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編6篇

來源:文書谷 1.81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編6篇

説課稿 篇1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難忘的潑水節》,我的説課內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生情況、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難忘的潑水節》是新課程標準第四冊第三組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學段的閲讀課文教學是區別於其他學段的。處於一個承上啟下的位置,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着眼點。

2、教材編排特點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增強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激發學生了解家鄉,讚美家鄉的感情。本課記敍的是一個充滿温情的感人故事。課文中洋溢着熱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文章的結尾,更是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文中還配有一幅洋溢着熱情的插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熱烈的氣氛。

3、重、難點

重點: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4、課時安排:2課時

二、教學目標

1、新課標提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獨特的情感體驗,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積極的、健康的閲讀情趣。由此,我確立了“情感和態度”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2、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特點和國小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確立“知識和能力目標”: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三、學生情況

二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

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説一段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另外,學生掌握了不少的識字方法,而且自學識字能力很強。通過課前的預習,多數已經解決識字問題,只個別學生個別字有障礙。

這都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四、説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

創設一個濃郁的情境,讓學生主動融入閲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薰陶。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説“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觀察插圖,感受熱烈的氣氛與場景,對傣族潑水節的嚮往與興趣。從而有助於主動進入文本,從而體會到課文字裏行間藴含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情感。

a)自主探究

《文課程標準》出:“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識字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朗讀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情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b)朗讀感悟

《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難忘的潑水節》這課記敍的是一個充滿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潑水節,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他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因此,它是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要使學生融入文章之中,要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發揮自己獨特的心理體驗,情感體驗。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説説看到了什麼?

從插圖中感受到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相機引出新課,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讓學生讀課題,想想:為什麼難忘?

(二)新課教學

1、聽錄音範讀,初步感受課文內容。

2、初讀課文,並畫出生字新詞。(學生自讀)

3、全班拼讀生字。

4、討論交流:是怎樣記住生字的?

重點指導“鳳凰”的書寫

注意“恩”與“思”的區別

5、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全班齊讀)

6、並思考:1961年地潑水節是怎麼過的?

為什麼這一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新課標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學會默讀,現在就該在教師指導下學習默讀思考了。)

指名讀一讀有關段落

7、師結合學生所讀詞句,給予重點提示和指導。如:

(1)插圖中發現:周總理穿着什麼?傣族人民穿着什麼?他們表情怎樣?

在此教學階段,理解“滿面笑容”,並練習説一句話。

(2)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強調重點詞:端、拿、蘸、潑灑、祝福、歡呼、潑水、祝福

用“一邊……一邊……”練習説話。

8、師指導朗讀

第一自然段突出“潑水節”,第二自然段強調“特別”、“周恩來總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點讀好最後一句“周總理來了”。

最後兩個自然段,“幸福哇”、“難忘啊”要重音輕讀,讀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必第一句讀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之中。

(三)讀中感悟

指名分段讀課文,同學邊聽邊看課文插圖,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當學生有了心得後,再讀相關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摯了。

(四)課堂小結

從課文插圖和課文的描寫中,感覺周總理和人民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心連心,師板書)

強調1961年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幸福、難忘的節日,師板書。

(五)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六、板書設計

11、難忘的潑水節

心連心

周總理————————傣族人民

幸福、難忘

説課稿 篇2

説準備

課件《聰明的小白兔》

説教法

我採用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大膽表達,發展幼兒的口語能力。

説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通過 "視聽結合,分段理解","積極思考,大膽表達"的學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説教材

《聰明的小白兔》是一個充滿童趣的教學內容。故事選擇了幼兒喜愛的小白兔作為主角,以西瓜的各種用途作為線索,向幼兒展示了小白兔的機智,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吸引幼兒積極動腦,大膽表達,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及口語能力的發展。

説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詞彙量少,只能用簡單的短句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因此,活動中,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設想説、敢説、喜歡説的機會,吸引幼兒大膽講述,積極表達。

説目標

能結合圖片大膽想象並表述故事情節,感受小白兔的機智。

喜歡傾聽故事《聰明的小白兔》,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外出時保護自己的方法。

説過程

一、師幼談話,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吃過西瓜了嗎?(幼答:吃過。)那西瓜除了吃還可以幹什麼?(幼答如:做西瓜帽、西瓜燈。)

