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典型案例_互聯網農業成功案例

來源:文書谷 2.01W

當代社會互聯網的重要性和功能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為了提高行業或企業的運營效率,各個行業都已經將互聯網應用到自己的生產發展過程中,農業發展領域亦是如此。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互聯網農業典型案例,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閲讀!

互聯網農業典型案例_互聯網農業成功案例

互聯網農業典型案例篇1

“我的目標是,20xx年萬畝石榴園的產值能夠達到1.2億!”。站在石榴基地的地頭,來自鄂西貧困小山村的土家小夥張棕順信心滿滿地説。今年32歲的張棕順,受到“互聯網+農業”的創業夢想感召,經湖北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牽線,跑到河南省淅川縣圈了一片5000畝石榴基地,成為了這片基地的“地主”。

眾籌、微商、電商……這位清華大學EMBA班的高材生,正為“地主”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不斷地刷新自己的成績單:剛種下去一年多,就預售出600多萬元的石榴,果子都沒長出來,生意只要坐在家裏就給做了,兩年後規模將超過1萬畝。

湖北貧困小夥畢業後圈地搞農業

在創業有成之前,張棕順的生活與現在鄂西山村貧困家庭的小男孩沒有什麼不同,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的老家,幾畝種植玉米、土豆的土地是家庭收入的唯一來源,“擁有更多的土地,收穫更多的果實”,成了張棕順從小就有的樸素願望。

“有地就能有飯吃。”張棕順説,自己一家六口人,往上還有3個哥哥,自己最小,就是這樣,在讀大學前,因為可耕種的地太少,他經常一天只能吃上兩頓飯。

在大學報到時交完報名費後,張棕順兜裏就只剩下73元,這便是他第一個月的生活費。沒過幾天就剩下40元, 平均每天的生活費只有2元。生活的困窘,促使當時的他做成了人生的第一筆“生意”。

張棕順就讀的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校有着統一供水中心,可開水房離宿舍有接近1公里的距離,加上要爬樓梯,不少學生懶於去打開水。

有一天,同寢室的同學瞭解到張棕順生活費不足的窘境,便提出以5毛錢每瓶的價格,讓他幫忙打開水,一方面是自己懶得提開水,另一方面也算是幫了張棕順一把。

就這樣,張棕順開始挨個敲門,幾乎“承包”整層宿舍的打開水“業務”,勉強為自己賺到了每天的晚飯。此後,他還幹過餐館刷碗工、送奶工、文具店促銷員等,以此來維持讀大學的日常開銷。

“人不經商不富。”張棕順説,自己畢業後,並沒有像大多數同學一樣進工廠,他認為這樣無法徹底改變自己生活,所以從一些日用品的促銷員做起,到做酒水、醫療器械的區域經理,逐步擺脱了“打工仔”的身份。

同時,通過清華大學EMBA總裁研修班的學習,張棕順提升了自己的知識水平,也結交了一些圈內朋友。在財富和人脈資源累積到了一定程度後,他才又拾起了自己的“地主夢”——經湖北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牽線,他和合作夥伴一起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租種了一片面積超5000畝的土地,開始從事現代農業生產。

從突尼斯引入獨特軟籽石榴

張棕順的石榴基地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按直線距離計算,這裏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渠首樞紐工程不過2公里,南水北調工程的乾渠在一旁蜿蜒通向北方,為保護水源,周邊半徑5公里的區域都禁止施用農藥。

“選這個地方,我們跑了接近2個月。”張棕順説,在決定做農業前,幾個生意夥伴不停在思考“我們能做什麼,能做好什麼?”的問題。

張棕順的創業團隊主要有三方,其中,一位生意夥伴是主要投資人,出資比例最大,一位是河南當地人士,善於尋找和整合各方資源,張棕順主要負責項目的運作,他們三人均主要生活在鄭州。

