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説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來源:文書谷 1.42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內容

這是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七課第三框,主要講述的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隨着社會的發展,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作為中學生如何參與經濟生活,樹立怎樣的合理消費觀念以及應具備怎樣的理財知識與技能,對學生今後的生活關係重大,所以該課內容意義重大。

二、課標要求

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和好奇心,發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消費方式及消費觀念的變化;瞭解合理消費應遵循的原則。

能力目標:幫助學生走出消費的誤區,提高學生合理消費能力,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理智對待消費,擺脱消費中攀比虛榮心理,確立節儉消費觀和綠色消費觀。

四、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學會合理消費

理由是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學生消費也多了,但是大部分學生的消費都是隨心所欲的,且大部分是用於物質消費的,故把這作為重點。

五、教學難點

樹立綠色消費觀

理由是當今社會提倡可持續發展,綠色消費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人們的消費觀念未能及時更新,且觀念的更新亦是困難的,故把這作為難點。

六、教學方法

活動教學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一系列活動,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學會合理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同時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另外以講述法、談話法為輔助。

七、學法

新課程認為: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方法比掌握知識內容更重要,且九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能力,設計學法如下:

1、合作探究法:學生彼此探究、質疑、交流,互評互議,和諧互動,共同發展。

2、理論聯繫實際法:學以致用,正確認識對待現實生活中的有關問題,用學過的知識來處理現實問題,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八、過程

(一)導入

用“月光族”和“透支户”兩個事例引入,他們的煩惱是很多同學中存在的,學生對此類問題較關心,能使學生快速進入狀態。

(二)講析重點

在學生了解消費方式及消費觀念的變化後,用以下幾個活動來講析重點。先用“小調查”活動了解學生的消費行為,讓學生來分析這些行為的合理性;然後用“取點經”活動來分析幾個著名人物的消費行為,繼而與自己的消費行為做比較。通過分析與比較,進行理性的反思,體會合理消費的必要性,增強理性消費的能力。

(三)突破難點

先出示有關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綠色消費方面的問題,問學生是如何做的,然後出示材料,顯示我國因不綠色消費而導致的浪費甚至破壞,如一次性消費品帶來的危害等。讓學生思考,個人的消費與社會、環境、資源的密切關係,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並樹立綠色消費觀。

(四)課堂小結

用“大家一起來,制定我們的消費寶典”活動,對本課知識做一小結,便於學生今後以此指導自己的消費行為。

(五)拓展活動

1、假設你獲得200元獎學金,你會怎麼花?

2、請你根據我們的消費寶典制定更合理的零花錢消費方案。

將所學拓展到課外,提高所學實效性。

説課稿 篇2

 1.對本節教材進行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是人教版國中八年下第五單元二十五課的內容。本單元是文言文和古詩詞單元,着重培養學生在大致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體驗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瞭解古人寫景、敍事、議論的特色、同時積累文言詞語,增強語感。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之中,有一定的古詩詞學習基礎,將為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國中詩詞整體的學習中,佔據重要地位。更為今後學習蘇軾的文章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雖然本地區劃分為農村學校,但是如今的網絡資源豐富,我結合大學的知識和上班幾年來的教學經驗,在七年和八年上學期對學生進行過持續的詩詞訓練。因此學生對本文的解讀並不是很難。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關於蘇軾的文學常識,本文的寫作背景,積累實詞(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和利用寫作背景分析詩歌主旨和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曠達的胸襟和健康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重點: 實詞的理解和依託背景分析詩詞的思想感情

難點: 培養學生深層次的理解,並樹立曠達胸襟和樂觀的人生態度

 3.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説教法

3.1 教學手段: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採用朗讀法、小組探討法、個人思考法,結合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教學。這主要是因為:學習詩詞必須要儘可能的讓學生廣泛閲讀和理解,在此基礎上,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我的啟發引導下,積極進行知識的交流、重組、彙總、統一。在回答問題時,各組回答不同的問題或者同一問題。特別注重答案不一致的問題,鼓勵、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的進行思考,解讀出自己的思考成果。我也要積極的予以指導和導引。使之朝着積極樂觀的方向前進。

3.2 學生學法:以朗讀、小組合作研究為主。符合當前課改精神,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接下來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及設想:我的授課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引入,朗讀,整體感知,細處分析,結合背景,深入主題,及時反饋等幾部分。

