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説課稿三篇

來源:文書谷 9.48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説課稿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語文説課稿三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在熟讀課文中認識漢字,並引導孩子發現構字規律,認識“筆尖、鮮花”等8個詞語,會寫本課生字“力、手、水”。

(2)正確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漢字的構字規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團隊合作的意識,提高識字效率。

(2)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理解、感悟漢字,掌握朗讀技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悟漢字的構字規律,培養主動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漢字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生字,會寫“力、水、手”三個字。

教學難點

瞭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初步的認字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

過程:

一、形象揭題,趣味識字

1、出示“一輪紅日圖”。你能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幅圖嗎?板書:日。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

2、出示“一彎月牙圖”。這幅圖又用什麼字來概括呢?板書:月。

3、“日”和“月”和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字。板書:明。齊讀題目。

4、大家觀察這個題目,你發現了什麼?像這樣的字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認識這些新朋友。

二、學習生字

出示:

明、鮮、塵、尖、滅、男、休、看、林、森、眾

1、你們仔細看看,有誰認識這些漢字?説説是怎麼認識它的?曾在哪兒見過它?讀讀看,讀對了同學們就跟着小老師讀一讀。

2、同學們再仔細瞧瞧,看誰能發現這些漢字有什麼特點?舉手説説。然後把它們分成三類:左右結構:明、鮮、休、林;上下結構:塵、尖、滅、男、看;品字形:森、眾)

3、是呀,這些漢字有的是由兩個不同的字組成的,有的是由三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有位小朋友也像你們一樣能幹,他也發現了這些規律,而且還把他的發現編成了一篇小韻文,讓我們來讀讀,説不定,待會兒我們也能像他一樣編一篇小韻文了。

三、熟讀課文,語境識字

1、自由拼讀課文,並把這些漢字在課文中用圓圈圈出來。

2、同桌互讀課文、教師引讀課文。

3、指名讀課文,比比誰讀得好。

4、比賽讀。自選一節最喜歡的反覆讀,然後分組讀課文、分男女生讀、指名讀、開小火車讀。

5、讀着讀着,你們又發現了什麼?(每一小節有一句話,有兩行,第一、二兩節與第三節不一樣,是把一個字拆開來變成兩個字,第三節是把幾個相同的字組成新的漢字。)

6、出示:明、鮮、塵、尖、滅、男、休、看、林、森、從、眾,讓小朋友獨立猜猜並相互説説這些漢字的意思。

7、彙報學習情況。

(1)明:明亮的意思。日和月都很亮。

(2)鮮:“魚”和“羊”的味道都很鮮美。

(3)塵:土少就叫塵,灰塵。

(4)尖:(用鉛筆演示)上面小,下面大,就尖了。

(5)滅:用蓋兒一蓋,火就滅了。

(6)男:田裏出力幹活兒的主要勞動力是男人。

(7)休:人靠着樹幹什麼呀,休息。

(8)看:(動作演示)手掩目是“看”。

(9)林:樹木多了,就成山林了。

(10)森:樹木多了,就成林了,再多一點就是森林了。

(11)從:一人在前,一人在後跟隨,叫跟從。

(12)眾:上面看,一個人,下面看,兩個人,仔細看,很多人。人多了,就成“眾”了,眾多、大眾。

四、誦讀韻文,鞏固識字。

1、自己出聲讀韻文。

2、用對口令的方式,鞏固識字。

五、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小朋友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生舉手説説。

第二課時

目標:

1、開展實踐活動,擴大識字。

2、指導書寫。

過程:

一、複習生字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背誦課文。

3、認讀課後詞語。

(1)自由讀讀“我會讀”中的詞語。

(2)指名讀詞語。

(3)找朋友。(老師報詞語,學生在詞語上標序號,然後校對。)

