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編6篇

來源:文書谷 3.09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編6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大綱

《邊城》《荷花澱》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課文。屬於現代文閲讀單元。這兩課都是小説,應該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小説的三要素。這兩篇課文從知識角度説,都着力表現一種人性之美。從思想教育角度來説,有利於讓學生返樸歸真,由《邊城》感受上世紀初湘西少數民族純樸的風情和善良的心靈。從《荷花澱》感受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一代婦女的'崇高思想覺悟和傳統美德的有機結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沈從文和孫犁的語言都具有清新秀美自然的特點。值得讓學生反覆體會摹仿。

二、説教材

這兩篇課文寫作年代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一南方一北方,一種是人與人之間的純樸情感,一種是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高尚情操。

《邊城》是一部愛情悲劇,表現湘西苗族人民純樸的心靈。《荷花澱》的思想境界就不同了,是新型婦女的愛國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作品。

這兩課的語文都十分優美,兩篇文章的共同特點就是有詩情畫意。可作詩體小説,值得學生好好品味。

三、 教法

這兩課都可以藉助於多媒體教學課件。

《邊城》可以讓學生先觀看電影故事片,可以使用PPT教學課件,讓學生了解對作者的介紹,觀看鳳凰縣城的優美景色。

《荷花澱》可以讓學生觀看有關白洋澱的視頻資料。

從課堂活動上考慮,教《邊城》可以讓學生給課文加小標題,《荷花澱》可以讓學生編故事提綱。讓學生去分析結構。

還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

可以就課文主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如翠翠為什麼哭?

可以進行比較閲讀,把水生嫂和翠翠進行比較,或把祥林嫂和水生嫂進行比較。

教學程序可以有如下考慮:

1、用視頻資料進行鋪墊;

2、作者介紹;

3、分角色朗讀;

4、概括段意;

5、討論語言特色;

6、討論主題。

四、説學法

鼓勵學生查資料,進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

反覆閲讀體會語言精妙優美。

課堂上配合教師概括段意,討論主旨。

説課稿 篇2

一、分析教材

本節內容採用的教材是電子工業部出版、寧夏教育廳編寫的《信息技術》八年級(下)第4節《修飾工作表》的內容。

1、本節內容與前節內容的聯繫:

修飾工作表是學生掌握了在工作表中輸入數據、編輯工作表之後的一節內容。學習如何調整單元格的大小、設置表格邊框和顏色以及表格圖案的設置,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美化工作表,使學生在充分實踐的基礎上,掌握美化工作表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熟練的操作技能,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審美情趣。

2、本節內容的意義所在:

《修飾工作是》是增加工作表的藝術效果,是對工作表進行錦上添花的過程。讓學生明白:美化單元格區域的目的就是:用表格清晰表達數據信息,使信息看上去一目瞭然;通過美化工作表,體會表格所藴含的獨特魅力,感悟美化工作表對信息表達的作用,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3、本節內容的重點、難點:

重點:設置單元格的“邊框”、 “圖案”的方法。

難點:邊框設置的順序既是本節課的難點。

突破重點的方法: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引導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自主探究,大膽動手練習為突破口,同時要保證給學生足夠的練習時間。

重點的突破以學生自主探究遇到問題,阻礙了學習的學習進程時,教師及時地進行反饋矯正來解決本課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為單元格內容設置格式的方法;

(2)、掌握為單元格設置邊框和底紋圖案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動手探究學習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開闊學生視野,整體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4)、提升學生互相評價、欣賞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公正公評地評價別人的好品質;

(2)、培養學生學會鑑賞美、感受美;

(3)、讓學生感受信息的生動,多姿多彩,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

三、分析學情:

1、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學生在國小階段已學過word的基礎知識,對錶格的邊框和底紋有了一定的認識。本學期的前期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在工作表中輸入數據、編輯工作表、格式化工作表之後的操作。學生已經明白了windows環境下的.操作一定要遵循“先選定,後操作”的原則,所以進行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時,對單元格區域的選定是設置邊框和底紋的前提,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以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和教師的適時輔導來完成。

