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2.07W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楊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白楊説課稿

白楊説課稿1

一、説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國小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這一主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以及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願。 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並能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結合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 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 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白楊的特點及爸爸的心願。

難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二、説教學方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領會白楊的品格。

(2)運用朗讀法。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範讀,引讀,品讀,分角色讀,齊讀,指名讀,自由讀等,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3)運用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三、説學法:

以學生自學為主,指導學生運用勾畫圈點法,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的主旨;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體會文中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四、 説教學程序:

本課我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文章第一部分,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

第二課時重點研讀課文,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的心願,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

現在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景,誘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一上課,首先播放閻維文演唱的歌曲《小白楊》,學生會唱的跟着一起唱。教師激情導入:“同學們,你覺得歌曲中的.小白楊怎麼樣?今天我們就伴隨着這動聽的歌聲,和文中的父子三人一起踏上開往新疆的專列,認識一下戈壁灘上的白楊樹,欣賞歌曲,不僅使學生身心愉悦,而且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情感的基礎。

(二)品詞析句,理解白楊的品質特點。

1、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思考:白楊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劃出來,用心品讀。在這裏要給足學生自學的時間。

2、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第2——11自然段這一部分,學生交流時我打算這樣來處理:要求學生必須通過朗讀來展現自己的感悟,指導學生抓住“多高”“大傘”“多直”“這麼直”“這麼大”等詞語體會白楊樹的高大挺秀,然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話語。

第12自然段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我這樣來組織教學:

(1)課件出示爸爸的話語,學生自讀自悟。

(2)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傳達出來。

(3)説説從爸爸的話語中,你聽明白了什麼?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白楊樹的特點,板書: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堅強不屈。

(4)讓學生説一説祖國建設還有哪裏需要白楊,然後教師激情引讀:

堤岸需要它護堤時,它就在那兒——

荒山需要它綠化時,它就在那兒——

戈壁需要它擋沙時,它就在那兒——

城市需要它美化時,它就在那兒——

通過反覆吟誦,學生完全浸潤在了課文的語言之中,虛心涵詠,以讀見悟,熟讀成誦,白楊樹的品格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5)在讀悟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對白楊樹説幾句話,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此時定能有感而發,真誠地讚美白楊。

(三)激發想象,領會建設者的崇高精神。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我讓學生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4——16自然段,分小組討論,然後彙報交流。

在交流14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聯繫課文想想孩子們只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通過猜測、師生對讀了解爸爸的心願,那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地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奉獻給邊疆。(板書:無私奉獻。)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由“知道”推及到“不知道”,由表層體會到深層,加之師生對讀激起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逐步領悟了文章的深刻內含,使文、道得以統一。

文章的最後一段,我讓學生鑽研文本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有:

1、爸爸為什麼又陷入了沉思?

2、為什麼他又露出了微笑?

3、那棵大白楊象徵的是誰?小白楊又是誰?

學生在討論釋疑的過程中再次體會了爸爸的內心,同時明白了文章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段,然後説:“同學們,新疆有許多像爸爸一樣的‘白楊樹’,祖國各地也有許多像爸爸一樣的‘白楊樹’,他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無私地奉獻着,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學生交流後,出示詩歌《帳篷》,讓學生讀一讀,説説讀懂了什麼,發現了什麼。然後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衞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

在整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由讀到悟到寫,為他們搭建了一個歷練語言、宣泄情感的平台。

(四)拓展延伸,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同學們,新疆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件出示今日的新疆面貌。告訴學生如今仍有一批批祖國的好兒女,源源不斷地奔赴新建,相信東西部的差距也一定會越來越小,祖國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問學生:讀了《白楊》一課,目睹了西部建設的輝煌成就,你想對自己説點什麼?安排這一環節,是想在學生心裏種下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種苗,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統一。

(五)佈置作業。

學生可以針對個人情況任意選擇

1、讀完課文,你肯定有很多感受,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來。

2、續寫兄妹二人在新疆的生活和為新疆做出的貢獻。

3、閲讀矛盾的《白楊禮讚》,楊朔的《荔枝蜜》,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文章。

五、説板書:

這樣的板書突顯了白楊和邊疆建設者共有的崇高品格,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悟到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又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白楊説課稿2

一、説教材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國小的兩個孩子,在返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這篇課文,一、是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培養學生認真閲讀、思考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見解的能力,並能把自己的見解説出來。因此,我擬定了以下幾個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

3、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説出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難點,是要了解白楊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二、説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含蓄,意義深刻。在課文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變化描寫和人物對話描寫,突出了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幫助理解,並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投影、放錄像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在指導朗讀時,可分角色朗讀,讀書時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爸爸的神態變化;兩個孩子的對話要讀出天真和稚氣來,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個性特點;爸爸説的那段話,因為是對孩子説的,嚴肅中又不失親切和循循善誘。本文的教學以讀為主,通過朗讀一理解一朗讀,並結合多媒體等方法教學本課。而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做適當的提示或點評,讓學生當學習的主體,老師則起主導作用。

三、説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四、説教學程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講列車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駛,車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第二部分從第四自然段到第十二自然段,主要講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第三部分從第十三自然段到第十五自然段,講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爸爸希望孩子們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課文重點是二、三、四段,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我計劃兩課時授完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學習第一部分內容,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精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在不停的設疑、釋疑中,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表白了什麼樣的心,從而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從小要樹立個人要服從祖國需要的人生觀、價值觀。現在我單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1、複習新詞:

導入新課,直奔重點:

一上課我將投影出以下詞語:戈壁、界限、介紹、新疆、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然後提問哪個詞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渾黃一體)此時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車窗外閃過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並配上兄妹倆的.爭論錄音。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疑:

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二至四部分的內容,琢磨出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接着分角色朗讀。讀完後,讓學生談談他們從朗讀中知道些什麼,不理解的是什麼?

我再把他們有價值的問題歸納出來,估計有:

⑴ 白楊有什麼特點?

⑵ 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借白楊表白什麼樣的心?

⑶ 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

⑷ 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最後嘴角會露出微笑?

3、討論、釋疑: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通過反覆朗讀,學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內容大概講的是什麼,接着我重點組織引導他們逐步釋疑,深入地學習課文,體會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⑴ 我重點讓學生朗讀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的話,提示:讀時要體現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然後請他們討論爸爸的三句話説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根據他們的回答,板書: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楊與風沙、雨雪搏鬥的情景,觸景生情,老師引導全班齊讀這些話,讀出對白楊的讚美之情。

⑵ 學生了解了白楊的特點,由樹及人,逐步加深,讓他們自學第13至15小節,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麼共同之處。

完成練習:

① 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 ),還是( ),他總是那麼( ),( )也( )。

② 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裏紮根。

邊疆需要( ),( )就在這裏紮根。

完成練習後,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

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點評: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⑶ 學生領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寫法,就不難明白最後一小節中,大白楊是指爸爸,小白楊是指孩子們。然後重點討論,課文中爸爸兩次沉思,思些什麼,最後為什麼會露出微笑?

