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3.65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公開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公開課教學反思

公開課教學反思1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其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為體現課改精神,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構建信息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立足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並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上完這節試講後,我有如下反思:

一、將生活引入課堂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也是數學學用的歸宿。任何數的概念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我們就能發現到處都是數學。”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1、你在生活中見過用字母表示的'符號嗎?(如:SOS、P、M、CCTV……)電腦演示

2、它們都有什麼特點?(簡潔明瞭,容易明白)

3、由兒歌引入課題,抓住學生好奇心。

通過這樣地教學,學生會驚訝地發現“數學就在我生活中”,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無疑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給學生創設情境,體會意義。

(一)猜年齡

1、讓學生猜猜老師的年齡。

2、提示:老師比xx大24歲。

3、讓學生推算在不同年齡階段時,老師的歲數是多少歲?並説説是怎樣算的。

例如:1+24=25(歲)2+24=26(歲)3+24=27(歲)……11+24=35(歲)

(二)數數猜猜,發現規律。

1、動手操作,擺出一個三角形。

2、提出問題:擺1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擺2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擺10個呢?請算一算。擺a個呢?

讓學生經歷操作和思考,表達和交流等過程,運用學生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探索規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把遊戲帶入課堂

鞏固練習中,出示了學生非常熟悉稚氣的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張嘴,6隻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

以風趣的兒歌作為學生的素材,學生在素材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中切身體驗數學中的奧妙。

四、存在的不足

1、重點不突出。在每一個環節之後,教師應及時小結,這樣,學生的思路更清晰,課堂的重點也更突出。如:猜年齡之後應重點進行小結讓學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數量關係。這樣對後面的練習學生就不會出現錯誤了。

2、難點要分散。本節課看似簡單,在實際上過之後發現,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這一內容在本節課出現,學生掌握不牢,雖然動口、動筆寫過一遍,但在課後的驗收中只有十位同學過關,而且課上時間不很充裕,草草收場。

結合試講中存在的問題,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做了相應的調整。在本班講這一課時,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練習課中,這樣一來,課堂上的時間充裕,針對本班的中下生不時地提問、追問、反問,並及時地總結,學生對本課的難點掌握較好,並且做了大量的練習,書上的、聰明數學的題也都做完了,教學效率較高。在下一課(練習課)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時間,説一説、寫一寫、記一記,課後驗收正確率大幅度提高。

通過這兩節課,我深深的體會到:如果每節課都能不斷的反思,在總結中提高,那麼我們今後的每堂課將變得更加有效。

公開課教學反思2

四年級下冊的圖形平移又叫二次平移。這個説法是相對於學生在三年級所學的平移所定的。以前的平移就是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一次。現在是連續平移兩次。

一、預習作業

雖然書本上的內容很少,但是操作性的東西卻很多的。操作是最花時間的。所以昨天晚上我佈置了作業,是想想做做的1、2題。估摸了一下,第一題學生能夠做,第二題嗎?反正要花時間,就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下吧。有了第一題打的底應該會好很多。今天把書本收上來一看,確實發現了不少的問題。那麼,這堂課就是針對學生的問題來進行講解。

二、學生的問題

1、是沒有掌握好平移的方法。我們平移一個圖形是點和線段的`結合,通常抓住一個點,從該點出發,數出各條線段相應的格子數,進行相應的平移,這樣省時省力。可是對於學生來説,尤其是一些觀察不細的學生而言,容易數錯線段的格子,觀察也不夠到位,在平移圖形時就會發生圖形的變形。在三年級是我要求他們多找幾個點再逐點進行平移。現在學生平移過後的圖形又開始變形了。所以,今天在課上我格外地講圖形平移的技巧,如點對點呀,線對線呀。哎,真是老生常談,談多了也不一定有效。

2、是圖形的連續平移,而不是分別平移。

有些學生是根本沒有弄懂自己要做什麼,就開始拼命地做。如把平行四邊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應該是平移5格後,根據一次平移後的圖形再向上平移4格。班上有兩個學生就把原圖分別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

3、是細節不夠注意,譬如平移的方向箭頭,格子數錯,圖形從哪個地方開始移呀。總之形形色色。

因為課堂上有了針對性,再加上中午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磨作業,所以,作業情況尚可,最起碼沒有三年級剛接觸平移時的一塌糊塗。

