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2.84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歌聲》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歌聲》説課稿

《歌聲》説課稿1

一、説教材

《夜鶯的歌聲》是人教版第八冊語文教材第四組中選編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蘇聯衞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學鳥鳴,為游擊隊傳遞信息,協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課文充分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課文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進行記敍,以空行為標誌,寫了四部分內容:先寫“小夜鶯”以歌聲引誘敵人上勾,再寫“小夜鶯”在為敵人帶路途中以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敵情,然後寫游擊隊消滅了敵人,最後寫戰鬥結束後“小夜鶯”在村邊小路旁繼續吹奏着宛轉的歌聲。“小夜鶯”的歌聲自始至終貫穿着整篇課文,危險中充滿勇敢鎮定,緊急中充滿智慧機警,一個勇敢機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現在讀者面前。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運用聯繫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説教學目標

《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被安排在第四單元,本單元圍

繞“戰爭與和平”這一專題取材,本組教材的內容直面驚心動魄的戰爭年代,傾吐了孩子們對和平的呼喚。教學本組課文時,要幫助學生在把握每篇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重點理解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本課教學 目標:

A類

1、認識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燬、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B類

1、整體把握課文結構,瞭解課文內容。

2、理解部分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類

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三、説重難點

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部分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從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四、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因此,本課時教學中我讓學生採用默讀與朗讀結合,同時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開放討論中理解體會文章中的語句,鼓勵學生在交流中説出自己不同的觀點。

五、説教學流程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

以圖片導入。

(通過圖片認識人物,學生會對學習本課更有興趣。) 第二板塊——檢查預習情況。

(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閲讀的基礎。在學習課文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既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也加強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三板塊——整體把握課文

看看這篇課文分為幾部分,每部分主要講了什麼事? (在新課標第二學段關於閲讀的目標中強調,要讓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這也是學習本組課文的一個訓練要點。)

第四板塊——學習每一部分

劃出寫小夜鶯言行的語句,學生討論理解,並指導朗讀。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以學生的思維為中心,在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情,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組織全班同學以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歌聲》説課稿2

我説課的內容是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講述了蘇聯衞國戰爭時期,一個被稱為“夜鶯”的小男孩把德國官兵引入游擊隊的伏擊圈,使德國法西斯強盜被殲滅的故事。一個機智、活潑、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躍然紙上。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構思巧妙,段落分明,語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聲仍不絕於耳。

由於這是一篇敍事性文章,條理清楚,學生容易把握,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我就考慮開展探究性閲讀,並且通過抓住重點句子,充分朗讀來培養學生的悟性,顯現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針對課文特點,教師可設計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抓住主線,理清脈絡

教師首先回顧課文內容,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在此基礎上快速瀏覽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主要事件,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二、以讀促悟,重點探究

在課文中找到思考題的答案:

⑴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分幾部分寫的?你是怎麼分的?課文的重點部分寫什麼?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國兵的話,想想是什麼意思?説明了什麼?

⑶在給敵人帶路時,小孩有哪些言行?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⑷游擊隊員是怎麼知道敵人情況的?説明了什麼?

⑸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寫了夜鶯的歌聲,説説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

三、總結全文

我設計兩道小題來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總之,本課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議、悟為主要手段,並穿插説的練習,對學生進行了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與體會

一、以讀促悟,深究感悟

“讀”是閲讀教學的根本、好灑不品不知其味,好書不讀不知其妙,好的朗讀可以穿越語言文字,還文本以形象,化文境為心境、使學生通過朗讀,深入文本,走近角色,親歷小英雄與敵人的不同形象,自然受到愛國情感薰陶、在教學實踐中我立爭把讀的訓練落到實處,在讀中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感悟,體驗,獲取最豐富的營養、我想讀完後,學生這樣的感受不能不説是對文本一種新的詮釋、這樣入情入境地讀是必要的。

二、以讀引思,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寫了小夜鶯的很多的語言和動作,但是對小夜鶯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卻很少,因此我就設計了很多小夜鶯的心裏想法讓學生去想象發揮。比如在第一句裏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他停下來,會想些什麼呢?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他好象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他真的完全忘了嗎?(沒有)所以課文中一個詞用的特別好(好象)好象忘了,其實他不但沒有忘,而且在思考着……留給學生補白。學生們都説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見解。但是我並沒有發現舉手的總是這麼幾個人。也就是大部分人對問題的答案還是不知道的。特別是中等生,他們沒有了發揮的餘地。究其原因是因為自己的節奏太快了,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只有個別基礎特別好的學生在緊緊地跟着我的思路走,其他學生或多或少都落下來了。因此,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點死氣沉沉。

三、迴歸主旨,深化感情

總之,本課以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為重點,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説、悟,思為主要手段,對學生進行了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深刻的思想薰陶。但是整堂課下來,學生感悟到的和體會到的不夠深。可能這篇課文讓四年級的孩子去體會和感受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難,再次我的引導和提問方式可能不能接近學生的實際,思考的過程也太短,因此出現了發言少,甚至沒人發言的情況,對我的課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進的。但是,歸結結底,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課堂上的應變能力,這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中慢慢去體會和磨練出來的,我會努力做得更好。

《歌聲》説課稿3

《夜鶯的歌聲》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圍繞“戰爭與和平”這一專題,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外兩個小英雄的故事和兩篇以孩子的眼光關注國際局勢,表達和平渴望的課文。教材內容直面驚心動魄的戰爭年代,傾吐孩子們對和平的呼喚。本課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地位尤其重要。這次之前,學生並沒有接觸過有關戰爭的課文,對於戰爭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蹟也大多隻是在課外較為淺顯地接觸。所以這一課是學習本單元其後三篇課文的基礎,甚至於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中對於戰爭、和平、英雄等這些概念的認識與理解的基礎。

對於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首先是認識與會寫的生字,生詞。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國小階段的重要任務,它是閲讀,識字的基礎。其次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新課標對第二學段閲讀能力的要求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新課標要求,這一學段的學生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先畫出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再讀一讀這些句子,邊讀邊想象:小夜鶯這樣説、這樣做時,心裏是怎麼想的,敵人聽了小夜鶯的話,看見小夜鶯這樣做,心裏也會怎麼想。接着組織學生討論:小夜鶯為什麼要這樣説、這樣做?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本課教學我將主要採取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嘗試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我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

在學法上,我將盡力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過考慮到本地學生大多基礎薄弱,習慣了牽線式學習,可能會有一定難度。另外我希望學生能夠學會舉一反三,這樣從扶到放,使學法得到遷移,讓學生觸類旁通。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了讓學生對夜鶯的歌聲有直觀的感受,我準備播放幾段夜鶯、杜鵑叫聲的音頻,以及夜鶯的圖片。另外在介紹相關背景的時候,也要用圖片展示戰爭帶來的災難和不幸,讓學生對課文第一段的描述加深感受,也有助於理解“小夜鶯”勇氣的根源。

本課預計需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第二課時主要是通過一些關鍵句子,感悟“小夜鶯”的勇敢機智愛國情懷。

