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説課稿四篇

來源:文書谷 1.22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説課稿四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圖片的獲取

一、 教材分析

本節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涉及到圖片的意義以及圖片的獲取方法,第二課時為圖片的分類及格式,本節是第一課時。

二、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學會了利用Acdsee軟件進行簡單的圖片瀏覽以及圖片的保存與下載,對於本課的學習,七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礎。

三、 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內容與學情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以下三個方面:

1、 知識與技能

瞭解圖片在信息傳遞中的功能與作用;

使學生通過探求圖片的獲取,經歷獲取圖片的過程,從而掌握多種圖片的獲取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能夠針對具體任務的需求,從多種渠道收集圖片並進行篩選和評價。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愛我學校,美我學校的情感

能從生活需求出發,把技術應用於生活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技術。

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獲取圖片的途徑與方法

難點:屏幕截屏及從掃描儀獲取圖片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 教學方法

為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主要使用如下幾個方法組織教學

1、任務驅動法

我將整節課的教學分成層次性任務進行驅動,每個層次間的任務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2、演示教學法

考慮到條件的限制、學生操作上的困難,我在教學過程當中適當的使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操作過程,同時配合教師講解使學生能夠更加準確規範的執行操作。

六、 教學過程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同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我運用任務的驅動模式展開教學,將本課的教學內容整合成三個具有遞進關係的任務,隨着教學流程的進行,任務層次逐步提高,任務難度逐漸增大,學生的求知慾望越來越強烈,從而不斷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熱情,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圖片的作用越來越大,是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與語言相比具有更形象、直觀、生動、簡潔等特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圖片世界(以此來作為開場白,引出圖片的意義及作用。)

2)首先,我們一起看本電子相冊,主題為“我們的校園”並思考如下的`問題:

這本電子相冊由哪些圖片構成?

這些圖片分別是由哪些方法獲得?

設計意圖:以精美的電子相冊來吸引學生的眼球,當學生看到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現實世界"息息相關時,學習通常會更主動。製作的電子相冊圖片來源為所涉及到的五種圖片的獲取方法,自然而然的引出這五種獲取圖片的方法

2、 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以一句“這些圖片分別由哪些方法獲得?”引出本課的主題:圖片的獲取方法,學生很自然的想到這五種方法,學生在回答時,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藉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對獲取圖像的各種方法和途徑進行整理,使學生了解獲取圖像的各種方法與途徑。後再對每一種方法逐一講解,重點講解屏幕截屏和從因特網上獲取,從掃描儀獲取由於條件限制,採用課件形式講解,從數碼相機和從素材光盤獲取一帶而過。對重點部分設置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務,從而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3、 歸納總結、拓展延升

剛才同學們得出這麼多的方法,那我們到底採用哪一種好呢?

圖片的獲取途徑很多,當我們遇到實際問題時,需要考慮存儲條件、傳輸條件、獲取難易程度和經濟條件等因素,併科學地選擇獲取途徑。

4、 佈置作業,評價總結

請用學過的五種獲取圖片的方法獲取"我的班級"圖片,向同學們介紹你的班級,並製作一份電子相冊上傳至班級網站。

七、 設計説明

本節課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完成任務情況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必修二《元素週期表及其應用》的一輪複習課。

我通過對教學指導思想以及教學背景的分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以此設計了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過程,最後並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效果分析。

一、 教學指導思想

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倡導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化學大學聯考説明中強調:要藉助本部分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學會應用一定的化學思想方法;並適當鍛鍊學生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二、 教學背景

學情分析:到目前為止,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並熟練掌握了有關原子結構的知識,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此時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元素性質和原子結構的關係以及元素週期律,可以更好的加深學生對元素週期律週期表的理解和應用。

教材分析: 週期表是週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學生複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工具,元素週期表及其應用是每年大學聯考的熱點,學生通過本節課的一輪複習,可以深刻的理解位——構——性的關係,體會元素週期表、週期律在指導生產實踐中的意義。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接下來我根據教學理念和大學聯考説明以及教材分析,從學生的實情出發,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熟練掌握元素週期表的結構。

2。理解週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係,掌握原子半徑、化合價、金屬性和非金屬性遞變規律,會用元素週期表去推測和判斷相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學生討論,使學生學會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的學習方法。

2。 讓學生體會結構決定性質、量變到質變、一般與特殊的學科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元素週期表的應用,感悟科學理論對科學實踐和學習的指導意義。

2、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嚴謹求實、樂於創新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元素週期表的結構

教學難點:元素週期表的應用

四、 教法和學法分析

為了落實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突破重難點,本節課主要採用提出問題———小組討論———總結歸納的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闡述一下自己的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的教學主要設計了三個環節,通過知識線、素材線、能力線、活動線四條主線穿插在三個教學環節中來落實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突破重難點。

環節一:複習課的引入

通過大屏幕向學生展示不同時期的元素週期表,提出問題:“科學家們為什麼要研究週期表的編排呢?”,這樣設計,可以藉助鮮活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週期表結構及應用的複習種,讓學生感悟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同時落實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環節二:週期表的結構

