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課稿模板彙編七篇

來源:文書谷 1.0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説課稿模板彙編七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認識眾數》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簡單的數據統計、認識了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會求平均數、中位數,這為本節的學習起着重要的鋪墊作用。《認識眾數》一課是《數學課程村準》對國小數學教學內容的一個新的要求,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並會找一組數據的眾數,能解釋其實際意義。這是一節概念課,同時也是學生學會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基礎課。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深化與拓展,又是聯繫現實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非常好的素材。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的意義和作用,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能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三者的區別,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如何選擇合適的統計量來表示。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難點: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三者的區別,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如何選擇合適的統計量來表示

四、説學情

對於國小數學教學內容而言,眾數是一個全新的內容,但從學生的認知基礎來看,通過前面幾年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理解了平均數、中位數的含義,會用平均數、中位數反映數據特徵;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的統計知識,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數據的能力,已經能夠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和統計圖、表的觀察中,獲取信息,並進行簡單的分析。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統計思想方法。對於孩子的生活體驗而言,雖然眾數對於國小數學教學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內容,但對於眾數的應用並不陌生,例如教材中設計的舞蹈隊選隊員、生活中衣服的均碼問題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是:如何根據統計量對事物的發展進行綜合分析,並作出簡單的預測或決策。

五、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經驗。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學目標,通過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概念、在自主探究中理解概念、 在對比分析中區別概念”,達到知識的逐步建構、思維的螺旋上升。

2.説學法:《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的活動過程。因此,在教學中,從讓學生“提供挑選方法——討論選擇最佳方法——引出概念——運用概念”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放手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整理、分析,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建構,從而獲得對眾數的理解。

六、説教學過程及設想

(一) 創設情境,激趣定標

本環節通過王老師要在五(2)班選10名同學參加集體舞比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幫助王老師的過程中感受到在這裏平均數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身高水平,初步感受眾數產生的必要性,同時也對所學過的相關知識進行一個複習。

(二)自學互動和適時點撥

第一個自學互動環節,我提出你發現什麼問題,讓學生小組合作尋找發現,幾位同學的身高是一樣的,1.52出現次數最多,從而理解“眾”的含義,進而理解眾數的意義。

第二個自學互動通過小組活動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使他們在思考、探究、討論、交流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進一步充分理解眾數、中位數、平均數的區別,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如何選擇合適的統計量來表示

(四)測評訓練。

通過一組練習,使學生能靈活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特點,並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做出決策。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從解決問題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更加熱愛數學。

(五)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説課稿 篇2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瞭如下説課內容:

一、説內容:

九年級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一)》第一課時《簡單的排列》。

二、説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在二年級開始新增設的一個單元,主要是讓學生感知重要的排列的數學思想及其方法。排列的思想方法應用非常廣泛,而且也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標準》中指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在新課部分安排了學生利用三張數字卡片擺兩位數的情境,其主要目是讓學生從最簡單的排列入手,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的相關知識和學生積累知識、抽象思維較弱、理解能力有限,對多個事物的排列,常常出現遺漏、重複。所以本課教學重點在於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意識。

三、説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對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統一的要求,及我對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瞭解,我將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確立為: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四、説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學情分析,以及《課標》的`要求和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在本節課的設計中,從學生喜歡破譯簡單的密碼入手來引入新課。我準備了數字卡片的學具,讓學生在操作中突出本節課的重點,並把重點內容利用板書呈現。整節課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合作學習、遊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把靜態知識轉化成動態,把抽象數學知識變為具體可操作的規律性知識。

五、説學法:

二年級的學生積累知識、理解能力有限,缺乏空間想象力,在心理上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很難的,特別是數學廣角內容一年級沒有接觸過,突然接觸,學生不知道學的是什麼。而且學生也容易將排列和組合混淆,在本節課不作定義上的講解,只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所以,不能夠直接讓學生來學習,學生會覺得很困難,也不能夠有好的效果,但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只是沒有被系統的提煉出來。因此,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結合生動有趣的活動來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現規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貫穿全課,充分應用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獨立思考的學習模式,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知識,體驗了學習的樂趣,思維活動也更加活躍。

