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説課稿模板集合5篇

來源:文書谷 1.89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説課稿模板集合5篇

説課稿 篇1

《和時間賽跑》是國小語文人教版課標本三年級下冊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在第一課時學習了生字新詞、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後,這課時着重進行課文重點句段的學習。下面就第二課時的教學分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及説教學過程這三部分談談自己的設想。

一、説教材

1、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依照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情朗讀課文。展示收集、積累的珍惜時間方面的名言警句

(2)、過程與方法:能對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質疑,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在個性化的朗讀中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懂得時間一去就不復返,要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2、特點,教學的重點、難點

課文裏主要講了兩層意思:一是“我”從爸爸的談話中,從太陽落山、鳥兒的飛行中,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從“我”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學生在閲讀時獲得這一啟示,並能引導他們對這一問題有所感悟。

由於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對時間概念也比較模糊,因此,引導學生感受珍惜時間的意義,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二、説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1、授之以漁,教給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達到用不着教的唯一方法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質疑學文;收集並整理有關珍惜時間的資料;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如“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等含義深刻句段的學習方法。

2、注重朗讀,感悟內容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閲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課文中語句內涵深刻,對於三年級學生,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以及智力發展水平的限制,更是需要反覆朗讀、細細品味,這樣才會理解與意會課文內容。

3、加強訓練,培養能力

中國的俗語“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也都闡明瞭訓練的重要性。課堂上,應抓住一切可選用的機會進行訓練,如朗讀訓練、説話訓練、思維訓練等等。

(二)、學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本篇課文含義深刻的語句,我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理解——感悟——朗讀”的方法來讀懂這篇課文。

三、説教學過程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3課,隨後,用遊戲複習鞏固詞語用小鬧鐘計時,感知時間的飛逝。

自主讀文,解決問題

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和時間賽跑呢?

設計意圖:通過讀感受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作者行文思路。

我這樣導課的依據是新課標對三、四年級閲讀能力所要求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古人云:學貴在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麼學生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同時,為了遵循整體 ——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帶着質疑探究課文內容,進而品讀課文內容,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由整體插入到部分進行解讀。

2、品讀重點句段

我將引導學生重點品讀如下三個內容:

(1)、父親告訴我什麼道理?具體從幾個方面來説明時間裏的事物永遠不能回來了呢?

概括爸爸説的話,他説(昨天)永遠不能回來了,(爸爸的童年)永遠不能回來了,(外祖母)也永遠不能回來了。瞭解總分的構段結構。

過渡:是呀,所有時間裏的事物永遠都不會回來了,時間也一樣一去不回了。

課文當中還講到了哪些事物也是這樣永遠不會回來了呢?請你把相關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注意:儘可能讀出自己的感受。(落山的太陽、飛過天空的鳥兒)

這3個自然段,都圍繞“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句話寫的。語言雖平實,含義卻深。學生沒有切身的經歷體驗是難以理解和感受到的。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所以,設計了通過朗讀和聯繫生活經歷體驗的方式來實現教學目的和突破教學重點。

c、課件出示內容: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看到太陽快落山了,就下決心説:“我要比太陽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裏喘氣的時候,看到太陽還露着半邊臉,我高興地跳起來。那一天我跑贏了太陽。以後我常做這樣的遊戲,有時和太陽賽跑,有時和西北風比賽,有時一個暑假的作業,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時我三年級,常常把哥哥五年級的作業拿來做。每一次比賽勝過時間,我就快樂得不知道怎麼形容。

第八自然段講我跑贏了太陽,這裏的太陽實際指的是——時間。跑贏了太陽,實際就是跑贏了——時間。(板書:贏得時間)

5、作者還跑贏了什麼呢? (有時……有時……有時……)指導排比句的學習。“我”因此高興得不知道怎麼形容。你能用一句話形容一下“我”的樣子嗎?

6、學生體會再次讀文。

設計意圖:再次讀文,解決課前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懂得作者和時間賽跑實際上就是在贏得時間的道理。

語文課要培養學生譴詞造句的能力,能品味詞語是能譴詞造句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品味詞語能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力,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通過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促進朗讀水平的提高。

品味成功之道

1、我就這樣和時間賽跑,後來的二十年裏,我因此——受益無窮。什麼叫“受益無窮”? 説説你是怎麼理解的?林清玄有什麼收穫呢?

