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説課稿【精】

來源:文書谷 2.9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説課稿【精】

幼兒園説課稿1

一、設計意圖及教材分析:

現在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保意識淡泊,經常做出亂摘花草,隨意攀登樹木等行為,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得不令我們幼教工作者產生重重的憂患。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樹,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觸,但幼兒對樹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兒進一步去理解樹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植樹造林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益處。因此,對“樹”的深層次的探究已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所以,我為大班幼兒設計了一堂社會環保課————《植樹造林》。

二、活動目標:

基於這樣一種教育思想,接下來我來説説為本次活動制訂的目標。幼兒教育的任何一個目標都應該為幼兒的終生髮展做準備,社會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瞭解綠化的好處,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遷移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看看、説説、聽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 我把活動目標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三、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是實現活動目標的載體。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為了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提供條件,我為活動作了以下準備。

1、各種樹的照片、實物投影儀

2、多媒體課件和CD(山洪爆發、沙塵暴來襲、小動物搬家)

3、植樹工具、小樹苗若干

4、知識準備:和家長一起尋找關於“植樹造林”的資料

四、説教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並沒有刻意選用什麼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説的:幼兒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天天在變,日日在長,因此,無論用什麼方法,只要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就是最佳的方法,雖説教無定法,但是較必有法,簡單的`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講解法,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的在集體面前闡述自己的知識,能很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實物投影儀的運用也更能形象直觀的幫助幼兒理解同伴的講解內容,能使幼兒更清楚觀察和交流,使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情景體驗法:另外,我運用了CD和多媒體,讓幼兒從反面深刻地體驗到植樹造林讓人們受益匪淺,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必定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事實勝於雄辯”,殘酷的現實情景再現,具有很大的説服力,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個靚點。

三)動手操作法:在幼兒的思維達到最高潮時,讓幼兒親自動手種植小樹苗也是幼兒情感的一種宣泄,為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五、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但這三個部分卻是有機的聯繫在一起的,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一)活動開始部分

1、活動前我將幼兒收集的照片、圖片把教室佈置成一個博覽會,一開始由我帶領幼兒參觀並作簡單的講解,並提問:你認識哪些樹?是怎麼樣的?它們長在哪裏?目的在於在幼兒好奇心的驅動下儲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給幼兒留有餘地,可以讓幼兒在自己的發展水平上、在不同層次上思考,同時幼兒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中積累知識經驗,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介紹樹,幼兒觀察後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樹的圖片、照片拿過來放到實物投影儀上,請幼兒講解自己的知識,和同伴分享經驗,發展了幼兒的表闡述能力,提供給幼兒大膽表現的機會。其餘幼兒在通過耐心傾聽同伴的講解直接獲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識碰撞的同時積累經驗。

(二)第二部分,觀看CD和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的運用的優勢在於視聽結合,聲圖並茂,把教師難以講解説清、無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難懂的知識,跨越時間、空間的界限生動的告訴幼兒,更聚説服力。幼兒從感知到理解,多媒體的運用恰倒好處,並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突出重點。

1、播放沙塵暴侵襲的片段,畫面中人們頭裹紗巾在風沙中艱難地行走、司機因看不清道路發生車禍、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發,水土流失,家離失所的場面,同齡兒童因此失學。

3、小動物搬家

通過觀看,幼兒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鳴,加上教師適當的提問,更加有助於幼兒的知識經驗的彙總。“為什麼小動物會搬家?”“為什麼會山洪爆發?”這些問題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兒想到因為沒有樹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三)討論

抓住這一思維我立即展開了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遷移幼兒新獲得的知識經驗。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拋向幼兒:“你認為植樹造林有什麼用呢?”通過集體商討、小組討論、個別提問、教師巡迴指導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的知識在這裏作一個大彙總,也是對本次活動的檢查,在討論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和間接獲取信息的能力。然後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兒的想法:防塵防沙、固土、淨化空氣、減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等。最後讓幼兒判斷一組圖片:亂砍伐樹木、攀登樹木、在樹枝上懸掛物品、搖晃樹木、給小樹苗澆水、拔草、鬆土,為小樹苗加上防護攔等讓幼兒正確的判斷這些行為的真偽,發展幼兒判斷是非的能力。

六、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愛玩愛動的特點,我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利用課後延伸時間帶領幼兒到園內的種植園地去植樹,隨機滲透3月12日是植樹節。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此時,也真正的體現了教育的延續性、實效性,形成良好的社會主人翁意識,為幼兒的一生髮展做好了準備。

幼兒園説課稿2

一、説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為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通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與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工程部工作總結髮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與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為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説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與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20xx黨建工作總結髮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與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與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創作。

三、説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老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説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與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與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幼兒既形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與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為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與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與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與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悦感與成就感。

幼兒園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我以"求穩中求新"為自己定位,以我班幼兒的繪畫、操作、想象水平為參考標準,設計出這節課。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美國學者杜威認為:"興趣是刺激兒童學習的好形式"幼兒只有對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注意力集中,參與主動,投入積極,從而獲得知識經驗,依據這一教學理論及對幼兒平時的觀察,發現幼兒在結束了前一節關於設計馬路的課程後,幼兒提出:"馬路太空了。"於是我就啟發幼兒能夠添點什麼東西,幼兒發揮想象講出了許多,藉着幼兒的興趣,找了大家都同意的主題"汽車"進行活動。在之前,幼兒已學會了幾種汽車的畫法,在日常生活中看見的汽車還有很多。本課時讓幼兒畫馬路上的汽車,可以擴展幼兒的繪畫視眼。幼兒在掌握畫幾種汽車的基礎上,通過比較,畫出其它類型的汽車,並想象畫出新型的汽車,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

二、教學目標

在這次活動中,我要求幼兒在學會畫幾種汽車基本結構的基礎上,畫出馬路上其他特徵明顯的汽車,並注意畫面佈局。由此我制定了以下以下兩個活動目標:

1、通過想象、繪畫、塗色、剪、貼等方法,師幼合作表現馬路上來來往往的汽車,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2、通過活動使幼兒感受自己創作中自然、樸實的設計,體驗與同伴共同合作成功的喜悦。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想象、創作、製作汽車,難點是幼兒共同合作表現馬路來來往往的汽車。因為我班孩子剛從小班上來,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還比較弱,這次繪畫不但讓幼兒表現十字路口的汽車,還要讓幼兒合理佈局避免"汽車"相。因此對中班幼兒來説有些難度,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採用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讓幼兒在前幾次活動中,認識並掌握幾種汽車的畫法,還讓家長帶幼兒觀察馬路上的車輛,擴展了幼兒的視野,為這次活動做好鋪墊工作,從而達到這個教學目標。

