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説課稿八篇

來源:文書谷 1.43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説課稿八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這篇民間故事講了文成公主進藏與松贊干布聯姻的事。故事首先講述了文成公主進藏的原因----吐蕃年輕首領松贊干布愛慕漂亮又聰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順利通過了唐皇的考驗,求親成功;接着重點講述文成公主進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橋、鋪路、遇到惡烏鴉和神鳥天鵝、移山等;最後點明瞭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朽功績。

教學目的

1、認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斷定、豌豆、耕種、技藝、沼澤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3、抓住主要內容,練習簡單地講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瞭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準備

1、多媒體。

2、佈置蒐集關於文成公主的資料。

【説理念】

本節課設計採用板塊式,從整體感知形成專題、深入研讀、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從整體入手(初步整體感受)──部分(抓住重點、難點、特點研讀)──整體(感受和領悟寫法、學法的昇華),體現閲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基本程序。

【説流程】

一、導入課題,交流資料

關於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麼?

導語:(播放文成公主進藏圖──布達拉宮壁畫中的圖)文成公主知書達禮,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係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民間流傳着許多關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難

根據閲讀提示自讀課文,瞭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交流彙報閲讀收穫

1、彙報朗讀。請學生分部分朗讀課文,通過師生評價,把課文讀好。

因為是民間故事,應用講故事的口氣讀,要讀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讀“公主找了一段樹幹橫在上面,搭了一座橋”“文成公主聽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等句,要讀出公主做這些事的輕而易舉。

2、交流疑問。

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a.為什麼“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過每一個姑娘,發現有兩隻蜜蜂總是在一個姑娘的頭上飛來飛去。他仔細一看,原來這個姑娘頭上戴的是鮮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絹花。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從幾方面引導思考:

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麼都一樣,只有頭上花不一樣,這也是惟一能看出區別的地方。

鮮花配公主,更顯其高雅、美麗。

B、公主怎能背動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擋住了。大家走起來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直到現在,乃巴山下還有公主的腳印。

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這樣引導:

為什麼人們要這樣説呢?在他們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樣的人?

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嗎?

引導學生找到“建橋、撒羊毛、跟鳥説話、樹木變化”等地方,感受民間故事的豐富想象力。

三、複述故事

1、導語激趣:這個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很受人們的歡迎。請你把故事簡單講給父母聽,你想怎麼講?

2、自己練習講述。

3、指名講述,進行評價。

評價中指導學生理清思路:答應求婚──進藏途中──貢獻。

要重點講進藏途中發生的幾件小事。

四、課外拓展

讀另一傳説《文成公主進藏》

五、課外作業

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2

我今天的説課題目是語言領域活動《月亮的味道》。下面,我將根據本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園教育現狀及自身授課特點從活動的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活動過程、活動反思六方面闡述我對此次教學活動的認識和想法。

一、説教材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滿童趣、充滿傳奇想象和智慧的圖畫書。月亮,究竟是什麼味道的呢?冷的?熱的?甜的?還是鹹的?這個在成人看起來滑稽可笑的問題,在繪本《月亮的味道》中被描繪成一個優美的童話故事。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愛思考、好奇心強,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我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們共同活動共同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情感上:學習看畫面猜測故事內容,初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 認知上:嘗試想象並講述故事們的活動與對話

3. 能力上:能仔細觀察圖,較敏鋭地感知故事表達的意思

活動重點:學習看畫面猜測故事內容,初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活動難點:嘗試想象並講述故事們的活動與對話

三、説教法學法

猜測討論法:通過猜測討論法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開拓幼兒的思維,教師通過多樣性,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的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説的興趣,創造幼兒説的空間,有效完成目標

觀察法: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等感官,積極參與活動,通過觀察,直接獲得印象。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學習的習慣,在看的基礎上幼兒才會想説、有話可説、説的生動。

在活動中,幼兒主要採用的是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法。

三、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方面的準備:

1.硬件的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月亮的味道》PPT、輕柔的音樂、收集的一些有月亮的風景圖片(公園、高山、森林、海邊、沙漠等)。

2.知識的準備:幼兒有晚上看月亮的`一些經驗

3、教室準備:講活動室拉上窗簾,在一面牆上貼上有月亮的大幅夜景畫

四、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我首先會問幼兒“你見過月亮嗎?你見過的月亮是什麼形狀的?”引導幼兒發現月亮是有變化的。然後播放輕柔的音樂,和幼兒一起欣賞風景畫。並請幼兒講講畫中的風景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然後從其中選擇一副自己最喜歡的畫,並説一説為什麼喜歡。幼兒會説出喜歡月亮。我會用一句話導入,“很多動物也非常喜歡月亮。你們猜猜他們為什麼喜歡月亮?”引出故事《月》,並引起幼兒的閲讀興趣。

2.自由閲讀

幼兒有序地取書,教師和幼兒一起觀看熟的封面,認識書的名稱。提出要求:你們能不能從書中發現動物喜歡月亮的原因?

