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説課稿模板六篇

來源:文書谷 1.85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説課稿模板六篇

説課稿 篇1

《山谷中的謎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蘇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用簡練的文筆,通過記敍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文章前半局部有自然界的奇異景觀之謎説起,主要寫謎底如何被揭開的,偏重寫實;後半局部主要由揭開謎底而獲得的啟示,重在揭示哲理。本文借具體、真實的事情來説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這是對同學進行閲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

根據新課標對高年級段同學的要求並結合我班同學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課文,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3、聯繫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4、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文敍事簡潔,內容較易理解,同學在學習時不會遇到太大問題。朗讀課文,進行字詞句的訓練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是教學的難點。

根據上述情況,我設想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

一、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課伊始,我板書課題,指名讀,引導同學説説讀了課題後想知道什麼?(估計同學的問題:這是哪個山谷?謎是什麼?謎底是什麼?怎樣揭開的?)引導同學帶着疑問走進文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初讀要求,在同學充沛自讀的`基礎上,檢查初讀情況,正音,對文中比較長的句子,重點加以指導,並理解相關的字詞。(重點交流:抗爭、反彈、完好無損等,着重交給理解的方法: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或理解詞語。)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引導同學交流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是什麼?怎樣揭開的?並且找出文中相應的段落,從而引導同學理清文本條理,整體感知文本內容.

三、組織質疑

同學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閲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同學應該具備的素質。所以,我讓同學提出課文中有哪些不懂不懂的地方。繼而,根據同學情況協助確定下節課的學習目標。把重點問題留到下節課再研究。

四、指導書寫:

出示生字,複習認讀。指導描紅,臨寫、交流難寫易錯的字,相機範寫:摧、貞。組織描紅,巡視指導。

五、安排作業

1、書寫本課生字新詞

2、讀熟課文。

3、上網蒐集有關能解釋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成語,俗語,或者故事。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優秀教案,主要分個環節展開教學。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課一開始,我先複習提問:魁北克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個什麼謎?同學回答後,我用多媒體演示簡筆畫,加深了印象。然後導入第二個教學環節。

二、學習課文,朗讀感悟

教學時,我先讓同學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圍繞為什麼西坡長滿鬆、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呢?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當同學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説出由於特殊的風向,山谷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來得大和雪松的枝幹富有彈性,能把積雪抖落下來這兩個原因時,根據同學的回答,進行點撥,告訴他們,特殊的風向,造成東坡的雪來得大這是外部原因,而雪松那特殊的身手則是雪松能夠在東坡生存的內部原因。使同學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層的理解。為解決課文的難點作好輔墊。接下來,我順勢出示課文中的關鍵句子: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於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回來,雪松依舊堅持着葱蘢挺拔的身姿。我要求同學找出反映雪松特點的詞語富有彈性向下彎曲立即反彈依舊堅持,先讀好這四個關鍵詞,再讀好這個句子,循序漸進。為了理解彈性反彈等詞語,我將用鋼皮尺作演示,使同學更地理解雪松的有彈性,能彎曲,會反彈的特點。接着,我會出示就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無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這一句,讓同學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説一説,哪些詞最使你受感動,為什麼?從而使同學理解:反覆地落:雪大,狂;反覆地彎:雪松接受的壓力大,且作出了適當的讓步;反覆地落,退讓勝利;反覆地彈:雪松百折不撓。不論始終雪松是個勝利者等內涵,加深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因為有了理解作依託,同學一定會讀出真正的感情,讀出對雪松的敬佩和讚美。

當同學對雪松的百折不撓已有較深的印象後,我預設了一個小小的爭辯有人讀了課文的第三段以後説,雪松面對風雪,一個勁地向下彎曲,他們是一羣膽小的弱者。你同意這樣的説法嗎?用爭辯的方式協助同學進一步體會雪松的頑強,雪松的彎曲戰略。

在學習課文最後一個段落,這一奇特的景觀給兩位旅行者的啟示的時候,我重點放在理解第二位旅行者所説的話,和最後一小節的句子。對於外界的壓力,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需要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這兩句話,同學比較難以理解,因此,也是本課的難點之所在。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在第一課時之後,我佈置同學們上網蒐集有關能解釋這兩句話的成語,俗語,或者故事,為深入而形象在理解這兩句話作了輔墊。在這一課時教學這兩個句子的時候,我讓同學舉一些例子來説明問題。同學可能會交流出:卧薪嚐膽、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自身沒有考好試,好好調整自身的心態,準備在其它的考試中取得好成果等等。在此基礎上,我出示一個口頭作業:

