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5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捧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有點心不在焉,基於它的樸素,又類屬於專業書籍。在目錄裏查到《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時,有些不以為然。眾多專家都有妙招,但千百年來,無數教育者對頑劣偏激成績差的“後進生”的駕馭又是否真正遊刃有餘呢?

再讀,內心有了觸動,甚至有些汗顏。作者語言平實,案例真實又淺顯。作者説:“對於兒童來説,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曾經用過許多手段來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這些學生儘可能地多讀些書。”

這條結論是依據的,作者説:“給他們挑選一些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應該讓這些而他那個的頭腦裏產生儘可能多的……疑問”“用驚奇、讚歎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真相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

對照自己,從教10餘年,也曾想過為學生減負,也曾思考教學種的種種策略,期望課堂效率更高。“後進生”一直是個敏感、不輕鬆而又尷尬的.字眼。最近幾年,也為了“輔差”,在放學後給學生補習。這對於應試克定是有效果的。到檢測效果時,他們總能支離破碎回答出一部分,直接讓卷面分數提高。

其實一直是覺得這有些悲哀的,用相同的呆板的習題或要點反覆刺激“後進生”,他即便頭昏腦脹,也只能強迫自己打起精神去機械記憶,也許他期待的也只是再太陽西沉之前自己能夠回家!複習本上詩句所描繪的美景在幾十遍的盯視下,還有什麼美妙可言?這怎麼能達到“樂學”啊?這對於孩子,何嘗不是一種折磨?

再者,一個學期四個多月只讀一本語文書,還美其名曰:以本為本。細細一想,這個理由是有些蒼白、乏味、無聊的!即便每一節課都精心設計,爭取生動有趣,可這又適應多少學生呢?我們很少小班額。後進生長期以來一直在不太情願地接受我們的“灌輸”而已。

何不讓閲讀“解放”後進生?

可以指導他們去閲讀適合的書籍、刊物。可以鼓勵家長何孩子共讀,一舉多得。即便他們首先只是囫圇吞棗,一知半解,但隨着閲讀量的增大,積少成多,總會有所改變的。讀着各類書籍,不帶任何作業、任何目的,感受的是豐富美妙新奇的東西。他們會慢慢愛上讀書的,最後,效果不是事半功倍嗎?

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閲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治理的刺激”“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鋭,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我想我們可以試試,用這個簡單的辦法--閲讀。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小萱和小嫣是一對姐妹。三歲的時候,小萱愛上了舞蹈,她跟着電視頻道的表演節目,快樂地轉着圈圈,媽媽便把小萱送到了學習舞蹈的培訓機構。第一節課,所有的小朋友都快樂地和老師説着再見,蹦蹦跳跳地回家。第二節課,不少小朋友開始哭泣,原來練習舞蹈,伴隨着苦與痛。第三節課,有幾個小朋友扒拉着門框,死活不肯進去。但是小萱始終沒有説過一句痛,從來沒有在課室門口,猶豫過。也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後來,每週都有舞蹈作業,老師早早在羣上發佈作業,媽媽卻總是最後一天才讓小萱做作業。時間長了,小萱漸漸地也就不在主動提起做作業,再後來,老師因為一個同學遲到,處罰了全班同學。小萱再也不肯去學習舞蹈了。

幾年以後,小嫣也踏進培訓班的大門,開始學習舞蹈。小嫣特別積極,每次上完課,就催着媽媽要完成作業。媽媽小心翼翼地保護着小嫣的這種責任心,每次早早做完作業,就把老師的評語讀給小嫣聽。

聽到這裏,也許你已經明白。沒錯,這個媽媽,就是我。我曾經錯過了培養大女兒興趣的最好時機,等到小女兒也開始學習舞蹈,我開始“覺醒”了。

如果沒有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種“覺醒”,也許就是我內心的一種愧疚,一種情感的自覺。等我翻開書,讀到那些歷久彌新的語言,生活中活生生的教育實例,就和作者精闢的理論分析聯繫在一起,融進了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説,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完成作業,得到老師的肯定,獲得積分卡,對一個三歲的兒童來説,就是一種思維的刺激,一種成功的歡樂,滋養着她,促使她愈加生機勃發,積極向上去做更多的嘗試、更多的學習。作為一個媽媽,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幫助她感受學習舞蹈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讓她看到自己的勞動和努力,會帶來精神上的愉悦。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説的“在學習中取得成就,這一點,形象地説,乃是通往兒童心靈中點燃着‘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個角落的一條蹊徑。教師要愛護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雖然我不是女兒的教師,但作為她的教育者,我何嘗不是她人生的老師。

以後的日子,我還要多讀《給教師的建議》,讓前人的教育智慧,一點一滴融入我的思想,我想成為女兒生命中“更好的老師”!

