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説課稿10篇

來源:文書谷 3.11K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説課稿10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

江蘇教育出版社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88—90頁的內容。

2、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認識整萬數的基礎上,教學由若干個萬和若干個一組成的數。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這些大數目的意義,掌握它們的組成及讀寫方法,並更好地感受這些數的價值。教材用計數器分別呈現了萬級和個級都不含0的、萬級和個級末尾都含0的、萬級和個級中間含0的三個數,教學對由若干個萬和若干個一組成的數的認識和讀寫方法。

3、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認識整萬數的基礎上,認識含有個級和萬級的數,掌握它們的組成及讀、寫法。

2、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到大數目在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更好地感受這些數的數值,增強應用意識。

3、進一步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組成及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

萬級和個級中間、末尾都有0的數的讀法、寫法。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的數字卡片,一張數位順序表,小信封

二、説教法

1、在教學思想上,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

2、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法、遊戲法、動手操作、引探等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掌握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組成及讀寫方法。

三、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過程中掌握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組成及讀寫方法。

四、説教學程序

(一)、複習,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整萬數,今天我們來認識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板書課題:認識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

2、複習千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分級方法。

出示數位順序表,貼在黑板上,問:這是一張什麼表?(數位順序表)

……

萬級

個級

……

千萬位

百萬位

十萬位

萬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個位

哪些同學能閉着眼睛把我們學過的數位有順序地説出來呢?(學生背)

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是如何分級的?(四位一級,分為個級和萬級。)

3、誰能把這個數準確地讀一讀?

第1個數(34000000):指名學生起來讀,並提問:你讀得又對又快,你讀數時有什麼好方法嗎?(引導學生説出:可以用虛線分級;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按照個級的讀法來讀,加個“萬”字;末尾的零不讀出來。)

第2個數(80050000):同桌之間相互讀,再指名讀。

(指出:中間連續有兩個零,只讀一個零。)

第3個數(57960000):齊讀。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談話:接下來,老師想和大家來做一個遊戲,好嗎?我這裏有一個盒子,裏面藏着一些數字卡片。現在,老師把這個數個級上的“0”拿走,請一位同學上來抽四個數字,與前面萬級上的四個數字組成一個新的數考考大家,誰願意?(盒子裏不出現“0”。)

1、教學認、讀、寫不含0的數。

操作:指名1位學生上來抽出4張數字卡片,放在數位表上(個級上),從個位放起。

(1)提問:

教師板書這個數,問:這個數的萬級上是多少?個級上是多少?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

(2)你能讀出這個數嗎?指名讀,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讀的?

(先分級,然後按數位順序一級一級讀,萬級後加讀“萬”。)

(3)全班一起讀一遍,然後在練習本上寫一寫這個數。

(4)還想再來抽一次嗎?拿出口袋裏的8個數字,指名進行第二次的抽數字卡片遊戲。

你們會讀這個數嗎?和你的同桌一起小聲讀一讀。

(5)指名讀,並説説這個數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

師生一起把這個數寫下來。

2、教學認、讀含0的數

師:剛才大家抽卡片的積極性這麼高,看得老師的心也癢癢的。這次願意把機會給老師嗎?

教師悄悄地把多個“0”放進盒子,抽取數字卡片。(各級末尾有零的.數,如:9308000)

(1)板書這個數,提問:這個數可以分為幾級?每級上的數各是多少?

這個數是由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組成的?

你會讀給大家聽一聽嗎?

(2)讀一讀,寫一寫。

多指定幾名學生讀一讀,並提問:你是怎樣讀的?

提問:老師抽了這麼多的零,你們怎麼一個都沒有讀出來啊?

根據學生回答小結並在這個數下板書: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學生把這個數寫下來。

(3)交換數字卡片的“0”的位置。(如:9038000)

板書這個數,指名讀並説説讀的方法,強調中間有零要讀出來。(板書:要讀)

學生把這個數寫下來。

(4)再次交換數字卡片的“0”的位置。(如:9030080)

把這個數寫下來,和同桌讀一讀。指名讀並説説讀的方法,強調中間連續有兩個零隻要讀一個零。(板書:只讀一個零)

3、讓學生上來操作,再次抽取數字卡片

(1)請你仔細觀察這個數,想一想這個數有多少個“萬”和多少個“一”?請你自己輕輕的讀一讀,並寫一寫。

(2)交流:指名讀,説説你是怎樣讀的?這裏的零又該怎樣讀呢?

4、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幾個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在讀時要注意什麼呢?請你和你的同桌相互説説。

指名回答,總結讀法:

讀數時先讀萬級上的數,再讀個級上的數;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三)、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師:剛剛我們學會了讀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方法,那你們會寫數嗎?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題:

課件出示相關商品圖片及價錢,學生獨立填寫在書上,四名學生各寫一個數在小卡片上,寫完後集體校對。

一萬三千八百元

13800

三十五萬六千元

3560000

二十萬八千八百元

288800

一萬零六百元

10600

2、師:老師還了解到了20xx年江蘇省在校人數的信息,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多媒體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題:20xx年在校的大學生有八十五萬九千七百人,中學生有四百九十五萬三千六百人,國小生有五百七十九萬三千九百人。

問:這裏的三個數都比較大,你能正確地寫出來嗎?寫在自己的本子上。

(指名學生寫在小卡片上,其餘的寫在自備本上。)

