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説課稿集合九篇

來源:文書谷 3.09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説課稿集合九篇

説課稿 篇1

孩子,來生我們一起走——快抓緊媽媽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太黑,媽媽怕你碰了頭。快抓緊媽媽的手,讓媽媽陪你一起走。媽媽,踏上天堂的路太黑太黑,我看不見你的手。自從倒塌的牆把陽光奪走,我再也看不見你温柔的眸。媽媽,你別哭,讓我用稚嫩的聲音最後喊你一聲:媽媽,媽媽……這是一首寫給地震中不幸死去的孩子的詩歌,我要把它獻給四川雅安4·20大地震中不幸逝去的人們。無情的地震奪走了多少寶貴的生命,毀滅了多少幸福的家庭,但是如果在地震中懂得一些自救知識,可以有效地減少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因此,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地震來了。

下面我就從教材與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我的的説課。

一、説教材

《地震來了》是國小生安全讀本---《我的安全 我知道》高年級階段第六章:《應對自然災害》中的第四篇課文。本章節介紹了地震常識、地震自救方法。之所以確定地震來了這個主題,是因為生命安全教育是現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學習,讓學生面對自然災害時能夠沉着應對,避免受到傷害。現在的學生大都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對於各種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更是束手無策,所以汶川地震中才會使傷亡人數佔很大比例,學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識來守護自己的生命,所以本章節就讓學生在實踐中切身體會地震的應對措施。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主動開張探究活動,讓知識守護生命。根據這一教材的編排的目的和學生的學情,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瞭解地震的基本知識。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德育目標:提高學生的地震安全保護意識,珍愛生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愛心教育。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在地震中如何自救。

教學難點:學會在地震中自救。

二、説教法與學法

針對以上制定的教學目標,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實踐操作法,情境體驗法,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採用動手操作、觀察分析、討論交流、遊戲體驗等方法來學習。為達到以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活動過程四部曲:

1.情境導入 直觀地震

2.動手操作 認識地震

3.討論交流 學會自救

4.情感延伸 學會互救

現在我具體説説我是怎樣教授這一節課的。

三、説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直觀地震

上課伊始,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我先讓學生觀看兩組視頻,第一組我們將看到:秀美的山村,繁華的都市,以及朝氣蓬勃的校園。再讓學生觀看第二組圖片,學生將看到地震後山村、學校、都市的圖片。頃刻間,美麗的景色變得面目全非。然後我會問學生:你知道是誰奪走了這美好的一切嗎?是可怕的地震來了。通過鮮明的反差,揭示課題。這種設計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本課的學習過程中。緊接着我再問:地震對人類的危害太大了,為什麼會發生地震呢?簡單的提問將教學自然的引入到第二環節。

2、動手操作 認識地震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知識點: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前兆。

(1)瞭解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形成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明白地震的成因,我首先播放一段地震視頻。觀看後,讓學生簡單的説説地震形成的原因。緊接着我設計了一個動手實踐的活動。我讓學生拿出一根一次性的筷子,模擬地球的巖層在擠壓下斷裂的過程。再用力將它彎斷,觀察並説説感受到什麼。讓學生動手實踐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地震的形成,感受到地震帶來的巨大威力。同時培養了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動腦的能力。

(2)瞭解地震的前兆

過渡語:地震是種毀滅性的自然災害,它來的突然,難道一點徵兆也沒有了嗎?接着讓學生説説課外的資料,介紹自己瞭解的地震前兆,最後老師進行小節。老師出示課件,帶領學生讀兒歌。這樣一來,既調動了學生的主觀性和學習興趣,又瞭解地震來臨前的一些徵兆。兒歌便於學生記憶,從而更好的運用到平時的'生活中。

3、討論交流 學會自救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我採用了:看一看、説一説、練一練的方法進行組織教學。

(1)看一看

當地震來臨時,我們應當如何保護自己呢?我先讓學生看幾組不同地點地震發生時人們逃生的圖片。

(2)説一説

讓學生結合剛剛看到的圖片説説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如何逃生。學生討論交流後,我再出示地震逃生法則,教會學生正確的地震逃生辦法。

(3)練一練

當學生對地震知識有了理性的認識後,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地震情景模擬環節。我將這樣引導:假如我們正在二樓上課,地震來了,我們將如何自救。我在四個小組中挑選若干名學生上前演示,並讓學生自評互評,誰的做法更安全。接着讓全班同學進行地震安全演習

4、情感延伸,學會互救

當學生掌握地震的逃生方法後,我再介紹汶川地震中小英雄唐文櫻的的故事,鼓勵學生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協助自救。學生不僅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自救,還會互救,讓學生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互相救助的可貴精神,珍愛生命,很好的完成了本課的德育目標中的對學生進行的愛心教育。

這個環節中,我組織學生由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讓學生更加明確地震中如何應用到學到的知識,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救助的可貴精神,和珍愛生命。即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有很好的落實了本課的教學的重難點。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所傳授知識的濃縮。好的板書設計能使學生更好理解,便於記憶。

因此,本課的板書如下:

課後語:縱觀本課的教學,我採用了多媒體的輔助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掌握地震的成因、前兆。更重要的是通過看一看、説一説、練一練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掌握到地震當中的自救知識,學會地震中的自救與互救。

各位評委,我今天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

本課學習圖形變換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於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結合實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在四年級時,學生結合實例瞭解了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本單元學習的圖形變換內容是在以上基礎上進行的,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因此本課關鍵要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平移或軸對稱,能形成一個較複雜的圖形,並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上設計圖案。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起點我把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在三個方面: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藉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圍繞這三個基本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課始,先用生活中的各種圖案,説明圖形變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再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七巧板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體會和經歷平移與旋轉的空間變換,激發學生興趣,生成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興趣驅動,自主探究