四年級的時候,小萱加入了學校的“古詩班”,每天學習三首古詩。有一天,她突然告訴我,“媽媽,我給你寫了一首詩!”

這次,我鼓勵她用一個筆記本抄正她的小詩,大聲地讀給別人聽。

我告訴她,“這是很好的創作,還會有更多更好的創作!”

以後的以後,小萱和小嫣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也不知道。但我想,我也要學蘇霍姆林斯基,“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感觸頗深,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它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專門為中國小教師寫的教育經典叢書。書中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以及頗具爭議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對我們教師有着很實用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訓練、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尋求答案。

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都知道,要教給學生一滴水,那麼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看看一些優秀的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的營養,這樣數量就逐漸轉化為質量。是什麼促使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堅持讀書閲讀呢?愛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許多教師都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內容與學生緊緊相連,心得體會《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正是這樣的情感,讓他們在24小時中做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事情,讓24小時孕育了無數新的想法,也出現了許多奇蹟。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他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之所以有差距,問題出在態度上,往往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

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又做到了多少?當然此書中的建議都是值得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借鑑。

讀完後我如閉塞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户,又如黑暗中點燃了幾盞明燈,我又進一步理解了“教育藝術”“教育智慧”的深刻含義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有人説:“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低人一等”,也有人説:“家有三鬥糧,不做孩子王”。其實,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玩起來是朋友,嚴起來像法官”。每天超負荷的工作,練就了超強的工作效率,但其精神也高度緊張。初任幼兒教師我一度迷茫,究竟是來當老師的還是來當清潔工的?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細細讀過之後終於認識到幼師這個職業。

幼兒園工作的核心是“愛”,幼師要學會熱愛。贊科夫説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因此,教師要做到熱愛每一個幼兒,主動接近幼兒,用教師廣博而無私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幼兒,使他們感受來自老師的母親般的温暖。課上,應用親切的態度、誇張的表情吸引幼兒的注意,課下,應和幼兒一起玩耍,和他們成為好朋友,努力讓每一位幼兒在快樂中得到感知、獲得進步。

幼兒教師,繁忙與瑣碎兼容,責任與壓力並重,忙碌於疲倦同行這正是幼兒教師工作的真正含義。為此,我們懷着一顆平常心並充滿自信,坦然地面對挫折,用一份愛、一顆心,獲得孩子的愛,贏得家長的心。這種被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體驗是幸福的.。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給我們指出教師在整個國民羣體中,應該是一個閲讀率比較高的羣體,因為這個羣體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更應該讀書,這與幼兒教育的特點密切相關,幼兒教育的特點是基礎而全面的,幼兒的特點是好奇、好問,這些對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常讀書,不充實自己,便無以做好這項工作。所以,要在專業上取得成績,就非讀書不可。我們反思一下,是否正在讀書?是否在意讀書?在以前我還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才驚覺:自己實際上是不怎麼讀專業書的,往往我們總在抱怨整天工作的辛勞,總在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是“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要擠總是有的”,我們要拿出實際行動來,擠出時間用於讀書。在書中,我找到了適合幼兒教師的讀書方法:1、要讀專業的期刊。好的期刊有哪些呢?例如《幼兒教育》、《學前教育》、《早期教育》等。2、要讀經典的專業書籍。如蒙台梭利的《童年的密祕》,陳鶴琴的《家庭教育》等。3、要閲讀通俗易懂、與幼教職業有實際聯繫的書籍。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堅信要多讀書,讀好書,閲讀專業書籍有利於成長和發展,無論如何繁忙、勞累,我們要擠出一點時間來讀書,力求在有限的讀書時間裏獲得最大的收穫。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讓我讀懂了教育,也讀懂了人生。也許我們教師這個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動那驚天大鼓,但我們可以時刻準備着,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堅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滿、去求索教育的真諦。(高米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學了《給教師的101條建議》後,給我的感覺是:無論你是一位剛剛加入教師隊伍的新手,還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你都已經選擇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職業:教師,那麼就需要你耐心細緻、身心投入、勇於奉獻,擁有無私的愛心、非凡的個人魅力、自信且超羣的能力。選擇了教師這份工作,就意味着從此你將影響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記住,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別人塑造未來,教師的影響將是永久且深遠的。教師的肩上承擔着多麼高尚、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的責任!這一點,要永遠銘記在心。