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為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這時我深情地轉述在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4、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裏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在《小白楊》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五、説板書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

白楊説課稿3

一、説教材

(一)説教學內容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願。

結合本單元“走進西部”的主題,本篇課文,一是要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要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採用的是交融式目標的擬定方法。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理解“清晰、茫茫、渾黃一體”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句話。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二、説學情

五年級學生求知的慾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也更為廣泛。但是他們在語言的積累方面有點欠缺,課堂上的知識內容能舉一反三,但延伸、擴展、深化方面不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還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在難度較大的地方加於點撥,以啟發、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遵循三個原則為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一是以“三為主”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為主線;二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三是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學習邊疆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

在這樣的前提下,本課的教法我主要運用誘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導法。從整體着眼,以疑為主線,讀思結合,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培養創新能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教法學法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情景教學法。採用各種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品悟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四、説教學過程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主要從以下六個環節展開教學。《白楊》説課稿相關內容:6冬陽童年駱駝隊(第二課時)古詩詞三首(2篇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教案)談禮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愛如茉莉導學案《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實錄《埃及的金字塔》教學設計揣摩文字見畫面 彰顯人文識精神——《諾貝爾》(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愛如茉莉》説課稿查看更多>>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一)設置情景,導入課題

課件出示樹木的圖片,認識白楊樹,導入課題

(二)初識白楊,擬定學習目標

1、瀏覽課文,讓學生直接找出課文中介紹白楊的一段話,初步感知大戈壁白楊的特點。

2、朗讀文中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引導學生質疑並擬定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在此,老師先設疑:文中是誰在介紹白楊啊?讓學生能放開思維,大膽質疑。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和自己課前對課文的梳理,整理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細讀課文,感知白楊的生長環境。

1、自由朗讀課文,批劃重點詞語、句子;

2、交流、感知戈壁灘的環境的艱苦;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茫茫、渾黃一體”等詞語感受大戈壁的荒涼和環境的惡劣。至此,白楊的生長環境已在學生的心中根植。為加深體驗,引發探究興趣,緊接着出示課件——荒涼單調的大戈壁。老師用激情的語言“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是什麼讓它富有生機和希望?”迅速喚起了學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

3、“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長的白楊是什麼樣子的呢?”隨着認識的深入和教師的有機引導,學生很快找出“高大挺秀”一詞,並加以體會和理解,為什麼用“高大挺秀”而不用“高大挺拔”呢?讓學生體會“秀”的含義,經過教師的點撥明白之所以説它“秀”是因為在毫無生命的荒漠裏,白楊的一抹綠色是戈壁灘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能不美嗎?並由此進入到下個部分的學習中。

(四)研讀對話,領悟白楊的精神品質

1、在瞭解了白楊的“高大挺秀”以後,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學習兄妹倆的談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細細品味,再説説兄妹倆對白楊的認識。

2、研讀相關段落,緊抓關聯詞語,通過填空和師生問答的方式體會白楊高大、適應能力強以及堅強的特點以及由此產生的隊白楊的敬意。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昇華認識。

設計意圖:此時的學生,在認真閲讀,大膽揣摩,積極思考和探究,在自讀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感悟,深刻領悟白楊的品格——(“白楊從來就是這麼直,這麼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的樹幹。不管是風沙還是雨雪,不管是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在組織交流時,始終引導學生以讀為本,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利用音調的高低緩急,抑揚頓挫復活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同時抒發自己心中的激情,綻放個性。

(五)深讀課文,體會爸爸的心願

1、引導學生思考體會:爸爸僅僅在讚美白楊嗎?爸爸這樣説的目的是什麼?

2、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爸爸的心願;

3、談話小結。

設計意圖:有了上述教學環節的鋪墊,再讓他們回味爸爸話中的深意,層次分明地引導他們切近主題,教師在學生述説的基礎上,激情過渡:一代又一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就是戈壁灘上那一棵棵白楊,而他們的孩子,正是那迎着風沙茁壯成長的小白楊。既讓情感得以昇華,又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課文最後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也成了具有“白楊精神”的人。邊疆建設後繼有人,這是多麼令人欣慰啊!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出示今日西部地區的圖片,隨音樂感受邊疆工作者取得的豐碩成果。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本課的板書設計我是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而定,將白楊的特點呈現在黑板上,再板書“表白心”,讓學生明白課文是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以突破重難點。

六、説預期效果和教後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始終認為,教師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引領學生自主質疑定標,通過有效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研讀,課堂中,如果注重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積極調動學習積極性,就能使學生在興味盎然中樂於學習,主動學習,來完成教學目標。

但上課過後,我更加明白一節成功的課不僅要有縝密的教學環節,更要求教師能充分地瞭解學生,因材施教,課堂上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對學生給予適時恰當的啟發和鼓勵,因為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在師生互動中才能生成,它不僅是源於精彩的設計,更來課堂上生成的精彩。

白楊説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各位同仁們: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白楊》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學生學法、教學流程等四方面來簡要説説我這節課的預想。

一、説教學目的

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會寫“晰、傘”等六個字,能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品關鍵詞句,初步領悟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向結合來體現白楊特點的寫法,激發學生對白楊的喜愛。

我確定此目標的依據有以下四點:

一是基於對課程標準學段目標的理解。

《課程標準》指出:國小高段學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還要“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二是基於對教材的認識。

本文主要講了在一列開往新疆的火車上,一家三口看到火車窗外閃過的白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通過父親的介紹,讓兒女們瞭解了白楊的特點,同時借白楊讚頌了西部建設者,也表白了父親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而我主要發掘教材中如何通過對白楊的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來體現白楊的特點。本文文筆清新,語言準確,人物描寫生動,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將白楊和西部建設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三是基於對單元重點項目的理解。

本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是以“走進西部”為主題來編排教材的,編排本組教材的目的,一是通過讀書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感情;二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

四是基於對學情的認識。

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字詞自學能力,所以本課字詞以學生自學為主,師只是作以簡單抽查,針對疆字比較難寫作以重點指導。本年段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具有一定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和理解能力,但對一些有難度的重點句段還要教師做適時適度的點撥引導。據此,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品關鍵詞句,體會白楊的特點。學生不光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為學生對對文章表達手法的領悟還一定難度,所以我講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運用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來體現事物特點的表達手法。

二、説教法

課堂是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基於以上的認識,在教學中,我還主體地位於學生,引導學生充分閲讀,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積極思考,以讀促講,讀中感悟,課堂中主要運用談話法、實踐探究法、引導發現法和遷移運用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三、説學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就是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與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為此,我指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自主探究實踐、合作討論,採取讀、思、寫同步訓練,使學生既感受到了白楊的特點,同時也初步領悟到作者是如何來表達的。