2、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圖片裏的小白兔用西瓜解決了很多困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怎樣用西瓜解決困難的'。

二、教師逐幅出示課件,啟發幼兒大膽想象並表述故事情節

1、出示課件

(一)提問:

你們看到圖片上有什麼?(幼答:有大太陽、小白兔、西瓜地等。)

小白兔在幹什麼呢?(幼答如:小白兔熱得滿頭大汗,它在吃西瓜。)

請小朋友猜一猜小白兔為什麼要吃西瓜?(幼答:口渴)

教師小結:原來小白兔口渴了,所以,小白兔吃西瓜解渴。

2、出示課件

(二)提問:

吃完了西瓜,小白兔是怎麼做的呢?(幼答:用西瓜皮當帽子。)

小白兔戴上西瓜帽後有什麼感覺?(幼答:戴上西瓜帽可以涼快些。)

教師總結:這真是一隻聰明的小白兔,戴上西瓜帽真的涼快多了。她繼續往前走,咦,小白兔為什麼停下了腳步呢?(幼答:有一條小河)原來小白兔看到了一條小河,它要過河。

教師:小白兔不會游泳,這可怎麼辦呢?

3、出示課件

(三)、提問:

教師:小白兔想了什麼辦法呢?(幼答:小白兔用西瓜皮當小船過河)

教師小結:小白兔用西瓜皮當做小船過河。

4、出示課件

(四)、提問:

教師:過了河小白兔遇到了誰?(狐狸)

教師:狐狸要幹什麼?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如:狐狸很兇,張開大嘴。)

教師:你有什麼辦法幫助小白兔?

5、出示課件

(五)提問:

教師:小白兔到底有沒有被狐狸吃掉呢?它想了什麼辦法戰勝了狐狸?

教師總結:原來小白兔用西瓜皮戰勝了小狐狸,小狐狸踩到西瓜皮摔得四腳朝天,小白兔趁機溜走了。

三、請幼兒完整地觀察課件,感受小白兔的機智

教師:小白兔用西瓜皮解決了哪些困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總結:用西瓜皮解渴,用西瓜皮當帽子遮陽,用西瓜皮當小船過河,用西瓜皮戰勝了狐狸。

四、教師播放課件,完整講述故事

教師:你喜歡這隻小白兔嗎?為什麼?(因為這是一隻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小白兔。)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真棒,學會了小白兔的聰明才智,下面我們就把這個好辦法帶到班上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説課稿 篇3

一、課前談話,進入角色

1、小朋友們去過大森林嗎?

2、出示課件,説説森林裏有什麼?

3、老師扮演山羊爺爺,學生扮演小動物,一起走進快樂的.森林王國。

二、引出課題

1、介紹老山羊的家

2、老師做擦皮鞋、照鏡子等動作

3、學生邊看邊説,老山羊一邊 ,一邊 。

三、創造老山羊請客的情景,練習説話

1、老山羊擺食物

2、學生觀察食物,聯繫句式説話。

老山羊準備了 、 、 、 、 、 。

3、分類擺食物,介紹食物

4、五個客人作自我介紹

5、老山羊招待客人的過程

1 食物擺錯了,讓學生思考怎樣讓客人吃到自己喜歡吃的菜?

2想想還有什麼辦法?

6、編故事

四、總結

走出森林,想説什麼就説什麼。

創設情境 巧妙設練

説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執教的是北師大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主題單元“遠行”中的第三課《遠行靠什麼》的第一課時。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我制定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從中懂得“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

2、認識17個生字,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自學能力、創造思維能力。

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想體現三個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一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習的方法自己學習,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二是通過初讀、細讀、展評讀這一有層次有梯度的設計,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興趣,積累語言,內化的表達方式。三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評價變得開放,既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又有學生對老師的評價,評價的目的不再只為了甄別與選拔,而是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根據教學理念,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

1、聯繫實際談話,激發興趣導入。

講課伊始,聯繫實際談話,引出課題,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交流收集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低年級重點語文教學的是識字,我在教學中,重點是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方法識字。同時,為了讓學生識起字來饒有興趣,我充分利用現有的學具生字卡片,在教學中引入了識字遊戲。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識字效率,鞏固了識字效果。

