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課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12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複習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複習課教學反思

複習課教學反思1

即將期末考試,各學科都在進行緊張的複習,多數情況下教師講學生練,學生練教師講的情景又浮現在我們眼前,教師講解時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生練習時隨心所欲等收效不大的結果令教師焦急。如何進行有效的複習教學呢?我們認為通過多層“互動”來緩解學生長時間(半學期)形成的麻痺狀態,以新的複習課形式激發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複習課的教學效率,我們組織教師進行復習課的'教學探討。

一、教學情景

設計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複習教學時,我們制定出學習方案[學案](包括基礎知識、技能訓練、探究問題)並提供給學生們,便於同學自主、合作、探究的進行學習活動。具體設計出兩種教學方案,第一種方案是改變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為教師與學生談話式複習,改變過去學生練教師訂正為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訓練提高的複習方式,第二種方式為學生分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學案的內容。上課前筆者問同學們願意哪種方式上課,“分小組學!”絕大多數同學不給而同回答!於是這節課同學們分小組合作,差不多都是先合作完成基礎知識(相互補充、查閲資料、好幫差等情景熱烈),然後完成基本技能訓練(獨立練習、相互訂正),再完成探究性問題的研討(相互討論、辯析、創新),教師在這期間始終與各小組同學們一起進行不同交流並指導。最後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各小組積極發表各組基礎知識的回答情況、彙報基本技能訓練結果、交流探究問題方案)。連平時不太願意學習的同學都被這種情緒感染,自覺不自覺與其它同學融入到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來了!統計發現80%左右的基礎知識全部當堂完成、基本技能訓練有80%左右過關,探究問題也由同學們共同研討出多種方案(時間關係沒有全部當堂展示),應該説還算是一節比較有效率的課。

二、教學感受

學生選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形式,正是學生對平等、民主和諧關係需求。在學生互動活動中,同學多邊都是課堂活動的主體,都是平等的、民主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互動”的積極性,課堂內全方位的有效的生生“互動”氣氛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內驅力,使他們即獲得知識,又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促使課堂教學有效果。

教師分組指導、組織集體交流評價階段,通過“師生互動”形式引導學生獲取正確的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的方法,建立良好的情感,從而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因此老師在平時就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

可以在上課時容許學生甚至鼓勵學生髮言,允許甚至鼓勵學生“插嘴”參與發言。當學生不由自主的插話時,正是他積極思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的時候。

要讓課堂充滿“互動”,教師和學生共同的主體作用缺一不可。教師作為主體,要立足一個“導”字,而學生作為主體,則體現於一個“動”字。這樣一來,全方位的有效的師生“互動”才能實現,互動面越廣,互動層次越深,課堂教學就越有效,課堂教學就越有生命力。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不能一,要依*平時課堂內造就一個活潑向上的適宜參與的氣氛。教師要儘可能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這樣才能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練習和質疑,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精神。平時還要加強基礎知識與技能過關,實現“天天清”的目標,平時加強過程與方法培養,提高學生能力,平時加強情感的薰陶,建立和諧關係,複習課時就會達到高效的目標。

複習課教學反思2

這一週主要以複習課為主,主要內容是四年級和五年級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

五年級第一單元剛剛學過,主要採用問答式的複習方法,大多數的同學都能回答出來,這個部分沒有花多少時間。

四年級的內容比較多,涉及面較廣,時間也比較久了,所以學生遺忘的也比較多,最開始在前兩個班是總結了知識點來複習,發現這種全是理論知識的效果並不好,學生聽着也很乏味,課上到一半,有部分同學就開始開小差了,而且這種方式學生是在機械的記憶,講完後就遺忘了。發現這些問題後,我迅速調整了複習方式,以題的方式喚醒他們對學過的知識的回憶,我找了一些涉及三四年級知識但又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把題投影在屏幕上,先讓學生做,做了後再評講,發現這種方式效果好多了,學生髮現很多題是跟他們生活有關又是學過的就很感興趣,題型從易到難,讓學生層層挑戰,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引導他們怎樣分析題目,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在講解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回憶相關的知識點。

在整個複習過程中,我發現四年級下冊《電》和《巖石和礦物》這兩個單元是學生掌握的最薄弱的環節,原因可能是,因為疫情這兩個單元是在家裏上的網課,很多需要做實驗,但有些學生家裏並沒有那麼多材料,只能聽老師的網上授課,沒有自己實際操作,不容易理解記憶,並且在網課學生們的自覺性也沒有那麼高,有沒有認真聽,老師也無從知曉,所以在複習這兩個單元的時候比較困難,花的時間也相對較多。其他單元比如《溶解》《天氣》是同學們動手實驗或者親自觀察了的,《新的生命》單元動植物一直是同學們比較喜歡的話題,《食物》與同學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也比較感興趣。複習這種學生自己親自實驗、觀察或跟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的時候比較輕鬆,他們沒有遺忘太多,也容易喚醒他們對這些知識點的記憶。

複習課教學反思3

第一、能達到我們所制定的目標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以例題精講,並與會考相同或靠近的題目為例,在解題過程中實現三個目標,化解重難點,使學生了解,理解,掌握並應用!