三、教學程序

《綱要》中指出:課程實施的中心環節是因地制宜的創設兒童的興趣、愛好,需要和發展水平將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作為兒童的重要資源環境教育中很重視過程教育,提出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創設環境。所以將幼兒設計、討論、想象、創作的馬路及汽車佈置在了教室的`牆壁上,既可以裝飾教室環境又可以參與區角活動、展示幼兒的作品,同時又能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本次活動我分四部進行:第一、採用情境激勵法,首先我們組織了一次"汽車展"讓幼兒將自己家裏的汽車的模型、汽車圖片帶來,讓大家來欣賞汽車,觀察汽車,使之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第二、採用講解提示法,在對汽車基本瞭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揮、任意想象,第三、鼓勵幼兒用蠟筆、紙、剪刀、膠水、來進行操作、創造,第四、首尾響應,以汽車展的形式再組織幼兒欣賞,並邀請幼兒向同伴、教師介紹自己設計的汽車。

現在説説教學過程:第一部分我以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來介紹圖片上的馬路,來引導幼兒討論馬路上缺了什麼?從而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汽車"這一主題。第二部分,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去觀察汽車形狀並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揮,任意想象,提出"如果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你會設計出什麼樣的汽車來"的問題,然後讓幼兒講講自己想象中的汽車樣子和功能。第三部分,讓幼兒進行大膽的創作。通過讓幼兒自由探索提供的操作材料來製作出自己想象的汽車。在這過程中,第一我提醒幼兒在設計汽車時要美觀、特別、與眾不同。第二提醒幼兒運用剪刀時注意安全,剪下的廢紙放在籮筐裏貼時膠水要塗滿。第三重點提醒幼兒汽車貼在馬路上時一定要注意佈局,我特意在馬路中間畫了一個在指揮交通的警察,暗示汽車不能隨意亂貼,目的就是讓幼兒知道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最後一部分再次以汽車展的形式,組織幼兒欣賞,並邀請幼兒向同伴、教師介紹自己設計的汽車。讓每個幼兒都得到肯定和鼓勵,從而在活動中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悦。

最後請各位老師對我的教學給予批評指正,並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幼兒園説課稿4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多媒體技術應用》(選修)第三章第二節“音頻信息的採集與編輯”的內容。在第一節中,學生了解聲音表達信息的特點,理解了聲音數字化表示的基本方法,也體會了數字音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考慮在《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已經初步使用過cooleditpro處理音頻信息,因此第二節教材注重培養學生處理音頻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實例展開,層層引導,目的在於激發學生興趣和創新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作用,培養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音頻信息編輯和加工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另外也為今後學習多媒體作品製作奠定基礎,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課時安排:1課時。

3、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級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有濃厚興趣,學習態度認真,肯學敢問。但學生存在個體差異,能力層次不同,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也不同,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實行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模式,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團隊精神的培養,且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務,共同獲取知識。

4、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和本地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本人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a、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音頻信息獲取條件、獲取途徑及選用依據;

②進一步掌握音頻信息獲取與加工的基本方法;

③體驗音頻信息在表達、交流中的運用效果。

b、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c、情感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②通過小組協作和主題製作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5、教學重點、難點

基於對教材內容和要求,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的理解和分析,兩者均是以進一步掌握音頻信息獲取與加工的基本方法,並體驗音頻信息在表達、交流中的運用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提高學生高效完成任務的技能。因此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

利用cooleditpro對音頻文件進行文件基本設置(如:音頻的選取、刪除、降噪、插入、合成等。)

二、説教法:

a、教法

高中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為實現該教學目標,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難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激趣導入法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所以在講授新課時,通過特定情境創設良好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愉快學習、自覺主動的學習。

2、自學和講練結合法

高中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演示和講解分析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步進行,促使學生在一定的指導意義下,完成課堂知識。

3、任務驅動法

當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有初步瞭解後,利用事先設計好的由易到難的任務驅動他們去完成,並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原則,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內學生層次不同,各有分工,通過討論交流,共同完成任務,掌握新課的內容,解決重點難點,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協作精神,培養了他們的信息素養。

4、提問引導法

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新知識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通過“提出疑問”來啟發誘導學生,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轉變學生“學會”為“會學”。

三、説教學設備

a、教具:硬件:接入因特網的計算機教室,廣播音響設備,學生每人一機,配備耳麥;

軟件:電子多媒體網絡控制系統。相關的教學課件和提供學習音頻信息的編輯和加工的網站。

b、學具:教學課件、網絡資源和相關學習軟件。

四、説學法:

學生可以採用以下方法來實現音頻信息的採集與編輯內容的學習。

(1)示範促進法

對於學習一般的學生,他們碰到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讓自學得好的學生做示範操作,教師單純的教轉變成學生之間的學,並形成全體學生相互促進,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2)探究法

對於每個操作任務,鼓勵學生思考探究,獨立嘗試操作,自行分析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學會”轉化為“會學”。

(3)自主探索、小組合作性學習等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望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然後在完成音頻信息的加工,以小組合性學習展開,增強了學生的協作和團隊精神,不知不覺中培養他們自身的信息素養。

五、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設計了六個環節來完成課堂教學:分別為一、激趣導入、二、探究分析、三、任務驅動、四、歸納總結、五、板書設計、六、教學反思。具體過程如下:

(一)激趣導入(5分鐘)

首先,我播放一首mp3校園流行歌曲,引起學生的興趣,提問學生是否想錄制這首歌曲,學生都表示想錄制這首歌曲。

接着,我趁熱打鐵,我在教師機上面播放,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學生機中錄製此首歌曲。學生錄製完畢,要求學生檢查錄製是否成功,若不成功分析其中原因和並思考下面2個問題:

1、錄製歌曲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2、錄音前要做的準備工作是什麼?

學生通過思考分析之後,(1)得出錄製歌曲的基本條件需要相關的軟硬件,硬件是:計算機、聲卡、麥克風、音箱。軟件是:錄音機或者音頻編輯軟件如:cooleditpro等。

(2)關於錄音前要做的準備工作就是要設置好音頻屬性。

最後提問:如果我們剛才錄製的歌曲文件效果不夠理想,能不能進行編輯和加工,從而導入新課“音頻信息的採集與加工”。

[設計意圖]以上設計是根據高中學生的學習和年齡特點,用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事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體現“信息技術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這一理念,讓學生帶着探究的疑問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探究分析(5分鐘)

探究題目:音頻信息的採集原理

探究1:計算機為什麼能採集外部的聲音並進行處理?怎樣實現?

