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鐵》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2.2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磁鐵》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磁鐵》説課稿

《電磁鐵》説課稿1

一、説教材

《電磁鐵》是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九章第四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繼上節課“電生磁”之後的應用性學習,是電流磁效應的重要應用。本節課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怎樣使電磁鐵的磁性更強,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完成電磁鐵的實驗,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歸納出電磁鐵的特點和磁性強弱的決定因素。本節課探究結論由學生自己得出,易於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關於電磁鐵的應用方面主要體現了“物理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什麼是電磁鐵,知道電磁鐵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②、瞭解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探究電磁鐵的過程,體會控制變量的方法。

②、體會評估和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探索科學的樂趣,養成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4、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過程。

5、教學難點:體會控制變量的方法。

三、説教法和學法

這一章的知識比較抽象、難理解,所以為了化難為易,本節課我以實驗為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

四、説學情分析

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後並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歸納、總結出説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學生已經做過多次實驗,有一定的經驗,但本實驗不好做,效果不太明顯,需要老師的引導。

五、説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識,,注重知識的聯繫,以便更好的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2、出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3、啟發思考:若在螺線管中插入鐵芯,它的磁性會發生怎樣變化?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後,引出電磁鐵的定義。並提供器材給學生,自制電磁鐵。

4、提問學生電磁鐵在什麼情況下有磁性,什麼情況下磁性消失?從而導入實驗探究的目的。

5、根據想要探究的目的,由學生説出實驗所需要的器材、實驗的目的、實驗方法,主要是想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體驗探究過程,提高探究能力。

6、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分析並得出結論。

7、引導學生根據以上實驗探究,總結電磁鐵的優點。

8、通過學生的預習及查閲相關資料,由學生説出電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9、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穫與體會。

10、鞏固練習,使學習的知識得以應用。

11、佈置作業。

《電磁鐵》説課稿2

説教材:

《電磁鐵的磁性》是大象版科學五年級下教材《玩具總動員》單元的第二課《玩轉電磁鐵》的第二課時,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是在學生知道什麼是電磁鐵,知道電磁鐵的基本構造,會製作電磁鐵,研究了電磁鐵具有磁性和兩極的基礎上,親歷幾個探究活動,學生在探究中發現電磁鐵磁力有大有小,激起學生探究影響磁力大小的因素,進行大膽的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實驗研究,探究出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本節課主要探究其中的三個因素:電流大小、鐵釘粗細、線圈的匝數,並瞭解電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為下一課《小小玩具發明家》中製作玩具墊定基礎。

説學生:

本課的教學對象時五年級學生,通過兩年半的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經歷了一些較為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已經具備了觀察、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與自主實驗研究的能力,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同時本單元涉及的科學知識——玩具總動員,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本課時探究電磁鐵磁性的大小,可操作性強,通過一個個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來完成學習目標,更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説目標: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2、瞭解電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玩一玩的活動,學生輕鬆自由的自制一個電磁鐵,用電磁鐵的一端趣吸大頭針一次,因學生們自制的電磁鐵的線圈匝數、電池數、鐵釘粗細等條件各不相同,每個小組吸起大頭針顆數也不同。觀察數據,學生們自然發現電磁鐵的磁力有大有小,同時他們也會提出新的問題,:為什麼電磁鐵的磁力大小不相同呢?是什麼影響了電磁鐵磁力的大小呢?整個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自然的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科學的思維素養,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思維素養。

2、猜想與假設

學生們提出了問題: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呢?接下來就要進行問題的研究,為了使探究的路程少走彎路,我們得首先猜想與假設;猜想時提供了可學生兩個潛意識來引導其猜想的方向:

1)、玩一玩學習過程的體驗,學生會思考材料都相同而結果不同,為什麼呢?

2)、視頻出示電磁鐵的結構,讓學生回顧其結構變得更直觀。這樣學生就更容易去猜想了,猜出的結果就更貼近實際,更具科學性。

3、計劃於組織

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研究因素進行探究,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親歷計劃與組織的過程,體驗設計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思維能力。對於國小生來講,我認為思維過程的歷驗比一次科學實驗的結果更有價值。

4、自主實驗探究

在這個過程中我特別的要求了兩點:

一、規定了用自制的電磁鐵的一端去吸大頭針。避免有的小組用兩端而又的小組只用一端等多種情況的產生,這樣的實驗數據具有更好的對比性和説服力;

二、規定了只用自制的電磁鐵去吸大頭針一次而不是三次,是因為這個實驗是非常耗電的,到第三次電力大減效果誤差會很大,不利於對比分析。為了使實驗數據更具科學性,所以規定了用一端且只吸一次。

5、檢測與反饋

設計了一個活動:“比比誰的力氣大”,以實驗設計的形式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考考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6、拓展