4.1 引入。由 "北宋詩歌評論家胡仔評中秋詞,自"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皆廢引入:把對本詞的高度評價直接提出,目的在於給學生一種精神上的震撼,將注意力集中到本課的學習中來。

4.2 朗讀。首先由我進行範讀,強調朗讀的要領,如停頓、重音、平翹舌、語速、情緒等。然後請舉手的同學分別朗讀,合作朗讀。並請學生指出朗讀的學生的優缺點,尤其是優點。主要是因為學習詩詞必須讓學生儘可能的參與和充分朗讀,這是理解的前提,面對參次不齊的朗讀水平,指出缺點,及時改正,指出優點,符合課改精神,鼓勵學生,發現學生的長處,從而增強其自信心。

4.3 解讀字詞。請各小組學生分別講解課文出現的實詞。目的在於積累學生的文言基礎知識,為以後更深入的學習其他文言文打好基礎。

4.4 翻譯。請各小組學生分別翻譯自己承擔的段落內容。對於學生無法解釋句子,我做相應的指導。我想無論是哪裏的學生,都要重視基本的能力的培養,古典詩詞離我們和久遠,任何一篇古典詩詞或者文言文的理解都離不開對內容的深刻理解上進行結構和思想上的分析。因此,翻譯課文無論難易,都要當作一個重點的步驟進行。

4.5 具體的教學分析。首先,我出示問題,由各組學生合作研究,彙總信息。如A 本文的小序的作用是什麼? 文章的上下闕都寫到了一個事物是什麼?用了哪些句子來進行描寫?其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表達着作者什麼樣的心情?"高處不勝寒"的深層含義又是什麼?這些問題由簡入難,由淺入深,不停的追問,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連續的思考當中,問題的答案也從開始的'文中可尋到後來的結合背景方可解釋。在上課的前半程沒有把介紹北京單獨拿出,其目的就是避免教學的程式化。在文中結合背景更顯出背景對於分析詩詞的重要價值。

其次,對於下闕內容。第一個提出的問題是"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是描寫什麼事物的?或者這個句子的主語是什麼?接下來,承接着這個景物,深入分析作者為何無眠?無眠的時候又有怎樣的感觸和思考。詩詞的最終落腳點是什麼? 縱觀整個詩詞。作者借月要表達的主要是思想什麼? 通過層層的深入分析,由景入情,不僅指導了學生寫作上的層次和結構,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由表及裏的分析詩詞的能力。

這些問題基本上是拋給學生小組合作解決的。如遇到難點,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我再予以相應的指導。學生的詩詞能力是自己一步一步培養出來的,因此,相信基本上可以解決的很好。

4.6 總結全文,説出體會(可作為作業在自習課檢查)。總結的內容一方面是詩詞寫作思路的分析,還有思想的深刻,即蘇軾在被貶官的時候保持的曠達胸襟和寄情兄弟,期盼團圓的心情。課後我的個性理解更多的是側重這個方向寫作的。

 5.及時反饋

在自習課檢查學生的實詞和詩詞的背誦理解情況,還有寫的讀後感。因本篇詩詞的重要,所以強化學生的理解。

説課稿 篇3

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有多重》。

一、説教材

本課要求學生認識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認識,也是為後面“噸”的教學奠定基礎。本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先認識千克,再認識克,然後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及知識應用。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懂得用數學語言描述身邊物體的質量狀態,並能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發展數學思維。圍繞這節課的內容,以新的教學理念作指導,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克和千克,對1千克、幾千克、1克、幾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能進行簡單的質量計算。

2、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3、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節課的重點是對千克與克的認識並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難點是對克的認識。

二、教法和學法

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些目標,在教學中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因年齡小,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 ,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境,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同時還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創造了良好基礎。

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並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採用了讓學生掂一掂、説一説、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設計了三大教學環節:一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二是主動參與,探究新知;三是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創設了“背一背”這個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中去感受輕和重,然後揭示課題,目的在於利用熟悉的遊戲情境,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親切感,並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堅實基礎。

2、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所以分4步來實施:

第一步:認識秤,瞭解盤秤的使用方法,為下面千克和克的教學打好基礎。

第二步:認識千克。首先通過稱兩袋鹽的質量讓學生認識1千克。然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1千克的物品,再説一説1千克物品,“掂”是對“1千克”進行初步的感知,“説”是對“1千克”的進一步體驗。接着通過猜一猜1千克棉花和1千克鐵哪個重的.活動感知物體的質量與大小無關。這些活動不僅僅一次次強化了學生對“1千克”的體驗,更是對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培養,是對學生自主探究程度、學生體驗態度的一種信息反饋和檢驗。

第三步:認識克。克相對千克而言,沒有那麼直觀,感覺也不會那麼清晰。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學生對千克有了一定認識的前提下,馬上讓學生掂一掂1克的物體,説出自己的感覺。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感覺上與千克形成明顯的反差,對學生進行強烈刺激,使學生在腦海中克與千克形成鮮明對比,進而建立這兩個質量單位的概念。為了使學生剛建立的概念得到進一步鞏固,於是又設計了找一找的活動。這一練習不僅是對新知的鞏固,也是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自我檢查的一種深化。

第四步:認識千克與克的關係。通過稱兩袋500克的鹽,讓學生思考並認識兩個單位的不同與聯繫。對“克和千克”的換算公式,通過教師讀、學生聽、學生讀、大家評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在讀和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並牢牢記在心中。

3、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對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為了使這些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創設了闖關遊戲。1、估一估物體的重量,進一步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感知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不同應用。2、通過填一填鞏固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3、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操作中思維達到最活躍,情感達到最高潮,從而把本節課的感知、體驗,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得以進一步昇華。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儘量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教育新理念,為孩子們的自主、獨立、合作、個性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機會。但難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敬請各位指出。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課文《二十年後》選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級第一冊的課本,第八單元:外國短篇小説選讀。本單元所選的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説之王”的作品,這三位作家都擅長描寫小人物的故事。單元目標為初步瞭解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創作特點,對歐洲18、19世紀的社會有一個粗淺的認識。課文表現了歐亨利小説的特色: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

二、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的單元目標,我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一是品味語言,抓住人物描寫的語句感知人物形象。二是體會“”——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妙。教學重點和難點還是把握人物的特點和體會“歐亨利式結尾”的巧妙。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這類外國短篇小説,八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在閲讀小説時更注重的是故事情節,而在一堂課中要進行接近4000字的大閲讀量,感知人物形象要理解體會體會“歐亨利式結尾”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巧妙有一定的難度。

四、備課過程:

課文的前面有一段有一段20xx字左右的關於歐亨利的介紹性文字,編者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歐亨利這樣一個短篇小説家的生平與寫作特點、代表作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但是學生一般都是草草掃過,將注意力都放在小説的.情節上。那麼如何充分利用這段文字呢?我在導入部分設計了“走近作者”的環節,讓學生自己概括作家的特點,引出“歐亨利式的結尾”。一般我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都是順着課文的思路,先感知課文內容,再分析人物形象,最後才強調結尾的意味深長。但,因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是體會歐亨利式結尾的巧妙,我借鑑了數學上的逆推法。在學生概括出歐亨利小説結尾的特點時,讓學生朗讀結尾,並思考結尾為我們解答了那些閲讀中產生的疑問。為整堂課的展開打開了一扇窗户,即——結尾意料之外的是什麼?為什麼“鮑勃前來踐約卻被逮捕”是情理之中呢?這樣2個主問題串起了整堂課。小説的寫作背景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依據,那麼何時介紹當時美國西部開發時的社會環境呢?是課堂討論展開前還是討論中?何時更合適?在學生討論進行到“找到鮑勃是個通緝犯的依據”時,再向學生展示鮑勃所處的社會環境,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鮑勃這樣一個不甘平凡的聰明人20年後成為一個不法之徒的社會原因。作業我設計了一個三選一的題目,讓學生更深入的揣摩鮑勃的內心世界。

五、上課師生互動情況:

八年級的學生不太喜歡舉手發言,一方面是不夠自信,另一方面是的確回答不出來,所以我採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模式展開。全班分為四大組,相互討論交流。學生舉手熱烈,相互補充,課堂討論氣氛濃烈。

六、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有了課前充分的備課與預設,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解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七、成功或不足之處:

成功之處:能將白板技術為語文課堂所用,白板是為課堂,為學生服務的。課件不復雜,但白板技術運用卻是課堂順利展開的保障。

不足之處:由於課的一開始學生閲讀作者的介紹部分篩選有價值信息時還沒有進入狀態,課的行進節奏有點慢,所以造成整堂課的時間把握有點緊。

説課稿 篇5

我説課的內容是《統計》。《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92~93的例題,第93~94頁“想想做做”的第1、2題。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本課的統計,以整理數據為主要內容。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繼續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用畫“√”的方法記錄,為以後學習用畫“正”的方法記錄打下基礎。

教材在學生的生活中選擇統計題材。例題是一些混雜在一起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學具,統計三種圖形的學具各有多少個,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交流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選擇一種最佳的統計方法,把數據填入統計表,再對數據進行分析。這樣安排,讓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在統計的全過程中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認為本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是: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來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裏,能利用統計表裏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在統計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鼓勵學生勇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合作,交流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自己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在合作交流中體會哪種記錄既清楚又方便。

這一課時,我是這樣來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教師先通過多媒體播放藍貓手拿小魔盒想考考小朋友的畫面,引領學生進入情景。

2、 學生打開和小魔盒一樣的學具盒,教師引領學生説説有什麼形狀,各有多少,用什麼辦法統計。

3、 學生小組合作,用商量好的辦法統計每種形狀的個數。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畫形象藍貓入手,創設數學魔盒有些什麼這樣一個情境,既複習上學期學過的分類統計方法,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第一步,提出問題。

1、 繼續用多媒體播放畫面,藍貓考眼力:藍貓將各種各樣的圖形往儲物箱放,讓學生統計每種圖形各有幾個。

2、 估計學生會用以前的分一分、數一數的方法來統計,但是藍貓放進儲物箱的圖形看不見,學生用分一分、數一數的方法統計遇到困難,這時,我再放一遍畫面,引導學生得出可以在紙上記錄藍貓放進去的圖形。

創設問題情景,讓教材靜態畫面動態化,統計內容隨機化,舊知與新問題產生矛盾,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產生主動參與的需求,為下一步的關鍵環節作下鋪墊。

第二步:解決問題。

1、讓學生小組討論在紙上怎樣記才能做到又快又準確,商量確定辦法,然後小組由一個人報名稱,其他人用討論好的方法在紙上記錄。

2、展示各種不同的記錄方法。估計學生可能出現教材第一、第二種記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兩種方法,第二種比第一種記錄方法清楚。

3、畫“√”的記錄方法如果學生想不出來,教師可引導學生用比較簡單的符號來記錄,除“√”外,還可啟發學生用其他較簡單的符號如“一”、“、”、“。”……來記錄。

4、 引導學生比較三種不同的記錄方法,得出第二種記錄方法很清楚,第

三種記錄方法不但清楚而且方便。

5、教師指導學生將統計的結果填入表格中,鼓勵學生説説從表格中知道了什麼。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不但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實踐操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手、動腦,在實踐中體會比較簡單的記錄方法,並啟發引導學生用其他一些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

第三步,練習統計。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統計小組中小朋友的鉛筆、橡皮、直尺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性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引導學生提出多種合理、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三、鞏固深化。

第一層:

1、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森林裏小動物們開運動會的場景

2、要求學生小組合作用畫“√”的方法統計小猴子、小兔子、小熊各有幾隻?並把整理的結果填在表格裏,説説從統計表中知道了什麼?

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從“考眼力”到“動物賽跑”將故事情節貫穿,讓學生在富有童趣的活動中發現、認識新知,探索新知,應用新知。

第二層:

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記錄方法進行統計記錄一星期數學課、語文課、自己最喜歡的課各有幾節,這一設計,起到了進一步深化鞏固和發展新知的作用。

第三層:

小組活動:一同學拋正方體,其餘同學統計規定次數內各種顏色的面朝上的次數。

把講台變成舞台,讓學生充當生活的角色,統計正方體各種顏色的面朝上次數寓教於樂,激發興趣,發展認識使數學歸於生活實際。

本堂課的三個環節的教學就介紹完了,縱觀全課,我的設計意圖是力求使課堂做到活動化、自主化,使學生在愉悦的學習活動中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獲取知識,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説課稿 篇6

1、教材的地位。

《將心比心》一文,屬於人教版國小四年級下冊課文,我想編者之所以將它放在這個位置,是因為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在識字能力、課文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能夠較為輕鬆地體驗文章的情感和態度,並能學以致用。課文分三個自然段,條理簡明而清晰。主要用兩個簡單的故事來講述將心比心這一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做事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 題,這樣社會才會更和諧。