六、説結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3分鐘)

創設一個利用1、2兩個數開密碼鎖的方法進行數的排列教學,這裏是讓學先獨立思考,然後學生拿出卡片進行操作,這樣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導出課題。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15分鐘)

本節課屬於數學活動課,既然是活動課,那就應該讓學生充分的動起來,通過“擺”發現問題,通過“説”進行交流,從而解決問題。

(三)課間休息。(2分鐘)

(四)鞏固練習。(18分鐘)

1、變式練習:把數字1改為0,用1、0、3任選2個數字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2、3位同學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種做法?

3、三個人每,兩個人握1次手,一共握了幾次手?

4、逛逛服裝店,這裏有2件衣服和2條褲子,小朋友們你們想怎樣搭配買一套衣服呢?

5、《兒童文學》、《十萬個為什麼》和《自然奧祕》要送給小紅兩本,可能送哪兩本?

(五)總結歸納(2分鐘)

讓學生説一説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穫?

七、説過程

“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並且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導入新知。

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創設了去數學王國逛一逛的情境,利用1、2兩個數開密碼鎖的方法進行數的排列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在數學王國裏,有一個地方非常有趣,你們想去嗎?

那就是“數學廣角”(板書課題,出示課件),要想進去就需要我們找到密碼,才能夠進去,你們有信心嗎?要求這個密碼是由1、2組成的兩位數。學生會很快説出12、21,其中最小的數。學生會説出“12”。

第二個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們都知道,教師不是學生學習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為了充分發揮學的主體地位,此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我們來到了數學王國,看,誰來迎接我們來了,小精靈説到:小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數學王國,想去遊戲樂園嗎?想的話只有闖過這一關,我就能夠帶你們去。請看:(出示問題)用1、2和3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這時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接着多媒體出示小組活動的要求:先讀一讀問題,然後四人一組, 3個人拿卡片擺一擺,一人做記錄。

這裏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操作、合作的過程中感知排列與組合,在交流中找到方法。

看一看,哪組擺得最多,寫得更全面?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接着追問:用什麼方法能夠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呢?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在我們共同的探討和合作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其中的規律,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全班學生運用總結的方法,再次動手擺一擺,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的過程。這樣可以加深對組合的理解

第三環節:課間休息

低年級的孩子集中注意力比較短,在此我安排了一個課間休息放鬆一下,就是閉眼睛聽音樂。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

1、變式練習:把數字1改為0,用1、0、3任選2個數字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2、97頁做一做

3、3位同學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種做法?

4、《兒童文學》、《十萬個為什麼》和《自然奧祕》要送給小紅兩本,可能送哪兩本?

5、用“讀、好、書”三個字,能夠組成幾個詞?

第五環節: 總結歸納

今天的數學廣角有趣嗎?你有什麼感受和收穫?

八、説效果:

在課堂中我採用了分組進行交流,在小組活動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去,但有,還是有少部分的同學在活動中非常活躍,不是為了探究,而是認為好玩,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老師説活動時,有些同學是動起來了,但在老師説停下來,而學生並不能夠立即靜下來,這只是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

評論:此説課稿能夠看出樑老師在設計時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教師通過課件的演示、動手操作和遊戲活動等方式進行組織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本節課教師圍繞新課程倡導的:主動參與、積極交往、樂於探究等特徵的新的學習方式,能夠收到較好的成效。

一、創設情境,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樑老師在設計中先讓學生從簡單的排列入手,創設了去數學王國逛一逛的情境,利用1、2兩個數開密碼鎖的方法進行數的排列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也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點,同時還讓學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為新課的內容做好了鋪墊。

二、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根據設計能夠看出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取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用得是恰到好處。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演示課件,讓學生理解了簡單的數排列的規律。既能夠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內容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教育家到一所國小做了一次成功的實驗。而這個成功的實驗卻讓教育家十分激動。這篇文章語言通俗易懂,故事有趣,不僅貼近國小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啟迪。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實驗的準備(第1-3自然段)講一位教育家到一所國小校請三個學生做遊戲。

