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思成的故事閲讀答案

來源:文書谷 1.79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閲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閲讀答案了,通過對照閲讀答案可以有效檢驗我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一份好的閲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樑思成的故事閲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樑思成的故事閲讀答案

樑思成的故事閲讀答案1

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樑思成當年會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向周恩來描述可能會消失的北京古都景象。也開始明白,當他談到北京城牆時,將它視為一種生命來述説:“環繞北京的城牆,是一件氣魄雄偉、精神壯麗的傑作。它 ① 是為防禦而疊積的磚堆, ② 是一圈對於北京形體的壯麗有莫大關係的古代工程。無論是它壯碩的品質,或它軒昂的外象,或它歷盡風雨,同北京人民同甘苦的象徵意味,總要引起後人複雜的情感。”

五十年代,聽説自己曾經堪察過的河北寶坻一座遼代古廟被拆除,樑思成感到十分惋惜。後來,有感於自己的被誤解,他有過這樣一句無奈的感歎:“我也是遼代的一塊木頭!”

一個真正有文化精神的人,才能發出如此深沉的感歎。

一聲感歎,世人誰能深深體味?

10.畫線句中的錯別字是 ,它的正確寫法是 。(2分)

11.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2分)

① (不僅,不只,不但) ② (而,而且,又)

12.“我也是遼代的一塊木頭!”運用了 修辭方法,作用是 (2分)

13.文章結尾意味深長,請分析這句話的含義。(2分)

答案:

10.答案:堪 勘

評分:每空1分,共2分。

11.答案:①不只 ②而

評分:每空1分,共2分。

12.答案:比喻 形象地表達了樑思成不被瞭解和重視,還被人誤解的無奈之情。

評分:每空1分,共2分。

13.答案:表達了對樑思成的敬仰、惋惜,也含有對那些誤解他的人的責備。

評分:每個要點1分,共2分。

樑思成的故事閲讀答案2

樑思成只能屬於這個世紀。

也許可以這麼説,以後的世紀,恐怕再也難以出現同樣的環境、同樣的人物。許多歷史條件已經無法再現,山川田野間再也沒有那麼多被歷史煙塵掩蓋的古寺古塔,等待未來的人們驚奇發現,細心勘察。曾令世人驚奇而歎為觀止的古都業已消失,永遠不再可能誘發出人們的歷史激情和歷史想象了。

在一個漫卷風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應縣木塔,那還是兩年前的四月。站在巍峨的古塔裏面,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當年來勘察這座千年木塔的樑思成、林徽因夫婦一行。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整整六十年。

暗淡的燈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我緩慢地向上爬,每上一層,便走到欄杆前環望四周。每上一層,風就愈加猛烈,人幾乎站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欄杆,才不會被風颳飛。

塔下的應縣縣城,是否還是當年樑思成看到的樣子,我無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觀。木塔聳立,雄偉而壯觀,經歷半個世紀風風雨雨之後,斯物尤在,真是難得而幸運的事。懷着這樣的心情,根據自己曾經讀過的關於樑思成、林徽因的資料,根據所見過的他們那次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當年。想象着樑思成如何打着電筒爬行在灰塵掩埋的柱樑之間,想象着他們為發現一個千年古塔、為他們的古代建築研究獲得一個珍貴例證而如何的驚奇和興奮。

我想到了當年陪同樑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輕學者莫宗江先生後來的回憶:他們爬到了塔頂,但塔剎還有十多米高,除了幾根鐵索外,沒有任何可供攀援的東西。他們必須爬上去,才能完成整個木塔的測繪。那天,風呼呼地颳着,也讓他們有一種會被刮飛的感覺。樑思成第一個抓住鐵索,兩腿懸空地往剎尖攀援。他攀上去之後,其他幾個年輕人也一一地上去,終於將塔剎的各部尺寸、做法測繪下來。那時,他顧不上九百多年曆史的古塔木板已經枯朽,也未想鐵索是否鏽蝕或斷裂。他就那麼毫無顧忌地攀援。大風中,他搖擺着身軀。

木塔建成之後,能夠把它當做文化遺產看待,能夠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樑思成肯定是歷史第一人。

作為對建築史一無所知的門外漢,難以想象樑思成這樣的人面對每一個新的發現,內心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一個旅遊觀光者,其實永遠是健忘的。每到一處景觀,他會驚奇,會興奮,但一轉眼,這些驚奇和興奮,又會被新的景觀引起的驚奇和興奮取代。他們眼中的古塔也好,古剎也好,充其量不過是形狀有差異、年代有遠近的建築。