四、説教學流程

本節課教學分為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一堂新授課,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嘛。富有情趣的導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的溝通的橋樑。通過這座橋樑,師生的心會更接近。正如俗話所説: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所以開課,教師便從家鄉的環境和森林樹木入題,用親切的談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順利導入新課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時,引入新課後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通讀課文使學生對文章有大致的瞭解,提高了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學生對生字詞的自學一是為本文的`後續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了學生以後學文的方法步驟。

第三環節是品讀文段,領悟寫法。

課堂中,引導學生瀏覽課文,畫出文中直接描寫看到的白楊的句子。通過品讀句子、個性朗讀,體會出直接描寫中所體現的白楊頑強的特點。再通過對新疆戈壁灘惡劣環境的瞭解,進一步體會白楊的生命力頑強,同時明確環境描寫對突出事物特點的重要作用。最後通過對爸爸所説的話的細細品讀,悟出白楊內在的多種可貴品質。文中無論是對白楊生長的環境的描寫,還是爸爸介紹的白楊的特點,都是為凸顯白楊特點而服務的。

俗話説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通過總結,可以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儲存信息,鞏固記憶。最後總結寫法:當我們要描寫某個物時,除了用直觀的方式來直接描寫外,還可以恰當的運用間接描寫。在本文中,間接描寫是通過環境、人物介紹等方式來呈現,只有將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有機的結合,才能將事物的特點描寫得更具體!

第四環節:學以致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材只是個例子,我們通過本節課引導學生初步領悟了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的寫法,那我們接下來就要引導學生實踐運用,並加以鞏固,實現學生學是為了用的目的。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一節課主要內容的高度濃縮,也可以説是最簡單的教學設計。本課我的板書為兩大塊,左側上半部分是白楊的三大特點,下半部分是直接描寫,右側上半部分是環境和介紹,也是間接描寫在本文中的呈現方式,右下側是間接描寫。這樣的設計既凸顯本課教學是從品味關鍵詞句入手,又概括了白楊的主要特點,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一得是學習文章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的寫作手法。

因為課堂是動態的,課堂生成也有許多未知的部分,所以在具體上課的過程中,我會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我的課堂預設做細微的調整,懇請各位領導、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白楊説課稿5

今天我説的課是《白楊禮讚》,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國中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一.新課程標程標準對國中語文閲讀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課文特點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白楊禮讚》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於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八年級的第四冊教材已經涉及到了議論文的教學,同時以編入了小説、詩歌、散文等教學單元。第六單元的學習目標就是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從編者的意圖來看,出於以下幾種考慮: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散文閲讀,在瞭解散文中記敍和描寫的基礎上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提高閲讀散文的能力和寫作記敍文的能力。

2.結合第二篇《醉翁亭記》,第三篇(寫作訓練)《在那顆星子下》引導學生體驗美好的思想感情,感受中華民族的精神意志,感受山水之美,感受師生之間純真的情感。

3.教材注意到整冊的特點,在學習枯燥的議論文的同時欣賞優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散文,學習語言,薰陶情感。

在教學在要把握好這幾意圖。馬卡連柯説:“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於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師。”對學生進行語言教學,開發智力,薰陶情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班級中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的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較差。七年級的一年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八年級在此基礎上增加閲讀量,並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從七年級開始教師已重視學生閲讀能力的訓練,增廣學生的閲讀面。《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巨大幫助的。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將採取以讀為主的三層次閲讀教學。

四.教法設計

葉聖陶説“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但語文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複雜例子,從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將這一個例子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言”和“荃”對我們也非常重要。

“練讀”、“悟讀”、“品讀”是我上這一節課的指導思想。“練讀”是仿照朗讀示範對朗讀進行有效的練習;“悟讀”是邊讀邊領悟、體會;“品讀”是對用詞、語句、修辭等的品味和鑑賞。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也要體現這一思想。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聽和朗讀從整體上感知,用課文中的詞句説説作者讚美了什麼樣的白楊樹,然後教師根據學生所講來整理板書白楊樹從內到外、由表及裏的“三美”,即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徵之美。再接下來則讓學生找表現“三美”的句段加以三層次練讀、悟讀、品讀,感悟句式美、用詞美、語段層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訓練語言、培養情感都落到了實處。“練讀”、“悟讀”、“品讀”實則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精讀,而且這是精讀的深入,它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要求在“讀”法上產生了一些變化,由淺入深地訓練學生的閲讀和感悟能力。《白楊禮讚》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法指導要注重以下幾點:

1.用普通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方法;

2.誦讀時注意課文的用詞,修辭方法的運用,語言的錘練;

3.要指導學生切實感受白楊樹的美。

五.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a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初步學會分析帶有抒情和議論的散文。

b學習生字,領悟一些詞語的使用。

c學習該文的象徵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徵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其中a和b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結合,c是情感目標的培養,三個目標的確立從總體上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思想。)

2.教學重點:

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對錶達主題的作用。

3.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以三層閲讀法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意境美。

六.教學程序的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為二個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劉國顯在《開講藝術》中説:“它起着從舊知到新知的誘導作用,起着誘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導入的好壞顯得致關重要。

本節課的導語這樣設計:

以圖片導入。出示一張蒼勁盤結的古鬆圖片和一張嫵媚的楊柳圖片從反面引出白楊樹的筆直向上,導入到對白楊樹另一種美的讚美。這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預先了解美的多種形式,為理解文中先抑後揚的手法打下基礎,同是也在學生心中種下了直觀美與語言表達美相結合的種子。

(二)順着導入的情緒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通過聽錄音來進一步瞭解白楊樹的美,初步感受語言的美。

習慣上教學時總是喜歡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但是當學生沉浸在美感享受中時,以提問方法或教師介紹的方法插入作者和時代背景,會大大打亂學生的思緒,得不償失。另外學生對茅盾的瞭解已經較多,時代背景在註釋中也有介紹,所以這節課就直接進入了聽錄音的過程。

(三)聽完錄音之後,教師出示一張白楊樹的圖片,再給學生以直觀刺激。

接下來學生輕聲讀課文,並回想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們的學生最薄弱的也是這一點。是順其自然呢,還是改變這種情況?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的發展期就在國小和國中階段。所以我認為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應重視朗讀,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的培養。)

在這一過程之後教師以提問並提示的方法幫學生理清本文的抒情線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四)請學生找出能表現白楊樹之美的相關語句,並反覆誦讀。教師可以如此引導:(教師提問)作者給文章取標題為“禮讚”,為什麼要讚美白楊樹呢?從而引導出學生回答“因為白楊樹美或不平凡”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那些能表現白楊樹美或不平凡的語句來麼複誦讀,體會作者讚美的情感。

