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化學説課稿範文彙編6篇

來源:文書谷 2.1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説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化學説課稿範文彙編6篇

化學説課稿 篇1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把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安排在《鹵素》這章裏講述,是由於這章介紹的'氧化還原反應較多,客觀上有從本質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需要,並能加深對鹵素和其他元素化合物性質的理解。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有鬥爭性,又有統一性,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學中的對立統一現象到處可見。通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裏的體現。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2教學目的要求與編排特點

本節要求學生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的理解並學會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並能用箭頭正確表示電子的轉移。本節教材從複習國中學過的狹義氧化還原反應入手,也即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入手,繼而從化合價升降角度(或觀點)分析,最後上升到用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對轉移)的觀點來揭示氧化、還原的實質,從而形成廣義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這種由狹義至廣義、由簡單到複雜、由特殊到一般、由宏觀到微觀的安排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

3教材的重、難點分析

本節教材所要探索的主題是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與本質。重點及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用相關知識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觀點認識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從而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與本質;至於難點還有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是還原劑、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是氧化劑,以及如何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情況及其該兩種方法的區別之處。

化學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第四單元課題四的有關內容,本課題包括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他們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較好的掌握它們,對於今後的化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教材首先講述了化學式的概念,指出了由於純淨物有固定的組成,因此每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同時還指出物質的組成是通過實驗測得的,所以化學式的書寫必須依據實驗的結果,但是化學式的書寫,主要是通過化合價來推求。

從教材方面看,化合價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只知道了書寫化學式的一般規則,還不會確定元素的原子個數比,而且還沒有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此對九年級學生説,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並掌握其應用,是有一定難度的。

(1)分析本節課的教學背景

化合價是國中化學課程中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在此以前涉及到的有化學式,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另外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後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酸、鹼、鹽的學習。也就是説,本節課是國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它貫穿着化學學習的始終。

(2)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要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放在首要位置,要從促進學生髮展的角度出發去制定教學目標,據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使學生認識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一種性質。原子結構決定了元素的化合價;識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②、培養學生對化合價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的能力

③、使學生懂得只有確實存在的物質,才能寫出它的化學式。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教育。

(3)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對《化合價》第一課時的學習,不但要讓學生真正領會化合價的實質,而且要讓學生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能在後續課中應用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及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快速而準確的書寫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據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瞭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記憶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教學難點: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因此,我把它確定為本節的難點。 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模擬微觀變化,幫助學生形成化合價的概念和理解化合價的實質。這樣,不但能順利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也促進了學生微觀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對已進入九年的學生來説,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課堂上他們厭倦教師的單獨説教灌輸,希望教師創設便於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造性願望,讓他們自己進行自主學習活動,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造性才能的機會。所以本節課我設置了許多活動,比如,<比一比,看誰最棒>、<動腦動手活動>、< 快速搶答>、<討論與交流>等,特別是在課的最後我還設置了記憶化合價的過關遊戲,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而且能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學習。

三、説教法:

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説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去掌握它們。一個好的老師是教人發現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據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認真分析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況後,本着體現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目標的原則,我對本課教學的採取瞭如下方法:

模擬微觀變化,優化概念的形成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四、説學法:

依據本課教學方法和本節課概念性強的事實,並在認真分析我班學生接受情況後,我確定了本節課中要注重指導學生實施“六字方針”---聽、思、説、議、記、闖:

聽――聽得明白、思――敢思會思、説――表達完整、

議――學會交流、記――巧妙記憶、闖――勇於闖關

通過這節課,不但能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

五、説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六、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通過以下六個教學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 一)依舊帶新,引入概念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是本節的難點。由於國中同學的知識和思維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學中先通過複習回憶學過的大量的化學式,使學生意識到不同元素形成化合物時,他們之間的原子個數比可能是不同的,但不是任意的。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至今,我們已學過許多物質的化學式,其中有單質,也有化合物,當然化合物的種類要比單質多得多。本節課我們把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放在一起,作些比較,看看還能從中總結出點什麼,從而學一些新的知識,好不好?

