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説課稿九篇

來源:文書谷 4.38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説課稿九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點、線、面、體》,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地位與作用)

《點、線、面、體》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4章第1節第2個課題。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進一步認識點、線、面、體的概念。

(2)理解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

2. 解決問題:

使學生經歷用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用它們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3. 情感態度:

讓學生認識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各種數學活動發展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

三、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點動成線、線動作成面、面動成體的活動。

由於這個活動比較抽象,為了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上談談。

四、教法分析

為了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教學流程:

活動1

從靜態的角度認識體、面、線、點之間的關係,即“體由面組成,面與面相交成線,線與線相交成點”。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這個重點,我將抽象的概念融於大量生動形象、具體的實例中,有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記憶。讓學生體驗圖形是有效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從而使學生樂於接觸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活動2

從動態的角度認識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即“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通過活動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讓學生認識到通過觀察、實驗、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性和創造性。

活動3

通過實例讓學生了解幾何體的組成,即“點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小結

通過小結讓學生明白,本節是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幾何體又進一步抽象出體、面、線、點基本元素,最後又由這些元素得到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即“由具體——抽象——具體的過程”。 同時讓學生初步學會反思。

佈置作業

鞏固所學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六、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本節課的脈絡。

七、課後反思

這節課,通過三個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點、線、面、體及其之間的關係,使學生經歷用圖形來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並會用他們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鍛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比如:第三個活動沒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歸納,在學生探究的時候,引導不夠。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多想信學生,讓他們多説,老師少包辦,這樣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最後我以這樣一副對聯結束這節課:

上聯 加減乘除謀算千秋功業

下聯 點線面體描繪四化藍圖

橫批 你行我也行

謝謝各位。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一)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學生通過折角、畫角、做角等實際操作活動認識角的基本特徵。如果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會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個角,能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它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吸管、幾個大小不同的角等

學具:三角板、吸管、幾個大小不同的角等

二、説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我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1、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我注重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景緊密的聯繫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探究法。低年級的學生的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大部分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針對這種情況我採用引導探究法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

三、説學法

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讓他們在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説一説等系列活動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徵。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知道它為什麼叫“三角形”嗎?誰願意上來指一指(學生指角時多數是點一下)。

師:原來同學們心目中的角是這樣。(在黑板點一下)這是角嗎?看來指角還有很大的學問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營造寬鬆、民主、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課標》指出“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此,本環節的教學我分四個活動來進行探究:

1、聯繫實際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課本封面上的角為例,質疑:怎樣才能正確的指出角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指角方法,並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通過指角活動,明確角在學生腦子中的印象。

(2)觀察課本主題圖,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小組的同學看一看。這個練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又讓學生感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

2、動手操作認識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徵

這是教學的重點。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智慧來自於指尖。所以,此活動我的設計是以學生的動手操作為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讓學生用一張不規則的紙折一個自己喜歡的角。

(2)比一比:並引導學生對摺出的角進行觀察、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着讓學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們通過親身體會充分感知角有一個尖尖的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4)説一説:緊接着我有組織學生交流摸角的感覺,逐步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根據學生的彙報,我進行板書,然後讓學生看着板書説説角的各部分名稱。

這樣,把操作、觀察、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學生對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徵就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3、實踐操作畫角

《課標》指出“本學段學生應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依據這一理念,我將畫角的活動分成三步進行:

(1)看一看:首先讓學生觀看課件演示畫角的過程,使學生對畫角的各步驟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

(2)畫一畫:在老師的示範下,師生共同畫角。通過老師的板書,有助於規範學生畫角的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畫出不同方向的角,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3)説一説:引導學生歸納角的特徵和畫角的方法,

4、做角——體會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

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我先借助學具建立出一個直觀的角;然後通過遊戲活動感受角的變化。具體分兩步:

(1)遊戲:誰的手兒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動的角,通過角的變大變小,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這一活動,讓學生從認識靜態的角過渡到認識動態的角。使學生在玩中形象的領會到“角的大小與它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徵。

(2)遊戲:誰的眼力好?