3.細緻讀圖,深入理解

五、活動延伸 :將頭飾投放到區域讓幼兒嘗試合作表演。

説課稿 篇3

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蔡勉旃堅還亡友財》,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 教材分析:

1、 説教材: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選自(語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第七單元第28課《古文二則》中的第一則,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文意易懂,在簡短的文字中表現了古人對待誠信與金錢的態度,充分體現了蔡勉旃所具備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可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盪,進而完成一次精神洗禮,一次思想的昇華。從而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的培養目標。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2、 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文言課文。

(2)學生能借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3)學生在閲讀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並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重諾守信,養成誠信的良好的品行。

過程與方法:以朗讀、討論為主,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難點: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

二、説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在前面雖已學過一個單元的文言文,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還沒有完全掌握,還要在授課過程中教會學生怎樣去朗讀,怎樣去借助註釋和工具書去理解文意等。

三、説教法: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學時採用了設置情境教學法、激發興趣法、問題討論法、師生互動法等;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四、説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法指導。

五、 説教學程序

(一)設置情境

提問學生:

1、如果你借給了你朋友一筆錢,你會不會讓朋友打一張借條呢?

2、我們再來做一個假設,有一天,你正一個人在街上溜達,忽然你發現路邊有一個錢包,裏面有一千多塊錢,而周圍又沒有人,這時你怎麼辦?請如實回答這個問題,不要不好意思。

我這樣做鋪墊是為了:先通過設置現實生活中的兩個問題,來探求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也為讓學生充分認識本文主人公埋下了伏筆,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為做人之本”。

(二)引入話題,理解文意。

1、結合以上兩個問題討論的結果,引入課題,並解決字詞。

2、朗讀課文。

3、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

4、提問學生:誰能到講台上給大家做一次小老師,把這篇文章給大家讀一讀、講一講?

(三) 分析、探究課文。(分小組討論後回答)

1、 蔡勉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 怎樣理解“券在心,不在紙”這句話?

(四) 拓展、延伸。(分小組討論後回答)

1、 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樣的道理?生活 中有沒有這方面的事例?談談你對這些事例的看法。

2、 就有關金錢和誠信的話題展開討論。

通過生活中各種關於金錢與誠信的問題及案例加以引導,如:合同糾紛、商業信譽、產品的售後服務等,給學生一個各抒已見的機會,再加以正確引導,既勉勵學生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要保持誠信的優良品質,又讓學生明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也要有保護自己正當權利的意識。這樣,把課堂與廣闊的社會生活聯繫起來,真正做到“語文的外延就等於生活的外延”,生活處處皆語文,從而達到既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提高能力,又培養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維度目標。

(五) 佈置作業

課下你能蒐集一些有關金錢、誠信的故事、成語、名言警句嗎?

六、説不足:

一堂課下來我發現學生討論時不夠激烈,思維不夠活躍,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更要加強擴大學生閲讀面的指導,開闊學生視野,力求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中學生。

我的説課結束,請多多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本課選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服裝結構製圖》(第二版)的內容,主要講 的方法和步驟,它是學習整個 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我所面對的是服裝專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服裝結構的基本知識和製圖方法,並且也學習了結構製圖,這為學習但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A、 學生要熟悉常見

B、 掌握

2、 能力目標:

A、 學生能夠獨立繪製

B、 進一步推出 在造型上的各種變化,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拓展思維,學以致用。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大膽實踐、勇於探索。

四、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是結構製圖方法,解決重點的辦法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講解並帶領學生用繪圖的手法一起深入並瞭解其結構原理,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難點是的`畫法,解決難點的辦法是利用Flash動畫,把抽象變成直觀,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五、説教法

在本課教學中,將 的款式結構進行區別比較,歸納總結。其次我運用直

觀教學法,利用動畫的形式讓學生更好的去分析問題,解決難點。

六、説學法

1、看(看內容)聽(老師講)、做(完成實訓任務)

