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2.97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行道樹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行道樹説課稿

行道樹説課稿1

一、教材來源

《行道樹》是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七課《短文兩篇》中的一篇。

二、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擬人手法借行道樹的自白,描繪了以製造清新,獻出濃陰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樹形象。表達無私奉獻的人生理念。本文還通過行道樹與同類的優越處境對比,類的無知行為對比,表現了“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的人生哲理。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清新,凝鍊。精闢的議論更是點睛之筆。教學時應抓住議論性的文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聯繫學生自己的人生體驗,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朗讀和閲讀方法的指導,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是七至九年級這一學段的起始階段。學生經過六年的學習已有一定的認知水平和人生體驗,對一切都有一種新鮮感和期盼,但又住住僅停留在表層,難以深入。表現在語文學科,就是隻滿足於對字詞句的理解,而對文章的社會價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認識不足。因此要藉助學生的閲讀期待,引導組織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從事學習,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體驗、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再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認為本文應達成的學習目標為:

1、知識和技能目標:有感情朗讀全文,體味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培養合作研究的習慣,並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表達自己的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文章的情感,知道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學習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其中朗讀、體味、領悟是學習的重點,理解無私奉獻者形象是學習的難點。

五、教法設計和學法指導

1、教法設計

①情景創設法魯迅先生説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把握與學生知識水平和情感的貼近點,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情感共鳴。

②朗讀感悟法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過學生默讀、朗讀、賞讀、品讀、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啟迪。

③對話互動法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要讓學生成為對話的中心,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中建構文本意義,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2、學法指導

①圈點批註法通過畫一畫、勾一勾、圈一圈、注一注,養成讀書就動腦動筆的習慣。

②探究閲讀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對閲讀材料的深層含義提出疑問,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全班合作探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設置情景:炎炎夏日,當你走在光禿禿的道路上你的感覺是什麼?烈日當頭,當你走在城市的水泥路面上時,你最盼望的是什麼呢?

2、多媒體顯示行道樹,學生用優美的詞語形容,揭示課題。

[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初步感知行道樹的作用,形成與文章感情相一致的價值傾向;同時藉助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朗讀全文,整體感知

1、課前預習對照導語,默讀課文,藉助註釋和詞典正音釋義。運用文中優美詞語,寫一段表意完整的話,課堂交流。

2、朗讀課文,從文章的寫法內容情感等方面談整體感受。

[引導學生逐步獲取有效的學習方法,如藉助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片段練習,積累詞語;初步感知,明確學習方向。並讓學生逐步養成習慣,為終生學習奠定紮實基礎。]

(三)賞讀課文,感悟情感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喜歡的句子和語段並在旁寫上感受。

2、學生朗讀喜歡的句子和語段(朗讀時要説出欣賞的理由)其間可用學生賽讀,師生賽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發音、停頓、語速、語調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

[朗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要鼓勵學生採用個性化的方式(如喜歡的方式,擅長的方式,獨特的方式等)表達出對朗讀內容個性化的反應。葉聖陶曾説:“就是好好讀書,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讀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語言教育,因為課本里的語言是近乎規範的。”本文文質優美,篇幅短小,適於朗讀。學生朗讀時,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四)、品讀課文,合作探究

1、學生再讀課文,然後自由提問(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有問題,中間可啟發學生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句並理解它,還可以啟發學生對文章表達方法的思索)

2、找學生代表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①“墮落”一詞應如何理解?②為什麼説“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③、“憂愁”和“快樂”是否矛盾?為什麼?④、“神聖”、“痛苦”和“深沉”的含義是什麼?⑤文章運用了幾處對比?有何作用?然後學生分組討論。

3、將不能解決的問題,用紙條的形式交給老師,再在全班集體討論。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倡導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目標。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主動的探究,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動了天君,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長短的思索,有了困惑而沒法解決它,到討論時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勵學生閲讀的興趣,增進閲讀的效果。”(葉聖陶語)]

(五)、實踐活動,拓展延伸

1、學生扮演“行道樹”、“記者”和“主持人”,由“記者”採訪“行道樹”,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