2、出示作者簡介。指名讀。

3、理解作者的深刻體會,相信你再讀這幾句話,一定會有所收穫。

過渡:從你們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你們每一個人對於時間的珍視。咱們能夠贏得時間更要珍惜時間。(板書:珍惜時間。)

設計意圖:聯繫作者的經歷,懂得“我”珍惜時間才能在今後的日子裏受益無窮。

對文本中進行深入地解讀,加上真實材料輔佐驗證,學生的心裏定能泛起不平靜的漣漪。不僅達到教育的功用,同時為下面內容的解讀奠定基礎。

(3)假若你一直和時間比賽,你就可以成功!

總結成功之道

1、你今後打算怎樣和時間賽跑呢?

2、通過我們的交流、碰撞,我們對於時間的意義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跟時間賽跑,最終跑贏時間是我們每個人都願意追求的一個目標。將來有一天,我們也會和作者一樣長大,面對我們的孩子,我們會告訴他——(課件出示:假如你一直和時間比賽,你就可以成功!)

b、讓學生從自己身上或周圍人的身上用具體的事例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通過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

c、感情朗讀。將這句話送給自己或同桌或夥伴。

5、説板書設計:

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思路設計的板書。它體現出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過程,明瞭時間是因為一去不復返而顯得寶貴;是因為寶貴,而要珍惜時間,要努力奮鬥,這樣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脈絡清晰,學生也就容易理解了。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把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關注的天氣狀況作為切入點,誘導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對天氣狀況的描述。接着介紹天氣和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要求學生説出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與“氣候”是日常接觸較多,但有時又不太注意區分的兩個概念,正確區分這兩個概念,是正確理解、表述、傳達天氣和氣候信息的前提,這為今後學習本章氣候知識打下了基礎。實際上,什麼叫天氣,什麼氣候,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識,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教材接着介紹了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給出了常見的天氣符號,電視中常見的衞星雲圖和城市天氣圖,重在培養學生閲讀和使用天氣預報圖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氣環境監測的閲讀資料,既是聯繫實際,貼近生活的內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內容。隨着人們對大氣環境質量的關注,大氣環境質量的變化不久將會像天氣變化一樣受到最普遍的重視。

本節教材特色之一是從實踐出發,聯繫實際,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⑴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並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⑵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2、能力目標:

⑴學生通過閲讀“天氣”、“氣候”二個框題的內容,提高閲讀材料的能力,只有會讀,才能感知教材、領會教材,抓住重點。

⑵培養學生分析和比較能力。通過閲讀討論,讓學生區分出天氣與氣候的不同。天氣是短時段的大氣狀況,氣候是長時段的大氣狀況;天氣是多變的,氣候是相對穩定的。

⑶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這是認識上的第二次飛躍,是該節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學生在知道了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為此,教材還安排了練習2加以實踐。在認識了常用的天氣符號後,要求學生學會看天氣預報,看懂簡單的城市天氣圖。

⑷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閲讀天氣預報圖和使用天氣預報圖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⑵通過讓學生記錄天氣預報及空氣質量預報的有關數據,使學生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⑶通過收聽、收看當地電視台、廣播電台的.天氣預報和全市空氣質量預報的節目,瞭解家鄉的天氣及大氣環境,培養學生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⑷通過讓學生用實例説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的活動,增強學生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⑸通過師生互動,構建一種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係。

㈢教學重點和關鍵:

從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區別“天氣”與“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並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認識常用的天氣符號,學會看天氣預報。

二、教法闡述:

㈠教學方法。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地理教學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法、地理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來理解課文中的理論知識。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此法能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學習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學的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㈡教學手段。

採用多媒體電腦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計算機所特有的信息處理優勢及其交互性強的特點,將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圖像等多種媒體綜合一體化,它在教學中的運用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學法指導:

學習方法是學習時所採用的手段和方式,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果各異,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利於終身學習。

