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集錦15篇

來源:文書谷 2.21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集錦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其中第一條就是:“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可能作者是要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性格,孩子們是有差異的。在工作中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感歎:“同一個老師教的,同一個教室裏坐着,學習的'成績卻是天地之差”。而作者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差異,更是用了兒童提水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説明。因為我們都知道兒童的身高、體重、力氣等都不一樣,還有性別的不同,肯定是提水的結果就不同了。如果非要讓體弱瘦小的人和身強力壯的人提水一樣多不可,那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導致體弱瘦小的人會元氣大傷,到第二天就什麼也幹不了了。因為差異性的存在,學習出現不同的結果也就不難理解了。

面對着這樣的差異,我們在教學中就不能再“一視同仁”了。我們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情很感興趣,他們就會努力的想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想辦法將學習和他們的興趣聯繫起來,去積發他們學習的潛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還要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及時的進行鼓勵。作為平凡的人,我們都有這樣那樣的優點,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就是所謂的“人無完人”。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説,我們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尤其是對於學困生來説更是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之處,及時鼓勵,讓他們利用自己的長處來為集體服務,讓他們感覺到他們也是很重要的,並非一無是處,老師和集體還是非常重視自己的,雖然成績上不如人,但是在其它方面還是很優秀的。當這些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被老師和集體信任時,他們的信心就會重建起來,學習的激情也會燃燒起來,相信不久以後,他們的成績會有很大的提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近幾日,有幸拜讀了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4。讀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覺得他的每一條建議,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都凝聚着他的聰明與智慧,都彰顯着他的熱情與博愛,都寄託着他的夢想與希望。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心後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的。特別是《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這篇文章對我的觸動特別大。

她在文章中説:教育素養的這一重要特徵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在擁有這一真正寶貴財富的教師那裏,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對方(學生)發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談心:他提出問題,邀請大家一起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在分析這種課的時候,大家會感覺到:在教師跟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密切的交往關係。你,作為校長,也會被教師的思想的潮流所帶走,你會忘記你是來檢查教師的工作的,你會感到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你跟一羣15歲的少年們一起為發現真理而歡欣鼓舞,你在心裏回答着教師提出的問題。可見,教師在他所教的科學基礎學科方面,如果沒有深刻的科學知識,就談不上教育素養。那麼怎樣才能使每一位教師不僅懂得一點教學的常識,而且深知本門學科的淵源呢?

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是啊,作為一名老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較深的教育理論素養,如何勝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響,我開始反思自己,與蘇霍姆林斯基相比,我有點自慚形穢,有些汗顏。業餘時間大都浪費在了閒談與遊戲上了。於是我開始了新的人生之路:走進圖書館,去翻閲新上架的教育理論書籍。現在,我正在閲讀《教育心理學》、《學習論》等理論書籍。下一步,我還要制訂一份讀書計劃,多讀一些國內外的教育家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驗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並將好的經驗應用於教學之中。同時注意積累、總結自己教學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讓自己的身後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實的腳印。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是由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完成。這是我讀的最慢最慢的一本書。因為書中每一條建議都需要我在需要長久的學習實踐中消化吸收。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為教育教學中的實力,娓娓道來。讀這本書,思緒萬千,大師為我們指引了教育教學的方向。今天我從以下兩點來談談我的收穫。

一、愛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面對着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問題,我曾經瀉過氣,也曾經懷疑自己能否能勝任。蘇霍姆林斯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指出:教師的職業就是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我們教師就是要努力去做使這個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任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用腦子去思考,更要用心靈去體會,就會發現有些弱點是無關緊要的,是每個孩子年齡階段所表現出應有的特徵時,你會為自己生氣、憤怒和加以懲罰的行為感到可笑。我們要理解兒童的行為,懂得兒童是一個經常在變化着的人。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師生關係會比以前更融洽。

