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編八篇

來源:文書谷 1.04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編八篇

説課稿 篇1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廣結善緣,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教材編排的意圖是:通過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和祖孫之間的濃濃親情。根據教材的分析,這篇課文,我將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課標指出:第三學段閲讀教學的要求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含義,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根據這一階段目標的要求和這篇課文的特點,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知識目標、在第一課時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學習課文,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文中相關詞語

能力目標、在感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從課文的語言材料中感受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根據教材特點和目標的定位,我認為第二課時的學習

重點難點是:感受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廣結善緣,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在確定了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本節課我將採用朗讀感悟法,讓學生充分誦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廣結善緣,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另外,本年級的學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所以,我在教學中,將保證讓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小組合作時間,在問一問、説一説、讀一讀中順利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接下來我將重點闡述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的安排與意圖:這一課時我主要設計以下五個環節:引入情境、設疑問難------通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品讀感悟-----讀説結合,昇華情感----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第一環節:

播放剪紙的圖片,配上《童年》的純音樂,簡介剪紙。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姥姥剪紙技藝高超,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着作者再次走進姥姥的剪紙,去認識這位可親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濃濃的祖孫親情。

意圖: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興趣,才能挑起學生心中那顆想學的心。我通過圖片再現情景,讓學生從剪紙圖片中感受到剪紙人精湛的技藝,由此與文本產生呢感共鳴。自然而然的走進文本。

第一環節:

精讀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這一環節我將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步:讓學生默讀課文1-6自然段,找找、畫畫、看看,你從課文中認識了一位怎樣的姥姥?並在旁邊做上批註。

意圖:這一步讓學生默讀、勾畫、批註,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明白讀書的要求,進入邊讀書邊思考的境界。同時,自主閲讀,也是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是與人交流的基礎。

第二步:交流彙報

在交流彙報中,我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

首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語句讀一讀,在讀熟的基礎上再抓關鍵詞指導朗讀,如:都、左鄰右社、無所不能等進行朗讀指導,在讀中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

在突破重難點方面:如理解“總剪??”這一句含義時,我首先讓學生説説熟能生巧的意思,然後再從文中找出具體説明熟能生巧的句子,讀一讀,之後再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熟能生巧的事例。最後再讓學生悟悟姥姥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這樣設計,在教學中把讀、説、悟相機結合在一起,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能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在學生的談話中輕鬆的突破教學重難點。

第二層次:感受姥姥的勤勞善良

按照上面的學習方法,抓住姥姥的動作語言的描述,指導學生讀出姥姥的勤勞善良。

第三層次:感受祖孫之間濃濃的親情

首先我這樣質疑,姥姥的剪紙,除了喜鵲登枝,剪的最多的'是什麼?

讓學生自由讀7-12自然段,找出我與姥姥的對話,然後再利用課件展示牛兔圖讓學生結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勞、兔的頑皮,最後抓住纏、栓進行想象從、而感受親情。

第三環節:讀寫結合,昇華情感

我先總結再範讀作者後來寫給對姥姥的回憶的片段最後出示:姥姥,我想對您説---的句式進行續寫

意圖:讀是為了積累語言,寫是為了昇華情感,於永正説讀讀寫寫,寫寫讀讀,這就是學語文。課內練筆,讀寫結合,注重實踐,切實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第四環節: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開展剪紙的活動,談談感受,並寫下來

收集有關的民間藝人,辦一次民間藝人交流會:

這樣設計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對剪紙的民間藝術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延伸。這樣也較好地貫穿了新課標中所強調的“在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這一要求,也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説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縮影,它要求簡單明瞭,提綱挈領。所以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將課文中的文字輸入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達到書入我心、我心用書的境界,力爭讓學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當然,由於本人的教學經驗有限,設計思路肯定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一路花香》選自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語文上冊。這是則寓言主要講有裂縫的水罐在完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慚愧,挑水工卻告訴它説,他知道它的裂縫,並利用了它的裂縫漏出的水澆灌出了許多美麗的花。從告訴了我們:世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我們既不要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處地利用本身的特點就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全文敍述清楚,層次分明,人物的對話描寫得具體生動,寓言所藴含的寓意很深刻,給人以啟發和教育。本課教學課時安排為兩課時,本次説課的課時為第二課時。

