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九篇

來源:文書谷 3.02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九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水上飛機》是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六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用擬人化手法,形象的介紹了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向學生展現了科技新成果。

全文共8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小海鷗發現了一條奇怪的大船後想去問個究竟。第二至七自然段,寫小海鷗通過與水上飛機交談,瞭解了水上飛機的種類和主要用途。第八自然段,寫水上飛機聽到警報後立即前往救援遇險船隻。

課文故事性強,情景饒有趣味,語言生動活潑,沒有高深的道理,沒有艱澀的術語,讀來情趣盎然,引人入勝,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按照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瞭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為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主要完成認知目標。第二課時,進一步加強技能目標的訓練和完成情感目標,而全課的重難點也就在於第二課時所要完成的目標上,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下面,我着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二.説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掌握一定的.閲讀方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再結合教材本身特點,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進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識。

三.説教法

1)以讀代講法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饒有趣味,語言生動活潑。為此,我採用以讀代講法,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在國小生面前,枯燥的講解只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以讀代講採用不同形式的讀不但可以培養興趣,還可以幫助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正如朱熹所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本課時,我通過“誰來噹噹吃驚的小海鷗”,“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呀?”的語言,男女生分角色讀等途徑,努力營造出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燃。這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就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主高效的掌握了知識。

另外,我還輔以直觀教學法,談話法等多種教學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四.説學法

(1)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愛因斯坦也曾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組成部分。揭題後,就讓學生質疑課題,如“看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在整個教學中我也抓住教學的疑點、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啟發鼓勵學生思索探討,逐步解疑。

(2)合作學習法

我們培養的是跨世紀的人才,他們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勇於創新外,還必須具備真誠的態度、開朗的性格及善於與人合作的精神。能夠處理好與他人的協作關係,集眾人之智慧取長補短,是跨世紀優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小組討論、互相評價,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學習。讓他們集思廣益、互相切磋,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相互借鑑。

五.説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談話激趣,直觀導入。

導語:“飛機”(板書)是人類的好朋友,你們都認識它嗎?誰來説説你對飛機的印象?相機出示課前準備的飛機圖畫。師問:這些飛機都是在哪飛的呀?那你們見過“水上飛機”嗎?(板書:水上),這樣,通過談話激趣,導入了本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水上飛機。

課一開始,我用導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接下來讓學生質疑課題:看着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明代學者陳敏章説:“學貴質疑”一開始就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才能產生解決問題的慾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範讀課文,帶學生進入課文,從整體感知課文

2生自由讀課文

(三)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過渡語:當你看到你從來沒見過的很奇怪的東西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小海鷗發現了一條奇怪的大船,它又是怎樣做的呢?

(1)指名讀1自然段,請學生評價

(2)指名讀小海鷗想的話,指導讀出奇怪的語氣

(3)全班齊讀1自然段

(4)解決什麼叫“究竟”

2、學習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採用引讀的方法讓學生讀出2、3、4、5自然段

(2)第五自然段:通過提問的方式解決這是一架“救護機”,它的功能是:救援海上遇難船隻(相機板書:救護機

救援遇難船隻)

(3)練習對話,指導朗讀

a同桌對話,師要求要加語氣、表情、動作。

b男女生分角色讀,師讀第六自然段

在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教學中,我着重讓學生進行朗讀,因為感情朗讀是閲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它既可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發展語言,陶冶情感。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2

當作為一名普通讀者去讀一個故事的時候,對故事都會有不同的獨特感悟;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去讀一個故事的時候,更會有一個個知識點的在我們眼前湧動。我認為語文教師此時面對文本,應該考慮的是預測學生閲讀這個文本時,會對什麼最感興趣;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後,給學生最終留下點什麼?下面我就我上的這堂課説一説我的設計意圖:

一、説教材

《夸父追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三年級下冊的課文,集體備課時,我在閲讀文本後產生以下兩種不同的:觀點

觀點一: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願“希望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至死也未能如願。讀後讓人有一種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遺憾。夸父雖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這不禁讓人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荊軻可謂英雄也!項羽自刎烏江,壯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梟雄。真是成亦英雄,敗也英雄。

觀點二: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閲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進海,令人非常羨慕;女媧用泥土捏出個泥人,仙氣一吹便成了真人,這是神奇。課文《夸父追日》也是一個這麼神奇的神話故事,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應該不會在於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於故事的神奇在哪裏?

