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創業成功案例3個

來源:文書谷 2.19W

農村適合創業麼?農村創業一般沒有大量的資金,也沒有雄厚的實力,有的只是低廉的成本,所以小本創業更適合農村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農村創業成功案例,歡迎閲讀!

農村創業成功案例3個

農村創業成功案例1:

在安遠縣三百山鎮“眾誠瓜果栽培基地”,筆者見到了6名“80後”的大學生。雖來自五湖四海,但相同的“田園夢”使他們走到了一起,從借款30萬元起家,到近百畝的現代農業瓜果栽培基地的形成,五彩斑斕的田園承載着他們的“綠色夢想”。

創業衝破觀念壁壘

“現在的條件已經好多了,剛開始創業時,一窮二白,連住的地方也沒有,真是苦!”談到創業難,畢業於河南科技學院園藝專業的朱安成説,他最難忘的是剛剛建基地時,許多親友不理解:一個大學生帶着女友到外地的農村幹農活,簡直太沒出息了。當時精神壓力很大。

建設初期,搭建大棚、購種、化肥農藥及試驗每樣都需要大量資金,他們6人分成3夥入股,每股10萬元。起初,父母們不太支持。郭帥以前在鄭州省城一家公司做種子銷售員,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放棄穩定的工作到農村去種地,家裏人不理解。郭帥一方面給父母做工作,另一方面四處向親戚朋友借錢;李華和杜宗濤的父母思想都比較傳統,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唸了大學還去種田。但這些年輕人沒有動搖,因為這一創業極具挑戰性。

6個年輕人抱着“初生牛犢不畏虎” 的精神,引進了“日本小青瓜”、“紅春早玉”、“一口茄”、“娃娃菜”等十幾個瓜、果品種,一年種3茬至4茬,錯開上市高峯,並把銷售點定位在廣州、深圳等沿海大、中城市,他們把大學5年裏學到的知識全都搬了出來,開始了艱辛而漫長的創業路。6人的夢想隨第一批種子一起植根入土。育苗鋤草、施肥灌溉、測温掛牌、修剪打藥……吃的是粗茶淡飯,乾的都是農家活,説起專業,説起基地的前途,大家信心十足。李曉豔嬌小玲瓏,力氣最小,每天跟着幾個大男生進大棚玩泥巴,常常搞得一身泥一身汗,活像個“村姑”,她卻高興地説:“我現在和土地特別親,一天不下地,心裏就直髮癢。”杜宗濤負責觀測、記錄、統計作物的生長情況。夏季是作物發生病蟲害的高峯期,儘管大棚裏的温度都快50℃了,但他一點也不敢怠慢,每天來回十幾遍地跑,小心翼翼地呵護着這些“綠色寶貝”,一個夏天下來,整個“烤”成了“非洲難民”。

每一個品種從試種到成功上市都得經過氣候、水土、營養成分等方面的反覆研究和實驗,絕不是件容易的事。20xx年春天,他們試種的2個大棚“早春紅玉”西瓜無緣無故地死了十幾株。郭帥立即把解剖圖片等相關資料發給河南科技學院的蔬菜教授李新崢和王廣印。經過診斷,原來西瓜得了炭疽病,他們及時按照教授的要求,用炭清和葉面肥做激素調整,增強了作物的抗疫抗病性,挽回4萬多元經濟損失。“我們能有今天,多虧這兩位教授的幫助和鼓勵。”朱安成説,畢業後,他們一直還保持着緊密的聯繫,並常常在網上探討解決栽培技術難題。

花開沃野潤心田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1年多來的努力,如今,長長的“小青瓜”、紅紅的“聖女果”、拇指般大小的“一口茄”脱穎而出,荒地裏長滿了綠油油的蔬菜、大棚裏結滿了五彩斑斕的果實。而6名大學生齊心協力、吃苦耐勞、經得起失敗、敢於挑戰現實的創業故事和精神也受到當地百姓的稱讚。