二,説目標

目標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1所要達到的目地。而本課是則寓言故事,其教學的主要目的 是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讀懂故事的內容從中揭示與領悟其寓意,受到啟發和教育。為此,在本課時目標的設定上,我將“能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中揭示和領悟其寓意的寓意”設為教學內容的重點,其餘目標為:(1)進一步理解課題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的朗讀課文;(2)學會口頭複述故事的內容並聯系生活,聯繫自己,談感受或收穫。

三.説學情

學情是教師組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學生學習新知的基礎。課前瞭解學生具體的學情,有助於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幫助解決怎樣教與怎樣學的問題。因此,在本學情方面上,我重點關注的方面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及學法。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對寓言故事的學習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很樂學。對本課內容在第一課時裏已初步瞭解。能力方面已具備了一定的閲讀,朗讀和口頭複述的能力,學法上也初步形成了以讀促捂,以問題為中心,進行1合作交流,聯繫實際談感悟的方法。因此,在對本課教學上,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這種能力和方法,去學習文本,繼續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對於能力差的學生加以關注,鼓勵讓他們大膽參與學習中與較強的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形成教學面向全體的局面。

四.説教法與 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教師組織和學生開展學習的兩種不同活動反映。它們既相輔相成,又相互促進,但“教學有法卻無定法”,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服務。為此,對本課的教法與學法上,我根據寓言教學的特點,內容的需要,及學生實際的學情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與學法:(1)創設情境,(2)質疑點撥,(3)以讀導學,(4)和作探究,(5)口頭複述法,(6)分角色朗讀法。為什麼要採用這些方法呢?因為採用“創設情境法”能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憑畫面,朗讀錄音,精彩的語言描繪等手段進行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課文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感受賞能力欣。“質疑點拔”能引發學生對文本的思考出相應的問題,能及時幫助學生進行解疑從而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以讀導學”和“分角色朗讀法”能使學生通過多種讀的形式去理解課文內容,利於讀好文中人物內心想法並領悟其寓言寓意。“合作探究”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共同探討對問題的見解,明確寓言的哲理。“口頭複述便於反饋學生掌握課文內容情況以及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五,説教學程序

1, 説教學準備: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根據教學內容安排的需要,我準備採用圖片,朗讀錄音,實物投影機進行輔助教學。

2, 説設計的思路:我本着以讀為主線,以問題為中心,以訓練為反饋的思想,將本課教學思路設計為四個環節。

(1) 看圖質疑,進一步解題:(2)精讀理解課文,揭示與領悟寓意:(3)聯繫生活實際談感悟:(4)複述鞏固,佈置作業。

3, 説教學流程

(1)看圖質疑,進一步解題

在這一環節裏,我首先利用幻燈投影展示課文配有的插圖進行創設情境,讓學生再次從美麗的圖面中感受花的美與香,從而引入課題《一路花香》並板書課題。再讓學生讀題生圍繞着課題進行質疑,“這一路花香是怎樣來的?是誰澆灌出了這麼多鮮花呢?”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得出結論生在結合圖面,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課題本身很美,一語雙關,不但寫花香美,還暗含着對澆灌着鮮花的挑水工和破水罐的認可,讚美了那些善於發現美創造美的人們。這樣教有利於通過圖面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感受欣賞與理解能力。