此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提出問題—小組討論———歸納總結—教師點撥—反饋練習五步完成。首先提出問題一,其中的第一小問主要藉助氧元素考察週期表中一個小格的具體結構,後兩問主要考察學生對元素週期表結構的整體把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藉助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學生不難歸納總結出元素週期表的結構,其中包括週期的種類及每個週期的元素種數,族的種類及每族在週期表中的具體位置。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掌握分析綜合與歸納的學習方法,落實本節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生討論結果的基礎上,教師要適當的點撥和強調:同主族原子序數的差值和同週期第ⅡA族和ⅢA族原子序數的`差值,各族的排列順序,以及鑭系錒系出現的位置,這個時候問題一也就迎刃而解了。緊接着由反饋練習進行落實,三個題分別考察了週期元素種數,族的排列順序,週期表的結構,針對性強,在落實學科主幹知識的同時,還有助於加深學生對週期表結構的理解。

環節三:元素週期表的應用

此部分是本節課的難點,通過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學生總結—教師歸納——遷移應用—反饋練習六步完成。首先提出問題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半徑、元素化合價變化的關係,學生很容易總結出元素化合價的遞變規律以及原子半徑的遞變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趁熱打鐵,以週期表中左下角和右上角為兩個主方向,總結出得失電子能力、金屬性、非金屬性如何隨着原子半徑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元素週期律,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自參與討論體會結構決定性質,量變到質變,一般到特殊的化學思想方法。之後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判斷依據。接下來第五步,遷移應用。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元素性質總是呈現週期性的變化,這為研究物質結構,發現新元素,合成新物質,尋找新材料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指導。引導學生遷移應用,在第四副族到第六副族之間尋找耐高温材料,在過渡元素中尋找優良的催化劑,在金屬非金屬的交界處尋找半導體材料,此外,人們還利用週期表尋找合適的超導材料、磁性材料。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元素週期表對工農業生產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最後是反饋練習,通過對製冷劑相關性質的考察,讓學生學會應用元素週期律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元素週期表的社會價值。

六:效果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自主複習為主,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教學素材,通過四條線穿插在三個環節中來落實本節課的三維目標和學科思想方法的滲透,通過課後檢測來看,達到了很好的複習效果。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後進生對這種複習方式有些吃力,還需要在課下加以輔導。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大象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探訪魚兒》第四課。本課教材力圖體現觀察與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 研究問題 解決問題的認識過程。注重體現開放性,注重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商議活動規則,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自己歸納概括出結論或規律,自己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應用和延伸,使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一舉多得。

二﹑【學生分析】:

1. 直接經驗

四年級的孩子在生活中幾乎都見過魚、吃過魚,所以對魚的外形(如身體外部呈流線型、有鱗等)、內部結構有所瞭解(如身體內由刺、有肌肉等)。但這種瞭解有時有所侷限的。比如,所接觸的魚的種類不多,僅限於常見品種,比如金魚、鯉魚、草魚等。就身體內部結構來説,對其內部器官的分佈於構成大多缺乏瞭解。

2. 間接經驗

學生通過閲讀或他人知道魚之所以能夠生活在水中是因為有可以在水中呼吸的腮。並且瞭解一些特殊的個案。比如“鯨魚”不是魚,因為它胎生。另外可能還聽説過想飛魚等比較特殊的魚類。

3. 能力方面

學生經過一年多的《科學》課學習,應該已經經歷過一些“做中學”形式的探究活動,因此具備了初步的觀察與提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初步的計劃於組織能力。這些都將成為本節課的可用資源。

三﹑【教學目標】:

1. 單元教學目標

本單元側重培養學生“能小組商議,明確活動規則”能力,這是本單元的 二級目標。

2. 本課教學目標:

知 識: 認識常見的魚類,通過觀察研究,瞭解魚類的共同特徵。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針對猜想制定並實施研究計劃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善於發現、樂於提問的科學態度,願意合作與交流。

四﹑【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活魚,薄木片,橡皮筋,水槽,注射器,魚的貼圖等。

2.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魚的資料,放大鏡,紅墨水,滴管,剪刀,食物,氣球,小科學家記錄單。

五﹑【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學,發現問題。

1. 教師播放魚的視頻資料,各種各樣的魚,向學生介紹一些新朋友。(意圖:課件展示引人入勝,讓學生置身於豐富多彩的魚兒世界中,以此激起學生對魚兒的探究慾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發現中。)

2.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欣賞了這些不同種類的魚,你有什麼發現?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收集有關魚的資料,你都瞭解了魚的`哪些知識?在交流中教師及時追問學生是怎麼知道的,或是資料從哪裏收集來的。(意圖: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魚的圖片,文字資料或準備一些活魚放養在魚缸裏觀察,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魚的知識興趣,另一方面展示學生的已有知識,便於教師更全面地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對教學進行調整。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及時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或“你的資料從哪裏收集來的”鼓勵學生通過查閲書籍,上網等多種途徑進行學習,研究。)