3、細讀課文,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後,講講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這一環節,鍛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了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收到較好的效果。

(2)以讀為本,注重培養學生語感。我採用多種朗讀方式,放手讓學生自讀、對讀、評讀、展示讀,體現了朗讀指導的層次性,營造朗讀的氛圍,增強了朗讀效果。

4、拓展思維練習。

設計未來的交通工具。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學生創造火花迸發,再創造激情和靈感有了閃現。

本節課中我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把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收到較好的效果。這堂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敬請領導老師提出寶貴建議,使我在課改研究中不斷進步。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只有一個地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的一篇文藝性説明文。“只有一個地球”,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為題,採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通過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從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個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並以此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條理清楚,語言樸實、流暢,用詞嚴謹,表達生動,飽含深情,是這篇文章的主要特點。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默讀和朗讀課文,同學們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激發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3、體會説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學習一些常用的説明方法。

本課教學的重點,我定為引導學生利用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閲讀,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難點是通過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分析,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二、説教學策略:

新課標指出,在閲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老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在本學期的教學中以品讀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為主要教法,讓學生從靜態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躍的生命與湧動的激情,從而激發學生靈動的想象。此外,我還以情境教學法作為輔助教法,運用遠程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視頻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課文所描述的內容,產生視覺、聽覺乃至心靈的震撼,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對現實的體驗,使學生從文本走進生活。

具體的學法是: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有關地球災難及環保的資料。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自讀質疑,學生間互相交流、討論,再結合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明白“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新課程理念。

三、説教學程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基於新課程的理念,我在本課的教學中設計了“激情——導學——實踐”等教學環節。

(一)激情

葉聖陶先生説過:“入境始於親。”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板書:只有一個——,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提示學生:是啊,媽媽,爸爸,我……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所以才讓我們倍加珍惜與喜愛。但有一樣東西,它是我們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國籍,共同擁有的,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邊説邊在黑板上畫圓。估計學生會答:地球。),師(趁機引導):同學們答對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畫圓的地方,貼上地球圖)。接着,我就讓學生觀看課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我問學生:“看了剛才的美景,你想對地球説什麼?”學生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課堂氣氛顯得輕鬆活潑,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鋪墊。

(二)導學

1、學生自學。

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我運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一讀。

(2)將自己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寫下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自學,不僅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更能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2、小組學習。

四人小組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相互正音。然後,再交流自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學生小組學習,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為深入學文做好準備。

3、師生共學。

在鼓勵孩子們質疑問難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梳理,歸納出三個探究主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探究,教師藉機引導。

這裏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標所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1)探究主題之一——地球可愛在哪裏

而當學生在選擇這一主題進行探究學習時,首先讓他們從朗讀入手,去感受語言美。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導他們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等關鍵詞語,體會作者是採用數字説明、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然後通過課件,讓學生了解地球豐富的資源,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慷慨奉獻。

(2)探究主題之二——地球為什麼太容易破碎了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進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然後運用課件(影像),讓他們目睹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徑。看到美麗的地球傷痕累累,學生會禁不住傷心憤怒,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歎。這時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

課件將枯燥的語言文字具體化、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增強了教育的實效。

(3)探究主題之三——人類有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居住

當選擇這一部分進行學習時,可引導學生抓住“至少”、“本來”等重點詞語,體會説明文應用詞語的準確性。接着,讓他們展開討論:“目前,人類還有可供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嗎?為什麼?”此時學生相互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資料,彼此展開爭論,課堂氣氛會相當熱烈。

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人類“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實踐

1、結束本課之前,讓學生把最想説的話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這樣,情感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2、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討論並交流,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3、學完本課後,我設計了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實踐性作業:

(1)製作一張環保手抄報;

(2)寫一份環保倡議書;

(3)做一次環保小宣傳。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走向生活,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四、説教學評價

本課教學時,我憑藉中央電教館資源共享庫中查詢到的有關地球的各種資源,結合學生特點,採用遠教資源與網絡資源相結合的辦法,建構一個可觀察、可體驗、可參與、可互動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認知平台,讓學生能在多種教學媒體的情趣氛圍中,去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並能結合影像資料,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對今後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説課稿 篇6