“我是非常想做石榴的。”張棕順説,基地裏栽種的是來自突尼斯引入的一種軟籽石榴,食用時幾乎不用吐果核,這在張棕順的家鄉湖北是非常少見的,他相信種植這種水果在南方地區一定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做農業沒有專家,什麼事都幹不成。”張棕順説,在決定發展石榴之後,他的團隊找過有着“軟籽石榴之父”之稱的河南省農科院研究劉中甫先生,並經由劉中甫介紹,找到了創業團隊的技術核心:河南科技學院教授楊立峯。

和別的老闆對待專家堤防的心理不同,張棕順和自己的團隊把所有的技術問題都交由楊立峯處理,包括選址和確定種植規模,為此,他們用近2個月時間跑遍了大半個河南。

“南陽地區是這種石榴種植的絕佳區域。”楊立峯説,石榴在低温攝氏零下十度以下就會被凍死,因此,如果是長期石榴種植的最北線一般在北緯35°C,同時,石榴需要一定日照長度又怕水,南方多雨地區也不適宜種植石榴。

楊立峯説,對於石榴種植而言,南陽地區的日照強度、雨水量和温度都非常適宜,同時,臨近丹江口水庫,不僅沾了生態環境好的光,而且水庫具有天然的温度調節功能,會讓這一區域保持冬暖夏涼的小温差狀態。

“專業人做專業事。”張棕順説,之所以把選址和種植規模、標準化制定的權限都交給專家,就是為了讓產品的質量有保障,產品質量是創業成功與否的核心,只有過硬的產品,才能打出品牌和市場。

用互聯網思維實現“未產先銷”

“地主哥”是張棕順的網名,這也與他在網絡上乾的事相符,除了把握產品的質量,張棕順還十分會利用互聯網+的思維來進行產品的營銷。

今年春季,張棕順石榴基地裏的首批18萬株軟籽石榴樹已經有部分開始掛果。截止目前,通過建立網絡社羣,他已經提前將1萬株石榴樹未來5年產出的最優質的果實給賣了出去。

“搞農業如果只會種樹,肯定不行。”張棕順説,在樹沒種下地前,他就已經在思考如何將果實賣出去,這一次,他借鑑了眾籌和朋友圈營銷的“微商”理念。

現實中,張棕順拿出了第一期18萬株石榴10%的果樹產量,提供預訂服務,認養一株石榴樹的客户在繳納一定費用後,可以獲得一張“地主證”。未來5年,客户將每年擁有認養的一株石榴樹10斤最優質的石榴(單個重量超過8兩)。

然後,通過自己的創業團隊、親朋好友的朋友圈建立一個社羣,包含了微信羣、公共號、服務號等一系列可以利用的公共社交平台,聚集起一個潛在的客户羣體,向他們宣傳自己產品的核心優勢,並最終將他們發展成產品用户。

“單株來算,我們肯定是‘虧的’。”張棕順説,按照市場價,“認養”單株石榴的費用並不足以購買到50斤優質軟籽石榴。

而張棕順提供的,還有未來將建成的視頻管理系統,可供認購的客户隨時掌握石榴樹的生長狀態。基地的酒店、新農村建設建好後,還能提供休閒旅遊服務,“這些增值服務,可以更好地服務我們的會員”。

“認購的客户要拍照,就肯定會發朋友圈。”張棕順認為,只要產品質量足夠好,客户購買需求肯定的不止10斤,這些龐大的客户羣體也在各自的朋友圈裏傳播信息,形成更多人際傳播的渠道,屆時,這10%的“虧”,將打通90%的銷路。

目前,從張棕順社羣平台收到的信息來看,他已經賣出1萬株石榴樹的認養權,“眾籌”到資金超過600萬元。據他反覆估算,預計到今年他的石榴產業產值將達到6500萬,預計20xx年產值將達到1.2億。

互聯網農業典型案例篇2

20xx年兩會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這個新穎的提法一出來,立即成為眾多媒體和輿論關注的焦點。

