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課稿模板錦集9篇

來源:文書谷 2.4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説課稿模板錦集9篇

説課稿 篇1

《托起草原》是一篇語言優美、景物描寫極具畫面感的抒情散文,通過多角度、多側面的描寫,展現了“天下最美”的呼倫貝爾草原,思路清晰,結構明瞭;同時本文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級第一冊第五單元中的第四課,是一篇選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義。散文的學習不同於其他文體的學習,它需要調動學生多方面的互動因素,共同完成對散文語言、寫作技巧的品鑑和對主題的理解。學生通過前三篇課文的講解和學習,已掌握散文賞讀的一些方法、技巧,因此本文的學習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強化這些方法和技巧,加強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把握,從而有效地提高閲讀能力。

基於以上因素,確定教學內容如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①積累基礎的字詞、句以及與本文相關的文學常識。

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結構,明確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

(二)能力目標:

③品味文章精美的語言,揣摩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三)情感目標:

④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文化的思想。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結構,明確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教學難點是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文化的思想。

二.學情分析

1.由於中職學生大多是會考失利的學生,文化課基礎多數偏差,而且程度參差不齊。

2.通過前三篇課文的講解,學生已具備散文欣賞的一定方法和技巧。

3.作為高一幼師專業的學生,好討論好爭辯。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已形成了小組討論、分析的習慣。

三.教法與學法。

呂叔湘先生説:“語文課既然是技能課,上課的時候,就應該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的活動應該壓縮到最低限度”。而新課程理念同樣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於此,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文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誦讀法——反覆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討論法和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討論法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的這次課討論的方式較多,有個別討論、小組討論、師生對談等。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四、課堂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上課,學生的注意力還未完全回到課堂,因此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節課的保證。我以課間播放《我和草原有個約會》這首歌作為切入點,引出學生熟知的鳳凰傳奇組合中的女歌手楊魏玲花來自內蒙古,她用歌聲唱出對家鄉的熱愛,趁機提問學生:對於草原有怎樣的印象。接着,我又簡要説明自己對於草原的印象,以及對於草原的憧憬都源於那首北朝民歌《敕剌歌》,這樣既複習鞏固了之前學過的相關知識,又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同時簡單介紹作者,引出本文的課題。(時間為3分鐘)

(二)具體講解課文

在創設情境之後,又結合課件中的圖片將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草原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研讀課文。這裏主要是以:問題導入,以導為主,讀議結合的方法,具體分三步走。

第一步,快速閲讀課文,回答以下的問題。

1、課文開頭説:“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倫貝爾”,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呼倫貝爾草原的“最美”?

2、文章第2、3、6自然段所寫內容與第4、5自然段所寫內容有何不同

第一個問題設置面向全體學生,目的在於讓學生快速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可稍加分析草原“詩畫般”的自然風光,以及草原深厚的文化內涵意在引導學生思考,為學生搭建知識的台階;為突破文章難點作準備。

在教法上,第一個問題由學生稍作思考即回答;第二個問題讓學生稍作討論後回答,回答過程中,實現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多元互動、教學相長。這部分以師生互動品讀為主。(此階段時間為12分鐘左右)

第二步,在前兩問的基礎上要求理解文題中的“托起”的含義。

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引導,為什麼用託,而不是其他表示動作的詞,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點撥,讓學生理解作者對於草原的深厚感情,對草原風物的愛,對草原文化的愛。

課文分析到這裏,教師作一個簡短的小結,把課文的重點:課文思路、文章思想內容作一個簡單的概括,為突破難點做準備。隨即轉入下一個主要內容,散文學習中品味文章的語言美,並以此作一個過渡。(“托起”分析抄錄需5分鐘,小結過渡為2分鐘)

第三步,品味語言,滲透情感;突破難點,學會質疑。

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3分鐘後,教師抽取若干小組代表,通過誦讀法,討論法,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因為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講解中已涉及散文語言的品讀,學生對於從修辭、句式中來體味散文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已能基本掌握,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一些重點語句的品鑑上,如本文的10、11自然段,“這一切都只能產生在草原,植根在草原,生長在草原,繁榮在草原。”“沒有傳統,就沒有祖先;沒有祖先,就沒有價值”。從品語言的角度,來體味語言的哲思美,同時也讓學生在品味評語言中再次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即作者對草原傳統文化的熱愛、希望能保留傳承草原文化的心情。本文的難點在此再做突破。(小組討論評析共需10-12分鐘)

如果品讀到此結束,未免有些淺顯,也不利於學生獨立思想能力的培養。因為給文章選美,尤其是美文,經過多次的訓練,學生無論如何也能找出幾個美點來,所以有時教師應設計出一兩個“出其意料“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當學生都在品鑑語言這好那好的.時候,我問學生,這篇文章,選入教材時作了一定的刪改,使其盡善盡美,那麼這篇文章的語言還有缺點嗎?

