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説課稿範文彙編6篇

來源:文書谷 1.41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説課稿範文彙編6篇

説課稿 篇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的社會活動《走進春天》。

因為今天要參加園説課活動,按領導要求我設計開展了大班社會活動《走進春天》。

在設計活動時,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對活動預設的目標有兩個。其一,讓幼兒體驗環境污染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其二,激發幼兒對自己生存環境的熱愛情感,萌生其初步的環保意識。

本活動的重難點是讓幼兒知道環境污染對我們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三段錄像:一段是柳樹發芽,萬物生長,一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另一段是我們美麗的環境被污染的景象;還是一段是人們隨手亂扔垃圾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錄像。在活動前我還對幼兒進行了環境污染知識經驗的儲備。

在活動開始的環節,我首先讓幼兒觀看一段春天環境優美的錄像,引導幼兒感受春天的美,環境的怡人。緊接着我又讓幼兒觀看第二段錄像:我們美麗的環境被污染的景象。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讓幼兒觀看兩段環境鮮明對比的`錄像,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環境被污染的狀況。同時我再引導幼兒談話:這些垃圾是從哪裏來的,為什麼這些地方總是有垃圾?

隨着問題的提出,活動也進入到了第二部分。這一部分是本活動的重難點,此部分又分為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接着第一部分提出的問題進行談話環節。在幼兒進行談話後,讓幼兒觀看人們隨手亂扔垃圾場景的錄像,在這環節中,我採取談話與觀看錄像相結合的手法,讓幼兒清晰的理解了人們隨手亂扔垃圾,不愛護衞生對美麗環境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也初步萌發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在處理第二環節時,我主要採取了幼兒討論的方式,通過幼兒討論兩個問題:“平時,你還發現了什麼地方受到了污染?”“這些污染的環境對我們有什麼危害?”幫助幼兒感知環境污染對我們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在這一環節中就要運用到幼兒對環境污染的大量知識儲備經驗。

在設計活動的第三部分時,我設置了“小小回收站”,請幼兒將在班上或户外所發現的垃圾撿到“小小回收站”中。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幼兒的實際行動來保衞我們的生活環境,這樣不僅讓幼兒萌發了環保意識,更有了環保行動。最後再一次播放美麗的春天的錄像,讓幼兒知道通過我們的努力,美麗的春天又回來了。綱要中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是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的社會態度,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同時也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所以我設計延伸活動,請幼兒到社區中去,到户外環境中去,幫忙撿垃圾,並對造成環境污染的人們進行勸説,這樣活動就更有意義。

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四年級上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第一課時《口算除法》。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口算除法”,也就是有關整十、整百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由於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是進行筆算和估算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生今後繼續學習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打基礎的,口算和估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筆算除法的學習,所以這部分知識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基礎,已完全掌握表內除法與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乘法口算,所以學生對“除數是兩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應該不是很難,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它的算理,並運用算理進行快速的口算,還有就是要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讓教學為生活服務。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及相應的估算,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培養學生系統的表達能力。

2、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通過合作、交流、討論優化算理。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自主探究掌握用整十數除的口算方法,正確進行口算和估算。 教學難點:理解用整十數除的口算算理。

四、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是一堂計算教學課,我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採用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髮現新知,掌

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並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五、説教學設計。

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基本上分為五大塊:

一、複習導入新知

課的開始我先出示幾道口算及估算題,比如:20×4﹦ 30×7﹦ 80÷2﹦ 210÷7﹦ 81÷8 ≈ 122÷4≈這樣可以為學生學好本節課做好鋪墊,並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方法:

第一步:(多媒體出示)在佈置班級分氣球的情境中,讓學生通過數學信息,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並解決列式“80÷20=”請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並彙報,教師評議。總結兩種方法:第一種:因為20×4=80,所以80÷20=4 。也就是算除想乘 。第二種:因為8÷2=4,所以80÷20=4 。也就是根據表內除法做除法。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方法。整個設計讓學生憑着各自已有經驗進行完成。

第二步:練習60÷20 = 90÷30 = 80÷40 =

第三步:(多媒體出示)分彩旗的活動,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指名説一説“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很快的説出自己的口算方法。要求學生説的完整表述的更具體。

第四步:總結算法,鞏固練習180÷30 = 240÷40 = 420÷60 = 第五步:探索估算

出示了兩道估算題:83÷20≈ 80÷19≈ 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完成,交流並總結估算方法

有了剛剛兩道題的基礎,我直接讓學生估算122÷30≈ 120÷28≈ 。

三、多層訓練,鞏固練習: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必須經過多次反覆,循序漸進地實際應用。我設計了多種練習內容:

例如比一比:準備幾道口算和估算題進行比賽,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

譽感,又讓學生對口算和估算內容進行復習鞏固。

還有贈書活動:新年到了,學校準備了一些書打算贈送給希望國小各班同學寒假閲讀。一共有240本書,你打算怎樣捆包呢?

