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堂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57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課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1

在國小的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經常會利用遊戲,因為遊戲受到學生的喜愛。課堂上唱唱跳跳,説説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熱鬧,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但時間一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原有的最初的學習熱情急劇下降,原始的興趣正逐漸地不復存在,他們會因為有些遊戲的重複,而顯得無精打采。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課前教師不遺餘力的精心設計遊戲組織來吸引學生興趣;課上學生走來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熱鬧,這樣的教學次序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流程,教學環節流於形式;往往一堂課後,學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長此以往,學生捧着課本迷惑地望着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學習和掌握書上的哪些內容。究其原因不難發現,課堂環節安排不合理,所學的知識沒及時鞏固,知識沒能螺旋上升,直接導致教學的畸形,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大家都不滿意。

面對如此頻頻告急的教學危機,這不能不引發我們的反思。

我個人認為,國小英語教學關鍵要重視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但不能單靠説説唱唱 ,演演玩玩,那樣會讓學生形成誤解,認為學習英語就是這樣的。我們培養學生的興趣主要是為學習和掌握英語,遊戲只能作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手段。因此,我們在激發學生對學科興趣的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我們更要注重學科本身,從學得後產生的成功體驗來不斷滋長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的詞彙,english/’>英語的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

我們大家都懂得:語言知識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學生持久學習的驅動力,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絕的能源。為此,我認為遊戲作為幫助學生學好english/’>英語的一種有效教學形式,要真正發揮其輔助教學的功能,達到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 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在遊戲教學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如何對待優中差生。我們設計的遊戲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難度適中,讓大家都參與。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素質,性格特點,記憶力,反應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組,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勵機制促學生不斷上進。 在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親身實踐中,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無形中調動學生的言語資料庫。在實踐中他們學會自我評價,由此產生的成就感又轉化為無窮盡的學習後繼力。

二、組織得法,嚴謹有序

做好遊戲的組織工作,做到有條不紊,活而不亂。國小生天性ai遊戲,爭強好勝,有些學生做起來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課堂上,有時會情不自禁地高聲喊,因此,首先,有開始遊戲之前講清規則 。紀律要求,評分標準,防患未然。在遊戲過程中即使還出現一些混亂,要能理解學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評,而是積極講清楚,在集體活動中,大家應該遵守規則。

三、 適時適度

我認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遊戲過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學內容的講授和訓練,喧賓奪主,把english/’>英語課上成遊戲娛樂課,那就適得其反了。課堂遊戲應該為課堂教學服務,當他成為一種擺設,或者是為遊戲而遊戲的時候,課堂遊戲就失去了他的魅力了.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2

《月光曲》這篇課文的內容是關於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説。它既是一篇優美的語言作品,又是一則生動的故事,所以我採用讓學生講故事的辦法,先給學生一個整體上的感性認識。

這一節課的重點是《月光曲》的創作過程,我就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部分,反讀,探究讀,並在此基礎分清課文中的現實事物與聯想,重視學生對一些優美詞句的'積累,如清幽的月光,微弱的燭光等。

當然這堂課也有幾個不足的地方:一是課上學生髮言的面不夠廣,我不自覺地過多關注優等生,教師跟中等生的互動有所侷限。二是學生的一些見解仍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如何落實“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仍是我以後教學的一個側重點。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3

前言: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新課程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教師將在新課程中得到“洗禮”,煥發出新的教學生命,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了兩位老師在教同一教學內容《求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採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體現出不同的教學理念,同樣也得到了迥然不同的教學效果的情況。我們試圖從這兩個具體的案例分析中,探討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

師:同學們,已經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了,下面我們就開始研究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吧!請大家用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來求6、8和12 的最小公倍數。並指名生4板演。

2 |6 8 12

3 4 6

6、8和12的最小公倍數是:2×3×4×6=144。

師:大家還有不同的結果嗎?

生5:我求出的最小公倍數是72。

生6:我求出的最小公倍數是48。(生5和生6的回答並沒有引起教師太多的注意,而是繼續按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下去。)

師:既然大家求出的最小公倍數都不一樣,那麼老師通過找倍數的方法求出了6、8和12 的最小公倍數是24。出示投影:

6的倍數是:6、12、18、24、30……

8的'倍數是:8、16、24、32、40……

12的倍數是:12、24、36、48、60……

那麼為什麼6、8和12的最小公倍數是24,而不是48、72或144呢?下面請大家一起來把這些數分解質因數,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這時學生對於教師的意圖可能有點摸不着頭腦,但還是認真聽着教師的教學,教師也並沒有太多顧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動力。)

把6、8和12 分解質因數得到:6=2×3

8=2×2×2

12=2×2×3

要找到6、8和12的最小公倍數我們應該先找到它們的哪一個公有質因數呢?

生7:我們可以先找出它們的公有質因數2。

師:還有其他公有質因數嗎?