公開課教學反思3

由於本週有些事,沒有參加上午的培訓,《一面》這篇課文在學校我已經講過了,並且請學校老師去聽課並點評,特把《一面》的教學反思整理好呈上。

上課之前,我認真研讀了教師參考書,書中對於課文的解讀是從魯迅先生的外貌入手,對於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再由整體到局部,緊扣住一個“瘦”字展開。全文共出現六次描寫“瘦”的地方:一次整體略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通過對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具體感悟魯迅先生置健康於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精神。

我們已經學習過本單元前兩篇關於魯迅的文章,學生對魯迅本人以及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都有了瞭解,所以在教學上我不再以背景介紹做開頭,而是從課文整體內容下手,讓學生思考討論:文章講訴了一件什麼事?對於課文整體內容的概況,孩子的基礎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抓住一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來談,只是歸納的時候比較繁瑣,我給了他們充分閲讀和討論的時間去歸納總結。讓儘可能多的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歸納課文內容。

課文內容熟知了之後,回顧之前所學兩篇課文,講訴魯迅先生的為人,再次研讀本課,看看本課中的魯迅先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根據學生回答,引入對於魯迅“瘦”的描寫。讓學生找出文中能體現出魯迅“瘦”的語句,段落描寫學生找的很全面,但是僅僅從外貌描寫來體會魯迅先生工作太過操勞等關心民眾的精神品質有些太牽強,學生僅僅能體會到青年對於魯迅先生的感激,以及魯迅先生對於青年的關心,並不能很快聯繫到魯迅先生對革命事業所付出的心血。所以在感悟魯迅精神這一方面,學生説完對於語句表層的理解含義外就再找不出別的東西了。

這一點是我準備的不足,我以為先前介紹過魯迅所處的時代背景,學生頭腦中有個大致的瞭解就行,但他的文章比較艱澀難懂,藴含的深意不僅只看文章內容,更應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應該在此過程中穿插當時的背景資料以及這位青年所處的處境,進一步蒐集介紹魯迅先生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魯迅救國救民的心情,並且在課下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更加深入認識和了解魯迅先生。

公開課教學反思4

星期四上課,星期一才知道上哪一課,而且是上多媒體課,還要找圖片,做課件,所以準備得有點倉促。不過整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件也比較吸引學生,而且在課堂上我90%都是用英語來教學,只是遇到知識點的講解或是發出指令時才適當地用中文來解釋。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也可以避免他們養成對母語過於依賴的習慣。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根據自己這幾個星期來的觀察所總結出來的他們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來設計我的教案,設計每個步驟時都仔細思考着怎樣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這節課的設計比較多樣,既有多媒體圖片,又有比賽的形式,還有聽課文的訓練,小組討論,表演複述課文,教學比較有層次,能長時間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在問題的設計中也很能吊起學生的胃口,引起他們閲讀與討論的慾望。最後評比最佳小導遊的活動是整節課的`高潮部分。學生對於廣州非常熟悉,急切地想要向外國友人介紹廣州。討論熱烈,發言也很積極。

其次,老師平時要與學生溝通好。我覺得自己平時比較喜歡和學生談心,經常下班給學生解答學習上的問題,放學後也有給學生補習,

跟他們一起排練話劇,表演唱歌,所以比較瞭解學生,跟學生感情也比較好。站在台上時剛開始有點緊張,但學生的笑容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比較不滿意的是與學生的互動還不是很夠。如果老師講得太多,學生可能會因為參與過少而顯得被動,不能很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複述課文時應把答案也呈現出來,否則對於有些基礎比較差一點學學生會感到很吃力;還有就是沒有非常充分地利用課本,如讓學生在書上劃出重點詞句等。