(2) 精讀理解課文,揭示與領悟其寓言寓意。

這一環節教學是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的重難點。為此,在教學上,我主要以讀導學,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和進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展開教學,我首先引導學生抓信課文有關描寫三個角色的重點詞句讀一讀然後進行提出問題,“課文描寫了哪三個角色?他們各自有怎樣的存在價什和個性特點?”讓學生帶着問題再次認讀課文進行思考,合作探究歸納得出第一角色是好水灌,能裝滿罐水,很驕傲。第二是有裂縫的水灌,只裝半灌水,很自卑。第三是挑水工在破水灌經過的路上灑下花種,利用了破水灌的裂縫澆灌許多美麗的鮮花,很聰明善良為別人着想。在此根據以上結論師生合作進行逐一板書。接着再讓學生找出文中破水灌對挑水工所説的“你盡了自己的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的句子。讀一讀並進行質疑,“破水罐和完好的水罐覺得自己回報挑水工了嗎?挑水工也覺得它們回報了自己了嗎?”讓學生共同討論後回答得出“完好的水罐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它覺得自己回報了挑水工。而破水罐因自己有裂縫而感到慚愧自卑,覺得自己沒有很好回報了挑水工。挑水工卻覺得破水灌已盡了全力,因為他發現破水罐的作用,創造了一路花香的奇蹟,得到了回報。最後,引導學生從以上結論中抓住關鍵詞語例如:驕傲,裂縫,自卑慚愧等結合課文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朗讀,把兩隻水罐的不同心態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再利用錄音機播放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朗讀錄音。讓學生用心聽,去感受人物對話的全過。再讓學生進行分角色品讀人物對話內容,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內心想法。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揭於與領悟寓言的寓意。並進行相關的板書。這樣教的目的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探計,抓住文中重點詞句的品讀與理解來全面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內心的想漢,從而揭示與明確寓言的寓意。啟發學生的思維,從中繼續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與朗讀能力。

(3)聯繫實際談感悟

在這環節教學上,我主要通過舉出一些活事例,例如,“生活中有些人本身存在着弱點或缺陷,為此自卑,那麼我們應如何 向挑水工那樣知人善用,善於發現其長處,引導其發現自己的價值呢?”讓學生進行遷移性的練習,使學生學會緊密地聯繫生活,聯繫自己,談談自己的想,進一步地讓學生領悟其寓言的哲理。受到更深刻的教育。這樣的教有利於啟發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感知自身存在的價什。學會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一路花香》説課稿 相關內容: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4 小英雄雨來《巨人的花園》教學設計春聯教學案例《普羅米修斯盜火》教學設計《沙漠中的綠洲》教學設計五《七月的天山》教案(簡)查看更多>>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3) 複述鞏固,佈置作業

教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學會,為此在這一環節裏,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進行口頭複述寓言故事的內容與抓住知識的重難點進行設計課後的作業。這樣做的目的利於讓學生通過做的形式來反饋教的效果,便於檢查學生掌握知識與課文內容的情況。

六,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可以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使讀者一看就明白。因此本課,我主要抓住文中三個角色的個性特點,存在的價值,從而悟出的寓意進行設計如下的板書。

一路花香

角色 價值 個性

好水罐 裝滿罐水 驕傲

破水罐 裝半罐水 自卑

挑水工 發現,創造美 聰明

寓意:世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的存在的價值,我們不要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處地利用本身的特點就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板書的過程主要通過適時地結合教學的內容,以幻燈投影進行分三步展示,第一步是在教學的第一環節裏當講到引入課題時,我便及時地進行展示課題“一路花香”,第二步是在讓學生進行計論回答課文寫了哪三個角色,它們各自有怎樣存在的價值和個性特點這一問題時,便適時地結合學生討論的結果,讓學生邊説邊逐一的展示出三個角色,各自存在的價值,和個性。第三步是在引導學生揭示寓意時時行展示出其寓意。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三打白骨精》是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下學期教材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蘇教版教材的基本特點之一,就是課文單元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組合。第三單元一組課文的主題是“詩文精粹”,由《三打白骨精》、《詞兩首(如夢令李清照;漁歌子張志和)》、《螳螂捕蟬》三篇課文組成。編寫的意圖是吸收祖國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本冊教材課文多樣。《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屬於敍事性課文。課文選自我國古典小説名著《西遊記》,根據《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聖僧恨逐美猴王”改編。課文通過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讚揚了孫悟空堅定不移、機智勇敢、善於識別敵人詭計的鬥爭精神。課文故事性強,情節曲折生動,又是學生所熟悉的故事題材,適合學生的閲讀理解和進行的複述。課文的主要特點是:

㈠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課文總共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講述了孫悟空三次怒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故事性強,情節曲折生動。圍繞“三變”、“三打”和“三攔”展開。作者採用反覆敍事手法,一波三折,引人勝。“三變”、“三打”和“三責”情節基本相同,但是敍述內容不斷變化,所以沒有給人重複宂長之感,相反更能把故事情節推向,也更能體現降魔除妖的艱苦不易。比如,白骨精的“三變”:一變成了村姑送齋飯,實際使的是美人計,二變成了找女兒的老婆婆,實際使的是是苦肉計。三變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讓他趕走孫悟空,實際使的是離間計。