第二、 突出會考的熱點 現在會考試題強調個性與創新,我在例題中也突出(如用“”定義新運算:對於任意實數a,b都有ab=(a*a+b)÷3,求3(-2)的值。)這樣考察了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同時也作適當的.拓廣。

第三、 注重基礎重在實效 題目面對大眾,不搞偏難怪。讓學生“看起來塊塊,做起來怪怪”,使學生對此類的題不敢掉以輕心,不敢瞧不起 “它”。

第四、 進行“小題大做”思想貫徹 對於如:計算:

解題前提問:如何解答?讓學生思考並回答。而後我再作答,比較學生剛才他們的思路有何不同。並注:必須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切記應小題大做!不能單有一個答案。

第五、強化書寫格式 在解題的過程中,我巡視學生的作題情況,對於發現問題作出及時處理以達到規範。

第六、 同時也存在幾個缺點

①有的知識點沒有顧及到,

②有的學生沒有自覺在解決問題,

③與學生互動不激烈。

第七、 以後的努力

①夯實基礎

②題目靠近會考,讓學生了解會考理解會考,實戰會考,對其不陌生,覺得會考不過而而。

③在授課過程中要精講多練,多讓學生髮問,而且也要讓學生多多總結,學以致用。

複習課教學反思4

本節課首先由口答引入相關知識點,激起本單元知識的初步回顧,再借小題夯實基礎知識點,構建本單元知識的結構框架,然後運用例題規範知識點應用,梳理本單元的數學思想方法,接着通過對課本習題延伸,拓寬學生分析問題的視野和思路,最後分層設計課堂練習,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整個設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重點的教學思想。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類、探究、歸納等能力。通過本節課的複習,學生對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有關概念及其相關知識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

本單元複習課的設計着重體現把學生作為主動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和注重提升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繼續探求的動力。在複習時給於了學生不同題目的類型,使他們能夠充分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重通過複習,讓學生能對本單元所學知識系統化,加強前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繫,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反思本節複習課的教學,大致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 開始設計的`問題:①勾股定理的圖形證明,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聯想,③知識綜合應用。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達到梳理本章內容,建立一定知識體系的目的。關注了學生運用例子説明自己對有關知識的理解,而不是簡單複述教科書上的結論。

2. 設計的題目既考察了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又注重了綜合課的特點,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綜合利用。

3. 設計的問題儘量與實際問題有聯繫,體現了數學來源於實際,又應用於生活實際,這一點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不足之處:

1. 設計題目多,不夠精,時間緊,沒能按時完成。

2.教師不善於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致有些學生還是沒有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3.教師在課堂靈活處理上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學習完善

複習課教學反思5

彈指間,半個學期又過去了,作為新老師的我帶領着兩個的數學,有很大的壓力。因為總是比有經驗的老師帶的班級考得差。難道這是真理,就應該考得差?還是我沒把心思花在教學上?我想大多是後者吧,因為我總覺得自己很浮躁,認為自己才畢業不久,何必那麼認真呢。對於教學有點敷衍了事的想法。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不但教學成績提不上去,而且會降低工作的積極性。因此通過這次期會考試,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考試試卷我已經讓學生們看過,並且改正了,我總結了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有些學生的計算不過關,計算題出錯,以後要每天練幾道計算題,尤其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題。這些題出錯有些冤枉。

2.與方向路線的題,有少數同學掌握不好,爭取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這類題。

3.能力題。對於有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平時要加強能力題的練習,爭取廣開思路,向滿分努力。

期會考後,我認真地分析、思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着重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改進.

1.課堂教學方面,上課的'基本環節已經能夠把握,但各方面的細節關注得不多,比如,課堂駕御能力遠遠不夠,對學生的正確評價不及時,課堂節奏的安排不夠合理,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2.課後輔導方面,對後進生還需加強輔導,讓他們能儘快跟上班級的進度,要關心班上的每個學生,讓學生能更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合理利用好早讀、午讀安排學習活動,讓學生不只是侷限在書寫和閲讀,用更豐富的活動來打開他們的思想。

3.抓好後進生工作。這學期的後段時間,重在抓後進生的提高。

成為新教師,這只是我的第一步。做好一個教師,才是我接下去要努力的方向。我要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學會總結與反思,積累實踐經驗,不斷進步!

複習課教學反思6

第一、能達到我們所制定的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以例題精講,並與會考相同或靠近的題目為例,在解題過程中實現三個目標,化解重難點,使學生了解,理解,掌握並應用!