這是我第一次上公開課,也是第一次上多媒體課,難免出現錯誤。我希望以後我會更加努力,做得越來越好。

公開課教學反思5

這次的公開課讓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點----備課要充分。這次公開課正好該講到Stater Unit3 What color is it?的第一節,是新授課。我把教材反覆閲讀仔細琢磨,自己總結出重點和難點,又結合參考教案,心理有了些思路。講這節課的前幾天,每天都是煎熬。即使閒下來的時間,腦子裏還是上課的畫面。如何設計課堂,哪個環節在前,哪個環節在後,怎樣引出話題,怎樣比較吸引學生的眼球,怎樣把各個環節串聯在一起而又“天衣無縫”都是我不斷思考的問題。圍繞着這些問題,我不斷糾正自己的想法,調整上課步驟。備課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設計課件。這次公開課講的是顏色這一節。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等等。我想用大塊的顏色圖形會比較合適。這樣突出醒目,刺激學生的眼球。課堂效果顯示這樣確實比較好。雖然上課只要45分鐘,可是這一個星期以來,我每天都在思考這45分鐘的課堂,真可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教師備好課很重要,但上好課同樣很重要。雖然這次課堂真題氣氛不錯,但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老教師們對我的點評,使我不住的點頭,內心很是認同也非常感謝他們給出的建議。首先,學生課上練習的還不夠充分,給學生留的練習的時間不足。有的學生剛進入狀態卻因為給的時間不夠而終止了,無形之中我扼殺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其次,備課還要再精細些。課件中有些地方出現錯誤,太不應該了。課堂要講解重難點,易錯點。這是學生做題出錯最多的地方。無形之中就要求我們在備課過程中,自己首先要把練習題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再有,就是板書。我的板書不夠規範,而且對與粉筆顏色的選擇,都沒有慎重想過這個問題,以至於後排學生識別黑板上的字有困難。以後這些細節都要考慮進去。

雖然老師們對我的.點評更多的是誇獎。但我把它看做是鼓勵自己做的更好的動力。王老師提出的講課要有啟發性,要學會融合課本知識等等,都讓我感覺如獲重寶。關於課要融合,我是深有體會。我們可以打亂課本編排順序,根據需要安排,把幾部分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如講顏色可以和字母教學放在一起。而我在課堂上把兩部分開來講,完全按照課本編排順序,感覺很死板,知識又沒有聯繫到一塊兒。另外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與其把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不如引導他們自己探索,找到問題,得出結論。

當一名老師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做一名好老師。這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反思,善於總結,才能今早成長。這也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公開課教學反思6

上週五學習小數除以一位小數,算理是根據商不變的原理,把除數轉化為整數,即擴大10倍,被除數也相應的擴大1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被除數重新加上小數點,並且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通過學生的作業情況來看,需要訂正的`同學有一大部分,很多同學能算出正確答案,但是存在:1沒有轉化為整數的除法來計算,2商的小數點沒有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今天新授小數除以兩位小數時,算理是一樣的,在商不變的情況下。同時擴大100倍,在今天的課堂練習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做練習時,出現在被除數位數不夠時需要補“0“,學生在做9.6除以0.16時,學生出現忘記補0,最終結果導致等於6的錯誤答案,結果應該等於60.

通過課堂作業練習,練習十三73頁第6題時,需要學生用乘法驗算,例6.1除以0.05同時擴大100倍,用610除以5結果商等於122,乘法驗算時應該用122乘0.05等於6.1,而大部分學生驗算時用122乘5等於610。

出現的這些問題,是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我需要課堂上加強強調。

公開課教學反思7

終於上完公開課了,本應該鬆一口氣了,但心情卻輕鬆不了~下面想先説説自己對這一課處理的一些想法及課後不盡人意的地方。

 一、教材簡析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最後一篇文章,是一篇略讀課。選自《伊索寓言》,它採取擬人的手法,通過一隻鹿遇到獅子奮力脱險的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二、課前想法

1、巧創設,讓學生在輕鬆中學習生詞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説過:“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感情,其餘的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後果。”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略讀課文時,我將帶拼音的生字詞語進行了整理,歸納出多音字,引導學生克服字詞的重難點。誦讀短文,從認識新字生詞開始,幫助學生建立客觀事物與詞語內涵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拉近了文本與學生主體、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鹿與獅子的動作與神態。

考慮到這篇課文對於學生來説並不難理解,而且所定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基於這樣的前提下,我上課的前半段都用來讓學生讀詞讀句,這些詞、句都是課文中帶拼音的字詞。目的就是能過讓學生能在這些字詞過關的同時,達到能先熟練、流利讀課文,之後再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然而一節課下來,自己卻真的在這裏花了過多的時間了。