那究竟什麼是“互聯網+”?“互聯網+”戰略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個建議之一,馬化騰解釋説,“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簡單的説就是“互聯網+xx傳統行業=互聯網xx行業”即傳統產業互聯網化。“互聯網+”的例子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比如説傳統集市+互聯網就有了淘寶,傳統百貨賣場+互聯網就有了京東,傳統銀行+互聯網就有了支付寶,傳統紅娘+互聯網就有了世紀佳緣等等。

“互聯網+”對傳統產業不是顛覆,而是換代升級,面對傳統農業發展的困局,互聯網農業是大勢所趨。如何定義“互聯網農業”?按照剛才的解釋,就是指農業的互聯網化和涉農企業的互聯網化。互聯網農業有三大模式為三種模式:一是互聯網技術深刻運用的智能農業模式,二是互聯網營銷綜合運用的電商模式,三是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而且這三種模式呈現梯次推進的狀態。 互聯網帶來的智能化讓農業也如此現代

20xx年12月中旬,一位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密雲縣西康各莊村的海華雲都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奶牛養殖基地,探訪這裏的智能化養殖,發現僅僅四五名飼養員,就能在半天時間內為數千頭奶牛擠奶,這讓他大為驚奇。為什麼可以?每頭奶牛一出生都會戴上一隻專屬的電子“耳釘”,裏面儲存着奶牛的所有身份信息,包括出生時間、譜系、初次產奶時間等,只要進入擠奶大廳,就會與相關設備相連,讀取奶牛“耳釘”裏的信息,並通過擠奶杯上的感應裝置傳輸到後台,每次擠奶的奶質是否合格得到監測。其實這還只是養殖業智能化的冰山一角,目前動物的智能化精確飼餵系統,以計算機為控制中心,以飼餵站作為控制終端,以稱重傳感器和射頻讀卡器採集動物信息,根據科學公式運算出飼料日供量,再由控制器控制機電執行部分精確下料,飼餵動物不再是過去的人工操作,而是在計算機上輕點鼠標。

在種植業,同樣呈現智能化的系統性操作情形。例如在陝西的西鹹新區涇河新城秦龍現代生態智能創意農業園裏,噴藥施肥靠無人飛機,地面遙控員通過雷達和GPS導航對其遙控、定位、噴藥施肥和傳輸數據;採摘番茄機器人代勞,通過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技術,具有獲取果實信息、判別成熟度、確定收穫目標的三維空間信息標定能力,再引導機械手完成抓取、切割、回收任務。

互聯網帶來的農業智能化浪潮,是以計算機為中心,對當前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集感知、傳輸、控制、作業為一體,將農業的標準化、規範化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質控制能力,增強了自然風險抗擊能力,正在得到日益廣泛的推廣。

互聯網帶來的電商熱潮讓三隻松鼠脱穎而出

成立僅1年,營業額就達到3億,僅20xx年“雙十一”當天就銷售3562萬元,如果不是在互聯網時代,不可能誕生這樣的奇蹟!創造這個奇蹟的就是一個叫作“三隻松鼠”的電子商務公司,其標籤是一個互聯網森林食品品牌,代表着天然、新鮮以及非過度加工,主要銷售堅果,上線僅65天銷售就在淘寶天貓堅果行業躍居第一名。奇蹟是如何誕生的?