全班自然分為三個組,限時一分鐘寫出儘量多的化學式,以多者為勝。這時我投影學生寫的化學式,讓學生觀察後教師總結:這許多化學式告訴我們,原子結合成分子時,相互之間不是以任意數目結合的,而是具有確定的數值的。那麼,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從而引出“化合價”的概念。

(二)模擬微觀變化,優化概念的形成

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為什麼元素具有化合價?此時,教師利用動畫模擬NaCl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真正弄明白NaCl的形成過程,並在此基礎上對MgCl2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最終真正明白為什麼元素具有化合價和化合價的確定方法。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在學生了解了化合價的概念後,本節課還要求學生掌握化合價的一些規律。如何使學生及時儘快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通過大量具體的實例,自己尋找那些規律呢?我又一次利用了多媒體計算機生動的呈現功能,先由電腦屏幕一次性地展示出幾十種化合物和單質的化合價,引導設疑,啟發學生觀察、討論和尋找化合價的一些規律。

接着,我組織學生按座位形成的分組進行討論,踴躍發言。最後每組派一位代表總結陳詞,同學們很快便將化合價的一些規律歸納了出來。

(四)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這時讓學生認真討論,積極發言,提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老師適時的分析和出示有關資料:(1)可從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與元素化合價的關係這個角度去記憶。(2)可以用順口溜來記憶。(3)可以用分類法記憶。

最後,老師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學們參考:老師覺得:只需記住特殊的元素的化合價就可以了,比如説用分類記憶法:一價金屬只有三種:鉀、鈉、銀;三價的金屬,一般是兩種,就鐵和鋁,而且鐵還有二價的'時候,一般的金屬元素多數是二價的。銅有二價的也有一價的時候。也就是説關於金屬,其實就掌握鉀鈉銀鋁鐵銅就可以了。另外讓同學們注意:一種元素顯不同化合價時的讀法:如:FeCl3 (Fe +3價)氯化鐵 FeCl2 (Fe +2價)氯化亞鐵。

非金屬元素,主要記氧永遠是負二價,氫永遠是正一價,氯是負一價,這幾種元素記住了以後,可以幫助我們去分析其他元素的化合價。依據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還有幾個原子團的化合價要提,比如,碳酸根負二價、硫酸根負二價,硝酸根負一價,氫氧根負一價。還有一個,銨根是正一價,可用分類記憶法記憶,也可以依據原子團口訣記憶。另外,還需要同學們注意:原子團的化合價是組成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

(五)師生共同回顧總結

讓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要點複述回顧,然後再用多媒體提綱式顯示,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一、化合價: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之間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性質,用來表示原子之間化合的數目。

二、元素化合價的確定:

離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數值,就是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並且失電子為正價,得電子為負價。

結論:元素的化合價由正、負和數值的兩個方面來表示。

3.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三、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和讀法:

四、化合價規則和一般規律:

五、常見元素及原子團化合價的記憶:

這樣提綱式的設計板書,有利於師生共同回顧總結。更有利於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

八:課後反思

《化合價》本身是一節內容抽象、難懂的課程,而且學生還沒有建立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而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並掌握其應用,具有一定難度,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

本節課在設計時有意把教學內容和形式有機的結合起來,採用競賽形式,把學生帶入一系列問題情境中,層層遞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題目設計面向全體,注重差異,給了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索輕鬆掌握化合價的知識,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尤其是教學設計中故意創設錯誤情境,鼓勵學生懷疑老師、質疑課本,能極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課堂節奏緊湊,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於學生知識系統化。作業設計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能較好的反映課堂教學效果。

九:教學理念

1.採用競賽形式,極大地鼓勵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和接受。

2.知識講授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競賽題目環環相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輕鬆的掌握了化合價規律及其應用。

3.本節課拋開傳統的“化合價口訣”的教授方法,而整節課以“Na Mg Al H O Cl”六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貫穿始終,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又利於知識的體系化並注重了知識的應用。

4.本節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默契,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尤其是教師故意創設的錯誤情境更達到了本節課的高潮,學生在否定教師的過程中極大的體會到了自信、成功,併為下一環節本節課的重點打下了很好的情緒基礎。

5.作業佈置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鼓勵學生自創題目,既是對學生本節課學習效果的考察,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以指正。謝謝大家。