1、藺相如的躲避不是,而是。

2、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卧薪嚐膽十多年不是,而是。

3、平日裏同學們的謙讓不是,而是。

4、雪松彎曲一下,不是,而是。

通過這一練習,既加深同學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積累了語感。

三、總結文本,拓展練習

在小結時,我將特別強調正面抗爭的重要,要同學懂得,面對困難,挫折甚至打擊的時候,首先應該做的不是彎曲一下,而是正面抗爭,要盡最大的可能去接受,去主動挑戰,但當困難已經大到你無法接受的地步的時候,就要學會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以求反彈的機會。

至此,我要求同學以雪松的啟示為題,説説學習這篇文章以後的感受。

四、安排作業課後延伸

1、摘抄描寫雪松與大雪抗爭和旅行者得到的啟示的句子。

2、優秀:《十萬個為什麼》《自然現象之謎》

3、觀察一奇特的自然,並找出原因,説説得到什麼啟示,並把它寫下來。

4、有興趣的同學可寫一篇讀後感。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蠶姑娘》這篇課文形象地介紹了蠶孵化出來後生長、結繭、由蛹變成蛾的過程。課文重點描寫了 蠶的四次蜕皮過程,而每一部分的變化都經歷了“吃——睡——脱——醒——變”的過程。課文以蠶姑娘為題,以擬人的手法來寫蠶,語言活潑生動,段式迴環往復,句末注意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童趣, 也有利於學生朗讀和背誦。字裏行間還洋溢着春的生機和作者對蠶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 9 個生字,兩條綠線內5 個字只識不寫。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圖畫,綜合比較,合作探究等方法,讀懂課文,理解文章藴含的感情,瞭解文本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蠶的生長過程,激發學生對春蠶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低段教學以識字為主,因此本課的重點:

①掌握9個生字,做到會讀、會寫、會用。會認識5個二類識字。通過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②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牢記課文的內容,最後能進行背誦。通過朗讀使學生了解春蠶的一生的生長過程。

本課的難點:針對課文蠶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大部分學生缺少對蠶的認識,因此瞭解蠶的一生變化生長過程也是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和學法

1、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

1、解題。 出示圖片,認讀“蠶”。讀準音。請你用一句話説説對蠶的瞭解。 【課前預習曾要求學生去搜集有關蠶的資料,向家人瞭解有關的蠶的知識。】

蠶的本領可大了,蠶會吐絲。(聯想《三字經》中所學: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出示 “絲綢、蠶絲被”的圖片。吐出來的絲可以織成美麗的絲綢,現在還有了蠶絲被。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養蠶史了,絲綢傳到西方以後,外國人更認為蠶是神奇的“天蟲”。 (強調上面是天字,避免學生寫成“夭”) 指導寫字:撇捺舒展,上下對正。

課文中還有這樣的詞語:出示“蠶卵、蠶牀、蠶山”等詞語。你能讀準 音嗎?看圖理解“蠶山”。

【 “蠶”的音、形都是教學重點,在此處隨課題識字,一讀,提示字音,二讀,鞏固了讀音,三讀, 放進詞語里加深印象並豐富了詞彙,解決了詞語理解的難點。一環多效。】

作者可喜歡蠶了,親切地稱它為“蠶姑娘”。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指導看圖。

(1)指名學生按自然段逐段課文。

(2)檢查預習: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是生字“卵、桑、牀、娘”等生字讀音,讀準“衣裳、姑娘、牀上、吐出以及絲兒”等詞語。(平舌音、翹舌音、三拼音節、前鼻音、後鼻音、邊音、輕聲詞語)

(3)指導看圖

課文共有四幅圖畫,通過觀察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使學生增加對蠶的感性認識。

現在我們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現圖畫意思的,蠶究竟是怎樣生長變化的。

(三)精讀課文,細讀指導

1、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1)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因此我用動畫導入第一節,採用過渡性語言:剛剛從蠶卵裏鑽出來的蠶姑娘是怎樣的後來又變成什麼樣子的?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二到五自然段。

2、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2—5小節)