首先用夜鶯的圖片和音頻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問學生這時會有什麼問題。

預計會有學生提出為什麼以此為題?本課是描寫動物的嗎?讓學生們帶着這些問題自讀課文,獨立解決生字新詞。以圖片和音頻導入,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就課題提出疑問,帶着疑問自讀課文,效果會比單純的讀課文要好。新課標對第一學段學生就已經體會粗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對第二學段明確提出了會運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我以我要求學生在自讀的過程中獨立解決遇到的生字新詞。這個環節大約10分鐘

自讀完成後,學生當能夠明白課文標題的含義,這時,我在拋出幾個問題,為什麼這麼一個小孩要做這些?當時發生了什麼?這時我趁學生迷惑之際進行背景介紹。以這種方式進行當能夠最大程度引起學對枯燥乏味的背景知識的興趣。以上這兩個環節大約需要5分鐘。

接着,指名讓學生讀課文,糾正讀音。

再次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概括段意。教師要注意引導提示。儘量使學生獨立完成。這時要板書學生概括的段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是新課標的要求。以上兩個環節大約10分鐘。

讓學生試着複述故事,可以先看着板書的段意複述,然後不看板書能夠複述。新課標要求這一學段的學生能夠複述敍事性作品的大意,同桌,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而板書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脈絡為學生複述故事提供幫助。這一環節大約10分鐘。

然後是佈置作業,積累字詞,教師指導學生識記生字的方法。

第二課時開始我要對寫生掌握的字詞情況進行檢查。大約需5分鐘。

然後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的句子,特別是表現小夜鶯言行的句子去細讀體會。如課文第一部分,這一部分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比較多,讓學生先畫出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再讀一讀這些句子,邊讀邊想象:小夜鶯這樣説、這樣做時,心裏是怎麼想的,敵人聽了小夜鶯的話,看見小夜鶯這樣做,心裏也會怎麼想。接着組織學生討論:小夜鶯為什麼要這樣説、這樣做?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只是適當點撥。讓學生反覆地朗讀這些句子,還要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小夜鶯”的勇敢機智。這一部分是本科的重難點,需要約20分鐘。

解決課後期跑中提出的問題,首尾呼應,適當提示即可。大約需2到3分鐘

之後進行總結,鞏固。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知識,加深印象,增加情感體驗,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昇華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這一情感也是新課標以及本單元的重要目標。這一環節大約需5分鐘。

接下來推薦一些有關作品讓學生課外閲讀,如《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這本書也在新課標推薦書目之內。

然後佈置作業。

第一課時的板書設計:

夜鶯的歌聲

引敵發現、巧答盤問

巧妙報告敵情

全殲敵人

夜鶯又叫

第二課時的板書設計:

夜鶯的歌聲

機智勇敢

熱愛祖國

第一課時的板書四個部分的大意,對於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複述故事這不小的幫助。第二課時的板書主要是“小夜鶯’具備的品質。

《歌聲》説課稿4

一、 説教材

《夜鶯的歌聲》是人教版新課標第八冊語文教材第四組中選編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蘇聯衞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學鳥鳴,為游擊隊傳遞信息,協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課文充分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課文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進行記敍,以空行為標誌,寫了四部分內容:先寫“小夜鶯”以歌聲引誘敵人上勾,再寫“小夜鶯”在為敵人帶路途中以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敵情,然後寫游擊隊消滅了敵人,最後寫戰鬥結束後“小夜鶯”在村邊小路旁繼續吹奏着宛轉的歌聲。“小夜鶯”的歌聲自始至終貫穿着整篇課文,危險中充滿勇敢鎮定,緊急中充滿智慧機警,一個勇敢機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現在讀者面前。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運用聯繫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説教學目標

《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被安排在第四單元,本單元圍繞“戰爭與和平”這一專題取材,本組教材的內容直面驚心動魄的戰爭年代,傾吐了孩子們對和平的呼喚。教學本組課文時,要幫助學生在把握每篇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重點理解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A類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燬、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B類

1、整體把握課文結構,瞭解課文內容。 2、理解部分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類

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三、 説重難點

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部分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四、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因此,本課時教學中我讓學生採用默讀與朗讀結合,同時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開放討論中理解體會文章中的語句,鼓勵學生在交流中説出自己不同的觀點。

五、 説教學流程: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 以王二小的故事導入。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在這裏以學生較為熟悉的故事導入,學生會對學習本課更有興趣。)

第二板塊——檢查預習情況。 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閲讀的基礎。在學習課文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既為學習課文作好準備,也加強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三板塊——整體把握課文

看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在新課標第二學段關於閲讀的目標中強調,要讓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這也是學習本組課文的一個訓練要點。)

第四板塊——學習每一部分

劃出寫小夜鶯言行的語句,學生討論理解,並指導朗讀。 讓學生讀中品,品中悟。

《歌聲》説課稿5

《歌聲》是北師大第四冊第12單元小英雄中一篇主體課文,講述了在輪船沉沒後,一位不滿10歲的小姑娘用歌聲喚起自己和遇險的人們求生的勇氣,引來救生艇終於獲救的動人故事。依據以上教學內容、新課程教學理念和學生實際情況特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認字20個,繼續練習獨立識字的能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落水的小姑娘在生死關頭表現出來的樂觀、鎮定、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

3、懂得在遇到危險時要積極想辦法,擺脱困難。我認為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面對困難的那種勇氣、樂觀的人生態度應是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歌聲是怎樣救人的。由於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要使學生深切的感知,深入領悟小女孩面對困難的'勇氣、樂觀,必須通過朗讀、想象等手段,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朗讀體驗法、情景對話法、鼓勵欣賞法。有了以上的教學準備,我主要通過以下幾步完成: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直接點題,交流歌聲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可以給人們帶來快樂、可以愉悦心情、有時還可以挽救人的生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以讀為本,抓住“歌聲”這一線索,開展閲讀教學。

(1)通過讀了解課文中的歌聲是怎樣救人的。在教學中可以從課文入手,讓學生劃出描寫歌聲的句子,同時圈出描寫歌聲的詞語。這裏滲透着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靜心讀文中圈畫詞語。

(2)根據本單元的目標理解詞語,教會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歌聲為什麼會斷斷續續,從而引出文章中的句子。通過反覆朗讀體會小女孩的堅持,遇事樂觀鎮定。

三、引導學生邊讀邊思,理解歌聲是怎樣救人的。

本文的難點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歌聲是怎樣救人的。我利用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讓學生思考以往人們是怎樣救人的,同時又提出課文為什麼説是歌聲救了大家?可以做情景對話練習:馬金納聽到歌聲後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其他落水的人們聽到歌聲後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救援人員聽到歌聲後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通過情景練習讓學生對歌聲有新的認識。

四、迴應導語,交流感悟。

開課時讓學生交流了“歌聲能給人們帶來什麼?”這一話題,這時學生在學習了課文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談談歌聲會給自己帶來什麼。這是在學習了課文後有所感悟的説,使整篇講述渾然一體。