《常見的酸和鹼》説課稿

各位老師好!我是化學化工系08化學教育班周希,今天我要説課的課題是《常見的酸和鹼》。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首先我説説對教材的理解:

一、説教材:

1. 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常見的酸和鹼》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課題一第二課時。本節內容在本課程的學習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學內容包括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及酸的化學性質幾個部分,是在學習了氧氣、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的基礎上,完善學生們對酸、鹼、鹽的看法。本節課十分鮮明的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獲得感性認識,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文字,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驗創新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的理解,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2. 教學目標:

a.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酸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思考、歸納等能力;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b.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硫酸、鹽酸性質的探究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並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c.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酸的性質探究,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遠離的學習態度。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對學生的瞭解,我確立了以下重、難點:

3. 重點、難點:

重點:常見酸和鹼的化學性質。

難點:酸雨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及有關方程式的書寫。

接下來我説説本節課的教法,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教學,另外結合多媒體輔助法。

二、説教法:

1. 實驗探究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能給學生帶來只管深刻的認識,對本節課,我準備採用微型實驗輔助法教學,在課堂上能讓人人蔘與,極大提高每個人的熱情,而且實驗現象明顯又節約試劑,充分發揮實驗對學生認知、情感、態度、方法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有助於做到實驗、引導和啟發思維相統一。

2. 多媒體輔助法:用投影儀顯示有關演示實驗中沒有的現象,用可見顯示要點強化感受。

好的教法一定要輔以好的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下面我講講學法指導:

三、説學法:

讓學生主動的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設計實驗:讓學生根據疑問創設實驗,例如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激發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方式。

(2)實驗驗證:通過推測、實驗、觀察、記錄、歸納總結獲得知識。例如:酸溶液能和金屬氧化物進行反應嗎?反應會有什麼現象?據此進行探究,並進一步瞭解化學探究的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法。

(3)温故知新:梳理舊知並及時聯繫生活,例如:在已學過的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的基礎上思考生活中的應用。在學生理解的知識層面上促進知識嚮應用層面的轉化。

(4)反思評價:歸納總結已得的結論,並在討論交流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本節課的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序。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讓學生進行思考在生活中、化學課中,你接觸或聽説過哪些酸?請你列舉出你在化學課上和生活中所接觸的酸。由此開始引導學生建立對酸的初步認識。

第二環節:重視實驗,體驗探究

1. 硫酸和鹽酸的認識

(1) 展示鹽酸和硫酸,觀察顏色、狀態,並聞其氣味;

(2) 探究濃硫酸的腐蝕性:

學生活動1:這個實驗採用微型試驗也是有效的,強調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我們生活中物品,如紙片、布等接觸到濃硫酸會出現什麼現象呢?(討論濃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

過渡:我們實驗中和生活中經常用的稀硫酸、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

(3) 濃硫酸的稀釋:

教師提示:比較濃硫酸與水的密度,回憶濃硫酸溶於水的現象,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

演示:a.濃硫酸稀釋的正確操作;b.稀釋濃硫酸的錯誤操作、觀察實驗效果。

歸納: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壁慢慢注入水裏,並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裏。

2. 酸的化學性質:

(1) 酸與指示劑的作用:

學生活動2:把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別滴入鹽酸和硫酸中,觀察實驗現象。

歸納: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2) 與活潑金屬反應:

學生活動3:在試管中分別放入鎂條、鋅粒、鐵釘,分別滴加稀鹽酸和稀硫酸,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現象,並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歸納:活潑金屬能和酸反應生成金屬化合物和氫氣。

通過分析對比得到結論,很形象直觀的突破了難點,並通過實驗培養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描述所發生的現象。

第三環節:佈置作業,加深理解

1.生活中常見的酸很多,以下食品或調味品中含有酸的是 ( )

①水果 ②食鹽 ③食醋 ④糕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濃硫酸和濃鹽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後,關於它們的組成情況的變化,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

A.溶液的質量都變小 B.溶質的質量都不變

C.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大 D.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小

(考查對酸的初步判斷)

3.小強同學對如何除鐵鏽進行了探究,通過學習他知道了鐵鏽的主要成分是 ,為除去鐵釘上的鏽跡,小強將帶鏽跡的鐵釘放入過量的鹽酸中,他首先觀察到鏽 ,溶液由 色逐漸變成 色,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不一會,又觀察到 的現象。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強化鞏固難點)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鞏固新知

課堂小結:回憶我們都學習了哪些酸的共同的性質?