這一點其實就是本課教學思路中的“練讀”。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誦讀會發現白楊樹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徵之美——第七段。一些能具體表現白楊樹美的語句、詞語也就隨之被發現,自然而然地就轉到了下一個環節“悟讀”。

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佈置以下作業:

(五)課外作業

1.完成練習一表格的填空,瞭解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是本文寫作上的顯著特點。

2.在第二、五、七等幾段中分別找到能具體表現白楊樹美的詞句,思考為什麼這樣寫。

第二課時

(一)結合上一課時佈置的作業做好練讀與悟讀的過渡。

1.請學生分別朗讀能體現景象美、形神美和象徵美的語段,教師板書“三美”。

2.進一步要求學生根據作業誦讀能表現“三美”的詞、句,簡述作者用詞或句的好處。

(二)教師指導、點撥這些詞句的讀法,正音、正氣、正情,讓學生進一步領悟這些詞句的表達作用。

以下列問題引導,師生共同探究。

1.第二段作者描繪黃高原體現了它的什麼特點?(雄偉)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描繪?(色彩、幅員、地勢)用到了哪些詞語?(黃綠錯綜、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3.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詞語你認為比較好?好在哪裏?(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教師根據學生的看法而提示點撥)

4.作者表現黃土高原雄偉的目的是什麼?(為白楊樹的出現設計好背景,最終讚揚它的不平凡)

分析完景象之美后請學生朗讀該段,加深理解。第五段也可以提相類似的一些問題來幫學生悟讀。

5第五段中用到了哪些詞語來描繪白楊樹?最能體現它精神特點的是哪個詞?(力爭上游)

6.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白楊樹的“力爭上游”?(枝、幹、葉、皮)

7.結合寫作背景深入分析此段中另外一些詞句的表達作用。(學生暢所欲言,讀與思相結合,學生的主體性特徵充分體現。)

分析完白楊樹的形神之美后請學生朗讀該段,並自然過渡到對象徵之美的感悟和理解。

8.為什麼先説白楊樹不是“好女子”,再説它是“偉丈夫”?這是一種什麼寫法?(先抑後揚)白楊樹有哪些品質?

9.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四個排比句所體現的層次之美象徵意義。

以上設計的一系列問題應建立在學生悟讀的基礎上,這不是普通的問,而是提示性的、探究式的。教師在指導學生練讀之後,與學生一起悟讀,與學生在平等的原則上共同領悟、探究。巴班斯基曾説過:“如果沒有學生積極的、自覺的學習任何教也不會產生預期的教養效果。”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的角色只是他們的一個大朋友。有些問題學生可以在悟讀的環節中自行解決,有些則需要教師提示,共同探究之後才能解決。也中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根據學生的領悟整理板書。(見附1板書設計)

(四)由悟讀到品讀

在練讀、悟讀的基礎上學生仔細品味這篇散文的語段層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學生低吟淺誦,沉浸在對文學的品味和鑑賞之中。一節課很自然地結束了。品讀不僅僅是課內“品”,更多的應是在課外“品”,這是課內到課外的自然延伸。

(五)作業佈置

1.發下一張講議,完成第七段的一些練習。(這一作業起到課外鞏固的作用,見附2。)

2.課外閲讀茅盾的《風景談》。(這一作業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的閲讀面得到拓展,同時進行比較閲讀,更進一步瞭解託物言志的散文。)

附1:鞏固練習

①它沒有婆婆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②也許你要説它不美。③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④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⑤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覺得它只是樹?⑥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⑦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做然挺立的守衞他們家鄉的哨兵?⑧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1.本文段選自寫的《白楊禮讚》,該文是一篇託物言____的散文。

2.對第③句中“好女子”的“好”的解釋,恰當的是哪一項?()

A.美B.婆娑C.旁逸斜出

3.本文段的四個反問句的順序能否顛倒?()

A.不能,四句是遞進關係B.能,四句是並列關係

C.不能,四句是因果關係D.不能,第一句總括後三句,後三句是因果關係

4本文段層次劃分最恰當的是哪一項?()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5.對本文段讚美白楊樹的思路的理解,正確的是哪一項?()

A.先揚後抑作鋪墊,然後逐層深入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B.先抑後揚作鋪墊,然後逐層深入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C.揚抑結合作鋪墊,然後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D.先揚後抑作鋪墊,最後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答案:1.茅盾志2A,3A,4B,5B

白楊説課稿6

一、説教材

《白楊》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願。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二)、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三)、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説教法和學法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教法學法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三、説教學程序

一、板書課題

1、用三種不同的字體板書課題,讓學生選擇用哪一種字體合適,並説出為什麼?

2、挑學生來讀課題,要讀出感情,讀出白楊的高大挺秀。

[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導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白楊》這一課的積極性,併為深入理解白楊的.特點做下鋪墊。]

二、學習12—16自然段。

(一)學習第12自然段。

過渡:我們還記得上節課哥哥問的最後的一個問題嗎?大家齊讀一下。(學生讀文中哥哥最後的問話。)那我們現在來看一看當哥哥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後爸爸是什麼樣的表現呢?大家齊讀第十二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十二自然段。

2、同學們,你們再自己好好地讀一讀這一自然段,讀着讀着在你的眼前浮現出了一棵什麼樣的白楊呢?

3、挑學生起來回答,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指導朗讀,完成填空説話練習,並在這個反覆誦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背誦這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加以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要培養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經過有實效的切實訓練,更能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過渡:

師: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這是引讀)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三)、學習第14自然段。

1、教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他們只知道————

他們只知道—————

板書:只知道

只知道

只知道

2、但他們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

板書:不知道 為什麼?

不知道 為什麼?

不知道 怎麼樣?

3、師:同學們,那你們能回答這個問題嗎?(挑學生回答。)

[通過教師的引讀和引申,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

(四)、再學第12自然段,明白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1、師:同學們,學到這裏,我們再回過頭來細細地讀一讀第十二自然段, 我們讀着讀着,就會發現這裏白楊哪是樹啊!它其實就是———。他們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2、學生讀書思考,最後教師總結,板書:借物喻人 託物言志

3、同學們,我們想一想我們的邊疆建設者在那個地方會遇到些什麼困難呢?用“哪兒 哪兒”和“不管 還是 不管 還是 總是”誇誇這些邊疆建設者。

4、總結:同學們,在這一自然段中,表面上是在寫白楊,其實是借白楊在表達作者的一種志向、是在寫一種人。那麼在最後兩個自然段中也寫到了白楊,那麼,那裏的白楊又是指什麼呢?請大家在最後兩個自然段中找一找寫有白楊的句子,説一説這些白楊指的是誰?