雖然學生在“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中,己經學過了音頻信息的基本操作,但是學生對於音頻的採集原理並不瞭解,因此通過教師設問,並展示聲卡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學生通過閲讀教材和觀察主機箱,並指出聲卡的位置,同時指明各個輸入端口的名稱。然後歸納:在多媒體計算機中,聲卡是獲取音頻信息的主要器件之一。聲卡上包含記錄和播放聲音所需的元件和電路,如模擬/數字轉換芯片和數字/模擬轉換芯片、midi合成器、混音器等。

探究2:我們知道利用聲卡採集聲音是獲取音頻信息的一種重要途徑。要求學生閲讀課本p51內容,瞭解聲卡主要實現哪些功能?學生通過閲讀後歸納出聲卡的功能,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設計意圖]以上給學生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任務驅動(30分鐘)

在該環節採用三個任務,任務一:將自己喜歡的一首歌保存到計算機中。想想有哪幾種途徑,選一種或多種進行操作。並填寫p52表3—4。目的要求學生掌握音頻文件的獲取過程,認識音頻文件的類型、播放時間、文件大小、音頻質量、獲取成本、知識產權等知識。任務二:要求學生完成主題活動:錄製一個“配樂詩朗誦”的音頻作品。目的是既鞏固學生音頻編輯軟件cooleditpro的基本操作設置的掌握,又可以實現音頻信息處理的'綜合訓練。讓學生實現自我,錄製自己喜歡詩歌,大大激發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激情,從而提高編輯與加工音頻文件的能力。任務三:要求學生對自己或者同學的音頻文件作品進行交流和評價。目的在於讓學生能夠發現音頻文件的不足之處,有效的編輯和加工音頻文件。

下面逐個説明任務的實現方法,以及如何通過任務來解決知識的重點難點。

任務一:將自己喜歡的一首歌保存到計算機中。想想都有哪幾種途徑,選一種或多種進行操作,並填寫p52表3—4。(5分鐘)

方法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總結出保存音頻文件的途徑,以及讓學生閲讀配套光盤中的信息道德和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版權問題,從而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和學習中,正確分析對音頻質量的要求及獲取的成本,根據自己的條件,方便地獲取音頻信息,且不會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這樣便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完成任務一後,可以展示較好同學的表3—4的內容,讓學生進行交流。

任務二:要求學生完成主題活動:錄製一個“配樂詩朗誦”的音頻作品。(20分鐘)

a、實現任務過程:教師先寄語:中國是詩的國度,有着三千餘年漫長而又輝煌的詩的歷史。詩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下面讓我們來舉行舉行一場名篇詩配樂朗誦音頻作品的製作,讓大家對詩歌有更為深刻的感悟。後展示任務二,錄製一個配樂詩朗誦。讓學生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該任務。

學習任務:錄製一個“配樂詩朗誦”的音頻作品。

操作步驟:

(1)選詩素材:教師提供詩的素材網站。(如:詩有古典派、現代派、異域派的學習網站)

(2)制詩朗誦。(技術支持:可以利用錄音機程序或“cooleditpro”序錄制詩,朗誦技巧參考相關學習網站)

(3)編輯詩音頻文件。(技術支持:關於聲音的選取、刪除、降噪、調整音量大小等,參考教材p53至p55內容。)

(4)加工配樂。(技術支持:參考教材p56內容的伴奏音樂加工設置內容:、從原曲中抽取音樂、利用濾波器消除原唱等。)

(5)詩朗誦聲音和配樂合成。(技術支持:參考教材p54的聲音的合成設置)。

(6)文件保存。(技術支持:參考教材p55的文件保存設置。)

b、實現任務方法:該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要求學生按照以上要求和提示進行自主或小組合作錄製配樂詩朗誦的音頻作品。教師隨堂輔導,完成較好的同學讓他們當“小助教”,對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加以指導。該任務使學生既進一步掌握音頻文件的編輯與加工的方法及步驟,又體驗音頻信息在表達、交流中的運用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提高學生高效完成任務的技能,這個任務解決了本節課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對音頻文件的綜合處理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本節課的難點得到了突破。

通過以上二個任務,學生已經動手編輯和加工音頻文件的相關實例,但是對於編輯和加工後的音頻文件的質量問題仍須學生認識,因此如何引導應該怎樣交流和評價才是關鍵所在,所以設置任務三。

任務三(音頻文件的交流和評價):要求學生在班級博客網中發佈自己的音頻文件,並根據音頻文件的評價量規表(p58表3—5),分析自己和同學的音頻文件作品。(5分鐘)

方法是:要求學生根據音頻信息評價量規表,對自己或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採取組內或師生交流評價等方式,教師展示一些同學的完美音頻作品,並請製作人對音頻作品的製作談談體會,並對完成音頻作品的同學登記和獎勵。這個任務讓學生對衡量一個音頻文件作品的質量有了全面的認識,從而也增強了學生之間合作和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對作品的欣賞和評價能力,同時獎勵機制促進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和原始動力。

[設計意圖]基於高中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因此我採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也就是把本節課的音頻信息的處理內容轉化為幾個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學習的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引導學生置身於數字音頻的世界,通過親身體驗,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整理、創造性地加工音頻信息,從而理解本節課音頻信息的採集原理,掌握了編輯音頻文件的基本設置,並能高效完成音頻文件的合理加工,切身體驗音頻信息在表達、交流中的運用效果。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信息綜合素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也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從而達到學生知識的易保持和遷移作用,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歸納總結(5分鐘)

這個環節不容忽視,我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通過回顧,學生對自己所學與課本各知識點一一對照,從中體驗到通過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通過學習音頻信息的採集與編輯一課,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學以致用。

(五)板書設計

課題:音頻信息的採集與編輯

1、音頻信息的採集原理

2、任務一:將自己喜歡的一首歌保存到計算機中。想想有哪幾種途徑,選一種或多種進行操作,並填寫p52表3—4。(音頻信息的基礎知識)

3、任務二:要求學生完成主題活動:錄製一個“配樂詩朗誦”的音頻作品。(音頻信息編輯加工的基本設置和綜合訓練)

4、任務三:要求學生根據音頻文件的評價量規表,分析自己和同學的音頻文件作品。(音頻信息的發佈和交流評價)

5、歸納總結

(六)教學反思

高中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悦。本堂課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在完成相關任務時,比較積極主動,同學之間比較友好互助,音頻作品完成效果較好,且富有創意。學生在展示音頻作品時,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及語言組織能力,通過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另外通過對錄製配樂詩歌朗誦時,學生對詩歌和朗誦方面又有了全新認識,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體會到中華民族文化藴藏着豐富的內涵,對祖國熱愛之情便油然而生,促進了學生整個人完整、和諧的個性發展。

幼兒園説課稿5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內容。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物體長短,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此類的內容,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些都為這節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但二年級學生年齡小,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事物的本質特徵,他們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們對線段的概念提升到一個概括的、抽象的認識,有一定難度。同時他們喜歡動手,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些又是學習的有利因素。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標,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線段,能用直尺畫出不定長的線段。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徵,學會畫線段。

教學難點:畫線段、數線段。

三、教具和學具

教具準備:課件、棉線、長方形紙片,直尺

學具準備:棉線、長方形紙片、直尺

四、教法和學法

課堂教學主要採取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配合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其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操作,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五、教學程序的設計

結合以上分析,和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為六個部分:

流程一、曲直對比,情境導入:(2分鐘)

課件出示情境圖:小明家和學校兩點之間很多條路,只有中間一條路是直的,用紅色的線段表示;其它路線都是曲線。

啟發學生思考:小明從學校回家,走那條路最近?為什麼?

這一環節充分地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髮現,這條路因為直,所以近。使學生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同時,在情境中滲透,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為後續學習打下基礎。

流程二:反覆體驗,認識線段(8分鐘)

這個流程分三個層次教學。

首先是直觀感知:請學生把桌上的棉線拉直,觀察棉線的形狀。

第二層次,通過講解和變式練習,使學生對線段的認識由直觀形象到抽象概括。

先講解:像剛才的那條路,和我們兩手之間的這樣直直的一段線就是線段。手捏住的棉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

在講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線段有幾個端點?你認為線段的特徵主要有哪些?線段的端點是怎樣表示的?