學生總結。

①鹽酸、硫酸都是無色液體;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濃硫酸具有腐蝕性;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裏,並不斷攪拌。 ③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④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鏽。

同時讓學生總結出用途,也複習了酸的有關性質,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以上是我的教學過程,下面是我的板書設計。

附、板書設計:

第二節 常見的酸和鹼

一、常見的酸

硫酸(H2SO4):常用於蓄電池中

鹽酸(HCl):常存在於人的胃液

硝酸(HNO3):常存在於酸雨中

二、常見的鹼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溶液》説課稿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從表面上來看,好象是一個獨立的單元知識體系。但是,究其實質,我們認為,它應該是其他單元知識的傳承和延續,例如:本單元的重要溶劑——水,則是第三單元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物質溶解於水的微觀解釋,則是以第四單元的知識為重要依據。而關於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則是第五單元與本單元的有機結合。正是由於有了以上各單元的知識作為儲備,才有利於對本單元知識的學習。學好了本單元知識也可以為後邊的知識學習打下基礎。例如:關於酸、鹼、鹽溶液的相關性質學習就需要以本單元的知識為基礎。因此説本單元知識既是本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聯繫全書的一個紐帶,本單元內容由於學生實踐經驗的匱乏顯得有些抽象,同時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也較高,所以這部分內容即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想在這個課題上有好的複習效果,必須針對學生現有的不足和以往教學中的弱點進行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學生絕大多數學生基礎較好,有較好的組織性與紀律性,且學習積極性較高,思維活躍。在複習本節課之前,大多數學生對溶液的最基本知識掌握較好,並具有較強的動手實驗能力,但並未構建

化學説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許多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並可以通過實驗等手段解決這些問題。

瞭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培養觀察、記錄、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評價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主要以學生的探究實驗為主,因此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比較合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指導和輔助的作用,將學習的主動權留給學生,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中深刻理解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生求實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

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三、教學難點

1、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四、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引導設問: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離不開化學,化學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那麼化學又是以什麼為基礎建立的呢?

2、講述:大家是否還記得《西遊記》中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我們不要小看這個煉丹爐,其實古代煉丹和鍊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學實驗室的前身。

導入新課: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的化學成果與創造都是在實驗室中反覆地實驗而得出的,所以説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重視化學實驗。

板書: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邊做實驗邊完成下表)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步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點燃前組成顏色狀態密度硬度

燃燒時火焰的分層及温度燭身的變化生成的產物

熄滅後

陳述:既然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今天我們就通過探究一個小實驗來體驗一下化學的奧祕。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研究,講述:在點燃蠟燭前,請大家開動腦筋,運用各種手段仔細觀察蠟燭的組成、形狀、顏色、氣味、質地、密度等,並做好詳細的記錄。(提示學生用水作為參照物來研究蠟燭的密度)

(1)蠟燭是石蠟和棉線做的燈芯組成的;一般蠟燭為圓柱形、乳白色、固體;特殊的蠟燭,如生日蠟燭,有多種顏色和形狀,但那是添加染料後形成的;蠟燭一般都具有輕微的氣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塊蠟燭放入水中,會發現蠟燭浮在水面上,説明蠟燭的密謀比水小。]

1、對學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讓學生結合蠟燭的這些性質,點燃蠟燭,觀察燃燒着的蠟燭有哪些特點。

(1)燃燒着的蠟燭有沒有聲音?形狀有沒有什麼改變?[蠟燭點燃後,可以持續安靜地燃燒,不會發出響聲音,且蠟燭在燃燒過程中緩慢地變短。]

(2)蠟燭的火焰有什麼特點?[蠟燭的火焰在輕微地閃爍,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煙生成。如果沒有風,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輕微的閃動。蠟燭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層:最裏面一層火焰較為暗淡,底部呈淡藍色,為焰心;第二層火焰較明亮且呈圓錐形,為內焰;圍繞在最外面的第三層火焰呈黃色,明亮而不耀眼,為外焰。