第二、突出會考的熱點現在會考試題強調個性與創新,我在例題中也突出(如用“”定義新運算:對於任意實數a,b都有ab=(a*a+b)÷3,求3(—2)的值。)這樣考察了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同時也作適當的拓廣。

第三、注重基礎重在實效題目面對大眾,不搞偏難怪。讓學生“看起來塊塊,做起來怪怪”,使學生對此類的題不敢掉以輕心,不敢瞧不起“它”。

第四、進行“小題大做”思想貫徹對於如:計算:

解題前提問:如何解答?讓學生思考並回答。而後我再作答,比較學生剛才他們的思路有何不同。並注:必須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切記應小題大做!不能單有一個答案。

第五、強化書寫格式在解題的過程中,我巡視學生的作題情況,對於發現問題作出及時處理以達到規範。

第六、同時也存在幾個缺點:

①有的'知識點沒有顧及到。

②有的學生沒有自覺在解決問題。

③與學生互動不激烈。

第七、以後的努力。

①夯實基礎。

②題目靠近會考,讓學生了解會考理解會考,實戰會考,對其不陌生,覺得會考不過而而。

③在授課過程中要精講多練,多讓學生髮問,而且也要讓學生多多總結,學以致用。

複習課教學反思7

複習是我們日常英語教學的一種基本手段,也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必要步驟,所以待知識積累到一定階段後,我們都會採用複習課的形式對語言點進行歸納和總結。然而,長久以來,英語複習課卻一直是老師頭疼,學生頭暈的事,因為複習課會容納很多的語言知識點及重難點,而且有些知識點的聯繫性也不是很強,種種因素造成了複習課教學上的高難度。通常情況下,我們老師都會把英語複習課當作語法課或是練習課來上,集中所有精力講重點,講難點,講語法,然而可惜的是,儘管我們説的唾沫橫飛,效果卻甚微,因為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注意力與主觀能動性都是處於低效的,教學效果也自然大打折扣。那麼,如何使複習課更為有效呢?下面我就將對本課的設計及自己的點滴感受總結如下:

本課是一節複習課,重要內容是現在進行時態。由於複習課要求學生熟練地操練句型並能把以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是我首次用電子白板作為輔助工具教學,我認為電子白板具有直觀生動等特點,讓學生身臨其境,輕鬆説英語。

首先講講我的設計思路吧。本節課是借班上課,為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我讓學生問我一些問題從而也能讓學生進入英語學習的氛圍。當學生問What ‘s your hobby?時,我説:I like singing然後巧妙地引入歌曲。接着用白板直觀的特性讓學生複習現在分詞的三種形式。以前只是口頭上告訴學生現在分詞的三種形式,而用白板後讓學生做遊戲一樣和我互動這樣讓學生的印象更深刻。我的教學重點是句型What are you/is he/she doing? I am/He is/ She is… 。及其問句和答句。新課程標準提出利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大膽説英語,培養學生敢説英語,會説英語,多説英語的習慣,為此,我以幫助主人公Jim 找風箏為線索從而出示一系列的説話訓練信息,其中用電子白板的拉幕工具和橡皮擦功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地複習問句:Is he/she…? 我以前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如果問高年級段學生應注重語篇整體的`感知能力,所以我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語篇説話訓練,讓學生訓練本課重難點的同時培養良好的語感。最後讓學生做一篇My family 的閲讀理解,聽説讀寫結合。同時設計作業就呼應起來讓學生模仿寫一篇MY family 的短文,培養高年級段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平時複習課上我還嘗試一些其他的方法,儘量設計些新別緻的複習方法來吸引學生,目的是讓學生在一種輕鬆而有趣的氛圍下完成複習環節並很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我時時提醒自己要在課堂的設計上下功夫,要使學生學習的激情總保持在亢奮狀態。而好的複習方法確實很奏效!如何讓教學過程更為流暢,如何讓學生自主交流等等,本課還有很多值得探討和改進的地方,我會踏踏實實、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上好每節課,我相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我會帶着家長的期盼,學生的求知,教師的責任一路走下去,走在我教育教學的路上……希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慢慢成熟。

複習課教學反思8

複習是為了更好地理清知識體系,系統的掌握本冊書中的重點知識,便於學生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我的方法如下:

第一、複習課的問題設計要合理,要有針對性。

要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就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合作探究,讓他們有的放矢,能夠通過合作探究體會學習的愉快與成功感。地上撿的桃子不新鮮,樹上摘的才新鮮。如果設計的問題都來自於課本的基礎知識,學生不會感興趣,更不會積極參與;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有點層次感,由淺入深,需要討論探究才可能得出結論,那情況就不同了,學生的'求知慾被調動起來了,主動參與的情緒上來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教學的效果也提高了。老師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所説,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

第二、複習課把握好教學關係,體現複習的在有效性。

為了使複習更有效的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把握好以下兩個關係:教與學的關係。在複習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地位應該充分體現出來。只有學生主動參與複習,才能達到聽懂並學會,才能得以發展。所以,在複習中,教師是掌握複習方向的舵手,是創設良好複習氛圍的主持人,是導向複習關鍵處的導遊,是學生求知的助手,又是直接分享學生在問題解決後得到成功喜悦的朋友。講與練的關係。講與練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至於練後講,講後練,還是邊講邊練,則根據複習內容、學生掌握的已有情況而定。另外,這裏的講應包括評。不評講的複習達不到複習的目的。複習時一定要把練習情況,特別是存在的缺點如實地及時地反饋給學生,真正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