根據本單元課文都是神話故事的特點,我確定了第二種思路。根據本文的重點是

難點是,根據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有所感受。

2、細讀課文,從讀夸父的神奇到感受夸父為追求光明,實現願望的決心和意志。

二、説教法與學法

我意圖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着眼,循着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於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並逐漸的`認識神話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這種以學生的求知慾望和閲讀的興趣點為基點組織課堂,又不失教師的引領,如此更能夠贏得學生的歡迎,更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通過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力圖在知識環境中尋求人的“適意安居”。淡化了教學行為,淡化了僵硬的學習,讓學生卻學得那樣輕鬆自然,愉快充實。讓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課堂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通過幾個重點句子:

① “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夸父的手杖變成的。”們

2“於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一眨眼跑了兩千裏。感受速度快得神奇,並明白為什麼要奔跑得如此快。引出句子:“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3“夸父伏下身子……可是還沒止住口渴。”感受喝水速度快得神奇,肚量大。

4(重點處理)“他還沒大澤就像……閉上眼睛長眠了。”(拋)

的指導, 讓學生通過讀、辨、悟,激起了學生去尋求,去感受,去體驗豐富、生動有趣的語言美的願望。尊重學生經歷了可貴的情感體驗。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展示了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是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課上,我始終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國家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主戰場,因此,在閲讀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注重朗讀、默讀等綜合感知的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三、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

1.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觀,本堂課的教學過程是抓住一條主線輻射全程:你從哪裏感受到神奇?讓學生自己去找有關句子,去讀去理解,去感悟。

2.樹立大語文觀,通過課前談話,引導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古老和厚重,神話故事的神奇。課後拓展:引用〈山海經〉中的原文,讓學生初步感受古文,感受這個故事的悠久歷史。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説明文。簡潔、生動的語言,清楚的條理,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從海底動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礦藏三方面介紹了海底的有關知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本文文質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結構相似,特別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圍繞中心句展開敍述,是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一些海底生物,瞭解一些海洋知識。

2.能力目標: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海底生物的特點,瞭解海洋知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的難點是: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教學課時:二課時。

三、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空器,教師應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從情景教學入手,先從形式到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再從內容到形式,使學生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最終獲得知識、情感和能力三豐收。本課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發出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錄象導入課文,教師又以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奧祕的興趣。

②動畫、聲音的及時展示,再現了課文的情景,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海底世界,對大自然的喜愛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採用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師生共讀第三自然段——獨立學習第四自然段的遷移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説明文“一找、二劃、三讀、四説”的閲讀方式。

②對於長句的教學採用了“讀範句——照句式寫分句——連起來變長句”的訓練方式。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和小結,讓學生明確並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的結合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閲讀是什麼一回事?是吸收。……寫作是什麼一回事?是表達。……閲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者是緊密聯繫,相輔相承的。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段練習,實現學寫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通過一找、二劃、三讀、四説,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後五句是圍繞第一句“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來寫的。然後再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這樣“就文取材”的説寫訓練,提高了閲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同時充分發揮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作文教學途徑。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導入激趣。

①“海”,組詞。

②你對海有什麼瞭解?

同學們的知識真豐富。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播放錄象)

今天就讓我們跟着課文《海底世界》一起去遊覽一番。

(二)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當海面上波濤洶湧的時候,海底……。再大的風浪,……。那麼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

②你從哪兒知道的?

③是的,海底是有聲音的,因為小動物們在……。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來解釋一下麼?你能用“竊竊私語”説一句話麼?

④讓我們帶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導讀)

⑤你為什麼讀得這麼小聲?

⑥其他同學你們也來試一試。自由朗讀這一句。指名朗讀。

⑦剛才同學們讀的這些,都是寫海底動物的什麼呀?找找看,有哪些模仿聲音的詞?

⑧句子的最後用上省略號,説明什麼?

⑨你猜一猜,海底動物還會發出哪些聲音,用“有的像……一樣……”的句式來説一説。

⑩請你把這些句子連成一段完整的話:“如果你用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三)師生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渡:多麼可愛的海底動物,你認識他們麼?

①觀察插圖,同座互相指一指你認識的海底生物。請同學上來介紹。

②那這些海底動物是怎樣活動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它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③默讀課文,用“——”畫出課文中介紹的海底動物。

④找出你喜歡的'動物,讀一讀介紹它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活動特點是什麼?(學生回答哪個動物,就出示哪個動物的動畫)

⑤這一自然段通過六種動物的活動方式説明了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

⑥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⑦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

⑧想一想你可以寫哪些人的方法。提示:醫務人員……老師……同學們……

⑨總結學習方法:找中心句——劃出圍繞中心句寫了哪幾個方面——讀句子——用自己的話説特點

(四)學生根據學習方法自學課文五自然段。

①學生自學

②集體交流,出示檢測題:

A中心句是( )。

B從( )和( )兩方面説明海底植物的差異很大。

C海底植物顏色的特點是( ),形態的特點是( )。

(五)師生共讀第五自然段

①海底不僅是一個景色奇異的動植物公園,更是一個天然寶庫。這裏藴藏着豐富的……

②學生可以自由補充自己知道的知識。

六、總結課文

海底有這麼多可愛的動物,美麗的植物,還有這麼豐富的礦物資源,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其實我們人類對海洋的瞭解還只是冰山一角,包括人們對宇宙的瞭解也是如此,大自然裏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小朋友去發現、去研究呢!