2、教學目標。

首先通過讓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的問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熟練運用。其次,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要學生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理解將心比心的真正含義,同時贊同這種價值取向,並且使學生有見賢思齊的傾向,為這種價值觀所同化。能將文中所學順利運 用到實際生活中。

3、教學重難點。

在對教材有了很到位的瞭解後,我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是:體會文中 關鍵的詞語以及作者所流露出的情感 (如:輕輕地,温暖;一直等);理解並做到將心比心。

(2)教學難點是:去實踐將心比心。畢竟作為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心、智等方面都不夠成熟,對是非的辨別能力不強, 雖然能夠認識和理解,但並不一定能夠做到。這就需要教師多做引導,即時糾正,重複多次展現積極的價值觀。

4、教法與學法。

首先可以通過對將心比心這一詞的理解,引申出與之相應的故事,並且做一定的總結,讓學生切實體驗什麼是將心比心。在此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討論,交流。這樣既有利於在學生心 中形成基本的框架,同時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理解文章中體現人物情感的句子時,教師可以範讀,帶領學生一起體會。最後,和學生再次討論,在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有和感受 或者收穫。學生如何學是一個關鍵問題。首先通過預習,讓學生了解相關的事蹟和知識;其次,在課堂 的一開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説説自己的親身經歷,這在增 強表達能力,增進彼此情感的同時,學生了解了更多與課文主題切合的知識。也更有利於運 用。最後,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章內涵。

5、教學過程説法與演示。

課前談話(自由)。

(1)討論導入,揭示課題 你對“人”字的.理解是什麼樣子的?能舉例具體説説嗎?(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 撐。 生活中, 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 一段默默地祝福, 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今天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板書:將心比心)

②自由讀文三分鐘,讀完後告訴老師和同學你知道了什麼?(先讓學生自由練讀難讀的地點,然後隨機重點引導:故事主要寫了哪兩件事?經歷了這兩件事的“我”,心裏有什麼感受?)

(3)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如果你也親身經歷着這兩件事,你的心裏也會感到暖暖的對嗎?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請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①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温暖的感覺?

A、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鬆手”(感悟措辭:沉重、一直) 。

B、句子:“阿姨對老奶奶説的話。 ”

②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有了温暖的感覺?

A、 “一天……湧到嘴邊的話”:

a、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紮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麼樣?

b、感悟“平靜”中的母親當時心裏怎麼想?

B、 “只見……果然成功了” :

a、感悟“不要緊,再來一次”的豐富內涵。

b、品讀。

c、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③“母親拉着……這段最後”:

a、感悟第二次的“平靜”。

b、現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

(4)體會文中的真實情感。

①朗讀品情 。

A、阿姨對奶奶的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 (也有人為她開門。) ”

B、媽媽對護士的話。“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 勵。)”

②再讀激情:我們應該這樣想着: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 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③教師範讀。

(5)昇華、總結。

① 教師提問: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應該在你的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什麼詞?

②學生回答,逐一板書。(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③結課:同學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6、板書説明與演示:

(1)課題:將心比心。

(2)理解關鍵字詞:一直 沉重 輕輕地 平靜地 温暖 等。

(3)理解關鍵句子:她正在注視着護士額頭上細細的汗珠,等。

(4)品味含義深刻、情感真摯的句子:

①“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 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②“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 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 容和鼓勵。”

(5)我的收穫:……

説課稿 篇7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八單元的文言文《伯牙絕弦》。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設計理念和教學過程等六個部分來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篇文言文,安排這一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併為國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同時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以及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本課在整組教材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二、説學情介紹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首詩詞,雖然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與詩詞基本相同,所以對於本課來説,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是難點,而正是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組教材這一大背景下,對文本進行閲讀教學,讓學生去品文、思意、悟情,並從中感受藝術的魅力,讀好文章卻是一大難題。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理念,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熟讀成誦。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悟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為: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為: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説設計理念

本節語文課會遵循語文新課標"以讀為本"的理念,通過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大意,加強學法目標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充分多渠道地開發課程資源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滿語文味道的課堂中品味語言,在理解感悟中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四、説教學方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五、説學習方法