據負責跑銷售的郭帥介紹,由於基地裏生產的全是當地沒有的蔬菜、瓜果,而且他們在廣州、深圳等地建立了固定的銷售市場,這些“綠色食品”以高出當地市場3倍至6倍的價格銷往各地,畝均收入近4萬元。產品在廣東、上海市場供不應求。

談起如何打破傳統的種植模式,讓現代農業植根新農村?朱安成説,最好的方法是用實際行動説話,通過基地示範讓農民瞭解到,大棚蔬菜能打破季節和市場的限制;新品種可以拓寬市場需求;“訂單農業”能給農民增產增收帶來保護。未來農業發展應該走一條生態、循環、高效節約的道路。20xx年我們準備再投入100多萬元資金,把種植面積擴大2倍,並增加5個至15個新品種。他們已經拿出了詳細的方案,準備帶領當地百姓通過“訂單農業”的形式進行推廣種植,據預算,每畝比過去至少可以增加兩三千元的收入,再接下來就是結合當地的旅遊資源,基地將建設成為集生態農業、田園觀光、農事體驗、農家餐飲於一體的生態家園。

農村創業成功案例2:

有些羊肚菌開始冒頭了。”3月30日一大早,38歲的八爾姆欣喜不已。當天,她像平常一樣來到種下的8畝羊肚菌地頭,準備給羊肚菌澆澆水,驚訝發現泥土間已有部分黑頭白身的羊肚菌冒了出來。“照這樣的生長態勢,4月份就可以收穫了。”八爾姆説。

試種羊肚菌她成父親眼中的“敗家女”

只有國小文化的八爾姆,是馬爾康市黨壩鄉劍北村的一個普通村民。20xx年,八爾姆的丈夫因腦溢血去世,留下了她和2個兒女。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賣水果、種蔬菜和打零工的收入為主。

20xx年的一天,八爾姆在電視上偶然看到介紹如何人工種羊肚菌,“以前在山上撿到過羊肚菌,沒想到還可以人工種植。”加之羊肚菌營養豐富,種好了價格高還不愁賣,於是,她決定試種看看。

經過一番思考,第二年3月,八爾姆砍掉了家裏的3畝多白櫻桃樹,並拿出其中的一畝地,花費5000元錢從外地引回菌種,嘗試種起了羊肚菌。

“3畝白櫻桃樹,一年最高可以賣20xx多元,最低也能賣個600多元。”八爾姆近70歲的老父親對此十分不理解,認為她不務正業,甚至罵她是家裏的“敗家女”。

老父親的不理解,並沒有讓她氣餒。怎麼管理,技術不懂,她就讓妹妹澤旺哈姆網上查資料、找答案。同時,她還在綿陽專門報了一個羊肚菌種植培訓班,學習羊肚菌種植、管理技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八爾姆試種的羊肚菌成功了。她告訴記者,她至今都記得種出來的那羊肚菌味道,很香。除送給一部分親戚朋友品嚐外,當年她還賣了4000多元錢。

支持兒女讀書她貸款15萬元再種羊肚菌

八爾姆的大兒子孫小紅在阿壩州衞校讀職高,小女兒澤朗哈姆在馬爾康市第二中學上八年級。“除去學費,兩個人的生活費一個月就要1500元左右。”八爾姆坦言,她一年的收入才4000多元,對於像她這樣的家庭,感覺壓力很大。

八爾姆也曾試圖勸説兩個兒女放棄讀書,然而,兒女們並不同意。為了支持兒女們讀書,她覺得只有在田地裏“下功夫”,才是唯一的出路。

種一畝蔬菜,一年也就20xx元錢左右。賣水果亦是不能滿足家裏的開支。為此,去年10月,她又把家裏的3畝多蘋果、梨子樹砍掉,並貸款15萬元,在50多天的時間裏,請來親戚朋友,建起了黑色的防曬大棚,安裝了400多個噴水管,共種植起了8畝羊肚菌。