這就給了學生一個出其不意,雖然對於習慣了國小、國中灌輸式教學的學生來説,有些突然,有些困難,但是讓學生學會質疑,學會説“不”。

我把我認為有疑問的兩個句子出示:

A句:“這樣的草原,只會產生站着的強者與倒下去的死者,而不會產生庸者。”

B句:“這條歷經中原十幾個王朝修建的厚厚城牆,阻斷不了來自草原急風驟雨般的馬蹄聲,兩種文明在此進行血與火的碰撞與交融。”

讓學生以修改句子的練習,來激起學生智慧的火花,讓他們習慣發表“不同”的聲音。(練習、講解為5分鐘)

到此為止,文章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已得到了解決。再接下來就是要鞏固這種認知。於是我把最後一個問題拋給學生。“學習本文,喚起了我們對草原怎樣的感情?對於這樣的民族傳統文化,我們該怎樣對待?(此處討論為3分鐘)既是討論,也是一份文字作業,提倡、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有創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

從草原開始到草原結束,從認知到情感,從知識目標到能力目標,在能力目標中滲透情感目標。讓學生在這樣的一堂課後,加深對草原自然風光的印象,鞏固對草原豐富人文內涵的認知。

板書:

托起草原

潘岳

夏季的草原 草原的酒

草原的林

草原的花 草原的歌

草原 文化(只有)

自然——————————————人文

傳統 傳承(價值)

説課稿 篇2

從江縣剛邊中學:陸秀維 各位老師大家好:

一.説教材內容:

1.今天我上的課是美術課外知識內容,本節課主要學習<<黑白裝飾畫>>的特點與作畫方法;讓學生知道了解<<黑白裝飾畫>>的作畫特點及線條的巧妙的搭配.

2.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啟發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觀察與感受能力,使之有一雙發現裝飾美的“慧眼”。

(2)、知識目標:通過課堂實踐練習,學習裝飾圖案的視覺語言與形式法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活躍形象思維,增強形態的應變本領,拓展裝飾藝術天地。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搜索黑白裝飾畫的新方法,通過蒐集、展示、感受、繪製和評述等學生活動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勇於嘗試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使學生通過蒐集和感受黑白裝飾畫,瞭解黑白裝飾畫,瞭解黑白裝飾畫的風格形式、藝術特色,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2) 難點:如何啟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開拓學生的設計思想,用多種多樣的藝術表達形式來表現司空見慣的物象,從而創作出富有個性和創意的`作品。 如何啟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開拓學生的設計思想,用多種多樣的藝術表達形式來表現司空見慣的物象,從而創作出富有個性和創意的作品。

二.説教法

1.本節課採用多媒體課件、講授、示範畫教法進行教學,用1課時完成本節內容。

2.主要採用講授和示範畫為主,引導學生認識瞭解,學習走進黑白裝飾畫.

3.先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老師在教授相關知識內容;邊示範畫邊教學生如何作畫步驟,一步步引導學生練習.

三.説學法指導

1.先進行範畫,教學生如何構圖作畫,一步步跟老師學習方法及作畫.

2.在學生進行練習時間裏,老師走看,對一些學生進行輔導,指導畫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方法.增強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和把握作畫技法.

3.及時對好的作品進行表揚,對不足的作品,要進行鼓勵.多點評一些作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

四.説教學效果

在授課過程中,可能講解內容知識不到位,學生理解不透切,在學習練習過程中沒有認真去畫畫,不注意構圖和線條畫面的處理關係和變化,可能有一部分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總的學習效果應該可以,學生基本能掌握黑白裝飾畫的特點. 能夠大膽嘗試作畫.在今後教學授課過程中,多給學生講解相關知識,多教學生一些繪畫技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和技法.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是目前人類最為關注的四大熱點問題。不難發現,在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中,人口是關鍵因素,人口問題是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人口數量和空間上的變化,都會引發包括資源、經濟及社會等在內的一系列變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變化作為全書的開篇。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課標總目標要求學生“瞭解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理解人文地理環境 的形成和特點;認識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及主要途徑”的要求。

第一節教材內容的課標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

區分佈。首先從數量這樣一個最直觀的角度來探討人口的變化,因為目前我國和世界上的人口問題,正是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引起的。並且,這一部分的基礎知識,國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顯得順理成章,有助於學生對該問題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樹立起人地關係的思想理念。

二、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能據圖説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的地區差異,瞭解人口基數對自然增長率、人口增長絕對數量的影響。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3、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教給學生讀圖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掌握讀圖的要領,提高從地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片資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國公眾對目前已十分龐大,並且還在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的關注。

2、利用相應的文字資料和練習替闡明人口自然增長與自然增長率的關係及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死亡率的.關係。

3、利用圖表分析、比較法引導學生概括世界人口變化在不同時期的特點和同一時期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差異,理解相應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讀圖思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