二、愛閲讀

第19條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説:“閲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書上做了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閲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相片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就更要靠閲讀、閲讀、再讀,閲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為閲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就越敏感,而我們教師的工作做起來也就會容易一些。這不僅讓我想到了班裏的一個小男孩,他每天的閲讀打卡,由一開始的一字字的迸出來到現在的朗朗上口,識字量大大提高,課堂回答問題也變得積極勇敢。他的媽媽激動地告訴我孩子現在認了好多字,願意去做閲讀理解題了,進步真的很大。這樣的例子不止一個,思其根源就是認真的閲讀造就!這也讓我更有感觸閲讀不僅僅是提高了低年級的識字量,更是一種培養思維的方法,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假期,作為新教師的我讀了《優秀教師的自我修煉:給青年教師的成長建議》,從這本書中作者以一個有多來教學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告訴新教師,年輕教師在踏入自己新的工作崗位的時候應該多一點自信,多一點虛心,持一點恆心。有了自信,就會讓自己的潛能釋放到最大化,有了自己的反思,加上自己的智慧,進而創造自己的精彩。告訴年輕教師自己面對的是日益成長的學生,是日後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是全社會的拷問和關注,所以要多讀書,多學習,從身邊學起,從身邊的老教師學起。

本書還告訴我教師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年輕教師要敢於堅持,要有一顆恆心,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本書在第一章指出了年輕教師所面臨的困惑和煩惱,作者舉了很多案例,具體講述了一些新教師所面對的種種問題,例如身份角色轉變所帶來的壓力;新教師如何確立自己的發展方向等。在接下來的一章中,作者就新教師如何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對於年輕教師的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年輕教師要能夠正確處理事業發展與自身成長的問題,要學會與人溝通和相處,要學會與同事友好相處,要尊敬領導;要讓和自己相處的孩子感受到快樂,為促進自身專業的成長,教師更要將加強理論學習,多讀書。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為了上好每一節課,為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上網查資料,請教身邊的老教師,不過有時學生們並不領情,課堂上東倒西歪,我也曾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這種過分“活躍”而沮喪過,心想這些學生與想象中的`乖巧可愛真是差別太大了,他們每個都是那麼“活躍”,那麼的不聽話,上課時總是給你搗亂,真是令人心煩。通過讀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我遇到的這些問題都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學到很多方式方法調節自己和管理學生。我這才終於明白了“愛學生”的真諦,不僅僅是愛聽話的孩子,還要愛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他們也是那樣的可愛和聰明,走近學生的心靈,真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成為他們的朋友,這樣就會發現他們身上更多的閃光點,就算他們偶爾的調皮搗蛋,也不會覺得心煩氣躁,只會更覺得他們天真、可愛。

讀了這本書,使我意識到,教育的過程是艱難的,自己在工作當中不能因為這一時的困難和挫折就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要對自己充滿信心,要多與自己身邊的老教師交流,要學會與學生和學生家長相處,為自己樹立一個職業理想並追逐下去,只要有恆心,我相信成功一定會屬於自己,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蘇霍姆里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首先談到教育應該熱愛孩子。只有熱愛孩子,才能擁有熱情,才能無悔的付出,才能孜孜不倦的鑽研,合理地運用空閒及有效時間來工作,學習。教育不應該而且也決不能成為一種複製過程,他要成為一種創造與激發的過程。早在上世紀40年代,蘇聯就開始關注到了學生的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養成問題。尤其是國小階段,學校與教師教學的第一要義就在於要教會兒童學習,培養少年兒童熟練地讀和寫,並在熟練地讀寫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思考,進而去創造。這一點,對我們現在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我們的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被完全放開,成了斷線的風箏,以至於在高中階段,沉重的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使他們望而卻步,失去了學習的慾望和興趣。在者,我們的學校環境並不適合素質教育。只有素質教育,新課改的口號,貫徹下來舉步維艱,甚至換湯不換藥。箇中原因恐怕只在理念二字。誰都知道創新好,然而有不願承受創新的代價,因而在學校林立的現實背景下,創新帶來的暫時困難,讓領導者們懼怕名譽的喪失和生源的減少,現實的壓力就在眼前,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的素質教育是否也要考慮一下結合我們的現實情況呢?高調誰都會唱,但我們要聽的是一首和諧的樂曲。

無助的眼神

越深入的閲讀,越感到現實的`壓力。好多想法也曾在我的心頭拂過,然而,我只是一無名小卒,對自己的本分工作兢兢業業,對於課改這樣的大問題,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比方説,我想帶學生卻體驗生活,到大自然,到社會中去感受,然後進行作文和情感教育,但這些又是學校從安全角度着想所堅決不允許的。發動學生建立班級的圖書角,有違反了學校的某些不成文的規定。人微言輕,做什麼事情都是束手束腳,徒有羨魚情。教育解放學生之前先解放教師,讓為人師者心胸開闊,積極思考,從心底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這才是正道。強扭的瓜不甜,只有好的決策者,沒有有力的執行者,我想,改革也是紙上談兵。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老師們片面地認為學生只要在每堂課上獲得了知識就是成功的,一味地把知識當成了孩子們學習的最終目標,而忽略了其他的重要方面。

獲取知識是最終目的嗎?