改變棉線的方向和形狀:這樣是線段嗎?為什麼?

通過變式訓練,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握線段的本質特徵。

第三個層次:迴歸具體,找線段。

請學生在身邊找一找有哪些線段?摸一摸線段的特徵,和同桌説一説線段在哪兒,端點在哪兒?

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通過曲直對比和變曲為直,使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通過感知實物,再由抽象回到具體,學生通過不斷的感知、體驗、實踐和交流反思,從而對線段形成清晰的理性認識。

這個環節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課件出示練習:下面哪些是線段?為什麼?

這個環節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課件出示練習:下面哪些是線段?為什麼?

幼兒園説課稿6

一、設計意圖:

各式各樣的廣告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廣告的種類有很多種,公益廣告、商品廣告;隨着社會的發展,廣告的載體也越來越多了,書報、電視、電腦、廣播、宣傳紙、橫幅、交通工具、衣服、傘、宣傳牆,等等。幼兒對廣告不陌生,每天都在接觸,那麼它有什麼作用呢?它能給我們提供怎麼樣的信息呢?通過這節課的設計讓幼兒開始關注廣告,並從廣告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另外,廣告的製作也能幫助幼兒瞭解更多的新事物。“關注、收集、交流周圍環境中的信息,並對此發生興趣,逐步擴大探索的視野”本身就就是《綱要》中對幼兒探索世界的內容和要求。

二、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就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

本次活動就是在《我們的城市》之“路邊新事”中的一個點,它其中的一個要求就是:讓幼兒有了解自己身邊的各種新事物的興趣,樂於主動蒐集新的信息。根據活動教材中的內容與要求,再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課程指南》上的要求,我將目標設定為:

1、知道廣告就是無處不在、多種多樣的,它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

2、體驗共同製作廣告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放在理解廣告的含義上,讓幼兒知道廣告需要把想介紹事物的特徵表現出來,要讓聽眾一聽、一看就知道你介紹的就是什麼。難點就是讓幼兒合作為某一事物製作一個廣告。

三、活動準備:

我積極樹立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將作如下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讓幼兒與父母一起找找哪裏有廣告,它們都就是以什麼形式呈現的。

2、教具、學具準備:若干條廣告,拍攝玩具店的照片,大蒜、大圖書、玩具槍、鞋子的實物。

四、教學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中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電教演示法:通過觀看具體的廣告,讓幼兒在腦海中有個具體的、直觀的對廣告的認識。廣告的生動有趣也能激起幼兒參與制作廣告的興趣。

2、交流討論法:大班年齡段的孩子表現慾望強烈,他們會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活動中要讓他們自己學會觀察,學會捕捉信息,並能通過自己的言語表達出來。作為教師,應給他們充分表達的機會。

五、活動過程:

教學流程:觀看廣告――為“玩具店”做廣告――製作廣告――延伸活動

第一環節:觀看廣告。

播放若干段廣告,以多媒體的形式,生動有趣,讓幼兒對廣告有更直觀地認識,並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過來。其中的廣告語、廣告歌為下面讓幼兒自己製作廣告做了鋪墊與示範。也讓幼兒知道廣告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很多信息,帶來方便,讓他們學會在觀察,學會吸收信息。另外,第二個問題:“除了在電視裏,你在哪裏也見過廣告?”幫助他們回憶、梳理,從而知道原來廣告的形式就是多種多樣的,它一直存在在我們的周圍。

第二環節:為“玩具店”製作廣告。

首先,我會出示幾張自己事先拍好的玩具店的照片。為什麼要選擇玩具店,因為這就是幼兒都熟悉的、感興趣的地方,這樣就不會使得他們沒話講了。我的問題層層遞進,先讓他們選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來介紹,在介紹完了之後加深難度,請他們用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無疑就是對他們語言的精練度、概括能力、趣味性等多了一層考驗。另外,還要求其他幼兒回答,聽了同伴的介紹,你知道了什麼。讓他們知道,廣告(語)不就是説給自己聽、做給自己看的,而就是要向其他人傳遞一種信息的。作為聽眾,也要學會從廣告(語)中獲取信息。

第三環節:製作廣告。

《課程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幼兒他們的創造慾望比較強烈。因此在瞭解了廣告的性質,它的製作方法之後,我們就嘗試着自己來體驗一回、鍛鍊一回,也讓第二環節得到了鞏固和加深。《指南》中還指出:大班年齡段的兒童開始有了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也能與三、五個小朋友一起開展合作性遊戲。因此,在製作廣告前,我就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問題:現在這裏有16名幼兒,請你們分成四組,自由組合。在這裏就整合了一個數學問題,16個人,分成四組,那麼每組要幾個人呢?讓幼兒自己考慮。自由組合也讓幼兒有足夠的主動權去選擇和自己喜歡的同伴一起合作,鍛鍊了幼兒的交往協商的能力。

在幼兒製作廣告時,教師從旁指導,主要關注幼兒就是否遵守遊戲規則。提醒幼兒在遊戲時每人只能説一句廣告語,要求簡練一點。後面的人要重複前面幼兒的廣告語。建議每組第三個幼兒先説這件東西看上去像什麼,再説説它的功用,最後一名幼兒可以抒發一下感情。教師還要適時地幫助幼兒概括提煉。

第四環節:延伸活動。

活動的延伸就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教師可將此佈置在區角中,裏面投放更多的物品。另外做一個電視背景,有一個情景性以提高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自己來製作廣告,播報廣告。或者提供一些書報,也可以讓他們以圖畫的形式製作廣告,粘貼在書報上,感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幼兒園説課稿7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活動《秋天的顏色》,秋天色彩斑斕,瓜果飄香,這正是引導幼兒真切感受秋天的美好,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真祕的好時機。這小小的文學作品句式簡短、句式結構重複,有利於幼兒學習規範的語言,適合這個年齡的幼兒學習。中班的孩子幼兒一定的生活經驗,詞彙量開始豐富,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發展較好,也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基於這點掌握兒歌內容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為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思維,這對中班的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我將採用擬人化的語言利用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記憶、理解詩歌,學習仿編。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主要是創設一種積極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想象以此來解決這個難點。

二、教學目標: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願意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注意力集中,語言能力增強,連貫性語言開始發展,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這次活動的目標:

1、學習詩歌,感知詩歌所表達的秋天色彩美。

2、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用繪畫及講述的方法仿編詩歌。

3、樂意在集體面前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三、教學方法:

《綱要》中還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參加探索活動始終保持自主學習的狀態。讓幼兒在看看、摸摸、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不僅提高和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本次活動我採用遊戲教學法、直觀操作法、難點前置法等方法來完成教學活動。

直觀操作法:中班孩子的'注意力明顯比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激情,讓孩子對活動更加感興趣,更直觀地讓幼兒瞭解詩歌的內容,我逐個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官欣賞作品。

遊戲教學法:我打算在第二環節中使用,讓幼兒給小樹穿衣服的遊戲,引導邊説邊玩相互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

四、説教學流程:

整個活動我簡單明瞭地概括四大部分,下面我詳細的説一下:

(一)觀察感知,積累經驗(在課前我將幼兒帶到户外,共同尋找秋天鼓勵幼兒説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秋天到了,大自然穿上了彩色的衣裳,瞧,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

(出示直觀的操作卡引導幼兒觀察秋天的多彩,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也就是所説的難點前置法。)(二)操作探索,具體感知“老師這兒有幾張圖片,請小朋友來幫忙找朋友。”(出示菊花、松樹、楓葉的圖片,讓幼兒與紅色、黃色、綠色圖片匹配)(我設計的給小樹穿衣裳的遊戲,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探索,探索它們之間的關係,幼兒遊戲時,我全面觀察幼兒操作情況,瞭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三)理解學習詩歌“老師用卡片編了一首詩《秋天的顏色》你們聽:‘菊花説:秋天是黃色的。楓葉説:秋天是紅色的。松樹説:秋天是綠色的。大地説:秋天是彩色的。’”

“誰來告訴我剛才説了什麼?菊花、楓葉、松樹都説了什麼?”