(3)蠟燭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狀、温度、質地上有什麼變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蠟燭是濕熱的,而且很軟,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離火焰較遠部分蠟燭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燒着的蠟燭頂部受熱溶化形成一個凹槽,溶液化後的液態石蠟儲存於凹槽中,浸沒着燈芯。]

(4)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蠟燭的火焰中約一秒鐘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麼變化?這説明了什麼?[可以看到處於火焰最外層的先變焦,第二層變化次之,最裏層變化最小;這説明火焰的温度是從裏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2、充分肯定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的表現,繼續引導:現在我們再來觀察一下蠟燭燃燒後生成了哪些物質。首先將一隻乾燥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觀察燒杯壁上有什麼現象發生。片刻後取下燒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盪,又有什麼現象發生?推測蠟燭燃燒後可能生成了什麼物質。

(1)將燒杯罩在火焰上方後,過一會兒,燒杯壁有水霧生成。(2)向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盪後,石灰水變渾濁。(3)説明了蠟燭燃燒時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指導學生:現在請大家熄滅蠟燭,會發現有一縷白煙從燈芯飄出,立即點燃的火柴去點白煙,看看有什麼現象會發生。[火焰會順着白煙重新將蠟燭

點燃]提問:通過探究這個小實驗,大家得到了什麼啟示?有什麼感受?[第9頁]

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練習:

1.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填寫空格。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人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右圖)約1s後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處最先碳化。

結論:蠟燭火焰的層温度最高。

(3)再將一隻乾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水霧。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盪,澄清石灰水

變渾濁。結論:石蠟中一定含、元素。教學拓展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1.提問:人每時每刻都要呼吸,那麼大家是否想過我們呼出的是什麼,吸入的又是什麼呢?(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氣。)

導入新課:大家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嗎?如何來驗證這個結論的正確性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板書: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邊做實驗邊完成下表)

吸入的空氣呼出的氣體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

氧氣>氧氣(能供給呼吸,也能支持燃燒)

水蒸氣<水蒸氣

1.在引導學生進入實驗室探究之前,給學生提供三條信息:

2.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將實驗儀器放好,然後讓學生收集“呼出的氣體”。步驟如下:將兩個集氣瓶分別盛滿水,並用玻璃片先蓋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後推動玻璃片將瓶口全部蓋住,把盛滿水的瓶子連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後將飲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氣瓶內,並向集氣瓶內緩緩吹氣,直至集氣瓶內充滿呼出的氣體。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將集氣瓶口蓋好,然後取出集氣瓶放在實驗桌上。(教師演示,讓學生根據示範收集“呼出的氣體”)另外,取出兩個空集氣瓶,其中為空氣。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探究以下問題,提醒學生作好實驗記錄。(1)分別向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的氣體中滴入澄清石灰水,並振盪,兩個瓶子中分別會發生什麼現象?説明了什麼?[滴入澄清石灰水後,兩隻瓶子中的石灰水都會變渾濁,但是呼出氣體瓶中的石灰水更渾濁一些;説明了在空氣與人呼出氣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將燃燒着的小木條分別插入空氣和人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分別有什麼現象發生?説明了什麼?[插入空氣集氣瓶中的小木條比插入人呼出氣體集氣瓶中的小木條燃燒更旺,且燃燒時間要長;説明了空氣中氧氣含量大於人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或者説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於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取兩塊乾燥的玻璃片,對着其中的一個玻璃片呼氣,有什麼現象產生?説明書了什麼?[對着幹燥的玻璃片呼氣後,玻璃片上會產生極小的水珠;説明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水蒸氣。]

3、結合實驗提問:以上實驗説明了的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空氣有什麼不同?

、總結實驗:通過實驗,我們瞭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氣體,看來實驗確實是我們探索問題的好幫手,所以大家以後一定要認真對待實驗,運用實驗得出科學的結論。總結本課時的內容。

隨堂練習:

1.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燼

2.人呼出的氣體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氣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氣D、氧氣

3.能夠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

A、氧氣B、二氧化碳c、水蒸氣D、石蠟

4.方便麪拆封後放置一段時間會變軟,這是為什麼?