3、師:老師還收集到我們身邊的一些信息,我們也一起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張家港的圖片及相關信息,學生自由輕聲讀,再指名讀一讀紅色的數。

(1)張家港市的總面積是999平方公里,人口共計950900人。我市目前只生育一個孩子的家庭已達到173146户。

(2)萬紅國小佔地總面積為18668平方米,綠化面積為7378平方米。最近,學校投資191772元,為全體教師和班級更換了新電腦。

4、動手操作。(思考題)

拿出小信封中的數字卡片:4個“8”和4個“0”,聽老師的要求,擺一擺數字卡片,再讀一讀:

(1)一個“零”都不讀出來的8位數;

88808000

88880000

88008800

80008880

(2)只讀出一個“零”的8位數;

80888000

88008008

88088000

(3)讀出兩個“零”的8位數;

80088008

88000808

(4)讀出三個“零”的8位數。

80080808

80800808

每個題目先讓學生獨立擺,再指名上黑板擺一擺,讀一讀,只要求學生能擺出其中的兩種就可以了。

5、抽獎小遊戲。

師:同學們,你們參加過搖獎嗎?(課件出示一個不斷滾動的計數器)在每個信封的背後有一個數,這個數就是你的搖獎號碼。這裏的號碼在不斷滾動,你們説停,老師就讓它停,如果誰的號碼與電腦上的數一樣,説明你中獎了。只要你能正確地讀出這個數,就會得到老師的獎品。

第1次:教師抽獎。

第2次:學生上來操作,他們自己喊“開始與停”。

…………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本文作者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裏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綽約。除了感受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這首詩前兩節重在描摹白樺的外在形象,後兩節重在表現白樺的內在氣質。為了突出白樺的形象氣質,作者從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畫,或側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鮮明、生動。

詩歌採用四行一節的形式,各節偶句押韻,全詩押通韻,讀來音韻迴環和諧,如一首歡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裏行間充溢着對白樺由衷的喜愛、讚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這種歡快之情增加了幾分深沉。

二、説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繡、瀟”等8個生字,會寫本課“樺、塗”等11個生字,學會本課新詞、生字詞,瞭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4.瞭解現代詩的特點。

5.通過閲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重難點

1.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及詩人的情感。

2.瞭解現代詩的特點,學習現代詩。

三、説教法

圍繞“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細讀詩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藉助幾個短語描述這棵白樺,説説白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深入理解詩歌。

在學生理解、感悟了詩歌內容之後,我還注意“總結區別現代詩、古詩的區別,總結現代詩的特點。”這一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和評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介紹作者

1.上節課,我們欣賞了艾青的《綠》,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下葉賽寧的《白樺》。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白樺》)

3.簡介作者

(二)品讀詩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讀詩歌,並邊讀邊想象:

(1)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什麼畫面?

(2)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3)體會到作者什麼情感?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班上交流,師相機引導:

4.讀一讀,選擇以下幾個短語描述這棵白樺,説説白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潔白的流蘇 姍姍來遲的朝霞 燦燦的金暉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皚皚的樹枝 銀色的光華

(三)再讀課文,總結特點

1.學習飽含感情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有什麼新的發現?你發現現代詩與古詩的區別是什麼?

3.詩歌有什麼特點?

(四)課後練筆,延續感情

1.你知道哪些與植物有關的詩歌,説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

梨樹(希爾達·杜利特爾)

銀色的塵霧

從地面升起

我的手夠不着

你升得那麼高

哦,白銀

我手夠不着

你花團錦簇向着我們

沒別的花能開出

如此堅挺純白的花瓣

沒別的花能從如此罕見的白銀

再分離出白銀

哦,潔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團

怒放在枝頭

用你紫色的心

帶來夏天,帶來成熟的果實

2.師:試着當一回小詩人,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寫的時候注意分行。寫完後,和大家分享。

3.同學們,學習新詩,我們分享了白樺的美,領略了白樺高潔的品格,體會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五)説板書設計

白樺

看到:披銀霜,綻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熱愛之情

新詩:高度概括抒情言志

豐富的想象具有音樂美

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識字的小祕密》是“讀課文趣味識字”的第二課,課文學的是形聲字的造字規律。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瞭解形聲字“聲旁多表音,形旁多表義”的特點,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課文內容共三首兒歌,第一首寫了一組帶有“堯”字的形聲字;第二首揭示了形聲字的規律;第三首寫3個帶有門字框的形聲字。

説目標:

根據課文內容以及《國小語文低年級各階段學習目標》我制訂了三方面的教學目標。(詳見教學設計)

説策略:

圍繞已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兩大教學板塊:情景引入以及學習課文。在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採用不同的方式分步學習三首兒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發現規律的基礎上,總結學習形聲字的規律,最後進行拓展鞏固。

一、設置情景,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

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得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於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因此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是至關重要的。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總處於一種凌駕於學生之上的特殊位置,這無疑會壓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只有放下架子,親近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實踐證明,在這種氣氛下進行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教師在課堂最初設置了一個自己作為漢字國使者來訪的情景,模仿小海獺的語氣轉述國王口令,在稱讚學生識字能力提高,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將自己完全融入了學生之中。此時,教師已不再是教師,而是作為一名孩子的夥伴和引領者,和他們共同踏上了尋找識字小祕密的道路。在整堂課中,小海獺貫徹始終,沒有一個命令或要求是以教師的身份所發佈的,而是藉由小海獺之口提出要求,讓學生在快樂的探究之中輕鬆地發現形聲字的規律。