實驗的過程(第4-6自然段)講三個學生做遊戲的經過。

成功的原因(第7-11自然段)講教育家弄清了實驗成功的原因後,感到十分激動。

二、説設計理念

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合適的、喜歡的方式閲讀,引導學生在“嘗試自學、引導自悟、訓練自能”(我校縣級教研課題)中自我感悟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⒉ 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三、説教學思路

⒈以教師講故事和學生分組做實驗導入,感受實驗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初步體驗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為突破難點作好鋪墊。

⒉本文內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讀自悟是本課教學所體現的主要特點。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內容。

⒊通過説(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做(遊戲)、演(分角色朗讀及表演課文內容)突破本課重、難點。

四、説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對了解遊戲的經過,弄懂實驗成功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如;1、女孩不假思索地説:“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女孩在説這句話時是不假思索的。就是不用思考,用不着想,形容説話做事迅速,脱口而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根本沒有做過多的考慮,首先想到的是讓別人先脱險,表現了女孩關心別人、捨身為人的崇高品質。

2、他對校長説:“這個實驗我做過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着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教育家的話一方面説明了以前的多次實驗為什麼沒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的成功讓教育家十分激動,也是對女孩無私精神的讚揚。

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實驗“成功”的真正含義,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五、説教學方法

(1)這是一篇閲讀課文,讓學生運用本單元講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理解重點詞,多讀多想,理解課文內容。

(2) 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學生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的互助協作精神、團隊精神。

(3)繼續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課前預習的習慣(包括熟練地使用工具書查找有關資料)。

(4)課前和課上反覆讀書,通過讀書理解課文。

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執教的是三年級上學期的一節舞蹈組合的教學設計。課題名稱為《羊羊舞會》。下面我將從課標解讀、學情分析、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及課堂評價等六方面進行説明。

首先是本課的課標解讀:

課程標準中指出,為了使學生初步瞭解韻律舞蹈的基本動作,發展學生的協調性、想象力和表現力,本課無論從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都十分注重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在課的各個環節,都考慮到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通過“合作學習、實踐、創新”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體育學習能力。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享受美、體會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我參與、我運動、我快樂、我成功”的愉悦感受。

 接下來是學情分析 :

(1)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因此,我設計了律動熱身,故事貫穿,創編昇華,遊戲鞏固,形體放鬆的教學思路,將所要學習的基本步伐融入到圖示之中,力求在充滿童趣的氛圍下,讓學生輕鬆地學會跑跳步和滑步的基本步伐,並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行大膽地創編,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藝術與生活聯繫的思想。

(2)三年級學生年齡較小,運動的能力較弱,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差,在進行跑跳步和滑步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糾錯,示範分解,突破難點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學會舞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在創編中培養他們對舞蹈藝術的熱愛。

針對舞蹈的動作特點,在具體的教學中,本人採用以下方法:

1.因為跳舞蹈中舞步一定要和音樂和拍,所以教師要在有節拍的口令下做每一階段的完整示範,讓學生對舞步的節奏快慢有一個概念。用口令來提醒學生那些重點地方和需要變換的動作。

2.以學會腳步動作為主,先練腳步的移動,待腳步移動的節奏和要領基本掌握後,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加上手臂和上體的動作。

依據《課程標準》中對目標要有可操作性的規定及學情的分析,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90%的學生基本掌握跑跳步、滑步的動作要領和動作節奏。

2、情感目標:體驗運動樂趣,滿足表現慾望。

3、發展目標: 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協作意識,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掌握舞步動作要領。

教學難點是:學生能將步伐組合創新,動作協調、優美。

最後是課堂評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跑跳步和滑步。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在設計時,我首先考慮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活潑好動,充滿幻想。因此,我設計了律動熱身,故事貫穿,創編昇華,遊戲鞏固,形體放鬆的教學思路,將所要學習的.基本步伐融入到圖示之中,力求在充滿童趣的氛圍下,讓學生輕鬆地學會滑步和跑跳步的基本步伐,並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行大膽地創編,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藝術與生活聯繫的思想。