2、進一步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辨正唯物主義世界觀。

3、通過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理解。

三、説學情

對於人口及人口問題的基本知識,學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的,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中的地理課及生物課中都已學過。但大部分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現象上,因此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佈,目的旨在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由國中的感性認識為主提升到理性認識層面。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1、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及其成因。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提高學生從地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難點: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

重難點的突破主要是(1)通過教授讀圖方法及步驟讓學生在反覆讀圖中真正掌握圖表分析的一般步驟和方法。(2)通過課堂活動及問題思考明白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

五、課時安排:1課時(40分鐘)。

六、説教法

問題引導法、討論法、比較法、因果聯繫法、材料分析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七、説學法

1、 學會掌握地理曲線統計圖的閲讀方法(橫縱座標及曲線的含義)

2、 學會掌握柱狀統計圖的技能

八、説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自主學習:預習教材內容,完成基礎知識梳理。

<二>課堂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多媒體顯示)PRED 問題(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

通過PRED 問題導入人口問題,然後從數量這個最直觀的角度看人口 變化的情況——第一節《人口數量的變化》

2、[講授新課]導入圖片1.1世界60億人口日,由書上的圖片入手,並加入一些趣聞,有助於引起學生的注意,並讓學生清晰地意識到人口問題的嚴峻。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五都鎮中學的語文老師李敏,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共同來交流網絡教學模式下的語文教學思路和具體做法。我説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蠟燭》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將從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深入地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中提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爭為主題的敍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蠟燭》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在炮火中掙扎的老婦人幾乎耗盡所有的心力埋葬蘇聯紅軍,並將一對凝結着愛的蠟燭點在紅軍戰士的墳頭的故事。學習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理解超越國界的母愛,欣賞文章悲壯的意境,明確非正義戰爭必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二、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程目標定位是三個維度合一,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合一。新課程要求由原來的以文本為主轉到以學科課程發展為主,以理解內容為主轉到語文能力發展為主。以前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是靜態的分析和訓練為主,結果必然導致無效重複,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轉到動態的體驗感受為主逐步達到個性化鑑賞,動態的四個層次:沉浸——體驗——感悟——思辯。因此,我給本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a、理解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

b、瞭解文章中“蠟燭”故事的寫作背景,瞭解通訊這種體裁

c、學習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從互聯網獲取有用信息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體驗感悟課文中超越國界的母愛並主動與他人利用網進行交流分享。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戰爭帶給人類的痛苦,解讀世上最寬厚的母愛,明確非正義戰爭必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我給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體會文章深厚的思想感情,學習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學習者分析

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説,他們通過國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敍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要讓他們自己去通過互聯網查找這一相關信息。八年級的同學已經初步具備利用網絡的能力,但上課時不能信馬由僵,老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來查找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另外,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體驗、欣賞、評價文章的能力,只要激起他們的興趣,他們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老師要鼓勵他們在網絡平台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四、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分析

這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詩情畫意導入法,自主閲讀教學法、心靈體驗閲讀教學法,學習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學習以及網上討論法。詩情畫意導入法其實就是創設一個學習情境,為學生沉浸到課文意境中去做一個鋪墊。自主閲讀教學法就是組織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閲讀實踐,由整體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藴。心靈體驗閲讀法是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體會語言的深邃的內涵,體驗作品展現的生活,體驗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學習和網上討論法基本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在自主閲讀和心靈體驗的過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讓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始終都是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

五、教學過程設計

現代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課堂教學中心從教師轉向學習者,核心在於學習者主動將新的信息和經驗與其原有的知識基礎相融合的過程,因此網絡教學正是適應了建構主義理論的需要。網絡教學模式有兩種形式:即集體教學模式和自主教學模式。我這節課採用的是網絡教學模式中的集體教學模式。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環節是: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在課間和預備鈴時間裏播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聽歌后的感受。老師隨即深情地告訴學生:在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也有一位“媽媽”,有媽媽的地方就有燭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一片温暖的燭光裏。由此引出課題《蠟燭》。這是老師為學生創設的學習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原有的認知和情感,併為下面課文的意境營造氛圍。

之後是提出任務:登陸局域網,利用網絡搜索《蠟燭》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西蒙洛夫的簡介。瞭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戰爭的慘烈,這與前面老師創設的燭火的温馨情境形成極大的反差,瞭解作者也能為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打下基礎。要求在3到5分鐘內解決這個問題。也可以在老師的課件上瀏覽相關資料,老師要及時監控這個過程,對學生的認知起一個保障作用。

第二環節是:自主閲讀,交流體驗。

(1)引導學生聽讀課文配樂朗誦,這是老師利用網絡為學習提供的學習資源,要求積累生字詞,快速把握文章基本內容。聽完之後口述故事梗概。

(2)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記敍要素。複習並運用記敍要素這一知識點。

(3)自由精讀,品味細節。組織學生大聲誦讀出令自己感動的文段,並將自己最深刻的體驗和感悟以評論的方式發表。並與同學交流。在自由精讀細讀品味這一小環節裏,我設計的是傳統教學形式與網絡相結合,可以口頭髮表,也可以發揮網絡的交互作用,在網絡上進行評論,寫下自己的真切而深刻的感悟。