第三、複習課要重視師生互動,但要適度。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強調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但互動要把握好一個度,不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越多越好,更不能單純地表現為回答問題的學生數很高,從頭到尾,一個不落,而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創設一些能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情境與問題,讓他們合作探究,尋找結論。

第四、複習課要精講多練,把話語權還給學生。

就歷史課堂而言,教學語言要做到“少、精、美”。洋思經驗中有一條“每堂課教師只講4分鐘”,就是在強調讓學生成為主體,即學生已知的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少講,重難點科學講解。

複習課教學反思9

本節課想用一篇文章的編輯美化來複習Word的有關操作知識,比如設置“字體”及文字效果、設置段落格式、段落的分合、插入批註和文本框、插入圖片及藝術字還有自選圖形、查找與替換、頁面設置及頁眉頁腳。

發完練習材料佈置任務,先讓同學根據16個小題試着編輯美化Word文檔《小獅子》,發現只有個別同學還能試着操作,很多同學對操作題目很漠視,根本就不知幹什麼,只關注圖片材料了,想想也是,學生只靠每週的這節課能得多少電腦知識呢,感覺有的同學握着鼠標還很緊張似的,可能還不太會用鼠標,或許以前多人一台時就沒大操作過吧,現在條件好了,新機每人一台還有餘,以後多關注“底子薄”的學生。

由於大多數同學對Word知識都忘了,為了節省時間還是共同演示一遍然後再讓學生練習,找一個操作水平高的同學演示,我們師生共同給予提示,有的班級完成也幾乎下課了,只得下節課學生再練習,能在當堂課上完成的`全校也是個位數,反思本節課安排的複習知識點真的太多了,下一次任務一定適量。

本節課內容只得用兩節課來完成了,等本週再次練習編輯時,沒想到很多同學還是又都忘了只會設置字體了,真是沒辦法,我想如果學生像我們老師樣天天用電腦,把電腦當做學習的工具就都會了吧。

下一步還得想辦法至少把必考的重點操作知識練會。

複習課教學反思10

上課開始,我告訴學生今天要帶他們到拼音王國去遊玩,然後讓學生先拍着小手一起叫出了聲母寶寶的名字,接着跟學生説:“拼音寶寶當中有幾對雙胞胎,他們都長得很像,比如b—d/p—q/t—f/m—n等。你們能認出他們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弟弟嗎?能準確叫出他們的名字嗎?能説出他們哪裏不一樣嗎?”這樣一來學生來勁了。一個個緊張地盯着大屏幕看,爭着第一個説出這幾對拼音字母的不同之處,於是發言踴躍,課堂氣氛也熱烈起來了。接着又出示了缺少了幾個韻母的韻母表,韻母寶寶找雙胞胎等遊戲。

課後反思: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是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的,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為拼音教學從來都是重點,也是難點。那天可能由於感冒了,狀態不好,所以課堂上缺乏親,孩子們因為我的情緒似乎也不是太高,看來老師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學生啊!所以力綜觀本堂課,感悟有三:

1、 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知識的過程即是以自身整體素質和能力和學生進行雙向互動交流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完全真實的,教學的進程必須以此為基準進行適時適當的調整,而不是單憑自己主觀想象或猜測,脱離學生實際的學習、接受能力將教學過程過度理想化,而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備課不僅要備教學內容,還要備學生:包括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動機等等。由於緊張,原本設計好的互動環節給忘了,對學生檢測較少。

2、 對於低年級的`教學,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得特別注重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只有生動活潑有趣的形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學生,使他們對教學內容產生學習的興趣。其中教學語言也是知識呈現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生的學習、接受能力還有限,抽象深奧的概念還不會,對形象化的語言反應就比較積極靈敏。課堂上應多運用他們能聽懂、感興趣的語言授課。將學習目標擬人化,個性化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這一點從“拼音寶寶”、“雙胞胎”對我班學生學習相似拼音字母的積極作用可以看出。

3、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是為了不教,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他們自行發現知識點、解決問題比單純的口耳相傳更重要,也更有趣,更有挑戰性。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找出問題的答案,學生會最大限度地調動起自身的積極性,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學生就不是單純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學習者。我們也將得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我們在展示知識點之前不妨先提個問題,打個問號,讓學生帶着疑問和好奇開動腦筋,自己觀察、想點子、總結歸納,鑽研學習內容,這樣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學習效果會更好,從而有利於形成良性的學習循環,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發展。拼音教學的有效方法需要我們來創造,只要我們善於把字符變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相信我們的學生定能在拼音王國裏盡情馳騁並樂此不疲!