(首先,我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

接着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説了什麼,引導幼兒結合卡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我們一起來説一説秋天是什麼樣的,(師生共同念兒歌)”

幼兒園説課稿8

一、主題活動名稱:

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中班下學期主題四《春天,你好》中的一個活動:醒來了。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春天裏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 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 幫助幼兒記住故事主要情節,簡單瞭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三、活動準備:

1. 幼兒已有冬天動物冬眠及春季天氣特徵的知識經驗。

2. 故事課件,小魚、青蛙和小蜜蜂的頭飾,幼兒操作卡片。

3.《郊遊》磁帶、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學説動物間的對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是激發幼兒產生主動探索小動物的好奇心,產生愛惜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情感,並對文學作品產生一定的興趣。

五、活動內容分析:

《醒來了》這一活動是主題《春天,你好》中的第五個活動,前面的四個活動,如《春遊去》、《春回大地》、《郊遊》等都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春天的勃勃生機,使幼兒進一步萌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尤其是小動物

不錯的 ,幼兒天生喜歡,但是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怎麼樣了?出來了沒有,它們又在幹什麼?這一切的問題都在吸引着幼兒,去求知、去探索。《綱要》中明確規定: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還應敏鋭地捕捉到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新的關注點、興奮點和新的發展需要,適時適宜的組織活動,培養孩子的好奇、好問、樂於探索的精神等。基於此,《醒來了 》這一活動是前幾個活動的深化、昇華。通過這一活動的組織,不僅能進一步增進幼兒對動物與季節變化的認識,還能使幼兒通過不同形式的學説 故事 角色的對話。強化語言的學習,增加對動物的情感認識及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從而在趣味性活動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六、 活動過程實際思路:

(一) 讓幼兒走進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祕密,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

這個目標主要是通過本主題的前四個活動來實現的。第一個活動帶幼兒去春遊,主要是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去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氣息,發現大自然中藴藏的春的祕密; 其它三個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進一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天氣特徵,自然變化的認識 ,在春的懷抱裏,在不同的活動中,

不錯的幼兒身心得到陶冶,會不斷髮現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發芽了,小花開放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總之,幼兒的好奇心會不斷增加,興趣也越加廣泛,感性經驗也愈加豐富 。尤其是活動開始,聽着熟悉的《郊遊》樂曲,做着舒展。優美的動作入場,更能自然引發幼兒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二)開展概述活動:

1. 首先 以遊戲引題: 温暖而又美麗的春天來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教師分別扮演小魚遊,青蛙叫跳,小蜜蜂飛、叫等動作來引導幼兒猜。這種師演生猜的師生互動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悦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同時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 接着 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畫面?為什麼?”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春季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醒來了,看見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裏怎麼樣?”“它會怎麼説?”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説。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説 、敢説,喜歡説,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3.幼兒自我發現後。結合課件,師配樂講述故事,請

不錯的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裏有哪些動物?小動物在什麼季節醒來了?為什麼?”本環節主要是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通過幾個問題的思考,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魚,小青蛙等,春天來了,它們就醒來了,從而簡單瞭解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擴展幼兒的知識面。

4. 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説小魚 、小青蛙、 小蜜蜂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説,師生分角色説.男孩女孩分角色説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説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5. 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三)幼兒合作佈置“醒來的春天”的畫面:

幼兒操作卡片,討論並思考:“春天來了,還有哪些小動物也醒過來了?這些小動物會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以拓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從對故事中小魚、小青蛙、小蜜蜂的瞭解與喜愛轉到對春天其他小動物的關心與喜愛上。討論之後,請幼兒分組、合作把自己圖片上的小動物送到事先設計好“美麗的春天裏”,共同佈置“醒來的春天”的生動畫面,然後師生一同來欣賞幼兒合作完成的作品。通過操作

不錯的幼兒愛動物的情感得到昇華,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培養。

(四)活動延伸:

通過操作活動的評價:小動物都回到美麗的春天裏,自然中院子裏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歡小朋友.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動物,喜歡動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後,聽着《郊遊》樂曲,師生一同到尋找春天裏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使活動目標再次通過延伸活動得到強化與落實。

這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通過這種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注重了活動設計的整合性、趣味性。

《綱要》中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本活動就較好地融入了語言、藝術、科學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對話等有趣形式,較好地完成了本活動的目標,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2.讓情感教育融入活動的每個環節。尤其是最後,把醒來的小動物送回大自然,使幼兒愛動物的情感由意識變為行動,對動物的喜愛,保護之情得到很好的強化、延伸活動中,教師情感式的過度語“小動物都回到了春天的懷抱裏,它們會感激小朋友,喜愛小朋友,咱們一起到院子裏,大自然裏去找醒來的小動物交小朋友吧,”使情感教育得到進一步延伸。

3.幼兒主動探索貫穿始終。如活動前,讓幼兒到大自然中主動探索春的祕密;活動中,幼兒自主思考,主動發現故事中存在的祕密;活動延伸中,再一次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醒來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幼兒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探索中。

幼兒園説課稿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夠通過語言文字深切感受到鳥島上的鳥多,鳥窩多,鳥蛋多;

3.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自覺地愛鳥,護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學生戴頭飾)可愛的鳥兒們,我們鳥島可真是聞名中外啊,你看,今天來了好多遊客到島上游玩呢。讓我們轉過身去,扇動你的翅膀,鼓鼓掌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吧。(生鼓掌歡迎聽課老師)誰願意向遊客們介紹一下自己?(生介紹)

二、學習第二小節

1、鳥兒們,你是什麼時候飛到鳥島來的?(春天板書)

2、我想單獨採訪一下:

你為什麼選擇春天飛來?

你到島上來幹什麼呀?

3、你們是一塊飛來的嗎?能用書中的語句回答嗎?(板書一羣一羣陸續)

那會是什麼樣子啊?