(4)通覽全文, 理解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讓學生學會用動作、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設計用利用網絡來幫學生突破這個難點。在這一小環節裏,我設計是小組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每個小組同學的搭配是自由搭配,因為在網絡教室了是不受空間限制的。先學習課文動作心理活動的寫法,然後讓學生結合平時實際觀察寫一個片段,在小組內先交流,並把同學認為不錯的片段提交的公共平台上供大家欣賞學習。對寫得好的同學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對其他同學也提供了一個現場學習的機會。

我設計這一環節大致用時25分鐘,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閲讀,體驗文章深厚的感情,並交流相互的體驗,相信學生會體驗到炮火的瘋狂,戰爭的殘酷,體驗到老婦人對紅軍情同母子的愛與尊敬,感受到生命的美和愛的力量,從而樹立和平的信念。並利用網絡突破這節課的難點,學會用動作心理刻畫人物的方法。

第三環節,質疑創新,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同樣是小組討論學習,小組同學有比較簡單的問題,小組內先行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上來,大組討論解決。老師也可以參加進同學的討論中並及時地進行指點。老師預設的疑問,看學生有沒有提出,沒有提出的話,老師也可以將問題提交,讓大家來討論。我預設了這樣的兩個問題:1、文章為什麼要反覆寫炮火、蠟燭、圍巾?2、文末為什麼説“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着……”在深入討論了這兩個問題,再探究文章主旨昇華感情就水到渠成了。

在網絡環境下的交流,有學生個別對個別的交流,有學生對老師的個別交流,還有公共平台上的共同交流。最後老師對整個過程要有個點評,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對全班協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有多少學生積極參與 談論,問題回答是否正確;有多少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高,問題回答不很恰當,學生是否最終完成了對所學 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這一環節裏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着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善於探究創新的精神。

這一環節裏,我給學生準備的創新作業是:如果那位年輕的軍人的親生母親後來讀到了這篇通訊,她會有怎樣的感想?請你以她的口吻給瑪麗育乞西寫一封信。相信同學對這個作業會比較感興趣的,也能讓學生思維更加開闊,並且學習設身處地的考慮問題。當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上網查找本課相關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最後老師總結本課,並在《祈禱》的歌聲中祝福世界和平發展結束本課。這個設計我覺得和開課時的歌聲呼應,並且是在不自覺中提升學生的價值觀,使整節課餘韻悠悠。

總之,我這節課是充分尊重了網絡作為工具,網絡作為資源,網絡作為環境的三大特點來設計的。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題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十六課是全書的總結和落腳點,自然也是全書的重點。本節課屬第十六課第一個框題,主要內容分二部分:一是講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二是講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這些都是中學生想要知道而且必須瞭解的內容,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時有發生,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不懂得如何依法行使權利,因此,搞好本節課教學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從考試的角度看,本框題這幾年一直是會考的重點。基於上述,本節課是重中之重。

2、重難點及依據

(1)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構成重點的理由:這部分內容是以前所學知識的深化,關係到以前所學知識能否鞏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載體。

構成難點的理由:這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國中生一方面抽象思維能力不夠,另一方面缺乏相應的感性認識,因此,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2)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是本課的又一重點。

構成重點的理由:從教材體系看,這部分內容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歸宿,也為後兩個框題的學習做鋪墊;從知識掌握的角度看,這是要求學生理解的知識點,歷年會考都有涉及;從現實角度看,不當行使權利,在學生羣體中較為普遍。

(3)本課的另一難點在於如何有效做到知行轉化。依法行使權利從理論上把握不難,但是如何落實到行動上,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卻絕非易事。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識記);我國公民權利平等性、廣泛性、真實性的表現(識記);列舉實例,表明和國公民權利的特點(理解);聯繫實際,説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理解)

(2)能力目標

提高判斷分析能力。即判斷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分析我國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廣泛性和真實性。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即分清什麼是正確行使權利,什麼是非法行使權利。

培養聯繫實際的能力。即培養學生觀察社會的能力,並正確地指導自己的行為。

(3)覺悟目標

學習公民權利的特點,增強愛國主義的情感。

學習公民依法行使權利的內容,增強權利觀念和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觀念。

二、教學方法

1、教法設計。教學是一門藝術,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主創性,就必須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針對本框教學內容和八年級學生實際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需要,採用案例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原則,案例教學就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案例教學從案例入手,從感性到理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問題導學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問題—學生分析、討論—教師點撥—反饋、總結。問題導學法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3)歸納法。政治課教學理論性較強,知識點分佈散亂,教師如不對知識點進行歸納,那麼學生學到的知識是不完整的。教學中,教師可自行歸納,也可嘗試讓學生歸納。