一、把握《課標》,説教材

《藍樹葉》是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講讀課文的第二篇(即第十九課)。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敍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根據《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體現如下思想:

1.知識與能力方面: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的作用,讓學生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方面:詞句訓練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李麗為什麼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二、訓練思維,説程序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當板書課題後,啟發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質疑,如:“樹葉為什麼是藍的呀”變教師提問為學生質疑,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學生藉助拼音逐段讀課文。

2.指導朗讀,如長句子要注意停頓、斷句。

(三)教師範讀,進入情境

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作者創設的情境之中,以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的感情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頻共振。

(四)緊扣問題,自主學文

抓住一個“借”字,緊扣課後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採用引讀,然後指導學生着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學習第二段時,還可與觀察文中插圖結合起來。

講讀最後一段

思考: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林園園的神情聯想她在想什麼,答案讓學生自悟自得,注意不能將林圓圓當成批判對象,教師只作相機誘導,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質疑啟思,合作學習

學生可能會問:“林園園不肯將鉛筆借給同學,是不是一個壞孩子”或從李麗的角度提問:“李麗不接筆,很有自尊”可引導學生髮表意見,深入討論,不必強求一致。為學生構建互動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

(六)適時運用,實現遷移

在課後第3題“填空,再讀一讀”之後,出示:“一個星期後的一堂美術課上,老師要同學們剪紙。可是坐在林園園前面的方曉曉沒有帶彩紙,林園園看見了,會怎樣呢”請同學讀題、思考、討論,先説説,再寫下來。

這個練習以填空引出教學內容,憑藉“臉紅”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續情節引導想象事情的必然發展。整個教學片段融聽、説、讀、寫、思於一體,又滲透思想教育,沒有多餘的講解,訓練紮實而有效,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

三、促進發展,説教法

1.引讀法

李麗四次借綠鉛筆的經過採用教師引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朗讀的難點,培養學生語感,還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悟出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妙處。

2.圖文結合法

這篇課文雖不是看圖學文,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無疑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幫助。本人備課時仔細觀察圖,就發現文中第一幅圖與課文內容有明顯不符。倘若學生也能發現這一問題,不僅可見其觀察細緻,還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真可謂一箭雙鵰。

3. 遷移法

(1)學習第二至四段,圍繞“借”與“不願借”的四次對話,着重講讀第一次對話,通過圈、點、劃、讀、議領悟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去讀第二至四次對話,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其中的規律。

(2)通過學習最後一段,結合課後第3題的訓練,實現由讀話到寫話的遷移。這種練習的設計有利於發掘學生創新精神,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四、培養能力,説學法

1.課題入手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課文畫龍點睛之筆。學生開始接觸課文,首先看到的是課題。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釋題入文。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會逐步養成一見課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聯想,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極有益處。

2.課後題入門法

每篇課文後的問題往往給學生以重要的提示。這一課我以課後題為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好課文。倘若長此以往,學生都能得到這樣的訓練,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即帶着強烈的目的去讀書,邊讀邊思考,不僅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圈點勾劃法

從學生學習品質來考慮,讓學生在課文中動筆劃記號,如給重點詞句圈圈、點點、勾勾、劃劃、將長句子用符號標上停頓、語氣重音等。訓練重點不脱離課文語境,在聽讀過程中,動靜合理交替,讓學生學習時思維“聚焦”,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渡。

五、結合遠程,説應用

愛因斯坦曾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他又説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因此在開課時和學生談話:小朋友們你們都看見過哪些顏色的樹葉?並用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新課程教學光盤逐一播放各種顏色的樹葉圖片相機介紹“瞧,這是綠樹葉,紅樹葉、金黃色的樹葉等。而課題是藍色的樹葉,這是為什麼呢?” 採取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從視覺上感覺到樹葉的不同,從而心裏面也產生了疑問,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另外,識字寫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針對學生特點,即孩子已初步具備的識字能力的特點,我放手讓孩子運用“減一減、加一加、換一換、給生字編兒歌”等方法自主識字,在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寫字時要求學生先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佔位置,再運用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新課程教學光盤按筆順一筆一畫教學生認真地寫下來,並且同時提醒學生寫字時注意姿勢,做到足安、肩平、身正和三個一。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温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語文教學,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我的説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