審美能力。

(2)感受不同作品所帶來的音樂語言、音樂形象、音樂表現力和詩歌之間的融合,進而瞭解詩歌的創作要符合音樂的意境。

(3)參與表演、討論等互動活動,加深音樂與詩歌交融的理解,提高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並在創作中培養學生創編表演的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難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音樂的角度分析《魔王》三個角色的形象。

重點:感知、理解、表現音樂與詩歌的交融。

2、本課的教學特點是:

首先通過周杰倫的歌曲《菊花台》導入,耳熟能詳的旋律曲調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告訴學生《菊花台》歌詞來源於唐朝末年黃巢的《不第後賦菊》中的詩句,同時切合了音樂與詩歌交融的這個主題。

其次,教學過程分成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聽一聽:採用了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樂章。作曲家在作曲的過程中選用了十四行詩,詳述了音樂的內容。初聽時把詩的順序打亂,學生根據音樂的情緒對詩重新排序。在聽的過程中提醒學生主題的多次出現,從中複習了迴旋曲式的知識。第二次聽樂曲時出示詩正確的順序和曲式結構,讓學生知道音樂與詩歌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二者密不可分。通過詩歌可以更好去理解音樂的內容,使音樂這門抽象藝術有了具體含義。

第二板塊是演一演:選用了《魔王》這首敍事詩,為了讓學生能夠活動起來,請三位同學朗誦表演詩中的三個角色,體驗三個角色不同的語氣情緒,同時讓全體同學通過他們的朗誦,體會到三個角色的不同形象。這是本堂的難點部分,引導學生層層遞進從音樂的角度分析《魔王》三個角色的形象。於是在初聽一遍歌曲後,把音樂截成了若干個唱段,讓學生從音樂的角度去分析體會三個角色的不同形象。學生能經過這個環節説出孩子是聲音出現一次比一次高,需要求援,最後推向高潮,突然停頓,預示着死亡的悲劇;父親是音區低,穩重、保護孩子,柔聲詢問和安慰,試圖解除孩子的恐懼;分析魔王三次出現的鋼琴伴奏是有些難度的,因此我在鋼琴上彈奏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塑造魔王的現象。考慮到學生的音樂基礎,我彈琴時放慢了速度,引導學生理解三拍子的舞蹈音型和琶音音型代表魔王甜言蜜語的誘惑力。

這首歌曲有個富有特色的前奏並且貫穿始終,我通過鋼琴模奏同音上的三連音,讓學生體會到這段音樂是模擬了疾奔的馬蹄聲。聽後使我們馬上感到一種緊張、侷促不安的心理因素,同時也給整個故事定下了悲劇性的基調。

這個環節體現了音樂與詩歌之間成為均衡關係,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音樂的表現力和詩歌的戲劇性都得到了完美的結合與細膩的交融。

第三板塊是做一做:我創設了學生小組活動,讓學生在音樂中暢想做一回小詩人。通過門德爾鬆《乘着這歌聲的翅膀》的音樂,啟發學生去聯想音樂所表現的美麗風景、温馨歌頌美好生活的情境。然後根據我發下的兩樂句歌譜,同學們來做一回詩人,以4、5個人為小組,集體創作詩歌形式的歌詞。在此過程中,我教學生先寫詩,然後把詞語逐字逐句的填到譜子裏。在比較各個小組的創作歌詞後,我發揮學生們的長處,請一位學生代表朗讀自己的作品,另外一組演唱填進譜子的歌曲,讓同學們體驗創作的樂趣。最後我示範演唱由海涅作詞門德爾鬆作曲的《乘》。通過欣賞原版作品的過程中體會詞與曲巧妙的契合,學生在今後的音樂欣賞或是創作過程中都應注意詞曲在意境與情感上的結合。