[通過教師的誘導,讓學生明白借物喻人和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並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理解最後兩個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1、學生讀、思,小組交流。

2、教師組織交流,總結。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生先通過讀文自主探究,但學生獨自的見解往往比較片面,於是便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裏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這樣的結語一方面總結了課文,另一方面也給學生起到很好的鼓動作用。]

白楊説課稿7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浙江省義務教材第十二冊第四課學唱歌曲《校園裏的小白楊》。

2、分析教學對象及教材的地位、作用

正處於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完國小階段音樂理論的所有新授知識,並懂得運用樂理知識來學唱歌曲,而且早在四年級學生也已接觸過一些簡單的二聲部合唱歌曲,已經初步建立了合唱的聲音概念。綜上所述,《校園裏的小白楊》是學生對國小階段歌曲學唱一次小小的總結,為今後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自學歌曲打下了更紮實的基礎。

3、教材分析

《校園裏的小白楊》是一首深受廣大少年兒童喜愛的一首歌曲,單二部曲式,兩部分均有兩個變化重複的大樂問組成。A部分為齊唱部分,樂句以xxxx|xxxx|xxx|xx|反覆出現,曲調歡快、跳躍,表現了少先隊員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B部分與之形成時,以優美的旋律,舒展的節奏,特別是二聲部的美妙的和聲效果,更是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充分表達了少年兒童對少先隊組織,對母校依依不捨,眷戀的感情。

4、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複習、鞏固有關音樂知識,掌握歌曲中速度變化的基本方法及作用。

(2)指導學生用真摯的情感,正確的歌唱方法和甜美的、和諧的合唱,表達學生對少先隊組織,對自己母校的深切感情。

5、課時安排與教學重、難點、關鍵點

通過以上的教材分析及目標確定,結合六年級下學期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由一教時完成,且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準確和諧的合唱聲部演唱,以表達真摯的情感,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所在,那麼要突破難點,解決重點,問題的關鍵在於歌曲B部分二聲部的學唱訓練。

二、説教法

情感體驗是一切音樂能力發展的前提,又因為音樂教學具有情感性的特

徵。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由“情”手入,“以情激趣”調動各種有關的方法、手段,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歌曲,產生共鳴,從而學唱歌曲,抒發感情,將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受學習與表達。

教具準備:鋼琴錄音機電腦課件

學具準備:音樂課本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音樂教學以聽為基礎,以唱為中心,以表現為手段,結合在教學中必

須遵循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我為本課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交談導入,創設情境。

2、欣賞歌曲,產生共鳴。

3、學唱歌曲,品味歌曲。

4、處理歌曲,抒發感情。

5、課堂小結,情感延伸。

在此我……

(一)交談導入,創設情境。

讓學生説説自己在學校親身經歷過的事情。

[人們往往熱忠於……]

(二)欣賞歌曲,產生共鳴。

提問:1、歌曲表現內容?

2、歌曲的結構特點?

(三)學唱歌曲,品味歌曲。

A部分:“歌曲接龍”分小組接龍學唱各樂句。

[以學生現有的認識水平,學生能較快學唱A部分。]

B部分:[採用分聲部學唱,再組合練習。]

具體作法:

1、高聲部學唱。

2、低聲部學唱。

3、欣賞歌曲合唱部分。

4、高聲部唱旋律,低聲部共鳴。

5、低聲部唱旋律,高聲部共鳴。

6、組合練習。

(四)處理歌曲,抒發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歌曲。

2、欣賞結尾。

問:速度變化對情感的表達有什麼作用?

教師範唱,學生對比。

[通過親自償試,獲得更直接的感受,從另一角度説,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課堂小結,情感延伸。

讓學生自己小結……説説打算。

[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時間安排

(一)2’-3’(二)4’-5’(三)10’-15’

(四)10’-15’(五)2’-3’

白楊説課稿8

一、説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三課。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的好處。草原這課的重點是體會優美的語言,本課的重點就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文章以白楊為線索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謳歌了邊疆建設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新、撫摸”等詞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説學情

學生進入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已經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找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初步有了朗讀、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藴涵的道理還有一定的難度,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別差別,有的放矢,讓每名學生在本節課各有所獲。

三、説教法

根據學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讀書指導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從讀中學,從讀中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優美文字的薰陶。

2、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多次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彙報自己的收穫。

3、直觀演示法:在教學過程中,出示白楊樹圖片,直觀形象的展示,有且於學生對白楊樹特點的理解。

四、説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自讀自悟法、朗讀感悟法、圈點批註法、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五、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內容,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細讀課文,感受風景美與人情美;

(四)總結拓展

〈一〉談話激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通過談話的方式,問學生“在廣袤的大西部生長着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樹嗎?”(板書課題)然後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白楊樹的資料。通過師生的談話,激發學生了解白楊樹的興趣,做好學文的情感鋪墊。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因此,教學中首先出示生字。書寫上的疑難字“疆”,“陷”。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讓學生選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按什麼順序寫?寫了什麼事?理清文路為下一步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在這一環節,所以我分了以下幾步完成教學任務:

(一)體會白楊樹特點

《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就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提出主線問題:

1、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並將自己的體會在旁邊做上批註。課程標準要求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此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圈畫批註”。如:重點詞語,動作,外貌、神態、語言、心理等描寫,批註可以一兩個詞即可。

2、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彙報環節,引導學生抓住“高大挺秀,從來,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重點詞語理解白楊樹“高大”“筆直”外在特點。進而從這些外在特點體會它“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內在品質。這樣本課的重點也就突破了。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白楊樹特點的這段話。通過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出自己對作者及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二)體會人物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討論: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只是在説白楊嗎?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嘴角會露出微笑?找出課文的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引導學生理解邊疆建設者也要有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的品質,這與白楊樹的內在品質不謀而合。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邊疆的工作者。從而領悟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這樣“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個難點也突破了。有了上述鋪墊,理解了課文最後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想到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一定會像小白楊樹那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最後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運用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通過寫白楊樹的品質來讚美邊疆建設者,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

孩子寫一寫“我心中的白楊”,讓學生把所思所感表達出來,由讀到寫,讀寫結合有利於遷移內化所領悟的寫作方法,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白楊説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楊禮讚》,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白楊禮讚》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詠物抒懷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詠物抒懷”,是一組描寫大自然動植物的文章。本單元可以説是進行學生人文薰陶的基礎,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對“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要能做到靈活運用。

第二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1、自習生字,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課文準確、優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3、學習該文的象徵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徵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國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1、心理學告訴我們:八年級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2、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後複習課文等。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三、説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對於國中生來説,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錄音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發現點拔教學法

對於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並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採用仿説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4、多媒體 輔助教學法

學生對白楊樹也不瞭解,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鬆活潑的學習散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四、説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

誦讀品味法

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閲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嚐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悦。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由於教材規定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練習,再進一步的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妥善處理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3、收集有關茅盾的介紹和白楊樹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出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説一説畫中白楊樹的特點,並適當展開聯想,説説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自然地就過渡到茅盾先生在課文第五段對白楊樹外形描寫的學習,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並指導朗讀。