採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六、説課前準備

《高山流水》的樂曲、伯牙、子期的背景資料。

七、説教學流程

一讀:字正腔圓明大意

1、讀題,解"絕弦"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佳的驅動力。上課伊始,我創設以下的情景,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意願。有這麼一個故事,它流傳千古,令人蕩氣迴腸,因為它記載了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友情。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老師寫課題,強調"弦"的讀音寫法;點人讀課題,相機評價)。

2、試讀,教"學法"

學生試讀後,我採訪學生初讀文言文的感受,學生讀起來仍感覺比較吃力。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於是我引導學生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給學生閲讀的策略,採用老祖宗用了幾千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讀來學習這篇文言文。

3、疏通,明"大意"

我遵循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準則。指名讀通課文後,學生就會發現有些地方的斷句很明顯錯誤了。然後學生對照着註釋,看看讀懂了什麼?讓孩子們帶着這些方法默讀課文批註,然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期間對一些特別難懂的字詞和句子重點引導。孩子在閲讀交流中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大意。我用課件幫助學生畫好斷句,引導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從而解決了讀的難點。有了方法,難學的文言文就變得易學了,孩子對學好文言文也就有了信心。

二讀:抑揚頓挫品情味

在新課程背景下,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充滿語文味道的,本節語文課我主要通過換位思考,初悟知音;研磨文字,品味知音;放飛想象,深悟知音等活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1、換位思考,初悟知音

因為故事離我們很遠,國小生要學生體會當中的知音情誼實屬不易。根據學情,在講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會怎麼讚歎呢?引導學生將想象的內容在全班交流,使學生仿若置立其中,感受知音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接着我引導學生回到文本,讀相關的句子,聲情並茂地描述:真是知伯牙者,鍾子期也,子期能聽出琴音的內容,更難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思,這就是知音啊!這樣一點撥,學生在聯繫生活實際換位思考的同時對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領悟

2、研磨文字,品味知音

一堂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堂必須引導學生對文本精妙之處深入推敲和潛心體悟。考慮到六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於是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説出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關係,並讓他們交流收集到關於伯牙和子期的背景資料,接着問:你從哪裏知道他們就是知音呢?請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後,我順勢引導學生品味"善"、"所念"、"必得"等詞語的意思和在文中體現知音的精妙之處,學生通過品味字詞,結合文章背景資料,從而品到伯牙,子期之間的心靈相通。

3、放飛想象, 深悟知音

接着,我適時地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閉眼欣賞,引導:你腦海裏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呀?伯牙是個出名的琴師,他鼓琴肯定不只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有可能志在什麼呀?根據學生的回答,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題: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會曰:善哉,( )兮若( )。學生練習用文中的句式説句子,從感性上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此時教師小結: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這就是朋友間的心靈相通。我繼續引導:那麼多人懂音樂,伯牙為什麼獨獨把子期當作知音呢?當聽到那些不着邊際的讚美時,你能體會到他的`心情嗎?當時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他渴望什麼呀?他一定在心中無數次呼喚,他呼喚什麼?終於,伯牙遇到了知音鍾子期,伯牙又是一種怎麼的心情?他一定會對伯牙説什麼呀?這一系列的問題深化了學生對知音的理解。最後我説:知音歡聚你想那會是個怎樣的場面呢?用咱們的聲音來表現知音歡聚的融洽和歡樂吧!接着學生在輕快的音樂聲中讀書。這樣,學生在聽音樂想象和一系列的思考研讀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從中體悟到了知音可遇而不可求,為突破課文教學難點"伯牙為何絕弦?"鋪下了情感的基礎。期間,我也利用句式善哉…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有意地培養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回味絕弦,拓展延伸

音樂的薰陶感染對國小生的情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當學生還沉浸在知音歡聚的愉快氣氛中時,我配樂動情地描述: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為了知音,之後的離別又那麼難捨,兩人相約在第二年中秋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染病死的消息。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個句子。我順勢引導:如果你就是俞伯牙,此時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什麼?做什麼呢?學生暢所欲言,接着我説:伯牙悲痛欲絕,是因為他鼓琴志在高山,再無人曰……志在流水,在無人曰……,所以……,學生在回味讀書的過程中重温了知音相聚的快樂,同時也就更懂伯牙絕弦的原因,接着我拓展引導:孩子們,伯牙斷絕的只是琴絃嗎?他還斷絕了什麼?同時,我引進了課外知識,子期死後,伯牙寫下的一首詩,配上悲慘的音樂,師生共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和絕弦的極端行為,最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課文的最後一句。這一環節的設計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對文章的解讀也就更深了。