(七)板書設計

①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異閃閃發亮

竊竊私語 美麗的世界

動物 多

物產豐富 植物 奇

礦物 豐

這個板書出現在第二課時,幫助學生總體把握課文結構。

② 海底動物 的 活動特點

海蔘 爬行緩慢

梭子魚 遊動快速

烏賊、章魚 後退

貝類 自己不動

深水魚 會發光

這個對應式板書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形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明白如何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的第14課《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一、教材解讀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是一篇語言淺顯易懂,看似平淡卻含義深刻的童話故事。通過講述小駱駝因小紅馬嘲笑他難看而委屈,到沙漠裏親身體驗後,發現自己的駝峯、腳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認識到自己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故事,賦予我們這樣的道理:我們要辨證地看待事物,判斷事物的美醜,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對於自己,更要樹立起自信。課文富有情趣,寓動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童話故事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全文以對話敍述為主,條理清晰,圍繞“自豪”層層展開,步步深入,故事的情節發展與小駱駝的情感變化交織描寫,相得益彰,耐人尋味。因小紅馬的嘲笑,小駱駝感到很委屈,接着在媽媽帶其到沙漠走一趟時,由起初的擔憂到後來發現自己的駝峯、腳掌和睫毛都很有用,感到由衷的自豪。外表雖然不好看,但駝峯、腳掌和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卻是其它動物所不能比擬的,文中,駱駝媽媽正藉此,引導小駱駝通過沙漠之行,發現自己的用處,悟出:外表好不好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用處。使文章表面內容淺顯,卻又意味深長。

二、目標定位

課文中生動,富有情趣的故事情節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而課文中所描繪的沙漠景象畢竟離我們較遠,對沙漠的瞭解很少,有的也只是從電視畫面或課外書籍上了解到一些。據以上分析,基於對新課標教學要求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考慮,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以下四方面: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如:“鋪天蓋地”、“委屈”等,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藉對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懂得駱駝的駝峯、腳掌、眼毛在沙漠中的特殊用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感悟判斷事物的美醜,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

4、通過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掌握相關的動物常識。

其中,教學重點是:(1)感悟課文內容,知道駱駝的駝峯、腳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處。(2)充分理解小駱駝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是: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悟課文藴涵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三、教學流程:

如何讓三年級的學生通過這童趣橫生,扣人心絃的故事,去自然而然,比較到位地感悟文章賦予我們的深刻道理呢?根據文章及學生特點,創設與課文相匹配的'情境,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真正走進小駱駝的這個角色中,在步步推移的比一比,看一看,讀一讀,問一問等學習活動中,揣摩體會小駱駝的心路歷程,情感變化,從而在角色體驗中感悟:判斷事物的美醜,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主要預設了以下幾個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一:聯繫生活,緊扣題眼,理解“自豪”

1、創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你知道什麼是“自豪”嗎?你曾經為什麼事感到過自豪?

2、在此基礎上,過渡: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跟“自豪”有關係,板書課題:我應該感到自豪。此時此刻,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我”指誰?因為什麼事而感到自豪?為什麼説“應該”、“才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這一環節首先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理解“自豪”,再對課題提出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呈現出最佳的學習狀態。)

學習活動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初識“自豪”

1、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散”;結合課文,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如:“鋪天蓋地”、“委屈”等。

2、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此過程中,對於文中難讀的長句子相機指導學生讀準、讀通,注意停頓等,如本文中的第一段,從而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隨後,再組織學生通過相互交流,瞭解課題中的“我”是指小駱駝,小駱駝為自己的駝峯、腳掌、眼毛在沙漠裏有特殊用處而感到自豪。

(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正音和辨析字形,初步理解生字詞的意思,並能讀順讀懂課文,為後面的精讀課文作好鋪墊。)

接下來,我着重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也就是)

學習活動三:入情入境,角色體驗,感悟“自豪”

第一步:外表比較,體驗“委屈”

1、創設這樣的情境:一天,小駱駝在小溪邊照“鏡子”,小紅馬看見了(點擊課件,書上插圖),小紅馬對小駱駝説了什麼嗎?

出示填空:你的(腳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長着(兩層眼毛),背上還有(兩個肉疙瘩),多難看呀!

(1)引導學生看圖,瞭解小駱駝腳掌、眼睫毛和駝峯不美的外形特點。

(2)觀察小紅馬的神態,抓住“噴着響鼻”看出小紅馬看不起小駱駝。

2、想象:假如你是小駱駝,對小紅馬的嘲笑,你會想些什麼呢?

3、指導讀,讀出小紅馬“噴着響鼻”瞧不起的態度,嘲笑的語氣以及小駱駝委屈、自卑的內心。

4、聽了這些話,小駱駝十分委屈,於是它把這些話告訴了媽媽,駱駝媽媽是怎麼説的?指名讀,讀出疼愛的語氣。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朗讀對比、情景想象,快速地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由小紅馬的神情感悟小駱駝委屈、自卑的內心。這為學生後來的情感投入鋪設了橋樑。只有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領悟課文內容。)

過渡:正因為小紅馬説它難看,所以小駱駝覺得挺委屈的。於是,媽媽決定和小駱駝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第二步:沙漠之行,深感“自豪”

1、瞭解沙漠

(1)説到沙漠,你對沙漠瞭解多少,不妨説給大家聽聽……

(2)點擊課件——沙漠,讓我們來看看,沙漠到底是什麼樣的?