第二塊:整體誦讀。1、錄音範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思考: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然後分析問題,小組討論。

第三塊:問題點撥。1、要求學生將第七段中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否調換位置,並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並歸納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教師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層次美和象徵美。

2、請學生用上節課所學《海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文章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以及最後對貴族化的楠木的描寫有何作用?並體會白楊樹的生活的環境美。

3、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

第四塊:品讀賞析。再次自由朗讀課文,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用詞美: 偉岸 ,正直,樸質,嚴肅;温和;堅強不屈,挺拔。句式美:難道A;難道B;難道C; 難道D。段式美:抑;揚。情感美: 淺;深。象徵美:物;人;神。

第五塊:拓展延伸。

結合課文,仿寫抒情句:

1、當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過,難道……難道……難道……難道……

2、讓那些 人們去讚美 的牡丹,去鄙視這 的蓮花 我要高聲讚美蓮花!(三)課外作業:

1、選擇課文中喜歡的語段熟讀並背誦。

2、就生活中的某種植物,學用象徵手法學寫一段話。

白楊禮讚 茅盾

象 徵

樹 人

北方農民 哨兵

上進的精神

白楊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白楊》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講讀課。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國小的兩個孩子,在返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本篇課文,一、是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培養學生認真閲讀、思考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見解的能力,並能把自己的見解説出來。因此,我擬定了以下幾個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4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

3、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説出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難點,是要了解白楊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二、説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含蓄,意義深刻。在課文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變化描寫和人物對話描寫,突出了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幫助理解,並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投影、放錄像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在指導朗讀時,可分角色朗讀,讀書時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爸爸的神態變化;兩個孩子的對話要讀出天真和稚氣來,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個性特點;爸爸説的那段話,因為是對孩子説的,嚴肅中又不失親切和循循善誘。本文的教學以讀為主,通過朗讀一理解一朗讀,並結合多媒體等方法教學本課。而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做適當的提示或點評,讓學生當學習的主體,老師則起主導作用。

三、説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四、説教學程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講列車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駛,車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第二部分從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講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第三部分從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講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爸爸希望孩子們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課文重點是二、三、四段,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我計劃兩課時授完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學習第一部分內容,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精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在不停的設疑、釋疑中,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表白了什麼樣的心,從而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從小要樹立個人要服從祖國需要的人生觀、價值觀。現在我單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複習新詞:導入新課,直奔重點。

一上課我將投影出以下詞語:“戈壁、界限、介紹、新疆、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然後提問哪個詞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

(渾黃一體)此時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車窗外閃過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並配上兄妹倆的爭論錄音。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疑。

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二至四部分的內容,琢磨出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接着分角色朗讀。讀完後,讓學生談談他們從朗讀中知道些什麼,不理解的是什麼?我再把他們有價值的問題歸納出來,估計有:①白楊有什麼特點?②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借白楊表白什麼樣的心?③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④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最後嘴角會露出微笑?

(三)討論、釋疑。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通過反覆朗讀,學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內容大概講的是什麼,接着我重點組織引導他們逐步釋疑,深入地學習課文,體會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1)我重點讓學生朗讀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的話,提示:讀時要體現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然後請他們討論爸爸的三句話説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根據他們的回答,板書: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楊與風沙、雨雪搏鬥的情景,觸景生情,老師引導全班齊讀這些話,讀出對白楊的讚美之情。

(2)學生了解了白楊的特點,由樹及人,逐步加深,讓他們自學第15至17小節,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麼共同之處。

完成練習:

①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還是,他總是那麼,,也。

②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裏紮根。邊疆需要,就在這裏紮根。

完成練習後,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點評: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3)學生領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寫法,就不難明白最後一小節中,大白楊是指爸爸,小白楊是指孩子們。然後重點討論,課文中爸爸兩次沉思,思些什麼,最後為什麼會露出微笑?

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為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這時我深情地轉述在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板書(無私奉獻)。

(四)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裏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在《小白楊》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五、説板書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板書設計(略)

白楊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一單元第一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白楊為線索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謳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的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作者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對父子三人進行了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在心理描寫上則是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敍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通過神態的變化來感情的波瀾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對西部的瞭解。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新、撫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三、教學設想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課標的訓練重點,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精心創設情境,通過師生、生生互動,讓學生帶疑讀書。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潛心會文、披文入情,既積累豐富的語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教法上:採用以讀促學的方法,利用電教、討論、合作等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解文悟情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型、積極性,使他們更好地深入地把握課文的內容。

學法上: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畫、説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四、教學程序

〈一〉談話激趣

1、師:在廣袤的大西部生長着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樹嗎?(板書課題)

2、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白楊樹的資料。

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課始通過師生的談話,激發學生了解白楊樹的興趣,做好學文的情感鋪墊。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

把課文讀通、讀順,畫出不理解或不會讀的字詞。

思考:課文按什麼順序寫?寫了什麼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閲讀。因此本環節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通、讀順,理清文路為下一步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因此本環節我是這樣設計:

1、默讀課文畫出直接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

2、把所畫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

3、(播放課件)這裏常年乾旱,經常有沙塵暴出現,風沙一起遮天蔽日,可就在這大戈壁上卻有一點新綠,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楊。再讀爸爸的介紹。用“不管…不管…總是…”想像白楊還可能在什麼地方生長。

4、指導分角色朗讀。(讀出孩子的天真稚氣,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

〈四〉品詞析句,體會人物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討論: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只是在説白楊嗎?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嘴角會露出微笑?找出課文的有關詞句加以體會。(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服從祖國建設的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小結: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從而領悟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

〈五〉朗讀課文、昇華情感。

讓學生在解文悟情之後再回歸整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領悟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建設的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並使這種情感在朗讀中得以昇華。

〈六〉總結課文,教育學生。

白楊的精神可貴,邊疆建設者們的精神更可貴,他們為建設祖國奉獻自己的光和熱。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七〉拓展延伸,推薦書目。

語文教師應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注重將課外的學習資源納入課堂。讓學生超越課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閲讀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料,這些對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學習這篇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閲讀詩歌《帳篷》並向學生推薦:矛盾的《白楊禮讚》,楊朔的《荔枝蜜》。

〈八〉説板書。

板書是文章內容的加工和提煉,是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結合。因此板書要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和語文教學的思想性。

以上就是語文網小編分享的人教版《白楊》説課稿的全部內容,此分享對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幫助,小編祝教師朋友們工作順利!

