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的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9.2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囚歌》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囚歌》的教學反思

《囚歌》的教學反思1

詩歌是以形象、精煉、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徵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囚歌》包含着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迥暢蕩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不可壓抑的陽剛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雖然在教學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單列一項進行講解,但我的確想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即把自己變成葉挺。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儘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詩的教學,成功之處在於,學生在多重朗讀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氣概,併為之而感動。在對詩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他們能結合看過的影片、讀過的故事較為準確地理解。比如學生談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賣友求榮的人。但國小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這些我在教學前預想得還不夠,因此課堂上實施時,有困難。

不足之處表現為:學生課外查閲有關葉挺的'資料不足,所以在課堂上,我不得不進行補充。後來我想:本詩歌頌的是一種革命的氣節,革命者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是有相同之處的,學生查閲關於葉挺的資料有限,如果將範圍擴大些,讓學生查閲革命者的故事,效果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學生獲得的情感體驗也許會更豐富。

《囚歌》的教學反思2

根據大綱要求,我把《囚歌》這一課的教學目的確定為: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閲讀詩歌的初步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技能。

詩歌是以形象、精煉、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徵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囚歌》包含着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迴腸蕩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不可壓抑的陽剛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為了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抒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儘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課的教學,我改變了以往程序式的導入法,採取了以故事開頭,自然引進課文的方法,把介紹背景、範讀課文和破題融為一體,一氣呵成。第二個環節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部分,它又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初讀課文,包括初讀、嘗試把握中心和質疑三部分;二是研讀課文,包括分節讀議,歸納、二次質疑、檢查詞語理解四部分。這個環節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安排的。第三個環節是指導朗讀,改變以後,我把它分散在分節讀議這個步驟中進行。

但國小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的革命歷史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這些我在教學前預想得還不夠,因此課堂上實施時有困難。

《囚歌》的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我更注重課改理念的貫穿和呈現,更注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如:蒐集資料、初讀、質疑、解疑、朗讀、感悟。讓他們自己去找、讀、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而且小組合作貫穿課堂始終,共三次,分別是資料交流——重點討論——合作朗讀,這三次由淺入深地讓學生參與教學並循序漸進體會詩歌中心。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輕鬆而巧妙地實現教學目標。

詩歌是以形象、精煉、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徵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囚歌》包含着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回暢蕩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雖然在教學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單列一項進行講解,但我的確想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抒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儘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詩的教學,成功之處在於,小組合作學習效率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學生在多重朗讀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氣概,併為之而感動;在對詩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他們能結合看過的影片、讀過的故事較為準確地理解。比如學生談到了“狗”,就是叛徒。但國小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總體而言,基本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囚歌》的教學反思4

本詩的教學,成功之處在於,學生在多重朗讀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氣概,併為之而感動。在對詩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他們能結合看過的影片、讀過的故事較為準確地理解。比如學生談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賣友求榮的人。

不足之處表現為:學生課外查閲有關葉挺的資料不足,所以在課堂上,我不得不進行補充。後來我想:本詩歌頌的是一種革命的氣節,革命者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是有相同之處的,學生查閲關於葉挺的資料有限,如果將範圍擴大些,讓學生查閲革命者的故事,效果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學生獲得的情感體驗也許會更豐富。另外,我將本課的課外延伸設計為收集革命詩歌,將閲讀面侷限於詩歌,這樣處理,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所以又補充了革命故事,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去認識那個血雨腥風的時代,從而獲得較為豐滿的認識。原來設計的第四環節的“默讀詩歌,猜猜老師會提出什麼問題”的目的是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但問題的提出顯得隨意了,與詩歌的學習氛圍衝突,所以修改為“獨立默讀詩歌,想一想有什麼不理解的,並做以批註”這樣學生在默讀中與文本對話,質疑,再到提問,過渡得會自然一些,避免了隨意性大的缺憾。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都體現授課人的成熟或不成熟的教學指導思想,那麼我的《囚歌》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什麼呢?

第一,緊緊把握國小語文的學科特點。

國小語文的學科特點,表現為思想性、工具性,還有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初級性的統一。國小六年級與國中相銜接,因此還應體現出一定的過渡性。總之,我要把《囚歌》上成地地道道的國小高年級語文課。

第二,緊密聯繫兩個實際,並在它們的結合點上作文章。

要聯繫教材實際。從體裁上看,《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從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傳統教育的'好教材;從內容上看,它雖然不很艱澀難懂,但多處用了比喻,精煉、形象的語言中包含着較深廣的思想感情;從課文類別看,它屬於一類課文。 其次要聯繫學生實際。雖然在今天的這種特定的情況下談不到“吃透學生”,但是對此時此地學生的實際也應該做出儘量符合實際的估計。首先是四川兒童在知識、情感方面和《囚歌》有着天然的聯繫;其次是作為西南地區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的第一流國小再加優秀教師的獨特優勢,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國小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他們的學習能力的發揮也可能因教師或環境的變換而受到影響。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所謂“在兩個實際的結合點上作文章”,就是説,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存在着互相聯繫、互相配合、可以互相補充的地方。例如《囚歌》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因素,而國小生正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於是這裏便形成了一個結合點,我們便可以“取教材之長,補學生之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