孩子來到學校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知識,這一點毋庸置疑。怎樣考核孩子學到了知識與否呢?就得靠提問、作業、測試等方法來檢驗,所有的表現優秀則是學到了知識,否則就是沒有。這就很容易誤導老師把注意力都關注在作業、考試分數高的人身上。但有一點我們需要記住:我們的工作對象——學生是不斷變化的,永遠是新的。

《易經》第一卦《乾卦》中象卦第一句即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説乾卦的形象就像天一樣,天的運行是剛健的,所以君子需要自強不息。後半句還有一個字——自,説明一個人要變強,一定得自強,別人不能讓你永遠強下去的。這跟孩子們的學習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是老師、家長催着他們去學習,而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自發性,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不能持續保持的。

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老師提出了一個認識方面的考驗。

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很多老師認為:我把知識傳授給我了學生,他們能考出一個高的分數就是功德圓滿,這樣的老師僅僅把“知識”當成了教學的目的,忽略了學習的.最終目的應該是——運用。“知識”只是讓學生們“知道”了某個知識點的定義、性質等等,如果僅僅停留於此,他們則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老師要做的就是不讓孩子腦海中的“知識”變成靜止的、僵死的學問,而要經常起作用於學生的腦力勞動、集體的精神生活和學生的相互關係,起作用於生動和連續不斷的精神財富交換過程。讀後感·讓學生在平時的腦力勞動中,不是熟背、死記別人的思想,而是讓他們自己進行思考,這種思考是一種生氣勃勃的創造。就像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的學習語言的事例,他先講述相關詞和詞組的豐富含義和感情色彩,然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説出自己的詞語,只有當孩子們思維活躍和豐富起來,思考能力真正被培養起來,才能嚐到思索的無比快樂和認識的極大喜悦。這樣才是把獲取知識這個目的進行延伸,變成進一步獲取知識的手段,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善於思考的學生,才能讓他們的學習興趣一直保持下去。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在這個假期當中,我看了《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之前聽幾個同事都有提到過這本書,都説這本書對自己的教育生涯特別有幫助,於是我特意找到了這本書好好學習一下。

曾經聽説過這樣一句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果不其然,這些建議給所有的教師都提供了幫助。例如:教育教學當中的一些小技巧;老教師和新教師之間的探討方法和互動方式;提高老師教學水平的指導方法和實際案例等等。我認為這本書是我們在教育生涯當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指南。

這本書當中收錄了101個教育的小故事,涉及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條建議都會針對一個問題,作者用樸素卻又幽默的表達方式,將教育孩子的心得,關愛孩子的收穫,課上意外事件發生後的感受,教育觀念的轉變等等寫得生動具體,讓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這本書當中的101條建議注重了實用性和可行性,它並不是光談理論,而是有具體的事例和方法。強調了情感教學與創造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要深入瞭解每個孩子的情感世界。

在讀這本書當中,有一點我印象特別深刻,想要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書中提到了一點,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其實,我覺得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存在這樣的一個現象,都特別喜歡成績好聽話的`學生,於是久而久之,成績薄弱或者調皮的學生就成為了我們放棄的對象。我們上課的時候,就會只關注那些成績好的學生。而我們有沒有想過,其實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一樣,我們要學會因材施教,成績差的同學有可能某方面特長就很突出,我們沒有必要放棄他們,相反的應該是多鼓勵,多引導,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你對孩子多一份耐心,他們必將回饋你更多的感動。

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就意味着我們要培養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就更應該有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對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必定是一生的。看完這101條建議,我收穫很多。它給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讓我在教學過程當中少了很多疑惑,多了一份思考,學會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藴和素養,也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多閲讀類似這樣的好書,能在教育事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讀書筆記是大家平時在讀書時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內容鑑賞,探討主題,評論人物,評品語言或者讀後感記下來,也可以摘抄下你感興趣的精美語句,語段,詞語。