本課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構段方式基本相同。教師可具體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其餘各段可放手讓學生自學。學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給予指導。新課程又要求教師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採用的方法如下:並藉助生活或多媒體瞭解“蠶牀”“脱下黑衣裳、變成黃姑娘”的春蠶的蜕變過程,最後在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説説感受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1) 播放多媒體課件,藉助生活或多媒體瞭解“蠶牀”“脱下黑衣裳、變成黃姑娘”的春蠶的蜕變過程

(2) 討論蠶的生長過程及形態變化,找出相同與不同。

生長過程的相同:

我主要抓住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用“先————接着—————然後———最後———”説説春蠶的變化,每一部分的變化都經歷了“吃——睡——脱——醒——變”的過程。(板書:吃——睡——脱——醒——變)

【學生圈畫動詞的方法來了解蠶的生長過程。從相同的語句中提煉關鍵詞,教給學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抓關鍵詞。】

形態的不同:

又黑又小——又黃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天天發亮

不同的語句中有沒有發現有趣的地方呢?提煉出四個“又……又……”(板書)你能給這四個詞語 排序嗎?

【這一環節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使學生擁有了個性閲讀,同時相互啟發,降低了探究的難度, 進行了智慧的碰撞。】

(3)重點理解“就”“又”

比較句子,出示:

A又黑又小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就睡在蠶牀上,不吃也不動,脱下黑衣裳。醒了,醒了,變成黃姑娘。

B又黃又瘦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又睡在蠶牀上,不吃也不動,脱下黃衣裳。醒了,醒了,變成白姑娘。

指名讀句子,找出不同。 想一想,就和又的區別。(引導學生體會用“又”是因為“睡”這個動作是重複發生的。)

(4)齊讀課文2—5自然段。最後在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説説感受,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如課文中説蠶的幾次生長變化,分別用“醒了,醒了”、“成了,成了”、“變了、變了”這些連續的、反覆的詞句來表現人們對“蠶姑娘”的喜愛和對“蠶姑娘”的長大、變化而感到喜悦、興奮的感情。因此在朗讀“醒了,醒了”要用激動的語氣,朗讀“成了,成了”時要用喜悦的語氣,而朗讀“變了,變了”時要用驚奇的語氣。這樣讀,能加深同學們對句子的.理解,特別是老師對閲讀情感與語氣的指導,能使學生融情於文中。我把閲讀穿插在理解課文中進行。

(5)小結:

僅僅二十多天, 蠶姑娘就睡了四次, 變了四次。 這樣的變化可真 (神奇、 奇妙、 奇特、 美妙、 有趣 ) 。 填空:( )的變化。

(6)看提示背誦第2——5自然段。

2—3 又( )又( )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 )在蠶牀上,不吃也不動,脱下( )衣裳。醒了,醒了,變成( )姑娘。

4—5 又( )又( )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又睡在蠶牀上,不吃也不動,脱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醒了,醒了,從此一天天發( )。

3、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新課程標準對國小二年級的閲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因此,在教學最後兩小節是,我主要藉助多媒體播放錄象,説説蠶眠後蠶要做什麼了?“蠶山”是怎樣的?“蓋新房”是指什麼?並通過實物“繭子”,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最後一小節。通過朗讀,懂得繭子開窗,最後貼出三幅圖幫助學生理解蠶的生長過程由蠶姑娘變成蛾姑娘,而蛾姑娘產子後又能孵出蠶姑娘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四)總結課文,複習鞏固

教師出示提示性的句子:從( )裏鑽出來的又( )又( )的蠶姑娘,一共睡了( )次,每次醒來都變了樣,第一次變得又( )又( );第二次變得又( )又( );第三次變得又( )又( );第四次身體一天天( )。它吐( )結( ),最後( )開了窗,飛出了( )姑娘。 讓學生結合提示説説課文內容。

(五)生字教學

新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寫字教學要重視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我在教學生字時把9個生字進行分類,重點指導學生“換、桑”的書寫,瞭解左右結構字的書寫特點——左窄右寬,而“桑”字的書寫特點上小下大,注意上面又字的變形。第二課時完成左右結構的生字,給予學生充分自學的時間,自學生字表、筆順表,學生自説注意點,教師重點板書相結合,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六)板書設計