生8:6、8和12似的公有質因數沒有了。

師:那麼這樣就能得到它們的最小公倍數24了嗎?(這時教師顯然在暗示學生8只找到一個公有質因數2還是不能得到最小公倍數24的。)

生9:這樣算出的結果還是2×3×2×2×2×3=144嗎?

師:你們就不會在找找兩個數有沒有公有質因數嗎?(教師已注意到了學生此時產生的疑惑,可能是感覺到沒有會解決這個問題,或者是考慮後面的教學,又一次以反問的方式把再找任意兩個數的公有質因數的方法向學生和盤托出,使學生喪失了一次探索和發展的機會。)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4

一學期又將過去了,我又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重新回顧這一學期,對本學期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例如我在上《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時,在開場白中引用了毛澤東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裏”,讓學生猜是什麼意思?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佈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閲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範圍及其邊界,然後閲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鍊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 ,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

四、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

(2)師生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活動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教學實踐活動、個人經驗、教學關係與教學理論,這四個方面的問題構成了教學反思的基本向度。

(一)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實踐歷程中,要及時捕捉能夠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現象,通過理性檢查與加工,逐漸形成系統的認識,形成更為合理的實踐方案。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包括實踐內容、實踐技術與實踐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實踐內容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展開前,需要對活動所關涉的內容本身進行反省,因為任何內容都是在抽象了具體現象和對象的基礎上編制的,在不同時間、對象、場景面前,或多或少都需要進行重組、改造、增添或刪減,這是教師課程能力的體現,也是教師的責任和權利。實踐技術的反思是指教師對活動展開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時機等的適切程度的總結檢討,其目的在於對自己的行動軌跡進行回溯,發現問題和不足,探尋更佳的方案。實踐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對整個實踐所取得的成效的價值判斷,包括學生角度的需要滿足程度與教師自己角度的價值感受兩個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受益狀況,後者要考察教師在確定價值取向、實施教學活動、進行價值判斷過程中自己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影響狀況、對個人經驗的提升狀況、對教學理念和理論的促進狀況。

(二)對個人經驗的反思

教師對個人經驗的反思有兩個層面,一是對個人日常教學經歷進行反思使之沉澱成為真正的經驗,二是對經驗進行解釋從而獲得提升。如果教師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學反思的判斷、反省與批判的權限,教師的教齡再長,教學經歷再豐富,也不一定與教師個人的獨特經驗成正比。如果不對其進行反思,那麼這些經歷將一直是懵懵懂懂的,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不斷地經歷着,又不斷地忘卻這些經歷,致使教師的經驗系統中缺乏由自己反思所形成的、歸屬於自己個人所有的獨特經驗,從而使得教師那些具有極大潛在意義的經歷失去了應有意義。可見,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把他的經歷昇華為真正的、富於個人氣息的經驗,並且不斷使自己的經驗體系得到拓展。“每一個對藝術作品有經驗的人無疑都把這種經驗整個地納入到他自身中,也就是説,納入到他的整個自我理解中,只有在這種自我理解中,這種經驗才對他有某種意義。”如果教師只對個人經驗作出描述性的記錄而不進行解釋,那麼這些經驗就無法得到深層次的解讀,只有對經驗作出解釋後,對經驗的.閲讀才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説,經驗形成過程的同時應該是解釋和理解的過程,重新閲讀經驗的過程也仍然是解釋和理解的過程,這樣才能常讀常新,每一次的閲讀過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創造的過程。在教學反思實踐中,人們經常使用的“反思檔案”就應該有這樣兩種用途,一是描述記錄並分析所發生的種種情況,使之成為文本形式的經驗,二是對文本經驗本身不斷加工和再創造,使經驗得到昇華,改善教師的理念與操作體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學理論。目前看來這第二步的功夫尚顯不足。

(三)對教學關係的反思

通常在教學反思實踐中,人們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對具體事務的反思上,而不可見的關係在反思活動中經常被忽視。從關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教師當前的自我與過去的自我的關係、教師本人與其他教師的關係、教師與家長的關係等;從關涉的教學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師與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的關係;從關涉的教學支持系統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師與社會文化、價值體系、課程與教學改革、時代精神與理念等的關係;等等。對教學關係的反思在教學反思活動中是相當重要的。它向上可以為教學理論反思提供基礎,向下可以使實踐與經驗反思得到昇華。對於每種關係,都應該從認識、實踐和價值三個角度進行反省。認識角度是對關係的客觀描述,即現在關係的狀態如何,為什麼會這樣;實踐角度是對關係改善與發揮作用的思考,即如何改善現在的關係狀態和怎樣使關係發生作用;價值角度是對關係改變或發生作用的結果的思考,即這樣的關係狀態該朝什麼方向改變,改變的效果如何。