2、收集資料,開闊視野,舉一反三

3、交流合作:小組討論、諮詢老師

七、説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多媒體教學)2分鐘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女襯衫,那麼女襯衫都有哪些特徵呢?展示出一件女襯衫,學生看實物並回答:特點小方領、前片收肩胸省、中襟開5粒扣、腰節處略收腰,一片長袖,袖口裝袖頭,袖頭上釘鈕1粒。

利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目的為了鞏固舊知識的同時也輕鬆的帶出新課內容。

既然我們知道了 的結構款式,那麼的款式特點是什麼?(啟發提問)

2、新課講授(35分鐘)

準備一件 實物,讓學生觀察並説出特點。最後我根據學生所説的情況,將答案給出,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加深基礎知識的學習。

結論:和 的結構特點基本一樣,區別在於 腰處沒有收省,整體略顯肥大。 學生根據觀察得出的結論,從而引出我們依據什麼來繪製此款男襯衫?

款式特點:製圖依據:(板書)

突破難點: 的畫法。

利用多媒體動畫,清楚直觀的向學生展示出 的具體畫法。

3、實訓拓展

任務一:課前讓學生蒐集 的一些款式,分析並找出款式變化的位置。 任務二:利用剛剛我們所蒐集到的資料,根據所給出的要求,設計 。 課前我們已將學生分為4個組,每個組設計並畫出自己的款式。製圖過程中如有什麼問題可相互商討或向老師請教。

需注意的事項:

1、年齡的設定在款式上給我們有了一定侷限性,我們要分析它的背景,穿着場所,最後要符合現代社會的流行趨勢。

2、製作完成後交出最終款式結構圖,並點評其他團隊作品的款式變化的位置、優點和缺點, 最後我來點評補充説明。

3、模擬項目的好處在於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力、拉近企業和學校兩者之間的距離,同時自由設計風格也能讓學生對服裝時尚有一定的敏感觸覺,從而鍛鍊學生在審美上的一種能力,不僅要動腦還要動手。

4、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內容,首先學習了 比,掌握了製圖要點和製圖方法,運用對比法使學生加深知識記憶,最後利用佈置任務不僅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同時也強化了知識要點。

八、板書設計

一、 製圖依據

款式圖與外形

九、 作業

請同學們為家人做一件襯衫,必須有款式變化。比例1:5

説課稿 篇5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一、聯繫學生説教材

《聲聲慢》編排在必修四第二單元。在人教版高中語文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一個宋詞單元。編者選取了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四位詞人的作品。他們是宋詞發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詞人的作品,題材、風格不同,帶給後世讀者的審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詞走婉約套路,蘇、辛則是豪放詞風的代表,李詞細膩、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體現了宋詞的藝術價值,也大體反映了宋詞的發展脈絡。

國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部分唐宋詞,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專項教學詩歌,教師已經比較系統地講授了形象與意象的概念、特點,並初步培養了學生分析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與情感的能力。但高中階段的學習,不能只侷限於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鑑賞作品地思想和藝術價值。

二、根據教學理念確定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詩詞要“具有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性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瞭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課程標準的相關表述和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為依據,確定本課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過程與方法:與《醉花陰》前後聯繫,瞭解李清照南渡之後創作風格的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這首詞情景交融的寫法與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通過與《醉花陰》的比較閲讀,引導學生感受“閒愁”與“丟家棄國之愁”的區別。

教學難點:通過合作探究,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複雜的內涵。

三、根據以上分析確定教學時數為:

1課時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課前學生蒐集有關宋詞的資料必不可少。另外,宋詞由於年代久遠,文字的障礙很大,然而,過分糾纏於文字的疏通會破壞宋詞的“氣”,喪失宋詞的“神”,所以在學習時,應捨去條分縷析的理論評價,指導學生結合註釋疏通文字,然後引領他們經由文字再現形象,經由形象領略情感,感受其中濃濃的情。誦讀的環節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獨奏《長相思》,營造意境,學生沉浸在音樂營造的意境中反覆吟詠,讀出節奏,讀出音調,讀出感情,細細體味,讓或優或喜的情愫縈繞心間,我們就觸到了作者的靈魂。同時注意讓學生質疑探究——佈置預習作業,要求學生圈點批註,列出疑難問題。課堂上,鼓勵學生互相質疑,互相解疑,達到掌握詞作思想內容和情感基調的目標。

質疑探究後,出示本課教學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即如何解讀“淡酒”、“雁”、“黃花”、“梧桐”等意象的問題,發動學生討論,各抒己見,逐步形成對重點意象的一致認識。