二、自主探究,引導學生髮現識字規律

傳統教學往往採取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識字教學也同樣如此:教師先出示某個字,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字是形聲字,形聲字的規律是······這樣,學生就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即使當時記住了,也很容易遺忘,因為他並沒有經過主觀的努力。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所獲得的知識才會印象深刻。“授之以魚,只供他餐;授之以漁,終生受益”。因此,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去尋找識字的規律和方法,先扶後放,讓他們自己找,自己想,自己説。通過他們自己觀察、討論、思考去獲得結論,教師再進行歸類總結。這種理解性地記憶,方便學生的運用,遠甚於單純機械性地記憶。

因此在這一課中,教師並不直接揭示形聲字的規律,而是讓學生在第一首兒歌中找出相似的'兄弟們,然後想一想他們相同在哪?不同在哪裏?再引導他們發現漢字中的部首都代表不同的意思。這時,教師也沒有直接把形聲字的規律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趁勢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首兒歌,讀一讀之後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在學生找出形聲字的規律之後再讓他們在第三首兒歌中找出形聲字説説哪部分表聲,哪部分表形。相信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對於形聲字規律的理解、掌握和運用都應當不成問題了。

三、穿插遊戲,進行趣味識字

孩子在遊戲中總是非常積極的,歡樂的。高爾基説:“兒童通過遊戲,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地去認識周圍的世界。”教學中,遊戲作為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鬆弛歡快的環境,讓孩子們簡單、容易地認識了每一個字,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慾望,識字的熱情高漲,識字的效果達到空前。

在《識字的小祕密》中就是採用了“叫名遊戲”以及“比比誰的眼睛亮” 兩個遊戲對課文中所學的生字進行了階段性鞏固。

另外,結合本課課文的特點還可採用一些趣味化的識字方式。例如

猜謎法:口進門是什麼?心進門是什麼等。

編順口溜,在課堂上編一些兒歌順口溜幫助學生識記生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同這篇課文就是以兒歌的形式出現,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易學易記。 模仿課文的形式可以讓學生也來為形聲字編編順口溜。例如“麗人留倩影,日出天氣晴”等,通過琅琅上口的順口溜,學生識字、辨字、記字,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方法多樣,幫助學生輕鬆識字

在備課時,教師已有意識地對這篇課文中的生字進行歸類分析,考慮結合哪一部分的語言環境進行教學,考慮哪幾個生字可進行歸類教學,考慮不同的生字分別該採用何種方法進行教學。本課重點在於學習形聲字的規律,在生字中,形聲字也佔了大部分,於是教師就將“澆、燒、饒、撓、翹、曉、”這6個字結合第一首兒歌進行第一部分的生字教學。讓學生在會讀的基礎上尋找形聲字的規律。考慮到“豐”和“富”的構詞率較高,可採用組詞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容、易”兩字作為第三部分的生字教學,結合“困難”這個反義詞,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進行自由識記。如此一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得枯燥的識字教學不再那麼單調那麼艱難。

五、識寫結合,提高寫字質量

寫字是國小生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在認知的基礎上教會學生會寫字,寫好字。一年級教寫漢字,教師要逐筆領寫,讓學生看清楚漢字的肩胛結構,在田字格中的起筆、落筆以及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使學生一筆不苟地先描寫,再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規範的漢字。一定使學生養成寫規範漢字的習慣。

《識字的小祕密》就是在一個“叫名遊戲”對門字框的字進行拓展鞏固之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寫好帶有“門字框”這一類型的字。

説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稱象》是一個民間方為流傳的歷史故事。活動通過對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的介紹以及與大官們方法的對比,表現了曹衝愛動腦筋,善於觀察,富於聯想的品質。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語言通俗易懂,讓幼兒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內容。本故事主要是讓幼兒瞭解古代的人很會動腦筋,知道他們是怎麼稱象,同時通過故事來培養幼兒善於動腦,勤於觀察的好品質。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建立在幼兒已經瞭解量的守恆的原理上,而讓幼兒知道通過量的守恆的原理,我們可以進行量的替換。這對大班幼兒來説太抽象了,也相對來説較難,因此我把這個故事分成兩課時來上,第一課時主要讓幼兒瞭解量的守恆的原理。而第二課時是在幼兒已經初步瞭解量的守恆的原理的基礎上,讓幼兒有表情地、生動地複述故事,從而來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先來説説第一課時吧,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幼兒瞭解量的守恆的原理中的量的替換,因此,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及難點就是讓幼兒知道曹衝是怎麼稱象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特制定目標如下:

1、理解故事中曹衝稱象的好方法,初步瞭解量的守恆原理。

2、培養幼兒善於動腦,勤於觀察的好品質。

環節分析:

1、談話導入。

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來説説要想知道一樣東西的重量,你會怎麼辦?這一環節不僅可以引出下一環節的故事,還可以為解決難點做好鋪墊。

2、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對故事的內容有個大概的瞭解。同時知道古時候的.人,要想稱一頭大象是那麼難的,那他們是怎麼稱的,這樣的方法行嗎,為什麼不行。讓幼兒對大官們的方法和曹衝的方法做個比較,這可以發展幼兒的比較性思維。