2蠶姑娘

蠶:卵→ 繭 → 蛾

睡了四次吃-- 睡-- 脱 -- 醒 -- 變

又黑又小→ 又黃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本課主要採用“文字式”板書。設計分三步完成:預先寫好課題,讓學生了解學習的內容;再隨着課文學習補充完整板書。板書簡潔明瞭,説明了蠶姑娘的生長過程,歸納了課文知識要點,破解了難點,揭示了主題教學思想,並能引導、發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七)作業佈置

1、把下面的句子合併成一句話。

春天到了,柳樹發芽了。

春天到了,桃花開放了。

2、積累“又…又…”的詞語和ABB式詞語。

3、課外時間活動:

指導學生課外飼養春蠶或參觀養蠶户,觀察春蠶生長過程。

説課稿 篇3

讓同學做學習的主人,注重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不正是邱學華先生創建的嘗試教學法精華嗎!所以我根據新課程規範,把嘗試教學法充沛運用到了這課的教學中來,制定了以下教學思路。

一、建立嘗試小組,創設濃厚自主學習氣氛

一個班人數一般在四、五十人,假如採取同學輪流回答問題的方法,一節課40分鐘每名同學一分鐘的發表意見的時間都享受不到,又何談自主學習呢?這隻能是教師牽着同學的鼻子走。為了改進這種被動局面,我依照同學的座次、學習狀況以四人為單位成立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小組長,組織大家學習,讓每名同學都得到鍛鍊。

教學《媽媽的愛》這課時,同學質疑、解惑、擴展訓練,都先放在小組內討論,讓每名同學都充沛發表自身的意見,然後由組長記錄集中小組的意見在全班進行交流,最後評選出最佳學習小組。人人都是課堂的主角,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會空前高漲。

二、嘗試質疑問答,鼓勵自主發現解答問題

邱學華先生創建的嘗試教學法,主張"先學後教,先講後練",正是着眼於讓同學"知缺乏,而後再學";讓教師"知困,然後再教"。嘗試教學法改變教學中教師牽着同學走,同學被動的現象,真正實現了同學為教學的主體,教師為教學的主導。嘗試教學法倡議在教授新知識時,先讓同學大膽嘗試, 解決能自身學會的內容, 發現不懂的地方,然後教師在就同學的質疑進行講解、點撥,同學面對的是自身疑難的問題、渴望學到的知識,精力會更集中、思維會更活躍。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這種先憤後啟,先悱後發的方法。不但可以培養同學積極探索的精神,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1、質疑,初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 初讀課文主要以小聲讀課文為主,指導同學尋找不懂的字、詞、句,用"--?"標出。以各學習小組為單位提出不懂的問題,先在組內討論,(能解決的就在組內理解)然後在全班提出,教師板書不懂問題,理清頭緒,存下疑問,激起同學繼續學習的興趣。

《媽媽的愛》一課同學提出的問題可分成兩類, 一類是不懂的詞語: 濕透、遮、滴落、親吻、臉頰、一類是不懂的句子:為什麼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甜甜的吻?

2、解惑,再讀課文理解不懂問題。課程目標的階段目標要求低年級學習默讀,默讀有利於培養同學邊讀邊想的良好的閲讀習慣。再讀課文要以默讀課文為主,指導同學帶問題閲讀,在反覆閲讀中進行理解。讀完課文,小組交流,解決一局部疑難問題。然後全班交流,解決初讀時遺留的問題,教師可適當進行點撥。

《媽媽的愛》一課詞語比較好理解,同學自身弄懂。大局部詞要以結合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利用直觀演示,如:額頭、臉頰讓同學自身演示給大家看。比較難以理解的句子,留待精讀課文時理解。

3、存疑,精讀課文深刻理解。同學通過質疑問答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要放到精讀課文時理解了。首先把遺留問題歸類,看一看這些問題都集中在那幾段中。然後重點讀一讀有關温湔頁齟鳶浮?