教師要相機點撥——上述三種方法,還不足以幫助學生把握藝術特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相結合的特點,疊字的巧妙運用,這些內容的學習應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分組討論來完成,效果會很好。

五、教學程序及內容設計

(一)、新課導入

因為《醉花陰》在前,以別的'方式導入本課都比較多餘。直接以南渡為切入點,講述李清照生活境遇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遭遇將對她的創作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二)、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引導: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他以詞代聲,向世人訴説她的悲懷愁情,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她的傾訴。

活動1:聆聽配樂朗讀錄音,初步感知詩詞內容,感受作者情感。

引導:你聽懂了作者的傾訴嗎?她在向我們傾訴什麼?

活動2:學生交流聽讀體會。

活動3:學生自由誦讀詩詞,整體感知詞意。

誦讀要求:連讀兩遍,第一遍要讀通讀順,注意讀出感情;第二遍要結合課下注釋邊讀邊理解詞的意思,並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讀後大家共同解決。

活動4:抽查學生誦讀情況,教師給予點評和指導。

活動5:學生就詩詞內容質疑,師生互動解疑。

(三)感悟詞意,把握情感。

1、這首詞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間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直接抒情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雁過也,正傷心”。其餘為間接抒情。

2、聯繫作者生平遭遇,思考:《醉花陰》與《聲聲慢》兩首詞中“愁”的含義是否相同?你能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作者的這種愁緒?

活動: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感悟,然後在全班交流。

教師提示與點撥:學生可選兩首詞中的任何一首談自己的感悟。既可從整體談,也可選自己喜歡的某一個句子談,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與指導。

最後,教師點評並板書。

愁《醉花陰》——離別相思——苦!

《聲聲慢》——國破家亡夫喪——痛!

六、課堂小結:《醉花陰》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發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離別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而從《聲聲慢》中我們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閒愁”,這個愁是由鄉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性破滅後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是死別之愁、永恆之愁,因此,這愁字表現得更加淒厲沉痛。

最後,師生配樂同誦,二胡獨奏《長相思》

七、延伸拓展:結合柳永詞和李清照詞,談談自己對婉約派詞的感受。

參考:婉約派詞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詞調藴藉,委婉含蓄,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和諧婉約,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

八、作業:

必做題:查閲資料,摘錄帶有“梧桐雨”“黃花”“孤雁”等典型意象的詩句,至少十句,寫到讀書筆記上,並與同學分享;

選做題:將蘇軾或辛棄疾的詞與李清照的詞比較,體會豪放派和婉約派詞風的不同。

一堂課在配樂師生同誦中結束。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也是全冊為一篇篇自讀課文。新課標對自讀課文作了十分明確的教學要求:自讀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測,培養和檢驗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以配合講讀課文的教學,完成聽説讀寫訓練。從教材編排的體系來看自讀課文是講讀課文的遷移,是講讀知識的補充訓練。因此把握和選取有效的課內自讀課文的教學方法,對於促進講讀課文的教學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説教法

教有常法,但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怎麼堅持“以人為本”和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呈現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氣氛,使教學互動起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本課我採用了朗讀法、提問點撥法、實踐法。

通過朗讀法、提問法教學,全方位、立體化地感受課文 ,加深記憶,豐富詞語,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促進理解、表達、鑑賞等多項能力的綜合運用,串起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個動態過程。

三、説學法

學生學習語文,如何在學習中養成一種學習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方法的滲透與引導,使學生學習上有一個方向,對今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學法上我引導學生採用圈點勾畫法、比較法、討論法。

四、説教學過程

(一)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懂得讀報的好處,學會讀報的方法,養成每天讀報,勤於積累的好習慣。

(二)指導

1、自讀課文,瞭解部分詞語

2、指名逐段讀課文,説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討論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讀報的好處。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樣讀報?

第三段(6——7自然段):讀報的收益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指讀,思考寫了什麼?

(2)出示:原來讀報讀得着迷了,把鍋裏煮的佳餚忘到了九霄雲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雲外”,從這個詞體會到什麼?

像這樣的人和事,你們身邊有嗎?

(3)引讀第二自然段,體會“看報看到上癮的程度”

(4)學習第三自然段,思考:報紙上有什麼東西令人着迷呢?

2、學習第二段

畫出寫讀報方法的句子。

找出讀報紙要注意的事情。

3、學習第三段

討論:經常讀報有哪些好處?