板書設計:主要以整個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為線索,抓住每一部分的重點詞語,體現文章主要內容,表達思想感情,形象直觀,便於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歌聲》説課稿6

《歌聲》是二年級(下)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敍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個夜晚,一艘輪船不幸觸礁沉沒,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掙扎。一個不滿10歲的小姑娘在海里一邊掙扎一邊激昂的唱歌,她的歌聲給了大家勇氣和力量,激勵落水者堅持、堅持、再堅持!她的歌聲也引來了救生船。她用歌聲救了落水的人們。

這篇課文含義深刻,對於二年級的孩子是有一定難度的,那麼這篇難度較大的課文我該如何由淺入深地把握,使二年級學生既可以接受又能有所提高,是我教學的關鍵。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後,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閲讀中學會本課的十個生字,積累描寫歌聲的詞語。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斷斷續續”和描寫歌聲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讀課文了解“歌聲是怎麼救了大家”的。

在制定了教學目標後,我便從以下三個環節設計、展開課堂教學的。

一、以讀為本,抓住“歌聲”這一線索,開展閲讀教學

1、通過讀,瞭解課文中的歌聲是怎樣的歌聲。

課文以“歌聲”為線索貫穿全文。當馬金納筋疲力盡、深感絕望時,遠處海面上傳來隱隱約約、斷斷續續的歌聲頓時給了他力量,他奮力朝歌聲傳來的方向游去;小姑娘不停地唱着歌,遠處的人們也像馬金納一樣朝着歌聲聚攏過來了;援救的人們也聽到了小姑娘的歌聲,於是“一艘小艇追尋着歌聲駛來了”,落水的人們終於得救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從課文入手,讓學生劃出描寫歌聲的句子,同時圈出描寫歌聲的詞語。這裏滲透了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靜心讀文中,圈劃詞句。

又根據本單元的目標“理解詞句”,教會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歌聲為什麼會“斷斷續續”。從而引出課文中三句句子:“突然,遠處海面上隱隱約約傳來斷斷續續的歌聲。”“海風把她清脆、激昂的歌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她一次又一次從浪花中冒出來,用手抹一抹臉上的海水,又唱起來。” 再讀句子理解“斷斷續續”“隱隱約約”的意思,又通過讀這些句子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2、引導學生邊讀邊思,理解歌聲是怎樣救人的。

本文的教學難點就是在於幫助學生理解歌聲是怎麼救落水的.人們的。我利用學生以往學習的經驗,如《海上救援》《海上飛機》等,讓學生思考通常人們是怎麼進行救援的,同時又提出課文為什麼説是歌聲救了大家,引發了文本和生活經驗的衝突,使學生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迴文尋找答案,從而對歌聲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1)歌聲給馬金納增添了勇氣和力量。

2)歌聲給其他落水的人們增添了勇氣和力量。

3)歌聲給救援隊傳遞了信息。

也許,學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們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這“歌聲”到底在落水的人們心中激起了怎樣的情感,它是怎樣給他們增添勇氣和力量的,教師必須帶領孩子再次深入課文。教學時,我注意引讀重點句子,理解關鍵的詞語,創設情景展開想象説話,層層深入,解決難點。

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文章藴含的情感

讀文不僅要了解課文的內容,更要感悟文章藴含的情感,並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這是在瞭解內容之後,更深層次的讀。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小姑娘在大海中不停地***很不容易,我先讓孩子們聽了海浪的聲音,再來讀好句子。又為了

讓學生能夠體會馬金納聽到歌聲後心情,我用引讀的形式進行情感的滲透,使他們在讀後有所悟。教師通過引讀,滲透情感;通過範讀,激發情感;通過媒體,提升情感;創設情境,層層深入,解決教學重點、難點。

4、精心設計教師的引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情景的創設,離不開教師的語言。《歌聲》這樣的文章,藴涵着一定深刻的意義,二年級學生還很難感受到。這時,老師需要下功夫思考、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引語,通過不露痕跡地暗示、啟發,讓學生沉浸在文本中思索、感悟。為了讓學生體會是怎樣給落水的人們增添勇氣和力量,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引語:“當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馬金納已經筋疲力盡,救生船卻遲遲沒有來。馬金納甚至有些絕望,他認為毫無生的希望了,他再也沒有力氣繼續遊了。海水是那麼寒冷刺骨,如果他再不遊的話,一定會被凍死。可就在這時,遠處隱隱約約傳來了斷斷續續的歌聲,那歌聲是如此的清脆、激昂。在歌聲的鼓勵下,馬金納終於又鼓起勇氣,又有了生存的希望,還有人活着,他怎麼可以就這樣絕望了,就這樣輕易放棄生命,必須堅持、堅持、再堅持。於是,馬金納頓時覺得精神抖擻。”

教師的這些精心設計的引語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再讀中感受課文的道。

二、注重積累、讀講結合,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

語言實踐的方式是多樣的,實踐的目的在於積累和運用。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就開展了許多語言實踐活動。

語言實踐活動之一——詞語的積累

教學引入時,我就開始注意詞語的複習和鞏固,積累了曾經學過的描寫歌聲的詞語。在這篇文章中也有許多描寫歌聲的詞語,教學時我又適時羅列,讓學生讀詞積累。

語言實踐活動之二——朗讀的訓練

朗讀是語言積累最好的方法之一,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以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也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通過讀感受小姑娘的樂觀、開朗;通過讀體會馬金納聽到歌聲後的變化;通過讀積累説話的語言材料

語言實踐活動之三——説話的練習

説話的訓練是這篇課文的教學特色,一共有三次説話練習,這三次練習是層層遞進的。第一次説讓學生談談馬金納心裏想些什麼。第二次説是讓學生説説其他落水的人們會怎麼説怎麼做。從説單個人的心理想法到説多個人的説和做,從説一句話到説一段話,兩次説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三次説是讓學生在學了課文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歌聲會給自己帶來些什麼。這是在學了課文的基礎上,有所感悟的説。

教學完這篇課文後,我深刻地體會到,要上好新教材不容易。尤其像《歌聲》這樣的文章,能做到難文淺教,需要老師潛心鑽研教材、從學生學的角度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歌聲》説課稿7

一、説教材

1、《蒼山歌聲永不落》是國小音樂第8冊中的欣賞部份位於第9課,前是欣賞《喜慶進行曲》,後是表演《丁香花》。這是雲南本土題材的欣賞課程,本節課的目的就是:①通過聆聽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讓學生在具體的音響感知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音樂鑑賞力,激發學生熱愛雲南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感受白族音樂的風格特點。②瞭解三種裝飾音的用途。③嘗試為旋律填詞,通過不同途徑培養學生“音樂的耳朵”及動手動腦的能力。

2、教學重點:聆聽、瞭解、感受白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①裝飾音的作用②嘗試為旋律填歌詞③旋律中頻繁的音程跳進。

二、説教法

教學有法,但法無定法,我在這一堂課中將“雙基”教學和音樂形象的教育結合在一起,採用了講述法、演示法、聽賞法等教學方法,使用多種直觀教具,如各種樂器、電化教學手段等來進行教學。