(3)在課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寫沙漠的句子和詞語,你能快速讀一讀後,把它找出來嗎?

(4)交流,點擊課件——沙漠詞語:茫茫的大沙漠 無邊無際的沙漠 沙子鬆散的沙漠 風沙鋪天蓋地的沙漠 (讀好這些詞語:大、無邊無際、風沙鋪天蓋地)

(5)我們説了沙漠,看了沙漠,讀了描寫沙漠的詞語,此時,大沙漠給你一個什麼印象?(沙漠廣大無邊,氣候乾燥,很少有綠色植物,沒有水流,風沙很大,還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裏行走,隨時有生命危險。)

(這一環節中,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巧妙的進行了融合,在看、讀、説等層層遞進的活動中,以朗讀做為語言積累的路徑,藉助課件媒介幫助學生感受沙漠的惡劣環境,建立對沙漠的瞭解,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小結並過渡:雖然沙漠裏的氣候如此乾燥,環境這麼惡劣,可小駱駝和它的媽媽還是愉快地結束了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駱駝還有了新的想法。

2、引導質疑

(1)點擊課件——最後一節

(2)讀讀這一節,思考一下,你特別想知道什麼?(交流篩選後點擊課件——2個問題 小駱駝的駝峯、腳掌、眼毛在沙漠裏各有什麼作用?小駱駝因為什麼事而深感自豪?)

〔這一環節中,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同樣重要。這裏,採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已緊緊扣住了學生的心絃。〕

3、走進沙漠

過渡:問題的答案就在3、4小節中,下面我們同桌兩人自己學習3、4自然段。先讀讀課文3、4節,看看哪對同桌完成地最快。

(1)交流前提示,你們可對其中最感興趣或最有把握的進行交流。

(2)學生交流,隨機出示:(點擊駱駝相應部位,出現文字)

A、駝峯:點擊課件:駝峯和文字

望着無邊無際的沙漠,小駱駝擔心地問媽媽:“再走下去,我們餓了怎麼辦呢?”媽媽説:“我們背上的那兩個肉疙瘩叫駝峯,裏面貯存着養料,足夠我們路上用的了。” (板書:貯存養料 )

同桌分角色讀,男女生讀(讀出小駱駝的擔心和媽媽的自豪)

B、腳掌:點擊課件:腳掌和文字

媽媽又指着腳下鬆散的沙子,對小駱駝説:“多虧我們的腳掌長得又大又厚,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裏怎麼拔得出來呢?”

比較句子: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裏怎麼拔得出來呢?

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就拔不出來了。

聯繫我們對沙漠的瞭解,你覺得哪句話更能表現這種情景呢?

誰能把這種語氣讀出來。抽讀、評讀、齊讀。

C、説話間,一陣風鋪天蓋地刮過來。媽媽讓小駱駝俯下身子,閉上鼻孔和眼睛。一會兒,風沙過去了,小駱駝的鼻孔和眼睛裏沒進一點沙子。

點擊課件——風聲,感受風鋪天蓋地。

想象當時的樣子,讀好這句話。板書:擋住風沙

D、師小結:原來看似難看的駝峯、腳掌、眼毛都有這麼大的作用啊!其實,駱駝在沙漠裏能馱人載物,是其他動物不能代替的,所以,這看似難看的駱駝,被人們稱為“沙漠之舟”。讓我們分角色朗讀3、4小節,再次體會駱駝駝峯、腳掌、眼毛的作用。

(這一環節中,扣住詞語、句子、甚至是標點符號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實語文雙基,交流分享重點學習駝峯、腳掌和睫毛的特點和作用,並通過層次朗讀,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讀,體會自豪之情。突破本課的學習重點。)

第三步:再扣課題,領悟道理

1、再次引讀第五自然段:沙漠之行結束了,小駱駝默默地想:我們的駝峯、腳掌和眼毛在沙漠裏有那麼大的用處,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呀!

2、直指課題,這裏以小駱駝的想法作為了題目,讓學生説説小駱駝因為什麼事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這一環節,將學生自己積累的知識轉換為比較簡潔的文字,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明白課題的意用意,並且是學生對整個學習內容有一個簡要回溯,為他們運用語言做好鋪墊。)

過渡:後來有一天,小駱駝又去溪邊照鏡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紅馬,小紅馬説:“瞧,你長得這麼難看,還照什麼鏡子?”如果你是小駱駝,你會怎麼説呢?讓學生進行續編。

第四步:拓展思維,發展語言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滲透:雖然外表不美,但是卻很有用,也是值得自豪的。

(這一環節,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説的慾望,鼓勵學生説自己積累的話,使學生能運用所學課本上的語言,進行表達説積累的話。在這樣的語言活動中學生語言就比較規範,言語質量就相應提高。進一步領悟深刻哲理,點名題意)

第四個學習活動:拓展表達,迴歸生活,強化“自豪”