視頻展示很多生活中常用用具,讓學生知道電磁鐵廣泛應用於我們的生活中,拉近本節課研究的電磁鐵與學生生活經歷的距離。

《電磁鐵》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我講的是第九章《電與磁》的第四節《電磁鐵》,本節內容是繼上節課“電生磁”之後的應用性學習,是電流磁效應的重要應用,,本節課採用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怎樣使電磁鐵的磁性更強。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完成電磁鐵的實驗,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歸納出電磁鐵的特點和磁性強弱的決定因素。本節課探究結論由學生自己得出,易於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關於電磁鐵的應用方面主要體現了“物理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電磁鐵?會製作簡單的電磁鐵,瞭解電磁鐵的工作原理。

(2)正確理解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的大小、線圈的匝數和有無鐵芯有關。

(3)瞭解電磁鐵的優點,知道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電磁鐵?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電磁鐵磁性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識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繫,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界的奧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實態度,初步領會探索物理規律的方法。

4、教學重點:

電磁鐵的概念及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5、教學難點:

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三、説教法和學法

這一章的知識比較抽象、難理解,所以為了化難為易,本節課我以實驗為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

四、説學情分析

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後並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歸納、總結出説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學生已經做過多次實驗,有一定的經驗,但本實驗不好做,效果不太明顯。需要老師的引導。

五、説教學流程

1、複習舊知識,,注重知識的聯繫,以便更好的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2、出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3、啟發思考:若在螺線管中插入鐵心,它的磁性會發生怎樣變化?

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後,引出電磁鐵的定義。並提供器材給學生,自制電磁鐵。

4、提問學生電磁鐵在什麼情況下有磁性,什麼情況下磁性消失?從而導入實驗探究的目的`。

5、根據想要探究的目的,由學生説出實驗所需要的器材、實驗的目的、實驗方法,主要是想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體驗探究過程,提高探究能力。

6、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分析並得出結論。

在備課時,我設想對於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的第一個,就是有無鐵芯,設置在探究

之前由我引導學生直接説出,因為有的學生會想不通,如果沒有鐵芯,根據電磁鐵的定義,那就不是電磁鐵了,這樣還便於學生理解。

7、引導學生根據以上實驗探究,總結電磁鐵的優點。

8、通過學生的預習及查閲相關資料,由學生説出電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9、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穫與體會。

10、鞏固練習,使學習的知識得以應用。

11、佈置作業。

《電磁鐵》説課稿4

一、教材學情分析:

學生的知識基礎是三年級“磁鐵”以及上一課時“電和磁”相關知識。電磁鐵是用電流的磁效應使鐵芯磁化而產生磁力的裝置。電磁鐵是電生磁的最直接應用,電磁鐵結構簡單、製作容易、呈現的現象有趣,可以開展適合學生水平的多種研究。

主要有兩大活動:一、製作鐵釘電磁鐵;二、研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這兩大活動之間是線型結構,後者以前者為基礎。“研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又有兩個主題活動:1、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2、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這兩個主題活動,也是線型結構。而 “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這個主題活動中,“線圈繞線方向與電磁鐵南北極關係”、“電池連接方法與電磁鐵南北極關係”等探究活動,是輪型結構,更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但在電磁鐵南北極的探究活動中,要受到“線圈繞線方向”、“電池連接方法”變量的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控制好變量進行實驗探究,是幫助學生建立有關電磁鐵科學認識的關鍵。

設計理念:

以學生原有認知為基礎,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建構科學新概念。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質;改變電池正負極的連接方法或改變線圈纏繞的方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2、過程與方法:製作鐵釘電磁鐵;做研究電磁鐵南北極的實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認真細緻、合作研究的品質。

教學重點:

製作鐵釘電磁鐵;改變電池正負極接法或改變線圈纏繞的`方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教學難點:

控制一定變量,做研究電磁鐵南北極的實驗,通過分析推理,幫助學生建立“改變電池正負極的連接方法或改變線圈纏繞的方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這一科學概念。

二、教法分析

1、通過複習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將相關的舊知識進行整合,產生新的研究問題。任務自主驅動,指明探究方向。

2、在有結構的探究活動中,幫助學生建立有關“電磁鐵”的科學概念:首先是學生動手製作,其次是描述通斷電流時看到的現象,本質上就是引導學生感知電磁鐵基本性質的過程,最後通過取名字,建立電磁鐵概念。通過組織學生製作電磁鐵,來驗證先前的設想,引導學生經歷一個“提出問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

3、“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 的探究,再次體現鬱波老師所倡導的科學教學的主方向: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科學概念。組織學生用“指南針測試法”來驗證電磁鐵的南北極,從而建立電磁鐵也有南北極這個概念;從交流中學生會很自然地發現,有些組的鐵釘的南北極不一樣,從而過渡到“電磁鐵的南北極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又一次經歷一個“提出問題→計劃制定→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通過對比分析並依託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改變電池正負極接法或改變線圈繞線的方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這個科學概念。

4、對比,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學生在對比中,找到電磁鐵與普通磁鐵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從而認識到兩種事物之間的聯繫。以“對比梳理”之方式作總結,不僅僅達到加深對電磁鐵的認識之目的,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實現舊知與新知在頭腦中的重組與建構。

《電磁鐵》説課稿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多則磁力大,電池少則磁力小。電磁鐵的磁力大小還與其他因素有一定的關係。

2、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檢驗——彙報交流——共享成果的科學研究過程,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設計製作強磁力電磁鐵。