1、動手操作,用一個三角形加深對平移與旋轉的認識。

先讓學生用一個三角形做平移與旋轉的圖形變換,加深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

2、動手操作,用二個三角形通過平移或旋轉拼擺簡單圖案。

學生自己用二個三角形設計出一個圖案,通過平移或旋轉的辦法拼出圖案,並詳細説明平移或旋轉的步驟。

3、動手操作,拼擺四個三角形組成的指定圖案

學生按照指定圖案,用四個三角形拼擺圖形,通過拼擺詳細説明四個三角形的變換過程。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利用七巧板的變化多樣性,讓學生在電腦上拼擺設計出的圖形,讓學生充分體驗平移與旋轉的過程,並在拼擺的過程中加強和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回顧內容,綜合小結

最後在學生對平移和旋轉有了經歷和體驗之後再讓學生通過專題學習,拓展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再通過本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感想?的問題來回顧本課所學內容,並提出對學生繼續深入學習的希望。

整課的設計首先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入手,用學生感興趣的遊戲引入平移與旋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學習本課的內容,再利用學具讓學生經歷從一個三角形到四個三角形的變換過程,最後在學生充分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專題學習和了解,內容由易到難,由淺到深,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和形成過程,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倡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實踐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簡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星星的新朋友》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S版第三冊第四組中的第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這組課文主要是以愛科學為主題的。

這篇課文以童話的形式介紹了幾種人造地球衞星及其作用。全文語言簡潔,適合兒童閲讀。根據課文內容,本文配有一幅插圖:深藍色的夜空中,星星們在悄悄談論着什麼,形象的畫面,奇妙的想象,易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遐想,感受現代科技的發展與進步。

課後編有一項學習鏈接,介紹了我國人造地球衞星的情況,意在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外資料,瞭解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預設

教學目標:

1.認識專、管等14個生字,會寫專、介、世等7個字及以下詞語:衞星、世界。學習新偏旁田字頭。

2.分角色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幾種人造衞星的作用,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及熱愛科學的`情感。

本課的重難點及教學關鍵是:

1.認讀14個生字,會書寫7個生字。

2.通過課文的朗讀讓學生明白各種衞星的用途。

學習這一課劃分為兩課時進行。

三、教法説明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四、學法説明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完成教學任務,在上述教學方法指導下引導學生掌握讀、想、劃、畫、議的學習方法.通過讀,達到有所思、有所得、認真思考,劃分重點詞句,議出問題,把握訓練重點.

五、教具準備:生字卡、各種人造衞星的照片、以及文字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你們都有許多朋友,天上的星星也有朋友,現在又來了新朋友,它們是誰呢?(出示課題)

2.質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讀準字音,對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讀通課文,思考:星星又有哪些新朋友?

3.認識生字。在文中畫出本課生字,多讀幾遍,再用自己的方法記一記,教師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檢測。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朗讀指導。

(1)指導分段讀。讀中指導學生讀出小星星問的語氣,氣象衞星、通訊衞星神氣、自豪的語氣。

(2)偵察衞星、導航衞星、營救衞星話中的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

(3)指導分角色朗讀。

2.理解感悟。

(1)引導學生理解偵查、導航、營救等詞。

(2)想一想,猜一猜:偵察衞星、導航衞星、營救衞星有什麼作用?

(3)把課前蒐集到的資料互相交流,感受現代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四)寫字指導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

13.星星的新朋友

氣象衞星 通信衞星 地球資源衞星

人造衞星 偵察衞星 導航衞星 營救衞星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夢想的力量》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通過記敍6歲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裏傑克為了實現“給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讓他們有乾淨的水喝”這一夢想,而不懈努力,終於使夢想成真的經過,體現了瑞恩的一顆善良、堅定執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和事情的發展順序,敍述了事情的經過。瑞恩夢想的實現大體經歷了三個步驟,一是籌集70塊錢,二是籌集2000塊錢,三是籌集買鑽井機的錢。這三個步驟對瑞恩來説如爬山,一步比一步艱難,瑞恩的夢想,瑞恩的善良,瑞恩的同情心面臨着一次比一次愈加嚴峻的考驗,作者是如何將這三次籌款寫清楚、寫具體的,這正是學生需要向作者學習的表達方法。

【説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讀讀記記“放棄、下旬、募捐、水泵、顛簸、節奏、簇擁、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聲不吭”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快速閲讀,並能簡要地複述故事。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題目的含義。從字裏行間感受瑞恩心靈的美好,並懂得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奮鬥才能夢想成真。

4、領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並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説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體會瑞恩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2、體會“夢想的力量”所藴含的深意。

【説編者意圖】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一是教育學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關愛他人,做事要有明確的目標、執着的態度並要堅持不懈地奮鬥;二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説教法】

《大綱》提出:“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選擇恰當的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從整體入手,弄清課文講了什麼?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藉助“閲讀提示”獨立閲讀課文,然後圍繞中心(瑞恩的夢想是什麼,他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的。)突破難點,讓學生在具體環境和事例中自悟自得。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採用以讀代講法:把握住學生的情感脈絡,指導學生深入細緻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並相機引導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交流: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這些出乎意料之處你想到些什麼?從而深刻體會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質。順勢指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有感情的朗讀,使瑞恩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立起來。

【説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創造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採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朗讀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教師板書“夢想”。請同學們談一談什麼是“夢想”。

2、同學們,現在請你告訴大家:你的夢想是什麼?(板書,完成課題)

3、現在就請同學們來閲讀一個真實的故事,去感受夢想的力量。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把自己認為不好理解的段落認真讀一讀。

3、接讀課文,糾正字音。

4、學生再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三、講研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夢想,感動愛心

1、讀第一、二自然段:

⑴ 瑞恩產生夢想的原因是什麼?