《給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這些建議給所有的新、老教師及時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該得到的幫助和培訓:為“教”和“學”提供即時而有效的指導;為新教師提供各種實用的教學技巧;促進新教師和教師指導者之間更多的探討和互動;為老教師提供有益的指導方法和案例;為任何有意於自身提高的教師提供了素材。是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和在反思中學會教育教學、學會成長的好教材。

《給教師的101條建議》,美國作家安奈特用非常樸素的`語言,説了一些我們每天都經歷的事情,講了許多我們恍然大悟卻又淺顯易懂的道理。讓我忽然間感覺雲開日出,陽光明媚。書中沒有什麼時尚、新潮的詞語,也沒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更沒有泛泛而談的教育理論。它通過實際的例子來闡述解決問題的技巧和建議。本書的101條建議體現出作者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並強調情感教學與創造性教學手段的結合的教學理念。書中的建議簡單易學、易於實踐。書中的言語和比喻幽默、風趣。書中給教師提出了101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在這本書裏,安奈特用樸素的語言將自己教育教學中的案例向我們娓娓道來,讓你覺察不出教育專著的乾澀和乏味,理論與案例有機結合,讀了讓你回味無窮,意猶未盡。這些建議不論是對新教師還是老教師,在改善學生與老師的關係上產生迅速而有效的效果,使教學效果“立竿見影”

《給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還向我們傳遞了優秀教師的職業精神和優秀教師應具備的永不消散的魅力。優秀的教師總會維持自己良好的聲譽,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不為外界消極態度所影響,並且做任何事情都能從容、鎮定,能控制自己的反應,不帶着怒氣行事。優秀的教師總會以身作則做到最好,但也會尋求幫助,能夠很好地與家長合作,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不斷取得事業上的進步。

總之,學習101條建議讓我收穫很多,它給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讓我的心靈滋養,心胸開闊。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要多閲讀這樣的好書,讓自己在閲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使自己成為能影響他人,改變他人的老師,並在教育事業上取得成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不僅是在讀那一條條獨立成文的建議,更是在讀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許多思考。特別是“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一條,帶給我極大啟發。文中這樣説:“有些學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對任何事情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如果學校裏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學校裏這種對學習無動於衷沒有為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學生越多,那麼,教師們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學生,那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裏移植到學生心裏。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於衷的精神狀態。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後,考不及格,這倒並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態度。”是啊,我們每一位老師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對於這樣的學生,每個老師都非常頭痛。書中提到,對待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做到孔子説的“因材施教”。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這樣的孩子進行細緻地瞭解。我們的孩子來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體狀況、不同的興趣愛好。

教師面對這樣的孩子,首先要對他們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了解清楚,這樣在課堂上才能“使每一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可反思一下我們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慮到這些因素了?仔細想來,在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是按照教師用書上的學習目標,對學生提出同一個學習要求、要求他們完成同樣的作業,自然也會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他們。對此一些基礎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學生,他們很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他們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同時,也會影響到他人格的形成。為此,因材施教多麼重要。

再比如,有些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表現為愛説話、愛做小動作、無精打采等,其實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讀了這本書,我們不妨仔細地反思一下自己,我們的課備得充分嗎?我們的課堂是不是激發了每一個孩子的探索知識的慾望?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這麼想想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所設計的每一堂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嚮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悦的心情。雖然要做到這些不容易,但是隻要堅持努力,真正動腦筋來設計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抱怨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少了很多。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讀書,讀書,再讀書,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不但自己要不斷地閲讀書籍,充實自己,更要教育學生要多閲讀書籍,從書中學到知識。這就是我讀完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的總的感受。