熱身和放鬆的兩個環節,除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進行身體的放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這兩個環節的舞蹈動作創編中加入了一些舞蹈的基本動作。在帶領學生進行形體訓練的同時,還讓學生對基本的舞蹈動作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給學生以藝術的薰陶。在本節課的重點部分,進行滑步和跑跳步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示範分解,突破難點,層層深入的方法進行教學,併力求體現從扶到半扶半放,再到完全放手,讓學生創編,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遊戲鞏固可以説是我本堂課設計的除舞蹈動作創編外的又一個高潮,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和創新能力,從小培養他們對舞蹈藝術的熱愛。

下面我説一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

活躍情緒 激發興趣

課的開始,設計一個童話故事情節,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嗎?老師有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羊村要開舞會,邀請我們班的同學一起參加,大家高興嗎?不過在去的路上可能會遇到灰太狼,所以我們要結伴而行。讓學生不自覺中進入角色,激發學習的興趣,然後師生一起遊戲,熱身後師播放音樂領做熱身操,即達到了熱身的目的,又為下面的舞步學習作鋪墊。

第二個環節 調動情緒 發展能力

1.學生通過看圖示,在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找出正確的動作。小組示範完自己組的動作後,我開始講授本課的兩種基本步法,跑跳步和滑步。先示範然後領學生做,小組進行練習。這樣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也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起主導地位。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習,將所學動作練熟悉,跟準音樂節奏。目的讓學生從小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

2.跟在我的後面模仿練習兩種步伐。進一步鞏固本節課學習兩種步伐。讓學生在腦海裏留下深刻地正確的動作印象。

第三個環節 活躍情緒 合作交流

新體育課程要求學生全面發展,融智力開發和體力開發於一身,集知識性、趣味性等功能為一體。在這一環節,主要是考學生的動腦能力。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自己進行創編兩種舞步的組合動作,培養學生在學練中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第四個環節 穩定情緒 恢復身心

學生在老師的語言啟發下,做出動作,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在心情愉悦中結束本課教學。最後教師進行點評,評出優秀“健美操之星”,師生互道再見。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的簡要説明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人從生物圈中獲取食物和氧氣,並把體內產生的廢物排出到生物圈中,都必須通過循環系統的運輸。血液是循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循環系統的基礎。

2、教材內容:本課教學包括:血液的組成及功能;血漿的成分和功能;三種血細胞的特點及功能;有關人造血液、造血幹細胞的研究。

3、重點難點分析及確定的依據:分析教學內容,與老教材不同的是,降低了知識難度,減少了過多的專業術語,避免學生學習過細過難的生理學知識。所以我把重點難點放在以下幾方面:

教學重點:

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血液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密閉的管道系統裏循環流動,帶動着物質的運輸,保障各項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掌握這部分內容是為學習“血液循環”奠定基礎。

教學難點:

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圖片,嘗試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血紅蛋白的特性

藉助顯微鏡來觀察人血的`塗片,可以讓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血液,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加強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

4、學情分析:

學生對血液既熟悉又陌生。雖有流血、驗血的經歷,但對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麼作用,還知之甚少。

5、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A、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B、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嘗試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

C、瞭解有關人造血液、造血幹細胞的知識。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運用顯微鏡觀察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科學的實驗態度;激勵學生將來從事醫學研究,解決醫學難題,造福人類。

二、教法學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如果把掌握知識的過程比喻為建造一座大樓房,那麼教師應提供給學生的只是建築材料——磚頭、石灰等,把這一切堆砌的工作應當由學生去做。為了充分體現教師是引導着,學生是主體,我在這堂課的設計過程中運用先學後教、合作探究、問題探究等教學手段,運用啟發式,討論式,問題激趣式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活動,即發揮了集體的作用,也能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1、熱點問題引入法:

通過“白血病”這一熱點,引出什麼是血液?血液由哪些功能?如果出現異常會有什麼嚴重後果,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2、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利用多媒體,真實形象的展示血液,並安排指導學生實驗,給與學生表現的空間,活動的空間,自由探究的空間,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獲取及處理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

3、讀圖分析小組合作學習:

通過讀圖析圖,獲取信息,讓學生認識顯微鏡下的血細胞,進一步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來鞏固問題、深入問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同學們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

4、模擬轉換角色法:

通過角色的互換,進一步體驗血液及各種成分的功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並能加深鞏固基礎知識,激發學生興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程序 分六個步驟

1、熱點問題 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有關白血病的有關報道,由學生説出對白血病的認識與看法,引出學生對血液的興趣。教師出示幾組圖片,明確血液在人體中的重要地位,激發學生進一步認識探究血液的積極性。

2、讀圖實驗 自主探究

首先,教師出示血液分層圖,血常規化驗單,血漿成分示意圖提出下列問題:

a、試管中的血液分為幾層?各層呈什麼顏色?各層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b、綜合上面的資料,你認為血液可能由那幾部分組成的?常規化驗單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別應在什麼層次?

c、血漿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d、為什麼把血液稱為“流動的組織”?

指導學生實驗: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紅細胞和白細胞,並且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對照顯微鏡下的血細胞的圖片回答問題:

a、你所觀察的人血永久塗片中數量最多的細胞具有什麼特點?這是什麼細胞?

b、你是怎樣區別紅細胞和白細胞的?

c、為什麼看不見血小板?利用你認識我嗎這個活動鞏固新知,激發學生興趣。

然後,教師播放一段有關血紅蛋白的影片,血紅蛋白的特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把難點易化

3、角色互換 知識再現

通過我是小醫生、角色互換等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與競爭意識,並能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使知識得以再現。

4、鞏固小結 自我評價

通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圖表,加深鞏固基礎知識,形成網絡體系,增加整體記憶。

5、前沿科技 思想昇華

指導學生閲讀有關“人造血液”和“造血幹細胞和幹細胞研究”,激勵學生致力於科學研究,造福人類,實現學生思想的昇華。

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説的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與分析。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廣結善緣,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教材編排的意圖是:通過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和祖孫之間的濃濃親情。根據對教材的分析,這篇課文,我將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根據教材特點和目標的定位,我認為第二課時的學習重點難點是:感受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廣結善緣,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在確定了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本節課我將採用朗讀感悟法,讓學生充分誦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廣結善緣,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另外,本年級的學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所以,我在教學中,將保證讓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小組合作時間,在問一問、説一説、讀一讀中順利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接下來我將重點闡述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的安排與意圖:這一課時我主要設計以下五個環節:引入情境、設疑問難------通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品讀感悟-----讀説結合,昇華情感----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第一環節:

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姥姥剪紙技藝高超,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着作者再次走進姥姥的剪紙,去認識這位可親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濃濃的祖孫親情。

第二環節:精讀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這一環節我將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步:讓學生默讀課文1-6自然段,找找、畫畫、看看,你從課文中認識了一位怎樣的姥姥?並在旁邊做上批註。(意圖:這一步讓學生默讀、勾畫、批註,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明白讀書的要求,進入邊讀書邊思考的境界。同時,自主閲讀,也是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是與人交流的基礎。)

第二步:交流彙報

在交流彙報中,我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

首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語句讀一讀,在讀熟的基礎上再抓關鍵詞指導朗讀,如:都、左鄰右舍、無所不能等進行朗讀指導,在讀中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

在突破重難點方面:如理解“總剪……”這一句含義時,我首先讓學生説説熟能生巧的意思,然後再從文中找出具體説明熟能生巧的句子,讀一讀,之後再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熟能生巧的事例。最後再讓學生悟悟姥姥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這樣設計,在教學中把讀、説、悟相機結合在一起,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能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在學生的談話中輕鬆的突破教學重難點。

第二層次:感受姥姥的勤勞善良

按照上面的學習方法,抓住姥姥的動作語言的描述,指導學生讀出姥姥的勤勞善良。

第三層次:感受祖孫之間濃濃的親情

首先我這樣質疑,姥姥的剪紙,除了喜鵲登枝,剪的最多的是什麼?