㈡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孫悟空機智聰明,“三次”識破白骨精的詭計;又疾惡如仇、堅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過。白骨精的貪婪狡猾,詭計多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為了吃唐僧肉,先變村姑,再變老婆子,最後變成老頭兒。唐僧膽小怕事,人妖不分。

㈢語言描寫生動傳神。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語句不同,用詞生動。“一打”是“劈臉一棒”;“二打”是“當頭一棒”;“三打”是“掄起一棒”。還有課後練習3中的帶點字詞同樣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1)唐僧一再推辭,八戒嘴饞,奪過罐子就要動口。“奪”字表現了豬八戒迫不及待、嘴饞的樣子;

(2)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閃”字代表了一個很、很的'動作。一個八旬的老婦人能作出這樣的動作,説明她的行為與正不同。

(3)唐僧一見,驚得從馬上摔下來。“摔”字表現了唐僧的膽小。

(4)悟空把金箍棒在身邊,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笑”字表現了孫悟空的自信與樂觀。

二、教學目標:

⒈熟讀課文,瞭解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過程。比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處。

⒉故事結果,揣摩人物內心,明白其中道理: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透過外表看內心。

⒊學會按照課文提示覆述課文。

三、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比較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寫法的不同以及表達效果。

四、教學過程。

㈠談話引,揭題激趣

⒈簡介名著《西遊記》。

⒉説説孫悟空的本領。

⒊揭題審題。板書:三打白骨精。提示:中國傳統小説慣會用“三”字來設計小説情節,比如《水滸傳》有“三打祝家莊”,《三國演義》有“三顧茅廬”,《西遊記》中除了“三打白骨精”,還有“三借芭蕉扇”等,其中的“三”字包含了做事不易、需要克服困難才能成功的意思。

㈡初讀課文,瞭解故事

⒈找出課文中與“三”有關的描寫嗎?(主要寫三個人物白骨精三變,孫悟空三打唐僧三攔)

⒉找出孫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別在哪一段嗎?

㈢研讀課文,人物

⒈引導學生自學“第一打”部分。思考:課文分幾步把孫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經過寫清楚的?課文又是怎樣寫白骨精和孫悟空的?找到寫白骨精的句子讀讀,想想寫了白骨精的什麼?讀讀寫孫悟空打白骨精經過的句子,劃出有關“打”的動詞。説説從這些動詞中可以看出孫悟空有什麼特點?

⒉研究“白骨精”特點。白骨精“詭計多端”,她使出的第一計是什麼?引導學生“不勝歡喜”、“搖身變作”、“徑直”等詞,補充原文中描寫美貌的句子,體會它的“美里惡”。

⒊研究“孫悟空”特點。孫悟空“第一打”是怎麼打的?引導學生“火眼金睛劈臉一棒”等詞,體會他的率直、善於識破妖計的性格。

⒋研究“唐僧”特點。引導學生“連忙扯住”、“責怪”等詞體會唐僧的膽小怕事,人妖不分。

⒌總結學法:①找句子一分別找到寫白骨精、孫悟空、唐僧的句子。②想特點一讀讀想想白骨精、孫悟空、唐僧的特點③説經過—説説打的經過。

⒍學法遷移。回顧第二、三自然段的學習方法,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學習五、六自然段。

①自學劃出描寫“第二打”有關句子。②交流,人物不同的特點。“閃”(與年齡不相符,定會是妖怪)“哭”讓人起惻隱之心,“哭裏刀”使的是離間計。“也不説話,當頭就是一棒”(敢於鬥爭)。“驚得從馬上摔下來、一口氣唸了20遍”(膽小、人妖不分,善惡不辨)

②自學描寫“第三打”的有關句子。思考:孫悟空的“第三打”與前面兩次有什麼不同,從中你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孫悟空的足智多謀來體會人物形象。尤其是一個“笑”字,感受孫悟空的自信。課文沒有交代唐僧的反應,可以適當補充原文,由於唐僧的善惡不辨,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㈣反顧全文,整體感受

⒈這個故事裏有三變,有三打,有三攔。你讀着覺得重複嗎?為什麼?

⒉從白骨精的“三變”,孫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責”中,你對三個人物形象有什麼看法?