2、妙引導,讓學生學會概括文章的方法

第二學段的學生剛剛學習概括,《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的閲讀目標也只要求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學生概括能力的形成需要概括的框架作為有形的學習台階,以幫助學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因此,在概括本文主要內容時,我就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概括,降低了概括課文內容的難度,學生也能比較完整地表達出來。

3、重引領,讓學生在讀寫中感悟道理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的態度。但無論是在課前的檢查,還是在任老師的三(1)班上課情況中都發現,要找出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的句子並沒有難度。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找出來後,就只是重點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在讀中感悟文章所表達的道理。不過,個別學生在“聽話”方面還有待提高與加強,這節課上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與要求沒聽懂,存在“答非所問”的情況。如在: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兩隻美麗的角呢!”老師要求找出鹿的神態表情,而陳志成卻總是説了別的`東西。

另外,本課的難點是讀懂課文,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為了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寓意,我先有意識地讓學生找出鹿對它的角和腿前後不同的態度。當學生讀到美麗的角差點讓鹿送了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逃生時,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此時此刻,鹿想把它那差點讓它丟了命的角鋸掉,你們説可以嗎?為什麼?先讓學生四人小組內討論,再寫到小練筆上,這樣説寫結合,最後讓幾個學生把自己寫的讀出來,使學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最後,把閲讀推廣到課外,推薦學生去閲讀《伊索寓言》,使學生的學生延伸到了課外。下課後,很多學生都來問我:老師,《伊索寓言》在哪裏能買到?老師,學校圖書館有《伊索寓言》嗎?我想,這節課得到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目的——激發學生的讀書的興趣。

三、課後反思

一節課下來,細想了一下,還有許多不盡人意地方,課前希望能做到,課中卻忽略了的事情。如:

1、“雙基”落實不到位。詞語的出現本來設想是讓學生説説“你要提醒其他同學讀哪個詞?”以學定教的,但一緊張,就把那N多的詞語一下子全出來了!多音字只讓那麼兩三個學生説了,其他學生沒機會思考與練習;句子的仿説“多麼……多麼……”沒有讓學生練習;最後一環節中讓學生寫的時間不夠充分,學生展示自己寫的機會也不多,變得蜻蜓點水,作用不大了。

2、難點所用時間不充分,體會不深刻。因為在詞句的讀中所時間比較多,所以在比較鹿角和鹿腿的優點和缺點時,學生能用的時間不多。如果能在學生寫完“你想對小鹿説什麼”之後,能讓學生充分地進行交流,最後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談談課文中引發的道理的話,學生的體會可能會更深刻一些。

3、準備不夠充分。學生的課前預習時間是比較多了,但個人的準備還不充分,包括心理上和教材上,導致上課時個別問題重複出現,教學環節顯得有些凌亂。

四、今後目標

語文教學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折射出新的知識經驗,因此,語文要教學生是把學到的方法遷移到實際生活中“縱橫”交錯,相互通融,形成互通的一種能力。

但這節課上完了,連自己都不滿意,更別説各位聽課老師了。三年級,我第一次接觸,這是國小階段一個重要的、轉折的時期,對於三年級教學空白的我來説,各位都是我的前輩,希望各位老師能不吝賜教,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與建議,讓我能填補教學經歷中的空白。謝謝!

公開課教學反思8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剛開始選擇這篇文章是源於我想挑戰文言文類文體教學,以此證實和突破自己的教學範圍。回顧兩年半的公開課教學《夏天裏的成長》《梅花魂》《刷子李》《七律長征》,你會發現我一直在不同文體中去嘗試、在改變,追求新的自我。但是我的這種自我,目前還是低層次的,要不斷學習,更要不斷在日常的教學中去有意識的反思。