⑵ 指名學生説並指名讀“在非洲……成千上萬的孩子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 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狀況資料(錄像或圖片以及文字資料)。

⑷ 齊讀這段文字:

教師:所以,瑞恩才有這樣的一個夢想──(齊讀)我要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讓他有乾淨的水喝。 2、教師: 瑞恩夢想僅僅是為了實現挖一口井讓非洲孩子喝上乾淨的水嗎?自由讀課文3~13自然段。劃出瑞恩實現夢想變化的句子,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這些出乎意料之處你想到些什麼?從而深刻體會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質。指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練習有感情的朗讀,並在小組中討論。

3、學生自學。

4、反饋:

⑴ 教師出示表格,小組討論。

⑵ 小組學習,彙報。

⑶ 教師讓學生把自己富有個性的答案寫再題板或紙板上,再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個板書,貼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瑞恩實現夢想的`艱難。

⑷ 此時,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交流反饋。

教師:是啊,這一個夢想看是簡單,其實要耗費多少心血啊!從70元錢的一個水泵到2000元“潔淨的水”募捐項目到再增加鑽井機。這對一位六歲的孩子來説談何容易。假使僅僅靠瑞恩一個人的力量這個夢想永遠無法實現。

⑸ 讀課文,在瑞恩行為的感動下人們都為幫助瑞恩實現這個夢想作了什麼?

⑹ 自由讀劃出的句子,此時你們心中最想説的話是什麼!

5、瑞恩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和父母一起來到了烏干達的安格魯。

四、設身處地,昇華情感

1、自由讀瑞恩和父母來到安格魯與孩子相見的情景。

2、指名讀句子,出示:

⑴ 車子開進村莊,5000多名孩子……安格魯國小社區建造。”

⑵ 聽到這裏,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動幸福的眼淚。是呀,一個夢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誰會不在此時流淚呢?

① 齊讀,並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為什麼流淚?這樣大的力量指什麼?

② 齊讀,理解“對於我們來説,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現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會對瑞恩説什麼?小組討論,回答。

4、學生暢談自己的體會,可以聯繫課文內容來談,還可以擴展開去,結合自己的實際來談,從而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昇華自己的思想認識。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眼睛和眼鏡》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第四節的內容,主要包括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調節作用、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等內容。它是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涉及透鏡的初步知識、照相機成像原理、凸透鏡成像規律等物理知識,還涉及生物學科知識。

這節教材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發展的理念。

2、教學目標與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瞭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二)過程和方法

通過模擬眼睛成像活動,經歷、體驗和領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過比較實驗,領會近視的成因。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的意識。

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3、教學重難點

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應用的物理知識比較多,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必須瞭解眼睛成像原理和調節作用,以及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所以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重點:眼睛成像原理和調節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難點:眼睛調節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4、教具和學具

教具:多媒體

學具:光具座、光屏、蠟燭、白紙、焦距不同的三個凸透鏡。

二、教學方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因此,我在教法上採用啟發式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法、直觀教學法、對比實驗探究法、歸納法、觀察法,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尋找教與學的切入點,把方法的獲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

三、説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提出研究課題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計劃創設兩種情景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情景一、請大家閉上眼睛,問剛才老師在幹什麼?情景二、請戴眼鏡的同學取下眼鏡,告訴大家他的感受。根據情景請同學們提出一個與眼睛有關的問題。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眼睛怎樣看件物體?眼睛是怎樣近視的?怎樣矯正?”等問題作為今天的主題,其它問題給以鼓勵。通過以上活動,不僅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而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2、新課教學

根據教材安排,本節課分五大部分進行:眼球的構造;眼睛看物原理;近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遠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介紹有關眼保健知識,進行用眼衞生教育。眼睛看物原理、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所以我重點把這兩部分的教學設計進行詳細闡述。從人文關懷的角度看,現在學生的近視率越來越高,保護我們的眼睛已經刻不容緩,所以也應該把介紹有關眼保健知識,進行用眼衞生教育作為本節課的重點。

(一)眼球的構造

由於學生生物課上已經瞭解了本部分知識,眼球的構造也比較簡單,在此不多加敍述。

(二)眼睛看物原理

眼睛看物原理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而且還是學習近視眼、遠視眼的矯正的基礎。所以我計劃先引導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知識:凸透鏡中間越厚,對光線的偏折能力越強,會聚能力越強;在透鏡位置不變時,光源的位置發生改變,像的位置也發生改變。

進而提出問題:當我們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我們的眼球和視網膜能不能前後移動?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人眼睛如何看到遠近不同的物體?