㈤再讀課文,根據板書練習複述。

附板書: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孫悟空唐僧

(三變)(三打)(三責)

變村姑劈臉一棒連忙扯住

變老婦人當頭一棒驚下馬來

變老公公眾神照應戰戰兢兢

掄起一棒口不能言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信息窗三的內容:《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數學學習應該是大眾的、現實的、有價值的,本課內容就是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學習。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分數乘整數和一個數乘分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內容是利用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它是學習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在實際中的應用,也是學習“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以及解決較複雜的分數問題的基礎,因此掌握這種問題的分析解答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解決問題在青島版教材數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説學生從入學就開始進行有關解決問題的訓練,五年級同學與中低年級同學相比,理性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已能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也有了一定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些都成為他們學習本節內容的重要方法基礎。

根據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課標的要求,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明確把誰看作單位“1”,引導學生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畫線段圖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

(2)能從分數乘法意義的角度思考,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應該用乘法計算,學會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3)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逐漸形成技能,增強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學生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的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係,能解決實際問題。難點是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算理並正確圖示。充分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化抽象為直觀,把計算學習和解決問題有機結合,並注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理解數量關係,是突破本課重難點的關鍵之所在。

教學方法:

五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創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級學生日益增多。

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本課教學我主要採取數形結合的方法,使直觀教學與抽象概括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算。基於以上認識,在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探究--研討”法:當學生提出問題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2)數形結合法: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內容比較抽象,學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是有一定困難的。教學中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把抽象的知識與具體的圖形聯繫起來,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觀成分,從而有效降低教學的難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3)合作學習法:在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幫助學生在交流中真正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係,並掌握算法,充分發掘每個人的潛能,發展思維,提高能力。

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律,形成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由於學生首次接觸單位“1”,預計學生在尋找單位“1”時會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教學中要通過尋找單位“1”的練習讓學生理解單位“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本節課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老師先出示“20的4/5是多少?6的2/3是多少?”讓學生回顧上兩節課學習的內容,當他們説出正確答案並回答“已知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時,再告訴學生“這是乘法意義的擴展出現的新問題,運用這一知識還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

這一環節由舊知引入,温故引新,既為新知的學習鋪路搭橋,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之中。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此環節分三個步驟。

步驟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導入新課後及時出示課本情境圖:在學校舉行的泥塑大賽中,同學們製作出許多精美的作品,請看大屏幕。

觀察圖畫,你獲取到哪些信息?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板書: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二班女生做了多少件?

從學生自身熟悉的環境入手,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珍珠鳥》、《斑羚飛渡》、《華南虎》《馬》《狼》五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描寫的是一羣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脱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主題。

能力目標:抓住文中關鍵詞句深入分析,探究動物身上折射的可貴品質,瞭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探究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諧共處的重要性,強化學生珍愛動物,善待動物生命的`意識。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上,難點放在體會文章真切細膩的描寫所藴含的強烈情感上。

3、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扣人心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藴含的哲理較深奧,七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重點突破。

二、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句自由朗讀,分析之前個別朗讀,分析相關的語句後全班齊讀,重點語段請個別學生範讀,一節課書聲朗朗,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情境設置法:

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動物世界的悲壯感人的故事,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

有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説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 勾畫圈點法:

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 朗讀法:

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説過程

(一) 激情導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同學們:先聽老師講一個小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螞蟻家族不得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遷徙,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螞蟻迅速抱成一個球體,為了那一線生的希望,它們衝向火海。隨着一陣噼噼啪啪的聲響,最外層的螞蟻被火吞噬了,燒焦了,然而這藴含着生命的團體,仍向前滾動着,噼啪聲越來越響,螞蟻團越來越小,最後滾出火海的螞蟻只剩下一小團兒……

我被這故事深深地打動了,這羣螞蟻生得艱難,死得輝煌。在動物的世界裏,還有許多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斑羚的世界,來聆聽一曲悲壯感人的生命之歌。

【説明】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台鑼鼓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背景介紹

出示幻燈片,上面有斑羚圖片和簡單的文字介紹,讓一位學生朗讀文字介紹。

【説明】有關斑羚的背景介紹,能加深學生對斑羚的瞭解,因為生活中他們沒有見過斑羚,而且也為下面學生對課文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三)整體感知

教師説明:早自修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解決了生字詞,也熟讀了課文,現在請同學們稍作思考: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先請學生概括,再請其他學生加以評價。

【説明】因為學生課前充分預習過課文,所以課堂上讓學生稍作思考,概括文章內容,

這樣既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讓其他學生加以評價,可以讓學生糾正概括中的不足之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研討賞析

教師説明:下面讓我們細細來研討課文。問:在整個故事中,什麼地方最讓你感動?為什麼感動?