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建議,無論是針對教師本身提高素養的需要,還是對待教師如何教育學生,都離不開讀書這一觀點。也就是説,他認為在教育的問題上,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與讀書分不開。例如:在對教師自身發展的建議中,他提到教師要做到智力發展和得到精神儲備,就要多讀書才能達到。他説:對一個教師來説,最大的危險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沒有精神財富的儲備。對於這個説法我深有感觸,前幾年,當我突然從低年級接手五年級教學時,我曾有過這樣的危機,就是忽然感到自己在各方面的教育方法跟不上學生日益變化的想法了。那段時間,我回到家就是補看書,看別人的好的教育方法。當然就只有有選擇地找着看了,因為學生出現的問題等不了我慢慢地讀完那些書,再形成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們,我只能對號入座似的把方法先搬過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再相機行事了。所以現在只要時間充裕一些我就看一下書,作為儲備。

在對教育方法的建議時,書中提到,學困生怎樣把學習搞好,最好的.辦法也是要他們多讀書。他是這麼説的: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就越需要多閲讀。……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要

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閲讀、閲讀、再閲讀,——正是在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在談到教會學生學會教育和自我教育時,他是這麼説的: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我堅信這個説法。無數學生活生生的事例,讓我們是看到的,所以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必須注意做好對學生閲讀每一本好書的引導和指導工作。

從以上可見,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讀書有多麼的重要。看了書中的那些建議,我很是觸動。讀完書後,我一直在考慮如何更好地將這一觀點融入自己今後的教育教學和生活中,我想應該注重加強對學生讀書的指導與讀書的要求,讓學生能多讀書,享受讀書的快樂。同時,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儘可能空出時間多讀書,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和能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專業上提出的要求説的那樣:請你記住,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車間裏增添了一件精緻的工具。因此今後我也希望自己做到與書為友,因為我不願成為他所説的一個現代的人,如果沒有經常與書籍的精神交往,如果沒有一種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的尊嚴的自豪的願望,那麼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議的那樣的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我平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像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如何做好後進生的工作等。書中還有許多關於教學管理、教學經驗,教師對課程的計劃和組織,以及如何提高教學成績等等。

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給我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他把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於教師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所謂個別對待簡言之就是“因材施教”,現在大家都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和要求。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以及反應能力各不相同!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他告誡我們要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就這引發了自己的一點點思考,在日常教育中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對待,這一點大多教師都能做到,而且好多教師都是這樣去做的。但在課堂教學中要是做到這一點,估計就有點難了。其他原因且不説,單就學生人數來講,就能讓教師感到精疲力竭。目前,只有少數地區推行“小班教學”,大部分地區,班級人數都超過40人以上,我現在所教的班級人數一個班有57人,另一個班也不少,也有54人,在這樣“臃腫”的班級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談何容易!57個學生就有57中想法,就有57中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個別對待學生,這是一條很好的也很有成效的教學思路,關鍵要看執行的條件是否可行。現在我帶的兩個班加起來就有111人,每天光批改課堂作業本就已將讓我忙的不可開膠了,那還有時間去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呢?當然這不是自己不這麼去做的理由。

現在的後進生怎麼產生的,或許就是應驗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吧,“我們沒有合理的個別對待學生”。以至於現在一個班裏會有那麼多的後進生,而老師們當然也包括我,就知道去埋怨學生,認為學生沒有好好學,甚至認為他們“笨”反應慢,可是我們何嘗不換位思考一下呢?老師們又何嘗考慮到那些後進生的痛苦,因為某種原因上課聽不懂,卻還要裝作很認真聽講,配合老師,對他們來説何嘗不是一種煎熬!作為老師你採取了個別對待學生了嗎?沒有!我們上課只是把大眾的東西強加於他們,並沒有考慮到他們能否接受啊!長期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了!雖然目前來説,個別對待學生實行起來有點困難,但我覺還是應該朝這個方面不斷的努力,時間是靠自己擠出來的,方法是靠自己探究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才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書育人者!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 這是鄭傑校長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第一句話,就以這種別樣的角度吸引了我。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書中沒有華麗的詞句,也不講一些空洞的道理。娓娓道來,裏面獨特的觀點和建議都與我自己息息相關,與我們的現實非常的貼近。其中第21條建議讓我感觸很深,下面我將自己的獨特的體會與大家共同分享。

書中説:在我們做許多事之前,都要思索一下,我為什麼要做?我為誰而做?那麼我們為誰而從事教育這個行業呢?