出示準備好的兩個大小相同,邊長不同的角,讓學生猜一猜,這兩個角誰大誰小?通過比較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這樣,將難點分散到兩個遊戲中,使他們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三、巧設練習,鞏固提高

完成課本練習八第3和第4題。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説在,因此我的板書體現了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瞭然,更好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説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課《鋤禾》和《憫農》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每首詩都是五言絕句。兩者相比,《鋤禾》難度較之《憫農》稍大些。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鋤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着再學《憫農》。然後再以一首帶多首,放手讓學生學習補充的兩首詩歌《詠鵝》、《春曉》。當然,這兩首古詩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難易適中,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是對古詩的積累。所以,學好古詩《鋤禾》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根據教材的難易和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我分兩教時進行教學。

第一教時:

把《鋤禾》作為範例進行教學,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學習過程;

第二課時:

引導學生學《憫農》,補充學習《詠鵝》、《春曉》。

這樣安排簡潔、緊湊而又有所側重。下面我重點來分析一下《鋤禾》這首古詩。(出示課件畫面並板書:鋤禾)

《鋤禾》是學生在國小課本中學到的第三首古詩。在這之前所學的《畫》和《古郎月行》兩首古詩,意思淺顯易懂,而《鋤禾》這首古詩也比較簡單,但在理解意思時必須適當調換詞語的順序。那麼,正確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也就是本課教學難點之一。從內容上看,《鋤禾》的前兩句描寫農民在烈日下揮汗鋤禾的勞動場面;後兩句通過反問告訴人們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重點是什麼呢?我認為是使學生能夠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對勞動者的讚美和同情。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合課後的練習題,同時針對我校一年級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第一課時的五個教學目標:

1、 掌握5個生字:禾、午、粒、辛、苦,着重理解“鋤禾”“當”、“皆”“辛苦”這些字詞的意思。

2、 能説出這首古詩的意思。

3、 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熟練背誦古詩。

4、 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5、 懂得農民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尊重農民的勞動,愛惜糧食。

二、 説教法學法

1、教法

充分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運用“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

2、學法

分學習小組,讓學生學會共享知識,在交流中得到知識。

三、 基本教學過程

大家都知道,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是實際教學中能成功達到預期目標的關鍵所在。低年級孩子,對於學古詩感到枯燥、深奧。因此,我把教學過程分為這樣四個步驟(出示投影)。

下面我有側重地作個解説。

1、解詩題

首先出示鋤禾的畫面,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自行弄懂“鋤禾”的意思。教師在過程中適當提問點撥,同時進行生字“禾”的教學以及檢查學生藉助拼音認讀詩文是否正確連貫。在這裏,教師可以滲透一點,如果碰到題目意思不懂的古詩,一般先理解詩題,舉例説,學《憫農》這首古詩時,一般先弄懂“憫農”的意思。

2、知詩人

接着,向學生介紹本課兩首古詩原題就叫《憫農》。《鋤禾》原為第二首。都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同時強調李紳是我們無錫人,他的詩很有名氣。

3、明詩意

我先請學生回憶一下已經學了哪些古詩以及在課外已經掌握了哪些古詩。再回憶學習古詩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因為實驗班的孩子對於古詩的積累比普通班的孩子要多得多,所以,通過這一環節,激活了學生記憶倉庫中的信息為今天的學習所用。接下來,我就請學生自由讀詩句,嘗試理解字義。在自學基礎上,請他們討論學懂了哪些,還有哪些字詞不懂?估計學生對“當、皆、粒粒、鋤禾日當午”這些字句的理解有一定困難,需要在教師點撥的基礎上討論解決。“點撥”在什麼地方呢?“點”在學法上,“撥”在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上。比如,我可以請他們説説學習中遇到困難怎麼辦?學生可能會説“查字典、請教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等。學生查閲字典,聯繫詩句,知道“皆”的意思是“都”,而對於“當”的教學可以滲透在“鋤禾日當午”這一句的教學中:問“鋤禾”已明白,看圖,這是什麼時候?(中午)從哪裏看出是中午?2。出示“日當午”,講“當”,請學生用“當”找朋友(當時,正當)。3。看看圖,讀讀句,説説“日當午”的意思。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的意思。(在這裏,要告訴學生:為了使句子説得清楚、明白,可以顛倒古詩中詞語的順序,並且引導學生按什麼時候,誰在哪裏幹什麼的順序將第一句説完整)。剩下的詩句也以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先通過自學以及教師點撥解決字義,然後嘗試串講詩句的意思,這是教學的重點。(課件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逐步展示,生字的教學也穿插在其中)我告訴學生串講詩句可以變換次序,也可以添加字詞,我對於串講只要求意思基本到位,句子通順連貫。在此過程中,學生先逐句串講,講後先讓他們自己評議,最後我再糾正。這樣通過生與生、生與師之間的交流,比較正確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從而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4、誦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琅琅上口。為了使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出感覺來,我分4步進行教學:

1、教師示範朗讀,確定基調:嚴肅、較沉重。(教師範讀)

2、採用嘗試法,讓學生自己標上停頓、重音記號,有感情地朗讀。

3、教師進行適當的技巧指導:比如:讀“誰之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句,我要求學生重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減慢速度進行朗讀。(教師範讀)

4、反覆練讀,採用個別讀,小組讀,男女讀,競賽讀等多種形式,直至熟讀成誦。最後,教師向學生進行歸納式提問:通過學習《鋤禾》,你懂得了什麼?學生可能會給教師不同層次的答案。有的是對內容的掌握,有的是對中心思想的理解,還有的會是學習古詩的方法等。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向深層次思考。當然,要求不能很高,能夠大概説出意思就行了。因為畢竟才一年級,還是學習古詩的起步階段,在今後漫長的求學道路上,他們會慢慢感悟的。

四、 作業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設計作業時的“基礎性、靈活性、延伸性“這幾個特點,我適量地設計了這些作業:

1、 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冊中的題目,鞏固基礎知識。

2、 鼓勵學生在課後繼續積累一些古詩詞,準備進行古詩朗誦大賽。

板書:

鋤禾

解詩題:鋤禾

知詩人:李紳(唐)

明詩意:當、皆、粒粒皆辛苦

誦詩句:嚴肅、較沉重

説課稿 篇4

我上的天平遊戲是北師版四年級下冊教材第91頁的內容。

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天平遊戲探索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質。

2、利用探索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方程。

3、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方程。

4、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天平遊戲,探索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教學難點:

利用等式的性質和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簡單的方程。

下面將我本節課的設計程序進行説明:

第一個環節:我利用天平這一直觀教具,讓學生觀察天平兩邊都加上相同質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導學生髮現等式兩邊都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接着讓學生推測如果在天平兩邊同時去掉相同質量,天平會怎樣?學生推測以後,然後通過天平去驗證學生的推測,由此得出結論,“等式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第二個環節:利用等式的性質和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解方程(本節課只用到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解方程並且只要求解簡單的方程,但解複雜的方程時用等式性質進行解方程就比較麻煩。我們組在備課時考慮到為以後學習解方程做鋪墊。本節課把運用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解方程也要講到。學生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解方程不做要求,但一定要讓學生掌握等式的性質。還有在解方程時要強調解方程的格式。但在講課時發現學生書寫習慣還是有點不熟悉,可能是剛接觸到解方程,也有可能是強調的不夠。

第三個環節:通過一組練習題講解檢驗方程的方法、方程解和解方程。可能大家在這裏有點疑惑為什麼要把檢驗方程放到練習題當中,剛開始我也是把檢驗方程設計到解方程這一環節,但後來吳老師建議我把這部分放在後面,因為這樣使重點就分散了,這樣學生也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

最後,加了一道提高題。這樣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拓展,也使整節課有層次。但我在最後一題講解的不夠透徹。

本節課上下來看還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説在講解方程X+8=10利用等式性質解的時候,兩邊都減去8,沒講為什麼要減8,能不能在兩邊都減2或其他數,沒講到。備課時考慮學生不夠。再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使自己更快成長起來。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是《樹立正確消費觀》,下面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對本框題進行闡述。

一、 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樹立正確消費觀》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三課的第二框,第一框講述了影響消費的客觀因素,本框則是從消費的主觀因素來分析各種各樣的消費心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學好本框對彰顯時代風采而又保持艱苦優良傳統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2、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新課程的標準,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瞭解消費心理的種類,能對不同的消費心理進行辨別,並能進行評價。掌握做理智消費者的消費原則,更為重要的是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消費,説明怎樣才能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⑵.過程與方法

本節課我將通過生活連接的方法導入新課,結合具體的消費行為,透視消費心理,培養學生深入生活,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總結歸納的能力。