2、由樹到人你覺得本文只是在寫樹嗎?你是否可以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舉出例子來説明?(播放徐本禹、雷鋒資料,幫助理解)

3、設計廣告詞和標語設計一到兩句廣告詞和標語,來表現行道樹的內存形象和崇高精神。(學生設計時播放音樂《好大一棵樹》)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要讓學生在聽説讀寫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將學生從課內引到課外,引到豐富多彩的社會中去。“造就善於處理生活的公民。”]

(六)、歸納小結,昇華情感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穫?(學生自行小結,可從方法、知識、情感等方面談)

2、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結束本文的教學:我們是社會的一員,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應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人生。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儘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奉獻中大放異彩。

[讓學生談學習收穫,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養成整理小結的習慣,通過充滿激情的語句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的內涵,昇華情感。讓學生做一名行動者,自覺投入到無私奉獻者的行列中去。]

(七)附時間安排和板書設計

1、時間安排創設情景,激發興趣(3分鐘)———————朗讀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賞讀課文,感悟情感(10分鐘)———————品讀課文,合作探究(14分鐘)———————實踐活動,拓展延伸(10分鐘)—————————歸納小結,昇華情感(3分鐘)

2、板書設計

行道樹説課稿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愛默生説,思想是行動的種子。教學思想的確立決定了教學行為的結果,説課便是體現教學思想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很高興能通過今天的説課活動,向各位彙報我對教學的一些思考和認識,我説課的課題是《行道樹》。

首先談談教材內容和特點:

《行道樹》是台灣女作家張曉風關注自然,禮讚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本課出現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課文作者用擬人的手法,用平實而富有感情的語言,道盡了行道樹真實而坦誠的心路歷程。行道樹為城市制造清新,獻出濃陰,自己卻蒙受一身煙塵,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為奉獻者的象徵。可以看出,教材編者是想通過本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作為社會人的職責和使命,認識作為個體生命的人的價值,着眼於學生心靈世界的感染薰陶。因而,藉助這篇課文,讓學生上一堂文學課,上一堂人生體驗課,引發學生對人生對生命的新鮮感受和深刻體驗,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義。

可以説,這篇課文無論是獨特的表達方式,還是深刻的思想內涵,以及具體語句的斟酌,都是值得學習、借鑑和探討的,然而課只有四十五分鐘,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必須有所取捨。七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習課程標準指導下的新教材,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和一定的審美情趣,對於這一篇優美的散文,絕不會等閒視之。但是,他們對的社會價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往往認識不足,而學習散文,不僅能得到藝術的享受,更應該從中得到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悟。鑑於以上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領悟主旨,通過閲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繼續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行道樹的象徵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無私奉獻者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實現人生價值。

在教學中,我把對主旨的感知和領悟作為教學重點,而學生對中重點語句的理解可能會有一定困難,我把它作為教學難點。

從教法及學法設計上看,這節課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貫穿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1、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閲讀本文,就是在與一顆高尚的心靈對話,就是在認識一個高尚的人應該懷着怎樣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併為此而執着地奮鬥不息。在教學中,我準備採用閲讀感悟,點撥探究等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對文本的閲讀理解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和薰陶感染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2、努力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剛剛進入七年級,對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將盡可能多的引導、組織學生逐步學會質疑,逐步學會探究,強化學生自主閲讀、充分感悟與體驗的過程,開掘學生探索研究的深度,在師生的共同探究和討論中感受行道樹作為奉獻者的崇高品格,突破教學難點。

下面,介紹一下對這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

我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導入、初步感知、深入探究、把握主旨、拓展延伸和小結等六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開頭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我們生活的這個美妙的大世界創造了萬物,每種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各自的驕傲,例如:風的驕傲是能在炎炎夏日給人們帶來一絲清涼,鳥的驕傲是能在高空展翅翱翔,花的驕傲是能讓這個世界變得絢爛多彩,請大家説一説:樹的驕傲是什麼?假如你是一棵樹,你願意生長在哪裏?