通過整節課的教學,讓同學們從感受音樂與詩歌的交融,到分析《魔王》中三個不同音樂角色,最後到創作詩歌作為歌詞,層層遞進,從理論到實踐,使他們理解音樂不再是曲高和寡,詩歌也不再是陽春白雪,而是有機的結合,在欣賞美妙音樂的同時感受到詩歌的韻味,兩者的藝術魅力得到最大化的釋放,獲得多方面的享受和情感體驗。

最後,我結合現實生活,告訴學生中國古典詩詞與音樂的結合也有許多,激發同學們對中國古典詩詞的關注,為下節課分析中國詩詞與音樂的結合埋下了伏筆,整節課在以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為詞,王菲演唱的《但願人長久》歌曲中結束。

詩歌説課稿9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太陽、月亮、星星的特徵。

2.大膽想象,用畫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感受。不拘泥於顏色、形狀的模式,激發學生喜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活動準備

1.美術畫冊、水彩筆

2.圖片、範畫

三、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師:聽説我們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聰明,老師想來考考大家。

問:你們説説白天天上有什麼呢?(太陽)它是什麼樣的呢?(圓圓的,有時是紅的,有時是金色的,暖暖的·····)

問:晚上天上又會出現什麼呢?(月亮和星星)它們又是什麼樣的`呢?(月亮有時圓有時彎,星星是一閃一閃的······)

(開始運用多個小問題,引導幼兒回憶太陽星星和月亮的樣貌,訓練幼兒學會記憶和回憶;讓幼兒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記憶,從而幼兒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併為後面撕紙學習做好準備。)

2.師板書畫出太陽、月亮和星星。

師:大家説的太好了,看來你們真的很聰明!今天老師要教你們

(二)教師示範

1.教師教繪法

(可以給太陽加上雲朵、彩虹,給月亮加上五官,給星星加上尾巴變成流星······)

(三)感受實踐

1.師:我畫了幾個我自己心中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帶給小朋友們看看。(出示範畫,一起欣賞)

2.師:想想你心中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麼樣的説一説。

3讓幼兒作畫,畫出自己想象中的太陽星星月亮。

4.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品展示及評價

幼兒説一説自己的作品,教師總結點評。

(小星星歌曲播放,讓幼兒抬着自己的畫一起唱。)

四、活動反思

詩歌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動內容選自:福建省幼兒園領域活動指導大班下冊。綱要指出:“引導孩子接促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詩歌《搖籃》是在大班上冊學習了《風在哪裏》、《好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習《畢業詩》做好鋪墊。可以看出本課在詩歌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

2、教材處理:(下面我來説説教材的處理)詩歌搖籃是一篇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構思獨特,想象豐富,富有兒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繪出了小寶寶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裏睡覺的那種寧靜、温馨的畫面。能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適合幼兒的學習。大班幼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彙,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語表達能力,選擇這一教材符合大班幼兒學習特點。根據綱要中指出,各領域的教育要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將語言與藝術、社會相整合。(在欣賞詩歌搖籃的同時,結合遊戲《送寶寶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幼兒對詩歌搖籃的理解和體驗。)我將單純的語言活動《搖籃》處理成遊戲式、互動式、表演式的活動。本活動原教材安排一課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初步學習仿編。第二課時是鞏固仿編,並把它畫成畫冊,製作成圖畫書。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

3、説目標:(接着説活動目標)

大家都知道,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點目標:

(一)認知目標:通過欣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温馨、寧靜的優美意境。

(二)能力目標: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使用“飄”、“翻”、“吹”,引導幼兒大膽進行想像,學習初步仿編

(三) 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幼兒要感受詩歌語言的豐富和優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感受詩歌意境美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幼兒要仿編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且需要豐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想象力比較薄弱,因此如何引導幼兒如何根據搖籃的句式,進行仿編也就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5、活動準備:

為了幫助幼兒對活動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我為本次活動做了以下準備

(一) 經驗準備:課前我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影視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詩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園、大海,讓幼兒親自感受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搖籃》教學的開展奠定情感基礎。