4、讀讀想想。

(1)自由讀讀“讀讀想想”中的內容。

(2)跟老師讀。

(3)指名説説還從哪兒看到過像今天所學的漢字一樣,也是由兩個不相同的漢字拼成的新字,或者是由三個相同的'漢字拼成的新字。(説到品字形的字時,可以從學生的姓名中遷移開去,給學生提供認識更多的認識漢字的機會,例:石頭很多就是磊,水很多就是淼等等。)

二、自創兒歌。

1、根據課文形式,自創兒歌,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2、交流。

三、指導書寫

力:先寫橫折鈎,再寫撇。

手:注意第一筆是撇,要寫得平,第三筆在橫中線上,要寫得長,第四筆在豎中線上。

水:第一筆豎鈎寫在豎中線上,第二筆橫撇壓橫中線出筆,第三筆寫至中心點,最後一筆捺收筆在撇的平行線上。

四、課外拓展。

課外利用多種渠道去認識漢字,把自己的發現編成兒歌。

《日月明》説課稿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鑑於《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通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單元之前的象形識字課顯然已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日、月、火、竹等會意字的組成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幾個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以及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本課出示了12個會意字,並以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介紹了這幾個字的構字規律。《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眾”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由讀、對讀、等多種形式反覆讀,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成規律,知道他們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塵的塵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為達成這些目標,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並不是完全地放任學生去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有序指導下的自主探究,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從四方面着手讓學生進行探究:

一、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認的會意字,因為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所以對於這些字學生很快就讀出並讀準了他們的字音,然後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學生很快就説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而日、月、魚、羊則都是我們學過的象形字,通過反覆的認讀,學生很快就説出了日月明、魚羊鮮等這些朗朗上口的韻文。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個小朋友都能掌握識字規律。也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二、結構上的探究

讓學生看看明、鮮、男、森等生字同樣是由獨體字拼成的,他們拼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結構分類,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認一認,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又是品字結構。使生字反覆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同時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三、筆畫上的探究

讓學生探究發現獨體字是不是簡單的相拼,學生很快就發現了一些部首的變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邊人的捺變成了豎,小土塵塵上面的小,豎鈎變成了豎等,再一次讓學生體會了構字規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編出來的韻文兒歌讀讀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三、字義上的探究

新的課程觀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杜威也主張“在做中學”,因此為了更好得讓學生理解字義,我讓一高一矮兩個學生上來,高的當樹,矮的坐在樹旁邊,學生很快就説出了這是休,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會意字,有讓學生知道了休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畫冒着熱氣的魚和羊肉串,讓學生體會鮮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拿出鉛筆來觀察,學生很快就説出了鉛筆頭尖尾粗的特點,這樣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後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課沒有出現的意會字,如採、苗等,讓學生説説字義,通過討論解決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識字、理解字義活動中,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學習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

四、拓展上的探究

本課課後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我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我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念成一段小韻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後,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着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着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後,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有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和自主發現的過程。

不難看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現很多很多的東西。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現構字規律,互相傾訴,欣賞別人的發現成果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思維與情感也在互動。學習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強,學習能力在增強,互相傾聽、互相欣賞、互相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也在逐漸形成。總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時刻牢記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時時處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不動搖,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雖然在課上仍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朝着這樣的方向去努力,成功終會屬於自己。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語文説課稿 篇2

語文教學研究表明:語文教學以閲讀為本,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細心的教師不難發現,新課改的每一篇課文在學習目標中都會有一點,那就是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且《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着多麼重要的地位,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學生的朗讀水平是其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閲讀教學中要強化學生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國小生的朗讀水平。那麼,如何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朗讀放飛學生的閲讀思維呢?現結合《藏戲》一文的教學實踐,談談做法:

《藏戲》一文是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二篇課文,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又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備課前我仔細閲讀了教材和教參,對本課的情知因素進行充分挖掘,在教學時,我一改傳統教學中經常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努力嘗試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課文中藴含的內容、表達的思想。

在這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發揮小組的合作性,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讀書、思考、説話時間。再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引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體會了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採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願讀、樂讀。