3、欣賞曹衝稱象那一段,重點理解曹衝利用量的替換原理來稱大象。

這一環節是突破重難點的環節,幼兒的思維比較直觀形象,單單就是聽故事,幼兒是很難真正理解的,更何況是那麼抽象的守恆原理。而課件比較形象直觀,利用課件讓幼兒能形象的知道曹衝稱象的步驟,欣賞課件後,幼兒對於稱象的步驟是知道了,但對替換了是否就一樣重呢?還是朦朦朧朧的,這就需要實驗演示操作了,讓實驗去驗證這個原理。讓幼兒進一步去了解守恆的原理。其實這個環節也是落實這兩個目標的環節。

4、再次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在幼兒對曹衝稱象的辦法有了初步瞭解的基礎上再來欣賞故事,達到真正理解故事的目的。

5、結合現在實際情況,發散幼兒的思維。

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當時的情況和現代社會兩個方面進行思考。激發了幼兒積極參與,大膽想象,鼓勵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同時也讓幼兒進一步體會曹衝的聰慧,激發幼兒積極動腦的好習慣。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紙船和風箏》是本冊入選的新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有關友誼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着問候,帶着祝福,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可是,就因為一件小事的爭吵,象徵着友誼的紙船和風箏不見了,兩個小夥伴也陷入失去友誼的痛苦中。最後,他們終於鼓起勇氣,再次向對方伸出了友誼之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重新找回了這一段真摯的友情。

整篇課文以“情”為主線,表現了松鼠和小熊相好時的快樂,鬧彆扭時的難過、失落,以及雲開霧散時的興奮、激動。把真摯的友情在字裏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是學生體驗情感、訓練語感的一篇優秀文本材料。根據二年級語文閲讀教學階段目標以及本篇文本的特點,本節課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1、感情朗讀課文,在朗讀感悟中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2、讀中體驗情感,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受到情感的薰陶,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二、説教法、學法: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應重視情感體驗,在朗讀感悟文學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形成良好的語感。”而本篇課文的動人之處恰恰就在字裏行間藴含的真情。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對二年級的孩子,要讓他們感悟小夥伴失去友誼時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方式和感人場面,還是有難度的。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以及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嘗試採用體驗教學的`方式,通過“批文入情,朗讀感悟”,讓學生自主感悟體驗,達到體驗情感,形成語感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中,教師始終是學生體驗活動的一個組織者,一個促進者和一個平等對話者。

三、教學程序:分為三部分:

(一)複習生字,談話引入新課。上課伊始,通過小松鼠送來紙船和祝福創設情境,既複習了生字,同時,又使學生體驗受到禮物和祝福的快樂,為後面的學習做好情感的鋪墊,自然地引入新課的學習。

(二)入情入境,朗讀感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體會文章字裏行間藴含的真情,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的具體教學策略是這樣的:

1、 保證充分的閲讀。“批文入情”的過程,就是深入閲讀,充分思考,逐步領悟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學生獨特的感悟,豐富的體驗才會源源不斷地生成。因此,這一部分的學習中,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去品味、去感悟。例如,在學習1-6小段時,讓學生通過自讀感悟、小組交流朗讀、配樂齊讀等多種讀書方式,讓學生在反覆的讀書中生成自己的體驗,體會小熊和松鼠相好時的快樂。

2、 營造體驗的情境。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動,要讓學生體驗松鼠和小熊快樂,失落,痛苦的情感,引發學生相應的體驗,就要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進入角色。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通過多種途徑創設情境:如,繪製圖片,畫簡筆畫、展播課件,配樂朗讀渲染氣氛,教師語言的描述等。

(三)聯繫實際,遷移運用。對整篇課文的朗讀感悟之後,老師讀一封來信,引導學生給信中的小夥伴回信的同時,運用本課對友誼的感悟和體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更加深對友誼的理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説課稿 篇6

【説教學內容】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41頁的內容。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運算過程時,是從數的組成角度去理解這些簡單的加減口算,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的認識,鞏固100以內數的組成,同時也為後面正式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做準備。教材通過看圖解決問題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並説出各部分的名稱和想法,最後通過練習鞏固算法。

【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初步瞭解加法交換律。

(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用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研究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運算方法的過程,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數學,體驗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用數學的樂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計算方法,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自主探究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習慣。

【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能夠正確地比較迅速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難點:理解算式的含義、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突破方法:討論交流與實踐操作想結合的方法。

【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圖,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材料,以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我主要採用創設小明買牛奶的情境、然後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體會算法多樣化,在進行計算時,我在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計算的方法,一方面使計算有理有據,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教材安排這些計算以加深對數的認識的意圖。幫助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初步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説教學過程】

1.在複習上利用小棒演示覆習數的組成,為下面學習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進行必要的鋪墊。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情境圖出示,讓學生仔細觀察、説説圖中看到什麼?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啟發學生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尤其是通過擺一擺,從具體的實物中抽象出計算方法,(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問一共買了多少個?問花了多少錢?剩下多少了?)然後教師選擇30+3和32-2,這兩道算式作例題討論計算方法,把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這個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從圖中收集信息和組織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對於例題中30+2=32和32-2=30這兩道算式,我採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自己探索算法(學生可能出現的算法:(1)30+2也就是把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32-2就是從3個十合2個一里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

(2)還可能出現列數數的算法,對於這種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揚,還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數的組成上來)。再讓同桌討論交流算法,得出算理。讓學生體會算法多樣化。在學生交流計算方法時,有的學生可能還是藉助學具,有的不是從數的組成的角度説計算過程,在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圖意,引導學生理解算理,啟發學生結合圖意從數的組成角度來解釋。然後讓學生獨立解決“試一試”中的兩道題,培養他們的遷移學習能力。(這個環節主要使學生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把認知的過程還給學生,實現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3.在練習的設計上,我採用了邊教學邊練習的方法,通過練習鞏固今天的新知。