(1)要求學生先從文中找到相關的語段,在書上作記號,自由朗讀揣摩,然後再班級交流。

(2)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説明】此環節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會談到:第三節中的老斑羚以生命給斑羚羣作提示;文中有關鐮刀頭羊語句;一老一少的斑羚試跳的語段;文中描寫彩虹的語句。

對文中這些重要詞句的分析及朗讀,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而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讓學生感受到一老一少斑羚飛渡的過程。

(五)深入探究

1、教師説明:當我們的心一次次地被文中這些悲壯的場景所感動時,我們不禁要問:傷心崖上慘烈的一幕幕,是誰造成的?

2、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感動是恆久的,帶給我們的感悟是豐富的。請同學們討論一下你認為作者寫這篇文章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同桌合作,時間是2分鐘。

【説明】此環節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從表層深入到裏層,多角度地看問題,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豐富情感。

(六)拓展延伸

1、現在請把你對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成簡練的一句話。要求學生在本子上試寫,再發言。

2、引導學生回憶講述生活中看過或聽過的與本文類似的故事,要求敍述清楚、準確、突出重點。

【説明】有人説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七)教師小結

教師説明:相信大家都已經被這些故事深深打動了,課文《斑羚飛渡》給我們帶來的遠不只是簡單的同情、敬佩與感動,它為我們實現了一次心靈的飛渡!我們彷彿看到自己變成一隻斑羚,從“自私”的山峯上,奇蹟般飛躍遙遙相距的山澗,輕巧地落在“奉獻”峯上。潔淨如洗的天空出現了一道瑰麗的彩虹,隨着我們的“飛躍”跨過兩座山峯。

【説明】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而且把課內和課外相結合,飛渡的圖示也給學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説課稿 篇6

1. 首先讓學生知道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證我們獲得均衡的營養,由於吃食物的方法不同-------------有生吃的、熟吃的,這樣就會影響我們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從而引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麼不同呢?不同的食物應該怎樣合理食用呢?

2.學生知道問題後,讓他們觀察書上的圖畫,也可以説出自己在生活中的.例子,學生交流後進行發言,讓大家知道更多的食物知識。

3.大家知道了許多生吃的食物和熟吃的食物後,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的問題上來。

老師事先已經把生的馬鈴薯和熟的馬鈴薯放在桌子上,請每個組的同學從生的馬鈴薯仔細觀察起在到熟的馬鈴薯,方法用:看、問、捏、嘗(衞生常識事先交代過)。

仔細觀察後進行討論,然後請同學發言,教師適當補充完善

之後用同樣的方法觀察準備好的玉米,並討論發言。

老師給學生指出:熟的馬鈴薯和生的馬鈴薯一樣有營養,但是熟的馬鈴薯含有的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玉米也一樣)

4、把學生比較植物生食和熟食的注意力轉移到動物的生食和熟食上來。

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生的雞肉( 方法:看、問、撕),讓學生猜測如果把雞肉放在酒精燈上加熱後會有什麼變化,然後用鑷子夾着雞肉在酒精燈的外焰上加熱,熟以後進行仔細的觀察(方法:看、問、撕、嘗)。

學生觀察後進行交流和發言,然後進行小結:生的雞肉有腥味,顏色是紅的,不容易被撕開,有細菌,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不利於消化和吸收。熟的雞肉有香味,容易被撕開,細菌被殺死了,裏面的蛋白質和脂肪加熱後發生了變化,變得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了。

5. 讓學生閲讀50頁的知識點(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生食和熟食的各有各的好處)

6. 做練習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望廬山瀑布》選自人教版語文第四冊第五組課文,這組教材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有描寫自然景觀的古代詩歌,也有介紹自然知識的短文。通過這組課文的學習,學生既能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積累豐富的語言,還可以汲取自然科學知識的瓊漿,開闊視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用詞精當。全詩採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説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