複習課教學反思11

首先我要感謝各位評委老師,謝謝你們,希望你們對我的課提出寶貴的意見。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酸鹼鹽的複習。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方法選擇、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教學反思等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及會考分析

酸鹼鹽的複習是國中化學複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酸鹼鹽與現實生活聯繫密切,是會考中基礎題(如填空題、選擇題)、實驗探究與開放性題、信息題型的知識區域,考查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方法,實驗探究能力,滲透理論聯繫生產生活實際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常見酸鹼鹽的通性和用途,認識酸鹼的腐蝕性;初步瞭解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知道酸鹼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瞭解食鹽、純鹼等鹽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稱和作用;知道複分解反應及發生的條件;會用酸鹼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2.過程和方法:通過酸鹼鹽知識的討論、歸納小結,培養學生總結知識,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的學習能力;在知識遷移題、實驗探究性問題、開放性試題、趣味性題、信息題的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酸鹼鹽知識全面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學科內多知識點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保護環境、關心愛護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酸鹼鹽的概念,通過常見的酸鹼鹽的性質進行對比總結,歸納出酸鹼鹽的通性,掌握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應用,培養學生對類似酸鹼鹽的性質進行推測的知識遷移能力

2、教學難點:理解酸鹼鹽的概念,掌握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應用,根據酸鹼鹽的性質分析常見離子的檢驗,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教學方法選擇

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準備採用包括問題和實驗探究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歸納法等過程式教學方法。採用"問題探究式"和“討論式探究”的複習法,即先給出題例,通過對題例的探究暴露錯誤,討論發現問題,帶出知識點,引出方法,由此教會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實現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複習.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下面談談授課過程的設計,圍繞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編排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提問,習題,在練習、討論探究中讓學生複習酸鹼鹽的知識的同時,能力和思維得到提高,科學素養得到昇華。

引入課題:由前面物質分類中的化合物引入,這節課複習化合物中的酸鹼鹽,重點掌握它們的性質和用途,酸鹼鹽之間要發生複分解反應的條件。

1、常見的酸鹼鹽

課件展示活動探究一,讓學生討論回顧常見酸鹼鹽,提出問題:你對它們有多少認識?讓學生了解它們的俗名和化學式,並探究這些物質的類別,引導學生如何認識酸鹼鹽,讓學生分組討論之後分析闡述,再請一個代表按要求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寫,老師給予及時評價。再展示認識酸鹼鹽的對比表格,讓學生理解記憶其規律,能識別常見酸鹼鹽;接着展示課件瞭解常見酸鹼鹽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突破重難點之一。

2、酸鹼鹽的通性和反應發生的條件

再由用途體現性質過渡到化學性質的複習。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對常見酸鹼鹽的`化學性質有哪些認識?如鹽酸、氫氧化鈣、碳酸鈉、硫酸銅分別能跟哪些物質發生反應?學生在查閲教材、討論分析中複習常見酸鹼鹽的化學性質。老師分別展示出酸鹼鹽的通性,並引導學生利用雙手形象記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析金屬與酸,金屬與鹽反應的類型,並簡要分析置換反應的條件。再分析其他反應除鹼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外的類型,並重點引導學生分析記憶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以及酸鹼鹽溶解性規律,突破重難點之二。

3、探究應用

展示另一個探究活動題目,提問,下面這個探險隊員硫酸怎樣走出小山?請你幫幫忙給他指指路。根據學生討論分析並給以適度的引導,在探究中複習鞏固酸的化學性質。再由學生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鞏固複分解反應和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在興趣、討論、質疑中愉快的學習,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後讓學生利用鹼、鹽的化學性質幫助氫氧化鈣、硫酸銅順利通過小山,作為課後探究,讓學生鞏固酸鹼鹽的知識讓學生學會審題,學會探究,學會解答開放性題,培養探究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總結評價與反思

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自我總結回顧,不但要弄明白學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清楚?通過展示板書設計進行反思回顧,整理歸納,並通過精選的練習拓展延伸,並提示下節課將從物質的鑑別,推斷,實驗研究,除雜等反面進行綜合複習。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由於探究、討論整理的環節偏多,所以課堂節奏的調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課堂上靈活地處理和把握,以便順利完成教學

複習課教學反思12

不知不覺,期末複習已經接近尾聲,從單元複習,到專項複習,再到題型的歸類,每個環節都在有序地進行……

從整體看,學生的學習態度比較端正,儘管天氣比較炎熱,學生並不是很浮躁,相反大部分學生都能坐得住,認真地按老師的要求去複習。我想這可能與當初給學生講學習的意義是有關係的,讓學生從心底裏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努力。老師能幫助他們取得好成績。這樣一來,學生就消除對老師佈置作業的牴觸情緒,學習變得積極主動。

在進行單元複習時,針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先帶着學生通一遍,需要寫的小練筆或句子練習等動筆的內容,一定會讓學生動手去寫。雖然有點耽誤時間,但這是必須要做的,如果一味地講,學生到底掌握的沒有,不得而知。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就發現程度不好的學生,寫起來仍然有困難,就利用中午的時間再來補差,儘量讓學生都能掌握。

在專項複習時,重點對易錯點,已混點進行講解。例如:按要求寫句子,引導學生先判斷句子的內容,是比喻句?是擬人句?還是排比句?或者是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同時讓學生多練類似的句子,每種句型多寫幾句,可以做到靈活運用。在句式練習中,轉述句是一個難點,也是易錯點,教給學生轉述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轉述句不光是標點符號和人稱的變化,同時教學生做題時,把需要轉述的這句話,在心裏説給你的同桌聽,只要這樣,他才能準確地轉述。這就是靈活的運用。在寫“通知”“尋物啟事”的應用文,同樣也是教方法,先對比,找出異同點,再按要求去寫。修改病句也是易錯點,找出病句出錯的.原因,例如:缺少主語,用詞不當……先判斷,再糾錯,同時要用正確的修改符號。複習的時候,才發現以前很多的知識點,老師都講到了,學生也寫了,但是出錯現象還是很嚴重,成績還是不好提。原因在於一個個知識點掌握的不牢固,考試時再集中出在一張試卷中,就造成出錯率高的現象。因此,複習的時候,針對易錯點進行專項訓練是很有必要的。重點關注學困生,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句話,只要他掌握了,這就是進步!就是收穫!