(二) 物質準備:將詩歌《搖籃》製作成多媒體課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還製作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背景圖、和各寶寶的貼絨教具,以及歌曲《搖籃曲》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針對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所採用的教法有:(情境創設法、)多媒體演示法、啟發提問法、分段教學法等主要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幼兒的學習總是伴隨着特定的情境。針對幼兒對文學作品難以感受、理解的特點,我積極創設情境,在活動始,我創設了《搖籃曲》温馨、寧靜的情境,導入新課;在活動中,我創設了《送寶寶回家》的遊戲情境。幫助幼兒理解內容。通過情境化教學,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多媒體演示法:現代教育學研究認為,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針對幼兒動作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活動中我將詩歌《搖籃》製作成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音像結合進行教學,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形象,增強幼兒對文學作品內容的理解。

分段教學法:幼兒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從整體入手,分段教學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動中,在讓幼兒完整欣賞的基礎上,根據詩歌《搖籃》內容中結構的不同變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認知序,進行分段教學,從而加深幼兒對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還應用了表揚激勵法、歸小結法等教學方法。

三、説學法

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本次活動我預設了以下幾種學法幫助幼兒學習:

1.遊戲體驗法:學前教學學家陳鶴琴指出,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符合幼兒愛玩的天性,應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有活動中,我組織幼兒玩“送寶寶回家”的遊戲,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參與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這麼説,聽過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記住了,做過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動中讓幼兒看一看《搖籃》的課件、做一做“輕輕飄”、“輕輕翻”動作幫助幼兒理解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3.合作討論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合作討論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有利於通過同伴互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搖籃》仿編中,我讓幼兒合作討論:小朋友,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當做搖籃?它的寶寶是誰?誰搖寶寶睡覺?讓幼兒在合作討論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四、説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突出了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遊戲中,因此,我遵循“以人為本,層層深入”的原則,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1、律動引入,激發興趣。

2、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迴歸整體、情感昇華。

5、引導仿編、體驗創造。

第一部分:律動引入,激發興趣。

環節目標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讓幼兒處於最佳學習狀態。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啟發提問法。

我設計了2個環節:

1、表演體驗:活動一開始,我播放《搖籃曲》創設温馨、寧靜舒服的情境,讓幼兒學小寶寶走進入活動室。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談話引題:播放“搖籃”的'畫面,提出問題:小朋友,這是什麼?你知道搖籃是幹什麼用的嗎?通過提問讓幼兒對搖籃有了初步的瞭解,為後面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引出活動內容和活動課題。

第二部分: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環節目標是:完整欣賞,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啟發提問法、多媒體演示法,

本環節我設計了2個環節:

第1環節是教師配樂有表情完整朗誦散文一遍。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麼?你聽到了什麼?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散文內容。

第2環節是教師播放課件,完整欣賞兒歌第二遍。提問:小朋友,詩歌裏講了什麼?你聽完這散文有什麼感受?通過這概括性的提問,讓幼兒有了想象和自由講述的空間,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寧靜、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環節目標是進一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多媒體演示法、多感官參與法、啟發提問法。本部分是重點環節,

我設計了3個小環節。

1.教師精導,教學第一段

先播放課件1,提問:什麼是搖籃?搖着什麼寶寶?怎麼搖?星寶寶怎麼樣啦?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第一段內容,在回答的過程中我結合動作幫助幼兒學習和理解“輕輕飄”,然後老師小結,教師結合動作完整朗誦詩歌第一段。

2.師幼互動學習第二、三段

播放課件,師幼表演再現二、三段內容,提出問題:什麼是搖籃?搖着什麼寶寶?怎麼搖?魚寶寶、花寶寶怎麼樣了?幫助幼兒理解二、三段內容,結合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輕輕翻”、“輕輕吹”。

3.幼兒互動學習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畫面,讓幼兒自由交流討論第四段內容,然後請全班幼兒想動作來表現第四段內容。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並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如:“星寶寶睡着了”,要用輕柔的聲音來朗讀。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學習,根據扶-半扶半放-放的認知順序進行教學,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説敢説喜歡説的有機會説,並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內容層層深入,從而解決了重點問題,達到環節目標。