起初也許你會是因為父母的期望,會因為沒有找到更理想的工作,會因為其他更多的原因,只要你理性思索認為還要繼續、值得繼續去做這項工作,那麼你就會發現原來是為着自己!為着自己的幸福,希望自己首先勝任工作,只有勝任才可以換來生存的基本物質條件;還希望工作愉快,從教師那平凡而細小的工作中去把握生的樂趣。如果恰好條件允許,何不讓自己做得更好,讓自己從一般謀生和簡單的樂趣提升到一個精神文化的境界裏。不在乎他人的'評價,為自己而活着,在對幸福的理解中工作,我們是理性的,因而也是堅定的。

每天,當我面對着一雙雙明亮的、充滿着純真無邪,充滿着仰慕和信任的眼睛時,我總會想起兒時的我。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會影響一個班,我們的一言一行會震動一個心靈,我們的親切微笑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我們的精心呵護會拯救一個靈魂。雖然每天的工作繁瑣、壓力大,但我都坦然的面對,每天都會以平和、飽滿的心態,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孩子。因為這就是我“質量飽滿的生活”,辛苦並快樂着!

他們常常會問道:“老師,您喜歡我嗎?”“當然喜歡,你們都是老師的寶貝。”每當看到鮮花盛開的笑臉,那份幸福,唯我獨有!這是一顆含羞草!那是一朵紫羅蘭啊!這是一朵玫瑰花!那是一朵臘梅啊!我在花園中真的聽到了花開的聲音,看到了拔節的姿態,締造着生命的鮮活和靈動。聽一句句稚嫩的話語,我的心在笑,看一個個乖巧的身影,我的情在動。因為,舉手投足皆有情,奶聲憨氣都是愛!

世界上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因為你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教師應該始終保持對美好事物的敏鋭,深入生活,積極地發現美,追尋美,創造美,並把美帶給孩子,引入孩子的心靈。更重要的是帶着追尋美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這樣樂觀的態度就會影響孩子,把美與愛傳播開來。

播種工作的熱情,收穫成功的喜悦,這才是教師平和而真實的快樂。讓我們一同幸福地工作着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後,我深受啟發。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 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我覺得找到學生和老師發生的現象的根源,有益於我們開闊眼界。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後進生的幾條建議。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説恐怕沒有哪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有那麼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頭一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為了防止遺忘,需要在教過教材後3、4個星期(而一般是3、4個月)就進行鞏固性的練習。

對這些兒童來説,我們首先是要改變我們的看法了,對“後進生” 的教育工作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簡單地認為轉變"後進生"就是為其補課,提高成績。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們應該知道,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們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則只會適得其反。那麼該如何做呢?

對於學生我們應更多的是要發現他們的的優點,哪怕是肯定平常學習生活中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也能極大地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得到教師的肯定是對他們一種莫大的鼓舞。國小生年齡小,易受暗示,喜歡被肯定。例如,在一次的數學課堂中,我發現一個平時成績不太理想的孩子勇敢地舉起了手,並在大家的鼓勵下正確地回答了問題。當場我就讓全班同學表揚了他,課後,我又單獨以進步獎獎勵了他。從此,他上課的積極性高漲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其次,精心地為所謂的“後進生”設計一些針對性的練習,耐心地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對症下藥,各個擊破。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所以他們的弱勢也是不同的。對於這些後進生們,應當經常注意平時作業錯誤的地方,總結歸納弱勢所在。然後進行有針對的練習,加強鞏固。

再次,藉助集體的力感染後進生 ,這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操作起來也是有很多難度的。首先要把學生按照成績分成小組,要以好帶差;讓學生養成互助互學的良好風氣,讓好學生理解“教學相長”的內涵。自然他們就願意交了。要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是在一個大家庭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這樣整個班級的學期氛圍也會越來越高漲,後進生也能得到充分的幫助。