白楊説課稿12

各位評委老師:

您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説課的是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白楊》,現在,我對本課題按驟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白楊》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級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中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鄉接兩孩子上學,在往返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學習本課,可以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感染自己;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認真閲讀、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後的學習紮好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知識目標)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説出自己的見解,學會借物喻人的寫法。(技能目標)3.讓學生初步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情感目標)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白楊有哪些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與課文內容。教學難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達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領悟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四、説教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教學重、難點,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師生、生生的雙向互動,讓學生帶疑讀書,在閲讀時抓住人物的神態和對話描寫來體會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促進理解(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朗讀等),並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片投影,放錄像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本課主要以讀為主,通過朗讀-理解-再朗讀來理解課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五、説學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是為了不教,新課程理念中把由重“教”改為了重“學”;既要讓學生逐步學會自己學習,又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根據本文特點,我主要採用置疑、討論、交流、合作的方式來讀懂全文,把握課文的價值取向。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通過具體形象的畫面,使學生感受白楊生活的艱辛及它高大、挺拔的特點,使學生很自然的進入到學習情境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藉助拼音預習課文,把難讀的字多讀幾遍,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其次:分角色朗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掃清字詞障礙,是理解文章的基礎,所以此環節可以讓學生藉助拼音、工具書充分預習,瞭解大意,並歸納主要內容)。

(三)深化感悟,討論、解決疑問

(1)啟發學生談談他們(她們)從中知道了些什麼?不理解的有哪些?並與組內的同學討論交流自己的疑問與看法,進行小組合作;把有價值的問題歸納出來,(預設問題可能有:其一,白楊有什麼特點?其二,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什麼樣的心?其三,爸爸的兩次沉思各是什麼,為什麼最後會露出微笑?)

(2)再次朗讀,讓學生大致明白每部分內容的大意,重點引導學生解決疑問,深入學習課文,體會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我重點讓學生朗讀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討論白楊有什麼特點?(指導朗讀時,要體現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同時,讀出對白楊的讚美之情)

(3)瞭解白楊的特點後,由樹及人,比較一下爸爸和白楊有什麼共同之處,理解課文主要意思。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4)由前面的學習,學生領悟到借物喻人的寫法,就不難明白最後一小節中大白楊是指爸爸,小白楊指孩子。然後重點引導學生討論課文中爸爸兩次沉思各是什麼?為什麼最後會露出微笑?(指名答,教師評價)

(四)總結全文,激發情感

同學們,白楊能在大戈壁中留下堅強不屈,高大直立的身影,使人為之感動,而在這種惡劣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他們的無私奉獻,更令人敬佩。文中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你們這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我會發給每一位同學一張“心”卡,讓他們把自己的志向寫下,掛於教室,以便時刻激勵他們。最後,在《小白楊》的歌聲中,結束教學。)

七、説板書

白楊白楊:高大直立 生命力強 堅強不屈爸爸:紮根邊疆無私奉獻以物喻人八、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採用朗讀、置疑、討論、交流、總結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理解課文內容是長處;不足點是:對個別學生的輔導,個別字詞的鞏固訓練不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加以改正、完善,力求更好。各位老師,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白楊説課稿13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是09級1班26號江倩,今天我講的是《白楊》這一課。我把本課分為六個塊板,一、説教材,二、説學情,三、説教學法,四、教學結構,五、説板書,六、説練習設計。下面是我對本課的分析。

一、説教材

1、位置

這篇課文是人民教育出版國小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的語文文章,它位於本書的第十頁至第十三頁。十頁至十二頁是課文正文,十二頁是生字以及作業,十三頁冂閲讀鏈接。

2、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的課文有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白楊》是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是講祖國邊疆——西部,我們通過本單元去親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而本課主要講: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寫火車外的白楊;第二部是4——11自然段寫兒女對白楊樹的爭論;第三部分12——16自然段講父親為兒女講解白楊。

3、編排意圖

學習這篇課文,讓國小生熱情歌頌邊疆,熱愛祖國、瞭解西部,立志建設西部。同時在學習這篇課文也可以教會學生要熱愛大自然。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六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新疆"等詞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那段話。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以及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5、本文重點: 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以及正確讀寫的生字、詞。

本文難點: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文。

二、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愛國之情,只要稍加引導就能讓大家對西部充滿熱情。五年級的學生已有預習能力,在課堂上讓同學們積極提出不懂的問題,更深入的瞭解本文。在五年級上冊時同學們學過《落花生》一文對偷物喻人有初步的認知,所以我準備在教《白楊》的借物喻人時由《落花生》引入,讓學生更快的理借物喻人的特點。

三、説教、學法

1、説教法

根據本課對話多,學生生活環境與西部形成鮮明的對比,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啟發法、對話法來讓學生理解本文文意。

2、説學法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語言文字為主線。教師為學服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在上課時讓學生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的祖國邊疆的熱情。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

·講授法。然後師生共同討論去體會西部的建設和發展,同時這樣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説教學結構

根據本課的內容來看,我把本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對本文內容進行熟悉,掃清生字·詞的阻礙,今天我講的是第二課時。

(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上課時拿出西部圖片,問同學們知道這是哪兒?對它瞭解有多少等問題來吸引同學們的眼球激發興趣。讓同學們想對西部進一步瞭解。

(二)·品讀課文,理解文意

1·研讀對話,領悟白楊的精神品質

我讓學生朗讀全文找出文中的好詞好句。這時學生找出"渾黃一體·高大挺秀·戈壁·邊疆"等詞。我讓學生讀出帶着些詞的句子後解釋詞語並且把詞語放入句子中去理解。()讓學生明白這些詞是講邊疆的`環境突出白楊的品質。並板書:白楊·高大挺秀。(意圖:讓學生積極思考深刻理解白楊的品質。)

2·默讀課文,深入理解白楊

閲讀全文找出爸爸讚美白楊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白楊在邊疆紮根的辛苦。板書:紮根邊疆(意圖:讓學生對白楊的特點理解,對全文打下基礎。)

3·討論研究爸爸的的神態

讓全班品讀12——16自然段,讓學生找出爸爸神態變化的句子。當學生找出:"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和"爸爸摟着孩子,望着車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有浮起一絲微笑。"後讓學生分組討論爸爸的神態為什麼變了?學生大膽揣摩後告訴老師。我在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爸爸之所以失去微笑是因為想到了邊疆的建設者,後來笑了是因為兒女像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很欣慰。板書:建設西部者·建設西部。(意圖:開放學生思維,讓學生大膽思考。)

4·深入課文,體會爸爸的心願

讓學生快速瀏覽12——16自然段,問學生爸爸僅僅在誇白楊嗎?當學生思考回答後,再由五年級上冊所學的《落花生》引入今天所學的《白楊》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讓學生明白作者借白楊讚美西部建設者。並總結白楊與建設者的共同處。此時板書:借物喻人,堅強不屈,無私奉獻,兒女和小白楊正在長大。(意圖:讓學生由淺到深學習更多知識。)

五·説板書

意圖:從板書中可以讓人一目瞭然,知道本文借物喻人,借白楊紮根邊疆,為西部做貢獻的美贊西部建設者。爸爸希望兒女也為做貢獻。

六·説練習設計

1· 仿造文中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句子。

2·閲讀閲讀鏈接中《帳篷》,使用借物喻人寫一篇文章。

(意圖:仿句能讓學生對白楊品質加深印象,五年級以寫作為主,讓學生用借物喻人寫作文能讓學生學以致用。)

