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可能性》的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8.72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可能性》的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可能性》的説課稿

五年級《可能性》的説課稿1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可能性的大小—摸球遊戲》,見課本第87—88頁。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通過實驗操作活動,進一步認識客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B.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實驗操作的過程,在觀察、思考、討論以及合作交流過程中認識可能性的大小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積極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同時滲透概率的思想,從數的角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體會用數據表示可能性的簡潔性。

教學難點:學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具、學具準備

我準備了盒子、不同顏色的乒乓球若干個,黑白棋子若干

五、教法、學法:

(1)引導發現法

(2)分組討論法

(3)遊戲和搶答

六、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欣賞乒乓球隊員精彩圖片,樹立向他們學習、為國爭光的目標,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突然問乒乓球比賽時,怎樣決定誰先發球的?學生有可能不會答,老師告知乒乓球比賽猜球決定誰先發球。並問,這樣做公平嗎?(公平,因為,球在左手和右手共有兩種可能性,左手和右手的可能性相等。)

2、摸球遊戲(複習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我談談第一個環節:摸球遊戲。(貼出五個盒子的圖片)

(課堂情境模擬)“同學們,老師這裏準備了五個紙盒,紙盒裏面裝有不同顏色的乒乓球,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五個盒子中,哪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師,我認為1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為裏沒沒有白球!”“我認為5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為裏面白球最多有七個!”“我認為2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為裏面全是白球!”學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我讓他們進行簡短的交流。

(這樣的引入,學生既複習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過渡到新知識,為進一步學習本課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筆。)

3、機智問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

“同學們,請看第一個盒子,能摸到白球嗎?”生:不能。“那麼,誰能用一個數來表示1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師,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沒有!”好,我們就用0表示不可能發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邊寫下0)。那麼,第二個盒子,可以用什麼數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這時,有的學生説用1表示,有的學生説用2表示,因為裏面有2個白球,我讓他們進行簡短討論,最後,統一了意見,用1表示一定發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邊寫下1)。

4、感知數據,體驗生活中的0和1:

那麼,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發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這裏,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了,有的説母雞下蛋的可能性為0,有的學這節數學課真有趣的可能性為1……

這裏,我放手讓學生去説,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發生的`可能性,讓他們把數數迴歸到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有利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有了前兩個盒子作鋪墊,第三個盒子,學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緊接着,我把問題拋向學生“怎麼用一個數來表示第四、五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讓他們自己去先思考,再討論,再彙報。最好,學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導學生説出,這裏的8表示的是盒子裏共有8個球,共有八種可能的結果,這裏的1是4號盒子裏只有一個白球,同樣,再引導學生説出這個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麼。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讓學生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給出0和1作鋪墊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些問題由簡入難,層層深入,步步為營,學生碰到問題時進行小組討論,運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法,從而得出用一個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從而突出了難點,也突破了重點)

5、為了進一步鞏固今天所學知識,我讓學生小組做課後的“做一做”摸球遊戲,並指導學生做好記錄,再次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然後,讓學生解析為什麼有的小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數是12次,而有的小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數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讓學生認識實際摸球活動中記錄的數據和標準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讓學生明白摸球的次數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標準概率,這就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可能性的高度。

6、接下來練習題的設計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對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作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7、最後通過聽要求給紙盒裏增減球來進一步體會可能行的相關知識,搭建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平台。

七、板書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定能可能性是1

不可能可能性是0

1黃1白黃球1/2

白球1/2

1黃7白黃球1/8

白球7/8

五年級《可能性》的説課稿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西師版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五年級上冊的“可能性”是一個新增的內容,它是建立在三年級上冊的“可能性”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來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恰當的詞語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會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雖然在國小的教材中,內容佔的不是很多,但它卻是為國小生步入中學學習概率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基礎。

鑑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結合“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遊戲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與遊戲規則公平性之間的關係,會用分數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探索新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證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初步學習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在於:充分經歷、體驗“可能性相等”的過程。驗證拋硬幣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教學的關鍵是理解等可能性與遊戲公平性之間的因果關係。

二、説教法學法: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但將它從生活中抽象出來,學生仍然會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師用一種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來吸引他們參與課堂。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打算創設情境,讓學生經歷“現實生活問題——探究解決——得出結論——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本節課主要採用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線,以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學習法”。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促進自主探究。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等可能性這個知識的主軸,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結合新課程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設計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實踐深化,發展能力——聯繫生活,思維拓展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為了讓學生儘早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一開始,我設計瞭如下的情境:從而向學生直接出示了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研究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這一環節的教學,很自然的揭示了課題,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