《媽媽的愛》這一課,為什麼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甜甜的吻,這幾個問題比較難理解。在指導小朋友們看圖、結合生活實際嘗

試理解了為什麼媽媽拿着扇子衣服還濕了?為什麼媽媽拿着傘自身還被雨水打濕了衣服?媽媽摸着我滾燙的額頭,為什麼哭了?同學對有疑問的四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嘗試擴展訓練,培養同學的創新精神

同學在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之後,應掌握住時機,擴展同學思維,鍛鍊同學的動口、動筆、動手能力,培養同學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我為《我媽媽的愛》一課設計了以下三個擴展題:

1、想一想,説一説。説一説你的媽媽對你的愛。可以引導同學仿照課文詩歌的結構,説一説媽媽對自身的愛。 例如: 一個很冷很冷的夜晚,媽媽為我蓋好被子,衣着睡衣的她凍得直打哆嗦,啊媽媽的'愛是温暖的棉被。

2、寫一寫,評一評。製作一張帶有你和媽媽合影的賀卡,寫上你對媽媽要説的話。例如:祝媽媽身體健康,媽媽謝謝你,媽媽長大我要報答您的養育之恩。

3、議一議,做一做。 小組討論應該為媽媽做些什麼,把討論結果記錄下來,全班交流。例如:幫媽媽做家務,母親節送給媽媽一束鮮花,好好學習不惹媽媽生氣。

四、創設朗讀佳境,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情朗讀

朗讀既是一種把書面語用聲音表達出來的言語活動,也是一種講究咬音吐字、表情達意的言語藝術。所以朗讀訓練要到位,就必需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言語形式。同學的朗讀之所以往往達不到要求, 根本原因在於對課文的領悟不深。 所以我就在同學理解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忽略技巧指導,重視感情渲染,這樣同學的朗讀感情自然,不生硬。

《媽媽的愛》這篇課文是首詩歌,語句非常優美。尤其是前三節,讓人十分感動。在同學理解了媽媽對小朋友的無私之愛後, 給同學配上舒緩的音樂, 屏幕上出現幾張同學與媽媽親密的合影。為了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讓同學根據自身的理解,選擇自身最受感動的一節進行朗讀,同學朗讀起來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了。

在這一節課中,根據語文課程規範的新理念,運用嘗試教學法,加以多媒體課件,培養了同學自主能力,提高了同學的學習興趣,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是國小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是圍繞本組專題“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選編的。課文以“我”的親身感受告訴我們網絡的用處,反映了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2、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信息、網絡、遍佈、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目不轉睛、讚歎、戀戀不捨、新奇、功能”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網絡的用處,激發學生對網絡和科技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網絡的用處,體會網絡的神奇。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

二、講教法: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朗讀體會法。簡化閲讀教學中的講讀環節,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覆誦,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

三、講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四、説教學流程:

(一)遊戲導入,談話激趣。

1、 遊戲:IQ無限。老師提示四個詞語,請大家猜猜它是什麼?

提示一:信息 提示二:紗窗 提示三:捕魚 提示四:蜘蛛。(答案:網)

2、 説起“網”,同學們,你們上過網嗎?能不能結合你自己的親身實踐或蒐集到的資料談談你對網絡的瞭解?(生各自交流)

3、 出示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畫出生字詞。

2、按自然段指名讀課文,正音,評議。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聽説“我”家的'電腦可以上網了,小作者的心情怎麼樣?請你找出文中的句子來説明。

(2)“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麼?信息高速路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什麼影響,有什麼作用呢?可以做些批註。

(3)讀不懂的地方請你做上標記。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彙報交流自學成果,教師相機引導。

4.全班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學習課文三、四、五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與“我”的活動有關的語句。

2、四人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我做了什麼

看到什麼

心情

感受

瀏覽頁面

訪問網站

發送電子郵件

3、全班交流。

4、學習用“有…… ,有…… ,有…… ,還有…… ”説句子。

5、分角色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

(五)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同學們感悟得多好,今天,我們讀懂了課文,感悟了網絡的神奇,馬上咱們就要跟着小作者下“信息高速路”了,你心情如何?請你從課文第六自然段找出一個詞語來説明。(戀戀不捨)

2、齊讀第六自然段。

(六)帶領學生跨上信息高速路。

1.利用多媒體計算機,通過電視屏幕顯示,讓學生知道什麼是上網,帶學生到網上轉一圈,讓他們瞭解互聯網的作用。

2.看後談感受。

(七)結課。

同學們,世界天天在變化,科技正在以你所預料不到的速度向前發展着,希望大家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去探知科學更神奇的領域,去發現世界的神奇奧祕。但也要注意要健康上網哦!