反思:教學拓展

化學説課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4《化學式與化合價》第一課時。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對本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內容包括化學式的含義、化合價及化學式與化合價的推求。化合價是書寫化學式的重要依據。另外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後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酸、鹼、鹽的學習。也就是説,本節課是國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它貫穿着化學學習的始終。

二、學情分析

對已進入九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課堂上他們對教師的説教灌輸已經麻木,希望教師創設便於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造性願望,讓他們自己進行自主學習活動,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造性才能的機會。在之前的教學中我早已給出了化學式是表示純淨物的思想,學生也已提前背熟了常見元素化合價口訣。

三、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內容、學生實際和課程標準,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化學式及化學式的意義,使學生學會用化學語言表述物質組成的能力。

2)熟記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能利用化學式簡單推求化合價,能用化學式正確地表示常見物質的組成。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化合價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觀察、比較、概括等處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不同化合價的記憶方法的交流,培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2)通過化學式和化合價的學習,使學生領會必須根據客觀事實和物質的組成寫化學式,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1)熟記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

2)用化學式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並利用化合價推求化學式。

教學難點:化學式的書寫,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

四、教學方法

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通過展示商品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化學式的重要性;採用直觀教學法,形成印象。利用口訣,幫助記憶;由個別到一般,得出規律。

五、學習方法

利用自主、合作與探究相結合形式,運用對比與歸納的方法,把學生帶入一系列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的精神。採用先學後教,讓學生大膽嘗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利用競賽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六、説教學流程

複習回顧、課前熱身 創新情境、引入新課

自主合作、發現探索 課堂小結、梳理建構

當堂檢測、學以致用

1.複習回顧、課前熱身

1)請學生用化學符號表示熟悉的物質(設計時按單質、氧化物、化合物分類,以便於總結化學式的書寫方法)

2)請學生思考H、2H的含義,為化學式的意義作鋪墊。

2.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食鹽、斯達舒的包裝標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新課。

3.自主合作、發現探索

活動一:觀察之前書寫的化學式,你認為什麼是化學式?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後得出概念,強調每種純淨物組成是固定不變的,所以一種純淨物的化學式只有一個。

活動二:小組合作觀察水的化學式,體會水的化學式與宏觀物質水及微觀水分子之間的聯繫。思考:化學式H2O可以表示什麼?學生的回答中可能有錯誤的表達,由此引發討論,從而加深對化學式表示意義的認識。

活動三:以小組內競賽1)説出P2O5、N2、O2的意義。2)符號H、2H、H2、2H2的意義。通過訓練明確元素符號、化學式含義及其包含數字的意義,同時培養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活動四:自主學習、體驗成功。P84化學式的讀寫(化合物只研究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出示習題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過渡:物質的化學式有着這麼豐富的內涵,大家想不想輕鬆正確地書寫化學式?

活動五:引導觀察H2O、HCl、NaCl 、Fe2O3四種物質的化學式,由不同元素原子相化合的數目引出元素具有化合價這種性質。 在四種物質的元素符號上方標出各元素化合價,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並小結,物質中元素化合價規律。

活動六:出示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表,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投影加深印象。

活動七:知識辨析:區分元素化合價與離子符號的表示方法。通過辨析加深學生對化合價的認識。

活動八:以練助學:1)P89-3、4題,並説出解題方法。 2)標出P2O5中各元素化合價,引導學生探究,若已知P、O的`化合價如何推求化學式?並小結書寫步驟。(該過程由學生自主發現獲得方法,使學生在發現探索中感受成功的快樂。)3)P89-5、6,觀察書寫過程,尋找最簡潔的書寫辦法。和學生一起編寫化學式口訣“正價在前,負價在後,價數交叉化成最簡比”,體驗成功。

4.課堂小結、梳理建構

讓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要點交流回顧,引導學生構建化學式與化合價之間的聯繫圖,然後再用多媒體提綱式顯示,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

5.當堂檢測、學以致用

分層次的習題使不同程度學生都有收穫和提高。(看時間定題量)