第四部分:迴歸整體、情感昇華

環節目標:進一步體會詩歌的內容

採用的教學方法有:遊戲法、啟發提問法

教師和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結合動作,完整朗誦詩歌一遍,然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小朋友聽一聽。給幼兒提供一個説的機會。為什麼説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這個問題是難點,我將用“送寶寶回家”的遊戲幫助幼兒理解他們之間的依存關係。我準備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背景圖,請小朋友將各寶寶的圖片貼在相應的背景圖上。教師進行小結,幫助幼兒發現生活中的美,對幼兒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導創編、體驗創造

環節目標:通過仿編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採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啟發提問法

我設計了2個環節

1、 讓幼兒瞭解詩歌的結構特點。幼兒朗誦兒歌,教師逐一出示相應的圖片,然後引導幼兒縱向觀察:

一 二 三 四

藍天 星寶寶 白雲輕輕飄 星寶寶睡着了

大海 魚寶寶 浪花輕輕翻 魚寶寶睡着了

花園 花寶寶 風兒輕輕吹 花寶寶睡着了

媽媽的手 小寶寶 歌兒輕輕唱 小寶寶睡着了

( )是搖籃 搖着( )寶寶 怎麼搖 ( )寶寶睡着了

藍天 月寶寶 白雲輕輕飄 月寶寶睡着了

第一排,什麼是搖籃?第二排,搖着什麼寶寶?第三排,怎麼搖?第四排,什麼寶寶睡着了?

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具演示,幼兒應該會很快理解詩歌的結構特點。

2 、幼兒自由仿編,教師巡迴指導,對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仿編。對能力弱的幼兒,我將示範仿編或提供前半部分圖片讓幼兒編後半部分,或提供後半部分圖片幼兒編前半部分。對編得好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對仿編較困難的幼兒,鼓勵他積極參與仿編活動。最後將仿編好的詩歌進行朗誦,體驗創造的快樂。

總之,本次活動從有趣的音樂活動開始,然後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讓幼兒在充滿遊戲性、趣味性的活動中積極主動的感知理解和提升,從而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上就是我對本教材的理解分析和設計,謝謝評委老師!

詩歌説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一、 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第**單元的第**篇課文,本單元的學習內容為**,鑑賞目標是****。

***是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寫的一首歌行體長篇敍事詩,它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描寫音樂形象。同時也向我們演繹了一段傷感動人的知音故事。是個主題鮮明、人物形象生動,抒情真切細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

依據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個維度,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欣賞並學習詩人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敍事抒情的表現手法,增加詩歌語言的積累。

(2)領悟詩人與***感情的共鳴點,品味***的內涵。

2.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主要是對音樂多角度、多方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3.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

二、教法與學法

我們在教學活動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基礎、現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文知識積累,因此對生字詞的學習以及字句的疏通可以預習完成。如何讓學生在短啊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於一爐的抒情敍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我將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我確立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朗讀法、討論探究法、情景教學法、視聽結合法,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設疑、討論為主線,培養學生的閲讀和鑑賞能力。

2.學法

本課教學主要通過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完成,以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比較分析的思維習慣。

三、教學過程

本課內容豐富精彩,我在教學上安排兩節課的時間,第一課時瞭解文學常識和寫作背景,解讀小序,掃除字音字義障礙,反覆朗讀,對文章有個整體感知。第二課時,賞析文章,學習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培養學生詩歌、音樂的鑑賞能力。本説案只説明第二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二)課文賞析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反覆朗讀,整理出詩歌描繪的五個內容。(主要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2.分析全文

3.全文分析結束,進行文章小結。

全文結束後,設計提問

(三)從結構上、寫作手法上、對音樂的描寫上總結本詩寫作特色。

(四)課外拓展

(六)板書設計(略)