那麼,把話題留給《伯牙鼓琴》這節公開課。《伯牙鼓琴》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瞭解文章的大意,並嘗試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借鑑部編版教材解析,我覺得這個重點的設置是非常巧妙的,因為它結合了閲讀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學生如果再上完課後,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那麼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得到了鍛鍊和發展,這種培養的巧妙之處在於源於興趣和潤物無聲。教學難點是展開想象,感悟友情,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教學難點從單元主題“一首歌,一幅畫……開啟藝術之旅”出發,緊扣住語文訓練的要素,培養想象思維,領悟知音情感,並感悟音樂藝術的魅力。其中,想象的目標能借助創設情境比較容易達到,但是如何讓學生對知音的感受更具體、更形象、更立體,而不是概念化的解讀,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另外,最終能讓學生頓悟音樂藝術之美,又要有巧奪天工之力,因為你要從字裏行間不斷滲透美,還要在教學準備的音頻環節去搜集、篩選和加工,精益求精。每一場合格的公開課,都是圍繞着教學目標展開的;而每一場精彩的公開課,一定是對重難點的深刻突破。所以,我每次在教學設計的環節都會問自己:你的目標是什麼?重難點是什麼?……新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當然,有自己的判斷力不是不去借鑑,閉門造車。司馬遷能寫出《史記》,離不開史學家的史冊;李時珍能寫出《本草綱目》,也離不開醫學家的醫學典籍……而教師要上一堂精彩的公開課,更要學會在教育武林中尋得一本適合自己的武功祕籍——教學設計。執教《伯牙鼓琴》,我進行了參考。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進行深層次的過濾和篩選,而是拿來就用,幸而無傷大雅,因為當我第一眼見到前人的教學設計時,我就覺得自己太幸運了,撿到了武林絕學中的《九陽真經》這一篇:導入已經為後文的語言實踐進行了充分鋪墊,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了創設情境、尋找語文味的層次,真正的把語文味和工具性潛移默化地統一起來。

峯迴路轉,課程標準對於國小階段的文言文要求相對國中而言並不高,那麼立足於此,我開始操刀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學設計。基於自己在朗讀方面的不斷進步,我以朗讀教學為線索,貫穿全課,這符合文言文教學的要求,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熟讀成誦。但是光有朗讀,是行不通的,就好像一個人光有澎湃的血液,但是沒有大腦的'智思,這個人也是得不到發展的。簡而言之,我們需要“授之以漁”。《伯牙鼓琴》這篇文章應該要滲透的方法是想象,最基本的方法是註釋和插圖,最錦上添花的方法是資料,這裏僅表個人見解。當然,學習文言文,還有許多方法,至於要什麼,還得看學生的生成性回答。我的課堂中,有的學生能説道“補充”。有些方法在五年級的時候,學生就已經會運用了,所以在修改設計的環節,教研組長王老師建議我把方法直接放到初讀環節,讓學生回顧方法,不必拘泥於一定要方法的教學,而不是應用,這對我而言,無疑不是一種新的領悟。在課堂中,還做的不足的一點是,沒有及時對學生引用的方法進行點破,在方法中“扶和放”的把握還要進行思考。應該要相信學生,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對於初讀環節難點字詞,比如“巍巍、湯湯、少選”這些詞,我在課堂中僅用口頭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説,似乎做的並不精細,如果能結合古文或者説文解字對“巍、湯”字進行深入感受,會不會更好?如果能把《伯牙絕弦》與《伯牙鼓琴》進行對比,讓學生深入思考編者修改文章字詞句的意圖,辯證地看待“峨峨兮若太山”與“巍巍乎若太山”,“洋洋兮若江河”與“湯湯乎若流水”在語言表達上的差異,是不是更符合深度學習的要求?更好的讓學生、文本、教師和教科書編者進行對話呢?

最後,我要從這節公開課中想開去的是:在課堂中怎麼呈現發展性?因為全面是一個終身的概念,也是一個終身的概念。我想只有把握了課堂的發展性,課堂的效果才能用上一個詞——畫龍點睛。

公開課教學反思9

本次公開教學我所執教的是《 Favourite toys 》 , 在學生學習本課教學內容前,他們已經學習了“ Which … do you like? 提問並且能用 I like … 進行回答,因此對於此基本句型學生並不陌生,本課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復現訓練,讓學生在反覆的操練中鞏固已有的知識。對於單詞” both “學生已在第一模塊中學習過,不僅能理解,且能熟練運用,對於單詞” all “學生在前一教時的閲讀中已接觸,基本能理解其意,針對本課時的安排,重點是操練” both “和” all “的用法,在一定的語景中進行運用,讓學生在運用操練中進行對比,從而進一步加深對這兩個單詞的理解運用。