1、其實,小駱駝值得自豪的地方還有很多。課件出示《沙漠之舟》這篇短文,引導學生讀一讀,再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選擇文章中的內容自由地説説駱駝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誰説得又多又準確。(比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們駱駝的嗅覺特別靈敏,能在3裏內辨察和感覺到遠處的水源;我感到自豪的是初生的小駱駝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隨其父母漫步沙漠。

2、駱駝有駱駝值得自豪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現在請你説説幾句話,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

(這一環節中,學生説自己想説的話,同時提升本課的主題,學生由駱駝的自豪引發到自己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它條理清楚,呈現文章的線條,簡單明瞭,突出文章重點,起到有條理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因此我設計這節課的板書是:

14、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腳掌(又大又厚)→防止陷沙

睫毛(雙層) →遮擋風沙

駝峯(肉疙瘩) →貯存養料

(委屈) (自豪)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5

一、 説教材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的一篇含蓄雋永的佳作。作者巧妙地設置懸念,先在讀者頭腦中埋下一個謎,以引起強烈的期待和追索,繼而謎底揭開,真相大白,使讀者從中獲得驚喜和教益。這篇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説"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恆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學習這篇課文,要繼續訓練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指導學生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阮恆無私奉獻的品格。

2、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複雜的心情。

二、 説教法

1、情境法。本課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師的語言,課文中的插圖,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本課分三步進行:

(1)披文入情,整體感知;

(2)精讀品味,體會感情;

(3)指導朗讀,陶冶情感。

2、扣題法。本課課題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説説"她"是誰?"我"是誰?為什麼要用人物的語言作課題?再簡單介紹小女孩、阮恆的情況,用二三句話説清楚這對朋友之間發生了什麼事?訓練學生審題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談話法。本課教學,多處採用談話法,導入新課時,為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通過談話營造緊張、危急的氣氛。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自學、討論後,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使學生對所理解的內容得到及時反饋,在談話中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活躍思維,發揮主動性。

三、 説學法

1、讀書方法的指導: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來學習課文。初讀課文,嘗試理解不懂的詞語,提出問題;細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思考理解,體會感情;最後想想學了這篇課文,在讀書方法上有什麼收穫。

2、思維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句段,由表及裏地深入領會語言文字的內在意藴。如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恆獻血時的感情變化時,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表示"哭"的詞,再辨析這些詞語的細微差別,討論:阮恆當時的心態怎樣?使學生明白:阮恆從啜泣到嗚咽再哭泣,可以看出阮恆在輸血過程中痛苦、緊張、恐懼的心態,可他沒有中斷輸血,而是在不斷地掩蓋自己,這正是他捨己為人,無私奉獻高尚品格的真實寫照。

3、遷移方法的指導:在指導學習第五自然段後,引導學生結合思考練習2的要求小結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辦法學習第九、十自然段。

四、説程序

(一)披文入情,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時,通過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課文中的"輸血迫在眉睫"的情景,喚起學生對小姑娘安危的關注之情。

2、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學生帶進故事情節,撥動學生的心絃。

3、默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讀中自悟,與作者產生共鳴。

4、引導學生緊扣課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掌握課文內容。

(二)精讀品味,體會情感

1、抓關鍵詞,瞭解危急。抓住"迫在眉睫"一詞,質疑、釋疑,瞭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臨的嚴峻情況,明白給小姑娘輸血是救命的關鍵,刻不容緩。

2、品詞析句,感受悲壯。

(1)決心獻血。以課後思考練習2為例,讓學生找出其小手的動作:顫抖——舉起——放下——舉起,從這一系列動作變化的語句中,引導學生感悟他獻與不獻思想鬥爭非常激烈,但為了救小姑娘,下定決心舉起手來,以自己的死去換取她的生。

(2)獻血時的表情、動作。採用以上的方法來學習,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哭"的詞,引導學生比較"啜泣"、"嗚咽"、"抽泣"這幾個詞的意思,提出問題:阮恆為什麼會這樣?他當時的心情怎樣?再劃出他不斷地掩蓋自己痛苦的動作,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討論,明白:他是在以頑強的意志戰勝害怕和恐懼,再大的痛苦也改變不了他救人的決心,他那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為朋友犧牲時的痛苦的高尚靈魂也越來越鮮亮感人。學生在品詞析句中,真切地感受這悲壯的氣概。

(3)解除"死亡"警報。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他,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好像沒事似的,這是為什麼?引導學生領會雖然輸血不會死,是虛驚,但他那純潔無瑕、願為朋友獻出一切的美好心靈卻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三)指導朗讀,陶治情感

1、把握環境特點讀。如指導讀面臨嚴峻的局面的句子時,語速要稍快,讀出緊張危急的氣氛。

2、把握感情基調讀。如"一陣沉默之後,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為表現孩子的思想鬥爭,"沉默"要讀得緩慢、輕聲;為強調精神緊張,讀"顫抖"的聲音稍帶發顫;"舉——放——舉"這三個動詞要讀出語速的變化(從慢到快),特別是最後"舉起來"語氣要堅定。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品味人物的心聲。