詩歌説課稿1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説課的篇目是第一章古典詩歌單元。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和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及教學理念等方面闡述我對本課的教學思路及其依據。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詩歌是最美的,最簡約的語言。它就像一杯陳年醇香的佳釀,滋養着炎黃子孫的血脈;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古典詩歌是所有高職院校大學生必修的公共課之一,課程設置的意義無需多言。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經典,它包藴了作者的情思,滲透着民族氣息,承載着文化精神。在語文課上引導學生對詩歌的研讀,能體味其中的人生百態、歷史文化和情感生活,學生在詩歌的浸潤與薰陶下,一定會更好地譜寫自己的詩意人生。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並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認為本詩的教學目標可歸納為:知識與技能目標: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易文言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設,誦讀、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形成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體味作者的審美情感,感受詩化意境,激發審美想像、培養審美意識。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析美情、賞美景、聚美言。品味課文精彩生動的優美語言,吟誦涵泳,薰陶感染,積累詩文語句、積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貯豐富的閲讀體驗,積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積聚優雅的審美情趣。

二、説學情和教法與學法

(一)學情

學生自國小甚至更早就開始接觸到詩歌,他們有比較長的詩歌學習經歷,對於詩歌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從國小、中學的學習經驗看,他們的學習深度和廣度還不夠,且相對於通俗易懂的現代文作品,詩歌單元也有一定難度,尤其是非文學專業的學生,語言基礎和知識積累相對不足,因此在此單元,教師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和學生共同學習這些詩歌。

(二)説教法

1、方法導學,授人以漁。對五首古詩採用分着教,合着比。通過學習本課的五首詩歌,學會賞析品評古代詩歌的方法。

2、貼近文本,以讀貫串。誦讀是對課文語言以及課文內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在本課要教會學生帶着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美讀”課文:吟讀,讀出韻味;譯讀,讀出意境;背讀,積累語句;品讀,品評意趣;説讀,拓展詩意。

(三)説學法

在充分的語文活動中,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個性,體驗、感悟、參與、創造。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利用音響設備給同學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詩歌,營造氛圍。

2、學生自由發言:用回憶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詩歌的複習。

(二)基礎知識:

1、對歷史上各個朝代具有代表性的詩歌、作者做一個系統梳理和介紹。

2、關於詩歌體裁、詩歌風格、常用藝術手法的介紹。

(三)整體感知:

因為第一單元的詩歌篇數很多,為了做到全面去學習語文這門課程,教師給同學們指出較難且比較經典的詩歌,如《詩經·采薇》、《詩經·氓》、《短歌行》、《春江花月夜》等,這些詩歌是教師課堂上講授的;畫出相對簡易的詩歌,如《燕歌行》、《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虞美人》等,這些難度不是很大的詩歌讓學生分組討論與講授;剩下一些比較簡易的詩歌,如《泊秦淮》、《梅花》、《鵲橋仙》等留給學生自學。

(四)課後作業:

預習本單元的第一課《詩經·采薇》,瞭解《詩經》有常識。

四、板書設計

在板書的設計方面,主要突出了重點內容,概括詩歌基礎知識,展現詩歌時間發展脈路圖。體現了概括性、簡潔性。

先秦,詩經,楚辭,兩漢,樂府,古詩十九首

魏晉南北朝,三曹,建安七子,陶淵明,謝靈運等詩,唐朝,四傑,王孟,李杜,小李杜等

宋朝,江西詩派,蘇軾,中興四大詩人,王安石等,元明清,元好問,前後七子,趙翼,龔自珍等

六、教學理念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職責。作為教師,我們既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又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強化,在自己的教學中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導,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做到教與學相結合。在多媒體設備健全的今天,在課堂上輔以音頻和視頻資料,聽覺與視覺的衝擊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可以做到寓教於樂,提高教學的效益。同時教師應具備反思意識,在課後多聽學生的反饋信息,多學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完善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我的説課結束,謝謝大家!