2、學法設計。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因此學法指導尤為重要。針對本框的內容,我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是:

(1)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高質量地迅速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形式。合作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有利於培養團隊意識、競爭意識。

(2)閲讀指導。指導學生自己閲讀材料,並在閲讀中發現問題,找出結論。

(3)課堂討論。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激發學習熱情,開拓思空間,以適應開卷考試的需要。

三、教學程序

1、複習導入新課

提問:請同學們回顧,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的權利有哪些?學生分組竟答,教師總結,引入新課。

2、新課教學

(1)對於公民權利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採用問題導學法,指導學生閲讀教材P119-121頁的內容。

展示投影片:(出示閲讀提綱)

(1)一個國家的公民享有哪些權利,是由什麼決定的?

(2)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是由什麼決定的。

(3)我國公民權利有哪三個特點?

(4)我國公民平等權利的含義是什麼?

(5)公民平等權利的表現是什麼?

(6)我國公民權利廣泛性的表現是什麼?

(7)我國公民權利真實性的表現是什麼?

教師個別指導,瞭解學習進程。請學生宣讀答案,同學評議。教師精講點撥,集體答疑。

在學生對基本知識有所掌握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分別用實例説明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以及時鞏固知識和活化知識。

教師歸納總結,着重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感教育。

2、公民要依法行權利這部分內容,採用案例教學法和小組合作學習形式。

(利用課本P122-125的案例資料,將學生分為四組,每組分析一個案例。然後合作討論公民應如何行使權利。分組討論後,每組派代表發言,其它組的同學評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總結:從這幾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公民正確行使權利需要做到:

(1)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2)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範圍

(3)要採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4)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總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公民不得濫用權利和自由,而應依照法律正確先例自己的'權利和各項自由。

3、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明確了作為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後,我們青少年要增強法律意識,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做一個自覺守法、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享受公民權利的好公民。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説課稿,

展示投影,出示教學提綱。

一、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1、我國公民權利的特點

含義:憲法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和自由

表現:平等地承擔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

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享有權力的主體極為廣泛

(2)公民權利的廣泛性

享有權利的範圍極為廣泛

在公民權利的確認上具有真實性

(3)公民權利的真實性

在公民權利的實現上具有真實性

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2、公民要依法行使用權利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範圍

採用合法方式,按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權利

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4鞏固新課

展示投影

在某中學的校門口,經常有一些不法分子攔截該校的低年級學生。目的是向他們要錢,有的學生見到了他們就跑;有的學生因為懼怕他們,只好從衣袋裏面拿出錢來給他們;有的同學因為被搶劫,便找自己的哥哥和自己的朋友,對他們進行報復;也有的同學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把事情告訴了學校的領導。

請同學們談談對上述案例的認識。

説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演唱江蘇民歌小調《茉莉花》,學會用優美的歌聲表現茉莉花的淡雅、清香。

2、通過演唱、演奏、欣賞等活動,感受不同版本、不同音色的《茉莉花》中所含的相關文化。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用悠長、流暢的氣息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歌唱中氣息、情感的融合。

教具準備:課件、鋼琴、口風琴、學生自帶的樂器(小提琴、柳琴、古箏、長笛、手風琴)

教學過程:

一、説花、聽花:

1、老師手捧一大束鮮花走進教室,問學生老師都帶了哪些花(玫瑰、康乃馨、百合、馬蹄蓮……)

2、你們喜歡花嗎?為什麼?(花很美麗,有香味,……)

小結:是啊,花不僅是人們喜愛的觀賞植物,還是人們寄託情感的載物,例如:玫瑰表達愛情;康乃馨表達子女對母親的愛;百合表達百年好合;梅花表達高潔;荷花表達出淤泥而不染等等。花是美麗、幸福、和平與愛的象徵。人們總是用歌聲來讚美它,用歌聲來傳頌它。

3、你知道有哪些讚美花的歌曲嗎?(生交流)

4、欣賞《牡丹之歌》感受牡丹的富貴。

播放《雪絨花》瞭解它是遍生於奧地利的一種白色小花,被視為奧地利的國花。表達對祖國的深情。

聽賞《櫻花》,日本的國花。

聆聽《親親茉莉花》。

二、看花、唱花:

1、歌中唱的是什麼花?誰能説説茉莉花是什麼樣的?(小小的.白花,有淡淡的清香),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課件)。

2、不知大家注意到剛才的背景音樂沒有,知道是什麼歌嗎?