引導學生弄懂遊戲公平性的數學含義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這節課,我引導學生理解“公平”、“等可能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出示主題圖,猜測遊戲是否公平。

在這一環節,學生憑藉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三年級打下的基礎,通過簡單的推理,可以得出:硬幣只有兩個面,拋一次硬幣,會出現兩種可能,一種是正面朝上,另一種是反面朝上,用分數表示每一個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會説遊戲公平。而這個結論只是停留在表層,在這裏大多數學生把“公平”理解為絕對的公平。為了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數學含義。

第二步,提出問題,質疑拋硬幣的公平性。拋一次硬幣下來,學生初步感悟到“出現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1/2”。從而説明用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誰先開球的,是全世界通用的公平辦法。

這樣的設計上努力體現的是學生認知上的一種遞進,由“拋一次硬幣出現正面與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到“拋20次硬幣出現正面與反面的次數不是正好都10次”,再到“拋很多次硬幣出現正面與反面的次數接近1/2”。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到動手實驗,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初步體驗——閲讀材料,科學驗證,再到反思感悟的過程,同時,也體驗了發現知識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活動滲透了“學習是一種需要的教學理念。

在遊戲活動中,教師還應把握:學生在具體的試驗與操作活動中往往對遊戲本身更感興趣。教師應合理、有序地安排好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實踐深化,發展能力

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能力,課中練習設計了轉轉盤決定誰先開始遊戲,是否公平?怎樣設計?長方體、正方體的骰子作為遊戲的工具。誰更公平?等一系列問題的訓練。比如:(課文中的轉盤遊戲)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思考:指針停在紅色區域的可能性是多大呢?用分數表示是多少?“怎樣設計這個轉盤才公平”上。設計後針停在紅色區域的可能性又是多大?從而實現對可能性的認識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畫的自然過渡。

通過練習,向學生滲透公平的意識,有利於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聯繫生活,思維拓展

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繫,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聯繫生活實際設計了一道富有挑戰性、情趣性的練習。如:某商場迎國慶60週年,策劃進行一次購物摸獎活動。問題:如果你是商場經理,考慮到商場的利益,你會怎樣設計轉盤呢?如果你是一名消費者,你希望這個轉盤怎樣設計呢?如果考慮到公平性,這個轉盤又應該怎樣設計呢?學生動手設計,展示作品,並闡述設計理由。

學生在設計轉盤活動中從不同的角度設計出了不同的轉盤。可以説,正是教師給學生創設了種種探索的情境,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四、説板書設計:

可能性佔的面積越大,可能性就越大;佔到面積越小,可能性就越小。

份數越多,中將可能性越大;份數越少,中將可能性越小。

簡單明瞭,重點提出,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學設計理念:

通過對《統計與可能性》這節教材的認識和理解。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數學學習的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自主合作,嘗試探究,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課堂的快樂,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五年級《可能性》的説課稿3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關於可能性這一內容,國小數學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情況。

2、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發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充分實踐,幫助他們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3、教學目標

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整合的角度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夠正確使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過程。能夠舉例説出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一些事件。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觀察、猜想、實踐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正確地描述事件發生的情況。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到不同情況下可能性的區別。

二、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 、引導發現法 、觀察實驗法 。

學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法,全課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規律、發展學生思維,讓學生成為實踐的主人,發現的主人,詮釋的主人。

五年級《可能性》的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第一課時的內容。關於“可能性”這一內容,國小數學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單元,本單元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單元安排的是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與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是緊密相聯的,因為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本質上就是參與遊戲的各方獲勝的機會均等,用數學語言描述即是他們獲勝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我不僅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結構,注意統計知識與概率知識的聯繫,而且密切關注並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悟。此外,通過探究遊戲的公平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2、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發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充分試驗、收集、分析數據,幫助他們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為學生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試驗操作,進一步認識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並能用分數表示。

能力目標:

經歷猜測、試驗、收集與分析試驗結果等過程,培養學生的隨機觀念以及培養學生判斷、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增強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形成健康正值的性格特徵。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用分數來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體驗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教學難點:等可能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驗證過程。

四、教法和學法:

教法:在教學中藉助拋硬幣、轉轉盤等活動,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規律、發展學生思維。為讓學生能較輕鬆地學習掌握本節知識,採取引導發現法。