(四)對教學理論的反思

任何教學理論都不是完美無缺、持續高效的,在不同的時代、價值取向、技術條件、人員素質面前,理論都需要重新認識和把握。同時,教學實踐是教學理論的源泉,實踐活動本身就是理論的前兆,藴涵着豐富的可能性理論。對教學理論進行反思有三種基本的樣式。第一是對實踐的理論反思。對於教師個人經歷與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經驗體系,應不斷地從理論層面進行解釋和建構,通過對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之間的不斷觀照、反省、聯結,既可以完成對實踐的理論提升,又有機會對先有理論進行審視、訂正。第二是對教學理論的實踐反思。教師在學習和掌握某一教學理論後,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還原,該理論的各種元素得到實踐的考驗,使得教師能夠進一步理解教學理論中的道理、價值、方案與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原有理論的判斷與選擇。第三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論反思。在理解和學習教學理論時,教師是主人而不是理論的奴僕,教師有權利依據自己的知識背景與學術專長對教學理論進行反省,對理論進行修正與再創造,通過比較不同的教學理論發現某一理論的缺憾,從先有理論推演新理論,從其他學科不斷更新的概念範疇中建構新理論,這種針對原有理論的修正、推演概括與建構就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論反思。

在對教學事務進行反思時,應力求從實踐活動、個人經驗、教學關係、教學理論四個向度進行。這也是對教學現象或事件進行反思時的四個層次。如果一個反思對象能夠在這樣四個層面得到重新認識和理解、解釋,那麼這樣的教學反思應該是深刻而周詳的,也會獲得豐碩而長久的反思效益。

在教學反思實踐中,人們探索了多種反思方式。例如,在時間序列上,有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期中反思、期末反思,就一堂課而言,有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在主體序列上,有個人反思、教師集體反思、教師與學生共同反思、教師與專家共同反思、教師與家長共同反思;在內容序列上,有個案反思、主題反思、學科反思、跨學科反思,具體到教師的日常工作內容,有講課反思、作業反思、評價反思、活動組織反思;在教學發展序列上,有學生成長反思、教師成長反思、教學理念反思、教學改革反思;在表現形式序列上,有反思日記、反思檔案、反思報告、反思競賽、反思作業①等。在進行教學反思時,除了可以採用上述方式外,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實踐智慧,針對具體的條件與問題,創造更為適合的方式方法。因為沒有哪一種方式方法是適合每個人、每件事的,創造本身就是教學反思所追求的境界。

無論採取或創造怎樣的反思方式,教師在教學反思行動中都需要堅持這樣兩個策略。

第一,教師要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靈,教師經常面對紛繁複雜的教學現象和事件不知道該對哪一個進行反思,對於自己的心靈活動不知道哪些可以成為反思的話題。雖然在邏輯上可以編制出反思對象選擇的理論框架,但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究竟哪一個現象、哪個事件、哪種行為、哪種感受可以反思、應該反思,這是無法預先確定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保持開放、敏感而好奇的心靈,時刻捕捉可能的反思對象。“好奇心‘喚起關心’,喚起對現在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東西的關心,喚起對我們周圍奇怪和古怪之物的關心。正是好奇心使人們擯棄熟悉的思維方式,用一種不同的方式來看待同一件事物。”

第二,要經常、反覆地進行反思,不僅對不同事件或現象經常進行反思,對於同一個事件或現象,也要不斷地持續地進行反思。反思對象“總是對向它詢問的人給出新的答案,並向回答它問題的人提出新的問題。理解一個文本就是使自己在某種對話中理解自己”。反思的過程就是不斷解讀,不斷獲得新答案,產生新感覺,提出新問題的過程,對於教學活動的日常反思絕不能一蹴而就,對於不同的或者同一個反思對象,不同的人進行反思,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產生新的疑問。在不同的時間、環境、心境下,反思也會有不同的結果。與不同的主體共同反思,認識也會有所不同。從不同的視角出發,也會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問題。反思的實質,是教師在不斷的反思活動中,通過反思來理解對象、理解自己,讓自己與對象對話、與自己對話。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6

思想品德課本來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我們應該結合現實問題和解決問題來引導學生,不僅是依靠理論的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其學習態度、激發其學習興趣,説到底就是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吸引力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也是檢驗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檢驗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所做的一些嘗試,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又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發展了智力,培養了能力,提高了學習成績。

一、精心備課、備學生,做好課前準備

我課前首先思考: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我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助,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應怎樣設計教學方案呢?經過思考,最後再設計好教學的課件,事實證明效果很好。

二、向四十五分鐘課堂要效率。

教學質量的好壞主要來自於課堂四十五鐘的效率。為此我作了三個方面的嘗試。首先我自己堅持課外多閲讀,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課堂上將一些小故事、小遊戲、漫畫、視頻、歌曲穿插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差,我上課時經常會提醒督促學生做好筆記,這樣學生就不容易思想開小差;最後,重視課堂小結,明確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知識是要求掌握的,有哪些知識是重點,這使得學生對一節課所學有個整體的把握,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和記憶。

三、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在討論問題時可能會有些學生説一些與課堂無關的問題,這時就是考驗教師教育藝術和對課堂的駕馭能力的時候了。作為教師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正處於成長時期的學生由於各方面都不成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批評教育。成功的批評教育若陽光,若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反之,則若風暴,輕易吹滅學生心中的火苗。