3、對了,是《茉莉花》,這首《茉莉花》的故鄉在哪裏呢?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到江南水鄉去走走。(看江南美景)

過渡語:哎呀,好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真是太美了,一切都那麼和諧、那麼美,在這麼美的地方聽到這樣一首動聽的歌曲,真是一種享受,一種音樂的美的享受。

4、江南水鄉的那種美,那份委婉,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來表現歌曲呢?(生討論:悠長、流暢的氣息支持來唱這首歌;柔和、優美的聲音來演唱)。

5、好,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試着唱唱它那動聽的旋律吧。同學們自由練習練習,可以用口風琴來幫你熟悉和加深旋律印象。(反饋)

6、現在,就讓我們加入歌詞來讚美它,來唱唱。

7、歌曲為我們展現了嬌小玲瓏、芳香四溢的茉莉花,當你面對這樣美麗的花朵,你會怎樣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會怎樣去唱這首歌呢?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引導學生從歌詞中、從旋律中交流感受,並指導學生用悠長、流暢的氣息演唱歌曲,用優美的歌聲表現茉莉花的淡雅、清香。)

三、演花、賞花:

1、同學們唱得真好,童聲演唱的《茉莉花》真是好聽,想想除了唱歌,還能用什麼方式來讓茉莉花那熟悉的旋律在我們的耳邊響起呢?用什麼方式表達對茉莉花的喜愛呢?請出我們身邊的小樂手,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學生的音樂活動,認識不同的樂器並感受其音色,為同學指尖下的茉莉花喝彩。)

小結:哇,真是太棒了,同樣的旋律,不同的樂器,不同的音色,帶給了我們不同的感受,謝謝同學們精彩的演奏。

2、歌曲《茉莉花》廣泛流行,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風格,你能説説嗎?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組:

A、我國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也在悉尼大劇院演唱了這首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的歌曲。

B、《茉莉花》這首民歌小調不僅在中國有名,很早就走出國門蜚聲海外了。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劇《圖蘭朵》的創作中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素材之一,將它改編成了女聲合唱,並取得了很大成功。《茉莉花》的芳香,隨着這部經典歌劇走遍了世界各地。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C、薩克斯演奏的茉莉花。

D、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茉莉花。

小結:我們常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茉莉花)的音樂旅程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證明。花就是美麗,就是幸福,就是和平與愛的象徵,讓我們再次唱響這首動聽的《茉莉花》。

説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好!

我這節課所教授的《秋思》是人教版五年語文上冊第二單元《5、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我就從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學法指導及教後反思等方面簡單的談談自己的感受,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導、幫助!

一、明確教材地位

小語教材是按單元編排的,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教師要圍繞“主題”來設計和組織教與學的活動,做到心中有目標,心中有要求,心中有學生。第九冊語文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濃濃的思鄉情”,單元單元訓練重點有三個:一是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家鄉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二是通過對比閲讀,使學生領悟到都是抒發思鄉的情感,思鄉的方式、寄託的對象卻是因人而異的,引發鄉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通過一些景物或事物表達出來;三是通過讀書,引導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情感積累。

《秋思》是一首敍事抒情詩,詩人張籍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段——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二、設計理念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裏最亮麗的瑰寶,或喜或悲,或敍或議,濃縮在方寸之中,讀來令人神思激盪。《秋思》語言平實而情韻綿長,詩歌的語言、意境方面有很大的挖掘、發揮的空間,按照新課標提出的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要求,本節課旨在通過引領學生經歷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即: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詩人的內心感受,進入古詩描寫的意境,在朗讀吟誦中感悟古詩的意藴和情感。為了引導學生能從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後品讀出詩人潛藏的濃郁情感,領悟詩人複雜深沉的鄉情,教學中,教者力求通過主線問題的探究,引導學生讀、思、議,並展開豐富的想象,很快進入特定的思鄉懷親的情境,營造出濃烈的思鄉氛圍,使學生、教者、作者融為一體。在品讀感悟、合作交流中訓練學生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背誦,積澱優秀經典文化的興趣,使學生的語文素養能有所發展和提升。

三、內容確定

單元訓練重點和本課教學重點,本節課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並會背誦、默寫。

2、結合註釋,邊讀邊想象,讀懂古詩大意。

3、在具體的情境誦讀中,感悟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學習作者敍事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詩意,品味詩句,在反覆誦讀中積累語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在情境誦讀中,感悟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學習作者敍事抒情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策略的選擇

本節課,我綜合運用以下教學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1、讀思結合法

古語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課採用誦讀為主,讀思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多層次,多形式朗讀課文的方法,幫助學生領會古詩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法

“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讓學生同桌之間討論問題,交流看法,充分發揮同伴的智慧,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互助中進步,在交流中成長。

3、情境教學法

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也累積了一些生活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創設一些具體生動的場景,可以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特定的背景下,人物內心的感受以及情感的表達,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和語言表達得到發展和鍛鍊。

五、學習方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個別朗讀、互相讀、自由讀、默讀、放聲誦讀,反覆吟誦,教師富有感染的範讀、引讀,等不同方式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接觸文本,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以讀增智。學生在朗讀中仔細咀嚼語言文字的“味道”,體味語言文字的情感,品出語言文字的魅力,讀出語言文字的精彩!營造出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的古詩詞教學氛圍。