然而,劍北村屬於金川電站的淹沒區,未來20xx年內,這裏將全部淹沒。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擴大收益?“目前,羊肚菌的乾貨市場價是每斤600多元,鮮菌每斤60元左右。”八爾姆説,村裏的氣候適合一年種兩季羊肚菌,但買回一畝菌種需要5000多元錢,她希望政府能給予她一些政策和資金支持。她也準備租借鄰居的20多畝地,擴大羊肚菌種植規模,力爭取得更好效益。

讓八爾姆高興的是,今年內,黨壩鄉政府已計劃為她的羊肚菌基地修建3公里的灌溉渠道,徹底解決灌溉難題。

農村創業成功案例3:

如今,不到一年的時間,恩施市小渡船辦事處旗峯社區的韓俊已經成長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除已經出欄了一批肉雞外,目前他的雞舍裏還存欄8000多隻蛋雞,每天可收穫6000多隻蛋,每月收入可達10幾萬元,資產已達40多萬元。

當初,韓俊和許多城邊村的小夥子一樣,考了駕駛執照,給一個私營業主開起了農用車,每月20xx的收入,讓他很滿足。20xx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韓俊發現,農用車的生意大不如前,常常好長時間無事可做。

不能就這樣玩下去,必須另謀出路。偶然一次,他聽説一個要好的朋友,在重慶長壽縣的一個養雞專業村打工,學會了科學養雞技術。養雞,合作養雞! 這想法在他的頭腦中靈光一閃,當他對朋友提及這個想法,馬上得到了朋友的響應。就這樣,20xx年初,韓俊開始了養雞場的籌劃。

回想創業歷程,韓俊對市裏、辦事處對創業者的支持感激不盡。當初雖説滿懷創業激情,可資金、場地、政策這些硬件要求,讓他創業的夢想步履艱難。在他最為苦難最為困惑的時候,辦事處全民創業辦公室的同志及時上門為他送上了全民創業的優惠政策,積極幫他解決各種實際困難。在他為資金缺乏而焦頭爛額的時侯,旗峯社區居委會及時“雪中送炭”,為他在最短的時間內爭取到15萬元的小額貸款。

他看中了大龍潭村公路旁一個閒置的打石場,村委會幹部立馬幫他協調各方關係迅速辦好了手續。最讓他最為感動的是,辦事處還為他創業提供了創業學習機會。團市委組織的青年創業培訓活動,辦事處為他爭取到機會讓他去學習。

“如果不是辦事處提供的良好創業環境、優惠的政策,沒有辦事處和村裏周到、便捷、熱情的服務,他不可能順利起步,也不會有養雞場今天的發展勢頭”。韓俊説。

創業之路上,除了政府扶持外,更凝聚了韓俊和合作夥伴的心血和汗水。創業之初,資金緊張,雞舍是年邁的父母和親戚朋友挑磚抬瓦建起來的,進飼料、除雞糞都是自己親力親為。孵化小雞整夜不敢睡覺,早上5點多鐘就得準時去給小雞餵食,幾個月來他幾乎沒離開過雞場,渾身都是雞糞味,朋友開玩笑稱他為“雞司令”。

好不容易孵出的第一批小雞,卻突然出現了掉毛、拉稀的病症,看着小雞開始發蔫,韓俊和朋友心急如焚,他們幾天幾夜不敢閤眼,心急如焚多方尋求解決辦法,東奔西跑去找特效藥。後來病症終於控制住了,他和夥伴相擁而泣,然後整整睡了兩天兩夜的覺……

這些艱辛磨練了韓俊的意志,堅定了他頑強創業的決心,成了他創業中一筆不小的財富。

如今,韓俊的養雞場正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銷售網絡已經初步建立,鮮蛋銷往恩施市的各大院校、超市以及咸豐、宣恩、建始等縣市。技術人員穩定,培訓上崗了4名會技術、懂管理的員工。

雖如小試成功。但韓俊並不滿足。他説這才剛剛起步,下一步資金回籠後,將擴建雞舍;第二步是讓養雞的副產品產生利潤,把雞糞加工成有機肥,讓廢物變成寶貝,變成錢;第三步就要進一步增加科技含量,向特色養殖、綠色養殖的方向上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