作為教師,要有效地批評學生,首先,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特別是在學生不聽規勸的時候,千萬不要説過火的話,更不能有過激的行為。因為 老師的訓斥、諷刺或挖苦,都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的進步,至 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其次,不要馬上逼學生作出反應。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是 希望學生能迅速承認錯誤,立即改正,並保證不再重犯。

很多學生在老師的`逼 訓下,可能會立即做出順從的意願,表面承認其錯誤,但適得其反,內心總是 不樂意的。應該留給學生一個思考正誤的時間。使其從內心對自己的行為作出 判斷。正確的批評,應該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分析犯錯誤的原因。使其從內 心得出自己行為的錯誤,從而避免從犯類似的錯誤。同時,應注意場合,在教 室當眾批評學生,會讓學生覺得沒面子,下不了台,而產生逆反心理;在辦公 室批評學生,面對眾多教師,會給學生造成緊張情緒,達不到預期效果。

四、在巧妙設疑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教學實質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提出問題,有了疑問,學生就會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就承擔着授業、解惑的責任了。先讓學生感到“山重水複疑無路”,通過引導,激勵學生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當學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時,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要鼓勵學生質疑,向教師提問題,要學要問,學問學問,有問才有學,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被動的思考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質疑和學生提問,不僅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會增強教學效果。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自身的認識情況,通過質疑來讓學生思考問題,允許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恰恰是這些問題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所謂方法和學習需求,解決好這些問題正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教育點,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調整講課程序,引導學生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把握好教材的內容。

陶行知先生説:“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教師教學要善於設疑,巧妙設疑,要聯繫學生實際,去啟發喚醒,鼓勵學生參與質疑,幫助學生分析,觀察想象,還要抓住時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來激活學生思維,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為此我設計“出謀劃策”、“我的地盤,我做主”活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要生動、活潑

由於思想品德課的理論性較強,考得比較靈活,所以在教完本課的知識點時我會要求學生進行一定的默記。但有的國中生仍不減好動、愛玩的特性,好勝心、自尊心也強,往往只有一小部分意志力強的同學,能自覺主動地去記、去背;而大一部分同學則不專心,記不住。我便採取一系列活潑有趣的遊戲的方式,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使之感興趣,願意去背。一會兒我點名讓學生回答;一會兒我讓會的同學提問別的同學,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緊張而愉快地教學方式,既鍛鍊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此外,我還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採取點名回答、舉手回答、搶答等方法,展開競賽,同學們踴躍參加,表現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有人説:“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 “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 ”就是這個道理。在教案書寫和課件的製作中,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課後對教案和課件,我會認真的回顧並進行診斷,開出教與學的“病歷”,並且對這些“病理”進行分析、交流,最後發現並提出解決教學“病理”的對策。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和總結,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總之,我的課堂教學課通過採取各種方式進行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7

今天開一節新課,課題是《圓的標準方程》。教學上,我用了奧運五環旗來引入,通過五環的圓形狀,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圓,藉以活躍課堂的氣氛並提出本節研究的課題。接下來,設計兩個問題作為課堂的串聯。問題一:如何作出一個圓?先讓學生上來畫圓,再結合畫圓的呈現的情境,引導學生回顧圓的定義;問題二:如果圓心為C(a,b),半徑為r,如何求圓的方程?教師根據學生作出的圓,添上座標軸,讓學生根據求曲線方程的步驟推導圓的`方程。兩個問題一解決,圓的標準方程也就浮出水面了。

結合例題,教師對圓的標準方程的結構作了進一步説明,特別強調了圓心在原點的情況,然後,就進入了練習鞏固階段。本節課設置了三個題組,題組一(4題):已知圓的標準方程,口答圓的圓心座標和半徑;題組二(4題):已知圓的圓心座標和半徑,寫出圓的標準方程;通過題組一、二,教師引導學生強化了確定圓方程的關鍵是明確圓心座標和圓半徑,如果條件不成熟,則需根據條件先求出圓心座標和半徑。於是,給出題組三,都是要求學生先作出草圖並求圓的標準方程,條件分別如下:(1)已知圓心和過圓上一點;(2)以A、B兩點為圓的直徑;(3)已知圓心,且圓與一直線相切;(4)已知圓過兩點和半徑r。

四道題目,讓學生先作簡單的思考,然後叫四位學生分別上來板演。這樣的安排,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放手讓學生做之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尤其是3、4兩題,兩位學生耗費了近15分鐘時間,雖然第4題得到了解決,但離下課僅剩下2分鐘。結果只能對學生的板演作匆匆忙忙的説明,未能對解題思路作進一步的延伸,是為本課一遺憾。

在課後,幾個同事進行了交流,認為題組三的給出太過突然,應該先設置一個類似的例題作緩衝,而且題4在本節課顯得難度過高,應當放在下節課再講。思索再三,確實同事的見解很到位,本節課還是題量設置過大了一些,在教學中,題組三應該一題一題地給出,然後儘可能詳細地引導學生對解題思路和過程進行分析,講多少題,應根據課堂的情況進行調整。如此,彈性會更大,課堂也會進行得更從容。