2、説個性發展與羣體提高

由於家庭環境和學生自身的能力的差異,造成班級學生的知識層次和操作能力是有差別的,該內容對優秀生來説可能在8—10分鐘之內就能完成任務,但個別學生操作能力較弱,有可能25分鐘內也不能完成任務。為了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在任務的設計上做到有梯度,即:任務有多有少,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同時,教師在學生學習時要把更多的精力分散到學困生身上,要多輔導他們,幫助他們走向成功。對於優秀生,一方面要拓展他們的知識,同時要鼓勵他們幫助身邊的學困生掌握知識。

四、説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不是機械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過程,而是一個充滿體驗、充滿實踐的過程。整堂課體現“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思想。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以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愉快的學習,提高上課效率。我採用對比引入法,教學從兩個內容相同但是格式不同導致效果不同的表格入手,通過鮮明的對比,給學生直觀、形象的認識。展示作品的環節,想給全班學生一個交流、共享、評價作品的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評價作品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培養學生公正客觀地評價別人和正確看等自己的能力和品質。

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對比引入法”、“任務驅動法”為主、“輔導幫助”、“評價交流”為輔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對比-導入新課

1、觀察思考:

同通過網絡教室傳播:相同內容的工作表,一個是沒有美化的,另一個經過美化工作。

2、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説一説兩個工作表你更喜歡哪一種?説一説你喜歡的理由?

3、歸納結論-引出課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歸納結論,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修飾工作表

(二)學習新知:

1、認定目標:

⑴學會設置單元格內容的格式;

⑵學會設置表格的邊格和底紋;

⑶瞭解表格自動套用格式的方法;

⑷體會色彩表達信息的獨特魅力。

2、學習要求:

⑴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要看書或與同伴、老師交流解決問題。

⑵操作時一定要遵循“先選定、後操作”的原則。

3、複習舊知:A2:A9和B2:H13表示的是哪些區域?

4、佈置任務:完成P56第5題和第7題。

任務提示:對齊、字體、邊框、底紋、行高等操作所在菜單。

5、完成任務:

⑴學生按任務要求動手實踐。

⑵教師巡徊觀察指導幫助:多關注學困生;拓展優秀生。

⑶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矯正。

(三)評價交流共享作品:

1、教師隨機打開兩名學生的作品。

2、指導學生共享作品。

3、指導學生評價作品:

自評:説説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他評:請學生説出作品的優點和需要改正的地方。

師評:教師綜合評價作品,告訴學生表格的底紋只是起襯托作用,不能喧賓奪主。

(四)知識拓展:

1、如何將設置好的邊框和底紋取消?

2、如何給表格添加斜線?

3、在“信息表”中,把住宿生的信息用另外一種顏色顯示,能起到什麼效果?

(五)歸納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設置表格內容的格式,並會為表格添加邊框和底紋,用豐富的顏色清晰地表達了數據信息,體會到了顏色表達信息的獨特魅力。相信同學們今天一定會有收穫。

説課稿 篇3

一、 説教材: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第二段的教學內容。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在三年級初步熟悉分數的基礎上,先是教學分數的意義、熟悉分數單位;然後以對分數單位的熟悉為基礎,熟悉真分數和假分數,拓展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二、説學情:

學生在前一階段所熟悉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而且這些分數表示的都是一個數量中的一部分和這個數量的關係。本節課上,學生需要熟悉分子與分母相等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以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

 三、説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學情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和把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加深對分數熟悉的理解。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語言表達等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探索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把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了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説教學重點: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難點:概括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

 五、説設計理念:

(一)自主探索,以學生髮展為本。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分數的初步熟悉,本節課在教學思路上突出學生學的過程,力求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概括理解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操作實踐,以學生活動為主線。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本節課以實踐操作為切入點,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對學生思維能力發展起着極大的推動作用,學生通過做分數、觀察、分類、合作交流等實際活動中,熟悉、理解了新知,使學生能具體的感受真分數、假分數。

六、説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七、説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什麼叫分數?什麼是分數單位?