生交流、做題,然後集體評訂,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四、歸納總結,深化新知:

總結是全課的再一次昇華,我是這樣設計的:引導學生總結口算方法再次鞏固。

五、佈置作業:

為了學生在課後能夠得到訓練,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題:請同學們編幾道像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邊的朋友們,看看他們會不會。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説課內容:

蘇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10課《我不膽小》。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勇敢、堅強、上進的生活態度,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學生不膽小、不嬌氣,勇敢的行為習慣。

3、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勇敢的具體表現,幫助學生正確區分勇敢與蠻幹,初步形成對勇敢的正確的價值判斷。

4、 過程與方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學會辨析,懂得用不同的方法與同伴交流,逐步培養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二、説教法

(一)、親近孩子,展現生活。

利用掛圖以及師生間的交流展示生活情景,激活學生真情,把課堂變為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其中感受、體驗、提升,在發展中學會生活,建立自信,為他們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勇敢的道德品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寓教於動,綻放活力

創設童趣活動,以《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導入,激起學生學習與探索的慾望,然後以敞開心扉説膽小、故事屋裏明道理,指點迷津變勇敢、辨別是非導行為等幾個富有層次的.童趣活動,激發學生思維,形成品德認識。

(三)、超越文本,碰撞生成

整合教材內容,把教材作為一個話題展開學習活動。活動中注重自悟與啟發統一,努力促進品德內化,挖掘課程資源,有補充有超越。

三、説教學流程:

活動一:故事導新課

小朋友們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嗎?其中一個小朋友在做遊戲時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中,別的小朋友有的嚇得跑走了,有的害怕得哭了,還有的跑到很遠的地方叫大人。只有司馬光小朋友勇敢地面對危險,搬起石頭砸向大水缸。我們要以司馬光小朋友為榜樣:勇敢,不膽小。

板書課題:我不膽小

活動二:敞開心扉説膽小

老師提問:哪位小朋友願意上台來唱支歌或跳個舞,來表現自己不膽小!

學生表演(找出膽小、怕羞的同學)

緊接着師問:我想你們一定有許多膽小的事吧,能告訴大家嗎? 膽小的小朋友説説自己膽小的事。

活動三:故事屋裏明道理

老師説:我們小朋友有膽小的時候,動物王國裏的小動物也有膽小的,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咕咚來了》

錄音播放:

河邊有棵木瓜樹,樹下住着一隻小白兔。一天,一顆熟透的木瓜被風一吹從樹上掉下來,正好掉在了樹下的小河裏,“咕咚”一聲,把小白兔嚇了一大跳。它趕緊跑出自己的屋子,大喊起來:“咕咚來了,咕咚來了——!”一隻猴子看見小白兔如此慌張就問:“小白兔,你幹什麼呢?”小白兔上氣不接下氣地説:“咕咚,咕咚來-了-!”猴子一見小白兔這麼害怕,心想:咕咚一定是一個可怕的傢伙。就跟着跑起來。狐狸和老虎看見了,也問:“出什麼事了?!”小白兔和猴子一起説:“咕咚來了,快跑吧!”他們也跟着跑起來,小鹿、斑馬、水牛、河馬一聽説“咕咚來了”也跟着跑起來。他們跑啊跑,跑到獅子大王的面前,獅子大王奇怪地問:“什麼事情,如此慌張?!”動物們異口同聲地説:“咕咚來了!”“咕咚?咕咚是什麼呀?”“這——”動物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都看着小白兔,小白兔説:“咕咚實在太可怕了,它是……,它一定是個大怪物!”獅子大王説:“什麼怪物,我來見識一下,前面帶路!”小白兔把獅子大王帶到自己家門前,什麼怪物也沒有啊,大家正納悶,又有一隻木瓜掉在河裏,發出“咕咚”的響聲,小白兔趕緊躲到獅子背後大聲喊到:“咕咚來了!”大家一愣,都哈哈大笑起來,小白兔明白了怎麼回事,不好意思地笑了。

故事結束後,老師問:故事中小動物們的表現各不相同,那你認為誰的表現最值得我們學習?為什麼?你們能説句話誇誇這隻獅子?

學生討論:小白兔呢?你認為膽小好嗎?為什麼?