⑶.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框的學習,使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增強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

3.説教學重點、難點及依據

教學重點:做理智的消費者

依據:經濟的迅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消費具有盲目性,因此對每個人而言,做合理的消費者對個人、家庭、國家和社會都具有決定性作用。

難點:“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這一消費原則。

依據:這一代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環境中成長,對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逐漸有了距離感,在這種情況下,很有必要對學生“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教育。

4.課時安排及教具準備

課時安排:一個課時

教具準備:根據現實生活中常出現的場景,製作幾張圖片,在活動環節,讓學生搶答。

二、 説學情

由於本框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也易理解,但難做到。因此,引導學生要結合自身的生活,將理論聯繫實際,樹立合理消費,做理智消費者,為創建更加和諧的生活而合理規劃。

三、 説教法及依據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客觀分析,本節課我將採用以下教法:

1、 分部探究法:即生活鏈接、發現問題;討論探究、構建知識;能力提升,學會運用。

2、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通過幻燈片演示,以視覺、聽覺合為一體,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具體化、形象化,便於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 説學法及依據

根據新課程標準,倡導“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學生應學會如何學習,因而,我特別注重學法的指導,本節課我將採取以下學法:

1、 理論聯繫實際的學法: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書中的知識點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 合作探究法:將全班同學分為幾組,進行探討,調到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節課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牽動學生的思維,從而自然導入新課樹立正確消費觀。

(二)、講授新課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講授:

1、 第一個問題“消費心理的面面觀”,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

情景一:身穿“背靠背”外套,腳踩“耐克”運動鞋,揹着“阿迪達斯”雙肩揹包,戴着“斯沃琪”限量版手錶,用着新款三星手機和MP3,騎着捷安特變速自行車,北京某普通中學高二學生小曦對自己的這身行頭頗為滿意。

情境二:與眾不同的髮型,令人驚異。

情景三:三個大款的對話:“三個大款的對話:“我這衣服在廣州買的花了300元;瞧我這件是真絲的花了1000多呢;我這件衣服在法國買的花了8000多”。

情境四:韓雪考試取得好成績,爸爸獎勵她一件衣服,朋友勸她買件名牌,但她堅決要買物美價廉的。

通過對生活情境的剖析,使學生理解消費心理的種類、表現、並能對消費的心理作出評價,培養學生辨證思維的品質。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奠定思想。

2、 第二個問題是“做理智的消費者”是本節課重點,主要講消費應堅持的四個原則,包括“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結合這四個原則,讓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撥、深化拓展。

3、 第四個正確消費原則“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本節課難點,通過現實生活中不合理的、鋪張浪費的消費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意識。

(三)、鞏固新課

對本課消費心理的種類、特點、表現作出解釋,讓學生能對其分辨和科學評價,對做理智的消費者認同並付諸實踐,從而引導學生“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在當今的必要性,加深學生的對本課的理解,最終能夠運用。

(四)、結束新課

以設疑的方式結束本課“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否與我們抑制消費相對立?

(五)、佈置作業

觀察生活中哪些消費分別體現四種消費心理?

針對上述的消費,我們應該如何做?

六、 板書設計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 消費心理面面觀 :

從眾心理(“隨大流”,人云亦云)

求異心理(標新立異)

攀比心理(盲目與高標準相比)

求實心理(調適與塑造)

2、 做理智消費者應堅持的原則: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重點)

七、 教後反思

本課內容貼近生活,但又易讓學生對現實生活產生消極的觀念,感歎世態炎涼,因此就這一方面必須加以改進,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講授知識,又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動手做做看》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文章記敍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首先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問為什麼?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些孩子中只有伊麗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她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啟發下動手實踐獲得了真知,明白了科學家真正的目的。

《動手做做看》是第四單元的首篇課文,是一篇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好教材。要求學生在平時的活動中要留心身邊的事物,從小事做起,利用身邊的材料經常自已動手做做看讓其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造。

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預設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中受到啟發。

2、能力目標:通過自由讀了解大致內容;通過朗讀認識"動手做"的意義。

3、情感目標:感受動手做的樂趣,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科學家真正的目的,並從中受到啟發。