[我以複習上節課的知識導入,為本節課的教學作鋪墊。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課題是高中歷史嶽麓版必修二第五單元第23課《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嶽麓版必修二《經濟成長曆程》全書用前啟後承、古今中外的重要史實來展現人類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的進程。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清晰闡明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課是第五單元《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的第一課。全球化核心之一便是經濟的體系化、制度化,而這正是本課內容的着力點。作為本單元第一課,教材向學生介紹了二戰後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來的。本課既是對本書第15課《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和第16課《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內容的呼應與深化,又啟領本單元第24課《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第25課《亞洲和美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第26課《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內容,是“以史為鑑”的典型例證。是學生理解當代世界經濟風雲變幻的知識基石。

二、學情分析

據我的瞭解,我校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技能,喜歡獨立思考問題,再加上思想活躍,富於想象,所以常會提出一些特立的設想和見解。但就閲讀理解能力而言,學生中普遍存在不能提取有效信息,抓不到關鍵詞和表達不準確的問題。他們培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較薄弱,無論是從大學聯考的標準衡量,還是從終身學習的能力要求衡量,都亟待提升。

三、教學和學習目標分析

1、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我的教學體會,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

2、課標分析

本課課標要求是“以‘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為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從課文素材上看,主要選取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和《關税與貿易總協定》的簽訂。

我是這樣解讀課標的。就知識目標而言,學生要掌握“佈雷頓森林體系”和“關貿總協定”的建立過程和相關規定;就能力目標而言,學生應能分析出以下兩層內容:第一,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對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第二,該經濟體系是以美國為中心,是美國霸權政策的體現。就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言,學生通過戰後世界經濟體系中美國中心地位的取得,深刻感悟到國家的經濟實力決定其國際地位,激發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根據以上課標和教材分析,結合學生認知特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掌握“佈雷頓森林體系”和“關貿總協定”的建立過程和相關規定,分析“佈雷頓森林體系”和《關税與貿易總協定》對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的作用。

2、體會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美國霸權政策的體現,也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通過分析美國在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建立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國家的經濟實力決定其國際地位。

根據教學分析和學習目標,我提煉出以下學習重難點:

重點: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背景、過程、作用)

確定依據:佈雷頓森林體系所樹立的就是戰後經濟活動中最基本的規範和標準,也是各國參與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與全球化趨勢的準則,是學生理解當代世界經濟風雲變幻的知識基石。

難點:戰後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確定依據:本課內容與學生的時空距離太大,更多涉及經濟學術語,理論性強,學生對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和理解美國用國際組織中的相關條款取得中心地位有很大的難度。

為了有效突出教學重點並突破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是“問題引導教學法”。

四、説教法説學法

1、説教法

我主要採用的 “問題引導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以“五環三步”為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五環指五個環節,即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概括,鞏固應用,拓展創新。三步是在解決問題中分三步走,即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教師點撥,解決問題。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問題引導教學法”是完成教學目標的操作枱,是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提升閲讀理解能力的指路標。

在我的教學活動中,我還使用講授法。由於歷史教材的編寫採取模塊的形式,從過去的通史轉變為專題,每個模塊自成體系,這會給學生造成支離破碎的感覺,不利於學生完全歷史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具體分析重大歷史問題的時候,要揭示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和規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塊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繫,使之“形散神不散”,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歷史概貌。

2、説學法

(1)探究學習

學習,就是模仿和創新的過程。狄德羅曾經説過:“懷疑是邁向真理的第一步”,教師以問題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更重要的是通過模仿教師設計問題的方法學會提出有效問題,有利於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2)合作學習

在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裏,學生在小組團隊中為探究本課問題開展互助性學習,享受思想的碰撞,學會分享,相互借鑑,拓展思路,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而且有助於培養與人合作的精神。

(3)自主學習

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必將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但是,深刻的認識源於獨立的思考,學習的動力源於發現問題,能力的解決來自對問題的探究和解決。這樣的結果是:學生用課堂上通過模仿和演練掌握的學習方法,課後對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體系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引導學生自我探索、自我激勵、自我監控、自我評價,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內在動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學習。