3. 提問:關於魚,你想研究什麼?(意圖: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活動的開端。讓學生自主地提出想要研究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使其自主地捲入搞科學的旋渦中。)

二 小組商議,明確規則:

1. 下面請各組根據已有的條件,從中選擇一個適合你們組研究的問題,並商議一下活動的規則。

2. 課件出示活動建議供學生參考。

3. 小組商議確定研究方向,探究思路,所需材料和活動規則。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並加以適當指導。

4. 組織小組交流活動規則,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意圖:本課重點是要培養學生“能小組商議,明確活動規則”的主動探究能力。為了落實這一目標,在學生小組商議活動規則時,教師提供“活動建議”,給學生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他們可以參考教師提供的建議,明確活動規則,有條理地開展探究,減少在實驗過程中的盲目性,使探究更加合理。)

三 自主探究,獲取事實

1. 各組根據需要派小組長到“材料超市”領取,現在就請按照你們制定的活動規則研究。

2. 學生探究並認真做記錄,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小組中進行指導,解決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意圖: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願意和選擇,引領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教師讓各小組根據各自需要,派小組長到材料超市裏選取材料和工具,並按照之前制定的活動規則進行探究,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親歷探究的過程,從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認真填寫“小科學家記錄本”做好記錄,因為這是彙報和研討的根據,也是培養學生尊重事實,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好方式。)

四 交流成果,歸納結論。

1. 學生整理實驗材料。(意圖:整理實驗材料,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2. 揭示課題,交流成果。

(1)揭示課題,引出問題。通過研究,相信大家發現了魚兒的許多奧祕,現在就將我們的研究成果向全班進行發佈!

(2)各組交流研究成果。(意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己探究發現了魚的許多奧祕,再採用“研究成果彙報會”的形式,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的交流氛圍,使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有利於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自信心。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觀點。其實,科學研究並不神祕,只要擁有探索的熱情,掌握了科學探索的方法,相信每個學生有更多的發現!

3. 概括魚的共同特徵。

(1)你發現這些魚有哪些共同的特徵呢?

(2)通過比較,聯想其他的魚是否也有這些特徵。

(3)推想歸納概括出魚的共同特徵:身體表面有鱗,用鰓呼吸,靠鰭遊動,用卵繁殖後代,終生生活在水裏。凡是有這些特徵的動物都是魚。(意圖:通過“説一説”,比較聯想,推想歸納等方式,組織學生之間的交流碰撞,引導學生抓住魚的呼吸,運動,外形,繁殖方式等這些已有知識經驗進行整理和歸納,使學生對魚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高認知水平)

五 鞏固應用,深化認知

1. 設計遊戲,鞏固應用。請同學們幫忙找一找以下的動物中哪些是它們的同類?為什麼?(意圖:為了增強科學課的趣味性,參與性,活動性,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實踐性,教師設計“找一找”遊戲環節,讓學生從幾種魚中,根據魚的共同特徵去判斷哪些動物是魚,哪些動物不是魚,並説出為什麼,從而鞏固所學知識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 學生判斷正確後,老師把相關動物的圖片獎勵給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學習的樂趣。

3. 教師播放泥鰍 鯨的視頻資料,對學習內容拓展,深化學生認知水平。

六 總結活動,提出希望。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古詩兩首》選自人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是一篇精讀課文。這兩首詩都是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送別時,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詩的前兩行敍事,後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着一個詩意的情節: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學習這篇課文旨在於使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繼續積累詩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古詩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在理解詩句以及重點詞語含義的基礎上,能夠背誦、默寫古詩,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瞭解詩人,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展開想象、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使學生感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我國古代詩歌的熱愛之情。

三、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課情真意切且詩文優美,富於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理解詩句作為教學難點,課堂中採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本,自主學習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內涵。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送元二使安西》,這節課我們學習《黃河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們看這首詩圍繞那種情誼來寫?

二、讀詩解意

學生自由讀古詩,要讀通順。

同桌互相檢查。

指名讀,評價。

默讀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直至讀懂為止。

合作交流,相互補充。

6、讀明白意思了嗎?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將自己理解的意思畫出來。在黑板上演示,同學看準確嗎?

7、説説你為什麼這麼畫?

故人:感情深厚的朋友。

下:在古代由西向東由北向南都叫做下。

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碧水藍天的盡頭,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處,只有江水在不斷地東流。詩人似乎渴望東流的江水也載着他的深情,伴隨着友人而去。“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妙處,在於拉開了詩人與孤帆的距離,在詩人的極目遠眺中,充分表現出詩人的惜別之情。

8、説説對詩意的理解。

9、此時是人站在江邊會想些什麼

10、你怎麼才能讀出這依依難捨的情誼?

三、我們同學也收集了一些描寫離別的古詩。

四、拓展練筆

請同學們在音樂聲中將詩改寫成記敍文,也可以仿寫一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