4.組織好練習、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練習要講究練習方式,講究實效。例如:本節課採用看圖寫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決實際問題等練習。這些練習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練系中提高了計算能力。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題,可以讓學生通過擺小棒來加深對數的組成和十位這個數位的理解,同時也為練習第二題打下了基礎。第二題我創設了動物王國舉行跳舞大賽,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讓他們學會從圖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參賽的小兔子有多少,從而很快的解決問題。

【説反思】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是人教版第二冊中第41頁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掌握了100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我通過100以內數的組成為加減法計算奠定基礎,通過拼擺和看圖列式滲透加法交換律和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整體效果不太好。

1. 從我個人的教學素養方面説,不夠成熟,有人聽課老覺得慌。

2. 從教學準備上説,準備不夠充分,課件打不開,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3. 從教學環節設計上説設計不夠緊密,沒有真正做到關注讓學生去活動。

4. 從突破重點上説,沒有對算法進行加強,在解決30+2的例題後,讓學生動手操作抽象出算法時,應多指名學生説説,以加強對算法的理解,這樣就不至於感到操作和算法沒有銜接,像兩層皮,由此造成教學難點沒有突破

5. 從教學效果上説,學生雖然會很快算出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得數,但沒有真正理解算法。

6. 從發揮學生的探究意識上,教師過於着急,雖給了學生探究的機會但沒有給學生探究的時間。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收穫了。要上好一節課,作為教師一定要深入

瞭解編者的意圖,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全面的瞭解。我想,只有善於研究,勇於探索,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才會有更多的收穫。

説課稿 篇7

今天我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愛我的家》中的第一個主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我的家》這一主題的教學就是圍繞兒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開的,指導兒童在瞭解自己家庭的基礎上,體驗親情,愛親敬長。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的情感,同時進行生活行為指引,引導學生平時要從小事做起去關心家人,讓家更快樂、更幸福。遵循本課程“迴歸兒童的生活”這一基本理念,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體驗生活、迴歸生活。

一、課前作業感知生活

課前我佈置學生用A4紙粘貼全家福,並調查家庭成員的生日、生肖、特點等。粘貼全家福時,自然會回憶起照相時的甜蜜時光,而調查家庭成員的各種情況,又是孩子與家長的一次很好的親子活動,因此在完成課前調查的`同時,“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的感覺便在孩子的心中悄然滋生了。這種感覺從孩子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來。這就是本課程所倡導的“來自於生活”。

二、堂上交流體驗生活

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迴歸兒童生活的課程是通過教學回歸兒童生活得以實現的。進入課堂學習的兒童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學要注意發揮兒童已有生活經驗的作用,幫助兒童交流、分享、體驗和提升生活經驗。今天的課堂學習中,我主要組織學生進行兩個活動去體驗自己的家庭生活。活動一是介紹自己的家,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活動,興高采烈地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家庭、交流自己家人的信息,一種幸福的暖流在孩子的心中盪漾着。活動二是遊戲“心心相印”,當孩子看到自己所寫的答案與爸爸、媽媽所寫的答案是一樣的時候,是多麼開心,多麼自豪,感覺到自己與爸爸、媽媽真的是“心心相印”,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油然而生了。就這樣通過組織孩子們交流、分享自己平時的家庭生活,他們的感情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昇華。最後以歌曲《我愛我的家》結束教學,更進一步激發了孩子“讓愛永遠住我們的家”的情感。

三、教師點撥回歸生活

《品德與生活》課程要求迴歸學生的生活,除了教學內容要回歸學生的生活外,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我們的教學還要以生活世界為其歸宿。也就是説,要使學生通過教學所學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問題,改變他的生活方式,提升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態度、價值觀等。這一種迴歸才是本門課程的意義所在,是以品德的形成為目的的迴歸。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進行點撥、引導,提升學生的認識、促進情感內化、進行行為指導,讓教學回歸兒童的生活。今天的教學內容,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自己平常的生活實際中體驗自己家庭的温暖,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迴歸到生活中,平時要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心家人。堂上教學時,我結合了幾個活動適時進行行為指導:讓學生説出家人的生日後,適時引導學生説説可以怎樣為父母祝賀生日;結合“心心相印”的遊戲活動,以問題激發的方式誘導學生説説既然知道了父母的“最愛”,今後自己可以怎樣做讓父母開心,並讓學生馬上情境模擬,演一演來表達自己的做法。這樣,表演的學生記憶深刻,看的學生也印象清晰;結合課本的例子,我還引導學生討論平時生活中自己可以怎樣做讓家裏人開心。通過這樣的引導,我相信孩子今後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有所行動的。這就達到了迴歸生活的目的了。

説課稿 篇8

第一課我們學習了孔子的德政主張。第二課堂我們來談談孔子的禮治主張。

首先請問同學們:什麼是禮?禮物?禮貌?