為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眼睛的調節作用,我在課堂上設計用動畫模擬眼睛看遠近物體的原理來進行教學。

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共同歸納總結:看遠處物體時:睫狀體放鬆,晶狀體較薄,焦距較長,遠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會聚在視網膜上,人便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看近處物體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較厚,焦距較短,近處物體射來的光又會聚在視網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處的物體。請同學們先看自己的手紋,然後眺望遠方,親自感受眼睛是怎樣調節的。

通過以上活動,學生經歷、體驗、領悟眼睛成像的原理,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突破重難點。

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點內容是: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下面我談談我的設計思路。

(三)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對比探究)

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應用到的物理知識也比較多,所以採用對比實驗探究法、觀察法、歸納法,使學生經歷、領會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體現新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發展理念。具體我是這樣設計的:

(1)提出問題,做出猜想。

學生自己閲讀課文回答“什麼是近視眼?近視眼的成因是什麼?”教師也可以提示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近視眼患者的眼球有向外凸、眼底向內凹的趨勢。從而提出問題:遠處物體射來的光經過近視眼成一個什麼樣的像?學生猜想,進行下面的環節。

(2)設計進行試驗。

探究實驗,強調學生的地位和主動性,並不是放鬆對學生的要求,所以教師應該是探究活動過程的引導者與組織者。由於“探究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這個實驗不是課本中現成的,需要學生在已知知識的基礎上將知識轉化遷移來進行。所以我計劃引導學生根據近視眼眼球的特點設計實驗來驗證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學生根據近視眼的特點選擇10釐米的凸透鏡做為正常眼,5釐米的凸透鏡做為近視眼。先使蠟燭通過10釐米的凸透鏡呈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在光屏上,保持光屏、蠟燭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10釐米的凸透鏡換成5釐米的凸透鏡,觀察光屏上成像情況,而後移動白紙找這一次燭焰清晰的像,比較白紙和光屏的位置,得出結論。在5釐米凸透鏡前加一個學生戴的凹透鏡或者凸透鏡,觀察哪種透鏡能使像呈在視網膜上。

(3)分析與論證

讓學生根據觀察的實驗現象,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總結規律,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參與學生的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幫助學生進行總結。

(4)交流與評估

科學探究的評估可能並不影響對探究結論的得出,但對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進行評估和反思,能及時發現、改正錯誤和疏漏。所以我設計了交流與評估環節。學生討論後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光的折射規律。多媒體演示近視眼是由於晶狀體變厚,使光線在視網膜前發生會聚。戴凹透鏡矯正,因為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由於是讓學生體會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所以教師儘量不要與學生爭搶地位,精講注意事項後,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實驗,自己去實驗中探索,獲取新知識,吸收營養,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探索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觀察能力,總之,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能行。

(四)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

學生已經探究出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嘗試由已知知識推測未知知識,然後讀課文證明自己的推測正確,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它和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程序相似,在此不多闡述。

為了更好的突破重難點,我把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與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放到同一張幻燈片上,讓學生對比理解,加深記憶。

(五)介紹有關眼保健知識,進行用眼衞生教育。

隨着科技的進步,家用電器的增多,人們飲食結構的不均衡,學生課業負擔加重,導致學生近視率逐年上升,所以引導學生注意用眼衞生,提高眼保健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我是這樣設計的:

先現場調查班裏近視學生的人數,再出示我的調查表,激起學生保護眼睛的慾望,學生討論總結保護眼睛的措施。給學生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小結並板書

學生小組討論今天的收穫,通過合作學習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知識技能互補,達到兵教兵,兵帶兵的目的。也可以很好的避免課堂教學過於沉悶的,同時也可以使教師有時間解決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小組彙報時教師板書今天的收穫。板書如下:

眼睛和眼鏡

1、眼球的結構。

2、眼睛看物的原理。

3、近視眼的成因和矯正。

4、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

5、探究無止境

教師可以適當介紹恐高症和患近視眼的人老了,他很可能既是近視眼,又是老花眼。戴上邊是凹透鏡下邊是凸透鏡的鏡片。介紹激光治療近視的原理。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求知慾望,激起學生保護眼睛的慾望。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發展理念。

1、作業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設計如下作業:

(1)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的三道題。並根據科學世界的知識測一測爺爺奶奶老花鏡的焦距,計算度數。

(2)你還想知道什麼?

這樣的課後學習,把過去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轉向讓學生經歷知識探索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總之,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自主學習,投入到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去,嘗試發現問題的方法,領悟解決問題的途徑,體味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本節課設計的主題;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敢於創新是本節課學生活動的行動指南。

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這次來到武穴市師範附小參加黃岡市國小美術學科“課內比教學”活動真的是一次很好地學習和鍛鍊的機會,武穴師範附小的孩子們真的很優秀,他們帶給我的快樂減輕了我許多的壓力,謝謝他們。

《學畫農民畫》一課是人美版第八冊第10 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解讀教材、定準目標)

《學畫農民畫》屬於“造型·表現”系列,意圖是讓學生了解農民畫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農民畫具有大膽的想象力、無拘無束的表現手法、鮮豔的色彩和飽滿的構圖等特點。農民畫與兒童畫從表現手法上有相同之處,它易於兒童理解和模仿,從而學習農民畫從生活中取材的特點,鼓勵學生生動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了解農民畫的裝飾特點,學習運用農民畫的裝飾手法大膽表現生活中的感受,學習改畫或添畫農民畫,激發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的孩子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繼定為:

(1)知識目標:知道農民畫是民間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瞭解農民畫的特點。

(2)能力目標:用農民畫裝飾手法改畫、添畫一幅農民畫。

(3)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了解農民畫的裝飾特點和表現手法,激發學生熱愛民族藝術、弘揚民族藝術的情感。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1)教學重點:瞭解農民畫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感受農民畫大膽的想象力、無拘無束的表現手法、鮮豔的色彩和飽滿的構圖等特點。學習運用農民畫的裝飾手法大膽表現生活中的感受,激發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2)教學難點:運用裝飾線、裝飾色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