講述法,就是深入淺出的'講解,在演示法中充分使用笛子、口琴等教具,在聽賞教學中大膽地創設意境,自制教學光碟,克服環境進行教學。為什麼這樣教呢?因為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説學法

方法比知識重要,學法更是多種多樣。在這一節課中,我使用了提問法、表演法、聽視欣賞法、競賽法等,提問法有利於集中學生注意力,表演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聽視法能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感受《蒼山歌場永不落》的藝術風格,集中學生注意力,充分調動視覺、聽覺,瞭解感知大理的風土人情。競賽法能夠鼓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在這一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精講少講、多聽,語言要力求簡明、準確,富於啟發性,不搞枯燥乏味的技能技巧訓練。

四、説程序

本課的教學程度設計為:

1、組織教學(使用別開生面的自編《拍手歌》)。

2、綜合訓練(使用口琴伴奏,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

3、導入新課(聽視導入,使入自制教學光盤)

4、a聆聽樂曲1(整體感知音樂形象,把握藝術風格)

b聆聽樂曲2(提出具體的要求)

c填詞練習及教學難點解説(使用笛子教學)

5、旁徵博引,欣賞白族民歌《蝴蝶泉邊》

(聽視結合,交錯與漸離)

6、音樂遊戲(葫蘆絲、巴烏的使用)

7、小結課時

《歌聲》説課稿8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材選用的是湘版高中美術鑑賞下篇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第8課《不同的歌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創造出了優秀的文化與藝術,我們要學會尊重並認識這些文化與藝術。同時結合本地區的文化藝術的探究展示,加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夠為本民族的藝術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與發展空間。

2.教材的處理

我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但不侷限於書本教材,對教材做了適當的調整,根據學生的實際和一課時的教學容量從教材中刪去墨西哥壁畫運動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補充進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學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關係。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瞭解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時代形象與民族形象;認識中國民族文化傳統與藝術的多樣性,瞭解藏族美術惠女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通過模仿體驗、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學生對藝術與文化關係的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民族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作的? 通過分析作品產生的特定時代背景突出重點

(2)難點:美術創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通過體驗與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難點

(3) 關鍵:民族文化的豐富性.通過課前學習探究來體現本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藴

5、資源分析

學生資源: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親身體驗參與課堂教學。

課程資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拓展內容組織教學。

學校資源: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圖書館等資源。

教師資源:教師通過網上和課外圖書收集大量的圖片與文字資料,擴大教學容量。

二、説教法

本課旨在通過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地瞭解我國優秀的地方文化。引導學生通過包括網絡在內的多種途徑收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文字、圖像等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1)樂曲渲染法:利用相關民族樂曲做渲染是使學生的心情得以放鬆,既能克服欣賞過程中的視覺疲勞,又能擴充整合學科間的知識。

2)講述啟發法:通過教師對美術作品的介紹啟發同學對作品的分析和鑑別,從而達到鑑賞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導學生體驗、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學習成果的活動能力。

三、説學情學法

(1)説學情

我校高一年的學生在學習積極方面是明顯的,整體素質較高,思辨能力強,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已接近於成熟狀態,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探究,敢於否定;但消極也存在,由於國中學習方法的單一性,忽略了學科特徵,所以我就針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與美術作品間的聯繫進行鑑賞,領會民族文化的性質、特徵和美術作品藝術表現手法,瞭解美術作品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狀況等,來促進學生美術作品鑑賞能力的生成與提高。

(2)説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1、篩選學習法:引導學生學會篩選有用的資料信息的學習方法,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

2、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見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整體協調能力,既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在團隊合作中突顯個體創造能力。

湘版高中美術鑑賞第三單元第8課(不同的歌聲)説課稿,標籤:美術説課稿,美術説課教案,

3、體驗學習法:學生在鑑賞作品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師對民族形象的表現。體驗藝術創作的多樣性。

四、説程序

(一) 體驗與感悟 (二) 暢談與交流(三) 理解與探究(四) 歸納與總結

導入:聆聽樂曲《伏爾加船伕曲》(音樂家)。説説你的聽覺感受;

(一) 體驗與感悟

內容:鑑賞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列賓作品《伏爾加縴夫》與“巡迴展覽畫派”

1.觀賞作品《伏爾加縴夫》(畫家) 説説你的視覺感受;

2.吟誦詩句《伏爾加河上》(詩人) 説説你的心靈感想;

3.模仿作品《伏爾加縴夫》中的人物動作動態,積極體悟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活動。

説説你的肢體感受.

[設問一]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藝術家都在表現同一內容的作品呢?

[設問二]在你們體驗後能就當時縴夫們的形象、內心世界所想進行闡述嗎?

[設問三]你認為這件作品體現了藝術家什麼樣的情感與作品的藝術特徵?

閲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從它的誕生、發展、當時社會環境、藝術品風格、代表畫家等方面簡要描述.

知識拓展:介紹巡迴展覽畫派代表畫家有別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薩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學生活動:靜聽細觀暢吟體驗並談感受;

教師活動:提示啟發學生大膽表達和描述並要參與體驗討論,並引導學生閲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並做知識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聽、觀、吟、驗”等形式去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從中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形式以及社會學鑑賞法,分別從作品的表現主題、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對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來進行觀察分析。並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

(二) 暢談與交流

內容:藏族文化與美術-----建築與藏族服飾

學生活動:對收集到資料進行小組篩選,歸納後交流

教師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 鼓動其他小組的同學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要參與討論,進行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現探究歸納後藏族民族文化,即體現學習探究的成果,又有利於學生關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資源,並懂得傳承與保護的良好意識。同時也是師生共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即是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重點之一

(三) 理解與探究

內容:探究惠女服飾文化從他們的起源、發展、生活習俗、藝術品風格等方面簡要描述

學生活動:對收集圖片進行小組篩選, 登台展示並説明其相關特徵;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協助學生操作多媒體,進行實物展示;教師也要參與討論,並引導學生把藏飾與惠女服飾相比較

設計意圖:利用比較式鑑賞方法有助於學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徵,也是要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反映一個民族文化,同時對我國仍至世界美術發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 歸納與總結:

本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等多種形式,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學設計

本教學設計依據是新課標“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精神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整個程序都圍繞着學生自主探究來展開, 教學設計中有動有靜,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練的空間,有交流互動的平台,能夠充分體現高中新課程的理念精神。

《歌聲》説課稿9

一、説教材

《歌聲》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四冊的一篇記敍文。講述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個夜晚,一艘輪船不幸觸礁沉沒,一位不滿十歲的小姑娘用歌聲喚起自己和遇險人們求生的勇氣,引來救生艇終於獲救的動人故事。讓人們感受到了一位面對困難,樂觀、鎮定、不屈服的小英雄形象。本文處於第十二單元,本單元主題為“小英雄”,本文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旨在進一步樹立學生的英雄品質,激勵學生向小英雄學習,在實際生活中培養自己,鍛鍊自己。

