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經典職場故事

來源:文書谷 1.69W

古詩只能給你提供參考,具體怎樣行事還是得靠自己,看別人的職場勵志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勵志經典職場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勵志經典職場故事

勵志經典職場故事篇一

創業是很多“拼二代”的夢想,特別是現在的年輕的“拼二代”,他們心中總是湧動着無限的激情,他們總是希望能夠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於是,在創業的路上,懷抱美好的願望,他們風雨兼程,不怕任何的困難。

孫竹林,30歲,父親是鎮上中學的普通校工,母親是一名平凡的家庭婦女,沒有父輩蔭澤的他如今卻在合肥擁有兩家汽車美容維修店,月收入達7萬元。和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人士相比,也許他算不上成功,但對於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打工者來説,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業,月入7萬元已經着實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20xx年,當同學們還在高二的課堂上發奮學習時,孫竹林就已經坐不住了。學習並非他所長,他不願意混到畢業然後託關係找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高二還沒念完,孫竹林就跑出去自謀生路了,他到煤場打過工,在理髮店當過學徒,可一輪折騰下來,他發現這些都不是他的興趣所在。沒有興趣的工作堅持不長久,雖然書念得並不怎麼好,但他卻懂得這個道理。後來他跟人學起了汽車維修,沒想到這份工作他是越幹越起勁,用他的話説,感覺自己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

為了學技術,20xx年,孫竹林北上山東,一學就是5年。在濟南當學徒的日子裏,他一天就只有3塊錢伙食費,每天只能啃饅頭吃大白菜;沒錢買專業書,他得空就往新華書店跑,一看就是一天……回憶起當時的種種努力,孫竹林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麼不愛學習這麼坐不住的人居然能靜下心來看書,能忍受這麼艱苦的環境,並且樂在其中。現在回想起來,他很堅定地説:“是興趣,只要是你愛的工作怎麼也不覺得累。”

20xx年,孫竹林學成回到合肥,給別人打工,一個月才掙200多塊。這時他已經有了打拼創業的想法,可就這點工資何時才能圓夢呢?聽説給人跑場子賺錢快,他便辭職給人跑場子,哪裏有活一個電話,他立馬趕過去。這樣起早貪黑地幹,他每月可以賺到七八千元,這些錢,成為他創業的啟動資金。

有了錢,有了技術,孫竹林開店了。沒成想,幹了一年多,正待生意逐漸好轉之際,店門口開始修高架了,這可怎麼辦?有人笑他倒黴,有人勸他趕緊放手,可他卻不以為然。雖然這個店不能再開下去了,但他覺得自己積累了經驗,拓展了人脈關係。處理完這一攤事後,他重整擊鼓,另外選址重新開了一家規模更大的店。沒錢,找家裏人借,甚至借到了妻子的孃家,當時的7萬元錢,對於農村的家庭來説是非常大的一筆錢了。有人勸他不要玩火自焚,最後可能欠一身債,可孫竹林卻從沒想過要放棄,也從沒想過還不掉這些錢,他執着地認為認真幹就一定能成功。

就這樣,憑着一股衝勁,孫竹林的店裏慢慢從他一個人發展到五六個到七八個再到如今的三十多個員工,他成功了!現在,他把年邁的父親母親從農村都接到了城裏,老人家感歎,村裏的大學生如今還沒能讓父母享福呢,他兒子卻做到了,兒子的奮鬥讓他們跟着享福了!看着父母樂呵的樣子,孫竹林很欣慰,他知道,如果他不打拼不奮鬥,可能他現在還在那個小鎮裏過着節衣縮食的生活。對於他的成功,他總結了一句話:“選擇好你喜歡的,然後堅持下去。”是的,樸實的一句話卻道出了成功的祕密所在。

勵志經典職場故事篇二

幾年前,我從蘇北的家鄉來到了蘇南。雖説蘇南經濟比蘇北強很多,但如果不是因為自己所在的工廠停產,我還是十萬個不願意出來找工作的。那時侯,中小型國有企業改制的改制,拍賣的拍賣,破產的破產,國企職工也加快了下崗的速度。如果不是這樣,説不定現在的我,還是呆在家裏,不同的是早已娶妻生子了。

我到蘇南後先是在蘇州工作了兩年,而後之所以從蘇州辭職到崑山來工作,其實完全是為了爭一口氣。因為在五年前,當我最需要工作的時候來到了崑山,然而卻遲遲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在一個落雨的夜晚,我騎着一輛破腳踏車從市區往臨時租住的小窩裏趕,走到半路雨突然下得很大,無奈,我只好在一家超市門口躲避風雨。躲雨的人很多,大都穿着附近公司裏的工作制服,那時我突然對並不好看的工作服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好感,也是因為這種關係,當我找到工作後,上班每天都會穿工作服,不管衣服好不好看。