二、説教法和學法

俗話説:“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科學合理的教法和學法能達到事半半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皮亞傑、布魯納的“構建”“發現”理論來進行教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構建的過程。以體驗性學習貫穿始終,在教學中充滿對生活的體驗、審美體驗、創作體驗、挫敗體驗和成功體驗等,各種體驗學習既獨立又相互聯繫,在體驗性學習中滲透自主性、創造性、探究性學習。

三、説教學程序

良好的教學設想要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下面我重點説説這節課的教學流程。為了使學生能在視、聽、説、做、思等行為環境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了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我首先用一幅生活中的圖畫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後讓學生比較農民畫《耱地》和生活中的畫面,自己去感知去發現農民畫的特點,從而導入課題。

環節二 欣賞感知,審美體驗

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豐富多彩的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農民畫的貼近生活的題材,奇特大膽的藝術想象,無拘無束的表現方法,學生欣賞體驗的收穫將直接體現在他們後來的作品上。許多學生對於憑空的想象往往感到一籌莫展,常因苦思冥想而無衝動的創作體驗而苦惱,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不僅學生加深了對農民畫的認識和了解,而且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巧妙的為學生的構想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空間。讓學生大膽的展開了聯想,從面獲得了創作的靈感

環節三 自主探究,嘗試創作

在欣賞學生作品時,我大膽地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小組比賽的形式,激起學生的熱情,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這些畫改了些什麼,添加了些什麼。自己去交流感悟如何運用農民畫的裝飾手法大膽地表現生活中的感受。這一環節以欣賞、探究貫穿,突破教學難點,增強了學生對獨創和個性化的理解,使學生想畫、敢畫、會畫!

環節四 作品展示,評價交流

在本節課中我採用自評、互評、老師點評,多元評價讓孩子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享受學習美術的`樂趣!

環節五:拓展延伸,小結昇華

科學精煉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我稱讚學生比農民畫家毫不遜色,並建議他們辦一期農民畫展,學生聽了老師的話有一種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我還邀請學生去我的家鄉——團風縣做客,告訴他們團風縣就是中國的農民畫之鄉。不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這節課在一種真誠、和諧的氛圍中結束。

四、説板書設計

接下來,我説説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濃縮的微型教案,在教學活動中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將農民畫的三個特點貼在黑板上,(色彩鮮豔 造型誇張 構圖飽滿)此板書清晰直觀,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便於引導學生完成作業。

五、説教學反思

各位專家、各位評委,各位老師,本節課我通過精心設問、欣賞感知、合作探討、動手創作,詮釋了學生的悟性,釋放了他們的靈性,再現了他們的創造力,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品位。當然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出現很多的“生成”,對於一些有益的生成,我將視為寶貴的資源,加以合理分析、反思和重建,讓我們的美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豐實而有效!有人説“分享”是一種喜悦,今天我把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和你們一起分享,希望你們也能嚐到一絲喜悦!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今天我要説的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習作2“寫一種小動物”,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説説我對這堂課的設計,敬請指導。

一、依據課標説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組成學習小組,説自己想説的,説自己想寫的,既尊重了學生,又能發揮羣體學習的優勢,取長補短,在互議互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整節課我都注意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激活學生習作的積極性,讓學生樂説、敢説、善説,並在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完成習作。

二、聯繫實際説教材

本次習作“寫一種小動物”來自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主題單元“自然的奧祕”,本單元也有許多描寫動物的課文,本次習作是課文和拓展閲讀的延伸。習作主要是學寫動物的特點,課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描寫鴿子的例文片段,一段寫鴿子的外形特點,另一端則寫帥鴿飛行的動作特點。中間用過渡句由帥鴿的外形介紹自然地過渡到飛行動作的介紹。課文在列舉例文片段的同時,對觀察、寫作做了提示,強調仔細觀察是寫好的關鍵,指出過渡句在中的作用。第二部分是習作要求,通過觀察寫好一種動物,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寫出動物的外形和動作的特點,一是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銜接。因此,教學前應指導學生好好回味回味學過的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變色龍的外形和金蟬脱殼過程的,然後聯繫課文描寫鴿子的兩個片段,通過本單元主體課文的學習,在反覆誦讀中品味、感悟到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小動物,如鳥獸蟲魚,雞鴨狗兔,豬馬牛羊等。從中選擇一個,也學着作者那樣,作一個長期而細緻的觀察,相信從中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並學會觀察的方法,如觀察時除用眼看外,還可用耳聽,用手摸。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上網或查閲圖書對所寫動物的情況作更多的瞭解。俗話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你一定要及時記下!

在此基礎上進行寫作,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驗與認識觀察小動物時應該採取積極健康的態度。

新課標指出:現代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積極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同時又是不斷開放與生成的過程,教師應緊扣學生習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以及對作文修改進行多用度、多層次、多目標評價,不斷積累習作的情感,提高習作能力。”為此,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讀懂描寫鴿子的例文片段,領會寫一種動物的外形和動作的方法,認識過渡句的作用和練習運用。

2、學習本單元和本文的觀察方法:抓住特點仔細觀察和跟蹤活動過程進行反覆觀察。

3、按習作要求,抓住外形和動作的特點寫好一種動物,並恰當使用過渡句,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銜接。

在以上目標中我把學習從外形和動作兩方面來描寫動物的方法,學會使用過渡句,努力運用打比方的寫作方法確定為學習重點,把能抓住特點仔細觀察,能跟蹤活動過程進行反覆觀察作為學習難點。

三、根據學情説教法

本課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 他們大部分都特別喜歡小動物,所以課文圖畫中的情節對他們來説應該很容易理解。但用口語表達出來似乎有些困難,而用書面語言把自己觀察到的小動物的特點描述出來,並寫出自己受到的啟示,這對於他們來説更是有一定的難度了。