3、圖文對照情景交融讀。插圖與課文內容相輔相成,畫面向學生展現直觀的形象,讓學生圖文對照進行朗讀,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朗讀課文第九、十自然段,先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再圖文對照讀,強調重音、停頓、節奏、語調。體味其情感變化,使阮恆的心靈美自然而然滲入學生的心田,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田忌賽馬》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田忌賽馬》這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2500多年前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場。孫臏觀看了這次比賽,根據觀察分析,幫助田忌轉敗為勝的故事。表現了孫臏善於觀察、分析和過人的謀略。課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先寫賽馬起因,再寫賽馬的過程,最後講田忌取勝的原因。本文生動有趣,通俗易懂,思想教育內涵十分豐富,通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分析的科學思維方法。從編排的意圖看,作為第五組的首篇課文,起着舉一反三的示範作用,要求學生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課文訓練意圖,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把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①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②知道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③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

(3)情感目標: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4、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兩次賽馬時雙方出場順序的異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難點:

從田忌兩次賽馬一輸一贏的事情中,讓學生懂得要辦成事需對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5、課前準備:A、多媒體課件;B、學生準備六匹馬的模型

二、教學理念

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體現和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活動中學語文,使學生真正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新課標》的靈魂是“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自主感悟,有效地互動合作,積極地探究實踐。在研究、學習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氣,充滿活力。

三、説教法、學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採用自學討論法、讀中找依據法,其次還穿插質疑法、電教手段等,引導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課文,體會思想,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時間,師生、生生互動的空間。同時我還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挖掘課文教育的人文內涵。結合教法,我準備運用以下四種學法:自學討論法、質疑提問法、朗讀理解法、動手操作法。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介紹前景,導入新課

用談話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知道當時賽馬的基本規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學生質疑,引導探究

〔設疑引入,造成懸念,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3、播放《田忌賽馬》視頻,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供生動逼真、聲像同步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學生的情緒狀態很快進入故事情節,激發閲讀興趣。〕

〔讀中找依據法,訓練快速閲讀。〕

4、抓住重點段落精讀課文,探究“轉敗為勝”的原因。

這一環節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找到田忌轉敗為勝的原因。進入課文情景中想一想,擺一擺,做一做,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並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注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5、瞭解人物,知道孫臏獻計的根據

6、小結,啟發教育

7、佈置作業

請你以不同的身份(如大臣、百姓、兒子、父親等量齊觀給齊威五寫封短信。信中的內賓可以是獻賽馬良策,也可以是委婉的勸説批評等。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材理解:

《小珊迪》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愛丁堡的故事:賣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為了歸還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被一輛馬車軋斷了雙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館給先生還錢,臨時前掛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後的生活。那位買火柴的先生被感動了,答應小珊迪永遠照顧他的弟弟。小珊迪懷着感激死了。

全文語言平實,卻閃現着作者對小珊迪的無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誠信的精神光輝。《小珊迪》一課講述的故事年代久遠,並且遠離學生的現實生活。人教社選擇這一課大概並不是想通過它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畢竟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太遙遠了。那麼它的現實意義何在?我想,這篇課文打動我們的不是文章的語言和寫法,而是小珊迪貧困的處境、是小珊迪為生計而乞求叫賣的形象、是小珊迪人窮志不窮的骨氣、是小珊迪誠實守信的高尚品質。而這正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做人的品質,也正是本文獨特的人文價值之所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敍述的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悟和交流,培養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標: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帶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悟情。重點落實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繼續學習課文,瞭解敍述順序,並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變化深入到語言文字中去研讀,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本設計為第一課時教案)

3、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激發學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從中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

創新點:在小珊迪受傷,七個便士不知去向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

二、説教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為四部分“談話導入____整體感知____研讀悟情____小結全文”

(具體見教案)

三、説教法和學法

遵循我校的十六字教學原則,即“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協商、交流評價”,從整體感知課文入手,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怡情。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朗讀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在琅琅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與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書聲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還能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

在我校的十六字教學原則中有一條是“主動探究”。具有探究品質,是創新型人才的.本質特徵之一。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是教育創新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語文,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語,其學習有着深厚的探究基礎和廣闊的實踐空間。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同。在語文教學中,一句話該怎麼讀,一個詞語是什麼意思等等,都在探究之內。現在,我就以《小珊迪》一課為例談談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嘗試。

探究性學習的本質是師生之間形成這樣一種特定關係: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並由此誘導學生做出探究的反應,發展有益於探究活動進行的情感氛圍,為學生提供契機。學生通過探究性思考,達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的目的。