暑假伊始在網上找到《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起初只是隨便地瀏覽了一下,但就是這樣一看就我把給吸引住了,這讓我對現在我們的國小教學產生很大的感觸,蘇霍姆林斯基用他幾十年的經驗給我們極大的啟發,這使我不得不對從事多年的國小數學教學工作作重新的審視!印象中記得以前是叫做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經典始終是經典,以前零零散散的讀到一些,今日重新整理完整地閲讀一遍,又當是另一番不一樣的感觸。作為青年教師,讀讀這本書,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説我們應該把它當作手邊書,工作之餘時常翻翻,困惑的時候不妨再讀,或有新的理解和收穫。

作為我們的.教育對象,孩子們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差異的。一個暫時只能提5 桶水的孩子如果非要讓他像有的孩子一樣提20桶,那麼他會累倒,設若能夠讓他循序漸進、逐漸增加一些份量,就會有好的效果,今天提5桶,明天試着提6桶,長此下去,相信20桶的目標也不是很難達到。同樣如此,孩子們的智力勞動也有着類似的規律性:在我們身邊,無論是在國中階段,還是進入了高中,在我們的班級裏總會存在着這樣比同齡人“慢半拍”的學生;其他學生只需要花30分鐘能熟練掌握的問題,他們一般是要花費兩倍甚至數倍的時間,有時候效果還不一定好。我們常常聽到老師們會這樣抱怨:這孩子怎麼就這麼笨啊,看着也在學啊,為什麼就是學不會?記得有人説過,我們對待牙牙學語的孩子時,總是不厭其煩地糾正他們説話的發音,即便他們錯了,我們也不會生氣,仍然耐心地再次糾正。不知道為什麼等到孩子長大了,開始學知識了,我們倒失去了這樣的耐心和寬容了?顯然,孩子在學習上的先後快慢正是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他們在腦力勞動上所需要花費的力量各有不同。這樣的客觀事實,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豈可視而不見?

作為教師,我們有着許多人不會有的繁瑣、苦惱,我們平凡而簡單,然而我們也有着許多人不會有的幸福,我們精彩而充實。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讀了《給教師的一百個建議》這本書,我對怎樣才能更好地當好一名合格教師,怎樣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以及一些教育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建議第五十七條:讓孩子們心裏的詩的琴絃響起來。蘇蘇霍姆林斯基説,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説都是詩人。可問題是,這些詩人為什麼年齡越大越沒有詩情了,逐漸喪失了想象力與表達能力呢?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關鍵是沒有足夠的智力訓練,學生沒有會如何思考和説話。他整天都在重複着別人的話語,而沒有自己的思想。因此,要打開學生思維的創作的源泉。而這個源泉在哪裏呢?在大自然裏。要讓語言詞句成為他們觀察自然、表達情感的一種工具,要讓書中的故事觸動孩子那稚嫩的心靈,使他們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學會表達與思考。“讓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詞語和兒童的創造精神來統治學校的王國吧。學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發展的全部內容和全部性質,都應當建立在這三要支柱上。”

教育家從實際問題入手,為我們指點迷津。使得我對自身的工作有了更深的體會,感覺自己工作起來也更加有方向感了。我想,如果把培養學生看承建造一座漂亮的大廈的話,我們國小教師的的工作就好比為這座大廈打地基。“萬丈高樓平地”,擔負如此重任的我們更應該好好對待自己的工作。

現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把孩子交到我們手中,就是把對未來的`希望放在了我們的手中。家長們對我們寄予如此厚望,我們更是不能出差錯。要知道一時的疏忽缺漏對我們也許是一轉身就忘了,但是對於一個獨生子女家庭來説,教師的不負責也許會使得一個孩子沒有學會學習,從而造成他的人生旅程中有更多的挫折與失敗。