從表面上看有三條十分關鍵:首先,三隻松鼠的產品並不特殊,只是松子、山核桃、碧根果等乾果,但是做得很時尚,緊盯80後、90後的時尚人羣;其次,品牌形象十分有特點,是童真、可愛的動漫小松鼠,又以森林綠色和高端黑色作主打色,形成基礎、直觀的品牌記憶點;第三是產品細節十分周全,以時尚文化延伸與三隻松鼠有關的東西,比如,產品的包裝上撰寫松鼠賣萌的小故事;加上倡導“慢食快活”的微雜誌、綠色封口夾、剝殼器;將果殼垃圾袋命名為“鼠小袋”,擦手用的濕紙巾叫作“鼠小巾”……所有這些隨同產品出現,明顯有別於一般乾果產品,自然能引起消費者的滿足感和驚喜感,迅速形成品牌認同和口碑傳播。若從策劃運營角度看,則同樣有三條關鍵因素:首要是細分市場理念的良好運用,運用大數據,精準定位目標客户,避免了泛化營銷,沒有特色;其次是以精良的客服實現與客户的密切互動,把簡單的“B2C”模式演化為“B2C2B”,不斷改進產品質量;再次是產業鏈的控制,既沒有走從頭到尾的全產業鏈經營,也沒有單純的外包生產,而是把原材料供應外包,審驗達標後精選分級包裝,從而實現了輕裝上陣與產品質量控制的良好結合。

三隻松鼠帶來的啟示是:互聯網時代的產品銷售,不要妄想包打天下,而是要深入研究行業規律,以特色迅速起步,特別是要重視時尚文化的運用,那些年輕的買家們,可能表面買的是東西,實際買的是文化,是那種感覺。誰給了年輕人想要的那一種滋味,誰就會盈得市場!

聯想佳沃開創的跨界時代

20xx年11月12日,繼佳沃藍莓於當年5月上市後,聯想控股旗下的農業板塊佳沃集團宣佈推出第二個旗艦水果產品佳沃金豔果獼猴桃,但非常特別的是,聯想此次推出的獼猴桃與昔日“煙草大王”褚時健種植的“勵志橙”一起,組合成“褚橙柳桃”首發,隨即引發市場熱議,並連帶引發潘石屹代言家鄉蘋果、任志強代言家鄉小米……一時間,褚橙、柳桃、潘蘋果等成為農產品品牌營銷的佳話。而產品的上市,也標誌着聯想農業初步結果。

聯想進入農業有標杆性意義:它標誌着互聯網農業邁入產業深度融合的新層次,也標誌着資本進入了資本跨界運營的新階段。聯想對農業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不僅用互聯網技術去改造生產環節提高生產水平,而且運用互聯網技術管控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確保產品品質,還運用互聯網技術對產品營銷進行了創新設計,最終將傳統隔離的農業一、二、三產業環節打通,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同時,依託聯想的全球化視野,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產業的佈局。也即聯想提出的“三全”解決之道,即全程可追溯、全產業鏈運營、全球化佈局。

聯想農業的可貴之處在於:對農業的深度研究和平和的預期。首先,聯想沒有選常規的糧油蔬菜等產業,也沒有像網易那樣去搞養殖業,而是選擇了產品較為高端、利潤提升空間相對較大的藍莓和獼猴桃,這讓運行有了可靠的產業基礎,形成了盈利的預期。其次,充分進行了資本運作,沒有從頭開始,而是採取了收購的辦法迅速形成規模化生產基地,縮短了投資期限。第三,聯想意識到農業是一個長週期的產業,於是柳傳志特別提醒負責農業板塊的陳紹鵬:“我們不急着掙錢。十個億,二十個億咱們投得起,咱們一步一步穩着做。”當然,聯想充裕的資本實力也讓他們有了這樣説話的底氣。

雖然網易豬至今沒有出欄,但“柳桃”已經成功上市,還有更多的互聯網企業摩拳擦掌準備進入農業領域,未來的互聯網農業還將風生水起。是藉着農業的概念吹起又一波的概念泡沫,還是通過深刻改造和深度融合讓農業從此與以往大不同,尚需在實踐中仔細觀察。

互聯網農業典型案例篇3

三年前,當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還“各自為政”時,他們首次提出“互聯網+”這個概念;一年前,當大部分傳統企業被互聯網攪得人心惶惶時,他們提出“互聯網就像水電,只是基礎設施”;而今年當“互聯網+”被炒得熱火朝天,他們反倒是準備潑點冷水,“別再老玩概念了”!