本課的教學以“你彷彿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小珊迪?”為探究點,以這一個大問題板塊的學習直接而高效地與文本對話,落實探究過程。又以“你想研究哪一方面?找出課文最打動你心靈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地探究活動,學生在這一探究活動中,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激發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精神的內核。情感是文章的靈魂。體驗作者的情感,品賞、運用作者表情達意的語言,是提高學生言語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精神的需要。我在《小珊迪》一課的教學中,緊緊抓住情感這條主線,通過動情的朗讀,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知,把言語對象轉換成鮮活的形象。採用生生互讀,師生互讀等各種形式,以期引起認知的共識、情感的共鳴、心靈的共振。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是想通過紮紮實實的讀書,深深切切的感受,讓可憐、善良、誠實、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學生心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輔相成,相映生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的確,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它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為基礎,它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發揮語文育人的個性特色。探究性學習畢竟是一種學習方式,然而,語文課畢竟姓“語”,我們語文老師應把培養學生豐富的語感,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己任。

語文教學中提倡學生探究性學習,我認為聽説讀寫還應該有機結合,紮實訓練。

四、説媒體運用:

本節課採用電教手段,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自學生字情況,用幻燈的形式導入新課,配上音樂,以起到渲染氣氛、創設情境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小珊迪》一課的設想及探究性學習的一點粗淺的認識,有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8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語文第六冊最後一課《剪枝的學問》。

這是一篇記敍文,文章按事變生長的次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迷惑——半信半疑——又驚又喜”的生理變革為線索,以輕鬆生動的筆調娓娓到來。末了,“我”的感悟寫得藴藉蔚籍,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二、計劃理念和目的: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計劃時我以情為基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語文的緊張特點是“情”,注意情緒體驗是閲讀教學的根本要求。本課教學從情入手變更學生的生存履歷,在老師全情緒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情緒的閘門。本筆墨裏行間藴涵着作者富厚的情緒。引導學生聯合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生理變革知道“淘汰”是為了“增長”的原理。以悟為強音,加深學生認知的深度。當代教育生理學研究評釋,感悟能直接作用於學生的課堂舉動,並影響和轉變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學中老師通過筆墨信息“滿懷好奇”、“一臉迷惑”、“半信半疑”、“又驚又喜”等讓學生從材猜中去吸收、發掘、內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明白出筆墨的寄義,咀嚼出字裏行間的意境。為此,我訂定了如下目的: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捉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根本讀懂課文內容,相識剪枝是為了來年能勞績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確“淘汰”是為了“增長”的原理。能構造語言,把本身的感悟表達出來。

三、設計特色:

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閲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鑑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閲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意圖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學文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1、複習導入,探究學文

課文中的“我”三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誰能告訴我小作者三次走進桃園都看到了什麼?指名説後板書:冬剪枝春開花夏結桃這個環節設計鞏固了課文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按照學生的意願來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

讓孩子們帶着“對這三次進桃園哪一次最感興趣,就去讀一讀,並想一想,為什麼最感興趣?”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着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體展示了“紅雲片片的桃園”,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第———次去桃園,因為———”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説完整通順的話。

教師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學效果就會越好,通過啟發引導學生既感到老師的問題簡單,又感到新鮮有趣,這一環節巧妙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輕鬆、和諧的課堂教學的氛圍,這樣一方法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為師生互動、為下一步的朗讀作好了鋪墊。

2、讀讀説説三進桃園,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園看到的情景,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後呼應,依次展開,有機地拓寬知識面。通過學生練讀、指名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點評。指導讀好“我”的話:“王大伯您怎麼啦?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為孩子搭建一個展示朗讀的舞台,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麼枝條?(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剪掉的是粗壯的而且不結果實的枝條。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語文是讀出來的。”這裏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同時讀、思、議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讀書中達到目標。

引導讀好王大伯的話,這裏存眷弱勢羣體:我要找誰人這堂課沒舉過手的學生答覆。豈非只要是粗壯的枝條就都要剪失嗎?從王大伯的話中你知道了什麼?生再讀課文全班交換。同硯們憑據課文內容小組討論: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麼呢?互助學習,生生、師生互動是新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本關鍵給學生提供互助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換中學習既加強了互助意識又增長了情緒相同,同時使他們能自動思索,大膽表達,善於諦聽,共享結果。

我接着提問:聽了王大伯的話,我將信將疑,我相信什麼?懷疑什麼?他憑什麼就相信呢?教師的追問使得學生再次聯繫文本。

王大伯説的話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必須要驗證驗證就一起走進夏季桃園。自由讀課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園變成什麼樣了?當小作者看到這一切是又驚又喜,他為什麼會吃驚呢?

4、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在學生了解小作者三個季節都在關注着王大伯的桃園,從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驚又喜終於相信了王大伯的話以後,請學生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讀,再次感受。

通讀了課文,聽了王大伯的話,你有什麼感受?想説的,想做的都可以談。我設計這一環節,意在昇華情感,使學生內心感悟得到深層次的內化,真正做到“課已畢,趣猶存”。

5、總結昇華

生存中有許多的學問,我盼望各人做生存中的故意人,到處把穩生存,用一雙善於發明的眼睛去視察,善於思索的頭腦去探索,你肯定能成為生存中有學問的人。這一關鍵報告學生從社會生存中學語文,樹立大語文觀,勉勵學生從講義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體驗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索我從王大伯話裏悟出了什麼原理?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接洽自身現實説説“淘汰”是為了“增長”原理,這樣操縱旨在讓學生更深刻地明白“多”不願定比“少”好,是對他們課內知識的延伸,也是為了滿意孩子無窮的求知慾,更好地引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末了,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用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接洽現實説説“淘汰”是為了“增長”這個原理。

