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圃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13W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花圃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花圃説課稿

花圃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花圃》是選取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八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是以設計、表現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首先回顧上節課講的圖案的知識,然後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用不同工具材料用幾何形表現圖案的幾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情感表現能力。採用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自己喜歡的各種花卉的圖片、鉛筆、橡皮、黑色水彩筆、簽字筆、水粉或水彩顏料、毛筆、剪刀或刻刀、白T恤

教師:花卉圖片,相關花卉的網站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花卉圖片的欣賞、學習,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關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2、瞭解圖案的取材途徑和變化規律,較好地運用簡化和誇張的手法設計花卉圖案,瞭解形的置換方法,能選擇合適地形狀進行形的置換練習;

3、瞭解點線面的畫面組合,運用黑白的表現方法進行花卉圖案設計;

4、能夠較好的運用鏤刻或其他製作技法來實現自己的色彩花卉設計方案;

5、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相似形的置換

教學難點:圖案花的設計方法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説教法學法:

教學要求:著名的教育家葉聖淘説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為舞台,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老師:播放老師準備好的課件資料,通過欣賞五彩繽紛的花卉圖片,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審美情趣;展示各類範畫,啟發生學思路,讓學生從範國中尋找設計思路和繪畫方法。

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圖書,各自説出自己最喜歡的花以及這種花的象徵意義。在瞭解花形的基本規律,概括出其骨式與瓣形的基礎上,將花瓣置換成新的形狀,賦予花圖形以新的意義。分別採用黑白和色彩兩種表現方式進行花卉圖案的創作,創作過程中注意點、線、面的結合運用。在拼貼花圃遊戲的過程中學習到形的有趣置換、花卉圖案的變化規律、色彩的鮮明搭配和簡單的鏤印技術。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練習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繫實際,自由發揮,最後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

三、説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討論探究(自評)——知識擴展(圖案簡化練習)——情感昇華(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

互動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他就會自覺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悦的享受。當上課鈴響時放一些優美的風景圖片和音樂,這時學生滿腔激情,仔細觀察,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繪畫作品,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們採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設計、表達情感的。然後分組採用不同方法用不同方法表現一個花卉圖案。讓學生注意變化規律是怎樣的,學生認真觀察後進行討論,組內交換意見後分別用不同方法畫出各種瓣式。這時教師在教室裏巡迴指導,發現總是及時解決。最後每組自評後將一張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3、構思立意,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課件中所播放的圖片選擇幾張有代表性的進行分析講解,同時選擇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攝影圖片,用單色畫具進行創作,讓學生觀察、模仿、探究、創造。

4、將我所學,為我所用

教育家弗賴登塔説:“學習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運用是我們的目的,最後,播放輕音樂,讓學生根據風景畫圖片,嘗試運用單色畫具,使用恰當的表現手法,進行再創造。

5、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6、板書設計:

四、教學評價:

1、能否找到相關的花卉資料,並能夠談出花卉的象徵意義;是否瞭解圖案的變化規律,並運用點線面的組合進行黑白花卉圖案設計

2、是否明白形體的有趣置換,能夠談出自己匠心獨具的設計方案,並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色彩花卉設計方案。

設計構思:

花,是植物最美麗的生命形態。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們的生活,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優美,色彩絢麗,人們根據其生長結構及其形態特徵展開聯想,賦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徵意義;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愛情;梅、蘭、菊、竹以其堅韌挺拔的氣質和高雅飄逸的品味被譽為代表中國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隨着時代的推移,花卉作為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愈加愈顯示出她的審美價值和無窮魅力。每逢佳節到來的時候人們會以鮮花表示祝願;朋友生病時,我們會以鮮花表示慰問;與心上人約會時鮮花可以表達心中的愛慕;緬懷故人時,鮮花又代表了思念……我們的家裏總會留有一支花瓶,不時的插滿鮮花,讓居室滿堂生輝,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蘭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從古至今有無數的畫家將花卉作為自己創作的主題,而在今天的社會花卉也越來越多的以圖案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所以讓學生們認識花卉、瞭解花卉並用自己的創作意圖來表現花卉是培養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運用學過的繪畫技法裝飾我們的環境則是關鍵。

所以根據《花圃》這一課的框架,本課將從花卉圖片、花卉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導入(利用問題導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圖案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進行花卉圖案的創作;從花圃這一概念直扣主題(遊戲導入法),帶領學生運用形的置換方法,採用鏤印等不同形式進行彩色圖案的製作,並利用集體的智慧拼貼出一個大花圃。

花圃説課稿2

我説課的內容選自湘版美術教材七年級上冊第5課《花圃》,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以花卉圖案設計為教學內容。教材改變傳統圖案教學思路,對寫生到變形設計的課序安排做出調整。按照課程標準“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有關要求和建議,教材通過花圖案變形、圖形置換兩個學習活動的設置,重點突出圖形置換手法的應用,讓學生體會創意活動的樂趣,強調學生圖形創意過程中設計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自己喜歡的各種花卉的圖片、鉛筆、橡皮、水粉或水彩顏料、毛筆、剪刀或刻刀。

教師:多媒體課件(花卉圖片、圖案花等)花圃底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花卉圖片的欣賞、學習,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關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2、瞭解圖案的取材途徑和變化的規律,較好地運用簡化和誇張的手法設計花卉圖案,瞭解形的置換方法,能選擇合適地形狀進行形的置換練習。