二、依據課標説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在思想、知識、能力等方面已有的基礎,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閲讀中學會本課的十個生字,積累描寫歌聲的詞語。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斷斷續續”和描寫歌聲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讀課文了解“歌聲是怎麼救了大家”的,感受小姑娘鎮定、樂觀,不向命運屈服的小英雄形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受小姑娘面對困難時樂觀、鎮定,不向命運屈服的英雄氣概。

本文的教學難點就是在於幫助學生理解歌聲是怎麼救落水的人們的。學生年齡小,知識、閲歷淺,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大海,對落水人的境遇很難想象,理解起小姑娘用歌聲救了大家就有一定難度。

三、結合實際説策略

根據課標精神,結合教材特點,採取“以讀為主,多法相輔”的教學策略,優化結合。採用的教法、學法如下:

1、直觀教學的方法

2、悟讀法。“言簡意濃”是本文最大的特點。因此,“張揚情感,讓課堂噴湧真情”是本文教學追求的目標,要讓學生在主動地進行朗讀、品悟、表達等諸多訓練中,獲得思想情感的薰陶、洗禮和昇華,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3、情景教學法。俄國作家贊可夫説:“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課件、語言為學生創造一種氣氛、條件和場合,使學生入情入境,與文本產生共鳴,昇華感情。

4、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5、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依據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將探究點確定為“歌聲是怎樣救大家的。”讓學生在積極參與閲讀、研討中學會交流合作,提高語文素養。

四、情感互動説流程

(一)樂曲欣賞做鋪墊

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節奏的樂曲,並談談傾聽時的心裏感受,然後根據題目猜想課文會介紹與歌聲有關的什麼故事。這一環節,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用聽一聽、談一談、猜一猜的方式,使學生對歌聲有了初步瞭解,即引出課題,又激發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為學習課文做好情感的鋪墊。

(二)在初讀感知中生情

進入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然後藉助多媒體課件學習字詞,重點強調“清脆,筋疲力盡,隱隱約約”的讀音,再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説一説這是怎樣的歌聲?怎樣的一個小女孩?你喜歡她嗎?為什麼?在初讀感知中使學生萌生對小女孩的敬佩之感。

三)在自讀自悟中動情

這一環節是突破重難點,形成能力的重要環節,設計時我遵循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注重讓學生自讀自悟、積累運用,強調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

1、品讀感悟,體會歌聲的特點。

根據本單元的目標“理解詞句”,教會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歌聲為什麼會“斷斷續續”“隱隱約約”。在教學過程中,我從課文入手,讓學生圈畫出描寫歌聲的詞語,句子。這裏滲透了學習習慣的培養。美讀句子理解“斷斷續續”“隱隱約約”的意思,又通過讀這些句子感受小姑娘的樂觀,鎮定,並引導學生積累語言。這部分教師以簡潔的語言概括歌聲的`特點,同時輔以多媒體課件引起學生深層思索:歌聲是怎麼救了大家的,挖掘文章內涵。

2、邊讀邊思,深入體會,感受歌聲是怎樣救人的

本文的教學難點就是在於幫助學生理解歌聲是怎麼救落水的人們的。我利用學生以往學習的經驗,如《海上救援》《海上飛機》等,讓學生思考通常人們是怎麼進行救援的,同時又提出課文為什麼説是歌聲救了大家,引發了文本和生活經驗的衝突,使學生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也許,學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們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這“歌聲”到底在落水的人們心中激起了怎樣的情感,它是怎樣給他們增添勇氣和力量的,教師必須帶領孩子再次深入課文。教學時,我注意引讀重點句子,理解關鍵的詞語,創設情景展開想象説話,層層深入,解決難點。

(四)、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文章藴含的情感

閲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學習母語尤其要重視對語文材料的積累、感悟。在本文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讀: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引讀、範讀,選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讀,齊讀等等。教師通過引讀,滲透情感;通過範讀,激發情感;通過媒體,提升情感;創設情境,層層深入,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同時積累語言,還能再現語境,培養學生良好語感,更好的理解課文。

(五)、由讀到説,體悟情感精

想想得救的人們,在面對小女孩時,會説些什麼?語文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課標中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我用課文結尾的最後一句話的主幹,作為練習説話的句式。旨在激發學生髮揮想象,表情達意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六)總結昇華

英雄不分年齡大小,不分國界。所有在災難面前能夠做到堅強勇敢,並努力去戰勝災難的人都是英雄。課下,小朋友們可以蒐集關於小英雄的故事,下次的閲讀課上我們一起來舉行一個頌英雄、贊英雄的故

事會,好嗎?

五、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年齡的什麼特點),圖文並茂的板書易於引起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

《歌聲》説課稿10

教材分析

《歌聲與微笑》是由王健作詞、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的、富有時代氣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為a小調,4/4拍。本曲以樸實的語言表現出當代少年兒童講文明、懂禮貌、關心他人、助人為樂、團結友愛、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歌曲由兩個樂段組成,第一樂段旋律採用自然小調寫成,親切而甜美。在兩個樂句的第一樂節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裝飾的八度大跳,它與歌詞的音調十分貼切,因而增強了口語化的'色彩,唱起來很容易上口。第二樂段為二部合唱,兩個聲部間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形成了一種豐滿、和諧的和聲效果。因此,這個樂段具有熱情洋溢、充滿希望的藝術表現特點。

教學目標

1、充分感受、體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他們受到美的薰陶,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2、用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聲與微笑》。培養珍愛友誼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用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聲與微笑》,表達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美好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歌曲中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意識,體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

教學設計

有感情的複習歌曲《我們美麗的祖國》。

初聽歌曲《歌聲與微笑》引入新課。

有表情的朗讀歌詞,要求吐字清晰、靈巧。

認識變音記號“#”。

練習二聲部,要唱得和諧、統一。

有感情地唱歌曲。

邊唱邊律動。

小結。

《歌聲》説課稿11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講述了蘇聯衞國戰爭時期,一個被稱為“夜鶯”的小男孩把德國官兵引入游擊隊的伏擊圈,使德國法西斯強盜被殲滅的故事。一個機智、活潑、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躍然紙上。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構思巧妙,段落分明,語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聲仍不絕於耳。

由於這是一篇敍事性文章,條理清楚,學生容易把握,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我就考慮開展探究性閲讀,並且通過抓住重點句子,充分朗讀來培養學生的悟性,顯現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針對課文特點,教師可設計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抓住主線,理清脈絡

教師首先回顧課文內容,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在此基礎上快速瀏覽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二、以讀促悟,重點探究

夜鶯的歌聲是課文的一條主線,抓住夜鶯歌聲的句子展開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探究夜鶯歌聲的含義成為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我從以下四個環節引導學生探究閲讀,有效的解讀文本。