學法: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在學法上,引導學生採取自主探究與互相交流相結合的方法。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硬幣、骰子、課件一套

學具準備:硬幣、統計表、圓紙片、直尺、彩筆

六、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設景激趣,導入新課

我通過用抽籤的方式決定4人小組組長這一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被抽到的可能性,從而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以及遊戲規則公平性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在此,巧設陷阱——讓一個小組中有2人抽到了組長,同學們我們該怎麼辦呢?學生們會想到用剪刀石頭布或猜硬幣等方法來決定。

這樣設計主要有兩方面的目的:

1、通過猜測使學生回顧複習第一學段中有關可能性的知識;

2、讓學生體驗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激發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達到數學教育生活化的目標。

(二)、主探究,感悟新知

1、提出猜想,激發探究。

我們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了這個小組的組長,大家覺得公平嗎?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同學們討論過後都認為是公平,因為正面和反面一樣大,出現的機會是相等的。這時我引入課題我們在拋硬幣時可能出現正面也可能出現反面,因此拋硬幣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正面反面可能性)緊接着提問:如果我們拋10次硬幣,你認為正面朝上的次數是幾次呢?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通過這一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下一環節。

2、合作驗證,統計數據。

在開始試驗之前課件出示試驗要求:

試驗要求:

1、確定“字”為正面,“花”為反面,注意拋的力度與高度要適中。

2、做快速拋硬幣試驗,每人拋10次,記錄每一次出現正、反面的情況;

3、小組合作完成統計表。

有明確的試驗要求,學生的小組活動才能有序、有效的開展,從而避免盲目、低效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合作—探究—驗證”過程中,初步感受拋硬幣這一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3、分析數據,初步體驗。

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同學們你們有什麼發現?這時同學們會發現自己的試驗結果有的偏差很大,但是放到小組之後,這樣的偏差變小了。緊接着提問:如果我們把每個小組的試驗數據加起來,會怎樣呢?計算出各組試驗數據的總和,學生們會感到正面朝上的次數更接近於總次數的一半了。但是,也可能出現正面朝上次數正好等於總次數的一半,這時我會追問學生:我們再做一次還會是這樣的結果嗎?通過討論,學生會説如過再來一次的話,就不一定是這樣的結果,但是正面朝上的次數還是會比較接近所拋硬幣總次數的1/2。

4、閲讀資料,科學驗證。

如果我們繼續拋下去,又會怎樣呢?課件出示幾位數學家的試驗結果(如下表):

數學家總次數正面朝上次數正面朝上次數÷總次數

蒲豐40402048≈0.506

德摩根40922048≈0.500

費勒100004979≈0.497

皮爾遜2400012019≈0.500

羅曼諾夫斯基8064039699≈0.492

我問學生通過大家的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呢?學生會想到隨着拋擲次數的不斷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數和反面朝上的次數就會越來越接近,總是無限趨向於總數的一半(0.5或1/2)。所以我們説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這也説明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這個組的組長是公平的。(教師板書:公平)

本環節的設計主要讓學生在拋硬幣的活動中體驗、理解不確定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同時,也讓向學生滲透隨着拋擲次數的不斷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數和反面朝上的次數就會無限接近於總次數的1/2這樣一種極限思想。

(三)、聯繫實際,理解運用

在練習的設計中我更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給學生討論、合作的機會,儘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體驗新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

(一)、轉轉盤,走跳棋遊戲

出示的課件之後,我把全班分成紅、黃、藍三隊,問誰先走呢?每支隊都爭着自己先走。我們用什麼方式決定哪支隊先走才合理呢?同學們會想到拋硬幣、轉轉盤、剪刀石頭布等方法。在全體同學一致同意用轉轉盤的方法來決定的情況下,出示一個可能性不公平的轉盤(如圖),這時學生立刻看出紅隊的可能性非常大,是不公平的。我接着問你能使它變得公平嗎?説一説你的想法。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有的説把圓盤平均分成4等份,轉到空餘的地方就再轉一次。也有的學生説把這個圓盤平均分成3等份,這樣三支隊來遊戲就公平了。當然也可能還有其他的奇特想法都是可以的。確定好遊戲開始的順序後,我送給每個隊一個骰子(教具)。我假裝遊戲開始,這時肯定會有同學提出質疑,説這樣不公平,引發同學們的討論。之後,經過大家的一致同意確定一個骰子為三支隊共同使用,開始遊戲;遊戲結束後,我引導學生對活動結果進行分析,再玩一次結果會怎樣呢?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集體認同感,發揮團隊的力量,增強團隊意識,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二)、分角色,設計抽獎大轉盤