(八)作業超市。

1、把你知道的網絡的用途一條條地寫下來,有條件的同學,可

以把你寫的發到老師的郵箱裏。

2、寫一篇《上網安全須知》或設想未來的網絡生活的文章。

五、説板書設計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查閲信息,瞭解周圍世界

跨上信息高速路==進入電腦網絡 進行交流,建立聯繫 神奇

網上購物、拍賣等

説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三亞落日》這一課。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資源開發七個部分進行説課。

教材分析:

《三亞落日》是現行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正確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的漂亮景象,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漂亮風光的讚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層次清楚,詞彙豐富,語言清新,字裏行間充溢着作者對三亞落日的深深喜愛和讚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情感薰陶、背誦積累的好教材。

本單元的“壯麗山川”與前面各冊中寫台灣的蝴蝶谷、南沙羣島、廬山雲霧、沙漠綠洲、高原、草原等文,勾勒出一幅氣勢恢弘、景象萬千的河山長卷圖,長城、運河、秦兵馬俑等歷史文化遺產更是輝映其間。

學情分析:

本文安排在國小階段的最後一冊,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把握了識字記詞的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可進一步豐富語言的積累,進一步把握寫景文章的學習方法,提升體驗文本的能力。

在學習本單元課文之前,在前幾冊中也有相應主題的單元,如:

有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熱愛祖國”、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愛祖國愛家鄉”、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壯麗的祖國山河”、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祖國在我心中”。以前各個單元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考慮到絕大部分學生沒去過三亞,也沒親眼看到三亞的落日。基於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欣賞並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3、情感目標:朗讀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其中目標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教學模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不同水平的發展,本節課教學,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在教法上主要採用“朗讀指導法”、“情感感悟法”。

古人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葉聖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引導學生認真地讀,使之見於書,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在“讀”“寫”“悟”進行學法指導,加上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本節課教學,我力求體現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體驗文本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喚起自己對大自然的讚美和熱愛。

教學設計

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教學流程為:

一、談話導入(用時3分鐘)

我以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入,初步讓學生感知日出給人帶來美好、向上的`感覺。那日落的景象如何?隨即揭示課題,指導學生讀好課題,明確寫的是“三亞”這個地方的“日落”。

二、整體感知(用時5分鐘)

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掃清字、詞障礙。在分自然段朗讀的同時相機正音,讀準多音字“悄”qiǎo。然後指導學生歸納自然段主要意思。在學生初步瞭解文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描繪了落日景象?”來理清課文條理。

三、精讀感悟(用時20分鐘)

通過引讀“在三亞看落日”,作者覺得“真有詩意”激發學生的神往之情。

同時,引領學生進入第二環節的學習“精讀感悟”。課文第2自然段介紹三亞濃郁的熱帶風光,我先讓學生觀賞三亞風光錄像,使學生有感性的認識。然後,引導學生抓住藍天、碧海、白鷗、椰樹、沙灘等景物來領略三亞的熱帶風情。由“三亞的熱帶風光美,三亞的落日更美”這句話自然過渡到(第3-5自然段)的學習。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景。如何引領學生從語言文字的描述中領悟體會落日的美景,我設計了以下步驟:

1、默讀課文,感受日落畫面。默讀課文,看看日落的過程由哪幾幅畫面組成?估計學生能夠找出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設計意圖】引導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對三亞落日有一個初步的感受,然後通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

2、組織交流,指導朗讀。通過“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描寫?” 組織學生交流。指導學生讀出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正確,讀通順,然後找到中心句,使學生對課文的描寫基調有所瞭解,為品讀重點段落奠定基礎。

3、品味語句,想象體悟。

主要抓住太陽的變化、海水的變化來幫助學生理解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三亞落日的全過程,我緊扣文中三句描寫落日的比喻句,引導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靜態美和動態美。通過引導點撥、朗讀品味、想象日落時變幻奇異、瑰麗無比的大自然景象,從而深深體會到三亞風光美,在這樣飽含詩意的地方看那麼美的日落,使學生對作者情不自禁的讚歎“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轉化為發自肺腑的感受。

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學生不難回答“像孩童”。再進行研讀: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估計學生很快就會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這些詞語體會到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為了讓學生體會藴含在語言文字中作者對夕陽的喜愛,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想象並結合動作去感受夕陽“孩童”般的快樂形象。再指導朗讀,抓住重要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由此體會三亞落日那富有詩意的情景。