看來,如何放手給學生?放手到什麼程度?總有很多讓人品味的地方。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8

《比本領》是二年級“合作”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梅花鹿和金絲猴互相合作摘到樹上的果子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個人的本領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幹好事情的道理。文章淺顯易懂,卻有發人深省的教育意義。

在本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認讀識字,並通過故事的.朗讀、分析讓學生在課堂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首先我通過出示梅花鹿和金絲猴的圖片導入課題,緊接着以指名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齊讀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並加以適當的指導。抓住了大象伯伯的考題,梅花鹿、金絲猴賽前賽後表現出的長處與短處理解合作的必要性。其中,在對本課教學重點詞語“得意揚揚”、“垂頭喪氣”等詞語的理解上,讓學生通過角色體會,學會並理解,再通過朗讀展現出來。

在朗讀教學上,指導學生體會梅花鹿比賽前後不同的心情,比賽過程中,不同的心情以及金絲猴比賽前後不同的心情,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個人讀、分角色讀、男女讀、老師範讀等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角色中,達到了較好的朗讀水平和朗讀效果。並且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能積極參與、踴躍發言並自信的表達出自己對課文理解的觀點,效果還是較好的。但是,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1、教學處理機智不夠,能力不足,不能靈活地處理問題。如:在讓學生充當梅花鹿和金絲猴,回答大象伯伯的“你們誰的本領大呀?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回答出“梅花鹿本領大”、“金絲猴”本領大的時候,不能很好進行引導。

2、在對本課重點詞語 “得意揚揚” 、“垂頭喪氣”、“急得團團轉”等詞語的理解上,缺乏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理解詞語並瞭解兩隻小動物心情。

3、對教材鑽研過於淺薄。初次磨課對文本解讀太過粗淺,沒能抓住“合作”這一主題,緊扣大象伯伯的考題展開。而後經過語文組老師的指導加以糾正,才使課堂有點份量和深度。

經反思後,發現自己在教育機智、教材研究等方面需要努力的空間仍然很大。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更加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讓孩子的每一天都流光溢彩,讓每堂課都充滿活力!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9

《鳥語》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記述生活中生動真實的事例,字裏行間都充滿着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上《鳥語》這一課,孩子們是喜歡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經歷着“我”的經歷,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們在與文本對話的同時,體會到深深的人鳥情,是我所注重的。

要體會人鳥情,那就要體會什麼叫好朋友。扣住主線——“朋友”文中小作者和鳥兒成了朋友,他是怎樣喜歡鳥,接近鳥的?怎樣和鳥兒交流的?從鳥兒身上得到什麼啟發?讓學生讀課文,找到“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然後在閲讀課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為主線展開學習。好朋友是能給你帶來快樂的,和布穀鳥對話時的無拘無束正是快樂的體現;好朋友是能催你上進的,勤勞的燕子,守紀的大雁,勇敢頑強的蒼鷹它們正展示着自己所具有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上課前我先將收集的百靈、喜鵲、布穀鳥的叫聲配以圖片一一放給學生聽、看,讓學生説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然後引出公冶長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為通曉鳥語的人。 我覺得創設情境很重要。讓學生處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中,學生才能身臨其境,與文本更接近。聽鳥鳴,學生平時在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過,如果此時我一味要求學生想象鳥的叫聲,學生也許因無法想象而進入思維的低谷。此時藉助多媒體設計一個活生生的場面,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情景中聯繫文本的語境想象鳥語,我想這一次是學生有意識地聽,是聽得最認真的一次。它把學生與大自然的距離拉近了。接着,我引領學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進入文本,去和孩子們共同喜歡的鳥類聊天、對話。

其間教學“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一句時,我主要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仿寫。我提問:那麼,小作者還會從那些鳥的'身上得到啟示呢?(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會使仿寫和想象融為一體,一舉兩得)學生的回答豐富而富有創意:從捉蟲能手烏鴉那裏,我知道了什麼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從夜裏忙碌的貓頭鷹那裏,我學到了保護莊稼的重要性。從為樹治病的啄木鳥那裏,我認識到了助人的快樂。從海面的清潔師海鷗那裏,我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從努力起飛的雛鷹那裏,我學到了不怕失敗的精神。從拼命保護孩子的母雞那裏,我懂得了母愛的偉大。從善於捉蟲的啄木鳥那裏,我懂得了愛護樹木,人人有責。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10

課堂教學反思,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自我的課堂教學行為表現及其依據進行“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課堂教學效能和專業能力的過程。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國小,由於大部分學生父母前往珠三角打工,這些學生普遍是由祖父母撫養長大的。學生普遍有留守兒童的共同特點。回顧一下自己在二年級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和現象反思一下:

一、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感到困難。國小二年級的數學教學,感到困難的是應用題的教學。應用題是將學的計算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學生感到困難的原因是這階段年齡還小,對文字的理解力不足,對應用題所表達的實際情況沒有現實體驗。