在學生討論交流後指出:有一種樹,它生長在馬路的兩旁,佇立在城市的煙塵裏,人們稱之為行道樹。同時,在屏幕上顯示行道樹圖片,導入新課。

這個設計用談話方式導入,既能拉近師生的距離,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又能為課文的教學做情感鋪墊。

二、自讀感悟,初步感知課文。

這一篇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所有預習過的學生都會有自己初步的.理解和感受,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來朗讀課文。通過讀,讓學生進入課文的意境之中,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語言,同時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讀後出示一個問題:用課文中的詞語給“行道樹”加一個修飾語:“( )的行道樹”,將課題補充完整。這一環節可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進一步感受行道樹的形象,併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礎。

三、指導探究,深入理解。

在上一環節學生找出了修飾語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把目光注意到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上:“立在城市的飛塵裏,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憂愁而又快樂的行道樹”恰好可以解決上一環節所提出的問題。對於“憂愁”和“快樂”這一組互相矛盾的詞語,學生定會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例如“行道樹憂愁什麼?又為什麼快樂?”這就為學生的探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機,所以我準備讓學生繼續閲讀課文,從中分別找出表現行道樹“憂愁”和“快樂”的語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研討和揣摩,深入理解課文,感受行道樹精神的崇高與偉大。

四、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把握課文主旨。

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和主要內容後,文中那一句富含生活哲理的中心句就呼之欲出了:“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理解了這句話,方能真正把握課文主旨,而“神聖”、“痛苦”、“深沉”則是其中的三個關鍵詞。這一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供學生討論。

1、為什麼行道樹的事業是神聖的?

2、行道樹承受了哪些痛苦?

3、“深沉”的含義是什麼?

解決了這些問題,就把握住了全文的精神實質,認識到了行道樹所象徵的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在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出像行道樹一樣無私奉獻的例子,同時,用展現像清潔工、國防戰士、醫生、教師等等無私奉獻者的光輝形象,然後設計瞭如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首先出示這麼一個例句:

讚美你,行道樹,

你讓城市變得清新。

請小組每一位同學各自從生活中選定一個對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也可以是我們身邊的某一種人,某一種職業,仿照例子寫一句話,然後將小組內各成員的作品合併成一首小詩,最後全班交流。

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堂導向生活,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這樣也落實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最後,我結合學生小組活動情況,用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話來結束這節課: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多值得讚美的無私奉獻者,讓我們像行道樹和所有這些無私奉獻者一樣,儘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異彩。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探索無窮盡,教法無限制,我的這堂課希望能儘量地圍繞新課標所倡導的要求來實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最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理解與認識,請各位批評指正。

附:板書設計

行 道 樹

張曉風

憂愁:一身煙塵、悲涼點綴、不被珍惜

無私奉獻

快樂:獻出濃陰、迎接太陽、製造清新

行道樹説課稿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上冊第7課《行道樹》。我將從教材及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方面結合教學的十二環節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備)

常説:吃透教材,才能靈活把握。本文采用擬人手法,借行道樹的自白,讚美了無私奉獻者的崇高品質。表達了“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的人生哲理。篇幅雖短小,但語言清新凝練,內涵豐富深刻,學習時,不僅能得到藝術的享受,更要引導學生從中得到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悟。

學情分析(備)

七年級的學生,雖有了一定的認知水平和人生體驗,但由於社會閲歷的欠缺,對這類哲理散文的感知卻時常停留在表面,對文章的社會價值和思想內涵往往認識不足,因此我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人生啟迪。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情況的綜合分析,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知識和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重點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過程和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行道樹的象徵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無私奉獻者的崇高品質,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課標也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學重點是對主旨的感知和領悟,而學生對文章中重點語句的理解可能會有一定困難,我把它作為教學難點。

三、教法、學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

目標明確,再加上方法得當,教學效果才會更加明顯,整體上我設定的方法是:

1圈點批註法:通過畫一畫、勾一勾、圈一圈、注一注養成讀書動腦動筆的習慣。

2朗讀感悟法:朗讀是理解內容,感悟情感的重要方法。要通過朗讀、跳讀、品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啟迪。

3點撥探究法:本文內涵深刻,還有一些重點詞句較難理解,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教師的點撥是很有必要的。

四、我重點説一下教學程序。

圍繞目標,參照重難點,我將這節課分為激趣導入、賞讀分析、品讀感悟、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等幾個環節

一、激趣導入(備、講)

開頭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多樣的事物組成了這美妙的大千世界,每樣事物都有其各自的驕傲。例如:風的驕傲是驅走炎熱,帶來清涼;雨的驕傲是洗淨污濁,滋潤乾涸;花的驕傲是嬌豔欲滴,芳香四溢。大家説説樹的驕傲是什麼?假如你是一棵樹,你願生長在哪裏?