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讀寫氛圍,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圓滿的完成這次的教學任務,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根據學情,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課前佈置學生回家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並可以用手機拍成視頻短片,拷貝在U盤裏;課堂上則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播放學生拍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多學科整合法:注意德育、美育等學科的滲透,使教學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功能。

3、循序漸進法:先看後説,先説後寫,先賞後評,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並注重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氣氛活躍,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訓練。

4、分組合作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主動參與説學法

為了讓學生“願意寫,有的寫,能夠寫”,我採取以下學法:

1、自主學習法:老師儘量少講少説,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寫作氛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使寫作成為學生生動、主動、創造性學習的過程。

2、互賞互評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無論句、篇,哪怕是一個詞;讓學生在互賞互評中學習寫作知識,提升審美水平,增強表達能力。

五、情境互動説過程

為了讓學生從易到難進行學習,達成目標、雙向互動、提高效益,在指導課中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我回味,我收穫

(二)作前指導——我觀察,我發現

(三)欣賞例文——品例文,悟寫法

(四)大膽習作——仿例文,寫習作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我回味,我收穫

這個環節是基點。本次習作要求通過觀察寫一種小動物,而且要從外形和動作兩方面來描述。本單元也有許多描寫動物的課文,課前讓學生好好回味回味,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變色龍的外形和金蟬脱殼過程的。上課之初,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巧妙地抓住孩子都很喜歡小動物,出示《變色龍》第9小節和《金蟬脱殼》第4、5小節的動物描寫的句段及動物形象資料視頻。

提示學生:兩處描寫都有一定的順序,用詞都十分準確、生動。對照課文劃出來,好好感受。

(這環節輕鬆而有趣,圖文對照,生動形象,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隨機板書“寫一種小動物”,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對小動物形象及特點的想象中去。)

追問:我從簡單的問題入手:你喜歡什麼小動物?接着問:你為什麼喜歡它?

(這樣的問題設計,從易到難,能夠激起學生的創作興趣,符合學生循序漸進學習的原則。

第二環節:作前指導——我觀察,我發現

首先我設計這樣的話題引起學生的觀察慾望: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小動物,如鳥獸蟲魚,雞鴨狗兔,豬馬牛羊等。從中選擇一個,也學着作者那樣,作一個長期而細緻的觀察,相信你從中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課前,老師佈置大家回去做了觀察,並要求大家把你喜歡的小動物的形象用手機拍下來,不知大家的作品拍的怎麼樣?現在就讓我們來P一下好嗎?

讓孩子準備好的U盤交到老師手中,然後老師播放多媒體視頻,展示學生錄製的小動物視頻,並讓學生擔任解説人,給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特點和活動,全體同學隨着“解説員”的`介紹,仔細觀察,發現值得寫進習作的東西。(該環節為學生的自主寫作定下了基調。)也可在此對思路進行拓展延伸,讓孩子試着説説視頻中動物的特點。

在學生觀察時,教師適時給予觀察提示:觀察時除用眼看外,還可用耳聽,用手摸。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上網或查閲圖書對所寫動物的情況作更多的瞭解。俗話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你一定要及時記下喲!然後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課前的觀察記錄,如:我的記錄:動物名稱、動物外形、動物活動、過程與形態等

第三環節:欣賞例文——品例文,悟寫法

這個環節其實是讓學生在觀察、交流完後,能有所收穫,大腦中已經有了要寫的小動物的輪廓,然後通過品讀例文。感悟描寫動物特點的要領,同時指導學生審題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審題,有了前面觀察、交流的鋪墊,學生不用太吃力的就能概括出來。過程可分裏下列幾步:

仔細讀例文《帥鴿》,想一想,做一做。

1.第一自然段作者是怎樣描寫帥鴿外形特點的?用“ ”畫出描寫帥鴿的每個部分詞語,用“ ”畫出描寫帥鴿顏色的詞語。

2.第二自然段是一句什麼句?用“()”標出關聯詞。

3.第三自然段主要細緻描寫帥鴿哪兩個生活習性,用“ ”標出描寫動作的詞語?

4.讀讀下面句子,寫出所用修辭手法。

①它時而低,時而高,時而快,時而慢…… ( )

②尾巴展開着,像一把白色的紙扇。 ( )

③飛累了,便落在對面的屋頂上,有時慢慢地踱着方步,有時站着“咕咕”叫。( )

閲讀提示:讀例文,我們不光要讀懂寫了什麼,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樣寫?為什麼這樣寫?好好做做上面題目,相信聰明的你定能明白。

5、師生共同總結出寫作方法:

(1)寫一種動物的外形、脾氣等特點,要按一定的順序,如從上到下、從整體到部分、先分別敍述再歸納總體感覺等。

(2)可以寫動物怎樣吃食、嬉戲、活動、休息等習性。

(3)要寫出自己和動物之間的聯繫。寫好過渡句。

第四環節:大膽習作——仿例文,寫習作

這是指導課最重要的環節,我主要抓住以下幾點進行教學:

1.讀了例文,好好整理你的觀察所得,先按照一定順序描寫動物外形,再詳細描寫其一兩個生活習性。

2.寫好後,別忘了在其中間用上過渡語,最後別忘了給習作加個題目。

同時,多媒體出示寫作提示:要想寫好這篇習作,關鍵要注意以下幾點:1.外形描摹有順序,如從上到下、從整體到部分、先分別敍述再歸納總體感覺等。2.習性描述求動作,抓住其特有動作描寫動物習性可以寫寫其吃食、嬉戲、活動、休息等。3.段落之間重過渡,在外形與習性描寫之間要運用恰當過渡語。4.感情描寫在修辭,運用一定的修辭,寫出自己對小動物的感情。