對樑思成這樣的人卻不然。古建築在他的眼中,永遠是有生命的物體。一磚一瓦,一根立柱,一處斗拱①,一尊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當他攀登木塔時,當他考察一座座石橋時,當他觀看北京城牆時,他決不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而是將自己的全部生命,與他接觸的對象融為一體。

我很欣賞一位英國建築歷史學家關於“建築”的議論。在他看來,當一個穴居人為了更舒服在洞口掛上幾張皮子的時候,或當牧民用根柱子支起獸皮帳篷的時候,“建築”並沒有開始。只有當人類將自己與他的建築視為一體和引以為豪時,並且比單純的需要更進一步——他開始關心他的建築外觀之時,“建築”才真正開始。這位建築歷史學家甚至認為,在建築中,應該排除那些僅僅是“房子”的房子,並且明確在“房子”與“建築”之間必須有區別。

“‘建築’是一種藝術,因而他在某些方面是人類或建築者的表現。”這位英國學者説。

樑思成恰恰在這方面擁有了建築的靈魂。他以做學問起步,從枯燥的架構分析、材料分析、形狀勾勒等等專業常識,走進了包容歷史與現實的人類精神。這樣,他對建築歷史的描述,已不能僅僅視為單一學問。只有他真正瞭解那些古建築的價值,因為他把它們和創造它們的人的精神視為一體。

人們一般都願意以無比欽佩的心情,提及樑思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日本名城奈良②免遭轟炸所作出的努力。對於一般人來説,這的確是難以想象的舉動。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帶來的痛苦,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弟弟,作為一名中國軍隊的`飛機駕駛員,就犧牲於對日空戰之中。國恥家恨,都完全可以讓他對美軍轟炸日本本土感到興奮。

然而,樑思成想得更遠、更深。他是一個冷靜的歷史主義者。在烽火連天的歲月,在仇恨很容易支配人們一切行為的時刻,唯獨他,依舊把熱愛傾注在人類古建築上,他知道,地球上的所有文化遺產,都屬於人類。

日本的一些城市,對於樑思成來説並不陌生,尤其是奈良,那座由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大師親自指導設計的唐招提寺,是他所知道的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建築。他不能想象炮火頃刻之間使它灰飛煙滅。

在最近一篇描寫樑思成保護日本奈良的報告文學中,我看到了這樣的記錄:在美軍開始猛烈轟炸日本本土的時候,樑思成趕到美軍設在重慶的指揮部,向布朗森上校陳述保護奈良城的重要性,並遞交一份奈良古建築的圖紙。

面對那位不免感到有些困惑不解的美國軍官,樑思成説了這樣一番話:“要是我從個人感情出發,想到國人的苦難,我是恨不得炸日本人,然而,一種職業和歷史責任感,讓我冷靜下來。建築是社會的縮影,民族的象徵,但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的結晶。像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一旦炸燬,是無法補救的。”

我不清楚報告文學的作者如何瞭解到這番對話的內容,也許是一種文學虛構。但是,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虛構,是符合樑思成思想邏輯的合理想象。我相信它是真的。

理性戰勝了仇恨,文化的永恆價值取代了戰爭的非理性。樑思成的建議受到了美軍的高度重視,保護奈良的計劃終於得以實施。戰爭之後,在大轟炸中倖免於難的奈良,因其眾多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築,被宣佈為世界歷史名城。在奈良獲此命名三十週年的那天,《朝日新聞》③特此刊文《日本古都恩人樑思成氏》。

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樑思成當年會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向周恩來描述可能會消失的北京古都景象。也開始明白,當他談到北京城牆時,將它視為一種生命來訴説:“環繞北京的城牆,是一件氣魄雄偉、精神壯麗的傑作。它不只是為防禦而堆積的磚堆,而是一圈與北京的壯麗有莫大關係的古代工程。無論是它壯碩的品質,或它軒昂的外象,或它歷盡風雨,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徵意味,總要引起後人複雜的情感。”

五十年代,聽説自己曾經勘察過的河北寶坻一座遼代古廟被拆除,樑思成感到十分惋惜。後來,有感於自己的被誤解,他有過這樣一句無奈的感歎:“我也是遼代的一塊木頭!”