4、又到春暖花開的季節了,大家像約好了一樣,飛來一羣又一羣。(邊播放課件)鳥兒們,飛到這個環境優美、食物充足的地方開心嗎?和分別了半年的老朋友相見了開心嗎?那就讓我們張開翅膀,開開心心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吧。

三、學習第三小節

1、現在正值六月,是我們島上最熱鬧的時候,遊客們來得可真是時候啊!鳥兒們,作為小主人,向各位遊客介紹一下我們的鳥島吧。請你自由讀一讀第三小節,畫出最有趣的地方,等一會兒介紹給遊客們聽。

2、你最想介紹什麼?(隨機學習)

3、“六月是鳥島最熱鬧的時候,各種各樣的鳥兒聚在一起,小島成了鳥的世界。”(學生自由發言)

(1)每年六月,島上有180多種10萬多隻鳥兒聚在一起,這些鳥兒各有各的樣子,各有各的脾氣,這麼多鳥兒聚在一起會是什麼樣子啊?

(2)看幾張我們的照片吧,邊看邊和同桌交流感受。(展示圖片)

(3)分開半年了,現在又一次相聚在這個環境優美的地方,鳥兒們,平時你在島上最喜歡幹什麼呀?

(4)我這兒還有一段你們生活的錄像呢,找找看,有沒有你的身影?(放錄像資料)

有你的身影嗎?你在哪兒?在幹什麼?

(5)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湖裏遊的,巢裏卧的,到處都是鳥兒,這六月的鳥島可真是鳥兒的.——————(世界,天堂,樂園等,學生補充)

(6)不同種類的鳥兒們各自推選一位代表比賽讀一讀這句話吧。

4、“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着一個。”

(1)用手勢告訴我什麼叫“一個挨着一個”?還可以怎麼説?把我們的小手當成鳥窩,讓它一個挨着一個吧。

(2)所以一眼望去——(密密麻麻)

(3)讀好這句話

5、“窩裏窩外,到處是玉白色、青綠色的鳥蛋。”

(1)學生自由發言

(2)顏色很美,蛋也特別多

(3)讀這句話

6、除了課文中寫到的,你還有什麼想要介紹給各位遊客?

7、小主人們,誰來接受一下六月的鳥島,讓遊客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讀第三小節)

四、學習第四小節

1、海西皮原本是一座默默無名的小島,正是因為有了你們的存在,它成變得如此聞名中外。來這兒遊玩的客人特別多,他們——(引讀第四節)

2、鳥兒多,鳥蛋多,隨便抓幾個有什麼關係啊?你們説呢?

3、你希望來島上的遊客們怎麼對你們?

4、除了鳥島以外,你還願意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安心地生活?

5、是啊,在沒有傷害,沒有侵犯的環境優美的環境下,鳥兒們才能夠安心地築巢安家,養育後代,鳥島也正因此才成為鳥的王國。但願我們身邊多幾處鳥兒的天堂,但願我們的身邊多幾處小動物的天堂。

幼兒園説課稿10

《火車嗚嗚叫》是一首節奏非常鮮明的歌曲,中速,勻速每個音都有配一個字,整首歌曲有4句,以8分音符為主,每句都是相同的節奏╳╳╳╳一音一字的格式幼兒在演唱中就感受到了八分音符在42拍中的旋律節奏。我班幼兒已經學過2拍子和4拍子的節奏型,所以要他們來給曲子完整打拍是很容易的。但要兩種節奏結合起來以雙聲部的方式來打拍就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所以我將曲子同時用4分音符和8分音符來表示,不同的節奏型可以讓曲子表達的更豐滿、厚實有立體感,讓他們感受到了不同的節奏有不同的聲音效果,激發了幼兒學習打擊樂的興趣。小朋友在春遊活動中已看到過火車的外貌,聆聽過開動的聲音,這個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表達火車形象的自由舞台。

二、活動目標:

節奏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是音樂的骨骼,一切音樂活動離不開節奏,節奏感是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進行節奏感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而集體的打擊樂活動中對幼兒的傾聽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不僅要有專制的注意力,還要有與他人協調配合的能力針對這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複習歌曲的基礎上嘗試用4、8分音符來同時表達歌曲旋律節奏,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節奏型表現的不同聲效。

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節奏感和感受力。

三、活動準備:1、曲子的節奏譜電腦課件一個。2、已學會唱《火車嗚嗚叫》的歌曲。3、錄音機一個。4、圓舞板每人一件。

四、教學方法:本次活動以乘火車的遊戲形式貫穿整個活動環節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利用視聽結合的方法將無形的音樂,用有形的動畫來表現,有利於幼兒對節奏的理解。運用單句引導,整曲練習的方法,讓幼兒由易到難掌握整首曲子的節拍。

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有五個步驟1、聽音遊戲。2、複習歌曲。3、語言節奏遊戲。4、觀察節奏譜,學習用兩種節奏同時打拍。5、律動《敲鑼、打鼓、放鞭炮》。

下面具體説説每個環節的內容和要求:

聽音遊戲《去森林玩》整首曲子有六個樂句分高、中、低三個音區,要求幼兒在不同的音區做不同的動作。如:在低音區做彎腰動作,中音區:向前平衡地開火車,高音區:抬頭抬手往上爬。整個練習提高了幼兒聽音的能力,同時發展了動作表現的能力。

複習歌曲《火車嗚嗚叫》。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乘火車到祖國各地去玩一玩呀,請你唱一唱《火車嗚嗚叫》,唱的時候注意火車聲要有遠到近,聲音從輕到響,速度稍快些。教師示範一遍,幼兒演唱數遍。在演唱的過程中讓幼兒進一步掌握歌曲的節奏。

三、單句練習4分音符和8分音符的合奏效果。在這裏主要練習四小節:╳╳┃╳╳╳╳┃

的節奏。出示課件動畫,有上下兩個畫面,上面是2拍子的煙囱冒煙的情景,一拍冒出一團

煙霧。下面是車輪滾動的畫面每半拍車輪就由原來的黑色變為紅色。兩種畫面都能分別隱藏。

在這兩種節奏中4分音符的拍打是難點,因為他不是一詞一拍的。而按照幼兒平時的打拍慣

常會把2拍子處理成╳0╳0的形式。因此我隱藏了8分音符的畫面,不從視覺上去

干擾他們,集中注意力練習╳╳┃的節奏型。為了增強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了乘火

車旅遊的遊戲。“小朋友,我們坐着火車出發羅,火車漫漫啟

動了,準備好了嗎?請你跟着

火車的車輪聲用╳╳┃╳╳┃╳╳┃╳╳┃

咔嚓咔嚓咔嚓卡咔嚓上海到了上海到了

教師出示表示傷害內的東方明珠塔。並用拍手的方式示範一遍要求原來的空拍也要用手拍打出聲音來。教師用1、2給出語言速度,讓幼兒有個心理節湊,有利於整齊的打拍。幼兒練習數遍。

2、隱藏上面的畫面,出示8分音符的.畫面,幼兒用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咔嚓咔嚓咔嚓卡咔嚓上海到了上海到了

雖然一詞一拍但同樣的音樂換了8分音符後打拍的速度就快了,所以要提醒幼兒在拍手的過程中幅度要小些否則來不及。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節奏型有不同的表達效果。