下面我重點介紹我依據“問題引導教學法”進行的本課設計。

五、教學設計

1、教學思路

我所理解的`高效教學是教學相長的互動過程,智慧課堂是以教師智慧激發學生智慧,以指向性問題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以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演練場的歷史課堂。本着這樣的思路,我對本課的學生活動作如下環節安排。

2、環節安排

本課的學生活動分為“學”和“習”兩個環節。

“學”即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指向性問題引導下,閲讀課文和相關資資料,依據問題的指向提取有效信息。體會教師設計的問題指向與資料之間的聯繫,學會提出有效問題。

具體在這節課上,我以“佈雷頓森林體系” 的建立背景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建立及其相關規定為資料,設計了十四個問題為引導,將學生的注意力指向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必要性、可能性、美國的野心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立的原因、作用、美元的中心地位。以1944年和20xx年的變化,揭示了“經濟實力決定國家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這一亙古規則。

這些問題,既指向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又建立起“問題設計”和“有效信息”“關鍵詞”之間的聯繫。

這是學生“學”的過程,“學”問題的提出,“學”問題的解決,“學”歸納和概括。

“習”即學生模仿教師設計問題,自主解決問題。

具體在這節課上,我以“世界銀行” 和“國際貿易體系”的建立及其相關規定為資料(這些資料與前一環節的資料相類似), 鼓勵學生設計問題並解決問題,指導學生明確問題的指向和“關鍵詞”的提取。這樣不僅夯實了學習目標,這是學生能力演練的過程,也是落實“五環三步”的過程。

3、重難點的處理

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通過問題的指向,關注重點和難點。通過對關鍵詞的把握,突破重點難點。

對於本課重點內容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背景、過程、作用),在課堂導入環節,我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熱詞”“亞投行”與“世界銀行”的關係和美國的態度,激發學生對本課重點的關注。我佈置的課後作業你對中國倡導成立的“亞投行”有哪些建議呢?又將學生的課後關注引導到本課重點。這即是知識迴歸,又是學生學習的拓展創新。

在“學”的環節,學生通過問題引導的指向,關注了本課重點之一,即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背景和世界銀行的作用。在“習”的環節,學生通過對本課重點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關注,明確了設計問題的指向。學習重點自然留給學生深刻的印象。

本課難點是戰後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我將此難點分成兩部分逐一突破。一是“以美國為中心”。在學生“學”和“習”的環節中,以問題指向美國主導建立新體系的用心,以問題指向新體系的規定對美國中心地位的落實。這是用問題引導突破難點。二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在教師點撥和學生歸納下,使學生明確這一體系形成的內容和標誌。

4、教學手段

在本節課上,我大量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在學生“學”的環節,我以展示問題,以展示資料。這樣可以直觀展現問題指向與“關鍵詞”之間的聯繫,便於學生體會和模仿。

在教師點撥和歸納概括環節,可以動態展示體系的組成和相互關係,呈獻給學生完整的知識結構。

展示的知識鏈接和知識整合,是對歷史發展的整體性和規律性的揭示,是對本課知識的深化和拓展,體現了本課教材對體系化、制度化這一着力點的落實,更重要的是,可以規範學生對術語的應用。

在本節課上,我全程使用導學案。尤其是在學生“習”的環節,導學案呈給每位學生同樣的資料和演練空間。每一位同學享有同樣的機會。

5、課堂練習

知識的掌握在於及時的鞏固。我以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事例,在“學”“習”佈雷頓森林體系完成後,以展示的方式,要求學生快速判斷,再次明確兩大貨幣金融組織的功能和作用。

在課堂檢測環節,我選用了四道20xx—20xx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大學聯考,是高中學生面臨的挑戰,也是目前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選擇這樣的四道題,可以讓學生明確本課課標要求在大學聯考中的體現。

6、全課小結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與關貿總協定的簽訂,為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迅速恢復與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隨着多個經濟力量中心的崛起和日漸強大,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格局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

理論依據:新課改倡導“存問題”教學,通過承上啟下的小結引導學生作出一些理性思考,同時又帶着更多新的問題走出課堂,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與課後作業相呼應。