一個真正具有文化精神的人,才能發出如此深沉的感歎。一聲感歎,世人誰能深深體味?

(節選自《收穫》,1995年第5期,有刪改)

注:①[斗拱]我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②[奈良]日本名城,公元710—784年間為日本首都,當時建築仿照中國唐朝長安。③[《朝日新聞》]日本的一家著名報紙。

15.古建築在樑思成眼中“永遠是有生命的物體”。文中哪些內容體現了這一點?(3分)

答:

16.文章開篇寫“樑思成只能屬於這個世紀”。結合文章內容,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答:

17.作者沒有親見樑思成的所作所為,因此用“我很自然地想到……”“我想到了……”的口吻敍述,甚至説關於奈良城的對話“也許是一種文學虛構”,但讀者並不覺得虛假,都和作者一樣“相信它是真的”。這是什麼緣故?(3分)

參考答案

15.①將自己與古建築融為一體。②為保護古建築放棄國恥家恨。③將北京古城牆視為一種生命。(3分。每個要點1分。)

16.①強調了樑思成獨一無二的價值和貢獻,②表達了對樑思成思想精神的高度讚賞,③隱含了對樑思成所處時代的遺憾和感歎。(3分。每個要點1分。)

17.示例:文中所寫樑思成的言行雖有虛構,但所依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背景和當時中國現狀是真實的,所記敍的考察應縣古塔、保護奈良古城等事件是真實的,這些言行符合樑思成的思想邏輯,反映出的樑思成保護文化遺產的精神和膽識令人信服。因此,文中聯想想象的細節才會有歷歷在目的真實感。(從符合“歷史事實”“生活真實”“人物思想邏輯”任一角度作答均可。)

樑思成的故事閲讀答案3

樑思成的故事

吳小進

【基礎積累】

1.根據拼音寫詞語

(1)站在(wēi é) 的古塔裏面,我很自然地想到當年前來(kān) 察這座千年木塔的樑思成林(huī) 因夫婦一行

(2)一磚一瓦,一根立柱,一處(dǒu gǒng) ,一副(diāo xiàng),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2.根據要求答題

(1)樑思成和林徽因都是現代 家樑思成對保護日本的

(建築)不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破壞做出過貢獻

(2)中國的古建築具有軒昂的外象這裏軒昂的意思是:

【整體感知】

3.樑思成的故事中最使你感動的是哪一個?請説明理由

4.從樑思成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民族文化精神?

【能力提升】

5.八達嶺長城上幾乎沒有一塊磚上沒有字請你給那些在城磚上刻字留名的人幾句勸告

6.據《北京晚報》報道,20xx年7月9日,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安徽省鳳陽縣明中都皇故城歷經千年風雨,整修城牆卻因一場梅雨坍塌你對此有何看法?

【精段訓練】

閲讀課文我開始明白,為什麼世人誰能深深體味,回答各題

7.在談到北京城牆時,為什麼樑思成將它視為一種生命來述説?

8.北京城牆有哪些象徵意義?

9.我也是遼代的一塊木頭!你如何理解其中藴涵的深意?

10.選文結尾一聲感歎,世人誰能深深體味,你從這感歎中可以體味到什麼?

參考答案

1.(1)巍峨 勘 徽 (2)斗拱 雕像

2.(1)建築學 奈良唐招提寺 (2)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3.(答案提示:挑選自己感動的一個故事,並説明感動理由即可)

4.(答案示例)對古建築藝術文化的珍視,對自己喜愛的事業的執著追求等

5.(答案示例)長城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保護它;在它的城磚上刻字,破壞了它的整體面貌,損壞了它的歷史價值,是不是覺得很不應該啊?

6.(答案示例)明中都皇故城整修城牆的坍塌,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都讓我們有愧祖先這一寶貴歷史文化遺產的損毀,是我們永遠的遺憾!

7.因為建築藝術是人的創造精神的再現,而樑思成擁有建築的靈魂,他熱愛古代建築,古建築在他眼中是有生命的物體,是活生生的存在

8.象徵着古老民族的創造力,象徵着中國古老的歷史文化;他認為北京城牆同北京人民共歷了甘苦歲月,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因此也象徵着歷盡甘苦的北京人民

9.從表面來看這是調侃自己的頑固,實際上卻説出了自己的無奈和無能為力,也暗示着自己的不妥協

10.(答案提示:圍繞樑思成對古建築的熱愛之情,即使遭人誤解也執著於自己的事業回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