1、聯繫上下文,初聞歌聲。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學生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大屏幕出示:“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我又讓學生聯繫上文讀讀,體會體會。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戰鬥剛剛結束,樹木、房屋被破壞,空曠的花園裏空無一人,死一般的靜寂。又繼續追問:“這歌聲有什麼作用?”引導學生抓住小夜鶯與德國兵的對話,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學生邊讀邊説,邊説邊讀,從字裏行間感受出小夜鶯的乖巧、機智。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這是有意吸引敵人的歌聲。為學生創設了探究的氛圍,促使學生探究閲讀的開展。

2、探究閲讀,理解歌聲。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學生繼續朗讀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大屏幕出示:“小孩有時侯學夜鶯唱,有時侯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樹枝,有時侯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此基礎上,教師充當“嚮導”的角色,引領學生比較:

“他好像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

這兩句話意思有什麼不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從比較中得到新的體會,進一步通過探究閲讀有效的解讀了文本。

3、比較異同,破譯歌聲。學習課文第三部分,學生結合語境,通過朗讀探究既然那歌聲已經沒有什麼新鮮的意思了,為什麼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着?學生感悟出小夜鶯為了不引起敵人懷疑,發出信號後仍繼續唱歌,同時也表達他臨戰前的興奮。

4、探究尋根,深挖歌聲。齊讀課文第五部分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教師出示:“從孩子的嘴裏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那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有什麼兩樣。”問學生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探究尋根,表面讚揚宛轉的歌聲,實質頌揚小夜鶯勇敢、機智又熱愛祖國的'品質,悟出語言文字背後所藴藏的深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三、以讀引説,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而對游擊隊員的描寫則着墨極少,這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我設計這樣的訓練題練説:“戰鬥勝利了,幾個游擊隊員圍着小夜鶯,他們會對小男孩説些什麼呢?”

我抓住這一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語言情境之中,去朗讀,去感受,去想象,貼近書中的人物,與他們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悦,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稱讚了小夜鶯,在語感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總結全文

我設計了讓學生放下書,齊讀課題,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相信情感一定有所不同,讀後再説出你對“夜鶯的歌聲”的理解,從而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總之,本課以“夜鶯的歌聲”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議、悟為主要手段,並穿插説的練習,對學生進行了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歌聲》説課稿12

一、教材簡析

《永遠的歌聲》是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主要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語句,揣摩作者是怎樣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的。課文主要寫了童年時“我”和二牛、二蘭、石花為生病的老師上山採草藥的事,表達了“我們”對老師誠摯的熱愛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要體驗學生學習的過程,尊重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教師抓住情感線,步步深入,讓學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尊敬、熱愛老師。

2. 知識與技能目標:幫助學生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件,抓住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

3. 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同學們對老師誠摯的愛。

三、説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我們對老師誠摯 的愛,是教學的重點。

2. 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件,抓住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課堂思維活躍,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兩極分化嚴重,個別同學對文章內容理解不到位,因此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重點,體現重點訓練項目,遵循“一法為主,多法配合”的原則,將採用導讀法,情境感染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則通過“讀—説—讀”的方法弄清文章的脈絡,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質疑探討的方法理解本文的重難點。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1. 激情導入,質疑課題

首先,教師唱《小放牛》,以童年的歌聲引入課文,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走出山鄉、走出童年已經很久了,真的很久很久了。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畫,貼在記憶迷離的牆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線條和色彩來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卻如那山間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想在我的耳邊,我的耳邊又響起了那永遠的歌聲。 (板書課題:永遠的歌聲)

接着,提出問題,為什麼作者以“永遠的歌聲”為題?歌聲裏包含着什麼?這兩個問題也是本節課的主線,接下來的教學環節都將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

2.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板書老師 學生)

3. 細讀課文,感受深情

(1)學習2—5自然段

抓住重點句子“我們老師好,樣樣好,天下第一好。”

三個好,好在哪裏?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説一説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 漂亮 有知識 有文化)

(2)有感情地朗讀6—10自然段,找出體現學生愛老師的'句子,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愛,這是這節課的重點。

在這個環節,重點分析兩個句子,第一個句子是:我和二牛乾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條條小魚被甩上岸,二蘭和石花就用柳條把它們一條一條地穿起來……通過抓住這個句子中的動詞和情境朗讀來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愛和童年的快樂。

第二個句子是:在大人們的責罵和追問聲中,我們委屈地向老師獻上了草藥和小魚。老師一下摟住我們髒乎乎的身子,哭了,淚水一滴一滴掉在我們臉上......引導他們意識到師生間的愛並不是單方面的,在學生愛老師的同時老師也關愛着學生。

接着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老師的感情,都是怎麼表現的,並且説説我作為老師對學生的感受,達到心靈的溝通,達到教育他們尊敬熱愛老師的情感目標。

3、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再回到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學生心裏都會有答案了,明白這歌聲裏包含着愛以及作者童年的快樂,而這愛讓作者

難忘。最後再注意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讓學生髮現有什麼特點,並且學習首尾呼應這種方法。

六、説課後反思

1、 在教學中,我抓住一些重點句子,重點字詞,重點講解,反覆誦讀,體會感情。

2、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我深刻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3、 課堂上,注重情感教學,把作者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聯繫在一起,讓他們真正融入到課本中去,並且觸及學生的情感,達到教育意義。

4、 由於我太過注重情感的昇華,用在實現教學第二個目標上的時間就少了。

《歌聲》説課稿13

一、 説教材

本課選自人音社國小音樂第八冊第六課《風景如畫》中欣賞課《森林的歌聲》。森林的歌聲通過音樂向學生展現了一幅美麗的叢林畫卷,通過參與音樂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音樂的美。

二、 説學生

四年八冊的學生已經快要進入五年級,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同事具有一等的邏輯性,孩子們喜歡創造,喜歡探索,喜歡通過活動獲得感知。

三、 説教法

在整個欣賞過程裏面均應用奧爾夫教學理念,並引入國家教育部推廣的兒童音樂劇進課堂理念。用參與法、遊戲法、小組合作法、律動法、多媒體情景創設等。

四、 説學法

小組合作法、遊戲法、參與法等

五、 説教學準備

交互式電子白板、PPT、音樂編輯軟件,鋼琴等

六、 説教學目標

1、能從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並能參與音樂表演、具有一定編創能力。

2、在欣賞過程中,用圖譜的方法區分音樂主題,理解曲式結構。

3、通過樂曲欣賞感受音樂美、自然美。

七、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參與音樂表演、區分曲式結構

教學難點:區分曲式結構

措施:藉助交互式電子白板、PPT、音樂編輯軟件等現代教學設備,通過音樂遊戲讓學生參與到音樂中,從而解決難點問題,將重點問題輕鬆解決。

八、説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

創設置身森林的情景,在這個神祕的森林中住着王子和公主兄妹。讓學生在穿越森林尋找公主王子的遊戲中參與音樂、感受音樂。

教師語言描述一片神祕的森林,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是什麼樣子。2、教師用蛙鳴筒敲擊節奏,學生隨節奏走進所創設的森林情景中。