設計理念:

《望廬山瀑布》的`教學,力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本節課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把學生帶入詩情畫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讓學生在“讀、想、悟、背”的綜合閲讀活動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積極的探究,解讀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學目標:

(1)、認識“廬” “瀑”“疑”3個字,會寫“爐”“煙”“流”“銀”4個字。

(2)、有感情朗讀《望廬山瀑布》,背誦並默寫。

(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畫面,吟誦古詩想象意境,理解詩句,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教學難點:

邊讀邊想象畫面,品詞賞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二、説教法學法:

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興趣。 以讀代講法: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品味。

三、説教學過程

第一步、以舊引新,瞭解作者

先讓學生背誦學過的詩,然後開始新課教學,這樣做大有益處:一是新舊聯繫,銜接自然;二是激發興趣,增強效果。學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誦李白詩歌的氣氛中進一步瞭解詩人李白。

第二步、解詩題,觀風景

板書課題後,引導學生自己領悟題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義,帶出全題的意思;再釋詞,弄清"瀑布"是什麼,接下來欣賞廬山風光讓學生感受廬山的優美風景。親眼目睹了廬山雲霧的變幻莫測和廬山那俊秀的面容,能將學生的情緒帶入本詩的學習。

第三步、讀古詩,明詩意

通過初讀古詩,識記字詞,疏通句讀,讓學生把故古詩讀正確、讀流利,還要有節奏感。接下來通過細細品讀古詩,理解詩意。讓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峯,用課件理解“生紫煙”;“三千尺”是作者用誇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之後又讓學生誦讀,有感情的讀,讀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感覺。

第四步、悟詩情,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通過朗讀背誦,強化對廬山瀑布的印象。

整節課貫穿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知作者——解詩題——明詩意——悟感情——朗讀背誦,最後通過拓展延伸體會詩人的寫作手法,為作業的完成做鋪墊。

四、説教學反思

1、由於對學生不夠了解,總是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沒有給學生充分交流、討論的機會,學生有被教師牽着走的現象,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2、對課堂的生成處理的不夠嫻熟,對學生的發言沒做到中肯的、帶鼓勵性的評價。

3、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水平有限,課件動畫效果欠佳,有些想法不能通過課件充分的表現出來。

總而言之,遺憾的地方還很多。我覺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課既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讓預設與生成相統一,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學習處理課堂教學中生成與預設之間的關係,是我以後前進的方向。

説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級語文學科課外閲讀的內容,課題是《春天的聲音》。

一、教材分析(説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現代文閲讀二綜合考查學生在閲讀過程中對文本的理解、感悟、體驗和價值取向,考查學生閲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本文的選入直擊這一目標。

2、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①練習靜心閲讀,抓住的線索,理清的思路。

②進一步體會想象聯想在中的作用;品味精美的語言,揣摩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悟哲理意味深刻的句子。

③懂得內心寧靜,智慧便孕育生成;學習作者心存善念、敬重生命的情懷。

3、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

①抓住的線索,理清的思路。

②品味精美的語言,揣摩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悟哲理意味深刻的句子。

二、教學策略(説教法、學法)

1、學生狀況分析:本班學生已能熟練掌握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知識背景較單薄,學習狀態較粗放。

2、教學方法選擇:啟發式、小組合作學習式

3、學習方法指導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點撥—提高

春天的聲音

①生命發生的聲音有些是聽不見,卻看得見的。某些聲音可以在心中滋長,甚至變得很喧囂,很龐巨,耳畔卻沒有任何聲響。

②走在春日迷人的山林小徑上,耳朵裏很安靜,鳥叫蟲鳴,風拂雨斜,這些,是不吵人的聲音。可是,你要靜下心來讓真正的聲音在心頭滋長,流動,仔細傾聽!沒有一種生命是可以暫時停止運轉,停止在生命運河裏流動的。