七、説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設計時有意把教學內容和形式有機的結合起來,採用競賽形式,把學生帶入一系列問題情境中,層層遞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教學過程中應用教材習題,不脱離教材。給了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能通過自主探索輕鬆掌握化合價的知識,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尤其是教學設計中創設錯誤情境,鼓勵學生懷疑老師、質疑課本,能極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課堂節奏緊湊,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於學生知識系統化。作業設計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能較好的反映課堂教學效果。

化學説課稿 篇5

隨着交通、通訊的現代化及世界人口的急劇膨脹,地球也彷彿變小了,地球對我們來説真是太寶貴了,在科學已經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沒有在太陽系附近找到類似地球那樣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如今我們的地球生態已經嚴重惡化,人們向自然界索取得近乎殘酷了,因此大自然也向人類報復了,近年來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就是十分危險的信號,由於採伐森林過度,水土難以保持,洪水、風沙就接踵而來……21世紀的主人位,讓我們從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做起吧!今天我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綠色的歌謠》一課與大家共同探討現代教學思想以及教學策略。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綠色的歌謠》是一首動人的歌謠,其主題思想集中在第二段歌詞之中:“不能讓綠色越來越少,綠色是我們的需要,綠色是生命的旗號,綠色是春天的微笑”。

歌曲由兩個樂段構成,第一樂段中是最富有特點的節奏是“times;times;times;○”,這一節奏型一共出現了六次,富有少年兒童們活潑跳躍的動感。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①以歡快、活潑的情緒,飽滿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少年兒童們活潑跳躍的動感。

②以圖片對比,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③以各種手製打擊樂器使學生會用於音樂課上。

3、教學重點和難點

①教學重點

a、能準確而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b、能用各種打擊樂器表現2/4拍的強弱規律;

c、使學生學會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

②教學難點

a、能相互配合,並完整表達歌曲的情緒;

b、能自由創編。

二、設計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更多關注學生行為狀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相交流,激發學生投入和參與。教師提供多種參與情景、條件使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機會,通過實踐,深切體會綠色是生命的象徵,達到教學目標。

三、説教法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根據課改要求在學生的生活範圍和認識領域而設計了這一教學思路:

第一、興趣性原則

在課堂中我採用了各種打擊樂器和手製樂器來渲染氣氛和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實踐性原則

我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各項音樂活動,增強學生表現的自信心,獲得音樂審美體驗。還設計了肢體動作進一步協調思維敏捷開擴,並得到發展,還讓學生自己創編動作進行歌舞表演,充分讓學生體驗學習之快樂。

第三、感受探索

在課堂中以生活中常見或聽到蛙聲、鳥聲、風聲、流水聲等等,使學生去感受和探索。

第四、環境保護

在教學時,根據一些可靠的資料發散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的環境意識。

四、説學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兩幅相對的圖片,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平時觀察到的聲音和手製樂器的打擊感受音樂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舞蹈創編、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學生自己“説一説”、“拍一拍”、“念一念”、“聽一聽”、“唱一唱”、“學一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合作實踐、交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五、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產生探究慾望

1、出示圖片放歡快的樂曲

通過圖片和樂曲,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界的美麗景色及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2、聯想生活引入課題

為使學生體驗到音樂情境的興趣,我設問引入密切聯繫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

(二)分析問題,主動探究

1、出示主題圖

根據學生的設問,出示掛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並説出曲子的調式、拍號、速度和情緒。

2、提問

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對教師駕駛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化課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課堂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3、建立聯繫

請同學們念一念、聽一聽、唱一唱、學一學,把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通過觀察、比較討論、發現內在聯繫,培養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問題的能力與合作的習慣。

(三)提供探索機會,讓學生探索

音樂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大膽創編,實踐推想,合作與學生在不斷探索中去體會新知識的那種成就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創作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環保教育

長期以來,人們對地球索取多,保護少,我們憑藉綠化、種樹的力量改善環境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鞏固新知識

鞏固新知識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每到這個環節也是學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時候,因此我們在這個環節中採用了唱遊法來激發學習的熱情。