活動四:指點迷津變勇敢

(出示掛圖:分別是學生怕打針,怕黑,怕發言,怕游泳的圖片):師提問:小朋友們從圖中看到什麼了?

1、 重點分析:我怕黑

怕黑的小朋友請舉手,你們為什麼怕黑?

2、 原來小朋友害怕都是有原因的,那我們就一起來想想辦法,看看怎樣做就不會怕黑了?

3、 討論分析:不敢打針、不敢游泳、不敢發言

同桌任選一個討論

全班彙報交流

4、 引導體驗

剛才不敢上台表演的同學誰來表演個節目,可以唱首歌,可以跳個舞,可以説一句你最想説的話,也可以吟誦一首古詩!

活動五:辨別是非導行為

首先出示跳假山和捅馬蜂窩的圖片

讓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圖片討論這樣的問題:他們勇敢嗎?為什麼?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

其次再出示一些圖片如: 運動員跑步比賽,跌倒了爬起來繼續比賽。小朋友滑樓梯。讓小朋友們判斷他們是勇敢還是蠻幹?為什麼?

學生任意點擊辨是非。

最後 師小結:王老師希望我們小朋友在做事之前,要想想是不是正確,是不是安全,正確的事大膽去做,錯誤的事,不能去做,這才是真正勇敢的孩子!

活動六:信心卡自我鼓勵

導語:小朋友們已經變得勇敢了,而且分清了勇敢與蠻幹,可是有時候我們還會膽小,怎麼辦呢?(老師這裏還有一個好點子。)我們可以做一張信心卡,隨時鼓勵自己或同學。

出示信心卡,指名讀。

1、學生做卡

小朋友們面前有空白的信心卡,做一張送給自己或者同學,還可以送給故事中的小動物。

2、互相送卡

學生自由互送卡片。

師送卡

老師也做了幾張信心卡,送給小朋友們。

教師送的卡片內容

1、害怕時,對自己説相信自己做個勇敢的孩子。

2、困難來了,真是太好了,我又有機會鍛鍊自己了。

3、有膽量、有勇氣、有信心,最優秀的就是我自己。

4、你的回答真精彩!

5、你的回答真棒!

6、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

7、你真是個勇敢的孩子!

七、 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勇敢),不要——(蠻幹),在別人或者自己膽小的時候,隨時鼓勵。

説課稿 篇4

大家好,我是東鐵匠營第一國小的文竹。我説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12冊《圓柱和圓錐》第一課時——《圓柱的認識》。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圓柱的認識》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課程標準中對空間觀念的描述主要表現在:“能夠由實物的形狀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 這不僅是一個思考過程,也是一個實際操作的過程。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圓柱的認識》是《圓柱與圓錐》的第一課時,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立體圖形等知識,同時積累了一定的學習幾何知識的活動經驗和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幾何體圓柱的基本特徵。它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學習圓柱表面積、體積必備的基礎知識。

(二)學情分析:

圓柱形狀的物體在實際生活中大量存在,並有着廣泛的應用。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圓柱。

為了更準確的把握學情,我設計了前測題,如下:通過前測題①②③可以看出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圓柱有直觀的認識,能從眾多的幾何體模型中準確地辨認出圓柱模型,86。2%的學生能列舉出身邊圓柱的實物。通過④⑤看出約有40%的學生能夠利用已經學過的長、正方體的經驗,通過用展開求面積、用底面乘高或轉化的思想求體積等方法刻畫圓柱。

(三)我的思考:

藉助學生能初步感知圓柱的特徵和學習立體圖形方法上的經驗,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操作中探究,應用中拓展,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目標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使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2、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體驗用數學思想探索問題的樂趣。

圍繞課程標準對本課時教學內容的要求,針對學情分析所呈現的問題,我確定“理解並掌握圓柱的特徵”為教學重點,將“圓柱的側面與它展開圖之間的關係”作為教學難點。

四、教學主要環節和設計意圖。

為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在做一做中揭示課題,建立模型

1、從生活實物抽象出幾何模型——揭示課題。

首先通過“找一找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讓學生進行回顧。接着説一説:“你對圓柱有哪些瞭解”,找出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狀的?再利用課件演示由實物抽象出圓柱幾何圖形的動態過程。從而揭示課題:圓柱的認識。

這部分我的設計意圖是:從已學知識引入,引發學生聯想生活中的圓柱實物,進一步從實物抽象出幾何圖形

2、做一做,感知圓柱特點——建立模型。

學生通過兩人合作的方式完成“做一做”——教師已根據每組學生的情況,為各組準備了不同的學具袋:長方形和兩組大小不同的圓,正方形和兩組圓、平行四邊形和兩組圓。學生需要藉助已有的經驗,利用四邊形和一組適當的圓進行圓柱體學具的製作。