詩歌説課稿13

設計意圖:

詩歌是文學作品的一種表現形式,以優美的語句和意境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在教學活動中,配以適當的背景音樂和圖片,給幼兒強烈的視聽刺激,提高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詩歌《春天》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語言教材,適合大班幼兒學習。這首詩歌把春天的色彩、形象、聲音都描繪的有聲有色,作品不僅畫面感強,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音樂性,既讓幼兒欣賞春天的美景,又讓幼兒欣賞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同時又能激發幼兒動手描繪和製作春天美景的強烈願望。

本次活動的知識點:讓幼兒理解和體會詩歌的內容,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課前老師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季節的變化,讓幼兒用感官去感知春天的特徵,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重難點:

熟悉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的優美語句,深入理解詩歌的語言。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會用感覺器官感受春天,並能用清楚、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4.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體會文學語言美。

教學準備:

1.春天的圖片

2.彩筆、貼紙、膠棒、剪刀等。

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根據《綱要》中對語言教學的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我主要運用了直觀教學法、討論法、視聽講結合法、完整跟讀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討論法、視聽講結合法、完整跟讀法,讓幼兒更好地掌握詩歌的內容,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法讓幼兒進一步熟悉詩歌的內容,同時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幼兒在聽聽、看看、講講、做做的過程中輕鬆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程序:

一、導入活動。

在歡快的《春天在哪裏》的歌曲中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

(師)春天來了,春天在哪呢?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裏,你都看到、聽到了春天的什麼變化呢?

請幼兒自由談一談自己用感官感受到的春天。

(師)總結:春天裏各種顏色的花都開了,小朋友開心地笑了,連小燕子和青蛙都唱起了歌。

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春天。

(播放圖片)

二、欣賞詩歌,初步理解作品。

老師把這些編成了一首詩歌,請你們聽一聽,聽完之後告訴我在詩歌你聽到了什麼?

(配樂朗誦)

設計問題:詩歌的題目是什麼?在詩歌裏你聽到了什麼?

三、欣賞詩歌,感受文中的優美意境和詩歌的語言。

春天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配樂朗誦)

設計問題: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都有什麼顏色?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誰在笑?小池塘為什麼笑了?(幫助幼兒理解風吹出的波紋)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誰在歌唱?

這首詩歌真美,讓我們在來欣賞一遍,大家邊聽邊跟着一起朗誦。(全體)

四、動手操作

1.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用你們靈巧、能幹的小手相互合作把春天的景色做出來、畫出來吧。將幼兒分成2大組,再自由結合分成6小組,分別做彩色的、會笑的、會唱的春天。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每組推選一名用詩歌裏的語言朗誦自己的書。

4.分組讀

5.集體讀

活動結束:小朋友們制的書真漂亮,我們去請別的班的小朋友來看看好嗎?

延伸:準備材料放在操作區,幼兒可以隨時進行操作。寫上XX班出版,也可以向別人推銷自己的書,帶回去給家長看,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幼兒的閲讀興趣。

詩歌説課稿14

【説教材】

《古代詩歌五首》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具有長於吟誦、激發想像、娛悦性情的特點。這五首古代詩歌,集美景、美情、美言於一體,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們登山望海,駕舟揚帆,賞花觀鳥,詠春悲秋,用凝練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圖景。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感受作者的審美情感,神遊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激發審美想像、培養審美意識。二是析美情、賞美景、聚美言。品味課文精彩生動的優美語言,吟誦涵泳,薰陶感染,積累詩文語句、積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貯豐富的閲讀體驗,積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積聚優雅的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課前自學是學生個性化的個人學習階段,必須保證充分的'準備、思考時間,為課堂上建構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經驗方面的鋪墊。

1、鋪墊認知的台階──疏通文意。上網或查書檢索五首詩歌的含義,瞭解作者的身世、詩歌創作的背景,查字典解決不認識的字詞。

2、激發探究的慾望──標出每首詩歌每行的最後一個字的拼音,探究樂府詩、律詩、詞、曲在表現形式上的規律。

3、關注以往的經驗──回憶、檢索自己以前曾經讀過的有關鄉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詩文,想想是否與本課有什麼聯繫。