3、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體會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池數量有關。

教學難點: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並學會驗證結論。

教學準備:

教師為各小組準備電池三節,鐵釘電磁鐵一個,不同形狀大小的鐵芯三個,長導線(漆包線)一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面我們研究了電磁鐵的磁力和線圈多少的關係,那麼大家説説電磁鐵的磁力和線圈的多少有什麼關係呢?(學生口答並點評)今天我們繼續研究電磁鐵的磁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板書課題:電磁鐵的磁力(二)

 二、檢查自主學習成果:

請第1、2組彙報《學研指導案》“自主學習”部分第1題,第3、4小組彙報各自的研究計劃。

三、提出我的疑問:

四、指導學生合作探究

1、探究“電磁鐵的磁力與電池數量的關係”,在小組長的指揮下,制訂小組研究計劃,小組內交流我們的研究計劃。

檢驗電磁鐵磁力與電池數量關係的研究計劃

研究的問題



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池數量有關係嗎?



c



電池多,磁力大,電池少,磁力小。



檢驗的因素



(改變的條件)




怎樣改變這個條件



1.



2.



3.



實驗要保持哪些條件不變






2、明確小組成員分工,按計劃完成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

電池數量



吸大頭針數量(個)



磁力大小



排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數



1








2








3








3、分組展示彙報。

五、歸納整理:

1、我們小組彙報的內容:

我們在檢驗中改變的條件是 ,實驗前的假設是_________。

我們是這樣改變要改變的條件的:_________。

我們是這樣控制不變的條件的:_________。

通過分析記錄的數據,能説明 ,但不能説明 。

2、對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池數量關係的研究,我經歷了這樣的研究過程:

提出問題→( )→( )→( )

六、檢測訓練:

1、當堂訓練:

①完成《學研指導案》P34-35。

②在製作強磁力電磁鐵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增強電磁鐵的磁力?

2、拓展延伸:運用所學的知識,自己動手做一個電磁鐵。

《電磁鐵》説課稿6

一、教材分析

《電磁鐵》是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能量》中的第3課,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本人因勢利導,讓在學生經歷電磁鐵的製作並進行磁力大小是否與線圈圈數有關的猜測與探究實驗,這不但適合學生心理需要和認知水平,而且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方面:

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質過程與方法方面:

1.認識電磁鐵。

2.製作鐵釘電磁鐵。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培養學生將“樂做”與“樂思”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創新感興趣。

2.培養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養成認真細緻、合作進行研究的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此外,本人通過研究教材,並結合科學實驗探究課的特點,特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位在以下三方面:

1.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知道電磁鐵是用絕緣導線繞在鐵芯上製成,通電時有吸鐵的本領。

2.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經歷製作電磁鐵的過程,掌握簡易電磁鐵的製作方法。

3.對“短路”的認識。

四、教學設計的理念

(1)着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師只做簡練的引導,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探究目標,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科學驗證,從而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科學實驗的能力。

(2)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在活動中,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現象產生問題,再由問題進行大膽的假設,併合理地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在整個活動中,老師適時的指導與提示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朝着更科學、更有效的方向進行,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3)激發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興趣

學生對磁鐵可能不陌生,但對電磁鐵卻是第一次接觸到,對電磁鐵能像磁鐵一樣把大頭針吸起來,學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頭針數量的多少的過程中,學生心中存有疑問:到底電磁鐵能吸起多少大頭針呢?我想,在實驗過程中,數大頭針的數量可能是學生最感興趣、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活動,因為在數大頭針的過程中,他們心中充滿着好奇,充滿着期待!

四、教學方法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本課始終以探究為主線,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探究活動,通過試驗驗證假設,進而行科學研究,體驗感悟,形成尊重實驗數據,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以引導為主,幫助學生完善各個探究環節,輔助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指導學生改正實驗操作中做得不當的地方,提醒學生注意在實驗過程中易發生誤差或危險的細節。從而讓學生正確地完成整個探究活動。這不但培養了學生大膽交流,樂於合作的科學習慣,而且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學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想法。

五、學習方法

整堂課,我重視學生的實驗探究過程,我在課前充分準備材料,課堂上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身經歷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教學中,我着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法指導:

1.小組合作交流

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嘗試成員之間的交往合作,學會傾聽、質疑,相互接納,通過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的知識經驗,糾正本組成員在操作中的誤差,並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理解別人的想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一堂課的探究效率。

2.親歷探究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能尊重學生的意願,讓學生大膽猜想,實際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一個較深入的科學研究過程。

六、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問題

課堂伊始,通過演示及提問將學生的思維引入了本節課的探究中,這樣引出的問題是真實的問題,是有價值的科學問題。

(二)、大膽猜想,充分假設

假設很重要,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設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作出科學的假設,老師注意提醒學生,從電磁鐵的構成、電磁鐵的磁性是怎樣產生的這兩方面來猜想,這樣,就保證了學生的科學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進行。