之後,因久久沒有找到工作,我離開了崑山到蘇州工作。這份工作並不是我自己找來的,而是因為以前一個國有企業的老領導在那裏做副總經理,而他與我父親以前是同事。

在蘇州工作的日子。每逢晚上下雨,我都會站在公司的三樓頂,看着公司前的那條公路,因為它與崑山相連。每當看到頂着夜雨前行的路人,我總會想到在崑山的那些日子,找工作而辛苦的日子。昏暗的路燈下,雨珠紛飛着,所不同的是它有時會冰凍一個人的心靈。

時間越長,這種感覺越強烈,那種雨夜,那種昏暗的光線在我腦海中永遠都不能逝去。後來,因工作的關係,我又來到了崑山,又來到了那條路上,不同的是我穿着屬於自己的工作服,代步工具也變成了一輛嶄新的“奔馳”車。

崑山五年前的人才市場位於亭林路上,而這條路之所以叫亭林路是因為路的北面有崑山惟一的一座山,那裏埋着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顧炎武”,其號為亭林。五年後,人才市場早已搬到了新市區的前進路上,好多次的大型人才交流會則是在市政府前新建不久的科博館內舉行的。前幾天又路過亭林路,因為那裏是崑山最繁華的地段,並與人民路、前進路相連。老的人才市場雖然早已不在了,但那個在人才市場門口賣煮玉米的小販依然還在。然而五年前,當我從人才市場出來時口袋中所剩的錢卻是連一個煮玉米也買不起的,雖然只要兩元錢。

人生總是戲劇性的,當我正在人生的低谷中徘徊時,幸運之神向我招了招手,將我帶到了蘇州。在那裏我終於又一次讀懂了人生。到蘇州後不久,我又到了蘇州人才市場和吳縣人才市場(現在因吳縣劃為相城和吳中兩個區,已更改為吳中區人才市場),與在崑山時不同的是,我是代表公司去招聘人員,在那裏再也沒有人擠我了,也不用擔心皮鞋再被別人踩髒了,相反的是每一個應聘的人都恭恭敬敬地遞簡歷給我,而我也因為有了之前的求職經歷,所以對前來投資料的同學也很客氣。

蘇州兩年的工作經驗讓我成熟了很多,使我從一個畏首畏尾的小男生變成了一個做事獨當一面的部門主管。同樣也使我更多地認識到這個社會的陰暗面。在名利場上,每個人只是它的奴隸,不同的是有的奴隸物質生活過得比較好,有的則是奴隸的奴隸。

在蘇州工作了兩年後,因為公司內部的混亂,也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均衡,我辭職了。本可以留在蘇州工作,畢竟在那裏兩年認識了很多公司的老總,而我留給他們的印象也是很好的。但為了那個雨夜的心願,我又來到了崑山,不同的是,這次工作是在網上找到的。

在崑山工作的這段日子很平淡,公司同事之間沒有太大的利益衝突,也沒有多少矛盾,雖然小磨擦還是存在的。但有可能是以前大風大浪經歷多了,對這些小事也就不會放在心上。隨之,喜歡寫故事的我也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寫了,只好改寫一些近似童話的文章。

幾年工作下來,最想跟朋友們説的是,凡事不要怨天尤人,人生不可能永遠都是一帆風順的。在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願望時,不要自卑,更加不要自暴自棄。機會是人創造出來的,路是人走出來的,努力了就不會後悔,千萬不要坐等,天上不會掉餡餅,就算會掉,也會有太多人來搶——

人生彷彿是一道選擇題,不同的是,試卷在沒有交卷之前選錯了還可以改,而人生卻只能選擇一次,錯了就永遠地錯了,沒有再次選擇的餘地。

勵志經典職場故事篇三

一個小夥子到北京打工,憑着一身力氣,當上一名送奶工。很快,他靠自己的努力,成立了送奶公司。由於他誠實守信,服務優質,經過幾年的打拼,他的公司很快發展到有20萬個家庭訂户的規模。

他與一位做廣告的朋友談話時突然想到,公司現有20萬個家庭訂户,不就是一個龐大的網絡嗎?這張網只用於送奶實在是太浪費,為什麼不以此為載體,在送奶的同時兼做廣告投遞呢?於是,他又成立了廣告傳播公司。公司廣告傳播人員,由送奶工兼任。

初戰告捷後,他決定以送奶網絡為載體,兼營更多的業務。隨後,他與一些商場合作,進行電子商務配送,還創辦廣告雜誌,新業務都依託於公司這張網鋪開,其利潤遠遠高於送奶的利潤。

訂奶客户很快發展到30萬户,員工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目前的2800人,資產由最初的20xx元猛增到現在的1。5億元。這位已成為億萬富翁的年輕人叫吳作仁,他的公司獲得“第三屆全國文明社區貢獻”大獎,他本人也獲得“北京市十佳外來青年”稱號。

機會對於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它在我們身邊的時候,不是打扮得花枝招展,而是普普通通的,根本就不起眼。看起來耀眼的機會不是機會,是陷阱;真正的機會最初都是樸素的,只有經過主動與勤奮,它才變得格外絢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