我們來看看課文的註解,這樣來解釋禮的。禮,是用以區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與之相應的禮節儀式。孔子最為推崇的是周禮,因為孔子認為: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因為周代的禮借鑑了夏商兩個朝代,又對此有了增減,所以變得完美豐富了。概括地講,周禮包括三個層面——禮義、禮儀或禮節、禮俗三個層面。禮義是抽象的禮的道德準則;禮儀或禮節是具體的禮樂制度,大到政治、軍事,小到穿衣、吃飯、擺設幾乎無所不包。禮俗就是周人的社會風俗和道德習慣,他比禮節更細,更繁瑣。禮的目的是為了區別人與人之間的貴賤和長幼。

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禮記檀弓上》中説道有一個叫伯高的人死了,孔子卻到了他的學生子貢的家裏裏去哭。這讓大家很納悶吧,為什麼他不到伯高的家裏去,卻到子貢的家裏哭呢?在失去親人時的哭也是很有講究的。孔子説如果死去的這個人與我是兄弟關係,那我就得到祖廟裏去哭;如果死去的那個人是我父親的朋友,我就得在祖廟外面哭;如果那人是我的老師,我就在他的正寢就是主卧室裏哭;如果那過世的人是我的朋友,我呢就在正寢的外面哭;那人如果跟我是泛泛之交,我就得在郊外哭。可是孔子想伯高和我是什麼關係呢?似乎比泛泛之交要深一點,但還沒有達到朋友的程度,他想那我得去哪兒哭呢。我和伯高的關係該去哪兒哭,周禮中沒有規定。既然周禮沒有規定,我就創造禮。伯高是子貢介紹我認識的,我就到伯高的家裏去哭吧。

再説哭吧,孝子之喪親也,哭而不偯。在父母去世的時候不能拉長聲音地哭,而是要真情流露,絲毫不做作。而在堂兄弟黨姐妹這類人去世時的哭法就得是三曲而偯,就是那種音調有高低有起伏的哭法。

這就是禮當中的一個很小的細節,禮的內容還很多很多,我們以後慢慢來認識。孔子推崇周禮,所以孔子最為崇拜的一個人就是周公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晚年的孔子,很寂寞很惆悵,你聽他感歎:“唉,我老得不行嘍!我很久沒有再夢到周公了。”年輕時,孔子就立志學習周公,對於周公的豐功偉績,對於周公推行的禮樂制度,常常是心嚮往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年老的孔子看着世風日下的社會現實,看到世上的人心一天天地變壞,與他自己的理想越陷越來越遠了,就這樣感歎了。

那麼我們來看看孔子所生活的時代,我們經常説這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具體表現在:

一、 大夫搞起了天子的排場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是誰,就是我們前一課中説的季氏將伐顓臾的季氏,是當時魯國的一個貴族,他的勢力很大,幾乎壟斷了魯國的政權。他家裏的庭院裏有六十八個美女在跳舞。當時規定周天子可以享受八佾的待遇,一佾就相當於一個隊列八個人。八佾就是六十四個人。諸侯王可以享受六佾,四十八個人的規模給他跳舞。諸侯底下的卿大夫,可以享受四佾的規模。季氏的身份是卿大夫,他本只可以享受三十二人給他跳舞待遇,現在卻超越了等級搞起了天子的排場,嚴重地違反了等級,孔子聽説後就非常憤怒説:“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件事都可以忍受,還有什麼事情不可以忍受呢。後代也有學者認為這句話也可以這樣來理解,季氏這種事都忍心做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呢?

二、 禮樂征伐不自天子出

我們來看課本第8頁的論語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我們回想一下上課中的《季氏將伐顓臾》,征伐這樣的事已經從大夫出了,看來這個天下已經是無道了。再看這段論語的下面的註釋中寫道了,季氏的家臣陽虎操縱魯國的政權。看來社會各階層很多都不守秩序了,怪不得孔子感歎:觚不觚,觚哉!觚哉!(課本第7頁論語6.25)酒杯啊,酒杯,這還是酒杯嗎?君啊君,還是君嗎?臣啊臣還是像個臣的樣子嗎?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孔子説如果讓他從事政治,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正名”。我們常聽到一個成語“名正言順”,意為“名義正當,道理也講得通。”我們一起來讀課本第8頁的論語13.3

子路曰:“衞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子路問老師,如果衞君讓你去治理國政,您將先做什麼呢。孔子回答説是正名。子路這個直性子立馬蹦出一句話,説老師也太迂腐了,竟然去做正名這種事。看他老師也不客氣地説,子由啊,你太魯莽了,君子對於自己不懂得的東西最好保持沉默,你不懂怎麼能亂説呢。這子路是孔子門人之中非常好勇的一個比較粗魯的人,聽説子路剛來孔子這裏的時候,頭上插了兩根公雞的羽毛,身上佩着野豬的.牙齒,一看就是個很野蠻的人。他為人豪爽,性子直,一聽老師要去幹正名這種事,覺得老師也太落伍了,都什麼年代了呀,還正名。那孔子為什麼要正名呢,他就是要規定各個等級他們可以享有的權利和必須履行的義務。讓天下人都各守本分。君按君的標準去行事,臣按臣的標準行事,父親按照父親的標準來做,做子女按子女的標準來做事。用他的話來講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們來看課本第8頁的論語12.11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要使天下秩序進然,各守其分,等級分明,首先要使人能做到“仁”。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這也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在孔子之前沒有人把“仁”提高到一個哲學的範疇。他認為仁是禮的根據,也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是人們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

什麼是仁?孔子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回答。下一課我們將着重講這個“仁”。在這一課中,孔子的最為得意的弟子顏回問老師,什麼是仁這個問題。我們來讀一讀課文7頁的論語12.1顏淵問仁……