而在工作中,除了要儘量避免失誤的同時,對一些出現的不足要多作些反思,對如何更好地完成今後的工作多做計劃,這些思考,肯定都是大有益處的。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和孩子接觸的時間很長,更應該時時刻刻處處用心,不能有一絲一毫的不負責任,工作中首要的就是去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等等。這些我們平時也都在做,如果能做好,是對每個學生負責,也對每個家長的負責;是對學校的負責,也是對整個社會負責;是對工作的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負責。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在新學期為了更好更有效地工作,我讀了《給班主任的101條建議》這本書。書中,一個個閃爍着教育智慧的教學案例讓我受益匪淺,也刷新了我很多教育教學觀念。其中一條讓我記憶尤為深刻,也將成為我今後教學和管理班級的主體原則。

在師愛篇案例中提到一句話:教育需要愛,教育需要智慧。乍一看,這是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話,但是仔細思考,我們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真正能把它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裏的愛是指我們給了學生什麼樣的愛,這樣的愛有多少,這些愛是通過什麼方式給學生的,而最終學生又感受到了多少。其實,真正的愛應該是指最終學生所感受到的那部分。

在平日的工作中,有時候老師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忽略了這個過程中帶給孩子們的'感受。總以為只要出發點是好的,方式粗暴一點也是合理的。看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以前有些想法和方向跑偏了不少。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孩子們雖然還未成年,但是在人格上絲毫不低於任何一個成年人。如果我們教育孩子時,雖然把正確的觀念給了他們,卻使用的是錯誤的方式,那麼,無疑這種教育是失敗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這種錯誤的方式甚至會影響孩子們以後的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一個叫木子祺的學生因為屢次不寫作業還撒謊又被叫到了辦公室。我當時火冒三丈,長久以來壓制的耐心終於消耗殆盡,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我數落完了以後,他蔫蔫兒地回班級上課去了。我以為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但是,第二天他在清錯本里夾了一封寫給我的信,信中深刻而又詳細地訴説了他當時的內心感受。原來,他是那麼渴望被尊重,那麼渴望被認同。這件事情讓我內心感到很震撼!後來,我和他平心靜氣地進行了幾次談話,同時又在適當的機會給予了他幾次表揚。慢慢他不再拖拉作業,上課的狀態也有了改善。這時我才明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學生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温柔的愛來呵護。

這本書還有很多精髓值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慢慢實踐,慢慢咀嚼品味。我期待着自己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有着提升和進步。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這些建議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每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事例,也有精闢的分析。通過讀書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鬆、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學科,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只有學生愛上了你這一門學科,學生的天賦才能得到發展,他們才有興趣學,才有可能學好。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難題,有時候面對這些難題不知所措,通過拜讀這本書,給我提供了很多的啟發,使我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的確是經常時間不夠用,每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給教師的建議》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我們不要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

一個成功的老師應該是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人,我想今後我要從繁重的教學中抬起頭來,多看,多想,多實踐。這樣,才能有更大的進步。只有當老師的知識視野比教材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沒有紮實的心理學、教育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所以收穫甚微。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啟迪着我重拾書本,重温那股墨香!

耕耘知識的沃野,兢兢業業、永不懈怠;三尺講台、一生情愫,那裏有我的精彩;直到雙鬢斑白就算青春不在。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寒假裏,我抽空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讀了此書,感覺雖然此刻的教學設施和教育環境相比以前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光輝的教育理念對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來説,不但絲毫不顯過時,還尤顯重要。讀着此書,我感覺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教學中的煩惱,給我指點迷津,書中給教師提出了多條推薦,每一條推薦都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讓人閲讀過後,掩卷長思,令人感觸頗深,獲益匪淺。

書中談到了關於教師的時間問題,我深有同感。確實,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也只有24小時啊!我們每一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課後輔導,還要抽出時間來開展校園活動及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和課題研究等等。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有自我的社會活動,既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我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困惑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