3、兩種節奏一起打,同時出示兩種節奏譜,先請女小朋友打4分音符的節奏,男小朋友打8分音符的節奏,要求一邊念詞一邊打拍,用有聲的語言和畫面的變化做有形的指揮枴杖能讓幼兒將兩種節奏磨合的更整齊。以同樣的形式進行交換,在幼兒掌握一定方法和規律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如:將上海替換成北極等,一方面讓幼兒覺得有了新意,另一方面通過多次的練習能將雙節奏的配合磨合的更加協調整齊為整首曲子的演奏打下基礎。

幼兒園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1.彩色立體房子、紙製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小狗頭飾1個,兔媽媽頭飾一個。請1名大班幼兒學會情境表演。

3.形狀、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小塑料筐6個。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狗出門摔倒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説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

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遊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狗鋪路,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説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通過情景表演,小狗想出去玩,剛走到門口就摔了一跤。提問:小狗為什麼會摔倒的?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複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並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分。接着為了引出本活動的難點,我通過"變魔術"這一遊戲活動幫助幼兒感知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3、鋪路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鋪路"的遊戲,讓

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捉迷藏

為了讓活動更完整、更有趣,我設計了"捉迷藏"的遊戲,小班的孩子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5、結束活動

小朋友和兔媽媽一起出去做遊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説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説課稿1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會遇到許多的困難,應充滿信心,開動腦筋想出各種方法克服困難、解決困難。

2.體驗自己解決困難的喜悦。

二、活動準備

1.童話故事(附後)的電腦課件。

2.立體環境:一棵大樹、樹洞、樹樁(小樹杆內有水)、草地、小河、平衡木。

3.材料:小石子、水箱(池塘)、鐵鈎、救生圈、磁鐵、透明膠、樹葉、塑料瓶子、竹棒、繩子、船、浮板、地板膠。

4.頭飾:小熊、小猴、小鹿、小羊、啄木鳥各三個。

三、活動過程

1.藉助童話故事,把幼兒引入一個充滿問題的世界。

(1)在茂密的樹木裏,生活着許多動物。你猜,都有些什麼動物呢?(激發幼兒的興趣)

(2)有一天,小動物在樹木裏玩,你看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3)結合電腦課件,教師有表情地講述童話故事,然後提問:樹木裏有什麼動物?它們遇到了什麼困難?

2.鼓勵幼兒通過實踐活動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

(l)激發幼兒解決困難的信心。

如果你們遇到了像小動物那樣的`困難,你們能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它嗎?請你們幫助小動物,你願意幫助誰?

(2)幼兒分組討論解決困難的方法。

把幼兒帶到預先設計的"樹林"環境中。

第一組:羽毛球被掛在了樹上,小羊能用什麼方法把它取下來呢?

第二組:小球滾進了樹洞,小猴能用什麼方法把它取出來呢?

第三組:小熊的褲子給刮破了,如果你是小熊,怎麼辦呢?

第四組:啄木鳥喝不了這半杯水,你們有什麼方法喝到水呢?

第五組:小鹿的釘子全撒在這了,你們能用什麼方法把釘子很快地撿起?

(3)幼兒實踐活動,嘗試解決困難。()老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使用各種方法。

師:我聽到小動物們説出了許多方法,現在請你們按照自己想出來的方法嘗試一下,想一想哪種方法更好?

(4)個別發言,鼓勵幼兒講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初步體驗成功樂趣。

你剛才解決了什麼困難?使用了什麼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哪一種方法好?困難解決後,心情是怎樣的?

3.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有許多困難問題,鼓勵幼兒大膽想出解決方法。

你在家裏、幼兒園、路上或其他地方遇到過什麼困難並提出幾個思考問題讓幼兒討論:

你是怎樣解決的?你試過在媽媽病時,家裏只剩下你一個人嗎?如果發生了,你怎麼辦?

你曾試過與媽媽走散嗎?如果發生了,你怎辦?如果這時候有一個你不認識的叔叔走來説帶你去找媽媽,你會怎麼做?

4.遊戲:"尋寶".鼓勵幼兒想出各種辦法過河尋找老師送給的禮物,體驗成功的喜悦。

幼兒園説課稿13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省編教材領域《沉與浮》。我將從説教材、説目標、説活動準備、説教法、説活動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講述。

一、説教材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觀念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自然事物與現象作為探索實踐對象。幼兒天生愛好玩水。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一天都離不開水,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作為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通過幼兒的親自動手實驗操作,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實驗探索。通過經驗交流。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實驗結果。培養幼兒團結、協助的學習意識,學會了用多種實驗方式來操作、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説目標

根據農村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來促進幼兒實驗認識、操作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培養每個幼兒都樂於動手,樂於探索的興趣。特制定以下幾個目標。

1.初步感知水的浮力能把物體向上託。

2.發展發散思維和動腦動手實驗的能力,並學習記錄實驗的結果。

3.樂於和同伴交流經驗,培養幼兒團結協助的能力。

三、説活動準備

提供豐富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來親自動手操作實踐。我做了如下準備。

1.每四張桌子放一個注入水的大水盆,以及積木、泡沫、鈕釦、橡皮泥、玻璃珠、木珠、皮球、小石子、鐵釘、塑料瓶、乒乓球、樹葉、海綿、羽毛及各種紙。

2.記錄材料:標有下沉上浮標記的記錄卡、筆。

四、説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實驗操作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活動。能一下子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能主動、自願參與而成為活動的主人。

1.操作實驗法:這是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發現物體的沉與浮的祕密。

2.演示法:如何使用記錄卡,幼兒並未見過,因此,老師要一邊講解一邊演示,能較好地讓幼兒直接瞭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

3.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討論、交流提供依據。

4.歸類法:引導幼兒將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分類,得出沉浮的答案。這種方法能幫助幼兒理解某些物體的性質。

5.比較法:老師利用同樣大的物體進行干與濕做比較,使幼兒對物體更加了解。

6.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組織幼兒進行探索、交流,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也體現在師幼互動、幼幼互動。

五、説活動過程

1.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物品,讓幼兒們猜猜,這些物品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測做記錄。如,你認為會沉下去的物品,就畫在水波浪以下;你認為會浮起來的物品,畫在水波浪上面。

實驗(一)讓幼兒把準備好的物品輪流逐個投入水中,老師引導觀察。

A.物品浮在水上,哪些物品沉入水底。

B.水面的物品名稱以及是用材料做成的?沉到水底的物品名稱及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讓幼兒用手把浮起來的東西壓到水底,然後把手鬆開,看看這些東西是不是能沉到水底,請幼兒再用手託一沉下去的東西,然後把手鬆開,看看這些東西是不是能浮起來。

2.認識活動:通過實驗,引導幼兒得出結論,物品放在水裏不是浮就是沉。老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標誌。

3.分類活動:指導語:請你把沉與浮的物品歸類放在兩個大盆裏。讓幼兒對物品的沉浮性質加深認識。

將幹紙團、海綿、布條輕輕放在水面上,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品漸漸沉到水底的現象。

師引導討論問題:紙團、海綿、布條剛放在水面時是什麼樣?過來一會兒呢?