在開放的、自主的運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本領和動手本領,造就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存的情緒。

三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 千里躍進大別山》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解放戰爭中的一個戰 例:1946年6月,反動派背信棄義,大舉進攻解放區。在蔣匪軍的瘋狂進攻面前,黨中央先是採取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歷經一年,殲敵一百一十餘萬,基本上遏制了軍隊的全面進攻。1947年6月,黨中央決定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指示,劉伯承司令員、政委率領大軍渡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開闢大別山根據地,從而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本文着重講了1947年8月24日夜,劉鄧大軍的先頭部隊強渡黃河,勝利躍進大別山,以他們的“英勇頑強”證實了“狹路相逢勇者勝”。

根據課文的實際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等,我設計瞭如下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16個生字,辨析形近字“遵。尊”,“拖、託”,“渡、度”,“揭、渴、喝”,掌握多音字“劃”,理解“躍進、叮囑”等詞的意思,能用“佈置”、“叮囑”造句。

2.用“分層的方法”學習重點段落,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解“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含義,體會比喻句的好處,並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劉鄧大軍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精神和昂揚鬥志。

教學中,我“用分層的方法學習自然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定為教學的重點。將“運用文中的事實理解‘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意思”作為全文的難點,進行突破。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因此既要體現教師的“精講”,同時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憑藉教者的精講,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基本功。因此,在講課時,教者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真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準備採用“圖表演示法”幫助學生分析當時形勢;用“指導分層的方法”理清課文脈絡;用“感情朗讀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語言表達能力。

2.學法:根據課文的內容要求,我準備讓學生用“看看、讀讀、想想、説説”的方法學習本課。先讓學生觀察敵我雙方形勢表,分析敵我形勢,初步感知;然後讓學生通過粗讀、熟讀、有感情地朗讀來弄清課文主要內容;接着讓學生認真思考,理解劉鄧大軍的`革命精神;最後讓學生複述故事,體會並再現劉鄧大軍的英勇、頑強、善戰。在“看看、讀讀、想想、説説”的過程中,要着重抓住重點段落,讓學生通過實踐,進一步加深認識,提高能力,逐步養成“注意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良好讀書習慣。

三、説教學程序

根據講讀課文的實際要求,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五步。

1。故事揭題,激發興趣。

開始上課,我精心設計導語,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在我們的頭腦中有許許多多革命志士英勇殺敵、奮不顧身的英雄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故事。”接着板書課題,口述課文大意。

2.整體感知,掌握字詞。

這個程序我準備分四步進行,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勾出不懂的字詞,並利用字典等工具書, 結合課文自學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句,實在不理解的作上記號,準備舉手質疑;然後教者出示提綱,讓學生根據提綱給課文分段;接着引導學生用三五句話簡單地概括課文的大體內容;最後通過提問檢測瞭解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3.出示圖表,分析形勢。

教學時教者先簡單介紹故事發生時的社會背景:1947年,解放戰爭開始第二年,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劉鄧大軍渡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開闢了大別山根據地,這一行動,揭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序幕;接着出示作戰雙方地形、兵力情況對照表,瞭解大別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從戰略意義上分析當時的險惡處境:①對陣形勢:前有強敵,後有追兵,而且追兵距我軍五六十里,僅一日路程。③對陣兵力:敵人在汝河南岸佈置了幾十里長的防線,後面的追兵就有三個師的兵力,而我軍只有一個旅的兵力,敵我兵力相差懸殊。③對陣的條件對我軍極為不利,汝河水流湍急,北岸的船隻被敵人統統拖走了或砸毀了;最後聯繫當時主客觀的極不利條件,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狹路相逢的情景,為學習後文做好鋪墊。

4.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課文中“強渡汝河,取得勝利”是全文的重點,教學時分以下幾步進行:①讓學生聽音,思考第八小節的6句話都講了什麼?如何給這一段分層?②讓學生説説:劉鄧大軍是怎樣殺出一條血路躍進大別山的?在這兒講解時先讓學生説出課文中描寫戰爭激烈的句子;然後讓學生動手劃出兩個最能表現劉鄧大軍勇猛無敵的句子(即比喻句),將它們換用平鋪直敍的句子進行表述,然後比較體會比喻句的好處;最後讓學生説: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的重要意義,理解“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像一把鋼刀插進了敵人的心臟”。③讓學生思考我軍取勝的最關鍵原因是什麼?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分別找出“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句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出現在哪兒?再聯繫課文內容體會“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具體含義。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戰士們的勇敢頑強、奮不顧身、不怕犧牲。

5.聯繫板書,深化感知。

學習完重點段後,教師根據板書,引導學生重温課文內容,並要求學生説説文中劉鄧大軍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並談談自己的體會。最後要求學生根據板書內容複述全文,深化感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