學習其它兩句比喻句時,我也將採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我讓學生畫出描寫夕陽滑落過程的語句,輕讀想象,體會大紅燈籠在“碩大無朋”的牀面上頑皮蹦跳的可愛情趣,感受似跳水員“輕快靈敏彈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三亞濃濃的熱帶風情後,抓住“三亞落日美在何處”貫穿教學,抓住落日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態也隨之變化。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等詞語來進行指導,體會三亞的自然風光之情。

4、圖文對照,指導背誦。課的最後,我將留5分鐘左右,讓學生先理後背,逐段擊破,再連段成篇進行背誦練習,以競賽加星插紅旗來激勵學生,提高背誦能力。讓優雅活潑的日落畫面定格在學生腦中,讓詩意的文字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達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積累運用之目的,為學生今後的閲讀寫作類似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對學生情感的一種薰陶。在感悟的基礎上再次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悟、體會予以內化,自然情感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對課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有層次地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美,想象畫面美,讀出意境美,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7)

學完課文,進行 “拓展延伸”。

設想讓學生觀察我們這個地方的日落景象,進行一次小練筆,學習作者用豐富的詞彙,正確生動的比喻、擬人等寫法,進行寫作練習,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寫字指導,養成習慣(5分鐘)

寫字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容忽視。給本課的10個生字根據結構分類。重點分析“溢”“斂”的結構特點,指導學生書寫。然後讓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強調正確的坐姿和寫字姿勢。

通過指導訓練,讓學生觀察字形結構、掌握書寫規律,做到筆筆認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潔,從而有效地提寫字質量高,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六、課外延伸(課下完成)

推薦學生對比閲讀巴金的《海上日出》以及主題叢書《壯麗山河》中相關篇目。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分數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整數是單位“1”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一次質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後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比較等起着至關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基於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方法,獲得數學學習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幾分之一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並描述幾分之一含義。

三、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重要方式。”基於這一理念,本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設計豐富多彩分月餅、摺紙片、塗顏色、找分數等

數學活動

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件

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線段,兩分米長繩子。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完成:(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小朋友喜歡動畫片人物喜羊羊創設一個分東西情景: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

(2)有2個草莓,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

這兩個問題,學生很自然用2、1等整數來描述分結果,這時我出示第三個問題:1個月餅,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學生會説每隻羊分半個,“半個”還能像剛才那樣用整數來表示嗎?那該用什麼樣數來表示呢?這個問題成為教學出發點和矛盾產生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學習興趣,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並板書課題: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板書)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1、認識

(1)電腦演示,初步認識:

多媒體

課件

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過程。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一半。用數學語言來説,就是這個月餅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1”表示其中一份。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讓學生藉助月餅圖説一説你是怎麼理解1/2,剩下那一份是這個月餅1/2嗎?明白平均分成兩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①讓學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②讓學生展示自己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1/2。並啟發思考:折法不同,塗色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麼?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沒有平均分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建構。

這一環節着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表象,建構1/2 意義,使學生對數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1)猜想: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除了能折出這些紙1/2,你還能折出它們幾分之一呢?(板書:1/3 、1/4 、1/5 ……)

(2)探究: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分數,並請部分學生將自己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分數下面,説説分數表示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幾分之一,對分數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3)舉例:讓學生説説生活中見到幾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這樣數,都是分數。

3、比較分數大小

通過把同樣長繩子反覆對摺,再比較其中一份。

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分數個數是無限;同一個物體,平均分份數越多,得到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認識。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針對學生認知特點,我把練習按照基礎――提高――拓展分成了三個層次,意在能讓學生更好鞏固新知,並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1、基本練習:

(1)説出紅色小正方形在下圖中分別用哪個數表示:

學生回答後,追問:為什麼同樣一個正方形卻用不同數來表示?加深對分數認識。

(2)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正確嗎?正確畫√,不正確畫×。

2、提高練習:設計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小故事:三個同樣大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比較幾分之一大小。

3、拓展練習: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聯繫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最後選取圖中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塗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新知產生矛盾,在學生爭執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後面要繼續學習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擴展。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通過回顧、交流,對情感態度、學習方式等進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體驗成功樂趣。

五、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展現了學生對幾分之一逐步認識和理解過程。

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1 …………其中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份數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一些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教。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