在學生討論交流後指出有一種樹,生長在馬路邊,佇立在城市的煙囱裏,人們稱之為行道樹。同時展示圖片、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組排比句加上一個問句,能迅速抓住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既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又為後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一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講、練、糾)

用自己的方式朗讀課文,並請同學們用文中的詞語給行道樹加一個修飾語()的行道樹

學生在通讀完課文後,在課文的最後一句能迅速找到(快樂而憂愁)

設計意圖:學生在初讀完這類文章時,對內容不會留下太深刻的印象,遵循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原則,我設計了一個很簡單問題,但卻可以讓學生如作畫一般,先粗筆勾出樹的大致輪廓,找到這句話,樹的輪廓就出來了。還可為進一步的探討做好鋪墊。

教師引導.:行道樹為什麼憂愁,為什麼快樂?由此自然進入第二環節。

二跳讀課文,分析形象(能、練)

從文章中找出表現行道樹快樂和憂愁的語句。

(快樂:為居民製造新鮮空氣,為行人現出綠陰,為城市迎來太陽)(憂愁:空氣污染嚴重,盡全力也改變不了現狀)

教學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在朗讀時得到的零散信息進行有有效的整理,訓練了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行道樹的枝幹部分也已細筆描畫完成,為下一環節的揭示中心,做好準備。

三品讀感悟,把握主旨(悟、能、糾、補、研)

●讀完課文後,你覺的最富於哲理性的句子是哪一句?

理解了這一句才能真正把握課文的主旨,這一環節我設置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

1為什麼行道樹認定自己的事業是神聖的?(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

2行道樹忍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為什麼“自己選擇”?

(一身煙塵、孤獨寂寞、不被珍惜,意識到生命的價值在奉獻)

3該怎樣理解深沉的`含義?(為人們的幸福甘願自我犧牲,這是更深沉的幸福)

設計意圖:解決了這些問題,就真正的領悟了全文深刻內涵,認識到行道樹其實就是無私奉獻者的象徵。也是把樹工筆雕琢,凸顯精神的環節。至此完成了對課文的學習,也完成了對樹形神兼備的描畫。

●結合語境,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

1“墮落”一詞應如何理解?(落,掉指生活條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

2為什麼説“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改變不了城市充滿煙塵的局面)

設計意圖:課標要求“能借助詞典閲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

“在讀的基礎上,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四拓展延伸,情感體驗(練、能、研、悟)

在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出像行道樹一樣無私奉獻的例子,説説自己的理解,然後設計瞭如下小組合作的活動。

1出示例句:

讚美你,行道樹,

你迎來太陽

讓城市變得清新。

請小組每一位同學各自從生活中選定一個對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一山一石,也可是我們身邊的某一種人,某一種職業。仿照例子寫一句話,然後將小組內個各成員的作品合併成一首小詩,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讓學生大膽的説,自由的寫,真正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同時小組共同完成的詩,也讓學生體會到創作的快樂。

2人生最大的價值就是:能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導學生説一説:你能為身邊的人做點什麼?