為了用等可能性來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分角色設計轉盤的活動——某商場國慶舉行促銷活動,活動設一等獎(筆記本電腦1台)、二等獎(mp4一台)、三等獎(可樂1瓶)和四等獎(撲克牌2副)。規定:凡當天購滿200元的顧客可參加轉盤抽獎活動。我把全班分成三大組:1、如果你是商場經理,你打算怎樣設計這個轉盤?2、如果你是顧客,你會怎樣設計轉盤?3、如果按公平性原則來設計又該如何設計呢?學生完成後,由小組代表介紹本組的作品,只要是根據自己的角色,做出合理的解釋都給予充分肯定,並不一定要説出每一份可能性到底是多少,這將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做一個鋪墊,因此,商場經理和顧客兩項只要設計的能區別出來都是正確,而按公平性原則來設計的小組則要把轉盤平均分成1/4,以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

(四)、小結,體驗收穫

通過學生自己談本節課的感受,使學生學會總結,深化認識,把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五)、板書設計

可能性

正面反面公平

(六)、預期效果

整節課,我通過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以活動貫穿始終,有“拋硬幣”“轉轉盤、擲骰子”“設計轉盤”等活動,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教育的生活化特點,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聯繫,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還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學生公平、公正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形成健康正直的性格特徵。

五年級《可能性》的説課稿5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可能性與公平性》

一、説教材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已經對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有所認識,本單元內容是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培養初步的隨機的觀念和概率的思想,為第二學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設計對雙方都公平簡單的遊戲方案。

3、讓學生經歷親身體驗的過程,在觀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基於以上基於以上目標,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遊戲規則的公平性。難點:可能性與公平性的判斷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達成本課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本課內容特點和學生認知與能力基礎,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自學-展示-點撥指導教學法;實驗法;以教法促學法,本節課學生的學法應是自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

三、説教學程序

我想利用我們“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學模式”結合教研室下發的“五環節”教學模式來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流程。

複習鋪墊,談話倒入

(一) 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為了讓學生儘早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瞭如下的情境:學校正在組織足球比賽,比賽開始前,體育老師要決定那個班先開球。你能想一種方法來幫助他嗎?1、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決定誰先開球的方法,鼓勵學生各抒己見。2、教師指出,體育老師必須先選擇一種比賽公平的方法,這樣兩個班的`同學才能接受。3、教師根據學生的想法整理出幾種典型的方法(拋硬幣法、石頭剪刀布法、轉盤發)4、請同學們幫助體育老師找一種公平的方法。(目的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有直接的關係,從而導入課題。)

(二)自學嘗試

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小組合作學習。預習提綱;1、每小組選擇一種你認為公平的方法,制定遊戲規則,進行試驗、驗證。(最好每種方法各有2個組來學習),分好組之後,每組分別領取學習提示,讓學生根據學習提示,小組合作學習。

拋硬幣的學習提示;1、拋硬幣20次,記錄證明朝上和反面朝上割佔多少次?。2、觀察試驗結果,看發現什麼?3、計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是幾分之幾?4、結論:是否合理?

轉轉盤法學系提示:1、轉盤上兩種顏色的區域各佔整個面積的幾分之幾?(紅色佔三分之一。藍色佔三分之二)

2、用力轉動圓盤20次,記錄指針落在兩個區域上的次數?3、計算針落在兩個區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4、結論:合理還是不合理,並提出改進意見。

石頭剪子布法:1、一共有多少種可能的結果?2、每班獲勝的結果有幾種?3、每班開球的可能性是多少?4、公平嗎?

(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目的是指導學生如何自學,對學生的學習給與方法的指導。設計這一活動是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的過程 ,感受到動手實踐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給學生創設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觀察、交流中發現問題,在分析討論中解決問題,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獲取新知識。)

三、展示交流:

每組選擇代表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試驗情況。其他同學可以對他們的展示進行提問,形成爭問搶答的局面。

(設計這一環節目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點撥指導:

每一種情況重點指導學生怎樣計算它的可能性,如:拋硬幣:10朝上,10次朝下,10÷20=1/2;石頭剪子布法:一共有3×3=9種可能情況,上述9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都相等,、每半獲勝的結果有3種,平局3種,數的結果3種,因此每班的可能性是3×=