二、學生家庭作業質量不夠好。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國小,學生大部是留守兒童,他們父母不在身邊,祖父母普通對小孩溺愛,不讓小孩受苦。當小孩遇到實際問題需要輔導時,祖父母由於知識水平低無法及時輔導,一些學生的作業常常應付了事。極少數學生不交作業。

三、學困生較多: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要求,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特別多,我接過三年級一班以後就針對這個現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後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四、學生對較複雜的運算感到畏難,個別學生用計算器代替。計算能力是排在數學三大能力之首,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首先要培養強的計算能力。一些複雜的計算題,教師要求用豎式計算,

學生就用豎式計算,可是對於教師沒有要求的計算題學生不習慣在演算紙上計算,而喜歡口算,即使演算也是隨手在手邊的書本上甚至是桌面上,這樣很容易出錯,想了許多的辦法都不能很好的糾正這個問題,沒辦法只好採取了每節課、每次測試檢查演算紙的措施。學習習慣需今後加以嚴格訓練。

改進的措施:

第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信心。在平日的教學中,要創造性使用教材,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要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多鼓勵學得好的同學,不斷總結好的學習經驗與方法。多表揚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只要學習信心樹立了,成績自然會上一個台階。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減少學生因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試卷上所反映的審題不仔細、看錯符號、漏做試題、漏寫結果等現象。對於一些概念性的題目,平時要講透,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要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細心做題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全面細緻地分析題意。

第三,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平時加強口算與筆算訓練,培養學生養成驗算的.良好習慣。有的學生是憑自己的直覺做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這點可以從試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來。所以要重視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學,上課要深入淺出,精講多練,落實基礎概念,基礎知識,不能求快,求高要量力而行。要減少機械的、單調的重複訓練,而應多設計一些有層次的變式訓練,以提高學生對於概念正確地、全面地認識。減少學生因錯誤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第四,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要多做一些與生活有聯繫的題目,把學生的學習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覺得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不斷講究方法與藝術,相信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定會取得進步。

真正的教育,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播與能力的培養,並且是人格的影響。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教學中對學生人格的影響以及往後對全社會公民素質的影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有幾個關鍵要素:

一、真摯的愛

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會温暖學生的心靈。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説:“人類的愛是心靈和肉體、智慧和思想、幸福和義務的結合。”全國著名學者林格、可敬的陶行知老先生、在教育線上誰人不知的魏書生先生等,在他們的講座或經驗介紹無不談到對學生一片真摯的愛心。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説的:“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打開心靈大門的鑰匙。因為愛,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朽木也可雕鑄。教師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以愛為前提,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用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滋潤學生的心靈,必能使課堂的教學、

對學生的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對學生的一次鼓勵,一次談心,一個親切的笑容,一次共同的活動,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高尚的品質

教師高尚的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品質才能向學生輸送精神的食糧。教師以高尚的品質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説:“要散佈陽光到別人心裏,先得自己心裏有陽光。”那麼,要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先得教師自身具有人格的魅力。成功的人格教育,往往不是説教,灌輸就形成的,而是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來薰陶,使學生在生活的點滴潛移默化中收到啟迪和帶動,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即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我肯定、熱愛學習、有責任感、知法守法、真誠待人、樂於溝通、感受美欣賞美、刻苦上進等。】

三、淵博的知識

教師具有人格魅力必須擁有淵博的知識,才可以鼓舞學生,打動學生。古語道:“親其師,信其道。”如果你的道【知識】不夠“精深”,不夠“博學”,不能幫助學生攻克學習中遇到的難關,也不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生只會對你產生懷疑。相反,一個“什麼都懂”、“什麼都會”的老師,必然讓學生喜歡親近和崇拜。教師淵博的知識激發學生的進取心。這話真的不假。那麼,教師很有必要博覽羣書,還要進行業務素質的培訓,以適應時代的需要,也提升個人的人格魅力。

在這次培訓中,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數學教學上是幼稚且不成熟的,教學工作中還有很多不足,但通過這些日子的學習,我堅信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數學理念的提升

雖然從事教育工作已久,但面對當今的形式,時代要求我們不斷進步,吸取營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能夠有突飛猛進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在這次學習中老師為我們總結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這讓我在數學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集合思想、對應思想、符號化思想、化歸思想、類比思想、分類思想、統計思想、極限思想和模型化思想這麼多數學教學思想方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複雜和實效的。我正是缺少了這樣的一些理論基礎,使得在實際教學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老師關於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論述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教學,這也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尤其是公開教學中面臨的最為頭疼的環節。除了教師自身要具備較高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外,更要汲取豐富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對於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這次培訓中我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麼些個後進生,教師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談何每天細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尤其是像我這樣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內心來説實在讓人堪憂。老師的講解為我們在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鑑的方法。空談理論不切實際,屏棄理論也不合邏輯。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自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緻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謂:量不在多,貴在精。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教學。