點撥:幫課代表收發作業,幫媽媽做一次飯,公交上給老人讓一次座

設計意圖:脱離空洞的價值説教,讓學生不在覺得實現人生價值遙不可及。讓學生明白:從小事入手,從點滴做起,儘可能的幫助別人,關愛他人,就是生命價值的體現

五課堂小結用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話來結束這節課;

生活是如此美好,原來是因為有這麼多無私奉獻者的創造,讓我們也像行道樹一樣儘自己的微薄之力,讓自己的生命為別人開一次花,奉獻他人,奉獻社會,呈現生命的價值,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板書設計

一身煙塵獻出濃陰

悲涼點綴迎來光明

不被珍惜製造清新

奉獻

行道樹説課稿4

一、教材內容和特點:

《行道樹》是台灣女作家張曉風關注自然,禮讚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課文作者用擬人的手法,用平實而富有感情的語言,道盡了行道樹真實而坦誠的心路歷程。行道樹為城市制造清新,獻出濃陰,自己卻蒙受一身煙塵,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為奉獻者的象徵。可以看出,教材編者是想通過本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作為社會人的職責和使命,認識作為個體生命的人的價值,着眼於學生心靈世界的感染薰陶。因而,藉助這篇課文,讓學生上一堂文學課,上一堂人生體驗課,引發學生對人生對生命的新鮮感受和深刻體驗,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精心品味語言,思考人生哲理。

2、培養合作學習及探究生成問題的能力。

3、感悟行道樹象徵的奉獻精神。

三、教學重點:

在合作探究中品讀語言,走進行道樹的精神境界。

四、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主旨,學習奉獻精神,培養奉獻意識。

五、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法、朗讀感悟法、探究法

從教法及學法設計上看,這節課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貫穿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1、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閲讀本文,就是在與一顆高尚的心靈對話,就是在認識一個高尚的人應該懷着怎樣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併為此而執着地奮鬥不息。在教學中,我準備採用閲讀感悟,點撥探究等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對文本的閲讀理解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和薰陶感染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2、努力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剛剛進入七年級,對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將盡可能多的引導、組織學生逐步學會質疑,逐步學會探究,強化學生自主閲讀、充分感悟與體驗的過程,開掘學生探索研究的深度,在師生的共同探究和討論中感受行道樹作為奉獻者的崇高品格,突破教學難點。

六、教學過程設計。

我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導入、初步感知、深入探究、把握主旨、拓展延伸和小結等六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開頭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我們生活的這個美妙的大世界創造了萬物,每種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各自的驕傲,例如:風的驕傲是能在炎炎夏日給人們帶來一絲清涼,鳥的驕傲是能在高空展翅翱翔,花的驕傲是能讓這個世界變得絢爛多彩,請大家説一説:樹的驕傲是什麼?假如你是一棵樹,你願意生長在哪裏?

在學生討論交流後指出:有一種樹,它生長在馬路的兩旁,佇立在城市的煙塵裏,人們稱之為行道樹。同時,在屏幕上顯示行道樹圖片,導入新課。

這個設計用談話方式導入,既能拉近師生的距離,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又能為課文的教學做情感鋪墊。

(二)自讀感悟,初步感知課文。

這一篇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所有預習過的學生都會有自己初步的理解和感受,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來朗讀課文。通過讀,讓學生進入課文的意境之中,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語言,同時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讀後出示一個問題:用課文中的詞語給“行道樹”加一個修飾語:“()的行道樹”,將課題補充完整。這一環節可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進一步感受行道樹的形象,併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礎。

(三)指導探究,深入理解。

在上一環節學生找出了修飾語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把目光注意到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上:“立在城市的飛塵裏,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憂愁而又快樂的行道樹”恰好可以解決上一環節所提出的問題。對於“憂愁”和“快樂”這一組互相矛盾的詞語,學生定會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例如“行道樹憂愁什麼?又為什麼快樂?”這就為學生的探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機,所以我準備讓學生繼續閲讀課文,從文章中分別找出表現行道樹“憂愁”和“快樂”的語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研討和揣摩,深入理解課文,感受行道樹精神的崇高與偉大。

(四)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把握課文主旨。

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和主要內容後,文中那一句富含生活哲理的中心句就呼之欲出了:“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理解了這句話,方能真正把握課文主旨,而“神聖”、“痛苦”、“深沉”則是其中的三個關鍵詞。這一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供學生討論。

1、為什麼行道樹的事業是神聖的?

2、行道樹承受了哪些痛苦?

3、“深沉”的含義是什麼?