語文教學主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要避免煩瑣的教學分析。如果一味地講,不講求形式的多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都是很厭煩的事。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預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課堂朗讀的方法愈多,學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練習,朗讀水平亦就更高。所以在朗讀時可採用指名讀、自己選段讀、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合作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讀、幫讀、領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但有一點需注意,低年級學生喜歡競賽、表演的形式,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的不同課型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此外,教師要注意不能讓學生為讀而讀,應提出不同的要求,體現出讀的層次性。

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瞭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在《藏戲》一課教學時我主要運用了默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齊讀等朗讀形式。

默讀,有助於學生的思考。這種朗讀方式最適宜略讀課文的教學,因此,在教學《藏戲》一課時,我根據本篇課文的課型特點及學生學情情況,引入本課課題後,讓學生閲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然後帶着課前導語中的要求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學生在默讀中最易集中思考問題,很快學生就交流出了問題的答案,自學了文中的字詞,學生在默讀中放飛了閲讀理解的思維,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

男女生讀,在《藏戲》一課教學中,我就是將師生合作讀穿插了教師與男生合作讀1自然段和8——16自然段,教師與女生合作讀2自然段和17—18自然段,教師與男生一齊合作讀3自然段和20自然段,師生共同合作讀21自然段。師生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這樣的朗讀方式不但讓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還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合作中增強了競爭意識。

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如《藏戲》一課,課文開頭前三個自然段用反問和排比句式概括強調了藏戲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表達方法新穎獨特。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學生交流理解了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後,播放一段藏戲視頻讓學生欣賞到了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祕,之後,我又讓學生齊讀課文開頭三個自然段、結尾21自然段,用這樣的朗讀氣勢再次感受藏戲的無窮魅力和中華文化的悠久。

二、創設情境,注重課堂氣氛的渲染提倡開放性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必須"入情入境"。葉聖陶曾説:"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朗讀教學十分注重創設情境,把文字符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使學生能與作者產生共鳴,與文本中的主人公融為一體,去親近人物,感知事物,為接下來的感情朗讀做好準備。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老北京風土人情的文章。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了對老北京吆喝聲的無比懷念之情。在老北京城,各種吆喝聲隨處可見,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條理清晰,雜而不亂,因此,掌握作者組織材料的技巧,是本文的重點之一。 我們的學生生活的地方,在空間上跟老北京都有很大的距離,因此,讓學生從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吆喝聲中去品味語言,感悟吆喝,成了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詞語的讀音和意義。

(2)、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作者組織材料的技巧;

(3)、品味語言,感悟吆喝。

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相結合,品味吆喝,感悟吆喝。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本土文化的情感。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作者組織材料的技巧;

(2)、品味語言,感悟吆喝。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感悟吆喝。

(二)説教法

1、情景導入法:放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增加學生的聽覺、視覺方面對“吆喝”的瞭解,調動學生情緒,烘托課堂氣氛。

2、圈點勾畫法、批註法、點評法。

(三)説學法: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學生可利用工具書,結合看課文註解,做到基本讀準字音和理解課文內容。

2合作探究 :要求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探討重點和難點問題。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多媒體課件,放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烘托課堂氣氛,導入課文。 從這一聲聲的.吆喝聲中不難看出,吆喝是我們民間口頭廣告的一種形式,也是我們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各地的吆喝都有所不同,那麼老北京的吆喝到底具有怎樣的一番韻味呢?今天,走進蕭乾的《吆喝》,跟着作者一起感受老北京吆喝的藝術魅力。

二、檢測預習效果:

1、讓一位同學誦讀“檢測預習”的生詞,其他同學認真聽,有讀錯音的就糾正過來,然後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

囿(yòu) 鈸(bō) 招徠(lái)鐵鉉(xuàn)

餑薺(bí qí)秫秸稈(shú jiē ɡǎn)

2、對一些難解的詞語教師適當的點撥。

招徠:招攬。餑餑:饅頭或其他麪食,也指用雜糧面製成的塊狀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稈。

囿於:侷限於;拘泥於。

隔閡: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離。

吹噓:誇大地或無中生有地説自己或別人的優點;誇張地宣揚。

吆喝:大聲喊叫(多指叫賣東西、趕牲口、呼喚等)。

三、整體感知——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想一想本文寫的是什麼內容?