7、説課堂評價

《新課標》積極倡導評價目標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於歷史學習的全過程。

具體到本節課,經過小組合作學習後,教師選定成果優秀的小組展示,即是對該小組的肯定。在教學板書展示時,開展自評和互評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調整學習策略,實現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六、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沒有自己的板書設計。板書設計由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的任務,是學生課堂展示的部分內容。這既是對學生達成本課知識目標的檢測,是學生鞏固知識,完成知識體系構建的過程,也是學生概括歸納和表達能力的展示,是“五環三步”重要組成部分。

七、教學反思與心得體會

本課內容,對於學生來説理解難度很大。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學生與本課內容時空距離非常大,十分陌生。二是本課內容多涉及經濟學術語,理論性強,課堂上無法瞭解透徹。所以,我進行本課教學的基調還是通俗化,儘量拋開艱深難懂的理論,以問題引導學生去認識問題的本質,學會用歷史的思維去看待問題即可。

所以,對於新課內容,我着重要幫助學生掌握三方面內容:一是戰後為什麼形成的是以美國為主導,以美元為核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以“問題引導”指向關鍵詞,學生得出結論。)二是構成這個體系的三大支柱是什麼?各有什麼職能?(利用材料,以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自主學習掌握。)三是這個體系形成後的發展及作用如何。(用知識整合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積極意義和弊端。)在課堂延伸部分,我以“你對中國倡導成立的“亞投行”有哪些建議?”為作業,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尤其是中國在這種變化中所發揮的作用),瞭解世界銀行運營規則,為學習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儲備知識。

本課教學最大的收穫:繁雜的知識簡單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本課教學的不足:簡單化不等於簡化、淡化,有些知識還是需要教師重點講解的,這方面待學生反饋後還需注意。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理解

“信封紙偶”是浙美版第二冊第10課教學內容,屬於設計、應用領域。個人認為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既要強調形成創意,又要注重活動的功能目的。信封作為信件的外包裝,外形固定(或正方形或長方形)較為呆板,然而經過學生一番巧妙的設計、製作之後。把它變成信封紙偶,就變得生動可愛,富有情趣,再配以表演活動,就使它具有生命力。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小朋友非凡的創造力、巧妙的構思、稚拙的動手能力。在活動過程中他們體驗了動手操作、遊戲活動帶來的快樂。根據以上理解我確定了以下重難點,並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在信封的合理位置剪出伸手指的小孔。

難點:能製作出表現自己獨特喜好的裝飾紙偶。

三、教學目標

1、瞭解信封紙偶的特點及不同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學習會簡單製作一個信封紙偶玩具。

3、在學習製作紙偶的過程中,體驗動手操作、遊戲活動帶來的樂趣。

四、課前準備

學生:信封、各種彩紙、膠水(或固體膠)、剪刀、彩色筆(或油畫棒)。

教師:信封紙偶數個,信封,彩紙、雙面膠、剪刀、彩色筆。

 五、教學過程

一、認識線條

1.課件出示一張充滿線條的風景照,讓學生找找風景照中看到了哪些線條。

師:線條是美術中最基本的造型語言,變化多端的線條可以產生非常有魅力的畫面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感受下“線條的魅力”(課件出示課題)。

2.師:除了剛才圖中看到的線條,你還説的出其它的線條嗎?

學生説説自己認識的線條。

師:世上的線條有很多種,為了便於認識,我們可以把線條簡單地分為直線和曲線兩種。

3.點擊課件,一起與學生初步認識直線、曲線。

4.學生嘗試表達對不同線條的感覺,初步感受線條的美感特徵。學生拿出教師發予的線條 感受題紙,經過自己感受,小組討論,把對不同線條的感受書寫下來。

反饋學生填寫的感受,師也出示自己填寫的感受。

5.師:其實,在我們身邊,線條無處不在,我們來一起去找找大自然中的線條。課件附和音樂欣賞自然界中的線條,師生一起感受其中不同線條所具有的不同的情感表現。

部分欣賞自然物:

花地——(平靜、寬闊)——直線、水平線

梯田——(柔和、舒暢)——曲線

波光——(飄逸流暢)——網狀曲線

海浪——(翻騰)——粗細結合的波浪線條

爆炸——(危險)——放射線

……

二、嘗試畫線

1.合作學習,同學間取長補短: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對線條這種造型語言有進一步的認識與提升。線條不但可以塑造生動的形象,而且還可以傳達畫家的思想。

2.嘗試練習任選美術作品的一個局部進行臨摹。通過臨摹嘗試線條表現力。

3.反饋一些學生嘗試品,簡單評價。

4.談學習感受,請同學説説畫線條的感受。互相説説自己對畫中線條的不同感受。進一步瞭解、體會,使學生對用線造型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欣賞學習

1.師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的老師範作、畫家作品以及其他學生的線條作品,交流感受,注意線條的長短、粗細、疏密等的變化。

2.小結如何畫好一張漂亮的線條畫:

一張好的線條畫,不但要畫面完整,主體分明,而且畫面上總會出現黑灰白的層次變化,黑灰白的層次需要做到線條的粗細變化、深淺變化、長短變化以及有疏有密的變化等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線條去表現,這樣才會產生好看的`畫面效果。

四、學生創作

1.學生創作,師巡視指導。

2.欣賞部分學生作品。在欣賞中評價學生作業中的優劣之處,對他們作業中的線條安排和畫面完整性,作出評價。

五、總結

許多同學剛才都有用線條表達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希望你們平時多留意觀察身邊的線條,畫出一些更好看的線條畫作品。

六、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節讓學生利用信封製作紙偶的手工課。由於一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我最擔心的是學生製作會比較慢,到時候會來不及作品展評。本課我的設計是這樣的: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我採用了學生現在非常喜歡的卡通形象“懶羊羊”製作的信封紙偶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主題。

第二環節:新授

首先要解決的是本課的重點,如何讓學生在合適的位置剪出伸手指的小洞。我先讓學生觀察小洞的位置,再讓一學生上台嘗試剪,其他學生認真觀察,是否正確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在鼓勵學生上台。最後我把學生的方法總結一下,再演示可能發生的錯誤。本環節我的評價過於簡單。

接着是分析製作紙偶。我通過一個小魔術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過來,然後引出一個紙偶,讓學生觀察紙偶分析製作方法及步驟。最後是我的示範。教師示範我當時很猶豫,要不要示範,示範擔心會限制學生的想象,不示範又擔心有些學生不會做。最後還是照顧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在示範中我也向學生滲透製作方法的多樣性,及製作中顏色的選擇對比。但是在這裏我出現了一個差錯,原先準備的粉紅的嘴脣,卻變成了黃色的,因此我只好問學生如果選用跟臉一樣的顏色好嗎?

第三環節:作品欣賞

在這個環節我設置了一個情境。聯繫“懶羊羊”説他今天要到我們班舉行一個信封紙偶的選美比賽。看看他都邀請了哪些嘉賓。出示各種各樣的信封紙偶掛在繩子上。學生通過欣賞作品,感受信封可以製作成各種種類的紙偶,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

第四環節:學生創作

這個環節我考慮到學生的動作會比較慢,沒時間意識。我就設置了這樣一個參賽條件:本次比賽只限制10名選手,只要製作動作快又好的,就可參加。動作慢的可以合作。這樣的話,就充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又照顧到動作慢的學生。大大節省了本環節的時間。我在本環節中看到有些學生做的很好只因為慢了一些,我就臨時增加了幾個參賽名額。這樣也保持學生的積極性。

第五環節:作品展評

本環節是我自己認為最大的敗點。我讓學生評選出幾個獎項,在最後的明星大獎上,有幾個學生就爭執了很久,我只好讓學生們投票選擇。在這裏我拖了太多的時間。其實在設計這個環節時我也考慮過別的老師説的貼星星的方法,但當時考慮到學生一上台紀律就會亂,後來就放棄了。課後許多的老師都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只要説我們每個小朋友都表現的很好,所以今天每個都是大明星。就可以一刀截下來,我受益匪淺。