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我們不能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們在自我所教的那門學科裏,學校所發的那本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但是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裏,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只有多讀書,我們才能發現自我的不足與淺薄,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充實自我,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提高自我對事物的認識,只有在書本中與大師們交流才能進一步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素質。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明白的東西又實在太少。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經常讀書和思考,能夠使人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作出思考,併為自我指引正確的方向,豐富理論經驗。因此,要多讀書。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我的青春吧,立足於三尺講台,培養出祖國鮮豔的花朵!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讀蘇霍姆林斯基,我讀得並不快,也並不急,但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總會忍不住玩味再三,當然,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今天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也會感覺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無奈;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會感覺更多的不安與後悔!我自是沒有能力來整體地評價蘇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蘇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對教師、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真理總是簡單的。那就是: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為了孩子。就是那麼實實在在的思想。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清晰地感覺到才華的湧動,但我們看不到才華的賣弄;我們清晰地體會到理性的.精闢,但我們看不到晦澀的“學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豐富,但我們並不感覺紛雜而煩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部,有《給教師的建議》。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閲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無為的教師低首沉思,我們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我們對教育產生了厭倦,我們對孩子產生了厭倦,我請你去馬上去打開蘇霍姆林斯基!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裏,你還感覺到教育的幸福!你會感受到教師在創造教育過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地得到豐富;你會感受到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教者是那樣的幸福與強大!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説一句:朋友,讓我們讀書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今天學習了特級教師於永正對新教師的20條建議,頓時豁然開朗,它們非常實用,因為很具體,而且看得出這樣“對付”學生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之上的。加入老師行列快兩年了,平時就很想聽聽老教師們的經驗,向他們討教一些錦囊妙計。這次也是給了我們一個學習的機會。

作為老師,都喜歡學習和品德都很優秀的孩子,我不願意用成績來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我看重的是人品,而且對於知錯而改的孩子,我會給他改錯的機會,只要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及時改正的話,我們會成為朋友。

在處理與學生的關係,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中,考驗的不僅是課堂常規,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專業水準,我相信多用用自己的智慧,能化解課堂不和諧的音符,我相信充滿智慧的老師都能被學生喜愛,學生也容易信服,師生之間的距離就更近、更和諧了。時間就是金錢,浪費時間等於浪費生命,美術課更不像語數這種主課,留學生在課後來補上課內容有點不現實的,所以提高課堂效率,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能有效地聽課,在規定的時間空間內一同完成課堂內容。

師生關係的和諧、課堂的高效是我認為目前應該追求的工作境界。前輩們説開學初課堂常規是最最重要的,特別對一年級新生,把規矩做好了,以後的課就容易上,規矩不好,將舉步維艱。所以我想盡量在學期初的一兩週內形成較穩定較好的課堂常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充分利用這二十條貼心建議,一定能有效解決許多要面臨的問題。但是課堂40分鐘有太多的可能,它一定會在預定的狀況中不斷生成新的狀況,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要有好的態度和足夠的耐心,去引導他們,及時糾正錯誤。而不能抱着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嚴肅至極,就如於老師所説的`“師太嚴,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強者 而嚴,鞭撲 之下,是人不生好念也。”

另外,我認同“教育是培養人對前途的希望”這一觀點,評價學生好壞的途徑不是單一是多維的,我會盡最大的努力提升我的教育教學水平,用我的愛心、耐心、恆心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成長、學習的因素,為孩子們一生的健康發展獻出微薄之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於老師説:“如果讀書不與自己、與工作聯繫起來,學而不用,對我來説,讀書就失去了大半的意義。”一位教育專家也説過:“ 讀書,要和興趣相通,和工作相融,和研究方向相關,和應盡的責任相連。越讀書越能體驗樂趣,越讀書也越能感悟人生。”因此在學習生活中我也逐漸把讀書變成了自己的需要,在讀書中享受閲讀的快樂。

我們常説要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在學習、實踐、反思、總結中不斷成長。其中,善於思考是教師成長的推進器,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我覺得讀書要思考,否則就像吃飯不消化。我在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看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這條建議,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的工作中學會學習,在知識的海洋裏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很多,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就應該學會把抱怨拋到一邊。

蘇霍姆林斯基不僅建議老師多讀書,也建議老師們多引導孩子們閲讀各類書籍。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閲讀不是口頭上的口號,而是要切實履行,因為孩子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而學習離不開的是讀和寫,這就可以看出閲讀的重要性了。所以要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的,讓它能成為每一個學生都喜歡做的事情,也就意味着長久的學習有了良好的閲讀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不僅應該鼓勵學生閲讀,而且應該幫助孩子們選擇可讀的、適合他們各自特點的書。由此可見讀書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而又有古人云:“開卷有益”。 看來讀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回顧自身,我以前在讀書方面還是有所欠缺。在今後的工作中自己應該多讀書,不再找各種理由為自己的不讀書而辯解,要讓自己在閲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