做一做的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初步感知圓柱的特徵。既為後面的'探究環節提供了學具,又經歷了由“面” 到“體”的過程,為圓柱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這一難點提供素材。同時“用長方形長和寬兩種不同的圍法所製作出的圓柱也不相同”這一直觀現象,也為後面探究圓柱的高進行了滲透。

3、彙報交流中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引導學生回憶學習長正方體認識時,我們研究了哪些方面?(根據調研學生會説:各部分名稱、特徵、表面積、體積等內容),那麼圓柱我們需要研究哪些方面呢?(結合學生説的內容進行板書)

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猜一猜等方式,交流圓柱各部分名稱是什麼?之後,由教師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高的名稱。

在介紹高時有意選取兩名分別用同一種長方形的長和寬圍出的不同高度圓柱,提問:你們製作的這兩個圓柱有什麼不同?學生會説出:高不同。追問:哪裏是圓柱的高?再利用課件加以演示 。

引導學生回顧研究長、正方體的幾個方面,為進一步研究圓柱做方法上的引領。同時介紹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二)第二環節:在合作中自主學習,掌握特徵、 發現關係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體現的是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

通過梳理以往研究立體圖形的經驗和方法,引導學生,要想知道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我們就必須要先來弄清楚圓柱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2、四人為一組,開展合作探究

首先由教師出示合作提示:

(1)結合製作好的圓柱,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量一量以及説一説的方式,交流歸納圓柱的特徵。

(2)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3)圓柱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圖形?側面與底面、高之間有什麼關係?

3、彙報交流(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結合彙報內容進行課件演示。)

彙報(1):學生結合一年級對於圓柱的認識及直觀操作,能夠較準確的得出圓柱兩底面面積相等的結論。

彙報(2):在引導探究圓柱有無數條高這一特徵時,先讓學生説説自己是如何證明圓柱的高相等的。(學生可能通過測量或利用平行兩個底面間距離相等進行證明)再通過出示掛麪、牙籤的圖片與課件動態演示相結合的方式,深化學生的理解。接着展示“硬幣、水井、小棒”圖片拓展學生頭腦中高的概念——厚度、長度、深度就是高。將圓柱的高的定義進行外延,更好的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傅雷家書》是一本書信集,由傅雷寫給兒子的很多信構成。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貫穿本文兩則家書的主旋律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赤子之心。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的界限,已成為朋友,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二、 教學目標

2、 整體感知兩封家書中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

3、 理解傅雷所説的“堅強”的含義。

4、 理解父子之愛、朋友之誼、知己之情的交融。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兩封家書,體會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夠準確而深刻地理解“堅強”的雙層內涵。

教學方法

針對文章的內容,文體特點,及九年級學生的求知特點,尤其是本班語文基礎較差的現狀,我決定課前先用李春波的《一封家書》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從格式和情感上或得初步共鳴。感知可文後辨析兩封家書的異同;品味賞析文章後趁熱打鐵,馬上進入體驗運用環節,延伸拓展後在《感恩的心》中結束本課。

誦讀法,小組討論法,圈點批註法

課前準備:傅雷的相關資料

三、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略

(二)整體感知

2、閲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劃出所受感動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講道理的,也可以是表達感情的,關鍵是能夠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涓涓教誨。

説説兩封家書分別在什麼情況下給兒子回信的?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得知?

從這兩封信,你認為傅雷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在兩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堅強”。他對於“堅強”的理解是什麼?你能夠找到兩封信中,對“堅強”內涵的直接解説嗎?在傅雷看來,堅強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明確] (四)拓展部分

傅雷作為父親是偉大的,他的兒子則是幸運的。或許,我們會羨慕傅聰有這麼一個關心他、愛護他的父親,同時又感歎自己的父親沒傅雷那樣偉大。請同學們認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親的愛了?

作業安排

父愛是無言的,較之母愛,它更深沉,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才能發現,他和母親一起用真情為我們搭建成長之橋。今天下課後,我們能否用自己的心,通過自己的手給父母寫一封家書來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和關心呢?