此時,交互式電子白板中PPT播放森林圖片,使用PPT激光演示筆播放音樂,記形象,又方便快捷,擺脱鍵盤鼠標的束縛。 這樣設計

1、培養學生想象力。2、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穩定拍、並訓練學生自我空間感。

(三)感受音樂

1、初聽引子部分

要求學生隨音樂節拍和情緒律動,感知音樂,讓學生初步感知音樂 。此時交互式電子白板中PPT播放森林圖片,使用PPT激光演示筆播放音樂,記形象,又方便快捷,擺脱鍵盤鼠標的束縛。感受A主題

2、初聽A主題(森林中游戲)

隨教師用小跳步進行遊戲,讓學生感知音樂穩定節拍。課件播放音樂

3、復聽A主題

由學生自己創編遊戲,發揮學生編創能力。課件播放音樂。

4、感受B主題(森林中的舞蹈)

創設森林中有王子和公主,他們喜歡跳舞,在見到他之前,排練出一個舞蹈與他們共舞的情景,通過舞蹈熟悉樂句。、在律動中輕鬆感受樂句這一音樂元素。同事融入舞蹈元素,讓學生更加關注音樂,更形象感受樂句變化。

5、感受C主題(森林採花)

a、初聽C主題

創設森林中菜花獻給公主王子的情景,讓學生感受高音6這一音樂元素,並能應用到律動中。學生在圍城圈行走在高音A時做採花動作,教師用三角鐵進行引導

b、復聽C主題

學生離開教師三角鐵引導在高音A出做採花的動作。讓學生能準確感受高音A的出現,提高學生音樂聽力。

(四)、完整聆聽、參與音樂

1、完整初聽

a、學生隨教師用圖形記錄樂段變化

初聽時出示圖形譜,設問共用了幾種符號記錄音樂,教師為主題音樂取名ABC,聆聽時用手律動區分不同主題音樂。這樣可以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準確區分主題音樂,通過聆聽樂曲中有誰的叫聲更加激發學生的聆聽慾望。在這個環節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與PPT動畫功能結合,讓圖形譜的符號隨音樂節拍而出現,更加直觀,更加生動,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b、揭示課題

教師通過設問,讓學生説説在初次完整聆聽音樂時聽到的叫聲。讓學生學生猜樂曲名稱,讓後教師揭示課題,簡要介紹樂曲創作的背景。讓學生更加想了解樂曲並積極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中,提高課堂效益。

2、 處理主題音樂

教師出示主題音樂色塊樂譜,讓學生辨別具體那條個主題音樂。

2、再次聆聽不同色塊的`題音樂,設問用的是什麼樂器演奏。

3、用唱名演唱色塊中的主題音樂。

4、引導學生了解主題音樂中的音樂元素(穩定拍、樂句、高低八度、高音 la),

3、完整聆聽,區分曲式結構

用之前的律動引導,交互式電子形象出示圖形譜予以輔助,要求學生根據不同音樂主題不同活動進行律動,並記清音樂主題出現的順序。設問什麼地方沒有用符號標記。講解迴旋曲:式引子ABABCA尾奏。這樣可以更加形象幫助學生區分曲式結構,輕鬆解決重點、難點。通過圖式直觀展示讓學生輕鬆掌握迴旋曲式這一音樂知識。

4、參與表演音樂

學生用教師創設的故事情節進行音樂表演,檢驗對音樂主題的掌握情況,通過音樂表演,讓學生的學習注意曲線保持在高位,同時輕鬆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音樂主題及曲式結構。

(五)拓展創編

1、學生分組對三個主題進行全新排列出自己的迴旋曲,並取名,教師用音樂製作軟件為她組合

2、學生對自己重新組合的音樂進行創編表演

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全體參與到音樂創作中。同時鞏固迴旋曲式這一知識點。

謝謝大家,以上就是我設計的欣賞課《森林的歌聲》。

《歌聲》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八年級教材中第三單元《瑰麗的電聲》,這單元從教材內容上講對學生了解和認識電聲音樂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領作用,因為它讓老師和同學們在音樂世界這個浩如煙海的藝術天地裏,通過欣賞音樂家雅尼和他的電聲樂隊演奏的《夜鶯》,感受高雅的古典交響樂與絢麗的現代電聲樂巧妙地結合起來的魅力。《夜鶯》是他音樂創作中的經典作品,他在電聲樂隊中加入了中國的笛子,使整個音樂作品充滿中國古典音樂風格,充滿着清新、浪漫、積極向上的精神,充滿了對世界,對生命的那種磅礴、激昂,積極進取的力量。今天的這堂課是欣賞課,圍繞欣賞《夜鶯》展開初步認識瞭解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的學習。

二、設計理念

讓教師儘量少的説教,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音樂氛圍,讓他們用心聆聽和感受音樂,讓音樂在這節課引領和感動我們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和對音樂的感受再獲得新的知識和新的感受。本着在一堂課內激發學生對電聲音樂的興趣更是想讓學生開闊視野,喚起每個人封閉的內心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電聲音樂瑰麗的殿堂裏。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示範法、聆聽法、討論法等等。

三、 目標定位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我對音樂課堂實行的改革,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分別是認知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什麼是電聲音樂,怎麼區分。

2、能力目標:能以體驗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聽電聲樂《夜鶯》,能主動參與老師的創編活動,大膽地進行動手節奏訓練,按老師的要求進行識譜和打節奏練習。

3、情感目標:能在學習過程中認識電聲樂,體驗電聲樂的魅力,感受和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是圍繞着欣賞《夜鶯》來初步認識瞭解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

教學難點:是在45分鐘的時間內組織和把握好比較新的`音樂欣賞材料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準備:音樂多媒體課件、電子琴等電聲樂器

四、説教法

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課堂改革的思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創設情境法、小組合作,課堂展示,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應該特別注重興趣的激發,通過“演一演 猜一猜”遊戲、講故事等手段去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愉悦的心情,積極主動參與開放、互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五、 説學法

通過整體感知、引導欣賞、自主探究、模仿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 .

六、教學設計

(一)、首先是導入—猜樂器:

(1)在設計這個環節中,我先模仿演奏打擊樂器架子鼓的動作和彈奏電吉他的動作,讓學生看然後模仿它的聲音説出樂器名稱,引導學生嘗試創作模仿一段節奏;XXXX|。

(2)學生自願組合兩人一組,一人比劃樂器一人猜出樂器名稱。要求比劃的學生可以用肢體語言和模仿樂器聲音及描述這件樂器的特徵,在描述過程中不能説出帶有這件樂器的字詞,對猜不出來的樂器可以有三次放棄機會。每組時間為一分鐘,進行三組。我在教學開始的活動是想先起個引的作用,用猜樂器這個遊戲引起對學生樂器的注意,然後學生自己完成,這樣設計是想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後面瞭解認識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樂作個小鋪墊。

(二)、介紹電聲樂隊:

電聲樂隊是由電子樂器組成的樂隊。目前比較多的電聲樂隊有以下兩類:

第一類:主要由架子鼓、電吉他、電貝司和電子合成器組成。有時還加一個電鋼琴。(展示圖片)

第二類:以電聲樂隊為基礎,或者加進銅管樂,如薩克斯、小號、長號,或者加進絃樂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或者加進民族樂器,如二胡、笛子、古箏等。(展示圖片)

(三)、播放流行音樂《菊花台》片段。

讓學生聽辯用了那些樂器,主要是感受西洋的吉他、合成器等樂器和民族的古箏、葫蘆絲等樂器融合在一起演奏的中國民族音樂風格 。

(四)、欣賞雅尼《夜鶯》(播放樂曲)

1、設問:在美妙的樂曲中,你能聽出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嗎?