三、教研方法的更新

一直以來,校公開課的開展一直是我們進行教學教研的重要方法。通過汪主任的一席話和幾位老師的説課演示,不僅讓我對如何説課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也讓我認識到在日常教學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轉變需求。我們應與時俱進,在開展學校公開教學評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有選擇性地加強課後説課及互相評課的實踐練習,更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為我們展開更有效的教學打好基礎。

經過這次我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經過學習,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有不斷的提升。我想只有經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新課程改革之花才會開得更加燦爛,中華民族才會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我願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探索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11

通過上第一次公開課之後,讓我明白許多欠缺的地方需要提高,指導老師們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對我教學的評價,讓我受益良多。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蹲踞式起跑,授課對象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講解示範法、分解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並在課堂小結部分採用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及時進行技術要點總結,加深學生的技術印象。

本節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內容過多,在一節課的時間裏讓學生接受要求過高。2、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教師的語言應接近學生的年齡,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3在隊列隊形的整隊中集合和解散次數頻繁,不能老師調動隊伍,太讓費時間。4、學生在本節課的基本部分表現得積極性並不高,對老師的講解和單純的練習很不感興趣。

本節教學的優點:1.整個課堂流程較順暢。2.課程安排的運動量適中,教學過程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練習的強度逐步增大,並在老師的鼓勵下,認真完成規定的內容。3.課堂秩序良好,學生能表現出較強的組織紀律性並能體現出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團隊精。

這些對於我來説都是寶貴的意見,使我今後的教學中逐步注意這些具體的細節,努力提高教學上的不足之處,改正自己的缺點,要對學生既要嚴格也要更加鼓勵,多鼓勵學生會使學生自信心提高,並且能夠發揮自己的內在潛能。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12

隨着教育形式課堂教學的改革,以及學校合和課堂的開展,對一導三學理念的貫徹與應用,我發現在課堂中學生的一個明顯區別於課改以前的狀態“動”。這樣的課堂模式可以讓學生對問題展開多方面的思考,有層次的進一步提出問題,然後學生展開思考辯論,反省自己在問題的解決過程存在的問題,所以這樣的活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反思與歸納的作用。

教師備課的過程中有教後反思,從學習的角度講可以稱為反思歸納性學習。反思歸納性學習是通過學習活動過程的反思來進行學習。反思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而現在學校大部分要求的是教師的教後反思,從惰性思維的角度出發,教師上完課後是不想做這一工作的,然而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老師不想對自己的課作出思考反思,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更不會提出合理的反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給出歸納。當代建構主義學説認為:學習要在活動中進行建構,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過程不斷的進行反省、概括和抽象。顯然,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如同生物體內消化食物和吸收養分一樣,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所以要思考,學生如何才能夠願意反思,積極主動的反思,如何才能讓學生無意識的反思,從而拜託由於惰性而導致的上課睡覺,不想聽課,不願意思考?這個過程就我提到的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近幾年任教的班級幾乎都是基礎薄弱的學生,這些學生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羣體性的特徵非常的`明顯,其他的同學做什麼另一些同學也跟着做什麼,上課的時候很少能夠獨立的思考,特別是下午的第一節,在午休過後的第一課,當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出睏意十足的時候,這個時候全班的學生幾乎都是睏意十足。所以這樣的數學課是不能夠繼續下去的。

反思性學習是一種依賴羣體支持的個體活動,它不僅要求反思者有一個開放的、負責的、執著的心態,同時也有合作、協調、信任的環境要求。它是一種合作互動的社會實踐和交流活動。學生在反思過程中,如果有他人指點或與他人合作進行,會加深理解,反思的效果會更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創造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的機會。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合作學習等,以提高反思效果。

這個學期上了《常見函數的導數》,這節課總體上要求學生掌握的目標就是冪函數導函數公式推導,以及導函數的初步應用,冪函數導函數推導過程主要採用歸納猜想,但是沒有證明,證明在本節當中不作要求,以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不可能達到推導的層次,所以,重要的是學生能夠通過聯想的方式總結出公式,主要的思維方式就是通過觀察得到公式,公式推導的過程主要是學生分工執行操作,讓不同的組解決不同的冪函數題型,並且讓組內其中一人獨自在白板上展示。然後自然的將這些同學做的白板組合到一起,讓同學觀察,提問:從這些同學的白板的解題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能夠狠好的歸納出冪函數導函數的公式,這樣這節課的目的就達到了,然後就公式加以練習,加深鞏固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白來是讓一整個小組同時扮演,一個方面可以檢查這些學生對公式的應用情況,兩個一個方面可以死通過一個組的練習瞭解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因為組內的學生是順時針的順序按照學生學習的不同層次來安排的,一個組就可以反映出一個班級的學習情況。