㈠學生特點分析:

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國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從七年級起,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

從年齡特點來看,七年級學生剛由國小上來,他們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㈡學習方法和能力培養:

1、讓學生課前從各種不同渠道收集天氣或氣候方面的資料或趣聞,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節目並做記錄,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蒐集、記錄資料的過程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通過此類活動,可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利用課本以外的資源獲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養地理學習能力。同時有了充分準備的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競相發佈自己從書上、報上、網上、電視上的發現,在課堂上參與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評價。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產生學習樂趣、積極的情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2、“課堂小組討論法”即課堂上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啟動思維,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學習方法,討論把使用智慧,體現自我的機會十分平等地送給每一個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樂。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現代科學研究的社會化趨勢需要羣體研究方式,互動能力的培養日益顯得重要。本堂課討論的機會較多有師生之間、小組之間的互動。

3、利用電腦課件,讓學生觀察衞星雲圖,瞭解衞星雲圖,初步學會看衞星雲圖,培養實踐能力。同時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慾。(説明:雖然“衞星雲圖”有關知識非課程標準所要求掌握,但由於學生看天氣預報時首先要接觸到,但又不能一下看懂,因而很好奇,要求教師介紹,所以教學中做了一定安排)。

4、每位同學自制一版階段“學習成果”小報,來交流展示,並自制一個30cm×30cm的某城市天氣圖(用天氣符號表示),課堂用來互相提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在動手中學習地理知識。同時又能使全體同學廣泛參與。

5、佈置作業時給學生四個可能就發生在身邊的有關空氣污染的例子,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較感興趣的問題談看法,培養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知識談對一些地理問題的看法或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㈢學法的理論思考: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和興趣是人的行為的兩大內在動力。可見,地理學習動力,包括了地理學習興趣指向和地理學習動機層次。明確的學習目的、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構成學生學習的動力系統。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四、課堂教學程序:

㈠展示階段“學習成果”(小報一版)在小組內交流(下課後交)

㈡簡明導入後請2——3學生髮布收聽、收看並記錄下來的廈門地區近二日天氣情況,並詢問學生從哪裏獲得天氣情況的資料?(可從電視、廣播、報紙、氣象網站等途徑獲得)

㈢閲讀1、2框題,討論以下問題:

1、 什麼是天氣?什麼是氣候?(提問層次較低學生)

2、 討論: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提問層次中或上的學生)

3、 練習題(四成語各描述天氣或氣候?)

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天氣與氣候方面區別,並舉例加以説明。

通過 練習,要求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㈣請2——3學生髮布天氣或氣候方面的資料或趣聞,後教師也發佈三條,請學生判斷分別指的是“天氣”或“氣候”,加以鞏固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㈤天氣對我們很重要(請學生結合實際談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

這節課着重學習“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

演示課件內容 :

天氣預報的意義。

衞星雲圖(演示如何讀圖)。

天氣符號與天氣預報圖。

再現中央電視台播報的某些城市天氣預報。

通過以上學習,要求學生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㈥教師展示自制教具—天氣符號和現實生活結合的簡圖,幫助學生建立生活經驗與形象的圖示和抽象的符號之間的有機聯繫。 再熟悉常用天氣符號圖例。

㈦運用電腦“課件”做課堂練習,鞏固新課知識。

1、連線:在衞星雲圖上,綠色、藍色、白色各表示什麼?(請層次較低學生做答)

歸納:藍色 陸地綠色 海洋 白色 雲雨區

2、看圖回答問題(課件展示): (請層次中等或較好的學生做答)

a、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是什麼天氣? b、北京附近是什麼天氣?

c、長江中下游又是什麼天氣? d、較大範圍的降水雲區出現在什麼地方?

3、下列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與圖中人們所進行的活動是否吻合?

4、學生舉自制某城市天氣圖(用符號表示),互相提問,學當天氣預報播音員。

㈧由於大氣污染日益嚴重,人們越來越關心大氣環境的質量。

結合隨州實際,教師詢問:

隨州有無發佈“空氣質量預報”?哪些途徑可得到此資料?