複習時,每個學生做3套試卷,除了見更多的題型以外,在做題的過程中,會發現哪些知識點是有遺漏的?是老師沒講到?還是講了學生沒掌握?是大部分學生都不會?還是個別學生出錯多?測試完之後,仔細進行試卷分析,就能發現問題,進行查漏補缺。

對於閲讀理解、口語交際、習作靈活知識的題,做一些類似的題型,增強語感。

總之,複習課也是需要認真備課,把寫落到實處。告訴學生:一定要抓牢基礎知識,儘量做好靈活知識。力爭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寫出一份讓自己滿意的答卷。

複習課教學反思13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

一、英語大學聯考試題簡析

近年英語大學聯考遵循大綱、考綱,在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加大了語言交際能力的考查,把語言放在儘可能真實的和不同的情景會考查,突出運用,體現人文精神。材料貼近生活,貼近時代,有較高的信度,較好的區分度和較合理的難度。

聽力材料口語特徵強,情景豐富,主題廣泛,試題涉及面廣,以細節信息題為主。

近年來,單項選擇選擇題減少了死記硬背的語法題,命題突出語篇強調語境。單純考查語法知識的試題越來越少,語法知識的運用能力成了考查的重點。歷年單項選擇題特點是語材真實,幾乎每題的題幹均創設一個明確的語境,題幹具有足夠的長度,以形成特定的語境。就語法與詞彙的範圍來説,有極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完形填空題與生活較貼近。完形填空以故事性較強的記敍文或説明文為載體,以詞義考查為主線,強調詞彙在句子或篇章中各種語義性的應用,考查綜合運用能力。

近年來,大學聯考閲讀理解的語篇均選自英文原版讀物、國內外英文報紙,甚至英文網頁,即題材豐富,體裁多樣,來源廣泛。閲讀理解主要考查內容為:①理解主旨要義;②理解文中具體信息;③根據上下文推測生詞的詞義;④作出簡單判斷和推理;⑤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⑥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態度。

書面表達情景真實,要求明確,內容與學生生活相關,提供情景形式多樣。

總之,試題既重視基礎知識,又注重能力的考查。

二、高三英語教學與複習的回顧

(一)、加強複習的計劃性

學科組全體老師先根據要複習的內容和複習課時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詳細地寫出複習課教案,並注意複習內容的系統性,把已學的知識系統進行歸類。

(二)、注意複習課的針對性

我們把複習重點放在學生的難點、弱點上以及常易出錯或失誤的內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複習和重點複習結合起來。通過一般複習重複已學的內容,幫助學生記憶。而重點複習則針對學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難的項目進行重點講解並着重進行復習性練習。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複習課上我們注意加強學生的操練活動,讓學生多動腦筋思考問題,讓他們儘可能多地舉些例句,使他們能訓練掌握語法的用法。每項語法的例句舉過之後,由學生自己找出並歸納語法規則或在運用時應注意之點,以加深印象。在幾項語法做過之後,讓學生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獲得比較系統的語法知識,最後我們再給予回顧總結。

(三)、抓好基礎

要學好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掌握該學科的基礎知識。英語學科大學聯考涉及的基礎知識主要有基礎語法和基本詞彙。

大學聯考涉及的基礎語法包括時態、語態、非謂語、情態動詞、動詞及動詞短語的辨析,代詞、冠詞、形容詞、副詞、名詞性從句、定詞從句和狀語從句的運用等。涉及到的知識非常常用,不偏不怪,重要的是考查常見知識點在具體語境中的靈活運用。

對考綱中規定的近20xx個常用詞,應掌握它們的拼寫形式、基本詞義、常見搭配,尤其是在語境中的`運用。單詞記憶不準確就會直接影響書面表達,也影響閲讀理解的速度和準確度,對於考綱中規定的詞必須準確記憶。並且,僅掌握考綱詞彙還不夠,還應不斷擴大詞彙量。擴大詞彙量一是增強構詞法的知識,瞭解常見的合成詞、派生詞和詞的轉化。二是有意識地積累大綱外的常用詞。近幾年試題中都有一定比例的生詞。學科組老師經常在一起研究考試説明,狠抓大學聯考各題型的解題技巧指導和答題規範訓練。我們認真分析20xx年大學聯考試卷。在此基礎上精心選用幾套市區高質量的大學聯考模擬試卷。所有模擬試卷都按實際大學聯考的要求進行測試。每次模擬考試後都進行認真講評,要求分析到每一小題,分析到每一個學生,加強學生心理狀態的自我調節,引導學生認真自我揣摩試卷。