五、鞏固拓展

完成練習二十1、2題

六、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指示重點,讓學生反思自己在小組交流、討論中的表現。

老師總結,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競爭,決不能投機取巧。

板書設計:拋硬幣 轉盤 石頭剪子布

公平 不公平 公平

紅藍各佔一半

五年級《可能性》的説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可能性》,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和説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可能性》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着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並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學習了本節課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隨機現象,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猜測、試驗、統計與探索過程,通過自主探究與小組討論,用語言描述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數學的樂趣。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學難點:理解事件發生的不同可能性。

二、説學情

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對於把握和處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五年級的學生富有好勝心理,求知慾和好奇心都很強並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但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的形象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緊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有趣的遊戲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探究活動中,獲得知識提升數學興趣。

三、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的學習是由數學活動貫穿始終的,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法上,我會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以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為主,遊戲互動形式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掌握知識。本着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學法上採用: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自助探究,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啟發誘導,探究新知;強化訓練,鞏固新知;小結歸納,拓展新知;佈置作業,內化新知。

1.情景引入、導入新知上課伊始,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玩過擊鼓傳花的遊戲嗎?然後讓全班學生一起做擊鼓傳花的遊戲,並提問:在傳花的過程中你能確定花會傳到誰的手中嗎?總結這是一種不確定事件,在數學上也稱為可能性事件,引出課題《可能性》。通過遊戲活動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之後的新課講授做好鋪墊。

2.師生互動、探究新知活動一:認識“可能、一定、不可能”老師創設與學生抽卡片的遊戲,卡片上分別寫着唱歌、跳舞、朗誦,提問:如果先讓小明抽,他會抽到什麼節目呢?學生回答三種情況都有可能,小明抽完還剩兩張,接下來小麗可能會抽到什麼?最後只有一張了,小雪會抽到什麼?學生經過思考後回答。小麗可能抽到唱歌和朗誦,不可能是跳舞,小雪一定抽到唱歌。老師順勢講授對於確定的事件我們可以用“一定、不可能”來描述,對於不確定事件可以用“可能”來描述。接着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摸一摸兩個盒子裏面的棋子,並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描述,預設學生回答:一號盒子摸出來一定是紅色棋子,不可能是其他顏色和二號盒子可能是不同顏色的棋子,接着詢問學生在二號的盒子裏你覺得摸到哪種顏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通過設疑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動二:認識可能性大小從摸棋子活動中引出可能性也有大小,老師繼續提問可能性大小與什麼有關係呢?讓學生進行活動同桌兩個人互相摸一摸:一盒子裏有9個紅色和1個黃色的的球,另一個盒子是1個紅色和9個黃色的球,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然後放回去搖勻再摸,重複20次完成表格。並相互説説彼此的發現。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也會走下講台,及時知道。學生完成後展示表格發現第一次紅色球次數多,第二次黃色球次數多,提出疑問:可能性的大小是不是與數量多少有關呢?最後老師學生一起總結: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所佔的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佔的數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整個教學環節,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讓學生體會獨立思考和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知識的樂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強化訓練,鞏固新知這個環節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一些羅列事件發生可能性結果的基礎性練習,接着繼續出示一些綜合性題目,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4.小結歸納,拓展新知我會引導學生知識梳理,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讓學生同桌交流彙報的形式完成小結環節。學生在小結中對整堂課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概括,有利於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有效提高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

5.佈置作業,內化新知基於學生對這節課的理解,在下課之後呢,我會佈置課後讓學生收集生活中有關可能性事件的實例並於下節課交流自己的成果,意義在於加深學生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意識。總之本節課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不斷的引導學生通過活動、討論、探究等方法參與本節課的學習,以促進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

五、説板書設計

最後我説一下我的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設計意在加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條理清晰,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接受新知。結束語: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五年級《可能性》的説課稿7

説教材:

統計與可能性是國小數學第五冊90~91頁的內容,本課教學的內容是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以及認識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這是學生在已進行過簡單的統計和初步認識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安排的為後面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及進一步瞭解概率的意義奠定基礎。

教材先組織學生玩摸球的遊戲,袋中裝有3個綠球,每次摸1個球,摸出後把球放回原處,一共摸40次,讓學生在摸球活動中體念摸到紅球,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從而引導學生在實驗中認識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時學習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使學生再次體會到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想想做做中還通過拋小正方體裝鉛筆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深刻理解不確定事件。

説教學目標:

1、經歷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並作出適當的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3、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之有效的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認識一些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紅球綠球的機會是相等。

説教法學法:

充分利用教師導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的過程,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適於學生展開觀察、猜想、操作、比較、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為了更好地指導學法,老師採用了小組合作形式組織教學,教學形式多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體驗創造的過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迸發智慧的光芒。

説教學流程:

1、通過複習舊知,喚起學生對有關可能性知識的記憶,為學習新課做好心理及知識兩方面的準備。

2、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數據的引導非常自然,產生於學生記住摸球結果的需要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取於學生的生活智慧,利於學生的生活應用。

3、就國小生而言,認識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需要在獲得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初步體會,而實驗活動是學生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重要步驟。為此,老師精心組織活動,明確活動的要求,再自主分工,讓學生通過操作親身經歷並具體感受到摸到紅綠球的次數差不多,並進而啟發學生想象,繼續摸下去的結果。

4、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歸納反思這一過程,不僅增強了探究活動的神祕感,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慾望,而且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實驗是驗證猜想、獲得結論的重要策略之一。

5、拋小正方體的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繼續保持探究的熱情,通過活動進一步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6、課後學生自主總結,既能把所學知識結合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綜觀整個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遊戲貼近生活實際,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使學生領悟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道理。

五年級《可能性》的説課稿8

一、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是在學生進行過簡單的統計圖和已經初步認識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安排的。培養初步的隨機的觀念和概率的思想,為第二學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條形圖描述數據,完成相應的統計圖,體會到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並能對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簡單判斷。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踐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確判斷,並能適當解釋和分析統計的結果。

説教法學法

一、注重數學學習的情感化

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並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營造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在學習活動中嚐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注重數學學習的.活動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動,課堂教學的本質應該是活動的,要讓學生“活”起來,必須先讓學生“動”起來。遊戲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活動形式,把數學教學與遊戲活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激發學習動機。學生通過摸球活動,發現和掌握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三、注重數學學習的自主化

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學生學得積極,教師教得輕鬆活潑。這樣實實在在地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使其參與新知的認知過程,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精神。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順昌購物中心打出了“消費大抽獎”的活動牌子:一等獎2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200名,紀念獎20xx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猜一猜抽到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紀念獎的可能性會怎樣?

那麼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確的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

二、小組活動,猜測驗證

1我先出示口袋裏有5個黃球、5個紅球,讓學生任意摸一個,學生會想到摸到黃球和紅球的可能性一樣大。

但我又袋子裏拿走3個紅球,讓學生猜測,結果會怎樣。

通過新舊遊戲的對比,有助於學生正解把握條件,從而順利作出關於結論也隨之變化的預測;另一方面,相似的遊戲情境,更能調動學生原有的認識和經驗,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主動地進入探索活動。

副標題#e#

2.實驗驗證

出示實驗要求

每次摸1個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

提供兩種記錄方法,選一種記一記

方塊圖:每次塗一個方塊表示

條形圖:每次塗一個方格表示

然後讓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最後全班交流實驗情況:你發現了什麼?小結提升:你覺得用“方塊圖”和“條形圖”表示數據時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各有什麼優點?

通過比較條形圖使用起來更方便些,以後我們還會經常見到“條形圖”這位朋友。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親身經歷“猜測——實驗——驗證”的科學研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並在活動、交流中初步感受“條形圖”表示數據既直觀又清楚的優點。

三、想想做做,豐富體驗

1想來玩“拋骰子“遊戲嗎”

2.做一個小正方體,四面寫1,一面寫2,一面寫3,還是拋30次,預測一下,結果會怎樣?

3小組活動,用條形圖記錄結果。

在條形圖裏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在小組裏説一説

4又到了“裝筆”比賽的時候了,請各組做好準備

第一關:在布袋裏放4枝筆,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紅鉛筆的次數比藍鉛筆多。(每組派代表展示,説説怎樣想到這樣做的。

第二關:在布袋裏放4枝筆,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紅鉛筆的次數比藍鉛筆少

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表達,培養統計活動中分析數據,判斷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確定事件。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今天在活動中,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和感受嗎?請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很多,請你留心身邊的事物,誰能找到這樣的例子也請帶到學校裏與大家分享,好嗎?

葉瀾教授的生命課堂的理念告訴我們:人不僅有認知,人還有情感、態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個認識體,就簡化了對人的認識;如果教學只注重培養認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學的意義。我通過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體驗驗證、深化認識”的過程進行教學,不僅把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課堂生活緊密相聯,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豐富了學生的教學體驗,加深了學生的思考,突破了學生思維和經驗的障礙,而且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