(四)、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五) 實踐活動

開展“報紙剪貼”讀報評報活動。向學生介紹進行閲讀的學習方法。

五、説板書

我的板書設計是根據課文段落大意進行安排:

讀報的重要 幾乎與吃飯一樣必不可少

如何讀報 先瀏覽,再細讀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受益終身

六、小結

這篇文章很有實用性,從讀報的好處和讀報的方法兩方面進行了敍述。在教學時不僅要讓他們瞭解讀書的必要性,還讓學生結合讀書小組,制定讀書計劃,進行讀書競賽,寫好讀書心得,切實落實讀書活動。還要求學生養成讀報的習慣。

而教師,通過這篇自學課文的教學,要明確自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明白自讀課文就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目標,讓學生以自讀課文為學習材料,充分發揮自我的主體意識,把教讀課所得的知識、方法和能力有效遷移和擴展到自讀課上,使學生在自我閲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2、自讀課文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捷徑。古話説的好,“授人魚,不如授人漁。”我們教者的使命不是要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引導他們如何自己去獲取知識。在講讀課文上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路,就是為了要讓他們在自讀課文的學習上得到鍛鍊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自讀課文就成了學生自學的最好捷徑。

3、自讀課文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試金石。在自讀課文教學當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閲讀,自動求知,有思維的時空自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熱情和積極性。加強對他們思維的訓練,啟發多角度思維,學會同中求異、異中求深。

説課稿 篇7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三冊,第七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我將圍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三個環節進行簡單的説課。

一、教材分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新課標中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標中特別強調了讓學生體會統計的過程,和對統計結果的簡單分析。讓學生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方法,提高應用所學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統計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社會的聯繫,使學生從部分數據出發,經過分析從中找出規律,逐步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

結合學情,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在這裏教材除了讓學生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如果每格不能只代表一個單位,而要代表多個單位(這裏指2個單位)而在下學期還要繼續學習代表5個或10個單位。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根據教材編寫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從“三個維度”方面我確定了本節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而教學的重點就定為認識1個格子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而按照這樣的方法圖格子就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去認識1個格子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是本節確立的主要教學方法。而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過程是統計領域的重要任務。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思考與體驗是我確立的主要學法。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體驗統計過程:

在活動選擇上,我選擇了貼近二年級學生生活,也是他們喜歡的水果來做為調查對象。對於調查的方式學生在一年級時學習過畫“正”字,畫圖形,畫對號等方式,我並沒有選用這三種方式,我卻選擇了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用到,也更簡單方便的舉手記數的方法來調查。這樣我想體現調查方式的選擇應靈活適用,也結省了時間突出本結課的教學重點。

(二)探究交流,學習新知:

在學習一個格子代表兩個單位我一新知的過程中,我力求通過突出一個格子代表一個單位已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這矛盾衝突,來使學生自主發出“怎麼辦”的想法。由於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他們可能想不出一個格子代表兩個單位的辦法,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在這裏設置了一個問題“我們以前學過的都是一個格子代表一個數量的統計表,那麼這一個格子能不能代表多個數量呢?代表幾個合適呢?”這樣來引發學生的爭論與思考。

(三)動手實踐,獲取新知。

用一個格子代表兩個單位來圖格子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很容易只把數量多的用一個格子代表兩個數量,而其他的仍然用一個格子代表一個數量。為突破我一難點,我用課件演示縱軸數量的變化,並帶領學生完成一個數量的填圖,然後再由小組合作的方法來完成我張統計圖。使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並利用生生對話,相互啟發,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發展。

(四)迴歸本質,數據分析:

完成統計圖後,學生要從統計圖中收集信息,雖然二年級的學生還只能進行數量的多、少比較,但仍要引導學生把數據分析完整。

(五)嘗試遷移,拓展延伸。

在學生完成了一次收集、整理和分析完整的統計過程後,為突出本節的教學重點,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問題,就是根據全部二年級學生的調查表讓學生嘗試選擇一個合適的單位量。因為有難度所以不要求進行實踐操作,而只作為一次嘗試拓展。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間和機會。

(六)迴歸生活,鞏固新知。

統計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為讓學生體會它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我希望學生想一想他們想對什麼事情進行調查呢?然後選擇他們想調查的來製成統計圖進行分析調查。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設計意圖:大班幼兒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逐漸增強,對身邊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並且樂意親自動手去探索。玩水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而沉與浮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所以我設計了《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本次活動意在用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去挖掘物體在水裏的沉浮規律。《新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活動提供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學情分析: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幼兒的想象思維快速發展,生活經驗有所豐富,所以活動的內容設計可以更豐富些,不能僅僅侷限於玩水的活動,而應適當的加入反映物體性質的探究和理解。