本課時教學內容,教材設置的語景是”玩具店“,對於”玩具“這一主題永遠是學生津津樂道的話題,為迎合學生的心理,我在”學情調查“環節,讓學生説出閃爍的單詞,目的是引出本課時的情景,讓學生在課前有一個熱身,為本課時的學生作準備。

對於” both “和” all “這兩個本課時要重點操練的單詞,我主要通過對比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比較中理解其意思,並在操練中進行正確的運用。

因本課主題”玩具“來源於學生生活實際,學生一般都會感興趣,因此教師主要考慮的是如何設法讓學生進行充分地展示,在展示的同時依靠教師的引導接受新知識,學生在真實地語景中學習體驗,在教師的引導中體驗學習的過程和接受新知識的快樂。讓學生在對新知識的循序漸進中加以鞏固,在對教師的引導的感悟中感受新知識的快樂,在完成教師提供的學習任務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反思本節課,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1. 教學節奏安排的前緊後鬆,學生在讀的環節,讀得不夠充分,以至於拓展延伸環節進行的過多。

2.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高,表現的不夠主動,小組合作學習不夠深入,需平時多加訓練。

總之,經驗就是財富,雖説有些東西不能照搬,但是善於借鑑往往能事半功倍。今後,我會把許多好的教學方法及時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

公開課教學反思10

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和提高自我認識有着積極的作用。新學期的第一課是小雨沙沙,對於雨天孩子是最喜歡的了,在雨裏淌水,用傘接雨水,甚至是瘋跑在雨裏挨淋,直到自己變成小小落湯雞。孩子們對雨天並不陌生,但是孩子的記憶力有一個特點,記住的快,忘記的也快。所以我首先讓學生聽雨聲,然後出示雨天的圖片讓學生觀察雨,啟發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形態的點、線、面對小雨進行描繪。大部分學生能夠找到合適的方式表現出雨的形態。在觀察對比時,我還引導學生運用線條的'粗細,長短或是疏密表現出雨的力度和大小。讓學生感受到繪畫的獨特魅力。

第二階段是説説自己在雨天的感受,同學們會的問題都很積極,教學氣氛很好。第三階段請學生想象自己變成小花小草時的心情。她們會張大嘴巴,開心的喝着水。有些同學還用形象的動作表示出小花小草開心時的表情。

第四階段引導學生用圖形畫出自己想象的內容,請學生和老師一起相處步驟圖,讓學生們大膽發言,添加內容,啟發其他同學的想法。

最後請同學們自己大膽想象,畫出自己的想象作品。

整個過程銜接比較好,教師能夠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在想象環節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大膽創新,脱離教材提供的作業提示,真正的自己思考可能會更好。

公開課教學反思11

今天下午在五班試講《小熊住山洞》,總體來講,時間把握得不夠好,講解完“年”字前面的時間,應該控制在16到18分鐘間,而且缺乏感情的投入,語言不夠精當,評價不夠具體貼切,有走教案的痕跡,細細總結如下:

1、課件應該全部整成楷體字。

2、初讀課文的環節,要求教師的語言精確簡練,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可以看看課後的生字表”,提這樣的要求時要説得慢一些,清楚一些。緊接着在黑板上呈現要求會認的生字詞,讓學生對照着在課本里標出來;標出來的同學自己把它們讀一讀、認一認;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讀對了獎勵大拇指,讀錯了幫幫他;找小老師領讀,直呼;去掉拼音,自己讀,會讀的一起站起來讀,讓孩子一直站着就行了,不要讀一個坐下再站起來讀另一個。都讀完後,讓孩子們為自己鼓鼓掌。孩子坐下後緊接着整理紀律,看看誰坐得最端正。

3、單個出示生字與上一環節的銜接語要有,可以説“老師要加大難度了,一個一個的出示生字,你還能讀準嗎?”講解石字旁時不要出示生字卡片了,直接讓孩子看“砍”字的左側説就行了。

4、講解“年”字時,要説“年”是我們這節課要求認識而且會寫的字,讓孩子自己寫的時候,不要説描一個寫一個了,要説讓孩子先描筆順,再工工整整寫一個。寫的時候,對於一年級來説,一定要強調坐姿。