五、全課小節

同學們,你們是21世紀的主人,肩負重任,讓我們從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在歌聲中結束這一課)。

六、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努力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音樂,充分發揮學生裝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綠化、環保的重要性。音樂最具不確定性,解釋的自由度多、最大的,所以音樂可以讓每一位學習用自己的獨特的方式想象、理解,來宣泄自己的情感。在教學中我儘量為學生提供這樣的自由,以激發學生創新的潛能,給他們探究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大膽想象,自由創編。

化學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課題1《水的組成》。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雖然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但是如何從化學的角度認識水,學生還是陌生的。本課題要緊扣教材,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並開展,既符合事物的認識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有利於縮國小生對於化學的距離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水的組成的認識是從水的電解實驗與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分析開始的,在此過程中,直觀的體現了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過程與方法,這種展現方法能夠有效的啟發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

本課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認識水的組成的基礎上,結合前一單元所學的.氧氣的知識,能夠區別並歸納出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由對水的分解反應的認識學習,深化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有新物質的生成,但元素種類不變。為今後學習元素的概念,正確書寫化學式打下了基礎。

(二)、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水的電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2)瞭解氫氣的性質。

(3)瞭解單質與化合物的概念,並學會區分。

2.過程與方法

(1)結合教材,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過程中體會科學的探究和思維方法,認識實驗探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討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和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引導學生對電解水的化學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保持對生活的化學現象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四)教學難點

對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認識和區分。

(五)教具準備

試管、酒精燈、火柴、小木條、水、電解水裝置。

二、説學生

九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大腦機能顯著發展並趨於成熟,首先他們對化學的興趣逐步由直覺興趣、操作興趣、具有因果關係的興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認知興趣遷移。其次是知識基礎:在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的對水的物理性質有所了

解。最後是能力水平: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與人合作、交流、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學好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

三、説教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採取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最優組織。

四、説學法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探究學習法、多種感官協同法、小組討論法、自主學習法。

五、説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為此我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講述: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里斯某一海灣的水域內,發生了一次大火。當時,海上風浪已經接連數日沒有停息了,這天,一陣強大的颶風過後,海面上突

然燃燒起熊熊大火,頗為奇觀,火光照耀四周數十公里。劇烈的火焰竟使海天連成一片,形成半壁紅彤壯觀奇妙的景觀,目擊者無不目瞪口呆。海水為什麼起火?事故發生後,據科學家研究,原來這場大火的原因是時速高達250公里的颶風與海水發生劇烈摩擦,產生的巨大能量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氫氣燃燒。原來這場大火和水的組成關係密切,那麼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水的組成。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設置懸念,引入本課題。

(二)演示實驗 推進新課

1.通過我演示電解水的實驗過程,提問學生觀察到的現象,此時,再引導他們猜想、思考產生的是什麼氣體,接下來通過氣體檢驗來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和氧氣,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使用各種儀器做化學實驗的能力。最後在我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得出實驗結論。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

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加深他們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和理解。

②鼓勵學生對未知事物進行大膽猜測,調動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③培養學生學習觀察、總結的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2.通過提出問題和引導學生閲讀第47頁有關氫氣性質

的內容,鼓勵學生歸納總結出氫氣的性質,並加深學生對於氫氣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檢驗純度這一認識,之後再為學生演示氫氣驗純這一過程,接下來引導學生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並嘗試寫出化學式。最後讓學生自由交流討論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在水的電解實驗裏,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麼變化?二是在上述這個變化的前後,參與反應的元素種類有無變化?在交流討論後,詢問學生的交流結果,再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總結,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元素沒有發生變化”兩個重要結論。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①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主動思考,而不是教師的直接灌輸,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②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介紹氫氣的多種用途:①高能清潔燃料。(可用火箭、宇宙飛船的燃料);②最常見的用途是充填氫氣球和氫氣飛艇;③氫氣跟氧氣反應時放出大量的熱,氫氧焰可達3000℃的高温,用於焊接或切割金屬;④利用氫氣的還原性,可以冶煉重要的金屬。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①拓展學生視野,活潑課堂氣氛;②引導學生放寬眼界,不要拘泥於課本,更多的知識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熱門標籤