③泰國的禪坐大師阿姜查,教導弟子要學習“靜止的流水”的心境。弟子們懷疑,世界上哪裏有靜止不動的'流水呢?既然是流動的水,便無法同時保持靜止的呀!是啊,既然是聲音,便不會有聽不見的聲音啊!聽不見的聲音有如何叫做“聲音”呢?阿姜查説,那是一種心靈狀態。保持一種心靈的靜止、安詳,並不表示生命與外在的互動會暫時停止;思考在心靈中流動着,智慧容易在其中受孕生成。

④我想,世間的表面不能決定所有的狀態。在你心中響起的聲音,別人能聽得見嗎?別人心中的聲音你又聽得見嗎?是否有許多聲音不是自耳畔響起,而是自心田深處某個被遺忘的角落,偶爾滿溢,或時時迴盪於腦海中。某些時空觸動起回憶的聲音,未來的聲音,理想的聲音,思考流轉的聲音。你的心靈的土地上是繁雜吵鬧,亦是空蕩冷清,毫無聲響。也許你是學習安靜而易於感受,然後讓你的心田喧囂熱鬧,充滿意志的能量,而不是吵鬧得無法傾聽。

⑤走在春日喧囂的山林小徑上,耳畔清靜,蹲下來,卻能看見熱鬧鼎沸的聲音。

⑥一株株細嫩的幼苗剛從柔軟的黑泥中探出綠色的新芽。在接受雨水的充分滋養之後,他們迸發出來的生命能量是何等的磅礴和温柔。未及等待泥土由寒轉暖,一株,兩株,三株,一百株,一千株紛紛破土而出,鋪滿每一處柔軟的土地。

⑦植物發芽的聲音也許聽不見,卻看得見,領受得到。仔細低頭探視每一處被去年的老株殘枝所掩蓋的角落,假如你聽得見那微弱幼苗羣起探頭的聲音:那多如波浪不斷湧向海岸的聲音,在亙古的時代它們便未曾止歇,一直向未來發音,掀起生命的意志。

⑧我們在春季間上山無疑便會踩死這些探頭的意志。即使已經極力小心,審慎地避開每一步可能的錯誤:然而好些美麗的小生命所展現的強大意志遍佈於土地的每一處縫隙,使人不勝其擾。彷彿它們正羣集喧囂地叫着:“小心呀!不要踩死我們呀!不要踩死我們呀!”而我則是被不忍之心逼迫得進退不能,懊惱不已。

⑨從內心湧現的那一股不忍之心,在近年來愈加強烈,使得春季雨水充沛之後的上山日子變得令人不適與心疼。除非必要,或者春日某些特定的華麗太吸引人,否則我寧可滿心歡喜地待在家裏感謝今年的春雨適時到來,解放我那羣乾渴一整季長冬的朋友。

⑩日本有一段關於春天狐狸嫁女兒的傳説,警告人們春天不要進入森林打擾狐狸的婚禮,否則會遭到厄運。印度有一最古老的宗教在數千年前就體會出春天儘量不出門,若不得已也要打赤足外出的教義。印第安人則在春天時卸下馬的蹄鐵,也不駕馬車出門,以免影響大地的胎氣;因為他們相信,春天是大地懷孕的季節。

⑾我則慶幸自己有了這樣謙虛的心境,要向大地表示謙敬是一段不容易體會的人生修行。當你聽得見春在幼嫩的生命中發出的聲音而去在意它時,是比辛勤聆聽深奧的道理更接近善念吧!

三、教學程序(説程序)

教學環節活動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啟發式激發興趣 引導思考

自學指導自主—合作—探究—點撥—提高明確老師的主導作用

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完成本選文學習目標

目標直擊會考大閲讀

課外拓展自主學習拓寬視野

能以多媒體展示效果為佳。

四、預期效果或課後反思(説效果)

期待學生通過練習靜心閲讀本文,抓住的線索,理清的思路。進一步體會想象聯想在中的作用;品味精美的語言,揣摩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悟哲理意味深刻的句子,從而直擊會考目標。同時注重人文薰陶,使學生懂得內心寧靜,智慧便容易孕育生成;學習作者心存善念、敬重生命的情懷。

板書設計:

寫作主旨:

總寫:( ① ) 有看得見的聲音和心中的聲音 心存

(②-④)傾聽心中的聲音 善念

分寫

(⑤-⑨)感受春天的聲音(聽不見 看得見) 敬重

總收:( ⑩ )對大地要謙敬 對生命要敬重 生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