結束語:放歌曲《感恩的心》

課後反思:這節課目標明確,最大的優點就是學生的述説很動情,感染了許多聽課的教師。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課文讀的較少,基礎知識——字詞也是在課前檢查而沒有在課堂上展示。

説課稿 篇6

《畫》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部分第一課的內容,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裏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

【説教學目標】

一、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為本課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讀: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認: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認識11個生字。

理解:理解: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2、過程與方法:

⑴ 通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通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着背誦。

⑵ 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通過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等方法鞏固生字。

⑶ 通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再記住它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反覆朗讀,瞭解古詩內容,懂得這首古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感悟”、“體驗”,都是以讀為本,讀是語文教學重要手段。讀的實踐越多,自然感悟越深,體驗也越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讀得多了自然就見其義。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接觸的字詞量極少,這首古詩的意思非常淺顯,只要他們反覆地讀,都能夠理解其義。

【説教學方法】

二、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讀準、讀好、讀懂、讀背。

1、讀準:

初讀古詩,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這一點非常重要,假如學生連字音也讀不準,哪來讀的感悟。這裏我安排了各種讀法,由於學生已經學了所有的漢語拼音,能夠獨立地拼讀音節,所以我先讓學生自己拼讀,再同桌互讀,接着指名讀(2~3名),然後分小組讀,最後齊讀。通過各種不同的訓練方式,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讀好,有些基礎比較弱的學生要進行個別指導。雖然這首古詩只有20個字,但是裏面的字比較難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難區分,比如説“色”讀成“shè”,“近”讀成“jìng”,還有“聽”、“聲”、“春”、“驚”。“近聽水無聲。”這一句特別難讀,學生容易把“近聽”這兩個字都讀成後鼻音。我把這些字着重讓學生練讀,分開讀,連起來讀,放在詩句裏讀,直到學生讀好為止。在這一教學環節,一定要沉着,不能浮躁。

2、讀好:

怎樣讀好,讀出古詩的韻味?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朗讀起來琅琅上口。為了使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出感覺來,我設計了兩個環節:① 讓學生聽讀,我範讀,學生聽;② 標上停頓記號“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劃兩條的地方聲音延得長一點,劃一條的地方聲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後反覆練讀,採用自由讀,個別讀,男女讀,小組讀,配樂讀多種形式,最後熟讀成誦。

3、讀懂:

我這裏所説的“懂”,並不是説要説出每個字詞的意思。根據一年級的特點,我只要求學生初步知道這是一首謎語詩,謎底是畫。“水無聲”、“花還在”描寫的就是這幅畫。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再反覆讀。讀好後,我例舉詩中的一組反義詞“遠──近”,通過採用各種形式反覆地讀,讓學生們理解什麼是反義詞,然後到書中找出其他兩組反義詞。

4、讀背:

學生通過不同方式不斷的練讀,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能背出了,還不會背的學生,讓他們課後再讀,要求人人會背。

通過讀準、讀好、讀懂、讀背這四部曲的層層深入,完成了讀的教學目標。

【説教學過程】

三、本課的字詞我是這樣處理的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識寫分流”的識字教學新理念。我在教學本課生字時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通過前面學生反覆地讀課文,再讓學生圈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所有的字。現在的識字不是像過去那樣孤立地一個個學習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課文裏去識記。當生字與生動有趣的課文內容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識字難度就大大降低,這不是抽象的識記,而是一種有意義、有趣味的識記,孩子們通過反覆閲讀,不知不覺間就把生字記住了。

然後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來,反覆練讀,採用齊讀,開火車讀,男女讀,讀的時候及時正音。然後把拼音擦了,再練讀。接着我安排了一個送信的遊戲,“丁零零,丁零零,郵遞員阿姨來送信……”拿到信的小朋友大聲朗讀,讀對了,大家一起跟讀,讀錯了,讓其他人送信。學生們在學中玩,個個興趣盎然。這些都是鞏固識字效果的方法,讓生字不斷再現,不斷重複,反覆強化。在教學中創造各種再現重認的機會,尤其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遊戲活動,把已經學過的生字進行温習鞏固。

本節課要學生會寫兩個生字“人”、“火”。寫字時,首先還是要規範寫字姿勢,這是他們入學時就反覆強調的。寫字姿勢不正確,事雖小,但危害不小。我在寫字前要求學生背“寫字姿勢很重要,身體做正書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學好知識身體健。”這樣耳提面命,時間久了,印象也就自然深刻了。其次要着重強調寫字的筆順,要求學生一定要嚴格按照筆順來寫。最後要求寫好每一筆,擺好每個字的結構。每課書後面都有“描一描,寫一寫。”我在教學這兩個生字時,自己先在黑板上示範,然後讓學生書空,書筆畫,再描一描,最後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寫一寫,讓學生在課內完成。

語文教學是一門永恆的藝術,需要不斷探索。我這樣設計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指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