對例題講解主要是師生互動的環節,以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為基礎,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主導的作用,主要是學生來完成,教學設計的時候是安排三名學生上黑板上做,下面每個小組選一名學生在白板上展示,然後讓同學互相指出在做題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學生髮現問題,指正問題,學生能夠更好的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達到了學生自己學會學習的目的。例題結束後學生對預習時的導學案拿出來,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後再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解析,主要是會做的同學給不懂的同學進行講解分析。已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展示自己也可以很好的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並且通過對問題的講解,可以刺激學生大腦對知識的識記能力,加深學生的理解。完成後在教案的後面寫出自己在這節課的反思,反思這個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做題的方式方法,反思自己還存在着那些不足,需要自己課後加深,教室課後再次對導學案進行批改,這樣學生的導學案就做到了課前,課中,課後的目的,達到了導學案的充分利用。

但是這節課在教授的過程中還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學生的熱情不是很高,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能是數學課的原因,很多的方面是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在學生到白板前進行扮演的時候電子白板只能夠一個人書寫,不能夠幾個人同時書寫。這個給數學課堂帶來了很大的弊端,不能夠同步檢查學生上課的掌握情況,安切上課的題目量也達不到要求,這個方面還存在着很大弊端,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熱情不是很高,主要表現在學生相互之間沒有形成一種相互學習的氛圍,所以這個還需要聯繫,在上課的過程中進一步貫徹這樣的思想。導學案出題目的時候,還需要進一步細化。

在這樣的課堂中要讓學生明確活動的好處,明確這個過程中沒有活動很難讓自己沉浸到學習中,也就很難有收穫。老師要讓學生明確並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明確沒有反思便難以有自我改錯糾錯的道理,明確反思不僅能及時改正錯誤,還能優化已有認識,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要使學生的反思行為習慣化,即主體遇到特定刺激便自然出現相應反應。有反思習慣的學生,在學習之前、之中、之後會就學習計劃、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等進行自覺、主動地反思。總之,反思意識得到強化後,學生心理上就有一道“警戒線”,它隨時提醒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保持應有的警覺,一旦有可疑之點即進入反思狀態。

憑藉遺忘來抵制不愉快的回憶的原則,學生在與學生爭論的過程中有些時候是與別人的想法是相互衝突的。而就學生自己的經驗可以知道,最痛苦的掙扎的記憶憶是最難忘的,也是最深刻的。學生在遇到問題和其他的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的過程也是心靈競爭的場所,即學生彼此之間心理的相反的傾向所組成。

從上面的論述中能夠很好的反映出數學課堂活動的重要性,由於基礎薄弱學生的惰性思維的特徵,活動是反思歸納的基礎,也是反思歸納的保證。活動反思在當代認知心理學中屬於元認知的概念範疇,用元認知的理論來描述,反思歸納性學習就是學習者對自身學習活動的過程,以及活動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維、結果等學習特徵的反向思考。因此,反思性學習就不僅僅是對學習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是深究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了較強的科學研究的性質。反思的目的也不僅僅為了回顧過去或培養元認知意識;更重要的是指向未來的活動。通過反思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13

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徵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實驗教學要求培養學生髮展性學力,兼顧創造性學力的培養,並發展學生喜歡化學、讚賞化學的個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學生實驗和研究性課題。多開展一些有趣的小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化學實驗的教學和活動形式必須更多樣和多元化,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

除上述之外,我覺得還可以發揮活動課和化學史教育的作用。開展課外化學實驗和家庭化學實驗活動,都有助於全面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14

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精力不集中、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不願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同學舉手或是得到一問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對這個現實,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

承認學生在思維與表達上有差異。首先允許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複和改過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的機會。所以當我提出一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先不急於讓學生回答,而是讓他們考慮幾分鐘後舉手回答……

這樣避免反應慢的還沒有想到而反應快的已經説出答案。使學生處在民主、平等、寬容的教學環境中,確保他們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常常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從而使產生他們創新的慾望,勇於創新,善於創新。

教師課堂教學反思15

第一次聽侯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不久我們學校就會又多出一位市、省級講課教師。

侯老師的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

1、注重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從課前蒐集、課中探究到課後拓展,老師都注重了數學從生活中來,為學生的生活服務。

2、教師的`角色定位準確,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堂課侯老師都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進行教學。

3、合作學習運用地好,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棒,輕鬆、深刻地掌握新知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生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

我的建議,不一定正確:

1、更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有多媒體了,就不要用小黑板了。

2、鞏固練習環節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擺小棒,鞏固新知,先讓學生感知正確的再判斷對錯。

第二次聽亓老師的課,感覺很樸實,老師的態度很積極認真,有這樣的工作熱情,亓老師一定能很快成長起來的。

亓老師的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1、課前準備積極認真,從自己的備課到課件的製作,老師都下了功夫。

2、課堂教學能注重面向全體,採取靈活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在識字環節。

3、注重了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特別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講,這是非常重要的,亓老師是個有心人,能時刻提醒並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

個人建議,不一定正確:

1、評價學生時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孩子是誇出來的。即使是指出不足,也要委婉地提出。

2、教師在課堂上再多一點激情,教學方法再靈活一些,如處理“幫助”這個詞時,讓會認的學生幫助不會認的學生認讀時,可以告訴被幫助的學生,他(她)幫助你的這個詞正好就是“幫助”,這樣學生的印象可能會更深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