4、形成初步的語感──大聲朗讀詩歌,感覺一下重音和節奏怎樣處理更有表現力,作出標記。

【説教法】

一、説教法

1、方法導學,授人一漁。對五首古詩採用分着教,合着比。通過學習本課的五首詩歌,學會賞析品評古代詩歌的方法。

2、貼近文本,以讀貫串。誦讀是對課文語言以及課文內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在本課要教會學生帶着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美讀”課文:吟讀,讀出韻味;譯讀,讀出意境;背讀,積累語句;品讀,品評意趣;説讀,拓展詩意。

⑴ 體會詩情──吟讀《觀滄海》,體會詩人豪放的情懷,品味詩情美。

⑵ 想像畫面──譯讀《次北固山下》,對重點語句展開畫面想像,想像畫面美。

⑶ 穿插聯想──説讀《錢塘湖春行》,插頁聯繫有關描寫春天的古今詩文進行比較,賞析詩意美。

⑷ 品味意趣──評讀《西江月》,評説詞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⑸ 析詞補白──品讀《天淨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飾詞的作用,補白想像空間,體會作者煉詞美、語言美。

⑹ 積累美句──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背誦,激活學生多維的思維空間,快速背誦古詩、感悟古代詩歌的音樂美。

二、學習形式

在充分的語文活動中,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個性,體驗、感悟、參與、創造。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詩歌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1.考點分析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是閲讀“古代詩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能力層級為D級。古代詩歌裏形象的主體應該是由是個裏的“人、事、景、情、物”等具體內容構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點之一。

2.學習目標

掌握詩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

提高答題的規範性。

要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詩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以確定第一個學習目標;在掌握塑造人物性的方法之後,還要明確答題的步驟,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在大學聯考中要取得分數,必須落實在卷面上,所以規範答題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課時安排:1課時

3.學習重點

掌握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學生已經學過不少的小説作品,對人物行的塑造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是各種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説的相通的,但在具體答題時,學生不知道如何下筆,所以將解答人物形象類題型的答題步驟確定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4.學習難點

提高答題的規範性。許多同學對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瞭解,但在答題時卻不夠規範,導致失分。學生答題不夠規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瞭解答題步驟,二是書寫不夠規範。所以提高答題的規範性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説學生

高三一班學生普遍熱愛語文,作為理科生,對詩詞的興趣非常濃厚,長久以來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很容易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然而古代詩歌鑑賞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一些學生在鑑賞古代詩歌時有畏難情緒,因為詩歌的語言凝練,思維又具有跳躍性,所以需要讀者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特點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題也不規範,所以應對學生做必要的鑑賞指導。

 三、説教法

“講練結合 ”的方法。因為學生缺乏必要的答題技巧,所以在一節課中,講練結合的方法既能給學生以方法的指導,又能起到鞏固的作用。

“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四、説學法

自主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將總結的規律運用到實踐中。

 五、説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導語:(設計理念:創設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2.人物競猜

(設計理念: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大學聯考面對面

1.考綱詮釋:(設計理念:讓學生明確《考綱》要求,明確學習目標。)

2.方法指導:(設計理念: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

(三)典型例題:(設計理念:精選典型試題,通過講解讓學生有規律可循。)

(四)課堂練習:(設計理念:學以致用,訓練學生規範答題。)

(五)課堂小結:(設計理念:總結方法,讓學生答題是有法可依。)

(1)什麼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徵——性格

(結合詩句簡析形象)

(3)形象的意義——情感

(六)延伸閲讀室:(設計理念:開拓學生視野,進一步明確賞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板書設計

人物形象分析

什麼形象——身份

形象特徵——性格

形象意義——情感

六、課後反思

通過典型例題中五首詩的分析講解,學生掌握了詩歌中人物鑑賞的分析方法和答題步驟,上課學生反應積極,對詩中人物形象把握到位。但由於時間關係還需多練習方能得心應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