(三)實驗驗證

1、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2、各組彙報實驗情況。

3、總結髮現。

本環節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意在讓學生經歷探究的全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在實驗中,教師引導學生做好成員分工,並適時進行一些細節性提示和指導,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探究活動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使學生的探究活動能夠順利進行,此外,在交流彙報時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表達實驗中的發現,自己通過實驗得出“線

圈多磁力大,線圈少磁力小”的結論,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的形成。

(四)、總結延伸、生活運用

1、教師小結

2、拓展應用

電磁鐵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師出示圖片)。

《電磁鐵》説課稿7

一、説教材分析

《電磁鐵》是人教版第九章《電與磁》的第四節內容,本節內容是繼上節課《電生磁》之後的應用性學習,是電流磁效應的重要應用。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和什麼因素有關,並進一步體會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教材首先介紹了電磁鐵並安排了演示實驗探究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係,然後讓學生猜想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其它因素的關係,並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探究實驗,通過實驗讓學生歸納出電磁鐵的特點和磁性強弱的決定因素,降低了難度,但這樣就把一個完整的實驗思路分解了,所以我覺得把演示實驗“探究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係”作為學生探究實驗更好些。最後關於電磁鐵的應用方面主要體現了“物理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二、説學情分析

學生在本章的前幾節學習中對電流的磁效應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研究電流與電阻、電壓的關係時對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也有所接觸,所以對電磁鐵的特性和工作原理的學習並不困難,可以放手讓學生用控制變量法去探究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什麼因素有關,通過探究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後並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歸納、總結出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瞭解什麼是電磁鐵,知道電磁鐵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 掌握電磁鐵磁性強弱與什麼因素有關。

3、 瞭解電磁鐵的優點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過程與方法

1、 經歷探究電磁鐵的過程,體會控制變量的方法。

2、 在評估的過程中,體驗評估和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樂於探究的意識和敢於創新的精神。

2、 體驗探索科學的樂趣,養成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和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用控制變量法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和什麼因素有關。

五、説教法、學法

這一章的知識比較抽象、難理解,所以為了化難為易,本節課我以實驗為主,引導學

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

六、説教學資源

大頭針、細鐵屑、紙盒、電磁鐵、開關、導線、電源、滑動變阻器、鐵釘等。

七、説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桌面上散落着一些大頭針和細鐵屑,有什麼方法能比較方便地把它們收集到盒子裏?(找學生試一試。)

發現把大頭針和細鐵屑收集時很容易,但放入盒子時比較麻煩!於時提出猜想:有沒有一種磁鐵,能夠在我們需要磁性時就有磁性,不要磁性時就自動消失?而且磁性的強弱還能根據我們的需要而改變?

老師演示:用電磁鐵把大頭針從一個盒子裏搬到另一個盒子裏。

(二)介紹電磁鐵

1、電磁鐵:插入鐵芯的通電螺線管叫電磁鐵。

特點: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無磁性。

2、電磁鐵的應用:電話(聽筒)、電鈴、電冰箱、吸塵器上都有電磁鐵。電磁起重機的主要部件就是電磁鐵。

(三)自制電磁鐵

1、讓學生選用桌面已給的器材製作一個電磁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讓學生把自己製作的電磁鐵連人電路,閉合開關,觀察是否能吸引桌面上的大頭針。(體現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觀察你自制的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多少與別人的.是否相同,並找出相同或不同的原因。(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引出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原因)

(四)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引導學生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評估交流、總結得出實驗結論的步驟進行實驗探究,實驗時注意用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最後總結出: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電流大小,線圈匝數,鐵芯有無。電流越大,線圈匝數越多,有鐵芯時,電磁鐵的磁性強。

(五)電磁鐵的優點

讓學生拿電磁鐵與永磁體相比,得出電磁鐵的優點。

(六)小結

讓學生小結本節課的收穫。

(七)課堂練習

八、説板書設計

1、電磁鐵:插入鐵芯的通電螺線管叫電磁鐵。

2、電磁鐵的特點: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無磁性

3、電磁鐵的應用:電話(聽筒)、電鈴、電冰箱、吸塵器上都有電磁鐵。電磁起重機的主要部件就是電磁鐵。

4、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5、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流大小,線圈匝數,鐵芯有無

6、電磁鐵的優點:

《電磁鐵》説課稿8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電磁鐵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能量》中的第3課,因為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電磁鐵的構造及會製作簡單的電磁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加上,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本人因勢利導,注重新舊知識的連接,讓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上,根據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其結構有明顯的聯繫,進行磁力大小是否與線圈圈數有關的猜測與探究實驗,這不但適合學生心理需要和認知水平,而且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方面:

1、知道電磁鐵的磁力是可以改變的。

2、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有關:圈數少磁力小,圈數多磁力大。

 過程與方法方面:

(1)經歷一個較深入的科學研究過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檢驗,彙報交流,共享成果。

(2)通過傾聽,提問共享其他小組的研究成果。讓學生知道交流與討論能引發新的想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主要是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體會到開展小組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此外,本人通過深入研究教材,並結合科學實驗探究課的特點,特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位在以下兩方面:

(1)能控制變量檢驗線圈圈數對磁力大小影響。

(2)設計並完善線圈圈數和電磁鐵磁力的關係的實驗

三、教學設計的理念

 (1)着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由於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種,教學時,先讓學生找到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幾種因素,再集體討論篩選,最終讓學生確定本節課的探究目標-即: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是否有關,緊接着,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科學驗證,從而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科學實驗的能力。

(2)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在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驗驗證的探究全過程。在活動中,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現象產生問題,再由問題進行大膽的假設,並通過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形式不斷地充實自己原有的認知,併合理地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在整個活動中,老師適時的指導與提示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朝着更科學、更有效的方向進行,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3)激發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興趣

學生對磁鐵可能不陌生,但對電磁鐵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動卻是第一次接觸到,對電磁鐵能像磁鐵一樣把大頭針吸起來,學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頭針數量的多少的過程中,學生心中存有疑問:到底電磁鐵能吸起多少大頭針呢?我想,在實驗過程中,數大頭針的數量可能是學生最感興趣、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活動,因為在數大頭針的過程中,他們心中充滿着好奇,充滿着期待!

四、教學方法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本課始終以探究為主線,讓學生經歷“問題——預測——設計實驗計劃——完善實驗計劃——動手實驗、記錄——整理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反思、應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動,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研究,體驗感悟,形成尊重實驗數據,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以引導為主,幫助學生完善各個探究環節,輔助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指導學生改正實驗操作中做得不當的地方,提醒學生注意在實驗過程中易發生誤差或危險的細節。從而讓學生正確地完成整個探究活動。此外,在扶的同時,我更是大膽地放,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實驗驗證,這不但培養了學生大膽交流,樂於合作的'科學習慣,而且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學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想法,從而讓學生親歷探究實踐活動,形成多方面的知識,因此,本課教法的選擇符合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及課型特點,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五、學習方法

整堂課,我重視學生的實驗探究過程,課前充分準備材料,課堂上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身經歷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教學中,我着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法指導:

1.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嘗試成員之間的交往合作,學會傾聽、質疑,相互接納,通過分享其他小組的研究成果,拓展探究的知識經驗,糾正本組成員在操作中的誤差,並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理解別人的想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一堂課的探究效率。

2.親歷探究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能尊重學生的意願,讓學生大膽猜想,實際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一個較深入的科學研究過程。

六、教學流程

(一)、對比導入,引出問題

課堂伊始,讓學生用自制的電磁鐵試着去吸一吸大頭針,並對各小組吸起的大頭針的個數盡心比較,分析,從而引出了本節課的探究問題:為什麼各個小組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個數不一樣呢?影響磁力大小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這就順理成章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入了本節課的探究中,這樣引出的問題是真實的問題,是有價值的科學問題。

 (二)、大膽猜想,充分假設

假設很重要,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設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作出科學的假設,老師注意提醒學生,從電磁鐵的構成、電磁鐵的磁性是怎樣產生的這兩方面來猜想,這樣,就保證了學生的科學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進行。

(三)、制定實驗計劃

1.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2.全班交流研究計劃。

3.小組修善研究計劃。

完善的實驗計劃是順利進行實驗的重要保證,因此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交流各組制定的研究計劃,並在交流中適時的提醒,如你覺得在這個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什麼?應該怎樣改變?在實驗中又應控制哪些條件不變?如何控制這些條件不變呢?這樣學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傾聽中不斷地完善研究計劃,為接下來實驗的順利進行做好了鋪墊。

 (四)、實驗驗證

1.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2.各組彙報實驗情況。

3.總結髮現。

本環節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意在讓學生經歷探究的全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驗驗證。在實驗中,教師引導學生做好成員分工,並適時進行一些細節性提示和指導,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探究活動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使學生的探究活動能夠順利進行,此外,在交流彙報時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表達實驗中的發現,自己通過實驗數據得出“線圈多磁力大,線圈少磁力小”的結論,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的形成!

 (五)、總結延伸、生活運用

1.教師小結

2.(出示電磁起重機的圖片)你覺得這個電磁起重機為什麼磁力會這麼大呢?課後可以去查查資料,看看你的解釋是否有道理。

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了線圈圈數對磁力大小的影響,此時,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去思考電磁起重機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磁力,這不但是本節課探究活動的延伸,而且也為下節課研究“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其他因素”做好知識儲備!

《電磁鐵》説課稿9

一、説教材

《玩轉電磁鐵》這節課是大象版科學教材第三單元《玩具總動員》中的第二課。本單元是這本書中培養“表達與交流”能力的第二個綜合探究活動單元。在學習中學生將親手拆裝玩具,研究它們的構造;拆裝小電機,探究小電機轉動的祕密;製作電磁鐵,研究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奧祕;親手製作自己喜歡的玩具,體驗創新的快樂。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後,讓他們通過信息發佈會的形式進行表達與交流,共同分享研究的成果,相互促進提高。

《玩轉電磁鐵》這節課從學生關注的焦點“小電機”入手,讓學生打開小電機仔細觀察,弄明白其結構,從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猜想的基礎上,寫出驗證方案,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後通過電磁鐵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拓展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説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並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我為本課制定瞭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能產生磁,並瞭解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2、瞭解電磁鐵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讓學生從觀察、體會中得出猜想,在操作實驗中,歸納總結出電磁鐵的`磁性大小與線圈匝數、串聯電池節數等因素有關。