二、説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科學合理地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讓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二年級的學生天真可愛,已具備了獨立認知能力和簡單質疑的習慣。結合新課改理念和學生心理認知的特點,我採取了讓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了學生讀書探究的'積極性。根據國小生喜歡想象的特點,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畫兩幅表現伊麗娜不同情緒的圖像,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説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不但要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課堂上我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結合上下文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想、劃、讀、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保護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探究慾望,讓學生在思考質疑、交流過程中加強對課文的理解,讓他們不但學懂這篇課文,而且知道今後應怎麼做。從而使學生的讀、思、説和寫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

四、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設身體驗

上課一開始,我創設一個給科學家朗志萬通超時空電話的情境,這樣不但強烈地激起了學生的求知願望,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科學家提給小朋友的問題,繼而針對問題讓同學們各抒己見,由此創設了一個師生問答的教學情境。另外同學們的年齡與文中小朋友的年齡相仿,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的小朋友也有着極強的雷同性。這樣就有利於設身處地的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下一步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打下基礎。

(二)整體感知,體味情趣

1、自由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文中講了哪兩個人物?理清文章脈絡。

2、生生互動,交流初讀收穫,粗略地體味情趣。

3、質疑問難,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再讀課文給學生創造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獨立思考,進而形成自已的見解。對學生出現的困惑不直接針對某個學生進行解疑,而是把問題拋給全班學生,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學生聯繫課文內容,在合作交流中碰撞思維的火花,這樣不僅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促進了學生思維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品讀感悟,深化主題

新課標提倡學生自讀自悟,但學生理解不到位的老師要適時點撥。為了實施體現教學的三維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我將教學過程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分散到兩個大部分中。第二部分抓住伊麗娜的情緒變化,以人物對話為切入點。以課文內容為中心有序地引導學生自讀,主動探究,朗讀感悟。並運用討論交流評價等手段隨着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難點,突破重點。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充分地讀是感悟的基礎,在此我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伊麗娜為什麼生氣了?伊麗娜為什麼又笑了"?明確伊麗娜情緒波動的原因。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孩子動手操作的慾望。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與文本對話,鼓勵他們在空白處寫出自已的體會,同時引導學生練讀科學家的話,瞭解科學家這樣做的用意,讓學生懂得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善於質疑,凡事注重實踐,不迷信權威。

(四)讀寫結合,積累延伸

在學生讀文感悟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把讀、思、説、寫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讀中思,想好説,説好寫,培養學生良好的説寫習慣,同時,我佈置學生在課外收集名人名言,將學習活動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習空間,鍛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五、板書

板書是一種形象的無聲的書面語言,是教師指導學生學路的縮影,依據本課的教學思路,我設計如下板書(略)。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深深地認識到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一)説教學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二冊第三單元“表內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是一節新授課。

(二)教材簡析:

“表內乘法”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而“乘法的初步認識”又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不強,建立“乘法”概念較為困難。所以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境,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並結合具體的事例,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係。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探究等學習活動,使他們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牢固紮實地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後學習多位數乘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和難點:

我針對他們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把“使學生知道乘法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把“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作為教學難點。

二、説教學目標

我們教育學生的目的無非是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點被大家所共識。因此,我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在各種情境中的學習,進一步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並理解乘法的含義,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三、説教法、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我主要採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動探究乘法的意義。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學有成功、學的愉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説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的需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節課我準備的教具、學具有:多媒體課件一套,每個學生50根小棒。

五、説教學過程

我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啟發誘導學生按照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形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有四個層次。

第一層: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約7分鐘)

第二層: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約15分鐘)

第三層: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約8分鐘)

第四層:課末總結,梳理乘法(約10分鐘)

(一)激趣引新,讓學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概念的引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接受。國小生學習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教師在開課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學生喜歡的動物園一角。“你們喜歡小動物麼?仔細觀察,圖上有什麼?”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交流:我看見有兔子、和雞,兔子有幾隻,怎樣計算?雞有多少隻呢?……這樣設計,學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組一組數的現象,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到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教師接着説:“看來,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同數相加的例子.不僅生活中是這樣的,比如我們用筷子,一雙筷子有兩根,五雙筷子就是2+2+2+2+2=10,這是提出:如果我們班同學都拿一雙筷子,有多少根?又該如何解決?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慾望。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起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低年級學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個過程應該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發現事物新的本質屬性和規律,進而獲得新概念。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發現不限於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為,正確的説,發現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