最後,作後延伸,通過對動物的觀察,同學們一定更加喜愛動物,關心動物。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加入到保護動物的行動中來。

1.飼養一種小動物,如蠶、小白兔等,觀察它成長的過程。

2.寫一份倡議書,呼籲大家熱愛動物,保護動物。

最後説説我的板書設計:

寫一種動物

(1)寫一種動物的外形、脾氣等特點,要按一定的順序,如從上到下、從整體到部分、先分別敍述再歸納總體感覺等。

(2)可以寫動物怎樣吃食、嬉戲、活動、休息等習性。

(3)要寫出自己和動物之間的聯繫。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課堂的重點,把寫作內容、要求體現出來,簡單明瞭,通過板書學生能把握寫作方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次寫作訓練,旨在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四個環節設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觀察想象力和習作興趣,拓寬習作思路,培養了學生再創作的興趣和自信心,讓學生輕鬆愉悦地踏入習作大門,達到新課標中所強調的讓國小生“易於動筆”、“樂於書面表達”、“對作文有興趣”的目標。整個教學過程努力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方式,使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

點評:

於老師的這篇説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注重留心觀察生活的教學滲透,從例文入手,引導學生把自己做過的、看見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學會寫觀察日記。同時,巧妙運用手機拍視頻、拷貝U盤等信息時代的新手段佈置學生課前準備,課堂上則利用多媒體播放,使本來不能帶到學校的小動物來到了課堂,直觀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激發起學生的觀察慾望和表達、寫作興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習作,並適時進行德育滲透,可謂一舉多得。

縱觀全文,可圈可點之處還有如下幾點:

1、教師對課標理解到位,能準確把握教材,設置合理的三維目標;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積累;

3、對教材的處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髮展規律;

4、多媒體的運用恰當、實用,有助於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處理;

5、教學設計新穎,前後呼應,可操作性強。

説課稿 篇8

一:説設計思路:

此活動的選材來源於生活,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

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區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麪部肌肉活動的區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可見,及早進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好處。中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裏大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擇此教材讓幼兒在遊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二:説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瞭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

2 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

3.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於: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為此,我作了以下的準備: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隻碟子;每組一隻托盤,內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三:説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教師準確的示範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此時不必強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勢,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有個逐漸改進的過程,學會主要動作要領就可以。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會越來越準確。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通過品嚐食物進一步練習和鞏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3.遊戲法:中班幼兒處於遊戲的高峯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突出特點。因此,我設計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筷子帶來的樂趣。

四:説學法:

1.操作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動中我就引導幼兒練習筷子的使用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對教師示範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在第二次的實踐活動中,幼兒通過品嚐,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在嘗試筷子進行各種活動時,孩子們通過使用筷子打擊節奏、搭建遊戲等活動中,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

五:教學過程:

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導入活動——學習筷子使用方法——練習筷子的實踐活動——筷子游戲

1.導入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採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經過,酸甜苦辣一起嘗。”這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趣勃勃的猜出謎語後,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和用途,激發幼兒操作筷子的慾望,為下一環節打下基礎,並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學習活動。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標準,因此,我在幼兒第一次練習前,先示範講解使用筷子的動作要領,再讓幼兒練習自由練習。第二次的`學習,我配上了音樂,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裏練習併攏筷子撥飯、張開筷子夾菜等動作。

3.實踐活動。

學習筷子的目的在於在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在這環節裏我為幼兒提供了豆類食品,讓他們通過品嚐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落實了第二個目標,在音樂中,孩子們無拘無束的使用筷子,邊吃邊和同伴交流,教師巡迴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最後是小結使用筷子的好處。

4.遊戲活動。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幼兒使用筷子品嚐活動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節奏樂。這個遊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麼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造發揮的空間,在這環節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活動。

六:説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使用筷子的樂趣。

説課稿 篇9

教材與學生情況分析: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全日制培智學校教教材,它以活潑的舞蹈節奏,明快、流暢的曲調,童話般的歌詞,形象地表現了兒童們遊戲時歡快的神情和神態。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方整性樂段體,容易記憶和學唱,也有利於學生進行歌詞和動作的創編。本課是在前兩個課時學生學唱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歌和學習了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通過“生日舞會”的形式複習舞蹈,進行集體舞表演和簡單的創編拓展,把其它動物編到歌曲中,把其它動物的動作編到舞蹈中。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有九名學生,其中五名是唐氏綜合症的孩子,他們的節奏感和肢體協調能力都較好,有較強的模仿能力,還有簡單創編的能力,但是其中一名沒有語言能力。有四名是智力障礙的孩子,其模仿能力和肢體協調稍差,在老師的指導和提示下能夠模仿簡單的動作和動物的叫聲。有兩名語言能力較好,有兩名發音有點模糊不清。

我將本節課的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一)知識目標:

1、複習舞蹈,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韻律感。

2、通過跳集體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能跟着音樂有表情地律動,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3、培養邀請的禮儀。

(二)技能目標:能夠在學會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歌和學了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創編。

(三)情感目標:

1、通過集體舞,培養學生整體配合的意識,增進和同學之間的友誼。

2、從音樂中感受感受人類和動物相處輕鬆和諧的氣氛。

教學重點:

1、通過複習集體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2、在複習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歌曲的拓展和創編。

教學難點:

歌曲的拓展和動作的簡單創編。

教學環節:

一是複習,我是分成五個步驟層層遞進複習的。

第一步,複習前兩個課時學唱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歌。老師彈琴伴奏,學生邊唱邊用拍手、拍腿、跺腳的節奏拍打方式來進行歌曲的複習。

第二步通過獎勵學生唱的'好,帶學生去“城堡”玩,要求用“進退步”走着去的方式,複習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個舞的基本舞步。

第三步,通過比一比洋娃娃跳得好還是小熊跳得好的方式分別讓洋娃娃和小熊複習各自的動作。

第四步,老師扮演洋娃娃邀請小熊一起跳,進行洋娃娃和小熊合作舞蹈的配合示範。

第五步是讓全部小熊去邀請全部洋娃娃跳,進一步鞏固合作跳舞。

二是拓展,這個部分是這個課時的其中一個重點和難點。我通過把“小貓”設計成來參加我的生日舞會的一位特殊的客人的形式,通過把一位學生化粧成“小貓”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情緒高漲,全身心地投入到難點的學習中來。我通過夥伴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把自主學習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交流互動,降低學習難度,突破難點。這一部分我是分兩個大的步驟來完成的,分別是教“小貓”唱歌和教“小貓”跳舞。

首先是教“小貓”唱歌,這個環節我設計以下五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讓“小貓”來做小老師教“小熊”和“洋娃娃”學“喵喵喵”叫和學手的動作。

第二步,我帶領學生一起把“喵喵喵”編進歌曲裏,把“小熊”改成“小貓”,我帶領學生一邊唱一邊改,“洋娃娃和小貓跳舞,跳呀跳呀喵喵喵。他們在跳圓圈舞呀,跳呀跳呀喵喵喵。小貓小貓點點頭呀,點點頭呀喵喵喵。小樣娃娃笑起來啦,笑呀笑呀哈哈哈。”

第三步,讓“小熊”和“洋娃娃”來做小老師教“小貓”唱歌。這裏,我彈琴,學生自己來唱,一邊唱一邊拍手,然後唱到“喵喵喵”的時候把手的動作做出來。

第四步,我問小貓“小貓,你學會唱歌了嗎?”讓“小貓”出來唱歌給大家聽,表示小貓已經學會唱歌了。

在教會“小貓”唱歌之後,接下來就是教“小貓”跳舞了,這個環節我通過設計以下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我作為洋娃娃來教“小貓”跳舞,和小貓一邊唱一邊做動作。讓小貓初步學習動作。

第二步,請一位“洋娃娃”邀請“小貓”跳,進一步讓小貓學習動作,也培養了洋娃娃的創編能力。

第三步,在“小貓”學會跳之後,讓另外一位“洋娃娃”來邀請“小貓”跳舞,培養其模仿能力。

三是綜合集體舞表演。

在大家教會了“小貓”唱歌和跳舞之後,“小熊”、“洋娃娃”、“小貓”一起來跳集體舞。讓學生自由去邀請夥伴跳舞,可以“小熊”邀請“洋娃娃”,也可以“洋娃娃”邀請“小熊“,也可以去邀請“小貓”。想邀請誰就邀請誰,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在邀請的時候我時刻提醒學生要注意邀請語。大家在歡樂的載歌載舞中結束這節課的內容。

四是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生日舞會複習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集體舞,在舞會中,我們還教會了“小貓”唱歌跳舞。教育學生要愛護小動物,人和自然要和諧相處。

教學策略:

1、成功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開始上課,我通過用第一人稱,自己扮演洋娃娃的手法把學生帶入到一個童話世界中,從始至終抓住“生日舞會”這個主題,學生覺得很新奇很興奮,每個孩子都能全神貫注地參與到活動中,學習的情緒高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使孩子們始終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我改變教學形式,交替使用個別化教學、夥伴教學和合作學習。另外,教學的評價形式也是多樣化,不僅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的評價還帶有爭議性,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2、和諧溝通的教學環境。

在課堂上創造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有助於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是進行有效教學與管理的重要因素。從頭至尾,我都和學生一起表演,一起唱歌,與學生平等相處,配合非常默契。在學習過程中,我給予每個孩子表演的機會,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表演積極性。還引導孩子們對歌詞和動作進行創編,及時給予孩子們充分的表揚和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和成就感。在語言的溝通中,我還注重學生的語言滲透,培養孩子們邀請的禮儀和禮貌用語,同時,還給予適時的矯正,既鍛鍊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補償了學生們的生理缺陷。

3、把學習的自由時間還給學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親自表演及多種形式的反覆練習,以主人翁的身份,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創編的活動中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

教學反思:

我覺得在這節課裏既有優點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優點有以下幾點:

1、通過用第一人稱,自己扮演洋娃娃的手法把學生帶入到一個童話世界中,從始至終抓住“生日舞會”這個主題,每個孩子都能全神貫注地參與到活動中,學習的情緒高漲。充分調動了每一個孩子的積極性,有充分的互動性。

2、在拓展改歌詞和創編動作的部分通過先讓“小貓”做小老師教同學們學“喵喵叫”,再讓同學們做小老師教“小貓”唱歌跳舞,把自主學習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交流互動,降低學習難度,突破難點。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很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和鼓勵,並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評價和鼓勵。

需要改善的地方有:

1、在教唱歌曲時,疏忽了對學生進行歌唱的指導,例如:唱歌不要喊唱;我們參加生日舞會的心情怎麼樣,我們也應該以怎樣的情緒來唱歌。

2、在綜合表演的部分,對個別差點的學生的輔導不夠。

3、總結部分有點籠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