當然,最重要的還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不要妄想速成,短時間見成效,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持久的耐心,平和的心態面對他們,教育他們,只有這樣,轉變後進生的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再次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我平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像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如何做好後進生的工作等。書中還有許多關於教學管理、教學經驗,教師對課程的計劃和組織,以及如何提高教學成績等等。

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給我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他把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於教師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所謂個別對待簡言之就是“因材施教”,現在大家都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和要求。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以及反應能力各不相同!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他告誡我們要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就這引發了自己的一點點思考,在日常教育中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對待,這一點大多教師都能做到,而且好多教師都是這樣去做的。但在課堂教學中要是做到這一點,估計就有點難了。其他原因且不説,單就學生人數來講,就能讓教師感到精疲力竭。目前,只有少數地區推行“小班教學”,大部分地區,班級人數都超過40人以上,我現在所教的`班級人數一個班有55人,另一個班也不少,在這樣“臃腫”的班級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談何容易!55個學生就有55中想法,就有55中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個別對待學生,這是一條很好的也很有成效的教學思路,關鍵要看執行的資:料;來/源,於GZU521學:習;網 http://Gzu52條件是否可行。現在我帶的班每天光批改課堂作業本就已將讓我忙的不可開膠了,那還有時間去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呢?當然這不是自己不這麼去做的理由。

現在的後進生怎麼產生的,或許就是應驗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吧,“我們沒有合理的個別對待學生”。以至於現在一個班裏會有那麼多的後進生,而老師們當然也包括我,就知道去埋怨學生,認為學生沒有好好學,甚至認為他們“笨”反應慢,可是我們何嘗不換位思考一下呢?老師們又何嘗考慮到那些後進生的痛苦,因為某種原因上課聽不懂,卻還要裝作很認真聽講,配合老師,對他們來説何嘗不是一種煎熬!作為老師你採取了個別對待學生了嗎?沒有!我們上課只是把大眾的東西強加於他們,並沒有考慮到他們能否接受啊!長期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了!雖然目前來説,個別對待學生實行起來有點困難,但我覺還是應該朝這個方面不斷的努力,時間是靠自己擠出來的,方法是靠自己探究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才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書育人者!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最近有幸拜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使我感觸頗深,啟發匪淺。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共談了100條建議,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説教之感,全書皆為經驗之談,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讀着此書,就好像於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能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紀老人冰心曾説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完這一百條建議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像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讀後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讓學生熱愛美術,興趣的祕密何在?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強調了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做為美術教師要讓每一節課堂都能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愛上這個學科,才能使每個同學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書中教育核心思想就是以人為本,我們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給每個孩子發揮創造的空間,以下書中給出的幾個建議,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用心學習。在學生面前揭示出一種新的東西,激發起他們在自然界奧祕面前的驚奇感;努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然萬物的實質及其因果聯繫,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

培養孩子對圖畫的愛好。蘇霍姆林斯基在針對培養孩子審美情趣上給出了幾個建議,專門組織幾次旅行,到“思維的發源地”(自然界)去,以使兒童對周圍世界的感知充滿鮮明的審美情感;一步接一步地借給兒童一些基本的畫圖技能;把圖畫用到創造性書面作業裏去;力求使繪畫在兒童的精神生活中佔有應得的地位。美術學習不只是要培養畫家,更重要的是要用美術的教育來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他們對美的感受力和欣賞能力以及審美情趣和態度,同時培養他們的個性思想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將來能夠成為有具有審美情趣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美術學習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靜下心來細細品讀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目光穿行於浸透了深邃哲理的字裏行間,我彷彿進行了一次耐人尋味的思想之旅。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着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説:“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語言能力差,不僅會影響課堂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和這門學科。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鬆、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把學生當成朋友。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學科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説:“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蹟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經常在課後和學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學生交朋友,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學生一起打籃球,慢慢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我的真誠,讓學生喜歡我,進而喜歡我的課。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不用功、成績比較落後的差生,如何對付這些學生往往是很多老師頭疼的難題。我們應該嘗試着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所謂的“差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試着從課堂的點滴中努力去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點,我都會去讚揚、鼓勵他,試着讓他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些一開始上課不認真聽課的學生現在慢慢也能堅持認真聽課,甚至還記起了筆記,當天的作業沒能及時完成。第二天會把做好的作業親自送到辦公室向我道歉,這時,我會毫不吝嗇我讚揚的語言。因為我記住了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我們的話:“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我不能一一列舉,這些建議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建議的背後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建議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去實踐和思考的。通過閲讀這本書,我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通過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學得以有效地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彷彿一面鏡子,時刻映照着自己;又象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們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遠。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學習這100條建議,用它來指導自己的工作。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放假前拿到園裏發給各位老師的兩本書,其中之一的一本便是這本名為《給教師的60條法律建議》。相比起那一本,這本書的名字和書的封皮更吸引我一點,我便先讀了這本。起初便是為了完成園裏發給的任務,要求讀完這兩本書,但是隨着我對這本書的深讀,逐漸的有些吸引我了,當天下午便一口氣讀了掉了整本書的一半。