2、體會控制變量和對比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大膽想象、合作與交流的能力,養成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

三、説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2、教學難點:設計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方案並進行實驗操作。

四、説教學準備

“釣魚”比賽裝備和電磁鐵實驗裝備若干套。

五、説教法、學法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並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我確實的本課重點是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教學時決定採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釣魚”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觀察、體會、發現問題、產生猜想,進而提出問題,在歸納電磁鐵磁性的大小是否與線圈匝數有關;電磁鐵磁性的大小是否與串聯電池節數有關的基礎上,小組合作選好要驗證的問題,擬定出實驗方案,然後進行操作實驗,總結得出結論。

六、説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設計共分為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氛圍,激趣引入

1、師:大家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段經典動畫片,請大家欣賞。誰知道在剛才的動畫片中,小老鼠用來打敗貓的裝置是什麼?對了,就是電磁鐵。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電磁鐵,知道電磁鐵通電後有磁性,斷電後磁性消失。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玩轉電磁鐵。

2、下面我們要用電磁鐵分組進行一次“釣魚比賽”。請大家先來看比賽規則(杯蓋裏的小釘子是要釣的“魚”;空杯子是“漁簍”;纏着線圈的螺絲釘是“釣魚杆”;每組四個人分工合作,一個人負責拿“魚杆”,一個人負責拿“魚簍”,兩個人負責接線頭。比賽開始後,負責接線的兩個人把線圈的兩個線頭接到電池的正負極上(有兩節電池的串聯起來用),負責拿“魚杆”的從杯蓋裏釣“魚”。釣到“魚”後,負責“魚簍”的把“魚簍”伸過去,接線的人鬆開線頭,讓“魚”掉到“魚簍”裏。每個組只能釣1次,比賽看哪一組釣的“魚”多)。看明白後,先分好工實驗一次,然後我們再正式開始比賽。

3、實驗後正式開始比賽。比賽結束後彙報結果。

4、結果顯示有的組釣得多,有的組釣得少。有人説是個別負責拿“魚杆”的水平太差呢?我們換換分工再試試。

5、怎麼還是他們那一組釣得多呢?再換換分工試試。

6、換了三次人,都是這一組釣得多,什麼原因呢?有些同學已經猜到了,是“釣魚杆”的原因,那麼“釣魚杆”有什麼區別呢,請大家轉一轉看一看。我們知道,“釣魚杆”其實就是電磁鐵,釣魚多的電磁鐵磁性就大,釣魚少的電磁鐵磁性就小。通過剛才的比賽和觀察,你覺得電磁鐵磁性的大小可能與什麼有關?

在學生積極的思考中,教學進入

第二個環節:大膽猜想,提出問題

1、同學們剛才提出的想法,歸納起來主要有這2個方面:

電磁鐵磁性的大小可能與線圈匝數有關

電磁鐵磁性的大小可能與串聯電池節數有關

2、我們提出的想法只能算是猜想,怎樣才能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需要我們設計科學的實驗方案,通過實驗來證明。

在學生躍躍欲試,熱情高漲中,教學進入

第三個環節:設計方案,實驗驗證

1、請各個小組自己選擇一個問題,然後制定實驗方案。

2、互相交流,完善自己小組的實驗方案。

3、根據方案各組進行實驗,並且及時記錄實驗的現象。

4、彙報試驗結果和體會。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詳細的彙報,得出結論。

5、引導小結。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結論:電磁鐵的磁性大小與線圈匝數、串連電池節數等因素有關。

在學生得出結論,興奮不已時,教學進入

第四個環節:聯繫實際,延伸拓展

由於電磁鐵通電時產生磁性,斷電後磁性消失,而且磁性大小可以控制,因此,電磁鐵在工農業生產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廣泛應用。請大家想想我們身邊哪些地方用到了電磁鐵。交流後完成荷花圖。

在學生意猶未盡,不停的思考中,教學進入

第五個環節:總結點評,引發思考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全課小結,教師點評:小小電磁鐵,奧祕真不少,相信通過這節課,你對電動玩具的認識會更清楚,下節課我們就需要自己製作電動玩具了,希望同學們下去後多動腦筋,爭當小小發明家。這樣結束全課,學生一定會對下節課充滿期待。

七、説板書

這就是我設計的板書,重點突出,簡單明瞭。

八、説設計特點和反思

國小科學課是國小教育中一門重要的科學啟蒙課程,要讓孩子在快樂輕鬆的學習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對老師來説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這就要求老師不僅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同時還要掌握合適、合理的方法正確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在科學活動中的合作與交流能力,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的好習慣,為以後的科學學習打下基礎。