(四)發展能力

由知識發展成能力是一個漫長漸進的過程,需要在高三整個階段不懈努力。聽力的訓練除了聽課文錄音之外,還要聽一些其他方面的材料,上半學年不一定都聽大學聯考題型的聽力材料,到高三後期就需要逐步聽一些大學聯考適應性訓練的材料了。注意材料的規範性,如錄音應是標準的外籍教師錄音,材料的長度適中,總詞量在800字左右,平均語速在每分鐘150~170詞左右,具有鮮明的口語體特徵。話題應涉及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如學習、工作、購物、旅遊、新聞報道、人物採訪等。

完形填空和閲讀是重中之重,必須要有量的積累才會能質的飛躍。從高三第一天起就應抓緊。涉獵的面要廣,可堅持讀一些課外讀物,像聽力訓練一樣,開始時並不一定就做大學聯考模擬訓練題,可讀一些輔助讀物,如引進的原版外語教材和報章雜誌等。廣泛的閲讀可拓寬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背景知識,有利於大大提高閲讀能力。讀的東西多了,詞彙量就擴大了,讀速自然會提高,理解力也會增強。閲讀能力的提高自然有助於提高英語整體運用的能力。在後期可適量進行大學聯考閲讀模式的強化訓練,每五篇閲讀加一篇完形構成一組,定時專項訓練,不斷總結得失,不斷完善閲讀技巧,提高完形閲讀的應試能力。

複習課教學反思14

我講這節課是為了讓學生對《圓》這一章進行系統的複習,掌握課本中的基本知識,徹底理解緊扣課本的一些重點題型,並能靈活運用,我認為學生應該以本為本,吃透教材。近幾年會考數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有的知識點看起來在課本中沒有出現過,但它屬於一捅就破的情況,出現的可能也是有的。例如,將圓的計算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可以編制出很多精彩的試題。雖然這部分知識課本提到的不多,但在實踐與探索中出現過,所以只有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構建數學的知識網絡,以不變應萬變。在求活、求新、求變的命題指導思想下,會考數學試題雖然不可能考察單純背誦、記憶的內容,也不會考察課本上的原題,但對會考試卷進行分析就不難發現,許多題目在課本中都能找到影子,不少會考試題就是對課本原題的變型、改造及綜合。因此在指導學生複習時要回歸課本,尤其是對課本中出現的實踐與探索,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同桌探討等方式,總結出其中包含的知識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課本的透徹掌握。另外,會考考察的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考察學生對基本知識掌握的紮實程度及全面理解情況,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就必須從基礎知識入手。

所謂整理和複習,我覺得重點應該在整理上,整理和複習不但要起到一個回顧知識點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將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梳理,從而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網絡體系。從這個角度上來説,整理和複習課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碰撞,引發知識的重新構建,並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在課前我瞭解到,學生沒有自己獨立進行過知識整理,可以説,在複習整理這一塊的學法上,學生幾乎是一片空白,以至於到現在有些學生在複習過程中都是採取一種

抓瞎的方法,沒有計劃,沒有目標,對於自己的學習狀態也不太瞭解,這種情況讓我非常震撼。反思以往,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為了授之以魚而常常忘記了授之以漁。其實,所謂教學,應追求的是教法和學法的統一,在處理教法與學法的關係中,葉聖老的一句名言很有指導意義: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顯然,這樣的教,就得教到點子上,也就是要教學生摸到學習的門徑,從而達到自己學習的境界,雖然起步晚了一些,但只要邁出這一步,應該會讓學生受益匪淺的`,所以這堂課的重點,我就將其定位在學生複習整理的學法指導上。而事實證明,當學生通過自己整理得到的複習方法印象非常深刻,學生願意並且重視相互之間的學習。

剛剛檢測了第三單元《圓》。考試成績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真的有點竊喜:是本學期單元考試會考的最好的一次。歸納了一下,覺得考的滿意主要有以下原因:

(1)本單元的知識雖然比較難,包括:與圓的有關概念、與圓有關的位置、與圓有關的計算三個部分。

(2)本單元的每一次新課我都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注重在做中探討新知。這樣教學一是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事做就不會開小差),二是學生自己做出來的結論自己理解的就會更透徹、記憶也更深刻。

(3)作業落實較好,訓練到位。

但也有不如意和欠缺的地方:

(1)沒有滿分的同學,最高分是99分+附加題20分(她錯的那個填空題根本不難)。

(2)平時的幾個尖子生還是比較浮躁,看題不認真,做完試題不認真檢查,導致了不該有的失分(那幾個尖子生這次都沒達到95分)。

(3)很多學生改不了馬虎的毛病。看題看個大概,改後的試卷一發下來就知道自己錯哪裏了,就是在考的時候發現不了;計算不仔細,加法算錯的等都有。

(4)部分學生基礎差。在求組合圖形的陰影部分面積時,都列對綜合算式了,但他算不了小數乘除法,導致結果都是錯的。

(5)求陰影部分面積的第一個題失分有點多,主要是有那麼一部分同學記不得半圓面積的算法(總是忘記要除以2,你一提示要看清楚是圓還是半圓時他就恍然大悟的樣子),這樣的題目以後還要多做練習。