5、在學習課文的環節。體會完住在陰冷潮濕的山洞裏的感覺,就不要説你會對小熊説什麼了,可以直接説,“所以熊爸爸對小熊説——(指名生讀第二段)”,“那我們來當小熊爸爸對小熊説——(生齊讀第二段)”。

6、在春天的環節中,講解“滿”字古代到現在的演變時,語速要慢一些,慢下來才能出感覺,講出漢字演變的`趣味性。樹上樹葉密密麻麻,不留一絲空隙,找兩個同學讀出滿樹綠葉的感覺,若讀不出來,我應該再範讀一下。教學中,還忘了貼“捨不得砍”的生字卡片,讓孩子談完生活中這種捨不得的感覺後再指一名學生帶着這種體會來讀一讀這一段,最後才是齊讀的環節。

7、緊接着,不要説“夏天、秋天、冬天,你喜歡哪個季節就讀哪個季節”,應該説,“夏天、秋天、冬天的森林又是怎樣的呢,小熊捨得砍嗎?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4到6自然段,一會兒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小熊舍不捨得砍”。注意指導學生“花兒”是兒化音,要讀的輕一些、短一些。

8、在講解“一年又一年”的環節,我説:“一年又一年,是指的一年嗎”,孩子説不是,是很多年,那我緊接着的過渡語可以這樣做設計:“對啊,那就是當第二年春天來臨時,—————”找四個同學讀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像這樣,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三年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這就是一年又一年(師),他們沒有砍樹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裏(生齊讀)。”

公開課教學反思12

昨天,一月十一日,我上完了全市的一節展示課《春筍》。面對禮堂裏三百來個老師上課,這還是第一回。不過,心中倒很坦然,我沒多想什麼,一切全力以赴。上完,大家反映還不錯,自我感覺還可以,當然還有一些遺憾,有待繼續磨練。

十天備課記錄:元旦放假5天,我在家備課,兒子送到鄉下住了兩天。4號週四學生上課,我就到自己學校試上,我請了聶教導、王特來聽課。第二節課上完,王特就開始和我就每個環節的設計進行揣摩,直到下午放學前,一個大概的思路有了。中午,王特就開頭學生讀拼音的方式給我現場觀摩。晚上到家,我趕緊內化白天討論的東西,寫出了第二份教案。5日週五上午,我第2次進行試上,喊了組內三個老師來聽課,結果上了十分鐘,王特就親自上台演示給我看。下午繼續磨課,然後請美術老師畫春筍圖,做教具。星期天在家自己反覆琢磨。8日週一上午第一節再試上,第三節去城中熟悉學生,下午借他們的學生上,請進修學校的2位老師和王特再次把關。9日週二上午回校再上,我去請了何校長來指導,何校長一番指點使我在兩處重點句子的處理上茅塞頓開,於是教學思路更清晰了。然後請電腦老師幫着修改課件。晚上我結合白天討論的`再次修改教案,又忙到近11點。10日上午在電教辦公室再次改教案和課件。下午第一節,我自個再試上了最後一次,自己找一下感覺。第二節去一(3)班熟悉學生。第三節在上課的多媒體教室裝課件,準備好教具黑板、卡片。回想這10天,真是忙忙碌碌,事情都是我自己安排的,時間排得滿滿的,總之,除了睡着,腦海裏總會不由自主地想着課,整日思索的滋味我是徹徹底底嚐盡了。尤其是上課隔夜,我想放鬆一下,早點休息,可腦子特別亢奮,總是想個不停,不知到什麼時候才迷迷糊糊睡着。我想習武之人的走火入魔大概就是如此吧。

回顧其過程,有一些隨想整理下來以自勉。

不斷努力,才能提高。人要不斷學習,所以有機會鍛鍊,就不能放棄。十天前,當週老師問我想不想上這次的市級展示課,我猶豫了,老師給我一個小時考慮。我思來想去,最後決定迎難而上。我這個人,很多時候總會這樣想:沒做過的,沒經歷的,有機會要試一試,以免留下遺憾,只要盡力而為,就行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很多選擇的時機,是敢於挑戰自我,還是放棄,選擇的一剎那是由自己的心態決定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選擇不同,結果也就絕然不同了。