六、教學思路和流程。

為了 達成教學目標,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朗讀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名句導入新課,理解詩題的意思。

因為這首詩學生前面已經學過了,所以就將同學們熟知的詩句歸類整合到一塊兒,通過誦讀,把學生帶到思鄉詩的氛圍中來。

(二)讀古詩,在讀的基礎上,練習讀出節奏,再讀古詩了整體把握古詩大意,瞭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三)品詩、入境。

在這個環節,首先是以一個大問題“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作者的思鄉之情?”抓住詩中“見秋風、意萬重、説不盡、又開封”等關鍵詞來啟發學生默讀思考,深入文本內容,為學生找準思維的支點,也是作者情感生髮,教學重難點內容的突破點。然後就在交流感悟中,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瞭解作者背景,聯繫生活實際,訓練學生語言,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對比遷移,明白張籍在洛陽見到的是什麼,見不到又是什麼,感受作者複雜的內心,指導學生在誦讀中一步一步地走近作者,走進文本,從而深切地感受到漂泊在外的遊子思鄉之情的濃烈,寫封家書的艱辛與不易。在充分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通過不同層次的引導語,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將濃烈的思鄉情流露出來,表達出來,古詩誦讀自然有了韻味,學生的.感受也更豐富了,這既是學生體會古詩表達情感的過程,也是對古詩的意思和內容的再認識。

(四)主題昇華 ,悟詩情

補充了孟郊的《歸信吟》中的詩句,更加凸顯了詩人的無奈,淒涼,甚至還有對捎信人的囑託。最後,在配樂反覆吟誦整首詩和詩題,學生早已熟讀成誦了,情感得到昇華,再度彰顯秋思主題,與導入呼應,結構完整。寫作手法的探討自然明瞭,點到為止,沒做過多分析。

(五)拓展閲讀。

補充閲讀了古人思鄉名句,在誦讀積累的基礎上,簡單比較了詩人表達情感的方法。然後鼓勵學生讀更多的思鄉詩,提前印發的閲讀材料,讀一讀,背一背。激發學生主動背誦古詩詞的興趣,輕輕開啟誦讀經典的大門,幽幽書香伴隨還成長。

(六)作業設計。課後作業設計體現了分層、開放式作業的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有所發展,有所提高。設計了基礎性的默寫,難度較大的習作練習,國小主要是練習寫記敍文,古詩中已經提供了記敍文的六要素即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教師提醒學生在寫作時注意,習作的內容就會更具體,明白。選做題,唱一唱思鄉的歌曲,背一背思鄉詩詞屬於實踐性作業,鼓勵學生自主實踐,全面發展。

(七)板書設計。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成功的板書設計,可以突出知識的重點與關鍵,給學生以啟迪,本課的板書設計是為落實教學目標服務的,主體由古詩重點詞語主要內容組成,古詩表達的思鄉情及敍事抒情的寫作特點,整個板書簡潔、明瞭。

七、教學反思

(一)目標達成情況

本節課,學生的朗讀、誦讀練習充分,完成了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目標。在迴環往復的誦讀中,感悟了作者的思鄉之情,瞭解了敍事抒情的寫作方法。默寫古詩和改寫故事在第二節課上得到落實,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課件製作及運用

課件選用了和秋天很協調的深色圖片做幻燈片的背景,設計簡潔樸素,呈現的是本課重難點,較好地發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這節課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問題,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們針對這節課和古詩詞教學方面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8

 (一)、 初學兒歌

1、今天我們學的詞語寶寶都是從操場上來的,這裏有一首兒歌也是從操場上來的,有一個小朋友看到操場上熱鬧的情景,還把它編寫成了一首兒歌呢。想不想聽聽?(朗讀)

2、好聽嗎?想不想學?打開課本自己借拼音讀一讀。

3、生自由讀、齊讀、各種形式讀。

(二)、學習兒歌中的生字

2、 和同桌交流,互相讀一讀,認一認。

3、開火車檢查識字情況。(出示,點擊生字,學生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 、讀兒歌(齊讀、指名讀)

2、學生説説,讀了這首兒歌你知道了些什麼?(讓學生明白,天天鍛鍊身體才會健康。)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的'收穫可大啦,大家認識了六個詞語寶寶,認識了14個生字寶寶,學習了兒歌,知道了只有天天鍛鍊,身體才會更健康。現在,又下課了,趕緊到操場上去做自己喜歡的活動吧!