㈨課堂小結: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正確使用二術語。

2、識別常用天氣符號,學會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㈩佈置作業:

1、寫一篇“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小論文(教師稍做指導:可綜合寫,亦可就某一方面寫)。

2、用實例説明人類活動對大氣污染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3、舉四個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例子,選擇一個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思考即可,下節課交流)。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

上午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川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三學習主題(古代歐洲文明)第4課古代希臘的內容。

我説課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四個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國中階段學生在學習了古亞非文明之後,接觸西方文明的第一課,為後面學習古代歐洲文明打下良好的基礎。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的民主政治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的先河,深深地影響着歐洲的歷史。

2、教材的內容分析:本課有兩個子目。古希臘的繁榮這一子目講述了古希臘的基本情況及繁榮的表現;雅典民主政治這一子目講述了梭倫改革、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的表現以及侷限性。

3、教學目標

本課的課標要求的要求是:瞭解伯里克利時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狀況,知道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據此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希臘文明的起源及繁榮的狀況,知道希臘著名的奴隸制城邦斯巴達和雅典,掌握梭倫和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閲讀插圖,提高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評價雅典民主政治,認識到奴隸制民主的.侷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知道古代希臘式歐洲文明的源頭;認識到希臘的繁榮時建立在奴隸勞動的基礎上的;從梭倫改革到伯里克利改革讓學生認識到改革可以促進社會進步。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希臘城邦的繁榮、雅典民主政治

教學難點:雅典民治政治的評價

二、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九年級學生,該年齡段學生思維活躍,喜歡錶現,好奇心強。在國中前兩年的學習過程中已經系統的學習了中國歷史,有了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思維。同時經過前面3個課時的學習,對世界古代史並不陌生,學習世界史的眼界開始打開。但是九年級學生學習世界史才開始起步,基礎知識十分薄弱,思維發散的餘地很小,感性思維強於理性思維。因此在講授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基礎史實。

三、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為促進學生的讀圖能力發展,引導學生讀教材上的插圖;用歸納總結的方法總結出古希臘繁榮的狀況;用講述法來講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內容;用討論法來讓學生認識雅典民主政治的侷限。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用多媒體展示奧運五環旗圖片,設問奧運會的全稱和起源?同學們對希臘瞭解多少?導出本節課所學知識,板書課題

2、講授新課

(教師引導)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根”,它在地中海地區孕育發展,豐富多彩。勤勞勇敢的古希臘人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古希臘早期的歷史如何?後期歷史的發展怎樣?它的燦爛的文明有哪些表現?讓我們來共同體驗古希臘的繁榮。(課件顯示第一目標題)

a、首先是講解古希臘文明的基本情況。讓同學們閲讀22頁和23頁的文字,再和學生一起仔細閲讀23頁《古代希臘》插圖,讓學生掌握古希臘的位置範圍,找到邁錫尼和克里特位置,一定要指出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然後找到最重要的兩個城邦斯巴達和雅典的位置。

b、然後講述古希臘繁榮的狀況。讓學生閲讀23頁最後一段文字結合24頁《鍛造作坊中的奴隸》插圖及小字總結出奴隸制的繁容;再總結經濟的繁榮;結合22頁《克里特的王宮遺址》和24頁《雙耳彩陶瓶》插圖,補充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等任務總結出文化繁榮;最後結合下個子目總結出民主政治的繁榮。

c、再次是講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內容。講解梭倫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的內容,首先講解公民的概念,公民是有財產限制的,分析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陪審法庭。並結合26頁貝殼放逐法,讓學生理解民主政治,要強調公民大會是雅典國家的最高決策機構。

d、最後是本課的難點,評價雅典民主政治。我決定設置情境,讓學生自己探究。具體是設置一個斯巴達商人庫特森在雅典的經歷,通過故事情節展現出雅典民主政治的進步性和侷限性,讓同學們自己在故事中去感知去。這樣既能深入淺出,又能加深影響,而且讓學習過程充滿趣味性。在學生明白了雅典公民在法律上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國家政權;同時雅典民主政治又容易造成多數人的暴政,是建立在奴隸主對奴隸專政基礎上,奴隸、婦女、外邦人都沒有政治權利,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的是少數人。