從這次的測試中,我體會到:上課抓住學生的手、腦、心、口很重要(即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多動腦思考、多用心想問題、多動嘴發言),不僅是要學生的人在教室裏,心也要留在教室裏,這樣的教學有效性才高。不同的學生也有不同的體會:優生體會到考試要細心、要反覆的認真的檢查,平時比較差這次又考好了的同學體會到上課要認真聽講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複習課教學反思15

古詩的理解對中學生來説難度在於:一是詩歌創作的時代久遠,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二是古詩中的特殊句式在現代漢語中並不常見;三是古詩中某些詞義與現代漢語中的詞義偏差較大,需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時代背景來理解。因此,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應分三步走:

課前預習 自學清障

針對古詩的上述特點,課前可佈置學生利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掃除學習上的“攔路虎”。預習需完成的任務:(1)瞭解詩人的生活朝代、生平事蹟、歷史背景;(2)利用工具書理解難懂字詞的意思;(3)讀通詩歌,大致瞭解詩意;(4)試譯全詩,運用勾畫圈點讀書法和生疑發問讀書法找出問題;(5)結合課後思考題,嘗試歸納詩歌主旨,找“詩眼”,找藝術手法。通過預習,學生基本掃除了學習障礙,變過去的被動聽取知識為主動索取知識,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教師組織分組式討論,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彼此的預習成果,互相彌補預習漏洞,解決一些問題,交流思想打開思路。教師針對共性問題及難點問題進行點撥教學。

授之以漁 指導點撥

加強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授之以漁,“漁”即學法,譯詩有“釋、留、補、調”四步法。釋:解釋難解字詞;留:保留字詞願意;補:把詩意跳躍、壓縮、省略的地方連綴起來,引申出來,補充完整;調:遇到詩中詞序變換的地方,譯時把它們的'位置進行調換。理解詩意有“分、釋、理、連”四步法。分:將詩句劃分成一個個詞或詞組;釋:解釋字詞;理:解釋詩句意思;連:説説整首詩的詩意。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的具體步驟應該是:挖掘教材,鑽研學法---精心講授,滲透學法---回顧過程,揭示學法---自學實踐,運用學法。

如高二選修中杜甫的《登岳陽樓》,教師的教學設計第一步,請學生介紹杜甫及本詩寫作背景;第二步,初讀全詩,交給學生古詩“釋、留、補、調”四步法,指導學生釋詞句,説詩意;第三步,激疑品詞,帶領學生進一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寬闊宏偉的意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體會杜詩沉鬱頓挫的創作風格;第四步,帶領學生展開想象,反覆吟詠,感受老杜品格,窮而愈堅,悲而能壯,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氣魄與闊大的胸襟;第五步,回顧學習過程,揭示學法----知作者→解題意→譯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對比閲讀 探索發現

接下來,佈置學生自學《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及《旅夜書懷》,主要讓學生運用從第一首詩中學到的方法進行自學實踐,教師可安排如下步驟:明確目標---運用學法自讀實踐---討論彙報---評議點撥---總結整理。學生自學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獨立學習,第二階段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交流。學生自學時,教師進行巡視,隨時瞭解學情,進行必要地點撥指導,放手讓學生閲讀、品味、想象,入情入境。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帶學生“入境”。如《旅夜書懷》可提問,這首詩與《登岳陽樓》在哪些方面有相同之處?又如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在寫景抒情方面與杜甫的《登岳陽樓》又有哪些不同?就第一個問題,學生能想到從寫作時間、作者境遇、詩風、緣景明情等方面思考。而對第二個問題,學生能想到從詩人性情、藝術手法等方面探究。教學效果表明,此種自主學習的方式,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明確瞭解讀詩歌的基本方法,不再茫然無緒且樂於去討論探究,學習興趣盎然,知識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記憶深刻,能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祖國文化瑰寶的無限魅力!

新課程強調“教材無非是例子”“教是為了不教”,確立教學目標尤其重要,特別是對單元目標的準確構築把握。以必修課為“點”,“點”上求精求深,“點”上求輻射;以選修課為“面”,“面”上求廣博,“面”上求補充。“選修”是必修的輔助與變通,是更有彈性的發展性教育的延伸。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是教材配套的讀本,是極好的閲讀教材,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講讀課學到的方法進行自讀實踐的機會。教師應深入鑽研賞析指導,精講賞析示例,引導學生自主賞析,並向學生推薦作品。當然,課外閲讀的面是很廣的,不應只侷限於教材和讀本,可組織學生蒐集不同類型的詩歌做對比研究,或者鼓勵學生就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進行分時期、分風格的蒐集整理,將古代詩歌的鑑賞類別化、體系化。我想如果教師能將學生被動式學習提升至自主性學習,將事半功倍地提升教學效果,而如果能將學生自主性學習提升到研究性學習的水平和高度,就可以肯定的説他踐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