《玩轉電磁鐵》是五年級科學課中的一個開放性課題,我大膽而創新地處理教材,並在教學過程中確立了“注重經歷、合作探究、體驗發現”的全新教學理念。課堂設計以探究為中心,注重三維目標有機整合。注重以人為本,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運用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去感受,去發現,去領悟,真正讓學生在“動手做”中體驗、成長。教學設計具有創新意識,引入部分創設有關電磁鐵的動畫片和“釣魚”遊戲情景,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在猜想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然後寫出實驗方案,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電磁鐵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拓展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很好地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的理念。全課設計思路清晰,用有關電磁鐵的動畫片導入,然後通過“釣魚”遊戲提出質疑——大膽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彙報交流——拓展創新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真正體現了《科學課程標準》中的“以探究為核心”的全新教學理念。課堂中,所有學生都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始終懷着興奮之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探究。他們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我努力讓這節課成為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的科學課。

《電磁鐵》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第九章《電與磁》的第四節《電磁鐵》,本節內容是繼上節課“電生磁”之後的應用性學習,是電流磁效應的重要應用,通過電磁知識在生活生產中應用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好的體現了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以物理服務於生活”的理念。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完成電磁鐵的實驗,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歸納出電磁鐵的優點和怎樣使電磁鐵的磁性更強。本節課探究結論由學生自己得出,易於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電磁鐵,會製作簡單的電磁鐵,瞭解電磁鐵的工作原理。

(2)正確理解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的大小、線圈的匝數和有無鐵芯有關。

(3)瞭解電磁鐵的優點,知道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電磁鐵。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同學們自己設計進行實驗,探究電磁鐵的優點和增強磁性的方法,體會“對比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物理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識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繫,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界的奧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實態度,學生之間互相合作才能完成實驗,培養合作意識。

4、教學重點:

電磁鐵的優點及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5、教學難點:

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中“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以學生實驗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分析、討論後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

四、説學情分析

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後並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歸納、總結出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學生已經做過通電螺線管的實驗,有一定的經驗,但本實驗不好做,效果可能不太明顯,需要老師的引導。

五、説教學流程

整個課堂分為兩大塊:一、探究電磁鐵的優點 二、探究怎樣使電磁鐵的磁性增強。

一、探究電磁鐵的優點

1.教師演示:桌子上有一堆廢銅爛鐵,怎樣把銅和鐵分開?3種方法讓同學們説出那種好。視頻“電磁起重機”的工作。

2、出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3、啟發思考:我們用了電磁鐵,電磁鐵相對於永久磁鐵有那些優點呢?

利用對比的方法,完成表格中要探究的任務,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初步體驗探究過程,提高探究能力。

二、怎樣使電磁鐵的磁性增強

4、視頻“磁懸浮列車” 引入怎樣增強電磁鐵的`磁性的探究。

提出問題: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

器材:

設計實驗:在設計實驗時候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去進行實驗,在顯示磁性強弱的時候,引導學生通過看吸引大頭針的數量來感受磁性的強弱,體會“轉換法”的思想。

動手操作: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操作,及時給予指導

分析歸納:有多組同學説出他們的實驗現象

得出結論:有多組同學説出他們的實驗結論

討論交流:給同學們一定的時間討論實驗存在的不足的地方,交流怎樣才能讓實驗更完善。

5、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穫與體會。

6、鞏固練習,使學習的知識得以應用。

《電磁鐵》説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12號選手,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電磁鐵》。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 教學材料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來對本節課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電磁鐵》是國小科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課。本課是學習了電和磁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電磁鐵與電和磁的關係。電磁鐵實際上就是在通電狀態下產生磁性,斷電磁性消失的一個裝置。由於本課要探究的知識點比較多,所以我分兩個課時來完成,我設計的是第一個課時,這個課時主要教學內容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組裝一個電磁鐵。

第二部分,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第三部分,瞭解電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説學情

通過兩年的學習,五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學習方法,已具備了初步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如: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等。

3、説教學目標

根據這一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什麼是電磁鐵以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那些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做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實驗,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要會學科學、用科學。意識到電磁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

4、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組裝一個電磁鐵,應用自己組裝的電磁鐵去驗證電磁鐵磁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讓學生探究電磁鐵磁力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二、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實驗法、觀察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觀察分析等獲得知識和技能,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眼、動腦,提高科學素養的目的。

三、教學材料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導線、鐵釘、電池節數、大頭針

四、説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我播放一個生動形象的視頻來導課,讓學生觀看後會感受到

電磁起重機的神奇。(這樣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還能為下面的知識做鋪墊)

2、動手製作。

電磁起重機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磁力呢?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個電磁鐵吧。學生認真觀察電磁鐵的結構,説説你們組會做了嗎?從而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合作做電磁鐵。便用比一比的方式看看那組做的磁力大。(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小組分工是否合理、操作是否得當。對於他們的成果,要給足時間,讓他們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在交流中,學生會發現有的組的電磁鐵吸的鐵釘多,有的組吸的鐵釘少。

3、動手實驗。

探究電磁鐵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我放手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尋找證據——得出結論的過程。首先由學生對這個問題作出猜測,學生可能會説跟電池的節數、導線的粗細、和線圈的纏繞圈數有關。這時,我及時設疑,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呢?學生就會建議用實驗來驗證。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選取兩種猜測來驗證。從而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老師提供的實驗器材,設計出實驗方案,然後分工協作,動手實驗,再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總結出結論。(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瞭解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否合理、小組成員分工是否得當、實驗操作是否規範等,對存在問題的.小組及時幫助、糾正。對於學習小組歸納的結論,要給以充分展示和討論交流的時間)。最後歸納出正確結論:電磁鐵大小與電池的節數和線圈的纏繞圈數有關。