總結原因還是我自己的課堂調控的能力還有待加強。當時整堂課我都非常的緊張不自信,人都很堅硬,跟學生的互動也不是很好,對學生的評價也不是非常到位。但是本次活動也大大增強我的自信心,現在我不會很緊張了。這次活動是很寶貴的經驗,讓我踏出勇敢的一步。以後有這樣的活動我會積極的參與,不斷的磨練自己。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選自人音版第九冊第二課《豐收鑼鼓》,此曲是彭修文、蔡惠泉借鑑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鼓點和旋法,充分發揮打擊樂器表現功能的一首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的民族管絃樂曲。樂曲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在雄壯嘹亮的引子後,展現了一幅熱情歡快、你追我趕的勞動場面。旋律跳蕩、情緒熱烈,尤其是最後以浙江吹打樂中的十面鑼為主奏的鑼鼓段,情緒更為歡騰。第二部分旋律舒展,具有歌唱性,表現了人們內心的喜悦。第三部分再現了第一部分旋律後,笛子和雲鑼分別展現了優美如畫的田園景色和陽光下水庫的鱗波。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現了歡慶豐收的場面。

本課的欣賞是學生在學習民族樂器:吹管樂器、拉絃樂器、彈撥樂器後介紹的最後一類民族樂器—打擊樂器時結合欣賞的民族管絃樂曲。由於本曲中出現了三段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間吹打音樂:浙江的鑼鼓經、潮洲鑼鼓和戲曲鼓樂,使整首樂曲風格更為鮮亮,也是較為吸引學生聆聽注意的地方。但由於整首樂曲的結構較為複雜,主題的出現並沒有按常規的樂曲結構展現,欣賞時,學生的接受有一定的難度,可能影響到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為此,如何確定目標,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設計的關鍵。

(二)教學目標

下面我根據課標中提出的 態度與情感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音樂知識與技能三個目標維度有機結合,制定以下三個目標:

1、聽辯、模仿演奏鑼、鼓、鈸、木魚、碰鐘、雲鑼等幾種常見的中國民族打擊樂器,瞭解樂通過器的音色特點,並在欣賞《豐收鑼鼓》的過程中感受打擊樂器對樂曲情緒的渲染作用。

2、欣賞民族管絃樂曲《豐收鑼鼓》,感受樂曲歡快、熱烈、喜慶的情緒,瞭解樂曲的結構,初步分辨每一樂段的演奏樂器、情緒變化以及樂曲的主題旋律,並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鑑賞能力。

3、通過簡單模擬演奏,初步瞭解民族管絃樂隊演出時的空間排列位置。

(三)教學重點

音樂教學最基本的屬性就是情感性,大凡忽視情感性的音樂教育是很難獲得成功的。為此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帶領學生感受樂曲的歡快、熱烈、喜慶的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同時音樂又是一門2技術性很強的學科,讓學生在體驗樂曲歡快情緒的同時瞭解樂曲的結構,分辨每一樂段的演奏樂器、主題的變化成為本課的重點。

(四)教學重點

本曲的結構複雜,內涵豐富而學生又缺乏聆聽的經驗,故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直接形象、可操作的聆聽體驗方式,讓學生拿着欣賞音樂的鑰匙,引領學生產生豐富的想象與聯想成為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學方法

基於以上的教材分析、目標分析和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確定以激“趣”為突破口,以激“情“為中心,貫穿整個音樂教學全過程。做到:

1、視聽結合,貫徹直觀性原則。

2、動靜結合、律動與聆聽結合,貫徹參與性原則,加強音樂的實踐操作性。

3、融音樂知識與具體的情景教學中,作到音樂性與技能性的有機統一。

三、説教學過程

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我設計了本課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動靜結合 認識打擊樂器