孔子回答他:克己復禮為仁。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規範,這樣就是仁了。但是孔子又強調: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為仁是人的一種自身的內在要求,而不是別人強迫你去做,強調的是主觀能動性。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樣四句話。你看這樣四句話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中是否合適呢。我想這幾句把人的創造性給壓制住了,我們現在不是講創新嗎,如果完全遵照這裏的規定去做,還會有創新精神嗎?其實孔子要求人民這樣做,是為了統治者更好地統治。

這裏講的是仁,仁的基礎是什麼?根本是什麼呢?孝悌。對父母孝,對兄長尊敬的人就不會犯上作亂了。我們來讀課文的第9頁,論語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就是有若,字子有,魯國人,他比孔子小33歲,傳説長得像孔子,孔子死後有若曾受到同學的推崇,孔子去世後,一些學生繼承老師的遺志,也當起了老師,有若就是其中之中。可能這就是有若講給他的弟子聽的,所有在此尊稱他為“有子”。

有一天子夏也來問孝: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比較熱衷做具體的工作,有什麼體力活他會一卷袖子説:我年輕我來。有什麼好吃的,他會説,你輩分高,您老先嚐。可是孔子卻這樣回答他,請看課本的第9頁的論語2.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孝要從內心出發,是內在的真情實感,而不是形式,不是表面的功夫。

在父母生前要始終和顏悦色地對他們,那麼在父母死後呢,還要為他們守喪三年。其中有一個學生就對孔子説了,老師這三年不也太長了一點嗎?一年不也夠了嗎?我們來讀這則論語,課本第9頁論語17.21宰我問:……

我們聯繫現在的喪葬來談談這則論語吧,我看宰我的觀點是有道理了,死則死矣,不必為他們浪費太多的時間,對吧,與其在死後服喪不好在生前做得更加孝順呢。

以上我們講了仁,講了仁的根本基礎。仁是禮的內涵,沒有仁的禮稱不上禮。最後我們來讀一讀課第10頁的論語17.11 3.3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看來孔子反對把禮樂僅僅當作一種形式的做法。禮樂需要有一個靈魂,它們的靈魂便是仁,是人的內心中的真誠的感情。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本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一冊第十課《參觀券的設計》。本課是“設計應用”領域的一節內容,是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目標設計的。

“設計應用”領域要求教學時要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避免學科知識專業化傾向。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慾望。因此本課旨在通過大量的欣賞和實踐,對參觀券設計的基本要素、方法和規律有全面的瞭解,從而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二、説目標:

知識目標:參觀券的組成、表現形式和類型。

能力目標:學習和了解參觀券的設計方法,獨立設計一張參觀券。

情感目標: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給予學生大膽地表現、創作的廣大空間,以多角度的表現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設計能力。

教學重點:瞭解參觀券的組成及表現形式,利用所學的各種美術技法設計一張美觀、新穎的參觀券。

教學難點:文字與圖案的協調統一。

三、説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感知過程,針對國小六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談話與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自主學習意識;通過適時的評價總結,把學生帶入到本課的教學內容中。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設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表現力。

四、説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注意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咱們説個輕鬆地話題,上班和上學的人們最喜歡什麼日子?

對,是放假!老師放假最喜歡去旅遊,今天老師就想帶大家一起去些景點,你們去過這些地方嗎?

學生活動:故宮、兵馬俑博物館……

教師活動:想進入這些旅遊景點,首先要幹什麼?

學生活動:買門票。

教師活動:拿出一張參觀券展示!門票是景點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又叫參觀券。反映了當地文化發展的程度與旅遊經典管理者的`文化修養和經營理念。

小小的參觀券也有大學問,包含了政治、歷史、文化、藝術的含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着設計一下參觀券。

板書課題——參觀券的設計。 請同學們翻開書P20-21。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第20頁——第21頁。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三、講授新課:

教師活動:老師又給同學們找來了一些參觀券,請看!(各式參觀券)看完後請完成課堂交流中的三道題。

學生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更好的接受知識。

教師活動:師生共同討論三道題的答案。(課堂交流)

* 參觀券由主題、圖案、副券、票價、地點、時間、印章或防偽標識等組成。

* 有照片、畫、電腦合成等形式。

* 文字的字體、大小、顏色、橫豎排版要與圖相互呼應。

總結:參觀券的組成、圖的形式。(認識參觀券)除了作為參觀的憑證外,還有什麼用途?(更多形式參觀券)

學生活動:紀念、收藏……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參觀券的更多作用。

教師活動:與明信片、導遊圖相結合,也是一件紀念品和藝術品。同時還能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

同學們看了這麼多的參觀券,除了作入門的憑證外,還有收藏、宣傳的作用,那麼在設計時又該如何創新、突破呢?請同學 們大膽想象,提出好的建議和設計思路。(設計要領)

學生活動:分別説出自己的設計思路及建議。

教師活動: * 主題突出、美觀、生動、更有收藏價值;

* 文字具宣傳性,為參觀者提供便利,如電話、 路線等;

* 充分反映當地文化、歷史信息;

* 色彩多變、樣式新穎,如四季可以選不同底色的紙,節日更突出喜慶的氣氛。

設計意圖:指明每個環節應該關注的重點。

四、作業要求:

1、以自己喜歡的主題、風格,設計一張構思新穎、主題鮮明、美觀實用的參觀券;

2、可以用繪畫的形式,電腦美術水平高的同學也可以用電腦製作併發布在作業展示區裏。

五、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重點:主題突出、圖案美觀、恰當;文字搭配合理。

六、作業展示:

把你設計的參觀券貼在黑板上的彩紙裏,注意色彩搭配。

七、課堂小結:

選你最喜歡的參觀券送上你的肯定!(小紅花)並説出你喜歡它的理由!還有哪些參觀券需要改進?説出你的建議。

學生活動:説説自己喜歡的參觀券設計,並説出理由。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自己的判斷,其實就是對這節課知識點的認識。教師也能更好的瞭解學生對本堂課知識的瞭解程度。

教師活動:參觀券就在我們的身邊,收藏它也能增長知識。

從小養成收藏的習慣,為我們的生活添姿增彩!