師小結:紙團、海綿、布條剛放在水面時是浮在水面上的,慢慢地吸收了水,變重了,所以就沉到水底。

4.比較活動:讓幼兒比較乾的紙團、海綿、布條和濕的紙團、海綿、布條的重量。

請幼兒動腦筋,想辦法把實驗時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沉到水底;使沉到水底的東西浮到水面上。

5.交流總結活動:老師引導幼兒説説記錄表,你是如何操作,你發現了什麼?讓幼兒帶着實驗(三)這個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發現更深的原因。

6.延伸活動

A.織幼兒觀察浮標的錄像資料,觀察浮標的特性,思考在江河裏放浮標有什麼作用?

B.引導幼兒製作浮標。如:在一個乒乓球上挖一個洞,在球內放一塊膠泥,膠泥上插一面紅旗,浮標就做好了,探索膠泥數量與浮標穩定性的關係。

1、課件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1)本環節我首先讓幼兒觀看“時裝表演”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模特身上的服裝是用什麼做的?”再讓幼兒猜想“是怎樣做的?”既讓幼兒複習了各種紙的名稱,又能激發幼兒想製作服裝的興趣及進行時裝表演的慾望。

(2)交流討論:“你想做什麼樣的`時裝?”“用什麼材料製作?”

2、操作探索,拓展經驗

(1)自選材料,初步感知

本環節我請幼兒選取自己喜歡的紙來做服裝,並介紹自己的發現:“請你説説你選了哪幾種紙,有什麼發現?”使幼兒感知到紙除了名字不同,還有厚薄不同、光滑粗糙不同、硬軟不同等。

(2)操作記錄,交流分享

在這個環節中,先讓幼兒互相説説,“想用什麼辦法來做紙服裝?”而後提出要求:“用喜歡的紙邊做邊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同?”然後把發現記錄在紙上。”這樣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在孩子操作過程中,我針對潛力不同的孩子進行不同的指導,鼓勵潛力強的幼兒能用2種以上的方法進行比較,而且依次記錄;而對於潛力弱的幼兒用1―2種方法比較紙的特性,最後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向同伴交流自己的記錄發現,這時,我只充當一名觀察者、傾聽者,巧妙點撥幼兒活動中的閃光點,並在此基礎上,師幼共同小結出紙的共同特性與紙的不同特性。這樣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聯繫生活,展開討論:

啟發幼兒説一説紙在生活中什麼用途?我們要注意什麼?教育幼兒愛惜紙張和書本,並且注意衞生與安全。

4、時裝表演,體驗快樂

《指南》中指出:“運用整合的思想,根據目標、資料恰當地採用適宜的組織形式,以到達最優化的結合。”本環節中,我充分挖掘本活動的教育價值,將藝術領域巧妙地融合在一齊。讓幼兒穿着自制的服裝,在簡單活潑的音樂氣氛中展示自我,品嚐到成功的快樂。

5、活動延伸:

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並注意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繫,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要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因此繼續圍繞紙的主題開展,如“美術欣賞——紙製品”、“音樂活動--——搞笑的紙樂器”“體育活動——報紙變變變”區角活動:“科學區——製作紙”“手工區——紙藝製作、紙漿玩具”“科教VCD——紙的燃燒”等。

幼兒園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造型.表現”領域中的中國國畫課。針對五年級的國小生對中國畫中的墨色、用彩、運筆都有了初步的掌握,對宣紙的特性也有了認識。在此基礎上,本課主要引導學生根據各種動物不同的臉部特徵進行造型表現的,從而運用中國畫特有的表現方法,引發學生用國畫的形式進行創作的興趣。本課設為兩大頁面。第一頁面中展示了畫家黃永玉的作品《貓頭鷹》和一張6歲學生畫的貓頭鷹進行對比,主要是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認識到藝術作品與生活的關係。並且能夠讓學生們通過欣賞書中的作品,仔細觀察、體會、並發現畫中表現貓頭鷹臉部特徵的生動,是以濃、淡、幹、濕、焦的幾種運筆相結合的表現,在此還展出了畫貓臉的分佈圖,更進一步讓學生們能夠在仔細觀察、對比的過程中發現其臉部的不同,掌握如何抓住特徵來進行繪畫。第二頁面,展示了5張學生的作品和四種動物頭像圖片,這是為了讓學生們先通過欣賞同齡學生的優秀作品,發現他們是如何表現動物的臉部特點,並用明快而活潑的墨色效果展示有趣的畫面,以書中提供的`動物圖片作為素材,給予進一步參考、引發創作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設計:

1、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瞭解藝術家的作品怎樣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認識中國畫表現的特殊效果。應會:能用國畫的表現方法,大膽地對動物的臉部特徵進行創作;能較熟練地掌握用筆方法,控制墨色;能將動物的臉進行誇張、再現;能夠自主探索繪畫創作。

2、隱性內容與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形成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平等發展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通過欣賞畫家的作品,瞭解國畫藝術表現的方法及魅力。學習用國畫形式大膽地對動物的臉部進行表現。教學難點:在創作中如何抓住動物特徵以及對水墨的控制。

二、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本課我先讓學生們通過欣賞,並提出問題,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為原則,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們能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參與,並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獲得知識與技巧,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二)學法:採用有目的地、積極自主探究學習、嘗試中國畫繪畫的技巧與方法。

三、課堂教學環境的設計:

我採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做好示範圖,並收有關的動物圖片。

四、課堂教學整體思路及板書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程序:欣賞———討論———引導———應用板書設計欣賞課件猜謎1、出示動物圖片。2、學生欣賞、觀察。討論教師用模仿畫家黃永玉的作品《貓頭鷹》作為範例請學生欣賞並説一説。引導1、熊貓———步驟圖2、猴子———步驟圖3、欣賞書上貓臉的步驟圖。應用——側鋒——中鋒強調——(濃、淡、幹、濕、焦的幾中運筆)

幼兒園説課稿15

根據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a、情景導入教學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迅速進入角色。

b、討論法:(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討論)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發表個人的見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靈感。

c、講授法和點撥法:由於國中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較短,生活經驗和知識積澱有限,要理解xx有困難,所以教學中利用課件補充作者生平有關重要信息和時代背景的,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非常必要的。

d、點撥法。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運用點撥法,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

e、多媒體演示法,輔以多媒體演示法,展示圖片,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配樂朗讀,以渲染氣氛。

f、情景設置法。在本節課上,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景,如世界盃短片、配樂誦讀、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產生思想共鳴。

g、朗讀教學法。新課標重視朗讀,要求讀出語氣的、語調和韻味。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採用(初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獨特的意境。指導學生通順的、流暢的、有感情地反覆朗讀,深入體會。並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誦讀法。每篇文章都有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範讀和學生自由的朗讀等形式。

h、教師引導、師生合作探究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合作交流法,開放學習,課堂應該尊重個性,鼓勵創造。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搭建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平台,使學生在和諧的關係中、輕鬆的學習中個性得到發展。並且,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取長補短,學會如何與人交流,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i、設疑導學法。(課文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的?學到什麼?步步深入,幾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流程,讓學生由整體到局部地學習把握課文。

j、自讀點撥法本文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閲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為輔。

k、比較閲讀法在語文教學中,採用比較閲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