公開課教學反思13

這一課的內容學生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課前預習時,我佈置學生在方格紙上平移線段,用笑臉圖在方格紙上平移,並在方格紙上貼出笑臉最初位置和最終位置。課始交流預習作業時,學生完成情況很好,也能根據預習作業知道把圖形平移要弄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例題的學習也在此基礎上很順利的完成。

存在問題:讓學生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學生不會搞錯方向和距離,但現成的樣圖讓學生填空是先向什麼方向平移幾個再向什麼方向平移幾格學生反而要混淆開始圖和結果圖,原因是學生沒在意圖中標註的便平移方向。教師從開始的預習作業環節開始就未想到題目的變式教學,讓學生開始就只關注了圖形變化結果,沒有細化平移的過程及變式。還有就是學生對無多少斜線條的圖形作圖掌握還行,但對於梯形、平行四邊形等平移後的圖形的作圖錯誤相對多些。原因是教師在講解簡單圖形畫法時強調了作圖技巧,可能因為圖形的簡單影響了學生,導致學生忽視了作圖技巧的'有用性。在練習中該適當補充學生作圖會出錯的再進行講解,真正讓他們知道技巧的重要,反而能刺激他們課堂學習的效率。

公開課教學反思14

公開課對於老師來説是一個鍛鍊的好機會,在上課的同時,通過查尋資料也能豐富不少知識,我這節公開課我是提前通過故事《魯班造傘》讓孩子瞭解傘的產生,然後留了一個作業讓孩子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傘的祕密。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對傘進一步瞭解和探索。

開始部分利用簡單的提問,讓孩子動腦筋想辦法,在孩子想不出辦法的情況下,把思考的範圍縮小,進一步啟發孩子。如:自己身上有什麼可以擋雨的,媽媽身上、公園、社區裏周圍等有什麼可以能利用的?

通過傘的實物讓孩子直觀的看到傘的.結構,把傘面拆掉讓孩子觀察,利用小遊戲來鞏固對傘結構的認識。提前讓孩子帶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傘,利用這些傘讓孩子認識各種傘,如:雨傘、裝飾傘、遮陽傘等,認識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欣賞各種傘,然後讓孩子手拿傘的卡片給傘分類,有一個互動。

最後,通過讓孩子利用各種材料,對傘進一步的探索,這個環節孩子比較喜歡,能夠積極的去參與,每一組有一個孩子負責做記錄,用自己設計的符號來記錄各種材料和實驗的結果,這節活動自始至終孩子的興趣都非常高,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就是在語言上還需要再簡練一些。

公開課教學反思15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着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的話題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是我這節課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通過“由題入手,關注生命”“品讀詞句,感受生命”“拓展資料,情感昇華”“迴歸課題,感悟生命”四個層次,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詞析句,讀出自己的感受,以課堂為起點引發孩子們對生命的感悟。

上課前,我對自己的設計還是很有信心,感覺設計上有不少亮點。如:課的開始和結束都是圍繞課題,開課質疑,引發思考;結束時給課題加標點,表達個性的感悟,使本課結構完整。又如:課外資料的拓展不是一次展示,而是先出現杏林子的照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她的樂觀;然後老師深情地朗讀杏林子的生平,讓學生在強烈地對比中體會杏林子的堅強,感受內心的“震撼”;再通過閲讀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從而聯繫生活引發自己對生命的感悟。以此層層深入,搭建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樑,加強情感體驗,從而理解了本課的重點句,突破難點。

但上完課,我感到很沮喪。我感到現實的課堂與理想相去甚遠。課堂上我在努力演繹着教案,以至於忽略了學生的閲讀節奏。常常還沒讓學生讀懂讀透,我就急着實施下一個環節。由於開始對詞句的品讀不夠深入和到位,就急着引讀,所以學生始終沒能進入我努力營造的情感氛圍,直接導致了課的後半部分,學生始終遊離與文本之外。即使有多次的朗讀訓練,但因為學生的`內心感受不足,朗讀也僅僅停留在技巧的指導,而不是真正的有感而讀。

這節課讓我再次感受到老師的教學設計要真正為學生的學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不是教師"硬逼"出來,而是真實的原生態的暴露,並經歷思維逐步提升的過程。學生的情感不是老師“煽”出來的,而是真誠的投入,真情的交流,真正的分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