引用該書序中的一段話“教師是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塑造者,是公民社會化進程的`重要指導者,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傳承者。教師在個體成長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他們應當有高於常人的文明覺悟和素養。”在這本書中,作者力圖從教育和法律的雙重視野中探索一線教師最需要,最實用的法律知識。我便是廣大受益教師中的一人。當然吸引我的並不是那些古板且死記硬背的法律條文,真正吸引我的還是那些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也確實發生過的案例。從“故事”中理解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學會仔細權衡並作出最恰當的選擇。

還記得當時隨便翻翻看到一條“對學生的法師、着裝規範問題,不宜強制”的案例。這條案例中給出的情景再現大概就是國小要求統一着裝、髮型,不然便不允許學生進入校門,會被請家長,會被校方禁課。對於這一條案例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我曾經就是受這種強制性所謂的“規定”脅迫的人。那時學校規定男生寸頭,女生漏額馬尾。進入校門,由於有點留海,便被德育處主任用剪子剪了下去,還叫班主任來門口領人。當天班主任還給我母親打了電話,回家後母親還批評了我。這讓我非常不能理解,難道我的學習成績和我的髮型有直接的聯繫麼?校方不經我同意私自剪去我的頭髮,導致我一整天都胡思亂想,這才是真正的影響了我。根據書中所給的依據,“學生染髮,穿耳,着奇裝異服等行為,可能會與學校的規章制度相違背,不利於學校的統一管理。但從法律上看,學生的上述行為並不違法,也不會危害社會公共利益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甚至也不會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當然,也並不是提倡學生去染髮、穿耳這類行為。只是我們或許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理論為主行為為輔,真正的做到平視對待,將學生看為平等的法律地位的獨立個體,他們的各種法律權利不可侵犯。

書中不光有種種令人感興趣的案例,也給出了最能讓各位老師接受的策略與建議。例如:如果學生在着裝、髮飾方面違反學校規定,教師應當通過耐心的説服教育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實現教育和管理的目的。教師不要為了執行校規或應付上級檢查而採取強行剪去學生的長髮,強制學生脱去不符合要求的服飾等管理方式,以免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這本書也真誠推薦給大家,不要用錯的方法去做我們認為對的事。不要用我們的想當然去侵犯孩子們該有的權益。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我閲讀了蘇聯聞名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書中談了一百條建議,讀着此書,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碰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佈滿信心……

翻開書,一百條建議之首便是作者在反覆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裏,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作者打了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有的孩子卻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麼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麼也幹不成。兒童的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這樣各不相同的。讀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一直困繞我的問題:為什麼在我所教授的學生中會有明顯的優差生等級?

為什麼同時教授,有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麼也學不會,現在我終於明白原來我沒有在備課會考慮到孩子們的差異性,沒有周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麼,沒有因人而異,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原來就因為我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解決了我的困惑。

書中還有很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這就集中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賞識教育的思想,他認為教師的賞識是實現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要常常刷新賞識教育的思想,賞識每一個孩子,關注每一個個體,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用親情去呵護。在澆灌、培育與呵護中觀察、發現並準確把握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使他們的閃光點得以昇華。讓每個幼兒都獲得不同程度的體驗與成功。使他們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因為只有成功才能讓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讓孩子有主動參與一切活動的願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賞識教育讓自由、歡樂與舒暢迴歸課堂,迴歸孩子的一日生活,賞識教育把自信、創造與成功,帶給孩子,還給孩子一個完整的自我。賞識教育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讓溝通與關愛解開每個學生的心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