讓學生自由讀7-12自然段,找出我與姥姥的對話,然後再利用課件展示牛兔圖讓學生結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勞、兔的頑皮,最後抓住纏、拴進行想象,從而感受親情。

第三環節:讀寫結合,昇華情感

我先總結再範讀作者後來寫給對姥姥的回憶的片段最後出示:姥姥,我想對您説---的句式進行續寫

第四環節: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剪紙的作品,辦一期剪紙展示會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將課文中的文字輸入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達到書入我心、我心用書的境界,力爭讓學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當然,由於本人的教學經驗有限,設計思路肯定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7

一、説課內容: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級《體育與健康》籃球課中的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

二、教學指導思想

本課以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新課標要求體育課應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性、讓學生在歡樂中精神得到陶冶,身體得到鍛鍊,技能得到發展。籃球運動具有強烈的對抗性、趣味性、集體性、競爭性,能滿足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而且這項運動不受年齡、性別、人數和技術的限制,深受廣大中學生喜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本課師生共同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開放的教學環境,改變過去單純技術性教學向趣味性教學的轉變。

三、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中的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單手肩上投籃是籃球運動中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單手肩上投籃動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投籃技術和以後學生籃球水平的提高,但對於國中女生來説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單手肩上投籃技術主要針對九年級男生教學,但動作要做到準確、熟練,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着重要解決學生投籃動作,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四、學情分析與教法運用: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九年級男生,共四十人。本課的教學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因為體育的運動技能有差異,加上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啟發、模仿、創新等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五、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單手肩手投籃的動作概念。初步學會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動作。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投籃的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提高命中率。發展靈敏、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在協作中學生積極參與、自主鍛鍊。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增強個人的自信心,充分展現自我的能力。

六、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扣腕、手指撥球

難點:當身體接近最高點時,右臂抬肘向上伸直,最後出手時手指手腕的連貫協調用力

七、教學過程:

(一)課堂常規

(二)激發興趣階段;

熱身熟悉球性,教師先進行各種方法練習和講解,然後學生自由模仿創新練習。目的是通過各種練習,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手對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三)技能學習展示自我階段;

1、示範講解持球手型與投籃的預備姿勢

2、教師示範動作方法:如以右手投籃時,兩手持球於胸前,兩腳前後(或左右)自然站立,兩膝微屈,重心落在兩腳上,然後迅速用力蹬地向上跳起。同時,兩手持球至肩上,右手持(託)球,左手扶球的側方,當身體接近最高點時,右臂抬肘向上伸直,最後用手腕、手指的力量將球投出。

3、口訣 “單手持球在頭上,屈肘內收體後仰,蹬腿伸臂捅鼻尖,扣腕撥指球后旋。”

(四)、模仿及嘗試性練習

1、兩人一組,徒手練習投籃出手時手腕動作及手指動作

2、兩人一組持球做抄手——舉球——在籃板上投

3、原地模仿投籃動作

4、評價練習,動作的糾錯及指導

5、原地跳起單手肩上投籃(注意跳起後身體的平衡)

6、以組為單位進行投籃比賽(在發球線前後投籃距離自己定),

(五)恢復身心整理階段

1、音樂伴奏下放鬆

讓學生聽音樂意念,模仿吹氣球的動作。

2、對本課進行小結,佈置收回器材 。

八、場地器材:

場地:籃球場2個;器材:籃球22只,球筐4只,錄音機一台。

九、預計教學效果:

運動密度約為38%,預計心率:135

學生對籃球本身興趣也比較大,性格爭強好勝,教師只要語言激勵好,學生練習積極性強.參與程度高,就能達到預計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