2、作者都介紹了哪些吆喝?看看吆喝中涉及到了哪些行業?

(要求:用圈點勾畫法閲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詞語和句子,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本文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3、作者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將這些紛繁的吆喝聲井然有序的介紹的呢? 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相互交流總結,教師補充:

問題1、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以往歸納主題的方法完成:()人在()時間的()地方()做了什麼。

問題2、

(1)有賣吃食的:……

(2)還有唱話匣子的。

(3)有過盲人的:“ 算靈卦!”

菜--賞我點兒吃吧!”

(5)有的用誇張手法:“小玩藝兒賽活的。”

(6)有的吆喝告訴你製作的過程 “滷煮喂,炸豆腐喲”。

(7)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兒的白薯

(8)有的靠戲劇性來吸引人:“就剩兩掛啦。”

(9)有的小販吆喝起來聲音細而高,有的低而深沉: “喲(高音)---蕎麥皮耶(低音)。”

(10)有的是合轍押韻的:“又不糠來又不辣,兩捆蘿蔔一個大。

總之,用課文第五自然段的話來説就是:“像是把百貨商量和修理行業都拆開來,一樣樣的在你門前展銷。”

問題3、文章主體部分先後介紹了“從早到晚的吆喝”、“ 一年四季的吆喝”,這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這樣組織材料,使文章條理清楚,脈絡分明。使得文章所引用的材料雖然很多很雜,卻安排得井然有序。這種按照一定順序來組織材料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在作文中借鑑的。

那麼,在這些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吆喝聲中,你喜歡哪一句,能找出這些吆喝聲語言上的特點嗎?

四、品味語言,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討論找出吆喝的相關句子進行品析,並試着大聲的吆喝。

例如:

1)、“喝了蜜的大柿子。”——“喝”用得好,用擬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肯定很甜,連心裏都是甜的。

2)、“烤白薯哇,真熱乎!”——課文裏説了,北京冬天很冷,你想一大早,賣烤白薯的喊一聲熱乎,又能吃又能暖手,真是讓人不能不去買上一個。

3)、“葫蘆——剛蘸的!”讓人想到這葫蘆新鮮,一定很甜,很好吃。

“葫蘆——冰塔”用了一個比喻,寫出了葫蘆晶瑩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

4)、“餛飩——開鍋”,這句最吸引我,我彷彿看到那冒着熱氣的鍋裏,餛飩薄薄的皮,大大的餡,在深夜裏吃上一碗很舒服、 (4)還有過乞丐的:“行好的--老爺--太(哎)太”, “有那剩飯--剩

5)、“蒸兒又炸,油兒又白搭——這段吆喝裏介紹了製作的過程和方法,讓我覺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

2、歸納這些吆喝聲在語言上的特點:(從語氣、語速、語調、音量四方面進行點評)

(1)、兒化音

(2)、用修辭 濃郁的地方特色

(3)、用押韻

(4)、用方言

五、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對老北京街頭吆喝聲的娓娓介紹中包含着深厚的喜愛和懷念之情,也包含着對老北京民俗風情和對無憂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同時也對這些口頭民間文化遺產的逐漸消失而感到惋惜。

六、拓展遷移

1、收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吆喝並進行模擬(無規律地進行不同品種的吆喝),體驗生活。

2、為我們團場的特產創作一則吆喝廣告。

七、作業佈置:

1、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吆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用100字左右來闡述理由)

2、觀察在街頭做生意的人吆喝時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等,作一個片段描寫,200—300字。

八、板書設計:

18、吆喝

------蕭乾

時間順序 ——早晚、四季

1)、多用兒化音

語言 2)、善用修辭

3)、巧用押韻

4)、使用方言

感情——喜愛、懷念、追憶、惋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