(二)聆聽體驗欣賞《豐收鑼鼓》

(三)小結佈置作業

其中第二個環節又安排為:1、整體感知揭示曲名 2、分段聆聽深入體驗 3、完整復聽拓展延伸三個部分。

下面我來具體談一談

(一)動靜結合 認識打擊樂器

1、播放“浙江鼓樂”片段,引入中國民族打擊樂器介紹。

引入: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在熱烈喜氣的音樂聲中走入音樂教室,能聽出是用哪一類樂器演奏的嗎?(生回答後)今天我們將在學習中國民族吹管樂器、拉絃樂器和彈撥樂器的基礎上,再次瞭解中國民族樂器的另一大類樂器——中國民族打擊樂器。

使學生在熱烈在打擊樂器合奏中走入音樂教室,開門見山切入正題。不僅使學生更易集中注意力而且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心理上的準備,為進一步學習做了有效的暗示。迴歸到聆聽音樂的良好狀態。

2、我請學生邊觀看多媒體出示的鼓、鑼、雲鑼、鈸、碰鐘和木魚,邊聆聽相應的音響鏈接。熟悉六類打擊樂器的形狀和音色特點。音響與畫面相結合增強記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為進一步鞏固,我採用了猜謎式的遊戲方法,逐一按照ⅹ ⅹ ⅹ ⅹⅹ ⅹⅠ的節奏敲擊,請學生來猜一猜,學生猜對後模仿敲擊,並請其他同學邊口唸樂器的聲音(咚、鏘、才)邊徒手敲擊。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瞭解了《豐收鑼鼓》中第一主題的典型節奏,一箭雙鵰。

4、聽辯兩個音樂主題,(選自《豐收鑼鼓》的第一主題旋律和第二主題旋律)分辨哪個主題片段採用了ⅹ ⅹ ⅹ ⅹⅹ ⅹⅠ這一節奏型 。並要求學生隨音樂節奏敲一敲。使教學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進一步熟悉了三種樂器,而且熟悉了樂曲《豐收鑼鼓》的旋律,為欣賞樂曲埋下伏筆。

(二)聆聽體驗 欣賞《豐收鑼鼓》

1、整體感知 揭示曲名

(1)請學生在不出示曲名下完整聆聽,並帶着三個問題聆聽:(1)樂曲展現了一幅怎樣的情景?(2)樂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3)當你聽到第一主題音樂時請你隨音樂節奏拍拍手。使聆聽更有針對性,同時要求邊聽邊拍手的肢體律動更能幫助孩子熟記主題。

(2)在學生回答聽後的第一個問題後揭示曲名,因為我們知道音樂的理解是因人而異的,我們在請學生聆聽音樂請不要過早把學生的想象空間框在題目的框裏,更益於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3)播放樂曲中三段鼓樂:浙江鼓樂,潮州鼓樂,戲曲鑼鼓樂。教師依次介紹鼓樂名稱。三段鼓樂別具特色,而且對整首樂曲起到了渲染烘托情緒的重要作用,單獨聆聽非常有必要。

2、分段聆聽 深入體驗

(1)第一部分的聆聽,要求學生在出示的四幅畫中尋找合適的與音樂相匹配,藉助畫面幫助學生把握夤夜形象和情感。

(2)聆聽第二部分時,我主要從聆聽分辨演奏樂器入手,並讓學生隨着音樂徒手模仿演奏。一方面進一步深入挖掘了夤夜要素提高音樂聽辯能力,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播放第三部分。重點引導學生從笛子和雲鑼的演奏中展開豐富想象. 幫助學生養成從“音樂”的角度分析作品的習慣。

(4)第四部分的聆聽由於與第一部分較為相似,我主要通過音樂速度的變化啟發學生感受音樂的變化。

3、完整復聽 拓展延伸

為了使學生對樂曲對民族管絃樂隊有更深入的印象,我藉助錄象,請學生邊聽邊看,並牽引出民族管絃樂隊的演出空間佈局。隨後要求學生即興對照畫面,把全班分為四組按照四種民族樂器分類模仿管絃樂隊演出樣式,隨《豐收鑼鼓》音樂徒手演奏。不僅能有效激發孩子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同時也進一步複習鞏固了民族樂器的四個分類。把音樂課堂推向了高潮。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小結部分,請學生回去後蒐集相關的民樂資料,使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更加關注民族音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