第一步:感知具體形象。思維始於操作,操作促進思維。學生觀察電腦圖得出()個( )相加……教師板書同數相加的算式。從而讓學生通過直覺思維,將主體感知與動作直接聯繫,獲得關於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感性認識,教師接着問:4個2相加可以寫出來,那8個2相加、12個2相加。。。。。呢?寫起來非常麻煩,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思考:怎樣表示更簡便?通過巧設書寫障礙,使學生在寫和讀同數相加的算式的活動中,親身感受相同加數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實很麻煩,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究怎樣表示更簡便的慾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體驗理解乘法意義的過程中,教師應開展直觀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概念。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一組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很快發現同一個加法算式的加數是一樣的,緊接着教師用精煉的數學語言概括:“像這樣的加法,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表示。”再以4個2相加為例,“這道算式中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2?”教師用有幾個相同加數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體會乘法算式的意義,然後列乘法算式。4個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4×2,還可以表示2×4,引導學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義,認識乘號。學生自由乘法的各部分名稱和讀法,進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義。學生把另外幾道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通過觀察算式,發現同數相加的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之間的對應關係。教師反問:“有了加法算式,為什麼還要用乘法算式呢?”學生結合直觀圖形和算式的視覺支撐,進行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到:乘法算式是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演變過來的,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簡便形式,從而初步體會了乘法的意義。這樣的設計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後,應及時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出來,以加深對概念的印象。教師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像這樣的加法算式,你們還有嗎?請寫成乘法算式。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遷移內化推出其它幾道加法算式對應的乘法算式。學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義,改寫成乘法算式,説改寫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義。接着學生再一次回到動物園提數學問題,列乘法算式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具體含義。

通過以上三步學習活動,學生經歷了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到乘法運算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由直觀動作操作到具體形象思維,最後形成初步抽象思維,並把兩種思維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知了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係。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規律,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義。

(三)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果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時須有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知識在發展中飛躍,學生的能力在鞏固中得到發展。本節課在這一環節主要採取直觀反饋、推理判斷等形式,鞏固乘法意義。

1、基礎練習。提供生活情境,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圖和算式的對照,可以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體會。

2、動手操作,配合練習。進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義,形成乘法的初步認識。

(四)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課末小結不僅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慾望。教師小結時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像什麼樣的問題用乘法?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生活,善於思考,虛心學習,會有更多的收穫!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並幫助學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繫,促進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後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乘法的慾望。

説課稿 篇8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實踐練習活動熟悉、掌握口算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的方法(商一位數)。

2、初步掌握用整十數除的試商方法和豎式的書寫格式,會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商是一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

4、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試商,會用這兩種試商方法進行筆算。

5、步掌握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能正確計算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筆算除法。

6、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瞭解商的變化規律。

7、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出發估算,並説明估算的思路。

8、通過學習、探究,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材分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國小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後階段,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除法、筆算除法。

用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同時又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把它安排在筆算之前教學。為了解決試商這個關鍵問題,教材按照計算的難易程度分兩段編排:①商是一位數。主要解決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突出基本的試商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②商兩位數。對於試商的方法,本單元主要採用“四捨五入”法,即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把除數看着與它接近的整十數去試除被除數。這種試商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試一兩次就能確定出一位商。在教學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基礎上,教材還注意教學在特殊情況下,靈活地運用試商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

2、能熟練的進行試商和商的定位。

3、培養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方法試商的能力。

難點:

1、掌握估算的方法,並正確進行估算。

2、確定商的位置及試商方法。

3、運用“四舍”、“五入”法試商。

四、具體例題分析

1、P78、79頁例1是口算除法。(整十數除整十數或幾百幾十的數,商一位數。)80÷20=4注重學生説算法:算法一:想乘法做除法,20×4=80,所以80÷20=4。算法二:8÷2=4,所以80÷20=4。在“想一想”中,83÷20≈( )80÷19≈( ),讓學生自主思考,最後教師要引導方法:先估除數成最接近的整十,再估被除數,然後用口訣能計算出來。120÷30= 的方法同上。