三讀:熟讀成誦促積累

另外,在板書設計上,我努力體現精煉、清晰的理念,板書條理清晰,美觀大方,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的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

設計特色

1、關注學生的主導地位。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2、增強了學習目標意識。我注重對教材學法的指導,把"講教材"變為"學閲讀",讓學生學得更主動。

3、注重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古色古香的課件和音樂把學生的情感帶到了充滿古文味道的課堂中。

4、追求"本色語文"和"以讀為本"的原則。課堂上紮實、有效地體現語文課所承載的內涵,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多元化的閲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味道,使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內容,有説得不好的地方,懇請各位領導和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説課稿 篇8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主題活動五《房子大觀》中的一節音樂課《數高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活動目標、活動的重、難點、活動準備、以及活動過程六個方面對本次教學活動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愛玩遊戲是每個幼兒的天性,幼兒最自然的活動方式是生動活潑的遊戲。因此把音樂和遊戲同他們的生活溶為一體。通過唱唱、跳跳、動動、玩玩的遊戲活動輕鬆愉快的學習。《數高樓》是一首一段體的分節歌曲,其音樂流暢、動聽、節奏鮮明,具有動作性和故事性,富有情趣,音樂歡快、的一首歌曲,深受孩子的喜愛。遊戲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目標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讓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本教學內容,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演唱歌曲。

2、能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並遊戲。

3、體驗與同伴合作玩遊戲帶來的樂趣。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節活動的重點在於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幼兒能用動作來表現音樂,並且加上愉快的表情。

2、難點:是能在遊戲中靈活運用已有經驗進行創造性的遊戲。

 四、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觀察城市中的高樓大廈,熟悉《數高樓》的旋律。(任何新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是對原有的知識經驗改組和重新建構的過程,過去的知識經驗是獲得新知識的基礎。此次經驗的準備是為了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領會歌曲的含義,為幼兒能更好、更快的學習歌曲提供服務。)

2、物質準備:音樂、課件。(課件中生動形象的畫面與歌曲想結合,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更直觀的感受歌曲,喚起幼兒內心深處的求知慾:迫切的想學習,想表現。)

五、教學過程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綱要》中指出"各領域內容要相互滲透……"在本次活動中我以藝術領域為主,還滲透了科學、語言兩大領域。

1、看一看

播放課件,引發興趣(此環節中我利用播放多媒體課件,給予幼兒直觀的視覺衝擊,引起幼兒的興趣,為下一環節演唱歌曲做鋪墊。)

2、聽一聽

(1)完整欣賞歌曲兩遍。

教師示範演唱完整歌曲。(教師示範是幼兒掌握技能的主要方法,幼兒的經驗是一個連續體,一種"經驗流",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整的示範能使幼兒正確的掌握知識技能,避免出現學了後面忘記前面)。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熟悉歌詞。

"弟弟、妹妹是怎樣數高樓的?""層層疊疊是什麼意思"(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説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3)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利用故事性較強的歌詞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從中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從而讓重點得以解決。

a、可以讓幼兒自己根據歌詞創編動作(根據幼兒已有的社會經驗完全可以自己創編動作,同時還加深了幼兒對歌詞的理解)

b、以小組的形式讓幼兒通過合作的形式創編歌曲動作(體驗合作的快樂,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一個人的想法很侷限,如果幾個人在一起就會有很多想法)

c、集體創編舞蹈動作,老師在選動作時,可以從幼兒創編的動作中選取可用的動作,從而讓幼兒感到自豪感,而且還能大大的調動其孩子創作的積極行。

3、玩一玩

幼兒愉快的進行遊戲

在音樂的伴奏下,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遊戲氛圍,採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遊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遊戲中,我引導幼兒運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歸納法來獲得知識。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唱、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創造性遊戲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表現自己對遊戲情節的理解,充分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4活動延伸

繪畫出各種高樓大廈,並在圖畫中添畫人物或其他小動物。

讓幼兒所獲得的經驗得到進一步鞏固,並延伸出一些孩子世界中其他的藝術亮點,從不同角度對藝術再造美的體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