3、課堂小結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早期的文明稱為愛琴文明,它是以克里特島和邁錫尼為中心,古希臘地區奴隸制城邦以斯巴達和雅典最為著名。在廣大奴隸辛勤勞動的基礎上,古希臘進入全面繁榮時期。在雅典由梭倫建立、伯里克利推向頂峯的民主政治更是對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起侷限性。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 教材內容簡介

今天,我準備的説課內容是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燕子》,《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國小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着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 .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盪漾,音符"等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燕子》一文描寫細緻生動,感情充沛激越,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報春使者——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從作者對春天裏的小燕子的描寫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由於國小生受自身活動範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於此,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課擬定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將重點實現目標1,2,3.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吟喔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由齊唱耳熟能詳的少兒歌曲《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導入,即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歌詞裏的"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説,這裏的春天最美麗",與課文結尾"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有異曲同工之效.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走入課文裏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為春天增添的生機,不必用教師點撥,學生的體驗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內容分析

在課程標準中,本課內容屬於“生命世界”領域的“生命的共同特徵之一——生物的繁殖”範疇。具體要求如下:知道繁殖是生命的特徵;知道動物和植物都需要通過繁殖延續物種,知道許多動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動物的卵都要經過受精後才能產生新的生命。

在教材中,本課是教科版四年級下冊“新的生命”單元的第六課《動物的卵》的一個課時——雞卵的研究。一至五課重點探究植物的繁殖,而本課是探究動物繁殖的第一課,與第七課一起幫助學生建立起“繁殖也是動物的共同特徵,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概念。

二、學情分析

四年一期的學生,經歷過鳳仙花的種植及觀察,對植物的繁殖已有一定的瞭解。知道一些器官的形態結構與功能之間有一定的聯繫,如植物的根向下生長並長有根毛,能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順序對物體進行細緻的觀察探究並得到新知識,並能對一些結構的功能做出合理的推測。

關於本節課的'研究對象——雞卵,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已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認識,如:雞蛋含有營養物質,雞蛋可以孵出小雞,雞蛋裏有蛋白和蛋黃等。但沒有將雞卵作為繁殖結構進行系統的觀察,也不知道雞卵的結構與新生命之間的聯繫。

三、教學方法及策略

宏觀上來看,本課內容屬於形態學範疇,是一節典型的觀察課。通過圖片和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親歷以觀察為主、解剖為輔的學習過程,對雞卵結構的知識進行內化,並通過學生的自主分析及推測滲透形態結構與功能相關的核心概念。

四、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雞卵的結構由外到內主要包括卵殼、氣室、卵殼膜,卵白、繫帶、卵黃膜、卵黃以及胚盤,它們在雞卵發育成小雞的過程中都有各自的作用。

2.小雞由雞卵發育而來;

過程與方法:

1.用解剖和觀察實物的方法瞭解雞卵的結構特點;

2.根據雞卵各部分的結構特點推斷其在發育新生命過程中的作用;

3.培養學生能運用多種感官對事物進行觀察的能力。

4.培養學生根據物體的形態結構特點推測其相關功能的能力。

教學重點:用解剖和觀察實物的方法瞭解雞卵的結構特點;

教學難點:以雞卵各部分的結構特點為依據推斷其在發育新生命過程中的作用。

五、教學準備

1.多媒體材料:教學、視頻《雞卵內的21天》、實物投影儀。

2.演示材料:培養皿一套,煮熟的雞卵一枚,生雞卵一枚,鑷子一把,放大鏡一把。

3.分組材料:每組培養皿一套,生雞卵一枚,鑷子一把,放大鏡三把、實驗記錄單一份。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引出觀察任務

(二)指導觀察方法 分組觀察雞卵

(三)彙報雞卵結構 推測功能作用

(四)總結延伸

七、授課效果教學反思

導入環節利用雞卵孵化的視頻,讓平時作為食物的雞蛋變成較為陌生的繁殖結構,較好的激發學生對雞卵結構的探究慾望,試教時更有孩子在視頻結束後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同時,也達到了直入主題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