白楊説課稿1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國小語文組5號考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白楊》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白楊》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組第3課,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學生能夠學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並且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二、説學情

關注學生,以學生為本是新理念所倡導的,所以進行教學設計之前,需要先了解學生的情況。本課教學對象是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之前已經學習過《落花生》此類借物喻人的文章,初步具有了閲讀理解能力,但是對於本課來講,由於學生生活的時代距文章背景時代較遠,學生可能對當時祖國邊疆的環境、邊疆建設者為什麼要到邊疆去工作、建設這對於祖國建設的貢獻等不理解,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要補充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國小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上我設置了目標為掌握本課6個生字,以及如“清晰、插嘴、分辯、撫摸”等詞語,並能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在過程與方法維度上我設置目標為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為體會白楊的特點和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我結合本課及學生的一些特點,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瞭解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是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以及對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的歌頌。

五、説教學方法

依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能自己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所以我會採用多方式朗讀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等方法來進行教學,以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六、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一)導入

第一環節:預習導入。我將展示關於邊境建設者的圖片,設置邊境工作者辛苦,環境惡劣的情境。激起學生同情邊境工作者的心態,然後讓學生分享預習時查找的關於西部現狀的資料,最後師總結引入新課學習。預習導入既可以檢查學生預習的結果,也能適時指導學生信息搜索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新授環節。課堂的核心環節,在這個環節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新授第一步:通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大家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讀後先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然後讓學生通過文章的描寫,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在學生自由發言中總結荒涼、寸草不生、貧瘠……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新授第二步:反覆朗讀,深入體會。在本步驟,主要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首先:採用默讀式,並圈點勾畫出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段落,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找出描寫白楊樹的詞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學生可以自由回答。接下來引導學生體會到白楊是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等介紹白楊樹的話語。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本步驟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説説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其次:指導朗讀,體會感情。充分利用朗讀帶動理解這一作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之後指導學生朗讀。比如説朗讀需要注意重要語句的節奏、感情基調等。如“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衞士一樣守衞着鐵路。”指導生讀出讚美、驕傲的語氣。最後齊讀加深體會,爭取背誦朗誦。

再次:對比品析,掌握重點。我將採取對比讀的方式,給出具體段落,讓學生默讀16和14節,思考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引導學生體會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研究。3分鐘後小組代表彙報結果,請組內的每一位都發揮自己的角色,勇敢的`説出自己想法。注意時間的把握。最後總結出服從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三環節,拓展提高。我將通過引導學生背誦,積累本篇文章的好詞好句,然後讓學生談談對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的理解。我將適時的指導補充。這樣會更加利於學生對於本篇文章的深刻內涵以及把握借物喻人的手法。從而實現拔高的目的!

第四環節,作業小結。最後我將會讓同學們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寫一段簡單的文字為作業來結束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用寫的方式鞏固知識,還可以完成本階段語言文字運用的目標要求。

最後,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以白楊樹和爸爸為主線,以白楊樹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為輔助,貫穿本文讚頌西部無私奉獻精神的思想情感,提綱挈領、一目瞭然。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白楊説課稿15

一、 教材分析

《白楊》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科書第十冊的第三課。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過讚美白楊樹以頑強的生命力力爭上游的品格,來讚美了和白楊樹具有同樣品格的邊疆建設者。這組課文的學習主題是讓學生認識祖國的西部,激發學生熱愛西部、建設西部的豪情。因此,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認識西部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西部建設者們克服困難紮根西部的奉獻精神,並對學生進行奉獻精神的啟蒙教育;二是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根據這些,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2) 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並學習邊疆建設者們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做貢獻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三、 教學重點

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邊疆建設者們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做貢獻的高貴品質。

四、 教學難點

理解爸爸借白楊表白心跡的有關句子,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五、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白楊、戈壁的資料和有關新疆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六、 教學流程

1、 談話引入新課

(1) 學生自由交流課前收集到的白楊戈壁和有關新疆的資料。

(2) 談話引入:在茫茫的戈壁灘上,自然條件非常惡劣,卻茁長地生長着許多白楊樹。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收集到的資料的交流,讓學生對新疆和戈壁有個大概的瞭解,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爸爸和他的孩子們在去新疆的列車上談論白楊的事。)

(2) 找出文中描寫大戈壁環境惡劣和爸爸談論白楊樹的具體內容,分別作上不同的記號。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初步的認識,為後面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3、 研讀課文,體會白楊樹的品質

(1)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戈壁的自然環境狀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渾黃一體。)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戈壁的自然環境嗎?(惡劣)

(2)在大戈壁這樣惡劣的環境裏,白楊樹的生長情況怎樣呢?課件出示爸爸介紹白楊樹那段話,學生齊讀。

(3) 想想爸爸的這幾句話概括了白楊樹的什麼特點?(板書:枝幹挺直;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堅強)

(4) 戈壁灘上為什麼需要白楊樹?(守護着鐵路不被風沙毀壞)假如沒有這些白楊樹會是怎樣的一種結果呢?(鐵路將會很快就被風沙掩蓋)

(5) 這就是白楊樹最可貴的品質,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紮根,茁壯成長。

(6)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介紹白楊樹這段話。

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對戈壁惡劣自然環境的認識,結合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理解白楊樹的特點,為後面理解邊疆建設者的類似品質做好鋪墊。

4、 品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的奉獻精神

(1) 這篇文章只是寫了白楊嗎?從哪句話可以看出還寫了其他內容?(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 從哪裏可以看出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望着白楊樹出神、介紹白楊樹時臉色嚴肅,望着白楊樹再次陷入沉思。)

(3) 課件出示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想想這句話應當怎樣理解?(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會和自己一樣紮根邊疆)

(4) 你看到了爸爸什麼樣的品質?(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教育子女。)

(5) 總結:是的,我們的邊疆建設者們和白楊樹一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為了邊疆的建設,獻出了自己,也獻出了子女,這種奉獻精神是多麼的無私啊!思考:我們從這些邊疆建設者們身上學到了些什麼呢?

這個環節由樹到人,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邊疆建設者們和白楊樹一樣的品質,體會到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5、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1) 這篇文章作者要讚美的是白楊樹還是人?(具有白楊樹品質的邊疆建設者)

(2) 課文直接寫人了嗎?(沒有)那是怎樣寫人的?(通過寫白楊樹,從而讚美具有白楊樹品質的人)

(3) 總結:課文的這種寫作方法叫借物喻人。(板書:借物喻人)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並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6、 課堂練習

(1) 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誇誇像文中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衞者。

(2) 練習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通過練習,加深對文章內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並在練習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