三、説教學目標:

在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根據知識經驗、能力、情感三個方面制定了一個三維目標:

(1)、初步瞭解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發現其規律。

這是從幼兒的知識經驗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目標。大班幼兒的好奇心比較重,所以要培養幼兒對周圍科學現象感興趣,讓幼兒親身去觀察,從而感受到科學的奇妙。

(2)、積極思考的能力,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實驗結果並用語言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這是從幼兒的能力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目標,是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重點鍛鍊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邏輯能力和表現能力。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動手探索帶來的快樂。

這是從情感培養角度設定的目標,主要培養幼兒對科學感興趣,願意對一些科學現象進行嘗試,是他們長大以後在科學世界中進行探索,不斷進取的動力。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動手操作體驗各種物體在水裏的沉浮並用正確的方式記錄和用規範的語言表達探索沉與浮的規律。

(2)、教學難點: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五、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

(1)、各種操作材料:大水盆、紙、軟木塞、木塊、橡皮泥、海綿、乒乓球、彈球、棉花、茶葉、貼有標籤的分類籃子、礦泉水瓶子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5個人一組一份材料。

(2)、記錄材料:標有“上浮、下沉”標記的記錄卡、記錄表、記號筆。

記錄表

六、説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提問法:提問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幼兒將看到的、想到的、體驗到的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2、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鋭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3、演示法:對於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並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瞭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七、説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

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物體沉浮的祕密。

2、觀察法:讓幼兒觀察物體的特徵以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3、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4、討論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2分鐘

1、導入部分:以故事“掉進樹洞的皮球”形式導入課題。

內容:小明在樹林裏踢皮球,不小心皮球掉到樹洞裏。樹洞很深,小明夠不着,他很着急,誰能幫他想想辦法?(激發幼兒的思考)老師:為什麼往樹洞裏倒水能把球拿出來呢?我們今天一起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找出其中的原因吧。 分析: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故事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做鋪墊,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體驗。

(二)、認識活動:2分鐘

出示沉浮標記和記錄卡(指導語: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

在這裏,教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標誌,為接下來的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三)、操作活動:共18分鐘

環節1:6分鐘

初步認識沉浮規律:不同的材質,有的東西會沉、有的東西會浮。

(讓幼兒自主探索軟木塞、木頭、彈球、橡皮泥的沉浮)

內容:(1)實驗前: 教師先讓幼兒預測這樣物體在水中的沉浮,並在記錄表寫下。老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為大家準備了四樣東西,大家猜猜他們放在水裏是沉還是浮?將你們的想法寫在記錄表上。沉下去的用沉記號表示,浮上來的用浮記號表示。

(2)實驗時,教師引導幼兒關注“什麼樣的東西沉,什麼樣的東西浮”並讓幼兒將觀察到的結果進行記錄,幫助幼兒總結結論並提醒幼兒將沉與浮的物體分類放在不同的籃子。

分析:通過猜測可以讓幼兒建立一定的觀點,為後來的實踐操作奠定基礎。通過實驗記錄幼兒逐漸發現重的東西沉,輕的東西浮。

環節2:6分鐘

知道有些東西通過改變其形狀可以改變其沉浮狀態。

內容:向幼兒介紹新增的材料,一塊比軟木塞和木頭都輕的橡皮泥,一個乒乓球、同樣大小的泥球,一團揉成乒乓球大小的'紙。同樣讓幼兒先猜測所給的物體的沉浮,再進行操作實驗記錄。

分析:介紹材料的目的在於讓幼兒集中注意力,明確老師的提出的要求。教師引導幼兒關注材料的共同性特徵“材質相同”讓幼兒通過想辦法改變物體的形狀,知道材質相同的東西,可以通過改變其形狀而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 環節3:6分鐘

讓幼兒認識有空氣的東西會浮,當水把空氣趕走後物體會沉。

內容:此環節為幼兒提供既會沉又會浮的東西,如:海綿、棉花、茶葉,還提供了要它沉就沉浮就浮的東西,如:有蓋子的透明小瓶子,開口的乒乓球。

分析:對先前的沉浮規律有一個新的認識,有空氣的物體的沉浮狀態是可以改變的。

以上這3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啟發提問的辦法。

(四)、討論總結活動:3分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