3、能增強設計意識,在個性表現的學習中發展形象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形的置換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運用簡化和誇張的手法設計花卉圖案。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標誌着學生已經進入中學學習階段,從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標準來説,是學生“從美化身邊環境”學段遞進到“形成初步設計意識”學段的銜接點。課前對本校學生學習狀況做了調查,國小有正常開設美術課的佔少數,還有個別學生國小沒上過美術課,造成美術各階段的學習呈現斷層。學生雖然喜歡手工製作課程,有自己的審美觀及需求。參與體驗活動積極性較高;但對於多種造型設計創想及材質的選擇和處理上有一定難度,大部分學生的設計意識不強。受原有的學習方式影響,許多學生習慣跟着老師依樣畫葫蘆,缺乏創新意識,需要改變學習方式來引導和培養其創新思維與能力。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室為舞台,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

老師:播放準備好的課件資料,通過欣賞五彩繽紛的花卉圖片,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審美情趣;展示各類範畫,啟發生學思路,讓學生從範畫中尋找設計思路和繪畫方法。

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圖書,各自説出自己最喜歡的花以及這種花的象徵意義。在瞭解花形的基本規律,概括出其骨式與瓣形的基礎上,將花瓣置換成新的形狀,賦予花圖形以新的意義。創作過程中注意點、線、面的結合運用。在拼貼花圃遊戲的過程中學習到形的有趣置換、花卉圖案的變化規律、色彩的鮮明搭配和簡單的鏤印技術。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練習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繫實際,自由發揮,最後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

四、教學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

學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創作設計——情感昇華(愛學習、愛生活)

教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教學過程:首先上課鈴響時放一些優美的圖片和音樂,讓學生觀察,探究,討論。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時學生滿腔激情,仔細觀察,為學好本課打好基礎。再從花卉圖片、花卉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導入(利用問題導入法),引申到花卉圖案的變化規律、花的基本骨式,引導學生進行花卉圖案的創作;從花圃這一概念直扣主題,帶領學生運用形的置換方法,採用鏤印等不同形式進行彩色圖案的製作。並利用集體的智慧拼貼出一個大花圃。最後歸納總結: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並提出問題,使學生對本課知識更好地掌握。

花圃説課稿3

《參觀苗圃》是北師大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五單元《除法》中的內容,本課主要是以“參觀苗圃”這一情境來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知識,本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用整十數除的基礎上出現的把除數個位上的數“四舍”看做和他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不需要調商)的兩位數除法。這部分內容由於在除的過程中不需要調商,學生容易掌握,在基本掌握了試商的方法後再學習在除的過程中需要調商的,就有利於難點的突破。因此,學好本課內容是學好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學過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以及前面有了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基礎後學習本節的內容不是很吃力,對一些同學有一定困難的可能是試商方法還不是十分熟練,由於剛接觸,試商速度慢,在教學時,讓學生真正學會把除數看作整十數進行試商的方法。 根據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理念,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學生的實際制定以下目標。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過程,能把除數看作整十數 進行試商,並能正確計算。在學生試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運用能力,在比較、概括、試商方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歸納能力。

2.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細心檢查的習慣,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掌握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除法。

結合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學貴在思,激勵學生養成認真思索的好習慣。本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四捨五入”試商法比較訓練的進行試商,順利正確的進行筆算。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活動,讓學生“説、思、議、練、評”,在實踐中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為了實現目標,我主要安排以下幾個活動:

一、説説做做,作好知識準備

列豎式計算,讓學生獨立做題後交流説説試商方法和結果。讓學生重温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有利於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遷移。通過這一個説一説,訓練學生的試商思考方法,有利於學生迅速準確地進行試商。通過這一部分的知識準備,為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識樹立強有力的支撐。讓學生感悟到研究新知的思索方向。

二、探索154÷22的計算方法

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正確列出算式154÷22後,再引導學生觀察複習題154÷20的計算方法,然後鼓勵學生自己來試一試,和旁邊的同學説一説你是怎樣來思考計算的,最後和全班同學説説。在練習和交流中讓學生髮現把22看作20來試商這一方法比較好,鼓勵

學生用剛才發現的試商方法來試一試:120÷18,學生解題後説説試商方法和計算結果。通過改變數字出示例題讓學生嘗試做一做,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新舊知識的聯結點,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嘗試解題,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遷移,在解題中發現試商方法:可以把除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在嘗試成功中感受學習的快樂。鼓勵學生馬上運用發現的試商方法試一試,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四舍”的試商的方法。然後組織學生把剛才的題目和學過的題目比一比,讓學生説説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過比較發現新知識的生長點,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可以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運用知識

1、説説下面各題的除數分別看作幾十來試商。教師出示題目後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説一説,然後口答。通過全班學生都能説一説這一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四舍”這一試商方法。

2、結合情境算一算:教師出示三題相關這一部分計算的有具體情境的“解決問題”題目,讓學生在解題中體會到計算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存在,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確立想學好數學的思想。

在這節課中,為學生構造探索新知的知識基礎後讓學生獨立嘗試,發現“四舍”這一試商方法,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在輕鬆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學到知識,能力得到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