2、這些樂器的音色各有什麼特點呢?

3、説出樂曲引子用了一件中國樂器是什麼?

笛子——悠揚、清越 ; 小提琴——婉轉、飛揚

大提琴——低沉、肅穆 ;電子鋼琴—— 絢麗、高貴

電聲樂隊—— 雄渾、壯麗。

(五)、簡單介紹雅尼

雅尼(1954---)希臘血統的美國音樂家。雅尼的成就來自他的音樂天賦和對音樂的熱愛與執著。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成為當今世界樂壇一位集創作、電子合成器及鋼琴演奏於一身的音樂家。

一個被稱為“世界一流鍵盤奇才”的演奏家,先後在希臘衞城、印度泰姬陵、中國紫禁城舉行個人作品音樂會。被譽為“雅尼三部曲”。他的音樂衝破了高雅音樂創作的種種侷限,廣泛吸收了民間音樂的精華,在高雅與通俗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將高雅的古典交響樂與絢麗的現代電聲樂巧妙地結合起來。他的音樂充滿着清新、浪漫、積極向上的精神,充滿對世界、對生命的那種磅礴、激昂、積極進取的力量。

1993年9月25日,他在希臘雅典衞城的音樂會,是他人生的一個偉大轉折,也是他登上人生音樂舞台的全新起點,從此雅尼不再是一個無名小卒。1996年開始他一連貫的世界巡迴音樂會將他的音樂

推向世界,而並不是去圖經濟目的,多數的演出收款都捐給家鄉或者當地的社

會福利機構。他是第一個來中國紫禁城演出的西方音樂家。

(六)試唱樂曲《夜鶯》主題一:

1=G

4/43 2

讓學生看着《夜鶯》的主題一旋律,先聽教師演奏,然後試着哼唱和熟悉。在這個基礎上一起欣賞雅尼和他電聲樂隊是如何來表現這個主題的。樂曲有二個主題。試唱主題一是想讓學生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礎上能有目的去感受雅尼音樂的演奏形式。

(七)、欣賞:《夜鶯》實況演出音像。(播放視頻)

這段視屏是雅尼與1997年5月30日和31日在北京舉行的“雅尼紫禁城音樂會”片段。

(八)、創作背景:

《夜鶯》是一首充滿中國古典音樂情調的現代電聲音樂作品。 《夜鶯》的特點是樂曲中加入了中國的竹笛。笛子的悠揚、清越,小提琴的婉轉、飛揚,大提琴的低沉、肅穆,還有鋼琴和電聲樂隊的雄渾、壯麗,最後還有人聲的加入,充分顯示了樂曲的獨特魅力。尤其是引子,用笛子演奏,節奏舒展、自由,在最後延長音上,加進了模擬夜鶯歌唱的裝飾音。

《歌聲》説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夜鶯的歌聲》是人教版新課標第八冊語文教材第四組中選編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戰爭與和平。

2、選編意圖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運用聯繫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

3、教材內容

課文講述了蘇聯衞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學鳥鳴,為游擊隊傳遞信息,協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課文充分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課文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進行記敍,以空行為標誌,寫了四部分內容:先寫“小夜鶯”以歌聲引誘敵人上勾,再寫“小夜鶯”在為敵人帶路途中以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敵情,然後寫游擊隊消滅了敵人,最後寫戰鬥結束後“小夜鶯”在村邊小路旁繼續吹奏着宛轉的歌聲。“小夜鶯”的歌聲自始至終貫穿着整篇課文,危險中充滿勇敢鎮定,緊急中充滿智慧機警,一個勇敢機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現在讀者面前。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很陌生,地理知識與課文銜接不上。學生雖然具備一些初步的識字能力和閲讀水平。但自主感悟的能力較差,體會語言的表達技巧和體會文章和意境是學生的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在上本課之前應通過視頻、文字資料瞭解一些有關二戰的知識,另外,體會文章的語言也是教學本課的關鍵。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2、讀懂課文,從“小夜鶯”的精神品質中受到薰陶感染。

技能目標:

3、初步領會首尾照應的寫法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從故事內容中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

難點:

理解文章首尾照應的寫法。

五、教法和學法

本課我採用的教學手段主要有朗讀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引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2、創設情境,角色表演

3、開放課堂,課外延伸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3—5分鐘)

引導學生回憶《王二小》、《小英雄雨來》的故事,使學生產生某種認識。

放映夜鶯、杜鵑圖片和叫聲。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在這裏以學生較為熟悉的故事導入,學生會對學習本課更有興趣。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體驗(5分鐘)

a、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b、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分幾部分寫的?你是怎麼分的?課文的重點部分寫什麼?

第三環節------學生合作討論交流(10分鐘)

自主朗讀課文,完成問題:

1、大家想一想,面對兇惡的敵人,孩子為什麼能夠應變自如,毫無懼色?

2、同桌互相讀,思考:為什麼題目要叫《夜鶯的歌聲》?

3、此時,你想對他説些什麼?

4、游擊隊員是怎麼知道敵人情況的?説明了什麼?

5、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寫了夜鶯的歌聲,説説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

第四環節------反饋學習成果,相互辯論誘導。 (10分鐘)

這一環節是對前面討論的答案的展示,因為問題較多,可以讓每一組選擇一個問題來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樣,我讓每個組的同學把答案寫在紙上,派代表到前面展示,然後,同學們再評價他們的答案是否正確。

第五環節------ 拓展創新,開放課堂,課外延伸 (10分鐘)

1.讀了這篇課文後,小夜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或者你喜歡、佩服小夜鶯什麼?

2.你知道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有這樣的機智勇敢愛國的小英雄嗎?然後引導學生説出小英雄雨來、王二小、張嘎、海娃、潘冬子等,然後用多媒體播放《二小放牛郎》的歌曲,乘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第六環節----------作業設計

1、課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聽

2、在書上或者網上查找一些小英雄的故事,在班上開展小英雄故事會

七、板書設計:

夜鶯的歌聲

吸引敵人

麻痺敵人

傳遞情報

|

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八、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蘇聯衞國戰爭時期,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小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為游擊隊傳遞信息,協助游擊隊殲滅德國法西斯的故事。充分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戰爭與學生距離比較遙遠,為了使學生體會深刻。我圍繞“讀”字展開教學,安排了自己品讀,品讀對話,品讀歌聲的句子。通過反覆讀,使學生感受到“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特別是在分角色朗讀這個環節,學生非常投入,感受也特別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