説課稿 篇9

一、概要:

通過本節學習,讓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有關知識,在製作中學習變形、張的藝術表現手法。

二、教材版本:

義務教育國小美術(試用版)第七冊。

三、教學年級:

國小四年級。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課業類型:

工藝製作課。

六、教學設計:

1、通過教學,掌握用紙條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粘貼生肖圖。(瞭解)

2、學習紙條造型的方法。(練習)

3、從粘貼十二生肖的過程中,學習變形、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練習接受)

七、教學重點:

用紙條粘貼的造型方法,製作出自己喜愛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八、教學難點:

掌握紙條造型的技巧,粘貼平整、牢固,圖形不會發生變形扭曲。

九、教具準備:

彩色水筆、硬紙板、鉛筆、紙、刀片、直尺。

十、教學過程:

根據我自己的思路,我把本課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穩定學生的情緒。

(二)用謎語導入課題:

師:老師這裏有一個謎語,想讓大家來猜一下,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聰明,能最快猜出!

“一人有一個,你有我有大家有,全班有幾個?準確一計算,只有十二個”。同學們你們猜一下,這是什麼?(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這節課充滿好奇心。)

生:十二生肖。

師:對了,這是生肖,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生肖,像老師我就是屬——羊,而小朋友們是屬什麼呢?(由此引出板書——十二生肖)

師:現在有誰能告訴老師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是怎麼樣的?(這裏可以給學生適當的提示:比如像老鼠排第一,牛反而排在後面……)

生:……

師:好了,大家講得不錯,但是有的小朋友講得不太正確,現在老師這裏有一個掛件,大家看一下,就知道它的順序是怎樣的。(出示十二生肖掛件——西安布藝品,這樣能讓學生更直觀、更全面地瞭解十二生肖及順序。)

生:……(學生會針對掛件進行猜測當中哪一個是馬,哪個是羊等。)

師:現在,老師請一位小朋友回答,十二生肖地排列順序是怎樣的。

生:回答。

師:(輔助學生回答並及時糾正)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1、鼠,2、牛,3、虎,4、兔,5、龍,6、蛇,7、馬,8、羊,9、猴,10、雞,11、狗,12、豬。

師:這位小朋友講得很好,現在老師這裏有一個故事,講完了讓大家猜猜他的生肖該屬什麼?好了,現在大家聽好了,故事呢是這樣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貪財的知縣老爺,一次在衙內對手下説:下個月是我夫人的50壽喜,我請大家吃壽酒。望着知縣大人貪婪的眼神和陰森森的目光,大家低下了頭,不情願地回答:謝謝了。退堂後,大家圍在一起商量,送什麼禮品好呢?其中一個愛拍馬屁的小吏説:我已經打聽到了,知縣老爺的夫人生於甲子年,是不是送……。明知是勒索,那有什麼辦法呢?為了討好知縣老爺,就決定這樣去辦了。生辰那天到了,大家恭恭敬敬地送了這份共同籌備的禮品。知縣老爺接過精美的禮品盒,急忙打開一瞧,啊,是一隻用金子做的小老鼠。他搖晃着腦袋笑着説:好,好,我收下了。接着眼珠一轉又説:諸位,卑職少夫人一歲,明年我生辰時大家也按此辦吧,不過,要做的和活的一樣大。請,請,到後面入席,哈哈哈。嚇得大家再也發不出聲來,誰也不敢再去吃這酒席了。(在此插入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並會牢記本堂新課內容。)

小朋友,知縣老爺屬什麼生肖,為什麼大家嚇得發不出聲音來了?

生:牛。

(三)講授新課:

師:我相信在坐的小朋友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生肖,我們今天就自己動手將我們自己的生肖做出來,你們説好不好?

生:好!

師:在動手做之前,老師先請小朋友們看一幅畫。(在黑板上出示十二生肖的製作範畫,這樣能讓學生更直接地知道自己本堂課要做什麼,並且能引起他們製作十二生肖的興趣。)有誰能知道老師這幅畫是怎樣做成的嗎?

生:……

師:對了,是用紙貼上去的。那麼,有誰能告訴我它的製作順序呢?是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它的步驟是什麼?

生:……

師:講得很不錯。(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糾正並進行總結。)(在此插入板書:步驟:一、選畫,二、在硬紙板上畫稿,三、截取紙條,四、粘貼。)

師:在黑板上演示製作過程,並詳細説明每一個步驟。指出特別該注意的地方:如:1、截取紙條時必須用直尺畫了以後再剪,每條的粗細應相同,不能相差太遠。2、粘貼時紙條要豎立着,不能歪斜,粘貼時製作關鍵,必須要細心。(這種現場演示的做法,能讓學生更直接地接受所學內容,更容易掌握製作技法,並讓學生在欣賞地過程中接受掌握製作技法)

(四)指導學生製作。(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

教師巡視輔導。

(五)作業講評。每組派代表,上台介紹自己組的最佳設計作品,教師做小結性講評。

(六)總結:

今天大家做得都很棒,小朋友們都開動了腦筋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製作出了一張又一張的美麗掛圖,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拿回家掛在自己的房間裏,美化自己的小卧室,而且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再粘貼幾幅爸爸媽媽的生肖圖與自己的生肖圖一起掛。(這節課充分利用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去挖掘、去體會,並以鼓勵為主要方式,讓學生充滿信心與自信,更有興趣地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