2、P81-82頁的例1是筆算除法1商是一位數的除法(1)(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92÷30=在這個例題(1)中重點解決試商的方法和筆算豎式的書寫格式(商寫在什麼位置)。例題(2)140÷30=重點解決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通過兩題分析、歸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3、P84頁例2是筆算除法1(2)(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例題(1)84÷21=是把除數“四舍”後試商的教學。例題(2)196÷39=是把除數(五入)後試商的教學,注意這裏有一個調商的過程,要放手讓學生探究如何調商最恰當。

4、85頁例3是筆算除法1(3)(除數不是接近整十數的除法)140÷26=,這裏涉及到兩次調商的過程。把“26”看成“30”來試商,大了,再把“26”看作“25”來試商。可能有的學生還會把“26”看作“20”來試商,這裏要引導學生從第一次試商後的餘數來觀察試商也行。所以本節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節課還要歸納出:每次除得得餘數要比除數小。

5、P89頁例4是筆算除法2商是兩位數的除法。例題(1)576÷18=要讓學生知道除數是兩位數,先用“18”去除被除數的前兩位“57”,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例題(2)930÷31重點在於除到十位餘下的數是0怎麼辦?(不夠商1就商0)。在這節課中通過回憶“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討論: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歸納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完整方法。

6、P93頁例5是研究商變化的規律。第一組集合題讓學生體驗商變化的規律:被除數不變,除數變化,商也發生變化;除數不變,被除數變化,商也發生變化。第二組用一個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明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五、習題分析

重點分析練習十七的相關習題。

第一題,完成表格時一方面是複習我們剛剛學過的筆算除法,另一方面也是複習“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係。

第二題,完成表格時一方面是複習我們剛剛學過的筆算除法,另一方面也是複習“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係。

第三題,分析數量關係很總要。

第四題,先讓學生獨立做,再交流方法,這裏要引導學生用商不變的規律完成。

第五題,先出示前四個小題,讓學生回答,並説説計算方法。然後再出示後四小題,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計算。

第六題,讓學生觀察討論,這裏實質上是運用了商不變的規律使計算更加簡便。這種方法值得推廣。

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課介紹的是中國古代史----隋唐文化。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盈,在歷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隆盛時代,隋唐時期就是我國文化又一個高峯期。

2、本章知識點包括:隋唐時期的書法、繪畫以及石窟、音樂、舞蹈等藝術成就;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敦煌莫高窟的藝術成就等。

3、教學目標

⑴識記和理解

通過指導學生觀察顏真卿的書法碑帖圖片,使他們認識到顏真卿是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書法藝術在唐朝已進入黃金時代

⑵能力與方法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作品,瞭解他們的成就,判斷他們各自的創作特點

⑶情感態度價值觀

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輝煌文明而自豪,立志於民族復興偉業;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鑑賞能力,誘發他們對祖國傳統書法、繪畫藝術的興趣和愛好。

4、教材的重點、難點

重點:隋唐時期的藝術成就(“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是重點子目)

難點:“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二 、教法設計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高效率地實現教學目標,我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在啟發式教學原則的指導下,運用多媒體,採用創設情景法,直觀演示法、整體教學法,誘思導學法等教學方法。

三、學法指導根據國中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的實際情況,我讓學生大膽參與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通過自主閲讀法、發現法、歷史聯繫法和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從材料中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深化對教材的整體認識,提倡學生與教師互動,使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為一體,從而達到“學而思,思而疑,疑後悟”的目的。

四、教學流程

1、設計理念

鑑於對《新課標》的理解,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我在教學中精選了教學內容,設計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通過歷史學習,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養,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2、教學過程

在整個新課教學中,我以“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為主線,對本課教學環節作如下構想和設計。

[引入新課]

在新課的引入中,我注意運用啟發式教學:先創設一個重回隋唐時期的歷史現場,新穎別緻的動畫片不但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針對這個動畫片我巧妙設問:隋朝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叫做什麼?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的雕版印刷品是什麼?唐詩繁榮的情況怎樣?哪三位詩人的成就最突出?過渡導入:剛才大家所回答的是隋唐時期科技、文學方面的成就,今天則要學習隋唐時期在書法、繪畫、石窟、音樂、舞蹈等方面的藝術成就了。其中,敦煌莫高窟還成了中外旅遊者嚮往的名勝古蹟和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