隨着在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迅速成為全國上下的熱門話題。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更是進一步展望説,未來農業都可能介入移動互聯網。在這樣的背景下,湖北鍾祥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作為“互聯網+農業”的一個典型,也隨之再次倍受矚目。因為他不僅是湖北省生態農業種養模式的一個典型,而且早在20xx年11月就開始嘗試搞“互聯網+農業”,更是一步到位直接探索了“移動互聯網+農業”。

農民兄弟不簡單

這個普通的農民兄弟,名叫李明華,只有國中畢業,個子不高,皮膚黝黑,如同千千萬萬最普通的農民。但這個農民兄弟“真不簡單”,因為他領頭的農民合作社搞出的“上種水稻、下養老鼈”的香稻嘉魚種養模式,不僅是當地市委市政府確立的典型,連湖北省副省長樑惠玲也曾專程考察調研並要求農業部門在全省推廣。而這次隨着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國家戰略,人們又一下子發現,他的“移動互聯網+農業”探索更是走在全國農業戰線的前列。

“互聯網+農業”一點也不難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在人們心目中往往是“高科技”的代表,甚至讓普通人感覺高不可攀。那麼“互聯網+農業”、“移動互聯網+農業”,實現起來會不會也非常難,甚至高不可攀?但進一步調查李明華的“移動互聯網+農業”實現方法後發現,一點也不難!

經調查發現,李明華為實現香稻嘉魚大米與移動互聯網連接,並沒有自建系統開發團隊,並沒有自己購買服務器,並沒有自己建立APP客户端,並沒有自己購買網絡帶寬等等,而是聰明地採用了與外部移動互聯網平台資源進行合作的“借力”方式。“其實很簡單,只要貼上決不食品聯盟免費提供的決不食品標誌,香稻嘉魚大米的互聯網+農業就自動實現了!因為決不食品標誌內含有二維碼,手機一掃,就會進入香稻嘉魚大米的互聯網頁面,頁面上有食品安全公開承諾視頻、7×24小時種養基地實時監控視頻、食品安全責任險保單圖片、食品安全有獎監督基金的公開信息等等,很酷!”

“互聯網+農業”不僅酷,更能保證農產品食品安全

“決不食品標誌,作為互聯網+農業、移動互聯網+農業的開拓者和實現工具,不僅要讓農產品更酷、更有附加值、賣得更好,更要通過支持消費者直接監督來實現最關鍵的食品安全!”決不食品安全工程發起人王義昌説。

經實際實驗後發現,用智能手機掃描香稻嘉魚大米相應的“決不食品”標誌上的二維碼後,確實立即打開了一個頁面,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李明華的視頻和公開承諾:“我們是湖北省鍾祥市聯發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我是合作社理事長李明華,我們向廣大消費者莊嚴承諾:我們的香稻嘉魚牌大米,決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加工大米的過程中,決不使用地溝油、工業石蠟等拋光打蠟, 決不非法添加!決不假冒偽劣!決不有毒有害!決不昧良心!而且,我們的決不大米也已經嚴格貫徹落實了決不食品安全標準,實現了公開承諾,透明生產,開放互動,專業鑑證,保險賠償,有獎監督。如有違反,我們甘願接受‘決不’食品安全聯盟的嚴厲處罰。敬請廣大消費者監督我們,支持我們,最大限度地多多購買我們的決不大米!謝謝大家!”

“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個敢貫徹決不食品標準的中國大米,我們去年就已經支持全世界消費者,通過智能手機對種養基地進行7*24小時的實時監控。”李明華並非虛言,因為在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後打開的頁面上,也清晰地出現了他們香稻嘉魚種養基地的實時畫面,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花兒在搖動,鳥兒在飛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