解決了這些問題,就把握住了全文的精神實質,認識到了行道樹所象徵的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在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出像行道樹一樣無私奉獻的例子,同時,用課件展現像清潔工、國防戰士、醫生、教師等等無私奉獻者的光輝形象,然後設計瞭如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首先出示這麼一個例句:

讚美你,行道樹,

你讓城市變得清新。

請小組每一位同學各自從生活中選定一個對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也可以是我們身邊的某一種人,某一種職業,仿照例子寫一句話,然後將小組內各成員的作品合併成一首小詩,最後全班交流。

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堂導向生活,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這樣也落實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最後,我結合學生小組活動情況,用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話來結束這節課: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多值得讚美的無私奉獻者,讓我們像行道樹和所有這些無私奉獻者一樣,儘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異彩。

行道樹説課稿5

一、教材分析

《行道樹》選自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七課《短文兩篇》。行道樹為城市制造清新,獻出濃蔭,自己卻蒙受一身煙塵,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為奉獻者的象徵。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清新、凝鍊、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行道樹的心聲:以奉獻為神聖,甘願自我犧牲,以苦為樂。文中的議論是點睛之筆,反覆咀嚼,就能理解奉獻者的崇高靈魂,就能感受無私者的偉大精神。

二、教學理念

1、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的價值取向。

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通過閲讀《行道樹》,我們知道,“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這就是説,行道樹的奉獻,⑿獲得的是深沉與神聖,同時又是承受痛苦為代價的。這,就是人生課堂上的'選擇。理想與信念,既然要有所為,就要有所不為。因此,學習本文就是在與一顆高尚的心靈對話,就是在認識一個高尚的人懷有怎樣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併為此而執着地奮鬥不息。薰陶感染之下,對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相當有益處。

2主動質疑,逐步學會探究,利用學生的閲讀期待與閲讀反思,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

鑑於七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我的設想是強化學生自主閲讀、充分感悟與體驗的過程,開掘學生探索研究的深度,使之調動生活體驗,全方位閲讀。鼓勵學生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聯想仿寫與聯想佐證,這無疑是溝通語文與生活的一種渠道。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求知慾強烈,這樣一篇優美的散文,絕不會等閒視之。但是,他們對文章的社會價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往往認識不足,因此,藉助學習的閲讀期待,引導他們感悟發現奉獻者的精神之美,生髮起他們同樣美好的情感。

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感知課文內容,領悟文章主旨。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奉獻者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實現人生的價值。

(二)教學關鍵

重點:培養朗讀能力,感悟文章主旨

難點:深入理解重點語句的內涵

亮點:激發想象,仿寫名句

(三)教學手段

課題行道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領悟文章主旨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奉獻者的崇高品格,激勵自我實現人生的價值

教學關鍵

重點:培養朗讀能力、感悟文章主旨

難點:深入理解重點語句的內涵

亮點:激發想象、仿寫名句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導入:情境導入、激發興趣;教師展示圖畫、板書課題、展標;學生賞畫、讀標、入境

自主學習:1段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師明確朗讀要求,提出問題,組織交流;學生帶着問題朗讀,積累詞語、感知內容

2自由朗讀、圈點勾畫自己喜歡的語句或語段;教師指點朗讀不當之處,激勵性評價學生自由朗讀自主學習

3説明喜歡的理由,並朗讀相應的語段;教師恰當鼓勵、適時點評,為學生朗讀配樂;學生解説,朗讀

合作探究:合作學習、交流發現疑難問題,探討研究;教師説明要求、巡迴指導、組織合作與探究學生小組合作、品析關鍵語句或語段,質疑互答,感悟

拓展延伸:

1學習文章寫法,選取語句或語段、仿寫;教師巡迴指導;學生選句或段,仿寫

2自我演讀;教師傾聽,點評;學生朗讀或聽讀

總結反思:請用簡煉的語言總結你學習本文後的感受;教師傾聽學生小結,並總結,聽歌感受奉獻者精神;學生小結,聽歌,感受行道樹精神

板書設計:行道樹張曉風

抖不落的煙塵,夜晚苦熬奉,奉獻精神製造清新,獻出濃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