4. 實踐運用。

我藉助一組圖片,讓學生明白生活中電磁鐵的應用非常廣泛。(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與科學有關的問題)

5.自主小結。

通過想一想本節課中你學到了什麼的方式來總結本文知識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又培養他們總結概括的能力)。

五、説板書設計

電磁鐵

電池的節數

磁性的大小有關

線圈纏繞的圈數

我的板書設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總結概括的作用。

《電磁鐵》説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電磁鐵的磁力》是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能量單元的第三課和第四課,因教學需要我將兩課的教學內容合併成一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測能找出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係,並且根據自己的猜測進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驗證、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由於本課的教學是在前兩課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學生來説他們已經知道電磁鐵的`組成,並且親自驗證了電磁鐵的性質。所以本課教學中,教師因勢利導,注意以舊知引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電磁鐵的磁力是可以改變的。

2、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使用電池數量和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檢驗、彙報交流、共享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體驗自主、合作的學習樂趣。

四、教學重點:

知道電磁鐵的磁力是可以改變的,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使用電池數量和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關。

五、教學難點: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提出問題並設計實驗方案加以驗證、分析數據得出結果。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在這一個環節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探究氛圍,採用演示電磁鐵吸大頭針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目的是為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導入本課的教學內容,同時為提出研究的問題埋下伏筆。

(二)提出問題,進行假設

我在教學中,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顧電磁鐵的組成和基本性質,目的是為學生猜測“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係?”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設計實驗並進行驗證

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測進行設計實驗,實驗方案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實驗操作,為了降低學生的設計難度,我設計了一張實驗方案表,重點是要理解對比實驗中的相同條件與不同條件。通過交流,每個小組完善了自己小組的實驗方案後進行了實驗,並且及時記錄了實驗的現象。

(四)交流彙報,得出結論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詳細的彙報,得出了正確的結論。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即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彙報交流、共享成果。

(五)電磁鐵的應用

這部分教學內容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瞭解電磁鐵的磁力之後,聯想到人類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電磁鐵,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電磁鐵》説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執教的《電磁鐵》一課,是教科版國小科學六年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的內容。電磁鐵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使鐵芯磁化而產生磁力的裝置。電磁鐵是電生磁的最直接應用,電磁鐵又廣泛應用在各種用電器中。電磁鐵結構簡單、製作容易、呈現的現象有趣,可以開展適合學生水平的多種研究。本課屬於實驗探究課。教學內容有兩大部分組成:1、製作鐵釘電池鐵,2、研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製作電磁鐵的過程來尋找它的相關特性,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培養。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也為後續學習《電磁鐵的磁力》內容打下了基礎。

二、設計思路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對本課內容做了如下設計:1、從移動大頭針的遊戲導入,讓學生認識什麼是電磁鐵。2、在製作電磁鐵時,採用圖片與教師演示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電磁鐵的做法,並且讓每個組製作兩個線圈纏繞方向相反的電磁鐵,為第三個活動做鋪墊。3、讓學生用自己製作的電磁鐵去吸大頭針,通過仔細觀察實驗現象來感知電磁鐵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性質。4、從磁鐵有南北極引入到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呢?讓學生先猜測,再討論用什麼方法來驗證,然後統一一個比較簡便的方法,用小磁針來檢測,並讓學生明確:只有一端吸引還不能判斷南北極,要同時滿足相吸和相斥兩個條件才可以。5、讓學生看統計的結果,從中發現各個組的南北極不一致,再問:是什麼原因影響的呢?引入到電磁鐵的南北極與什麼因素有關這個探究活動中來。在活動中提醒學生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然後讓各組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因素來進行探究。

三、重、難點的.處理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發現電磁鐵的基本性質,發現電磁鐵具有南北極並且可以改變的特點。教學難點探究電磁鐵的南北極改變與哪些因素有關。在處理重難點的問題上,我採用教師引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親歷探究的過程,通過猜測,驗證,並在活動中仔細觀察現象,分析得出結果。比如在探究電磁鐵的南北極與什麼因素有關這個活動中,我先讓學生觀察各組的統計結果,發現各組的南北極不一致,再提問:為什麼它們的南北極會不一致呢?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後讓學生猜測原因,並提出驗證的方法。最後,在學生明確實驗方法的基礎上,選擇一個因素來進行驗證,得出結論。

四、材料的選擇

本課是實驗探究課,準備的材料也比較多,教師準備的材料有:電磁鐵、大頭針、磁鐵、導線、電池。為每組學生準備的材料有紅色和灰色的導線各一根,鐵釘2枚,大頭針一盒,裝有電池的電池盒一個,小磁針一個,記錄單2張

不足:1、鐵釘的退磁效果不好,斷電後可能還有磁性,在確定電磁鐵的南北極時可能會影響結果。

2、導線較硬,學生纏繞時會有困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