五、説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説課稿 篇10

我説課的內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二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第一課時。

一、説教學內容

1、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認識了垂直與平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而且進一步發展了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對學生理解、掌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有着重要價值。

2、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物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而使它們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理解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掌握特徵,理解四邊形間的關係。

(2)經歷把四邊形分類,抽象概括特徵的過程,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係。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3、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把理解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關係確定為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與學法指導

本課設計理念為:

1、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2、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數學學習理應成為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於以上理念,教學中,我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改思路,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採取觀察、分類、比較、操作等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2)組織學生開展有意識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3)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

學法: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實際操作,動手實驗,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進而在交流中體驗圖形的特徵,使他們的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説説什麼是平行線?

2、畫一組平行線。

[設計意圖:教學的任務是解決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與教育要求之間的矛盾,我們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為擴展新知作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課件出示主題圖,説説你從圖中瞭解到了什麼?

2、請同學們再認真觀察,這幅校園情景圖中,哪兒用到了四邊形呢?(小組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認識特徵,明確關係。

新課程要求學生能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根據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個層次探究活動。

1、畫四邊形。

同學們,剛才我們在圖中觀察到很多四邊形。在你們的生活中觀察到的可能不只是這些,下面請同學們把剛才觀察到的四邊形或在其他地方觀察到的四邊形,畫在你們的圖畫紙上,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看、想、畫這一過程,喚起學生頭腦中對四邊形的已有認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慾望。]

3、作品分類。

(為了敍述方便,將作品編上序號)

(1)觀察這些圖形,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哪些是你知道的圖形?説出它們的名稱。

(3)請小組合作把這些四邊形分分類,並説説為什麼這樣分?

(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4)根據學生分類,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並隨機板書:平行四邊形 梯形)

4、觀察圖形。

(1)想一想: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同學間互相交流、討論)

(2)交流小結

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梯 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

一般的四邊形:沒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

[設計意圖: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觀察、思考、探究、質疑,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5、驗證結論。

(1)請同學們打開書第72頁,找到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引導學生用直尺和三角板驗證剛才觀察到的結論。

(2)看電腦博士是怎樣做的?你的方法和他一樣嗎?

(3)檢驗自己畫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4)揭示概念。同學們的猜想通過驗證是正確的,請看大屏幕。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動手實踐、交流討論中探究新知,掌握圖形的特徵,還有機地進行了教材的重組,引導學生認識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5)練習。(出示課件:下列圖形哪些是平行四邊形?哪些是梯形?)

[設計意圖:及時反饋,既有利於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新知,內化新知,體驗成功之樂,又有利於教師瞭解學情,調控教學進度,以保證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生活中的應用。

(1)説一説我們身邊哪些物體上有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2)課件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聯繫身邊的實物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時時為生活服務,並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強烈的探究慾望,培養善於觀察的.良好習慣。]

7、探討四邊形間的關係。

(1)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請説一下你的理由。

分小組討論,然後交流結果。

(2)教師歸納:我們可以用這樣的集合圖直觀地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關係。

(3)請學生説一説圖示的含義。

(4)小組合作,用學具擺一擺,弄清四邊形間的關係。然後請一名學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學認真觀察,共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和現有教學用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圖形間的關係,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

(四)引導看書,鞏固練習。

1、自由看書,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反饋練習,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已基本達到,再引導學生將以前所學的零碎的、不完整的、模糊的信息通過看書討論,進行整理歸納,使之上升為理性的、完整的真知,學生能清晰明瞭地正確理解、掌握新的知識。]

2、做一做:用小棒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練習,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學生間的合作探究水平,在知識上還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特徵的認識,可謂是一石三鳥。]

3、課件出示:剪一剪,P73 3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新知拓展思維,加深認識,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滲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圖形分割和圖形拼組的知識,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新課程理念。]

(五)總結反思,評價體驗。

1、小結全課:談談你的收穫及感想。

2、集體評價:學生自評、互評自己在本課中的表現。

3、教師評價。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有代表性的行為表現等。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評價,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領會學習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經驗。]

(六)佈置作業,拓展應用。

1、巧巧手

(1)P74 5

(2)你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完全相等的圖形嗎?

[設計意圖:將基礎知識進行拓展,提高應用要求,讓學生思維有發展的空間,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機會,鼓勵學生創新,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的目的。]

2、火眼金睛試一試你的好眼力 P76 12

[設計意圖:這道思維訓練題,一方面能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特徵的認識,另一方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有序的思考能力。]

四、板書設計

(略)

五、課堂評價

本節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比較為主線,以師生互動、自主探究、分組合作為主要方式,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學,探究學數學,快樂學數學,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中互動生成的動態結構模式,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